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8:第2课 祝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8:第2课 祝福

祝福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学法指导】‎ 如何学鲁迅的文章: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一提起鲁迅的文章,就会想到他以笔作刀枪的战斗精神。“鲁迅先生的笔就是一把利剑,直接刺向他那个时代的丑恶和黑暗。”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学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结合鲁迅的精神,分析病态社会下人物命运悲苦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 一、关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1.鲁迅,原名        ,字     。我国现代        、      、‎ ‎        。 《祝福》选自《     》,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      》和《    》,散文集是《        》,散文诗集是《      》,还有杂文集多部。‎ ‎2.小说三要素是         、          、           。小说的情节包括       、      、       、       四部分。‎ ‎3.文中“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五部经典著作。‎ 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积累字词 烟霭( )  悚( )然   谬( )种  形骸( )‎ 草窠( )  讪讪( )   渣滓( )    窈( )‎ ‎2.知识积累  ‎ ‎1)文化常识: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三从”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还有补叙、分叙)。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这种写法 叫插叙。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3)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4)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肖像(表情变化、服饰)、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事物细节描写等。‎ 三、再读课文,编写“人物年表”,了解祥林嫂的命运悲剧 ‎  小说的主人公是祥林嫂,她一生的经历都有哪些呢?请大家速读课文,填写祥林嫂年表。 ‎ 祥林嫂年表 到鲁镇以前 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 到鲁镇一年 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 ‎ 到鲁镇二年 ‎ ‎ ‎ 到鲁镇三年 ‎ ‎ ‎ 到鲁镇四年 ‎ ‎ ‎ 到鲁镇五年 ‎ ‎ ‎ 到鲁镇六年 ‎ ‎ ‎ 到鲁镇七年 ‎ ‎ ‎ 到鲁镇八年 ‎ ‎ ‎ 到鲁镇九年 ‎ ‎ 到鲁镇30年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 四、合作探究 ‎1.祥林嫂年表,我们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填写的。但是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编排这些事情的呢?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 ‎2.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 五、学习小说的环境描写 ‎1.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 ‎ ‎2.鉴赏课文其他景物描写的作用。‎ 朗读“冬日雪短……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一节,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 ‎ ‎3.阅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 ‎ ‎ 六、初析鲁四老爷形象 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 ‎(二)‎ ‎【研习新课】‎ 一、学习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部分。‎ ‎1.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肖像:‎ 眼睛:‎ 表现:‎ 变化:  2.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 ‎3.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 ‎ 二、研习祥林嫂被迫改嫁部分。 1.默读,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 ‎ ‎ ‎2.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 ‎ 三、研习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这一部分。‎ ‎1.速读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主要情节。‎ ‎ ‎ ‎2.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肖像:‎ 眼睛:‎ ‎3.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 ‎ ‎4.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 ‎ ‎5.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 ‎ ‎ ‎6.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 ‎ ‎7.对祥林嫂的发问,“我”的态度怎样呢?‎ ‎ ‎ 四、讨论小说题为“祝福”的含义。‎ ‎ ‎ 五、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 鲁四老爷是 ‎  作品中的“我“是 六、课文总结 七、拓展延伸 思考探究:鲁镇人们的冷漠加速了祥林嫂的死,祥林嫂捐了门槛仍得不到参与祝福的权利。那么你对这种冷漠和信念的破灭怎么看?请就其中一个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 ‎ ‎ ‎ ‎【参考答案】‎ ‎(一)‎ 一、略 二、烟霭( ǎi ) 悚(sǒng)然  谬(miù)种   形骸(hái) ‎ 草窠( kē ) 讪讪(shàn)   渣滓(zā zǐ) 窈(ǎo)陷 三、             ‎ 祥林嫂年表 到鲁镇以前 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 到鲁镇一年 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 第二任丈夫贺老六死。‎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吃掉。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 到鲁镇六年 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被主人允许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反应迟钝。‎ 到鲁镇九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到鲁镇30年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 四、1.点拨:本文把祥林嫂的死亡放在了最前面来写的,开始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略 五、1.讨论归纳: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 ‎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2.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我”的心情,从“寂静”、“沉寂”等词中可以看出。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轻松”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 3.点拨: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六、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代表人物。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 ‎1.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择其要点板书)‎ ‎2.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3.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二、1.祥林嫂似乎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问起她,也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为后文收留祥林嫂打伏笔。 2.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松一口气。但祥林嫂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我们继续研读。‎ 三、1.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品味和取笑的材料。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2.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人们却很少同情和怜悯,在鲁四老爷家不让她干祭祀的活,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这些,说明在那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祥林嫂享受不到一个普通人的权利,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4.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 5.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 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伤风败俗”,“祭祀的时候可用不着她帮手。”正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祥林嫂受到打击后“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阅读时注意这一段的重点词和关联词语),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6.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7.“我”是意外、踌躇、吃惊,回答是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实际上,正是“我”同情祥林嫂,才更觉得难以回答,只得含糊其辞,不作正面回答。   后面几段,是:“我”的自我剖析,反映“我”既同情祥林嫂,又不敢正视现实。有些议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的否定与批判,阅读时仔细体会。‎ 四、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五、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 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七、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