-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2课 祝福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 2 祝福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寒暄.(xuān) 踌.蹰(chóu) 朱拓.(tuò) 百无聊赖.(lài) B.监.生(jià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C.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D.陈抟.(tuán)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ǔ) 解析:A 项,“拓”应读“tà”;B 项,“更”应读“gēng”; D 项,“炮”应读“páo”。 2.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寒暄.(太阳的温暖) 形骸(身体) 收敛(收拢聚集) B.蹙缩(皱缩) 间或..一轮(偶尔) 歆享(喜爱、羡慕) 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深) 安逸(安闲) D.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素.不相识(向来) 解析:“歆享”在这里指神享用祭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祝福》中,“我”虽然早已不是少不更事....的年轻人,但 是对祥林嫂的问题却给了含糊的回答。 B.像祥林嫂这样连遭不幸、孑然一身....的贫困妇女,是多么需要 别人在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啊! C.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封建宗法势力的吃人本质,在《祝福》 这篇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D.小说中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她居然在儿子 死后把儿媳卖到深山野墺里赚钱。 解析:A 项,少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 故人情。B 项,孑然一身:孤零零的一个人。C 项,淋漓尽致:形容 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D 项,精 明强干:机警聪明,办事能力很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小说《祝福》一拉开帷幕,鲁迅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沉重而 巨大的民俗风景画———农历新年时“祝福”的景象。 B.由首都劳模合唱团演唱的《好样的》蹿红网络,替代《小苹 果》成为新晋神曲。《好样的》歌词朗朗上口,乐曲铿锵有力,弘扬 了劳模精神,传递了正能量。 C.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创造潜力,而人类历 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解放个性、充实个性、提升个性,从而使人类 的创造潜力得以发掘和展现。 D.华为总裁任正非尽管多次表示不想称霸,但是华为已经成了 一家全球化的巨无霸,近日,遭遇了一些麻烦,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 体名单”,美国对华为的封锁也将升级。 解析:A 项,偷换主语,应去掉“鲁迅”;C 项,成分残缺,“个 性”后加“的过程”;D 项,语序不当,“尽管”移至“华为总裁” 前。 5.下列四句话都使用了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 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②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 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③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 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④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 跚…… A.①夸张 ②比喻 ③引用 ④比喻 B.①拟人 ②比喻 ③引用 ④拟人 C.①拟人 ②拟人 ③夸张 ④比喻 D.①夸张 ②比喻 ③夸张 ④拟人 解析:判断时,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来判断修辞手法,如:“拥 抱”“直是一个木偶人”“天有不测风云”“醉醺醺”。 6.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________。所以他在 20 世纪早期 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 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 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 ⑤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 A.④①③⑤② B. 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②①③ D.⑤②③①④ 解析:所给的句子,第④句话是总说,应放在开始,以便使“这 种姿态”承接前文的“非常有操守”;①③为一组,谈鲁迅对“文人 墨客”“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的态度;⑤与①③构成并列关 系;②与后文衔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7~10 题。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 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 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 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 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 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 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 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 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 每月工钱五百文。 …………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 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 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而且仍然是卫老婆子领着,显出慈悲模 样,絮絮的对四婶说:…… 7.试分析作者对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肖像描写的作用。 答:表现出祥林嫂是一个善良的旧中国的女性。 8.作者写到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时“眼角上带些泪痕”,这 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现了祥林嫂遭受重大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状态。 9.作者第三次写祥林嫂肖像突出了“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 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表明祥林嫂已极度悲哀,完全麻木,濒临死亡。 10.三段描写重点突出了鲁迅说的“画眼睛”的方法,作者通过 祥林嫂的眼神变化,告诉了人们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通过眼神的变化暗示了祥林嫂在封建礼教、封建势力的迫害 摧残下一步步走向死亡,从而控诉了封建礼教、封建势力吃人的罪恶, 启示人们起来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 三、语言表达 11.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短工把祥林嫂死了说成“老了”, 这种变通的说法属于交际语言中的( )语,请联系生活再举一 个相近的例子。 填空:[禁忌(或:委婉、避讳、婉曲、讳饰)] 举例:有些老同志把自己的死说成“去见马克思”。 解析: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 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是一种说话技巧,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 关知识。可以举与“死”相关的其他说法的例子,也可以举其他场合 的特殊说法的例子。 12.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再写出三个句子并填在横线 上。 读点鲁迅,在你孤独无助时,那是一根神奇的拐杖;在你彷徨无 奈时,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在你空虚无聊时,那是一桌无价的精神 大餐;在你消沉无为时,那是一剂振作奋发的良药。 13.下图是鲁迅小说《祝福》的插图,请为这幅图拟写一则解说 词。要求:突出某一细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50 字。 答:那枯木般凄然的面孔,像是被死神重重地击了一掌,那微微 下垂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无边的苦痛和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编辑图书,原本是一件雅事。如若有机会亲手编辑那些被世人奉 为经典的名著,更称得上是一件幸事。不过,近来频频有媒体报道, 一些出版商将鲁迅、沈从文、丰子恺等名家的著作冠以《风弹琵琶, 凋零了半城烟沙》《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你若爱, 生活哪里都可爱》之类的书名在坊间售卖。这些矫情做作的书名,以 俗代雅,令经典蒙尘,更减损了编辑工作的格调。 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书名八成定生死”,可见书名对图书销售 有多重要。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出版商努力在“鲁迅散文 选”“沈从文小说集”等常见命名方法之外________,虽然是一种寻 求创新之举,但为了________,用“风弹琵琶”“半城烟沙”这样的 意象代表鲁迅的《父亲的病》《五猖会》等篇章,用“一指流沙”“握 不住的那段年华”这样的词语归纳沈从文的《边城》《三三》等作品, 让人如坠入云里雾里,实在算不上好书名。好的书名,有________ 之妙。________的书名,起码能揭示出一部书的基本内容;( ), 反倒有“挂狗头卖羊肉”之嫌——劣质招牌无法与优质内容相匹配, 无疑不利于经典的传播与传承。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些矫情做作的书名,以俗代雅,减损了编辑工作的格调, 更令经典蒙尘。 B.这些书名矫情做作,以俗代雅,令经典蒙尘,更降低了编辑 工作的格调。 C.这些书名矫情做作,以俗代雅,减损了编辑工作的格调,更 令经典蒙尘。 D.这些矫情做作的书名,以俗代雅,降低了编辑工作的格调, 更令经典蒙尘。 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方面,“减损”与“格调” 动宾不搭配,应说“降低格调”,排除 A、C 两项;二是语序方面, “更”表示程度的递进,“令经典蒙尘”与“降低了编辑工作的格 调”应对调位置,排除 B 项。故选 D 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A.另辟蹊径 标新立异 画龙点睛 中规中矩 B.别开生面 标新立异 点石成金 中规中矩 C.另辟蹊径 独树一帜 点石成金 按部就班 D.别开生面 独树一帜 画龙点睛 按部就班 解析:“另辟蹊径”,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另找一个新途径、 新方法。“别开生面”,指另外开创新的局面、风格或形式。第一空 强调出版商在图书命名方法上另创风格,故而选“另辟蹊径”。“标 新立异”,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以显 示自己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或开创一个 局面。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标新立异”。“画龙点睛”,比喻在 写作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要旨,使之更为精辟 传神,生动有力。“点石成金”,比喻对别人的文句略加变动,就顿 然改观,成为好文章。第三空强调好的书名可以为书籍本身增色不少, 故选“画龙点睛”。“中规中矩”,形容合乎规矩,没有偏差(有时 含死板、拘泥意)。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 乎规范。“按部就班”,指做事依照一定的道理和顺序。区别在于后 者一般做状语,不做定语,故第四空应填“中规中矩”。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而词不达意的这些书名,都没有实现书名最基本的功能 B.而这些词不达意的书名,连书名最基本的功能都没有实现 C.而词不达意的这些书名,连书名最基本的功能都没有实现 D.而这些词不达意的书名,竟然没有实现书名最基本的功能 解析:根据语法规则和用语习惯,“这些”应放在“词不达意” 前,据此排除 A、C 两项;D 项的“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与后 文的语意不衔接。故选 B 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说杂文,必说鲁迅;有了鲁迅,杂文才有说头。以鲁迅为标杆, ①杂文的写作至少要有两个要件,一是独立的写作姿态,一是批判性 的思维方式。至于写什么,怎么写,确实很“杂”。那些小觑杂文的 人,往往看到“杂”的表象,②而忽视了其独立的思想和批判的底色。 杂文是作者思想根基与文化底色的生动反映,文字特色鲜明,尺幅能 起波澜,千字可兴风雨。 好的杂文总能点醒我们沉睡的大脑,使我们发现某些悖谬,打破 我们自以为是的圆润,不再习以为常,不再心安理得。学生坚持阅读 杂文,在内心受到思想穿透力冲击的同时,③思维方式也获得锻炼, 还能享受到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快乐。 5.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鲁迅说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 睛”,丰子恺的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却没有画人的眼睛。你觉得 二者矛盾吗?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答:不矛盾。鲁迅说的“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 画他的眼睛”,主要是针对文学创作而言,在写作中注重刻画人物的 眼睛,更能突出人物的个性。丰子恺的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突 出的是小学生的嘴巴,很符合漫画的题目中的“音乐课”,因为音乐 课主要是唱歌,突出小学生的嘴巴更能突显漫画的主题,所以二者没 有矛盾之处。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既印证了周敦颐《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让人 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杜鹃啼血猿哀鸣”一句写出了在 浔阳早晚听到鸟兽悲啼,用“呕哑嘲哳难为听”一句写出了乡村乐声 的难以入耳,从而表现自己的贬谪之苦。 (3)苏轼在《赤壁赋》开头以“徘徊于斗牛之间”一句表现了月 出后,升于天际的景象,最后又以“不知东方之既白”一句写出了早 晨到来天光放亮的情境。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7~9 题。 新 坟 台静农 太阳将偏西了,大家都午睡醒来。 大家嚷嚷着,好像一窝马蜂。都不提防,从西巷口传出一种破竹 般的女人的声音,“哈哈,新郎看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 酒,——嘻嘻,恭喜,恭喜!”大家都听熟了,知道这是疯了的四太 太的叫喊。 “她又来了!”一个少年烟匠,带了讨厌的口吻说。 她果然从西巷口走出来,手拿着一个细竹竿;穿了一件旧蓝布褂, 满身是泥土和鼻涕,头发如银丝般的蓬乱在头上;满脸都是皱纹。她 大声地叫喊着,嘴边流出白沫。 “西厢屋开两桌海参席,东厢屋也开两桌;大厅屋鱼翅席,是送 亲的。哈哈,真热闹!招呼作乐,阿,你听放炮了,噼啪,噼啪,噼 啪——啪。哈哈,新郎看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 嘻嘻,恭喜,恭喜。” “恭喜四太太,娶媳妇了!”有人故意地打趣。 “同喜,同喜,多喝一杯,这喜酒!哈哈,真热闹,噼啪,噼啪 ——啪!” “四太太,你那手里拿的什么呢?” “哈哈,你不知道吗!小姐腊月腊八就出阁,这是她的衣裳料, 你看,这是摹本缎,这是绫绸,这是官纱同杭纺。”她左手拿起那小 竹竿,右手一节一节地指着对人说。 “四太太真有福,娶媳妇又嫁囡!” “有什么福呢,哈哈,人在世上不都是为儿女吗?嘻嘻,我这一 辈事算完了,儿女都安顿了。你看,要不是他们父亲死得早,我也不 这样累!哈,招待不周,亲友们不要客气,多喝一杯,这喜酒!”她 说着,白唾沫喷得满衣都是。 “那不是来了轿么?请你喝亲家酒呢。”拎茶壶的李大,故意这 样说想叫她走,免得她在这里打扰。 “对啦,对啦,亲家接我喝酒呢,哈哈。”她拿了竹竿向东走了, 嘴里还咕噜着,“女儿嫁了,媳妇娶了。” 这时候有一个乡下人是顺便在这里喝茶的,于是就问他同位的萧 二混子:“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么大年纪的女人?” “她吗,她是一个疯子!” “他妈的,没有见过女人这样地出丑,女儿被大兵奸死了,儿子 被大兵打死了,自己却疯了,也不知前世作的什么孽!”汪老光愤愤 地接了萧二混子的话,睁着他朦胧的醉眼,喷着酒气说。 黑云布满了天宇的夜,老更夫昂三打了三更以后,回到更楼上, 打梆子的老七正在香油的灯光下,烧酒煨得冒直汽地等着他,他俩就 坐在更楼板上喝起来了。 “哈哈,新郎看菜,……亲友们多喝一杯……好好地上轿到婆家 去……在家是娇生惯养,在婆家可不行……”从遥远处隐约地传到这 小小的更楼里,老更夫昂三呷了一口酒,双眉蹙着说:“我真有些怕 听,好像鬼叫,在这夜里。” “她这将来也不知怎样?” “都这样了,还问什么将来!唉,人世真不能说,没光复前赵四 爷在衙门里,给人家说公了事,家里是出一屋进一屋,那是何等的风 光,现在却是这样的结局!女儿被兵强奸,儿子被杀,四太太怎能够 不发疯呢?四爷死后,四太太自然是眼巴巴地望着男婚女嫁,没想到 儿女将长成人,遇了这样的凶事!” “五爷为什么也不问她的事?” “这不讲良心的!要是他问她的事,倒不至于这样了。那次兵变, 他自己只晓得跑;要是着人招呼一声,她们母子不也跑掉了么?他妈 的,有了这样的亲兄弟!” “四太太的家产不都归了他么?” “可不是?她家凶事出了以后,他便猫哭老鼠假慈悲地替她伤 心,趁着四太太死去活来的时候将红契都哄去了,她是一个女人,自 然没心,其实要钱也没用,根都绝了。” “要晓得倘若留点钱,也不至于现在没饭吃!” “到婆家去可不行……新郎看菜……这喜酒……”那哑哑的声 音依旧断续地传来。 “遭这大凶险,想是坟地不好的缘故,但为什么五爷家还好好的 呢?真难说!” “也许是坟地不好,四爷家是长门,自然是先遭凶险;反正他也 不会好的,我活了五十岁了,看的多,恶有恶报,你将来会看得见的。” 他俩谈着,喝着,酒已尽了;老七觉得是时候了,拿了木梆下楼 走去。 “……新郎看菜……到婆家去……这喜酒……”先是独自哑哑 地在这凄凉空虚的黑夜里叫喊,现在却同木梆的声音混在一起了。 (节选自 1935 年鲁迅编辑《中国 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 C ) A.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市井细民的群像,同时不同的人物 也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大部分人冷漠世故,老更夫昂三却对四太太的 遭遇敢于仗义执言。 B.在镇上的人们午睡醒来嚷嚷不休的时候,这时从西巷口传来 四太太的疯话,人物还未出场,但传来的话语已经让读者对其个性特 点有了一个基本把握。 C.四太太从一出场就是一个疯子,她的出现是为描写其他人物 而设置的背景陪衬,因此在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时对于四太太的疯言 疯语不应特别关注。 D.小说除了大量的语言描写以外,在人物对话的间隙还有零星 的环境描写,这类描写虽然不多,但在营造氛围、表达思想情感方面 蕴含了很深的意味。 解析:C 项,理解偏颇。四太太的“疯言疯语”其实也能反映许 多内容,从她对儿女婚事的幻想性描述中可以知道她家生活原来是很 富裕的,从她对儿女婚事的期盼语气可以知道在四爷去世后为儿女成 家立业是她的人生理想;她的“疯言疯语”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逐 步展开,还为故事情节营造了浓重的悲惨氛围,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 达。 8.台静农小说的价值追求之一是批判当时中国社会的国民性。 请结合本篇小说进行简要分析。 答:①对于弱者的悲惨遭遇,表现出普遍的麻木不仁。四太太因 为遭遇重大打击而疯癫,但当她在镇上出现的时候,普通的底层民众 大都对她感到厌烦,少年烟匠讨厌她,“拎茶壶的李大,故意这样说 想叫她走,免得她在这里打扰”,一些无聊的闲人还拿她的遭遇打趣。 ②当贫弱者遭灾时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作为四爷的亲弟弟,五爷在兵 祸来临时毫不顾惜四太太孤儿寡母,自顾自地逃走,当看到四太太遭 受兵祸后乘机侵占了其家产,将她赶出家门。③对天灾人祸没有清醒 的认识,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四太太的遭遇明显是人祸,可镇上的汪 老光却认为是四太太自己作孽,老七和昂三虽然在感情上同情四太 太,但也认为她的遭遇是坟地不好。 9.小说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①叙事上不追求情节上的波澜起伏,只围绕疯子四太太及与 她有关的人物展开叙述,突显了以四太太为主的诸多人物;②以人物 的对话来交代和推进故事情节,先通过乡下人与汪老光的对话交代了 四太太发疯的原因,再通过昂三和老七的夜谈交代了五爷对四太太趁 火打劫的阴险手段,在刻画人物的同时叙写了故事情节,可谓一举两 得;③小说在叙述视角上采用旁观者叙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拓展了 叙事空间,使故事情节显得更加客观,真实自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