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七台河市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8 小题,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疾病对 文学来说是隐喻与象征,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 本身而接纳的人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 承担阐释和转变的功能。也正因为此,疫情和社会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关于疫情的话语观念 是文学应当格外关注的。 出于对病毒的恐惧,人们需要将它化为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对象,让其成为自己群体之外 的另一群人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客观上,还是在话语层面,传染病的特征都要求着某种群 体的关联性。与其说这是一种策划好的阴谋论,不如说这是出于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传染 病的攻击途径完全是借助于人性中的温情行为,比如交谈、聚会、抚摸、亲昵,因而防治病 毒的方式是与人性的特质完全相反的。在病毒的阴影下,除了生物学方面的探索研究,未来 的人类社会将加速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人们的身体愈加远离彼此,但人们的情感与思想 会离得更近,更近并非意味着亲密,甚至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彼此裹挟的困境。 疫情也廓清了个体与社会的思想状况:如何建构自我的主体,如何处理主体与主体之间 的关系,恰恰对应于它们的反作用力——个体性的疾病与群体性的瘟疫。疾病及作为其结局 的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不同的疾病类型,让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 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外伤,让我们直观看到身体受到伤害后的残酷性; 癌症,显示生命系统本身所出现的障碍,是一种生命系统的限度性结局。没有任何东西像疾 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 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密切的 关系,我们真切地意识到,身体的自由原来是如此有限而脆弱。这恐怕会带来一场话语的变 革。 瘟疫是病毒与人体细胞、组织的一场战役。但如果仅限于这个说法,显然太空洞,我们 需要了解其中的细节。比如,冠状病毒原本是寄居在蝙蝠身上,经过变异后用它的冠状触手 与人类细胞 ACE2 蛋白触手发生关联,从而钻进了细胞内部,把它的 RNA 放置到了细胞核里, - 2 - 从而攻陷了细胞,复制和生产出了更多的病毒。大量病毒从死亡的细胞中冲出来,开始攻击 更多的细胞,免疫系统被遽然激活,人体面临着炎症因子风暴……我们在描述与生命相伴随 的疾病的时候,就有了一种全新的话语方式。这既不是纯科学的,也不再纯然是人文比喻似 的主观描述,它是基于目前生物学所呈现出的一种“模糊近似”的形象化现实。这种科学与 人文杂糅的话语方式,或许会成为未来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瘟疫不再是一种恐怖神话, 而是一种理性可以理解的事物,尽管这种事物依然给我们输送着恐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话语在文化表述中的分量会加大,但所谓的“高科技”也愈 加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我们在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等等科技背景下,感受到的人类科技 已经创造了魔法般的奇迹。但一场瘟疫,与几百上千年前的瘟疫一样,轻易就给“科技社会” 以致命一击。这让我想到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在生物面前,我们的科学技术就像原始 人一样。”如何理解人类的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 (摘编自王威廉《瘟疫、文学与话语变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疾病跟文学密不可分,在文学中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在叙事中承担着阐释和转变的功能。 B. 出于对病毒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将拉大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加速社会卷入虚拟世界。 C. 生命系统本身的障碍和局限,是让自我的个体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发生密切联系的直接因 素。 D. 在描述疾病的时候,用一种科学与人文杂糅的全新的话语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疾病。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论证应当关注疫情所带来的文学话语变革。 B. 文章在论证疫情对个体及其关系的影响时,使用了传染病、外伤、癌症等举例论证的方式。 C. 文章引入对瘟疫发生过程较为空泛地话语表述,是为了突出全新话语方式在未来的重要 性。 D. 文章末段主要论证了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瘟疫仍可以暴露科技话语的局限性与落后 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复杂、密切而虚指的关系,所以导致疫情和社会的关系也很复杂。 B. 人类社会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有利于对病毒进行防治,但会面临身心彼此裹挟的困境。 C. 全新的话语变革能让疾病脱下隐喻的掩护,有利于人们理解病毒,消除人们对病毒的恐惧。 D. 创造了魔法般奇迹的科学技术在瘟疫面前,不堪一击,其产生的话语因为缺少细节而无用。 - 3 -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是“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因为疾病,我们 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 密切的关系”,“生命系统本身的障碍和局限”不是直接因素。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文章在末段主要是为了论证全新的话语方式的优势和特点,因为“如何理解人类的生命, 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辨 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 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 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 项,没有因果关系,导致疫情和社会的关系复杂的原因是疾病并非作为疾病本身而单独存在, 疾病会对人生、社会的多个层面产生影响。 C 项,“消除人们对病毒的恐惧”不恰当,原文是全新的话语方式让“瘟疫不再是一种恐怖的 神话,而是一种理性可以理解的事物,尽管这种事物依然给我们输送着恐惧。”所以,人们 对疾病还是存在恐惧的心理。 D 项,说法太绝对,科技并非“毫无用处”,原文“科学话语在文化表述中的分量会加大”, - 4 - 虽然“如何理解人类的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 文化的内核。中医药还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固本培元、壮筋续骨”,更丰富了 中华文化内涵。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从宏观、系统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 展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深深地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健康文化和实践,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从历史上看,中 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 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预防 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 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 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摘编自《<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材料二: 图 1:2014—2018 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中成药类销售总额 - 5 - 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图 2:2014—2018 年中国中药饮片进出口情况 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据介绍,中医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优势明显,尤其是对于轻症病人,能提高治愈率等, - 6 - 现已形成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和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筛选出金花清感颗 粒、连花清瘟胶囊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药方。 2019 年第 72 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纳入起源 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今年 2 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外宣布,通过对 214 名患者的 临床救治,中医药的治愈率达 90%以上。中国对中医药的有效利用,使海外媒体对中国传统医 学的讨论热度显著提升。 法国新欧洲集团董事长陈翔介绍说,法国侨界通过“云诊所+中成药”解决了很多华人对 病情的疑问,通过中药有效降低了轻症转重症的发生率,好几位患有轻症新冠肺炎的华人患 者都痊愈了,中医成为法国华人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中医在海外抗疫中做出了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在海外要进入医院抗疫却并不容易。在一些国家,医药法律尚未 承认中医药的地位,目前中药汤剂还无法在医院内使用,国内捐赠的中药多用于华人社区和 医护人员的预防性用药。据悉,连花清瘟就遇到这样的难题:一是国际注册,目前只在少数 国家注册,各国对中药产品的注册要求各不相同,制约了连花清瘟在全球的上市推广;二是 国际物流,由于疫情影响,国际物流通道不畅,影响了药品的全球市场覆盖。 这种情况出现,既有观念文化差异影响,也有不同国家之间法律法规的限制。中医药走 向世界,可以从中成药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中医药的振兴。国际舞台上中医 药能体现出我国的文化自信。作为媒体,既要增强媒体的使命感,做好中医药发展的记录者; 同时增强媒体的认同感,做好中医药发展的推动者。 (摘编自《国际舞台上中医药身手不凡》,《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4 月 29 日) 4. 下列不属于中医药特点的一项是( ) A. 蕴含了均衡、和谐的中华文化思想 B. 属于出生土长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 C. 与西医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疗效 D. 侧重于从整体上认知人的疾病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对中成药的需求在逐步增加,从 2014 至 2018 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中成药类的销售总 额逐年递增。 B. 法国华人通过“云诊所+中成药”方式解疑,使中医成为法国华人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 点,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海外媒体关注中医。 C. 从 2014 至 2018 年我国中药饮片出口额明显要高于进口额,中药饮片进出口金额呈波动趋 - 7 - 势,且两者同步变化。 D. 我国的连花清瘟作为一种中药难以在全球推广,与各国的观念文化差异有关,也与当地的 医药法律有关。 【答案】4. C 5. C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 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 项,材料三中“现已形成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和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可知, 治疗新冠肺炎方面,中医药与西医结合才能具有明显疗效,所以并非中医药的特点。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C 项,“且两者同步变化”错误,根据图 2 可知,我国中药饮片进出口金额呈波动趋势,但两 者并没有同步增长或减少。 故选 C。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 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演奏吧 [保加利亚]兹德诺夫卡·伊芙提莫娃 “别拿走我的单簧管,万科,求你了。”伊万说,“你还记得有一回我用这个单簧管为 你的爸爸演奏吗?你爸爸的肋骨疼得要命,但我为他演奏了一曲之后,他的身子一下子就舒 展开了,关节也能活动了。”伊万穿着一件磨破了的棉衣,手里紧紧攥着一支老旧的单簧管。 这乐器已然历经沧桑,褪色的表面上到处都是划印。 - 8 - “你已经在我这儿赊了整整几个月的账了,伊万,”柜台后面的男人说,“到现在你连 一毛钱都没有还给我。” 这个男人身处在一个逼仄的房间里,算是咖啡馆、酒馆和便利店三合一的店堂吧。他就 是这家店的老板万科,把稻米、白糖和面包卖给村民就是他平日的营生。 穿破棉衣的男人抚弄着单簧管黯淡无光的音键,“我会在你儿子的婚礼上免费演奏,我 会在你所有表哥表弟堂姐堂妹的婚礼上免费演奏,我会在你族里所有老人的葬礼上免费演奏。 别把我的单簧管拿走。我儿子这阵子正在学呢。他在街上听到什么调子,就能在这乐器上立 刻摆弄出来。” “你不应该这么贪杯啊,伙计。为什么你不去意大利找份工作呢?你早就应该去赚钱。” 酒馆老板说着就伸手去拿单簧管,“我儿子还小。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结婚。” “那会儿你为你儿子搞了个生日聚会,我为他演奏,一毛钱没收,你老婆听得都哭了。” 单簧管手伊万说,“还有,牙医把你那颗烂牙拔出来的时候,你没求我过来给你演奏吗?你 的嘴肿得跟一个枕头似的,是我吹着小曲儿给你止了疼。” “你给我止了疼是因为我们一起喝醉了来着。”万科打断了他的话,“而且在你搞定这 件事之前,你把我最好的一瓶白兰地给喝了。”酒馆老板嘟哝着,伸手去拿单簧管,“看看 这个!它只配扔进垃圾堆。”酒馆老板一脸厌恶地摇着头。 “你可以拿走……你愿意的话,我去把我的冰箱给你拿来?” “那冰箱本来就是我的,伙计。我把它扔出去,然后你去把它捡走了。我才不要那个见 鬼的冰箱呢。” “那就把我们厨房里的桌子拿走吧。它几乎是全新的。你看怎么样?”伊万问,新的希 望让他的嗓门也响了起来,“孩子现在正学着怎么吹单簧管呢。把这玩意儿从他手里拿走该 是多遗憾的事情啊。兴许将来他能在大人物们的葬礼上演奏呢。如果孩子他妈看到孩子没有 了单簧管,会把眼睛哭瞎了的。” “我可不会喝得烂醉如泥,如果我真的对我儿子能干上音乐这一行特别在意的话。如果 我想要我的儿子能在大人物们的葬礼上演奏,我才不会像你这样懒得要命呢,伙计。” “你不能把我的单簧管卖给任何人,万科。它有年头了。它是我爷爷的,这你知道。他 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和希腊的雅典都用它演奏过。后来我爸爸在索菲亚用它为矿工们演 奏过……” “没门儿。再说什么都没用。还有别的什么我能从你这儿拿走抵账呢?”酒馆老板喃喃 抱怨道。 - 9 - “那我能在晚上过来吗?”伊万问,一边解开破棉衣的扣子,“我把单簧管从墙上拿下 来,就演奏那么几分钟,就几分钟。” “你觉得我看上去像是疯了吗?你保准会把我的客人们吓跑的。” 酒馆的门打开了,一个骨瘦如柴的羸弱男孩走进来,他的个头可比酒馆的柜台还矮呢。 “有其父必有其子。”酒馆老板嘟哝着,“曼诺,去告诉你妈,我不能再赊账卖给她白 糖了。你爸爸会把单簧管留在这儿,我会再给你们五天的面包。就这样。” 男孩沉默了。他的视线沉到了地面上,停留在那里。然后,他在身上的口袋里摸索着, 掏出了一些零钱、四个带着裂纹的玻璃球、一把弹弓和一块干净的手帕。 “万科大叔,”男孩开口了,“把这些都收下吧。用这些东西够不够把爸爸的单簧管买 回来呀?这是村里最好的一把弹弓了。” “没门儿,曼诺。回家去。”酒馆老板说着,挠了挠自己的脑袋。然后他给了男孩一块 巧克力。“拿着这个,小家伙,回到你妈那儿去。这儿冷得透心凉。快跑吧,不然,你该要 得重感冒了。” “让我用这单簧管演奏几分钟吧。”男孩说,“让我先演奏一会儿,然后我会把我们家 的狗洛克斯带来。我把狗给你,你把我爸爸的单簧管给我。” 酒馆老板把这破烂不堪的乐器交给男孩。“万科大叔,”他说,“如果你心里痛苦,不 要怕。你听到我的演奏之后就不会再觉得痛苦了。我保证。” 酒馆里很冷。刺骨的寒风在屋外咆哮,房间里弥漫着塑料、香烟和山毛榉的柴火半燃半 熄的气味。 静谧的音乐从老旧的单簧管里流淌出来:如此温柔的旋律,像是一个男人从漫长的病痛 中恢复过来,像是一个孩子在街上发现了一把超棒的小折刀,像是你茶里的白糖块,像是你 饥肠辘辘时的一碗豆子汤……这小家伙的单簧管吹奏个不停,直到村里最老的爷爷也一跃而 起,和年轻女孩们一起跳起舞来。 终于,这男孩停止了演奏,老旧的单簧管看上去又变得黯淡无光、遍体鳞伤,仿佛伊万 的爸爸的手从没触摸过它。伊万的手也没触碰过它。 酒馆老板不再瞪着柜台上的酒瓶子看了。“小子,”酒馆老板说,“拿上你的单簧管, 一路跑回家去吧。告诉你妈,我会给你一个礼拜的面包。算在我账上!我请客!为什么你要 演奏成这样呢,小子!” 6.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启示人们:要看到人性的光辉, - 10 - 要坚信困难终将过去。 B. 本篇小说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人物之间的关系对立、紧张、不可调和,故事的结局既出 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C. 小说中万科是一个集咖啡馆、酒馆、便利店为一体的店铺的老板,为人豪爽仗义,热情大 方,长期帮助伊万一家。 D. 小说中语言描写颇为精当,尤其是贯穿小说整篇的对话描写更能彰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 征,使人物形象丰满逼真。 7. 小说多次写到单簧管“老旧”“黯淡无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 请你谈谈为什么说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伊万。 【答案】6. D 7. ①凸显其使用时间长,历经几代人的吹奏。②用单簧管的老旧衬托主人 眼下的落魄与无奈。③烘托了伊万的儿子高超的演奏技艺以及音乐的巨大魅力。 8. ①伊万是小说中着力刻画与描写的人物形象,作者用语言、细节、动作描写等方法,多角 度、多层次地对其进行了刻画。②小说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伊万的遭际展开的。③作者用伊 万这个人物形象,展示出了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人性的光辉。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 项,“它启示人们:要看到人性的光辉,要坚信困难终将过去”错,过分拔高,这篇小说的 主题应是:展示出了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人性的光辉; B 项,“不可调和”错,从结局来看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调和的; C 项,“为人豪爽仗义,热情大方”错,从万科要拿走单簧管的行为来看,万科并不“豪爽仗 义”,“长期帮助伊万一家”于文无据。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小说中的物象的作用。分析物象作用首先除了要分析其表层意思,更要深入分 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等。 文章开篇写到“手里紧紧攥着一支老旧的单簧管。这乐器已然历经沧桑”,第四段写到“穿 - 11 - 破棉衣的男人抚弄着单簧管黯淡无光的音键”,另外下文中“它有年头了。它是我爷爷的” 等句子,点明了物象本身的特点,那就是使用时间长了,历经几代人的吹奏;第一段中“别 拿走我的单簧管,万科,求你了”这样的描述,以及下文“然后,他在身上的口袋里摸索着, 掏出了一些零钱、四个带着裂纹的玻璃球、一把弹弓和一块干净的手帕”,想用这些仅有的 东西换回单簧管,衬托了伊万眼下的落魄与无奈;后数第三自然段中,对伊万儿子演奏效果 的描写,烘托了他高超的演奏技艺以及音乐的巨大魅力。所以,从全文来看,小说中单簧管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探究题应注意:①从人物与小说故事情节的关 系的角度去判定,②从人物与小说主题、创作意图的关系的角度去定。 本题要求分析为什么主要人物是伊万,实际上是在提问伊万在文本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文 章从开始就从伊万的语言入手,依次运用大量的篇幅通过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去刻画这个人 物,是小说的叙述主体,可以说他的言行举止贯穿了整个文本,都是围绕着伊万的遭际展开 的,是文章的一个线索人物;另外,小说的主题是“展示出了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人 性的光辉”,其中“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的艰辛”主要是从伊万身上体现出来的,而“人性的 光辉”主要是通过刻画万科来展示,万科虽然不是慷慨大方之人,但对伊万一家却表现出难 得的宽容与慷慨,富有同情心,但这些都是以塑造伊万的艰难处境为前提的,所以这篇小说 的主要人物是伊万。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 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 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 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 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 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 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 12 - 二、古代诗文阅读(3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 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 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 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 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 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 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 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 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 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 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 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 “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 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 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 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 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节选自《宋书·谢瞻传》) 9.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 瞻愈忧惧/ B. 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 瞻愈忧惧/ C. 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 瞻愈忧惧/ D. 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 瞻愈忧惧/ - 13 -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叔母”,是对父亲兄弟妻子的称呼。古代有伯仲季叔的排名,“叔”是最后一位。 B. “二千石”,是汉代郡守这一官职的代称,因其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 C. “高祖”是庙号,皇帝死后,太庙立室奉祀所起名号称庙号。皇帝并非都有庙号。 D. “豫章”是古地名,今为江西南昌周边地区。《滕王阁序》中“豫章故郡”即指此。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瞻年少聪慧,文采斐然。年仅六岁,便能写文;其所作《紫石英赞》《果然诗》,深受当 时才士的称赞。 B. 谢瞻知恩图报,恪守孝道。叔母将其养大成人,其待之如亲母。甚至叔母跟刘柳去吴郡, 他也辞官跟从。 C. 谢瞻谦退知足,小心谨慎。谢晦深受重用,他屡次上书,认为弟弟虽才志出众,但职位过 高,恳请贬黜。 D. 谢瞻洞悉情势,先知先觉。他生病在外,谢晦奔赴万里探病。他认为谢晦这样定会招来疑 谤,后果真如此。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得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答案】9. B 10. A 11. C 12. (1)我能够侥幸保全,把尸骨归葬在家乡山脚之下(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 什么更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家,也为国奉献。 (2)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 是没有办法。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 , 谓 语 如 果 是 形 容 词 , 谓 语 后 可 停 顿 。 如 果 是 动 词 , 宾 语 后 可 以 停 顿 。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 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及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 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 14 - 句意为: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 言,来禁绝(或禁止、杜绝)他的言论。谢晦终建辅佐帝王创立帝业的功劳,被寄予了很大 的希望,谢瞻更加担忧害怕了。“密事”是一个合成词,指隐秘的事,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 C 两项。“向亲旧”表明“陈说”的对象,作状语,所以“瞻辄向亲旧陈说”是一个整体,中 间不应断开。“佐命之功”偏正短语,作动词“建”的宾语,所以“佐命之功”中间不应断 开。排除 D 项。 故选 B。 【10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项,“古代有伯仲季叔的排名,‘叔’是最后一位”说法有误。古时兄弟长幼顺序常用“伯、 仲、叔、季”或“孟、仲、叔、季”表示,叔表示排第三的。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 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 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 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 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认为弟弟虽才志出众”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 位任显密”,谢瞻认为弟弟年纪刚刚三十岁,志行浅薄,能力平庸,但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 职任清显重要,并没认为弟弟才志出众。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 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 有: - 15 - (1)“幸”,通“倖”,侥幸;“全”,动词,保全;“归骨”,指归葬;“归骨山足”, 省略介词“于”,应为“归骨(于)山足”;“何”,疑问代词,哪里;“恨”,遗憾;“勉 厉”,劝勉鼓励。 (2)“臧否”,作动词,品评、褒贬;“患”,担忧、忧虑;“裁折”,抑止、摧折;“未 有”,没有。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谢瞻,字宣远,一名谢檐,字通远,是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三哥。他六岁时, 就能写文章,写了《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有才华的士人,没有人不惊叹他的奇异。他 起初担任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他从小失去父母,婶婶刘氏抚养他很有恩情,谢瞻兄 弟侍奉婶娘,如同对待亲生母亲。刘氏的弟弟刘柳调任吴郡太守,带着姐姐一同赴任,谢瞻 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便辞去职务随同前往,在刘柳手下任柳建威长史。 谢瞻的弟弟谢 晦当时任宋台右卫,权势显赫,恩遇宠厚。谢晦从彭城回到京城接取家眷,一时宾客车马聚 集,填塞门巷。此时谢瞻正在家中,(见到这种情景)很是惊骇,他对谢晦说:“你的名位不 高,而士人归依奔向你竟到了这种地步。我们家以清淡谦退为家风,不愿干涉政事,结交的 人不过是亲戚朋友,而你现在竟然势倾朝野,这难道是家门之福吗?”谢瞻于是用竹篱隔开 门院,说:“我不愿意见到这种场面。”等他回到彭城,就向高祖说:“我本来是寒素之士, 父亲、祖父的官位也都是没有超过二千石的职位。弟弟年纪刚刚三十岁,志行浅薄,能力平 庸,但在台府荣显居于首位,职任清显重要,福气失去灾祸来临,恐怕应该不远。我特地请 求你把他降职贬官,来保住我们这衰微的家门。”前前后后屡次向高祖陈请。高祖命谢瞻任 吴兴郡太守,谢瞻又亲自陈情请求辞退,于是改任豫章太守。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 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禁止、杜绝)他的言论。 谢晦终建辅佐帝王创立帝业的功劳,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谢瞻更加担忧害怕了。永初二年, 谢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医治,希望就此死去。谢晦听到他生病的消息急忙赶去,谢瞻见到 他,对他说:“你是国家大臣,又掌管军机大事,老远地到我这里来,一定会招致怀疑,产 生流言。”当时果然有人禀告谢晦反叛。谢瞻病重,回到京城。高祖因为谢晦掌管禁军,不 - 16 - 可出宫住宿,就叫谢瞻住在晋南郡公主夫婿羊贲的旧宅,地点在领军府东门。谢瞻说:“我 有祖先留下的旧房子,为什么住在这里!”谢瞻临终的时候,留下遗书给谢晦说:“我能够 善终,侥幸保全,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 既为家,也为国。”于是死去,死时三十五岁。谢瞻善于写文章,辞采之美,可以与族叔谢 混、族弟谢灵运相匹敌。谢灵运父亲谢瑛,没有才能。做过秘书郎,早年就死了。谢灵运喜 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办法。谢 混对谢瞻说:“不是你的话没人能做到(制止他)。”就与谢晦、曜、弘微等一起游玩,让谢 瞻与谢灵运坐一辆车;谢灵运一上车,就开始评价人物,谢瞻对他说:“你父亲死的那么早, 谈论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谢灵运沉默不言,评价的言论从此停止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 李颀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他人骕骦①马,而我薜萝②心。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长廊閟③军器,积水背城阴。 窗外王孙草④,床头中散⑤琴。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注]①骕骦(sù shuāng):骏马名。②薜萝:薜荔、女萝,两种植物。后借指隐士服饰或住处。 ③閟(bì):关闭。④“王孙草”出自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⑤中 散:指三国时期的嵇康。崇尚老庄。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①表达了对友人李丞淡泊荣华富贵之高洁情怀的仰慕之情。②抒发了诗人与友人惺 惺相惜、互为知音的欣悦之情。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山林、无世俗纷扰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 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 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 领悟感情。 - 17 - 本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归结,要读懂其思想感情,要联系全诗。“清风多仰慕”一句,“清 风”是诗人的化身,也暗含高洁之意,联系前面对李丞居住环境和情趣的描写,据此可以得 出第①点。“吾亦尔知音”一句直抒胸臆.但含意丰富,可以从友情方面进行解读,据此可 以得出第②点。另外,“仰慕”和“知音”还有另外一层含意,联系前面诗句“而我薜萝 心”“长廊閟军器”,以及引用《招隐上》和崇尚老庄的嵇康的典故,可以得出第③点。需 要指出的是,“王孙草”后常指牵人离愁的景色,但从本诗整体语境看,诗中的“王孙草” 无此含意。 【点睛】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 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 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 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 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个说法与韩愈《师说》中的“______, 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水”外化为艾青表达诚 挚的爱国情感的意象。在屈原的《离骚》里,以“泪水”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一诗中,琵琶女自言:“暮去朝来颜色故。”同样的意思,《氓》当中用“_______, ______”八字来表达。 【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长太息以掩涕兮 (4). 哀民生之多艰 (5). 桑之落矣 (6). 其黄而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 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 字 , 要 在 平 时 默 写 时 反 复 写 。 注 意 重 点 字 词 的 写 法 , 如 “ 太 息 ”“ 掩 涕 兮”“哀”“矣”“陨”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时应注意: - 18 -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9 分)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1954 年凭《老人与海》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B.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浪漫主 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代表作家有 德国的哥德、席勒,法国的雨果、乔治·桑,英国的雪莱、拜伦。 C. 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1982 年哥伦比亚的马 尔克斯凭借《百年孤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D.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 人间》《青年》,长篇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我们现在所指的“托 尔斯泰主义”指的是他曾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不抵抗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勿 以暴力抗恶三方面的内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 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节内容、思想主旨等。只有平时 积累得丰富,识记得准确,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 D 项,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青年》错,应该是:《童年》《少年》《青年》。 故选 D。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 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 16.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19 - A.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家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或是读者从作品题材中感受到的某 种思想。 B. 虚构是小说的“合法化身份”,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C.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主要故事的策划或设计,它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 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 D. 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小说中采用第二人称的很少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 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节内容、思想主旨等。只有平时 积累得丰富,识记得准确,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 D 项,叙述角度有“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错。应改成: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 限视角”。 故选 D。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 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 17.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结构是一个“容器”。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 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B. 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 一般由人物、情节和环境组成。 C. 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但所有的作品最终都是有主题的。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 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 小说在刻画人物的路数方面不尽相同。不管是描写“圆形人物”,还是描写“扁平人物”, 都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 - 20 - 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节内容、思想主旨等。只有平时 积累得丰富,识记得准确,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 B 项,“一般由人物、情节和环境组成”错,应改成“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故选 B。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 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 18.选出下列有关小说情感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 A. 适度的情感会使小说充满人性的温情,而过度的情感则会令读者反感。 B. 小说忌讳作者自顾自的抒情,而主张把感情交由人物之口或情节的自然发展来表露。 C. 从小说的发展史来看,浪漫主义小说对情感的描写显得激情恣肆,现实主义小说则显得节 制而谨慎,现代主义小说则将感情排除出了小说主题之外。 D. 小说中的情感应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在经过耐心酝酿和铺垫后,它饱满有力,却停 留在欲溢未溢的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 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节内容、思想主旨等。只有平时 积累得丰富,识记得准确,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 C 项,“现代主义小说则将感情排除出了小说主题之外”错,现代主义小说只是不再将情感作 为小说的题材,并非排除了感情。 故选 C。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 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学生小明因在外地出差,不能参加恩师七十大寿的庆祝会,发短信祝福语给老师:迟暮之 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B. 张先生获得了年度“最受读者欢迎”作家称号,报社总编辑特意致祝贺信:“张先生台鉴。 值此先生荣获殊荣之际,谨致此函,以示诚挚祝贺。” - 21 - C. 钟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患者解除病痛。患者们十分感激他,特地赠送一面锦旗表 示感谢:“杏坛高手,医者仁心。妙手回春,再世华佗。” D. 在得知自己被应聘公司录取的消息后,小王激动地说:“很感谢敝公司给我这个一枝之栖 的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多积累经验,争取上进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 了解文章或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注意谦 敬词。本题要根据通知的文体特点、通知的对象、通知的内容来答;要注意措词的得体,既 要谦虚,又要说明通知的内容,还要让人易于接受。 A 项,“迟暮之年,年华已逝”不合语境,改为“春秋不老,古稀重新”。 B 项,“台鉴”意思是“敬辞,用于请对方阅览”,符合语境。 C 项,“杏坛高手”错误,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泛指授徒讲学之处,今喻教 育界。应该改为“杏林高手” ,杏林是医学界,一个是好老师 一个是好医生。 D 项,“很感谢敝公司给我这个一枝之栖的机会”错误,“敝公司”谦辞,此处称呼对方公司 应该用敬辞“贵公司”“一枝之栖”意思是“泛指一个工作位置”敝公司给我这个一枝之栖 的机会。 故选 B。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 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 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 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小题。 疫情期间,复工的人们执行分餐制以 交叉感染。其实,在历史上,中国曾是世界 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筵席”一词,本身就带有分餐的意思。筵和席 实为同义词,都是一人一设,铺置于地上的坐具,这样的坐具既适应先秦时代较为低矮的建 筑空间,更适合长袍广袖、以“绔”为下装的坐姿礼仪。今天人们提到“大摆筵席”,很容 易想到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但西周时铺筵设席的景象却是贵族们______分坐分食。 中国早期的分餐制度从贵族的饮食礼仪出发,借助儒家道德教化的东风,自上而下传播成主 流的饮食文化。 - 22 -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带来他们双足垂放的坐姿,也带来他们围坐一 炉进餐的饮食习惯,( )。唐宋之交实行科举取士,实现了阶级 的庶民围坐在高 足坐具旁,在宋代 的教坊酒楼、勾栏瓦舍里对酒当歌。到了明清时候,为尽地主之 谊,与客人同桌同食的合餐文化形成制式,伴随夹菜劝酒的一整套待客礼仪。可以说从分餐 到合餐是中国社会心理和饮食文化的一次重大转变,这样的转变在“礼之用、和为贵”的儒 家早期就埋下了伏笔。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防患 正襟危坐 流动 星罗棋布 B. 防范 正襟危坐 流动 鱗次栉比 C. 防范 不苟言笑 变动 星罗棋布 D. 防患 不苟言笑 变动 鳞次栉比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隋唐时期分餐与共食的并存局面随之明显地改变了饮食方式 B. 隋唐时期分餐与共食的并存局面随之体现了饮食方式明显的改变 C. 饮食方式明显的改变随之体现于隋唐时期分餐与共食的并存局面 D. 饮食方式随之明显地体现了隋唐时期分餐与共食的并存局面的改变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样的坐具适应先秦时代较为低矮的建筑空间,更适合长袍广袖、以“绔”为下装的坐姿 礼仪。 B. 由于先秦时代长袍广袖、以“绔”为下装的坐姿礼仪以及较为低矮的建筑空间,都决定了 坐具这样的形式。 C. 无论从先秦时代较为低矮的建筑空间和从长袍广袖、以“绔”为下装的坐姿礼仪来看,都 适合这样的坐具。 D. 这样的坐具对长袍广袖、以“绔’为下装的坐姿礼仪和先秦时代较为低矮的建筑空间都具 有很好的适应。 【答案】20. B 21. C 22. A 【解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成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 - 23 - 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 的成语。 本题,防范:防备、戒备。动词。防患:防止灾祸。动宾结构短语。语境说的是采用分餐制 为了防备交叉感染,所以选用“防范”。 正襟危坐:强调坐姿端正,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不苟言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结合语境说的“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但西周时铺筵设席”,这种分坐分食的吃饭 方式坐姿端正,所以选用“正襟危坐”。 流动:是指经常变动,不固定;可以指液体或气体等不断变动的物体。变动:指变化;更动。 语境是说科举取士实现了庶民的阶级的不固定。所以此处选用“流动”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建筑等排列密集整齐。星罗棋布:强调数量多分布的范围广。语境是说 教坊酒楼、勾栏瓦舍里排列密集整齐,所以选用“鱗次栉比”。 故选 B。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 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 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 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 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本题,根据前文“带来他们双足垂放的坐姿,也带来他们围坐一炉进餐的饮食习惯”,要表 达的意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当时的饮食方式,饮食方式主要表现就是隋唐时 期分餐共食并存,那么所填句子的主语应是承上说的是“饮食方式”,而不是“分餐与共食 的并存局面”,这样就排除 A、B 项。D 项说的是饮食方式体现了“隋唐时期分餐与共食的并 存局面的改变”是错的,结合前句,此处时说饮食方式的改变“体现于隋唐时期分餐与共食 的并存局面”,所以 C 选项表述清晰明了。 故选 C。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 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 项,成分残缺,缺主语。 C 项,“无论……和……”关联词搭配不当。 - 24 - D 项,搭配不当,“具有……的适应”不能搭配,且缺少宾语中心词。 故选 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23.给下面这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25 字)。 新华社伦敦 5 月 22 日电(记者张家伟)中国研究团队 22 日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发表报告说,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 1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 且能够诱导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了这项临床试 验。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团队在试验中招募了 108 名健 康的成年志愿者,年龄在 18 岁至 60 岁间。这些志愿者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 报告介绍,接种后的 28 天内,这种疫苗在不同剂量的组别中都展示了很好的耐受性,也 没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不过,这项临床试验的主要限制包括祥本规模较小、试验期较短、 缺乏随机对照组等,因此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 【答案】中国新冠病毒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给新闻拟写标题,要抓住新闻的主要信息。新闻标 题,应是新闻的主要信息,压缩时应舍弃原语段中的一些内容,把若干“要点”保留下来。 主要信息为“谁怎么样”或“谁做什么”。第一段“新华社伦敦 5 月 22 日电(记者张家伟)中 国研究团队 22 日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 1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够诱导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可知“谁” 是“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怎么样”是“Ⅰ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第二段和第三段 是详细情况,是对第一段的解释。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提炼语意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 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 - 25 - 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 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 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四、写作(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天我们仍没能回到校园…… 此时此刻,回想今年以来的高二生活,总有一些事或人让你记忆深刻:戴口罩、量体温、 武汉加油、最美逆行者、确诊病例、停课不停学、英雄归来、线上教学、中国必胜、全球蔓 延…… 设想 15 年后班级聚会时,谈起“那一年我们的高二”,你的记忆或许有些模糊,但一定感慨 万千。现在请你就此话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经历、观察与思考,让大家能 重温这一段特殊的岁月。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最难忘疫情下的网课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作为学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15 年后再相聚,最难忘高二那一年——疫情下的 网课学习。 15 年前的 2020 年,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关闭了学校的大门,我们不得不在家上课。 上网课,这对我们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把课,却还是第一次。 我原以为是现场直播,可以跟同学们大聊特聊,但现实却完全不一样,等待我的是永无 止境的直播视频。我的第一次感受就特别不好,心想:“好无聊啊,算了,反正老师也看不 见我,我就去打会儿游戏吧。”想到这我便打开游戏,玩了起来,我笔记没做,任务没抄, 作业经常交不齐。我开始还觉得挺舒服,但报应也来得快,妈妈看着我每天漫不经心地学习, 又在手机上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就一天天地皱着眉头,把我跟在座的同学们对比,总是斥 责我。虽然那时候我觉得很烦,现在想想,若不是她老人家说每日里不厌其烦地提醒监督, 恐怕我难以认识到和别人的差距,真地就在游戏中蹉跎了人生。 记得咱们的老班吴老师在一次网课中说到,有一位同学,他每天都是自己按时起床,主 动学习,一天要干什么也早有计划,非常自律,要我们向他学习。还有数学老师的谆谆教诲: - 26 - 疫情过后同学们会出现两大类,一种是自律的,学习会突飞猛进。另一种是不自律的,学习 状况会一落千丈。希望咱们高二 6 班每一位同学都不会成为不自律的那一种人。 同学们还记得语文老师在网课上播放给我们的视频新闻么?一位西藏女孩要上网课,但 是家里没网络,只得漫山遍野地找信号,最后在一座 4800 多米的高山上找到了信号。于是每 天小跑二十分钟的路程到半山腰,再徒步二十多分钟爬到山顶,山上的温度很低,早上山顶 只有零下 8 度,为了学习,那位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子却要在山上呆一天。这件事让我们全体 同学深受触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她都要奋力学习,我们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 如果还不好好学习,真就太不懂事了。 自此后咱班同课再没有缺过一个人,再没有开着直播看小说、玩游戏的不良现象了,正 源于此我们班在后来的每一次考试中都拔得头筹,网课期间停学不停课,为我们的高三复习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考中我们都考上了理想大学,我想那小半年的网课生活功不可没。 那场特殊的学习生活教会我们很多:可以认真地听课,仔细地记笔记,按时完成所有作 业。而对我自己而言最大的进步就是写字了,以前我总是写得横七竖八、乱七八糟,通过网 课上衡水中学学生的样本范文,让我有了写好字的意识,能做到横平竖直、一笔一画,记得 有一次语文老师还给我评了五颗星呢!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保持 100%的热爱和沉浸,他就会得到百分百 完美的结局。”学习也是一样,不管是 15 年前的网课还是而今的人生,我们都应该认真地对 待! 感恩 2020 年,感谢网课,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人生启迪。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顺祝 老师身体健康,同学们事业有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篇典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查。考场作文是特殊的写作, 就是根据命题者的要求写,所以,先要搞清楚出题者的意图,即要我干什么,这就是审题。 作文题目拿到手后,首先审要求“设想 15 年后班级聚会时,谈起‘那一年我们的高二’,你 的记忆或许有些模糊,但一定感慨万千。现在请你就此话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 你的经历、观察与思考,让大家能重温这一段特殊的岁月。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 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看其中共有几层信息 几点要求,内容、文体、字数、有什么禁忌;其次审意图:命题者有立场倾向性吗?隐含的 思想是什么?如何找到出题者的立场和思想?“此时此刻,回想今年以来的高二生活,总有 一些事或人让你记忆深刻”“戴口罩、量体温、武汉加油、最美逆行者、确诊病例、停课不 - 27 - 停学、英雄归来、线上教学、中国必胜、全球蔓延……”以上句子中“高二”“ 记忆深刻”、 疫情中的关键事件典范人物等都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尤其注意“现在请你就此话题……”中 “你”字暗指此次作文要用第一人生“我(们)”来写作。 参考立意: 1.难忘那一年——痛并快乐着 2.记一位最美逆行者 3.有那样一群人,叫医护工作者 4.网课上最美女教师 5.那一年我学会了自律自制自立 6.网课利弊皆有,取舍因人而异 可用素材: 1. 对于上网课,我总是觉得没有在学校里好;没有在辅导班里上课好。因为有些细节、小错 误、还有同学的小动作,老师都不能及时地看到和指正。而同课时,有的迟到、有的不遵守 时间,还有的装卡,包括有一些家庭作业和课上练习,不知道怎么做,或者错了也不明白错 在哪。这种种原因,让我觉得上网课没有在教室里上课好。 不过有时上网课还有它的优点的,比如说老师讲课的视频可以回放观看,要写得笔记背的内 容,只要按一下暂停键,有充足的时间做笔记和背诵。 在上网课时,偶尔也会发生那么一件有趣的事,不记得是周几的语文课上,老师点名同学来 回答成语的意思,没想到这位同学装卡,装卡的技术一流,几乎没有什么破绽,蒙混了全班 同学,大家都以为他家网络不好。可老师有多年的教育经验,眼儿可尖了,似孙悟空的火眼 金睛一般,他很会和我们这群小鬼打交道,一眼就看穿了他。这下可好,我那同学好不容易 装卡一次,结果被抓包了,让人哭笑不得。 上网课有利也有弊,为了不耽误学习,我们只好继续。愿疫情早日过去,我们好回到教室上 课。 2. 感叹第一天的网课让我的时间过得如此飞快,可给我的感受颇深。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 “停课不停学”,信息化教育可不是一句空话,丰富的内容实实在在地走入了我们孩子们的 内心,而没有了老师和周边同学目光聚焦的我们,交流的欲望似乎更强烈。学校和家庭总是 我们最强大的保护盾,父母给了我们安宁的生活,而学校则给我们营造了一片自由发挥的天 地。 - 28 - 即便我们都身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可我们依旧能无忧无虑地享受着每天知识赋予我 们的力量,我相信这也是为我们网课教学辛苦着的每一位老师的心愿。 3. 疫情当前,正常的寒假尚未结束,网课突然在全国铺天盖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无 数家学校、无数家教育培训机构推出各式各样的网课,无数中小学子投身其中。关于这场网 络授课的风潮,“语文匠”微信群内爆发了不小的争论。 湖南哪吒:网课的授课效果根本得不到保证,这种形式主义何必存在? 广东妮姐:疫情当前,除此之外,可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吧。 青海敏敏:网课基本就是一言堂,还有连续看一天对学生视力更是伤害。 河南龙王:但是你们不觉得未来的趋势就是网课吗?你们是不是太小看它了? 行文结构:拟一个观点型题目,比如“最难忘疫情下的网课”。开头部分要穿鞋戴帽,符合 发言稿或者演讲稿的规范。正文部分首先引入“很高兴能作为学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15 年 后再相聚,最难忘高二那一年——疫情下的网课学习”,结构上起总领全文的作用。主体部 分回忆 155 年前网课学习的两三事,注意详略安排,最好又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熟练运用 刻画人物的手法,比如语言描写。结尾部分照应题目和开头,总结全文,强调网课学习对同 学们一生的影响,以便突出“难忘”。 【点睛】写作时,切忌把全部名言杂糅在一起,以为能面面俱到,其实反而没了重点。要注 意时鲜素材的运用,不能一味在故纸堆里“为赋新词强说愁”。此外,文章结构圆融,可题 记先声夺人、态度显豁,结尾画龙点睛、收束有力,充分彰显了作者的写作才情。 - 2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