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临沂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8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 语 文 ‎202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秋冬季节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又称COVID-19,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与COVID--19病毒不同,2002年SARS和2012年MERS病毒被控制住是因为它们只在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率很强,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率却很弱,因此只要限制人与感染动物的接触就可以有效受到控制。‎ 而目前所见COVID--19病毒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其传播力较弱。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 - 24 -‎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疫苗尚在临床实验中。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治愈者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詹庆元指出,从一般规律看,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但有的抗体持续时间不长,痊愈的人仍应加强防护。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指出,从临床经验来,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摘自《新冠肺炎的30个真相》,有删改)‎ 材料二:‎ ‎2009年的H1N1流感病毒在6个月内就感染了全球10亿人口,而COVID-19新冠病毒也是类似的一种流感病毒,但它的传播率要比H1N1还要更强一些。所以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病毒传染的初步阶段。COVID-19新冠病毒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它是不会消失的,它会变成我们人类的一部分。‎ ‎2020年6月18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6月北京新发地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并上传至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数据库(GISAID),并指出3组‎6月11日采集到的样本带有D‎614G突变。‎ D‎614G突变就是病毒的s-protein(刺突糖蛋白)上面有一个614的位置从精氨酸转换变成酪氨酸,这个突变会使刺突糖蛋白在这个病毒表面形成一个三聚体,三个刺突头形成三聚体这样一个立体的结构,使它更稳定,刺突糖蛋白就不容易从这个病毒表面掉下去,从而增加了病毒的感染力。‎ 研究人员统计,D‎614G毒株占所有新冠病毒的比例从年初的0%到3月的26%,4月升至65%,到了5月已达到70%,成为世界主流毒株。‎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Scripps ResearchInstitute)病毒学家崔慧云(Hyeryun Choe音译)的团队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布文章表示,D‎614G的突变,会让病毒的棘状蛋白(spike protein)增加,并使蛋白更加稳定、更容易侵入人体细胞;S蛋白出现D‎614G突变的假病毒感染能力提高约9倍。‎ 不过,该研究并未对D‎614G突变会否加重患者病情、会否增加致命性做出结论。‎ ‎(摘编自财新网,有删改)‎ 材料三:‎ - 24 -‎ 通常来说,像流感病毒不适合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于低温干燥的气候才适合大量繁殖,因此流感多半在春季发生,夏季疫情降低,秋冬交替之际则疫情攀升。从迄今得到的证据来看,COVID--19病毒可以在所有季节和地区(包括气候炎热潮湿地区)传播。‎ 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的戳印意味着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表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无异于最严重的警告。‎ 外媒分析称,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联合起来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 这在全球头号经济体美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周三成为美国股市历史上的一个黑色坐标——一场长达11年的狂欢谢幕。在疫情和油价的双杀之下,美股周一遭“血洗”,史上第二次熔断;次日,受特朗普政府将推行刺激措施的提振,股市有所反弹。然而,喘息未定,周三又遭遇世卫组织“大流行”的致命一击。纽约三大股指再次暴跌,道指深跌逾1400点,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外媒纷纷“判决”:道指堕入熊市,华尔街创纪录的11年牛市结束。‎ ‎(摘编自《世卫“官宣”加剧美股震荡》,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中“新型冠状病毒”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COVID--19病毒与SARS和MERS病毒不同,其传播率在动物与人之间很强而人与人之间却很弱。‎ B.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是该病毒感染者,他们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包括儿童。‎ C. 康复期和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他们体内产生的抗体存在时间不长,所以自身仍要加强防护。‎ D. D‎614G突变会使刺突糖蛋白在病毒表面形成三聚体结构,增加了病毒的感染力,但未必会加重患者病情。‎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法,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应该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B. D‎614G毒株占所有新冠病毒的比例从年初开始不断飙升,到了5月已达70%,说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在不断增强。‎ - 24 -‎ C. 病毒的棘状蛋白(spikeprotein)增加,并使蛋白更加稳定、更容易侵入人体细胞,是由D‎614G的突变引起的。‎ D. COVID--19病毒不适合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夏季和炎热潮湿地区疫情降低,秋冬交替寒冷季节病毒才会传播。‎ ‎3. 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较少,传播力较弱,在家庭聚集性感染时比较明显,要尽量避免人群聚集性接触。‎ B. COVID--19新冠病毒会像H1N1流感病毒一样长期存在,并不断产生变异,它不会消失,会与人类生活长久共存。‎ C. 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性紧急状况,给各国带来更重大的政治经济影响,世卫组织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D. 美国股市的剧烈震荡,不仅仅由于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还有疫情蔓延和油价下跌的因素。‎ ‎4. 根据材料三,请概括回答新冠病毒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戳印的影响。‎ ‎5. 面对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有人认为很可怕,人却不以为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D 2. C 3. C ‎ ‎4. (1)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2)将引起各国足够重视,共同抗击疫情。(3)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 ‎5. 选择“很可怕”或“不以为意”均可,关键是要言之成理。‎ ‎(一)很可怕。①COVID--19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②它的传播不分季节,可以在所有季节和地区传播;③它传染性强,经常产生突变;④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治愈者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二)不可怕。①了解病毒理化特性,知道病毒传播途径,就能防护;②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很快就能研制出疫苗,制定出科学的抗病毒治疗方案;③国际上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联防联控就能战胜病毒;④有很多药品和手段可以对病毒进行消杀,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防护就能不被传染。‎ ‎【解析】‎ ‎1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其传播率在动物与人之间很强而人与人之间却很弱”是错误的。由原文“与COVID--19病毒不同,2002年SARS和2012年MERS病毒被控制住是因为它们只在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率很强,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率却很弱”可知,SARS和MERS病毒传播率在动物与人之间很强而人与人之间却很弱,而不是COVID--19病毒。‎ B项,“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是该病毒感染者”是错误的。由原文“目前所见COVID--19病毒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其传播力较弱”可知,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不传染的。‎ C项,“康复期和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是错误的。由原文“从临床经验来说,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可知,这只是临床经验。“他们体内产生的抗体存在时间不长”也是错误的。由原文“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但有的抗体持续时间不长”可知,并不是所有的抗体持续时间都不长。‎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A项,“应该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错误的。由原文“要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知,应该是特别不能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B项,“说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在不断增强”是错误的。由原文“D‎614G毒株占所有新冠病毒的比例从年初的0%到3月的26%,4月升至65%,到了5月已达到70%,成为世界主流毒株”可知,D‎614G毒株是新冠病毒的一种。‎ D项,“COVID--19病毒”是错误的。由原文“通常来说,像流感病毒不适合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于低温干燥的气候才适合大量繁殖,因此流感多半在春季发生,夏季疫情降低,秋冬交替之际则疫情攀升。从迄今得到的证据来看,COVID--19病毒可以在所有季节和地区(包括气候炎热潮湿地区)传播”可知,“不适合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存”是说流感病毒的,COVID-19病毒传播不分地区和季节。‎ 故选C。‎ ‎【3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C项,由原文“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表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可知,世卫组织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造成蔓延已构成全球性紧急状况,题干因果倒置。‎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由原文“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表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无异于最严重的警告”可知,新冠病毒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戳印,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由原文“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联合起来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可知,新冠病毒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戳印,一方面将引起各国足够重视,共同抗击疫情。另一方面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面对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有人认为很可怕,人却不以为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到材料中全出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和防护的有关内容。‎ 如认为可怕,由原文 “目前所见COVID--19病毒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可知,COVID--19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所以可怕。由原文“从迄今得到的证据来看,COVID--19病毒可以在所有季节和地区(包括气候炎热潮湿地区)传播”可知,它的传播不分季节,可以在所有季节和地区传播,所以可怕。由原文“D‎614G - 24 -‎ 突变就是病毒的s-protein(刺突糖蛋白)上面有一个614的位置从精氨酸转换变成酪氨酸,这个突变会使刺突糖蛋白在这个病毒表面形成一个三聚体,三个刺突头形成三聚体这样一个立体的结构,使它更稳定,刺突糖蛋白就不容易从这个病毒表面掉下去,从而增加了病毒的感染力”可知,它传染性强,经常产生突变,所以可怕。由原文“从临床经验来,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可知,④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治愈者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所以可怕。‎ 如认为不可怕。由原文“新型冠状病毒又称COVID-19,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而目前所见COVID--19病毒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可知,我们了解病毒理化特性,知道病毒传播途径,就能防护。由原文“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疫苗尚在临床实验中”可知,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很快就能研制出疫苗,制定出科学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由原文“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联合起来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可知,国际上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联防联控就能战胜病毒。由原文“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可知,有很多药品和手段可以对病毒进行消杀,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防护就能不被传染。‎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醋栗①‎ ‎[俄国]契诃夫 我们弟兄两个,我伊万·伊万内奇和弟弟尼古拉·伊万内奇,他比我小两岁。‎ 尼古拉从十九岁起就坐了省税务局的办公室。一年年过去了,他还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老在抄写那些公文,但是总想着一件事情:怎样回到乡下去。他的这种思念渐渐地成为一种明确的愿望,要在什么地方的河边或湖畔买下一座小小的田庄。他的脑子里经常描绘出花园小径、花丛、水果等画面,可是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画面上必定有醋栗。他不能想象一座庄园,一处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居然会没有醋栗。‎ 他是个温和善良的人,我喜欢他,可是这种把自己关在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却素来不同情。盼望有个庄园,那是好事。可是要知道,这种庄园也就是三俄尺土地。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这是自私自利,偷懒。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 24 -‎ 几年过去,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当时已年过四十,但还在读报上的广告,还在攒钱。后来我听说他结婚了,目的还是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于是他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只因为她手里有几个臭钱。他俩一起生活他照样很吝啬,经常让她吃个半饱,把她的钱存进银行却写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邮政支局局长,她过惯了吃馅饼、喝果子露酒的生活,现在在第二个丈夫家里连黑面包也不多见。她变得憔悴不堪,三年不到干脆把灵魂交给了上帝。当然,我的弟弟从来没有想过他对她的死负有责任。金钱如同伏特加,能把人变成怪物。‎ 妻子死后,他通过代售人买了一个有一百十二俄亩的田庄,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园,但没有果园,没有醋栗。可是我的尼古拉·伊万内奇毫不气馁,他立即订购了二十棵醋栗,动手栽下,过起地主的生活来了。‎ 我去年去探望过他。那天天气很热。到处都是沟渠围墙、篱笆、栽成一行行的杉树,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到院子里去,应该把马拴在哪儿。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来了一条毛色红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几声,可是又懒得张嘴。厨房里走出来一个厨娘,光着脚,很胖,像刚灌好的香肠。她告诉我,老爷吃过饭正在休息。我走进屋里,他坐在床上,膝头盖着被子。他苍老了,发胖了,皮肉松弛。他的脸颊、鼻子和嘴唇都向前突出,看上去,就像一只肥鹅躺在被子里。‎ ‎“哦,你在这儿过得怎么样?”我问他。‎ ‎“还不错,感谢上帝,我过得挺好。”‎ 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的可怜的小职员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爷。他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过得很有滋味。他吃得很多,在澡堂里洗澡,已经跟村社和两个工厂都打过官司。农民若不称呼他“老爷”,他就大为恼火。他做好事不是实心实意,而是装模作样。他当初在税务局里甚至害怕持有个人的见解,现在呢,说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气。‎ ‎“我了解老百姓,善于对付他们,”他说,“老百姓也喜欢我。我只消动一动手指头,他们就会替我办好我想要办的所有事情。”这些话,都是面带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说出来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复复地说:“我们这些贵族,我,作为一名贵族……”显然他已经不记得我们的祖父是个农民。‎ 傍晚,我们喝茶的时候,厨娘端来满满一盘醋栗,放在桌子上。这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家种的,自从栽下这种灌木以后,这还是头一回收摘果子。尼古拉·伊万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真好吃!”他贪婪地吃着,不断地重复道:“嘿,真好吃!你也尝一尝!”‎ - 24 -‎ 醋栗又硬又酸,不过正如普希金所说:“对我们来说,使我们变得高尚的谎言较之无数真理更为珍贵。”我看到了一个幸福的人,他梦寐以求的理想无疑已经实现,他已经达到生活中的目标,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他本人都感到满意。每当我想起人的幸福,不知为什么思想里常常夹杂着伤感的成分,现在,面对着这个幸福的人,我的内心充满了近乎绝望的沉重感觉。‎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注】①《醋栗》写于1898年,当时沙皇俄国正值民主解放运动高潮时期,很多知识分子处于探索阶段。‎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塑造了一个沉湎于个人幸福的庸人形象。他人生的全部理想就是为了买下一座庄园,为了这种欲望,他抛弃了善良,变得自私吝啬、冷酷无情。‎ B. 尼古拉年过四十依然生活吝啬,他娶了和自己毫无感情、又老又丑的寡妇做妻子,而且不善待妻子,甚至失去人性,这无疑都源于其对金钱的追求。‎ C. 小说选取了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的生活素材,文本以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作故事主角,深刻地剖析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弊病,见微知著,褒贬鲜明。‎ D. 小说通过伊万·伊万内奇的视角来叙述,讲述了尼古拉·伊万内奇精神堕落的过程,成功揭示了庸俗、安逸对人的灵魂腐蚀和精神伤害的社会现实。‎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厨娘和尼古拉的人物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他们庸俗萎靡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对贵族和庄园主好吃懒做,不勤劳奋斗生活的鄙视和排斥。‎ B. 尼古拉面对强权胆小怕事、唯唯诺诺,面对农民却摆老爷的架子。小说前后对比,成功刻画出其丑恶嘴脸,充分表现出其庸俗的理想和扭曲的价值观。‎ C. “到处都是沟渠、围墙、篱笆、栽成一行行的杉树,弄得人不知道怎样才能走到院子里去……”此环境描写暗示了尼古拉庄园规模之大和他生活的封闭。‎ D. 小说语言质朴自然,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当时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 ‎8. 小说以“醋栗”为题,文中又多次提到“醋栗”,分析其在文中的好处。‎ ‎9. 小说的结尾,尼古拉住进了庄园吃上了“醋栗”,“我内心”为什么“充满了近乎绝望的沉重感觉”?‎ ‎【答案】6. B 7. C ‎ ‎8. ‎ - 24 -‎ ‎(1)醋栗平凡而平庸,作者以醋栗为题,一方面象征了尼古拉平庸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象征了当时社会无数个平庸的“尼古拉”形象。(关注点:平庸形象)(2)“醋栗”作为文章的线索,见证了尼古拉的变化。尼古拉对于醋栗的“追求”贯穿了文章始终,“醋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关注点:线索推动情节发展)(3)醋栗酸涩难吃,却成为尼古拉心中幸福的味道,其实是扭曲的,沾染了欲望的味道,它代表的是尼古拉穷其一生所想拥有的平庸的个人幸福。(关注点:平庸的幸福) ‎ ‎9. (1)“我”认为尼古拉的理想就像“醋栗”一样“又硬又酸”。他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只不过是一种简单、低下的欲望而已。(2)“我”觉得为了追求这种狭隘而庸俗的幸福,许多人会失去人生中美好而善良的东西,变得吝啬自私,人性将逐渐产生异化和堕落。(3)作为清醒者,“我”认为人不应该满足、安于现状应,具有更高的目标,更崇高的理想,为更多人创造幸福。但残酷的现实,让“我”倍感孤独,有着无力改变现实的悲哀。‎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这都源于他对金钱的追求”错误。从全文来看,为了追求庸俗的幸福,满足内心的一种欲望,尼古拉的人性逐渐产生了异化和堕落。他所做的一切源于庸俗的理想和扭曲的价值观,源于人性的贪婪。对金钱的追求只是满足内心欲望的手段和表现。‎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暗示了尼古拉庄园规模之大”错误,作者批判的是尼古拉这种安逸堕落的享乐主义人生态度。庄园周围布满了“沟渠、篱笆和围墙”,正是由于他内心的封闭和他对生活的恐惧,借以与世隔绝来躲避和逃避现实,庄园环境的描写只是当时社会下的微观缩影,其目的也在于暗示当时时代环境下整个社会的等级森严病态奴性的社会。‎ 故选C。‎ ‎【8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意蕴类探究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标题含义、结构、主旨、效果等角度进行思考。‎ 小说写到尼古拉的全部理想就是买下一座庄园,并且这个庄园里必须有醋栗,尼古拉买下庄园后开始好吃懒做,面对农民摆老爷的架子,而且在他的庄园里,他的厨娘和他一样又胖又懒,就连他的狗也一样想叫却懒得张嘴,所文章刻画了一个平庸的形象,并且这种形象不只尼古拉一人,社会上又无数个像他这样的人。而醋栗也是平凡而平庸的,所以作者以醋栗为题,一方面象征了尼古拉平庸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象征了当时社会无数个平庸的“尼古拉”形象。‎ 尼古拉在税务局抄写公文时就总想着回到乡下买下一座栽有醋栗的庄园。他被调到另一个省工作后为买一座有醋栗的庄园,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并且不善待妻子。妻子时候,他买下一座有一百二十俄亩的田庄,并且栽上醋栗,过起了地主的生活,可以说醋栗贯穿文章的始终,拖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文章的线索,同时醋栗也见证了尼古拉的变化。‎ 醋栗又酸又硬,但是尼古拉却贪婪地吃着,并且认为很好吃。拥有一座栽有醋栗的庄园是尼古拉一生的愿望,而现在他用尽一切手段终于拥有了一座庄园,吃上了自己栽种的醋栗,所以醋栗的味道成为了尼古拉心中幸福的味道,它代表的是尼古拉穷其一生所想拥有的平庸的个人幸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题,如本题“小说的结尾,尼古拉住进了庄园吃上了‘醋栗’,‘我内心’为什么‘充满了近乎绝望的沉重感觉’”,然后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作答。‎ 尼古拉穷其一生来实现自己拥有一座栽有醋栗的庄园,然后过着好吃懒做、不勤劳奋斗的生活的理想,醋栗又酸又硬,却成为尼古拉心中幸福的味道,所以“我”认为尼古拉的理想就像“醋栗”一样“又硬又酸”。尼古拉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只不过是一种简单、低下的欲望而已。‎ 尼古拉本是温和善良的人,为了买一座栽有醋栗的庄园,娶了一个年老而难看的寡妇,并且他俩在一起生活照样吝啬,并不善待妻子,最终妻子变得憔悴不堪而去世,但尼古拉从没想过他对她的死负有责任。所以“我”觉得为了追求这种狭隘而庸俗的幸福,许多人会失去人生中美好而善良的东西,变得吝啬自私,人性将逐渐产生异化和堕落。‎ - 24 -‎ 尼古拉的愿望就是回到乡下买下一座小小的庄园,但是对于这种把自己管子啊小庄园里过一辈子的愿望,“我”却素来不同情,因为“我”认为离开城市,离开斗争,离开生活的喧嚣,隐居起来,躲在自己的庄园里,这算不得生活,这是自私自利,偷懒。所以作为清醒者,“我”认为人不应该满足、安于现状应,具有更高的目标,更崇高的理想,为更多人创造幸福。但残酷的现实,让“我”倍感孤独,有着无力改变现实的悲哀。‎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法行 荀子 公输不能加于绳墨,圣人不能加于礼。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 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己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远乎!刑己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诗曰:‘涓涓源水,不雝①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曾子病,曾元持足,曾子曰:“元!志之!吾语汝。夫鱼鳖鼋鼍犹以渊为浅而堀其中,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饵。故君子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至矣。”‎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王民)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王民)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王民)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②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注】①雝,通“壅”,阻塞。②檃栝(yīn guā),矫正竹木的工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4 -‎ A.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B.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C.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D.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输,在文中指公输盘。复姓公输,名盘,鲁国人,能造奇巧器械,民间称鲁班。‎ B. 诗,指《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 C. 南郭惠子,在文中指住在南郭地方的、一个名叫惠子的先生。南郭,即南边的外城。‎ D.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在文中指孔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子认为,“法行”就是值得效法的行为准则,遵循“礼制”,不超越“礼制”,全文引用几位圣人的言论来论证这个观点。‎ B. 文中引用曾子的言论来论述做事要合乎常理,务求根本,早作准备;不贪财害义;要加强主观修养,不怨天尤人。‎ C. 文中借南郭惠子与子贡对话来论述君子只要做到身心端正,就不怕求学的人身份多么混杂和学习时的来去自由。‎ D. 文中引用孔子的言论来论述君子要像珍视宝玉那样重视道德修养,明白恕道,并提出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已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2)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14. 请简要概括孔子提出的三种恕道及意义。‎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怪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去责备别人,这不是太迂腐了吗?”‎ - 24 -‎ ‎(2)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 ‎ ‎14. 恕道:①侍奉君主②报答父母③尊重兄长。意义:明白和掌握了三种恕道的做法,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从句式上来看,“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句式一样,是说君子对于这两种人的态度,所以要在“欲”前面分别断开,排除A、D;“多”为形容词,修饰“病人”,中间不能断开,要在“人”后断开,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子贡说:“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况且,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啊。”‎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南郭,即南边的外城”是错误的。“南郭”理解有误,南郭为中国的一个复姓,以居住地方位名称为氏。‎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理解有误,应为“老年时教育人,富足时施舍人。”‎ 故选D。‎ ‎【13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穷”,陷入困厄;“反”,责备;“迂”,迂腐。第二句的得分点:“是故”,因此;“教”,教育后人;“施”,施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找到关键性语句,然后对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整合。‎ 由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可知,孔子提出的三种恕道。第一种恕道,就是对待君主的态度,要侍奉君主;第二种恕道,就是对待父母的态度,要报答父母;第三种恕道,是对待兄长的态度,要尊重兄长。这样做的意义是“可以端身”,即明白和掌握了三种恕道的做法,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公输班不能超越墨线的规则,圣人不能超越礼制。礼制,众人遵循它,却不明白它,圣人遵循它,而且能理解它。‎ 曾子说:“不要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不要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要遭受刑罚才呼喊上天。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这不是违背常理吗?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是舍近求远了吗?遭受到刑罚时才呼喊上天,不是后悔已经晚了吗?《诗经》上说:‘细流的水源,不加堵塞就不断绝。车毂已经全破碎,才加上大车辐。事情已经失败了,这才深深长叹。’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曾子病得很严重,他的儿子曾元抱着他的脚。曾子说:“元,你记住!我告诉你。鱼鳖鼋鼍以为深潭还太浅,就在那里面打洞安身;鹰鸢以为山岭太低,就在那上面筑巢栖息;但是,它们还是被人捕获,这一定是为诱饵所诱。所以,如果君子能不贪财害义,那么就不会有什么耻辱了。”‎ - 24 -‎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珍视宝玉而轻视珉石呢?因为宝玉少而珉石多吗?”孔子说:“唉!赐啊!这是什么话啊!君子怎么会因为多了就轻视它,少了就重视它呢?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所以,即使珉石带着彩色花纹,也比不上宝玉那样洁白明亮。《诗经》上说:‘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 曾子说:“与人交游,却不被对方所喜爱,这必定是由于自己缺乏仁爱;与人交往而不被对方所尊敬,这必定是由于自己不忠厚;接近财物,而不被对方所信任,这必定是由于自己没有信用。这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怎么能怪怨别人?自己不努力,只会怪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反而去责备别人,这不是太不迂腐了吗?”‎ 南郭惠子问子贡说:“先生的弟子,人员怎么那样混杂呢?”子贡说:“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况且,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啊。”‎ 孔子说:“君子要有三种恕道:有了君主不能去侍奉,有了臣子却要他们听使唤,这不能宽恕;有了父母不能好好报答,有了子女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能宽恕,有了哥哥不能尊重,有了弟弟却要求他们听话,这不能宽恕。读书人明白了这三种恕道,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思考,是不可以不考虑的:少年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老年时候不能教育人,死后就没人思念;富足的时候不施舍,贫穷了就没有人帮助。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①‎ 王安石 一迳②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③学凤凰。‎ - 24 -‎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年轻时代。②迳,同“径”。③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人,乐器的发明者,能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总体描绘了一径翠竹的姿态:郁郁葱葱,浓阴四座;竹影悠长,竹韵清幽;给人们带来了神清气爽之感。‎ B. 颔联重点描写竹子的枝干状态:直且瘦,生来如此;老更刚,自许如此;表达了人们对竹子中正刚硬气节的喜爱。‎ C. 颈联总写竹子的内质特点:运用对比,虽与野草同雨露,但终能与松柏经冰霜,表达了对竹子傲霜凌寒品质的赞美。‎ D. 尾联卒章显志,言简意赅,写对待竹根的态度及其用途:请君爱惜竹根,拿它制成乐器,向伶伦学习演奏凤凰之音。‎ ‎16. 此诗咏竹言志,表达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诗人以竹自况,赞美竹子中正刚硬的气节和傲霜凌寒的品质。②展现诗人年轻时的壮志豪情,渴望得到珍惜重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卒章显志,……请君爱惜竹根,拿它制成乐器,向伶伦学习演奏凤凰之音”错,尾联不是表现这一主旨,本诗主旨是向世人表明自己是一个具有竹子气节和品质的人才,渴望被赏识任用。‎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 - 24 -‎ 这是一首咏竹诗,颔联“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抒写竹子的品性,“直节”“生来瘦”“老更刚”描写竹子的枝干状态,赞美竹子的刚直之态,以竹自况,以此表现作者的中正刚硬的气节;“自许高材”自认为有才华,借竹子表达作者年轻时的理想抱负、豪情壮志,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一展才华。颈联“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虽与野草同雨露,但终能与松柏经冰霜,表达了对竹子傲霜凌寒品质的赞美,赞美竹子的同时,也是以竹自况,表现作者对不惧严寒、坚强不屈内在品质的追求。全诗赞美竹的精神品质,借咏竹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周游休憩、抬头远望,回来后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 ‎(2)李密《陈情表》中向晋武帝表明自己在前朝任职是为了宦达天下、不是保持清高,以期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景动静结合,借描写春天生机盎然的情态反衬出诗人对时局的感伤。‎ ‎【答案】 (1). 策扶老以流憩 (2). 时矫首而遐观 (3). 本图宦达 (4). 不矜名节 (5). 映阶碧草自春色 (6). 隔叶黄鹂空好音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憩”“遐”“矜”,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4 -‎ 对于“读书”这件事,历史上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而观点却大相径庭。单在基本以读书为业的知识分子内部,说到读书时态度也有霄壤之别。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东坡一面发誓“立志读尽人间书”,一面又有“人生识字忧患始”的( );清朝的黄景仁就更绝望了,他有“十有九人堪白眼,无一用是书生”的( )。探究起来,在这种评价的天差地远背后,除了个人的因缘机遇、性格胸襟不同之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对读书的认识不同。① ,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读书的评价。如果仅以功业来权衡,那么古人早已发现,②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作为立身之本,不仅这个“立身”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从这里出发,欧阳修看到了读书之于人生的重大价值,他对于读书的评价因此没有显得逼仄与( )。‎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遗憾 喟叹 偏狭 B. 缺憾 喟叹 偏狭 C. 缺憾 感叹 偏执 D. 遗憾 感叹 偏执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作为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B.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为立身之本,不仅这个“立身”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C.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为立身之本,这个“立身”不仅是功业的建立,还包括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 D. 但如果像欧阳修认为的那样,读书作为立身之本,不仅这个“立身”是见识的拓展、精神的挺立、人格的健全,还包括功业的建立。‎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答案】18. B 19. C ‎ ‎20. 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想从读书中获取什么)②读书远远超过了功业目的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 24 -‎ 遗憾: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缺憾:不够完美、令人遗憾之处。这里面是说读书的不完美之处,所以选用“缺憾”。 喟叹:因感慨而叹气。感叹:指有所感触而叹息。前文说到黄景仁的绝望,所以这里面强调他感叹的程度更深,喟叹的程度比感叹要更深,所以选用“喟叹”。偏狭:偏执狭隘。偏执:片面而固执。这里面的陈述对象是“评论”,所以选用“偏狭”,而“偏执”往往指人的性格。‎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本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读书作为立身之本”,如果保留“作为”的话,前面要加介词“把”,可以将“作为”改为“为”,排除A、D;二是“不仅这个‘立身’是功业的建立”,“不仅”这个连词的位置不准确,因前后句的主语一致,所以应把“不仅”调整到“这个‘立身’”这个主语之后,排除B。‎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根据后文“如果仅以功业来权衡”可知,“功业”是人们读书的一个目的,所以第一句影响人们对读书的评价的应该就是读书的目的,所以第一处可填“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根据前文关于人们读书的观点可以看出,读书已经远远超过了功业这一目的,所以第二处可填“读书远远超过了功业目的”。‎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甲骨文,又称契文和甲骨文辞。②前者源于文字的产生过程——用锐器在龟甲上契刻;③后者则与其功用有关——用于记录占卜内容。④三千多年前,商代的先民不管是打胜仗还是灾祸等事,⑤都需要寻求天地神明的启示。⑥这些向神明寻求启示的文字在后世成为解密当时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疑团的重要方法。⑦如果从1899年算起,甲骨文发现已达120年。⑧但关于跻身“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四大发现”的甲骨文,⑨人们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答案】语句④,修改为:不管是能不能打胜仗还是有无灾祸等事 - 24 -‎ 语句⑥,修改为:“方法”改为“钥匙”(“手段”“途径”等亦可。)‎ 语句⑦,修改为:甲骨文被发现已达120年 语句⑧,修改为:但对于身“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四大发现”的甲骨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流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真题把握文段内容。然后注意分析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看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④句中,“不管”后面带的应是两种情况,所以应改为“不管是能不能打胜仗还是有无灾祸等事”。⑥句中,这些文字只是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的一种途径,而不是方法,所以宾语中心语为钥匙或途径,而不能是方法。⑦句中,是被动句,应改为“甲骨文被发现已达120年”。‎ ‎⑧句,后后文“了解”相搭配的词语应是“对于”,所以应改为“但对于身‘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四大发现’的甲骨文”。‎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在‎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第十三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顺利举办,此活动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共同主办。在“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的主题下,因疫情影响,演出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为广大观众提供一场融昆曲、古琴表演于古建园林之中的视听盛宴。各戏目、曲目在恭王府府邸及园林中进行实景拍摄,雅人清致的昆曲、古琴与庄严华美的古典建筑园林相映生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得益彰,品曲、赏戏与欣赏美景融为一体是此次演出的最大亮点。‎ ‎【答案】第十三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顺利举办,活动全程通过网络进行直播,品曲、赏戏与欣赏美景融为一体是最大亮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这段新闻报道主要是介绍第十三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的网络直播情况,共有3句话。第1句是新闻的导语部分,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关键信息有“第十三届‘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顺利举办”;第2句介绍演出活动的形式,关键信息有“演出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第3‎ - 24 -‎ 句介绍演出的特点,关键信息有“品曲、赏戏与欣赏美景融为一体是此次演出的最大亮点”。根据以上内容,按照字数的要求组织即可。‎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有不少学校或老师将摄像头安在了教室,通过摄像头,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随时处理班务及事件。有人认为,用摄像头管理学生,能够督促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也有人认为,用摄像头监管学生,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还有人认为,摄像头也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你的老师是否有通过摄像头管理班级?如果有,请给你的老师写一封信,明确表达你对其支持与否。如果没有,请你就此事给校报的“教育新声”栏目写一篇评论,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范文:‎ 过度关心,适得其反 敬爱的老师:‎ 您好!我今天给您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对于教室安装摄像头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校在教室安装摄像头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实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随时处理班务及事件。但是,我想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而我认为在教室安装摄像头就是弊大于利。‎ 首先,随时监控,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 舒适的环境,能催生轻松愉快的积极情绪;而恶劣的环境,则诱发恐惧焦虑的消极情绪。积极情绪不但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反之,消极情绪不但会诱发身心疾病的发生,而且严重降低活动效率。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效应”。‎ 在楼梯口安装摄像头,用于消除安全隐患,皆大欢喜,而随意“扩张”到教室,用于“监控”学生,就令人费解了。教室不是“监狱”,学生更不是“犯人”,只能管理不能“监控”。整天在“电子眼”的窥视下,教室似乎成了“牢房”,学生似乎成了“囚犯”,会产生恐惧焦虑的消极情绪。‎ 其次,“留白”教育,才能绘出美丽画卷。‎ - 24 -‎ 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这就是“留白效应”。艺术不能没有“留白”,教学管理也不能没有“留白”。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拥有一块自由生长的“空间”。教师需要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探究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即使丑态百出也不足为奇。这需要自身内部消解,而不该“监控”进而“曝光”。在教室里安装“电子眼”,将师生置于被监控状态,压缩了师生应有的空间,必然成为了管理者的“奴隶”。在这种窒息的氛围中,不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在学校管理中,给师生“留白”,不仅是给了一份尊重和宽容,更是给了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只有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师生才能在“留白”处,绘出鲜艳夺目的图画。‎ 再次,过度地关心,则适得其反。‎ 刺激过多、过强或过长,就会使人产生厌烦或逆反心理。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超限效应”。过度地关心安全,也会造成“超限效应”。“超限效应”,超过了学生的忍受度,即使管理者处于善意,也会被曲解为“敌意”,从而产生对立的情绪。不良情绪的沉淀,就会泛化到其他管理上,甚至抵触正常的管理。‎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走不得一点捷径。把监控安在教室,虽然便于老师管理,但从教育本质上来说弊大于利。‎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围绕教室安装摄像头一事展开,对这件事有支持态度也有反对态度,也有持中立的态度。任务一为:你的老师是否有通过摄像头管理班级?如果有,请给你的老师写一封信,明确表达你对其支持与否。任务二为:如果没有,请你就此事给校报的“教育新声”栏目写一篇评论,表达你的观点。写作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你的老师是否通过摄像头管理班级,然后注意书信体的格式以及用语要得体。‎ 参考立意:‎ ‎1、教室安装摄像头,更利于老师管理班级 ‎2、教室安装摄像头,让师生课堂更规范 ‎3、教室安装摄像头,更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素材积累:‎ - 24 -‎ ‎1、在我看来,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有利有弊。安装摄像头可以杜绝教室对学生的语言谩骂或体罚。现在的课堂,有的老师会在语言上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更严重的甚至会对学生进行体罚。安装了摄像头,会使老师时刻进行自我监督,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摄像头也会使爱调皮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有所收敛。但是,安装摄像头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老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室里安装了摄像头,会给老师与学生一种被人监视的感觉。这种感觉会给大家带来无形中的压力。有时候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不利于学生成绩的进步。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其他的措施来代替在班里安装摄像头。首先,老师与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身在教室里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其次,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挑选出几个学生来建立监督小组,监督老师是否对学生有语言攻击以及体罚。最后,学生们之间进行互相监督。建立加减分机制。课堂纪律表现良好,奖励相应的分数;课堂纪律表现较差或违反课堂纪律,扣除相应的分数。每周对学生们的分数进行汇总排名,排名靠前的学生进行奖励,排名靠后的学生进行惩罚,罚做值日或抄写课文。‎ ‎2、“摄像头进教室”的沟通功能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摄像头的公开性就使得它成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每个同学在教室里的表现都通过摄像头看到,它是学生课堂表现的记载,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及时沟通。第二,教室安装摄像头可以及时捕捉每一个学生上课的倾听习惯,并定期给家长看,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在校表现,以便提出相应的育儿措施。这就架起了一座教室、家长、学生三方的沟通桥。‎ ‎3、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摄像头式管理”,就像是一剂美丽的“毒药”。摄像头走进教室是对学生的一种不信任,是无视学生的自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学管理,是有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试想一个整天在监视下长大的孩子,他的内心是焦躁的,情绪时消极的。消极情绪会传染,还会助长,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平衡,或郁郁寡欢,或猜忌满腹,何谈建设和谐社会?‎ 层次分析:‎ 第一层:先列举教室安装摄像头的好处,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在教室安装摄像头就是弊大于利。‎ 第二层:随时监控,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 第三层:“留白”教育,才能绘出美丽画卷。‎ 第四层:过度地关心,则适得其反。‎ 第五层:总结全文:把监控安在教室,虽然便于老师管理,但从教育本质上来说弊大于利。‎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