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2020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浙江省4月联考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知往往是寂寞的,他最先看到问题的所在;但先知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忍受寂寞,并在寂寞中踽(yǔ)踽独行,不因他人的漫骂和攻讦(jié)而隐瞒或改变自己的观点。 B. “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国际合作的成果:13台载(zǎi)荷(hè)中4台是与德国等国家合作的,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则保障了它安全渡过月夜。 C. 当你面临无法逃遁(dùn)的困感时,网络上千篇一律的爆款“鸡汤”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但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你抛弃卑鄙(bǐ)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 D. 个人史是汇入正史河流的涓涓细流,哪怕只是一个少年只(zhī)言片语的勾沉,也是重建被遗忘与被毁坏的偌(nuò)大历史的一砖一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审清题干的要求,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正误。 A项,“踽(yǔ)踽独行”应为“踽(jǔ)踽独行”;“漫骂”应写作“谩骂”。 B项,“载(zǎi)荷”应为“载(zài)荷”;“渡过”应写作“度过”。 D项,“勾沉”应写作“钩沉”;“偌(nuò)大”应为“偌(ruò)大”。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祝融是根正苗红的炎黄后裔。然而翻看更多的史料,就会发现高贵的祝融其实是个官名。【甲】 - 26 - 《国语》中就有“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的记载。可见“祝融”是官职,负责掌管用火事宜。【乙】这在《汉书•五行志上》中得到了印证:“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丙】由字可知,“祝”在甲骨文中如人跪在神前祷告;“融”的形态则是炊烟自一种叫“鬲”的烹任器具旁边如虫般蠕动而出。祝融成为“火”的代言,众望所归。 火的使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意义重大。对于尚在蒙昧状态下的古代先民来说,火是防御野兽的工具、抵御严寒的利器、烹饪美食的神物。即便是越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火不必再靠天赐予,但如何保留火种、如何将火的使用极大化,依然是个难题。在这一点上祝融绝对功德无量,否则也做不了火官。而且在那一时期火之威力堪比如今的武器,身为火官,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参与部落战争,并担负重任。于是就有了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时祝融襄助火攻,黄帝南巡祝融随侍为之“辨乎南方”的故事。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正苗红 B. 众望所归 C. 蒙昧 D. 绝对 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根正苗红”,意思是家庭出身好的人,是一种文革时期的说法。修饰“炎黄后裔”,使用正确。 B项,“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语境主要讲“由字可知……祝融成为‘火’的代言”是顺理成章的,不合语境。 C项,“蒙昧”,昏昧,愚昧,犹朦胧,迷糊。形容“古代先民”的状态,使用正确。 D项,“绝对”,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跟“相对”相对)。结合“在这一点上”“功德无量”等分析,使用正确。 故选B。 【3题详解】 - 26 - 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C项,把“鬲”的双引号去掉。此处直接用“鬲”字,不是引用内容,不需要用双引号。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特朗普将新政府的三个重要职务授予鹰派和建制派保守人士,兼具论功行赏和拉拢共和党人的双重意味,同时也反映出他将坚持竞选纲领中提及的强硬政策立场。 B. 2018年12月的前半个月,杭州日照总时间仅7.9小时,平均日照时间为0.5小时/天,而历史同期值为4.5小时/天,少了整整9倍,创了2000年以来同期平均日照时间的新低。 C. 2016年11月21日晚,巴控克什米尔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附近地区再次遭到印度军方越境炮火袭击,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 D. 当3架四轴无人机先后在马杜罗总统发表演讲的主席台周围发生爆炸的事件发生后,委内瑞拉反动派武装“法兰绒士兵”宣称随即对此次刺杀行动负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不合逻辑,“少了整整9倍”,“少了”不可以修饰倍数。 C项,搭配不当,“吸引……关注”应改为“引起……关注”。 D项,语序不当,“宣称随即”应改为“随即宣称”。 故选A。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 26 - 5.下面是张岱《西湖梦寻·明圣二湖》中的一段文字,请仿照所给示例,给加点词“滟潋”做批注。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濛,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示例】绰约:“绰”和“约”都是绞丝旁,和丝有关。这里的意思是“柔美的样子”,写出了早晨花朵的娇嫩柔美,更衬托出皎洁月色的空明澄澈。 滟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滟”和“潋”都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这里的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写出了晴日里波光的明净美丽(光彩熠熠),更衬托出朦胧烟雨的空灵梦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要注意“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 作答时仿照示例分析“形”:先分析两个汉字的构字特点,再解说词语的含义,最后赏析表达的效果。内容上,由“滟潋”一词,考生很容易能够联想到“水光潋滟晴方好”,进而理解其含意为“水波荡漾的样子”,再仿照示例,联系前文“涳濛”含义分析表达效果即可。注意语言表达要准确、连贯、生动。 【点睛】仿写句子要做到:①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②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③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④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 6.根据下面的徽标和文段内容,概括构成亚运会会徽的主要元素。 - 26 - 第15届亚运会于2006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该届会徽主体是一面飘扬的卡塔尔国旗。会徽的颜色符合卡塔尔当地民俗,文字上面的图形原本为黄色。代表沙漠中的月牙状沙丘,再上面的图形原为蓝色,代表阿拉伯湾平静的碧海,而太阳则取自于亚奥理事会的标志,代表亚运会精神,即亚洲人民亲如一家。 第18届亚运会于2018年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会徽灵感源自始建于1962年的雅加达格罗拉蓬卡诺体育场的椭圆外形,同时图形的中间融入了放射16道光芒的亚奥理事会红日LOGO。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奧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 【答案】①英文字体的文字代表亚运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届次;②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③具有举办地地方文化特色的图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及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当先对徽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关注徽标细节。 本题提供的是三个不同届的亚运会徽标,关键要找出共性的特征。首先,观察三个徽标,分解构成徽标的要素,如文字部分,都包含时间、地点、届次;其次,阅读文字,注意“红日”图形所代表的内容,“象征亚奧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再回归徽标寻找共性;最后,分析主要元素的不同点,如可将徽标其他部分归纳为“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6 - 材料一 山地是世界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主要地貌骨架,其面积占整个陆地的30%。山地不限于单纯的地貌学概念,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和经济综合体。在山地,热量和水分条件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垂直分布变化,农业生产方式也因此而变化。世界上许多高大山系不仅是自然地理的界线,而且是重要的农业界线。山地地区人口虽然占比不大,但是依赖山地资源生活的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30%~40%。山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山地的自然风景和空气清新的山地气候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大多数自然保护区位于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或珍稀动物、植物种属的山地地区。 人类认识山地,利用和改造山地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对山地的描述。以后的《管子地员》《汉书·地理志》和《徐霞客游记》等都有翔实的对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记载。对山地的综合研究是20世纪中期才开始的。1968年,国际地理联合会成立高山地生态学委员会。国际山地学会于1980年9月成立,翌年5月正式出版《山地研究与开发》学术性刊物。这些都标志着世界山地研究已进入一个国际合作的阶段。 (摘编自百度) 材料二 山地生态系统覆盖了地球表面的1/4,居住着世界12%的人口,山地生物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提供了全球40%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山地生态系统由于海拔高度、坡度与坡向变化,以及造山运动等地质活动,也成为地球上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山地处于全球变化的最前沿,深受气候变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生态环境破坏与恶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山地也因此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热点地区与生态治理的关键地区。 山区肩负着生态安全屏障、生物资源贮备、经济增益配套、民族社会和谐发展等多重战略功能。山地未来必须走生态重构、乡村文明、产业振兴与市场保障的绿色发展之路。 (摘编自许建初《山地未来与绿色丝路》) 材料三 - 26 - 总的来说,全球约7%的人口(约5亿人)居住在山区。近一半的人类则通过获得饮用水、灌溉水、木材或特殊的农产品,如茶、咖啡、药用植物等,享受到了来自山地完整的生态系统带来的益处。 (摘编自《山地——一个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 材料四 一说到山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农村,是贫穷。然而,山区的未来也可以是“山境”。“‘山境’不仅要求风景优美,里边还包含了一种人文理念,一种境界,是现实世界中的桃花源。”山地未来项目发起人、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许建初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5日下午,作为2018年瑞士创新周活动的一部分,中瑞可持续山区发展论坛,暨“山地未来红河行——中瑞共同愿景”主题活动在瑞士驻华大使馆举办。瑞士一直以其风景优美著称。然而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留守村庄出现,大量的土地也随之荒芜。如何找到新的产业,找到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6年3月,经许建初发起,在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学者的共同倡议下,以2002年成立的“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世界农用林业中心和红河县人民政府携手打造了山地未来国际合作平台,旨在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特别是和瑞士伯尔尼大学的合作,创造和分享创新的解决方案,探索山区和山地居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摘编自《山地未来:中瑞合作打造中国版“山境”》,“国际在线”) 7. 下列关于山地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山地是世界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上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地,山地的自然风景和空气清新的山地气候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B. - 26 - 山地不是单纯的地貌学概念,而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和经济综合体。其农业生产方式会因海拔高度增加引起的植被、土壤的垂直分布变化而变化。 C. 如今全球多地的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使近--半的人类可以获得饮用水、灌溉水、木材或特殊的农产品,如茶、咖啡、药用植物等。 D. 对山地的综合研究虽然从20世纪中期才开始,但人类认识山地,利用和改造山地有数千年的历史,《山海经》中就有翔实的对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记载。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球约7%人口(约5亿人)居住在山区,其中大部分在低山山区,而依赖山地资源生活的人口则占世界人口的30%~40%。 B. 1980年9月成立的国际山地学会,以及翌5月正式出版的《山地研究与开发》学术性刊物,都标志着世界山地研究已进人一个国际合作的阶段。 C. 山区肩负多重战略功能,但山地处于全球变化的最前沿,深受气候变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山地生态环境破坏与恶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D. 山地未来必须走生态重构、乡村文明、产业振兴与市场保障的绿色发展之路,而2016年打造的山地未来国际合作平台就是在这个理念下的成功探索。 9. 根据全文,概括我国急于探索山区和山地居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原因。 【答案】7. C 8. D 9. ①山地生物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服务。②山地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③山区肩负着多重战略功能。④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留守村庄出现,山区和山地居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主要产地”于文无据; B项,“不是……而是……”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不限……而且还……”,两者都包括; D项,“《山海经》中就有翔实的对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记载”错,原文是“《管子•地员》《汉书•地理志》和《徐霞客游记》等都有翔实的对山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记载”。 故选C。 - 26 -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2016年打造的山地未来国际合作平台就是在这个理念下的成功探索”于文无据。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首先要分析并概括各材料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山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山地的自然风景和空气清新的山地气候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大多数自然保护区位于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或珍稀动物、植物种属的山地地区”可概括出①。根据材料二“山地生态系统由于海拔高度、坡度与坡向变化,以及造山运动等地质活动,也成为地球上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山区肩负着生态安全屏障、生物资源贮备、经济增益配套、民族社会和谐发展等多重战略功能”可概括出②③。根据材料四“然而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留守村庄出现,大量的土地也随之荒芜。如何找到新的产业,找到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概括出④。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袋 韩少功 在我的印象里,乞丐只可能是衣衫褴褛面容枯稿的形象。把乞丐与豪华的生活联系起来,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荒谬。我到了马桥以后才知道我错了,世界上其实有各种各样的乞丐。 - 26 - 这人叫戴世清,原住长乐街。那里处水陆要冲,历来是谷米、茶油、桐油、药材的集散地。当然也就人气旺盛,烟馆当铺酒肆之类错综勾结,连阴沟里流出来的水都油气重,吃惯了苞谷粥的乡下人,远远地只要吸一口过街的风,就要腻心。长乐街从此又有了小南京的别号,成为附近乡民向外地人夸耀所在。人们提两皮烟叶,或者破几圈细篾,也跑上几十里上一趟街,说是做生意,其实完全没有什么商业意义,只是为了看个热闹,或者听人家发歌、说书。不知从何时起,街上有了日渐增多的乞丐,人瘦毛长,脸小眼大,穿着各色不合脚的鞋子,给街面上增添了一道道对锅灶有强大吞吸力的日光。 戴世清是从平江来的,成了这些叫花子的头。叫花子分等级,有一袋、三袋、五袋、七袋、九袋。他是九袋,属最高级别,就有了“九袋爷”的尊称,镇上无人不晓。他的讨米棍上总是挂着个乌笼,里面一只八哥总是在叫:“九袋爷到,九袋爷到。”八哥叫到哪家门口,绝不用敲门,也不用说话,没有哪一家不笑脸相迎的。对付一般的叫花子,人们给一勺米就够了。对九袋爷,必须给足一筒,有时甚至贿以重礼,往他衣袋里塞钱,或者腊鸡爪——他最爱吃的东西。 有一次,一个新来的盐商不懂此地的规矩,只打发他一个铜板。他气得把铜板叮当一声甩在地上。盐商没碰到过这种场面,差点跌了眼镜。 “岂有此理!”九袋爷怒目。 “你你你还嫌少?” “我九袋爷也走过九州四十八县,没见过你这种无皮无血的主!” “怪了,是你讨饭还是我讨饭?你要就要,不要就赶快走,莫耽误了我的生意。” “你以为是我要讨饭吗?是我要讨饭吗?”九袋爷睁大眼,觉得应该好好教育这个醒崽一番才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其夕祸福。流年不利,国难当前,北旱南劳,朝野同忧。我戴世清一介匹夫,也懂得忠老为立身之本,先国而后家,先家而后己。我戴某向政府伸手行不行?不行。向父母兄弟三亲六戚伸手行不行?也不行!我一双赤脚走四方,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抢不偷,不骗不诈。自尊自重,自救自助,岂容你这势利小人来狗眼看人低!有了几个臭钱就为富不仁的家伙我见多了……” 盐商没听说过这么多道理,被他横飞的唾沫刷得一退一退的,只好举手告饶:“好好好,说不过你,我还要做生意,你走吧走吧。走呵。” “走?今天非同你理论个明白不可!你给我说清楚,是我要讨饭吗?我今天是找你来讨饭吗?” 盐商苦着一张脸,多掏出了几枚铜板,往他怀里塞,有一种败局已定的绝望。“是的是的,今天不是你要讨饭,你也没找我讨饭。” - 26 - 九袋爷不接钱,气呼呼地一屁股在门槛上坐下来。“臭钱,臭钱,今天我只要讨个公道!你要是说在理上,我的钱都给你!” 他掏出一大把铜钱,比盐商的铜板多得多。闪闪发亮,引得很多小把戏围上前来看。 后来,要不是他突然产生了要上茅房的需要,盐商完全没有办法让他离开门槛。他返回时,盐铺已经紧紧关门了。他操着棍子使劲打门,打不开,里面有男声女声骂起来,嘴臭得很。 几天之后,盐铺正式开张,做了几桌酒肉宴请镇上的要人和街坊。鞭炮刚响过,突然来了一群破破烂烂的叫花子,黑压压的发出莫名的酸臭味,围着盐铺喊喊叫叫。给了他们馒头,他们说是馊的,一个个甩回来。给了他们一桶饭,他们又说饭里面有沙子,把饭吐得满地满街。路人没法下脚,来吃酒席的客人也连连招架溅上鼻子或额头的饭粒。最后,四个叫花子敲一面破鼓,蹿到席间要唱花鼓贺喜,但身上全抹着猪粪狗粪,吓得客人一个个捂着鼻子四散而逃。他们便趁机朝桌上的佳肴一一吐口水。客人跑了一半,盐商这才知道九袋爷的厉害,才知道自己闯了大祸。 他托街坊去向九袋爷求情。九袋爷在河码头边一棵大树下睡觉,根本不理睬。盐商无奈,只好预备了两个腊猪头两坛老酒,亲自去谢罪,还通过街坊买通了一个七袋,也就是级别仅次于九袋爷的丐头,从旁撮合。戴世清这才微微睁开眼皮,恨恨地说天气好热。 盐商赶紧上前给他打扇。 戴世清一个哈欠喷出来,挥挥手,说我晓得了。 他意思很含糊。但盐商讨得这句话已经很不易,回家,竟然发现叫花子已经散去,只留下四个自称是五袋的小丐头,围一桌酒肉海吃,也算是留有余地,不过分。 盐商笑着说吃吧吃吧,亲自为他们斟酒。 流丐进退有序令行禁止,戴世清做到这点当然也是不容易的事。他当了九袋以后,办事比前朝公道,重划丐田,肥瘦搭配,定期轮换,让每个人都不吃亏,都有机会到大户家“刷碗”。他还规定帮内人凡有病痛不能下田的时候,可以吃公田,到他那里支取一定袋金,这更使帮内无人不感激。 这以后,他乞无不胜讨无不克,名气越来越大,势力也扩展到罗水那边的平江县一带。 连武汉大码头上九袋一类的同行也远道而来拜访他,口口声声尊他为师。他烧一块龟片就能卜出什么时侯行丐最好,去什么方向行丐最有利,别的人照他说的去做,没有不发的。街上人办红白喜事,席上总要给他留出上宾的位置。不见他来就担心一餐饭吃不安稳,担心叫花子前来吵棚。一位当过道台的朱先生,还曾经赠给他楹联匾额,黑底金字,花梨木的质地,重得要好几个人来抬。 - 26 - 两联是:“万户各炎凉流云眼底;一钵齐贵贱浩宇胸中。” 横匾是:“明心清世”——暗嵌了九袋爷的名字在其中。 10.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腻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恨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结合故事情节,概括“九袋爷”的形象。 12.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3. 根据全文,分析结尾的对联的深层意蕴。 【答案】10. (1). 原指“某种事物使人产生厌恶或肮脏的感觉”,此处指乡下人因空气中油气重而觉得不适应,衬托了长乐街的繁华。 (2). 原指“抱恨不已”,这里是神态描写,指戴世清顾左右而言他,装腔作势,言不由衷的情态。 11. ①地位尊贵,管理有效;②牙尖嘴利,善于狡辩;③阴险狠毒,善于谋划;④装神弄鬼,虚假伪善。 12. ①多用对句,长短句交错,使语句生动活泼。②语句连贯,一气呵成,有强烈的语势,体现九袋爷咄咄逼人的气势。③自问自答,有文采的同时又强词夺理。 13. ①反讽意味,讽刺了九袋爷的虚假伪善。②衬托意味,表明了当时乡民对九袋爷的畏惧。③暗示意味,揭示了官员和乞丐同流合污,助长了乞丐的气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先要仔细读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词语的含义。 “腻心”一词中的“腻”可从原文中的“连阴沟里流出来的水都油气重”一句来理解,结合前文可知此处说的是乡下人的感受,可以看出乡下人的不适应,也衬托了长安街的繁华。“恨恨”是对人物说话时的神态描写,“恨恨地说天气好热”说的内容与当时毫无关联,反映了面对盐商的讨好,戴世清的回避与装腔作势。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重点词语,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 - 26 - 解答本题,要对文本中围绕人物展开的情节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概括出人物形象。例如“他是九袋,属最高级别,就有了“九袋爷”的尊称,镇上无人不晓”,作为乞丐领头人,他很有地位,而且治理乞丐很有一套。“天有不测风云,……自尊自重,自救自助,岂容你这势利小人来狗眼看人低!有了几个臭钱就为富不仁的家伙我见多了”从与盐商的强词夺理的对话中可概括出他牙尖嘴利,善于狡辩。“突然来了一群破破烂烂的叫花子,黑压压的发出莫名的酸臭味,围着盐铺喊喊叫叫……但身上全抹着猪粪狗粪,吓得客人一个个捂着鼻子四散而逃。他们便趁机朝桌上的佳肴一一吐口水。客人跑了一半”从他煽动、谋划乞丐捣乱盐商的开业庆贺一事可概括出他狠毒、伪善、狡猾。从“他烧一块龟片就能卜出什么时候行丐最好”的细节可概括出他装神弄鬼。注意概括的层次性。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语言表达,写作手法,内容情感等,还要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画波浪线句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在语言描写的方式上独具特色。为了体现人物的厚颜无耻,作者用一大段说教来展现其牙尖嘴利。“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其夕祸福。流年不利,国难当前,北旱南劳,朝野同忧”语句连贯,一气呵成,很有语势。“我戴某向政府伸手行不行?不行。向父母兄弟三亲六戚伸手行不行?也不行”长短句交错,自问自答,既体现了口语的特色,也表现了九袋爷自诩的有文化,夸张了人物的荒谬形象。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语句意蕴和作品主题的能力。探究“作品的意蕴”,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 回答此题,可从明显的反讽意味人手。楹联匾额是“当过道台的朱先生”赠予的,暗示了他与官府勾结,其内容“万户各炎凉”,体现了官员与乞丐的同流合污,“一钵齐贵贱”反映出乡民对九袋爷的畏惧和世道的混乱。另一方面,黑底金字、花梨木的质地、“重”,以及暗含九袋爷名字的横匾的内容,都体现了九袋爷的伪善。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 26 -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答张籍书① 韩愈 吾子不以愈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拂其邪心,增其所未高;谓愈之质有可以至于道者,浚其源,导其所归,溉其根,将食其实:此盛德者之所辞让,况于愈者哉?抑其中有宜复者。故不可遂已。 昔者圣人之作《春秋》也,既深其文辞矣;然犹不敢公传道之,口授弟子,至于后世,然后其书出焉,其所以虑患之道微也。今夫二氏②之所宗而事之者,下及公卿辅相,吾岂敢昌言排之哉?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哓哓③;若遂成其书,则见而怒之者必多矣,必且以我为狂为惑。其身之不能恤,书于吾何有?夫子,圣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其余辅而相者周天下,犹且绝粮于陈,畏于匡,毁于叔孙,奔走于齐、鲁、宋、卫之郊。其道虽尊,其穷也亦甚矣!赖其徒相与守之,卒有立于天下;向使独言之而独书之,其存也可冀乎? 今夫二氏行乎中上也,盖六百年有馀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所以朝令而夕禁也。自文王没,武王、周公、成、康相与守之,礼乐皆在,及乎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及乎孟子,未久也;自孟子而及乎扬雄,亦未久也。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然观古人,得其时,行其道,则无所为书;书者,皆所为不行乎今而行乎后世者也。今吾之得吾志失吾志未可知,俟五六十为之,未失也。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其行道,其为书,其化今,其传后,必有在矣。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 前书谓我与人商论,不能下气,若好胜者然。虽诚有之,抑非好已胜也,好已之道胜也;非好已之道胜也,已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若不胜,则无以为道。吾岂敢避是名哉!夫子之言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则其与众人辩也有矣。驳杂之讥,前书尽之,吾子其复之。昔者夫子犹有所戏,《诗》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记》日:“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恶害于道哉?吾子其未之思乎! 孟君将有所适,思与吾子别,庶几一来。愈再拜。 [注]①张籍致信韩愈,劝其著书明道以驳斥佛老,韩愈作书答之。张籍再致信,韩愈写了这封书信来一一解释。②二氏:指佛教和道教。③晓哓:争辯声。 - 26 -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不可遂已 遂:任从 B. 吾岂敢昌言排之哉 排:排除. C. 其余辅而相者周天下 周:遍布 D. 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 戚戚:急迫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夫子,圣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恶声不人于耳”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 其植根固 日与其徒上高山 C. 若好胜者然 曩者辱赐书 D. 则其与众人辩也有矣 则移其民于河东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在信的开篇感谢张籍对他的称许,接着主要对张籍质疑他不著书、与人商论时好胜等做出了解释。 B. 作者认为佛老之说流行已久,影响深远,在当时的社会根基牢固,要想辟佛老、张扬圣人之道无异于天方夜谭。 C. 韩愈承认自己在与人论辩之时好胜,但这种好胜并非为了个人荣辱得失,而是为了明道不得不为。 D. 作者通过古与今、孔子与自己、圣人之道与佛老学说的对照论析,充分论述了自己不能著书明道的理由。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析句。 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身之不能恤,书于吾何有? (2)赖其徒相与守之,卒有立于天下;向使独言之而独书之,其存也可冀乎? 【答案】14. B 15. A 16. B 17. 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18. (1)不能保全自身,书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 26 - (2)依赖于他的弟子们团结起来一起守卫他,最终在天下有所成就;假使孔子独自立言独自著书论道,他的生存情况可以期待吗?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项,“排”应解释为“摈斥、排挤”。句意:我怎么敢明目张胆地摈斥它们呢?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A项,都解释为“尚且”。句意:孔子,是圣人,尚且说:“自从我得到子路,就听不到骂声了”/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 B项,代词,它们的/代词,自己的。句意:它们的根基牢固/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登上高山。 C项,代词,……的人/语气词,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句意:好像争强好胜的人的样子/前不久承蒙您屈尊赐信给我。 D项,表转折,但是,却/表承接,于是,就。句意:但是颜回与一般人辩论对孔子所讲授的内容有发挥/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B项,“要想辟佛老、张扬圣人之道无异于天方夜谭”理解错误。原文为“今夫二氏行乎中土也,盖六百年有馀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所以朝令而夕禁也”,是说佛老之说不易禁止,要想禁止佛教和道教不可能是一日之功。“吾其可易而为之哉”,作者只是强调自己不可能轻易做到。 故选B。 【17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翻译是:但是他们仍然辛劳到如此地步,穷困到如此地步,之后才能有所成就,我难道能很容易地做这件事(指传播儒家之道)吗?它做起来容易,那么它的传播就不远,所以我不敢(著书)。“其勤若此”“其困若此”结构相同,应在两个“此”后分别断开。“吾”一般作主语,应位于句首,在其前断开。“哉”在此处表疑问,应位于句末,在其后断开。“则”表承接,一般位于句首,应在其前断开。“故余所以不敢也”句意完整,应在其前断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恤,顾念、保全;何有,有什么(用)。(2)相与,一起;卒有立于天下,状语后置句,最终在天下有所成就;向使,假使;冀,期待。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参考译文: 您不认为我不成材,想要把我放在诸位圣贤的范围里。去掉我不正确的想法,增加我还不够高明的方面;认为我有可以达到大道的本性,疏通它的源头,引导它的去向,灌溉它的根部,将要吃到它的果实:这是有高尚道德的人都不敢当的,何况对于我这样的人呢?但由于信中有应该回复的,所以不可以任从。 - 26 - 从前孔子写作《春秋》,已经使它的文辞艰深;但是仍然不敢公开传播它,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授弟子,一直到后世,之后这本书才问世。这就是担心儒家的道理微薄的原因啊。现在信仰与侍奉佛教与道教的人,(上至天子)下到大臣们,我怎么敢明目张胆地摈斥它们呢?选择可以讲的话加以教诲,尚且形势与我的意见不一致,有(很多)争辩声;如果写成这书,那么看见我就恼怒我的人一定很多了,并且一定把我当作狂人糊涂人。不能保全自身,书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呢?孔子,是圣人,尚且说:“自从我得到子路,就听不到骂声了。”其余辅佐孔子的弟子遍布天下,尚且在陈国断粮,在匡地被围困,被叔孙诽谤,在齐国、鲁国、宋国、卫国的郊野之间奔走。他的儒家之道虽然尊贵,他的穷困也是十分厉害啊!依赖于他的弟子们团结起来一起守卫他,最终在天下有所成就;假使孔子独自立言独自著书论道,他的生存情况可以期待吗? 现在佛教与道教在中原流行,有六百多年了。它们的根基牢固,它们的影响广大,所以是不可能早上下令傍晚說禁止的。自从文王去世,武王、周公、成、康团结一致守护文王之道,礼乐教化都存于世,到了夫子,(距离古时)不久;从夫子到孟子,(距离古时)不久;从孟子到扬雄,(距离古时)也不久。但是他们仍然辛劳到如此地步,穷困到如此地步,之后才能有所成就,我难道能很容易地做这件事(指传播儒家之道)吗?它做起来容易,那么它的传播就不远,所以我不敢(著书)。 但是看古人,得到了他的时运(指被赏识),践行他的主,就不著书;书,都是行径在现世行不通但在后世行得通的人写的。现在我能不能实现我的志向还不知道,等到我五六十岁的时候写书,是没有损害的。老天如果不想让这些人明白道理,那我的寿命就不可注定;如果要让这些人明白事理,除了我还能是谁呢? (我)践行大道,著书立言,教化今人,传于后世,必定有(这样的成就)。您为何就对我写书这件事这么急迫呢! 前面那封信说我和人商讨辩论,不能忍气吞声落于下风,好像争强好胜的人的样子。即使真的有这样的情况。也并不是喜欢自己取,是喜欢自己的主张取胜;不是喜欢自己的主张取胜,我的主张是孔子、孟子、扬雄所传的主张。如果不能取胜,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主张了。我怎么敢逃避这样的名声呢!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颜回)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人。”但是颜回与一般人辩论对孔子所讲授的内容有发挥。您讥讽我写文章交杂混乱,上一封信里我已经解释得很完备了,您还是再看看吧。从前孔子也有开玩笑,《诗经》不是说:“善于开玩笑的人,从不刻薄。”《礼记》说:“只拉紧弓弦而不放松弓弦,即使是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哪里对主张有损害呢?您大概没有想过这个吧! 孟郊将要前往他处,想着与您分别两地,或许会去拜访您。我再次向您问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古行宫 - 26 - 杜牧 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 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 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鬟空断肠。 19. 首联中“参差”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颔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古行宫规模庞大、殿宇林立。 20. 古人评价本诗颈联“技法高妙”,请简要分析。 . 【答案】19. (1). 高低不齐,大小不一(或:高高低低大大小小) (2). 重门 (3). 勘锁(深殿、垂帘) 20. ①“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且一语双关,既写了杂草绵连地长在皇帝御行的道路上,又写草寇(指安禄山等)侵占古行宫。②“呜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衬静,借泉水的“鸣咽”写出当时的人痛失古行宫的哭声与现在的人见到古行宫如此残破不堪而哀怨伤心的哭泣声,用细微的泉声衬托出古行宫此刻的死寂。③“绕”意为“环绕”,更加体现了诗人伤心哀怨的连绵不绝。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意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参差”意为“大小、高低不齐的样子”,诗中用来形容“台阁”,指的是古行宫中的建筑高低不齐,大小不一地排列在一起。颔联中“重门”“勘锁”“深殿”垂帘”写出了古行宫的规模庞大、殿宇林立。 【20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 26 - 抓住题干中“技巧高妙”这一关键词,可确定答题的方向。此题应分析颈联中突出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颈联“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行宫苍凉破败的场景。“侵”和“呜咽”分别把“草”和“泉”当成人来写,同时“侵”字一语双关,既指杂草连绵,又指外敌入侵,用词可谓“高妙”;“呜咽”既指流动的泉水声,也指人声,借泉水的呜咽写出当时的人痛失古行宫的哭声,现在的人见到古行宫如此残破不堪而哀怨伤心的哭泣声,以动衬静,用细微的泉声衬托出古行宫此刻的死寂。动词“绕”既指泉水在宫中流淌环绕,也指哀愁环绕,挥之不去,传达出对唐王朝盛世不再、国运衰微的浓烈的哀愁。 【点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材料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材料三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21. 《诗》属于孔子教学内容中“文”的部分,除此以外,孔子的教学内容还有:______。 22.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孔子对学《诗》的基本观点。 【答案】21. 行 忠 信 22. ①孔子认为《诗》的功能很多,可以兴发感情、提高观察力、锻炼合群的方法、学习讽刺的方法;可以运用《诗》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服侍君上;也可以借助读《诗》认识鸟兽草木。②孔子认为学《诗》要学会举一反三,善于将《诗》中内容用于实践,尤其应该注重与道德修养和政治活动相结合。 【解析】 【21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借助已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疏通词句,理解文意,把握作品的内涵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平时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和积累。 根据《论语•述而》第七章“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可以得出孔子的教学内容除“文”外,还有“行、忠、信”。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 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以看出,孔子对《诗》的功能的理解是很丰富的,没有把它仅当作语言文学教材。材料二、材料三都涉及学《诗》与其他方面的联系,材料二中子贡学《诗》能做到举一反三,与德行修养相联系材料三中侧重谈孔子要求弟子将学《诗》与政治实践活动相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也集中体现了在“文行忠信”四教中,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是重点。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感发人的情志,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表达怨刺之情。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材料二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子贡,我可以开始同你谈论《诗》了,告诉你过去的事便知道将来的事。” 材料三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交涉;即使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 26 -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5)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烟柳画桥,风帘翠幕,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答案】(1)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2)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3) 不可胜记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5) 钱塘自古繁华 参差十万人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常作客、繁霜鬓、贰、倜傥、发愤、参差。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它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更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如果去掉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一园景色顿减。因为画意,园中才有了风花雪月,光景常新。 对于生活中的“画意”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我来人间一趟,我要享受画意 奥斯卡获奖电影《寄生虫》导演奉俊昊说:“ 人生活在社会上,理应和谐共生;然而现实往往否定这种自然状态,走投无路的人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寄生虫。”的确这就是生活本真,这个世界有太多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小人物,他们都曾努力改变生活,可生活并不会马上对所有人展现天使的一面。 - 26 - 她可能就是在地铁崩溃大哭的母亲,因为害怕回家大哭吓到孩子;他可能就是骑单车逆行被交警拦下而大哭的小伙,因为不堪工作的强压;他可能就是现在大火的网剧《我是余欢水》底后反弹“上天”…… 生活就是这样真实,让人崩溃的猝不及防。可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实,我们才更应该学会享受生活的画意,更用心地体会这生活的画意,这样才能不负来这人间一趟。 它可以是对大自然美好馈赠的享受。享受“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的 春天,享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夏天,享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的秋天,享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的 冬天。享受苏轼笔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造物者之无尽藏”,这不也是一种对生活的不辜负吗? 画意也可以是对生活苦难的豁达超脱。正如范希文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达对被贬的旷达,史铁生写下“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表达对21岁的年纪忽的残废了双腿的淡然,李子柒用短视频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方式表达对多舛命运的反抗。正所谓“ 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当然,再多舛的命运也不可能永远布满苦难的乌云,它总有“连暗花明又一村”的光亮时刻。它可以是考试失利时同学一张鼓励的纸条,它可以是做错事时父母温柔的教诲,它可以是重压之时老师的一个拥抱…… 因此享受生活的画意,其实是享受世界给予的一切,无论是大自然的美好,还是生活的重压,还是重压以后的温暖,这所有的一切才组合成了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生活又何尝不是一件综合艺术品呢? 我来人间一趟,把岁月过得静好,怎能不享受生活的画意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审题: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本则材料以中国园林为引子,引出谈论的核心关键词“画意”。“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中的关键词是“ 综合艺术品”,“ - 26 - 它的树木栽植,不仅是为了绿化,更要具有画意”本句直接点出了“画意”,“因为画意,园中才有了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此句指向“画意”的作用:给园林添彩,给生活添美。对于材料中的“画意”,考生需要从园林设计扩展到对生活经验的思考。“画意”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对艺术美的追求,是在平凡生活之上细细推敲、营构的意境,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活的一种审美自觉。 参考立意:①生活中的艺术美;②艺术构思下的生活;③画意,孕育生活美。 参考素材: (1)理论素材 ①真实地表现自然,却仍然充满艺术的美。——丘言尔 ②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艺术的目标正是给生活某种形式。——罗曼•罗兰 ③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化。——塞万提斯 ④一首伟大的诗篇像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雪莱 ⑤为艺术而艺术,不会比为喝酒而喝酒更有意义。——毛姆 (2)事实素材 ①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第3集《长大》:学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云南乡村,漭水中学的留守儿童,他们中只有一半人有机会高考,走出大山,另一小部分是留下来,成为大山新的守护者,对他们而言,诗歌不会有任何的实际效用。而事实却如《长大》这集讲述人王耀庆说的那般:“诗歌很难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它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诗歌在现实断裂的地方,成为了孩子们描绘内心声音的方式,让他们望向更远的地方。 ②1917年,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并将其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这一事件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他说,现成品可以是艺术品,相反,艺术品也可以成为日常用品。每一位艺术家在个人平时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去追求和发现各种艺术美的形式,从素材和灵感的角度来挑选最完美的形式来强化艺术美的表现力,如此才能让艺术的形式广泛、丰富并得到发展。 ③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密斯•凡•德罗的代表作品,建成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影响深远。建筑师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逐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 26 - 结构示例:《我来人间一趟,我要享受画意》。标题化用海子诗歌《夏天的太阳》中的“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诗意的标题紧扣材料的话题。以《寄生虫》电影开篇,写出生活的可憎。以面例展开,具体表现生活的灰暗、真实。以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证:生活的画意可以是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画意可以是对生活苦难的乐观态度;生活的画意可以是苦难后的人间温暖。最后总结上文,深化思想,原来生活的画意囊括了生活的一切,扣回作文材料,点题。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6 -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