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不能仅满足于掌握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物质追求,还要能够胸怀天下,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因此教育之重,首要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首先要塑造人格,做一个“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一个人值得称赞的不是他的技能,而是他的人格,完善人格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其意义要重于技能的培养。因此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成人”“成德”上,并始终贯穿这一目标。 孔子认为,技能培养必须以人格培养为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人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格,那么即使他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却仅仅用来为自己谋事、谋食的话,也未必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甚至若缺乏完善的人格,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愈高,就愈有力量危害人群。这从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可以清晰地看出。比如他认为以“言语”著称的子贡不如以“德行”著称的颜渊。对同样以“言语”著称的宰我,孔子更是因其不行三年之丧而斥之“不仁”。冉有精于“政事”但他帮助季氏搜括钱财,孔子号召弟子群起而攻之:“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子夏以“文学”著称,孔子告诫他“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说明孔子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人格而非技能,绝不会因为其某方面的技能而对人格缺陷姑息迁就、孔子把培养学生人格作为教育首要目标,强调以完善人格为目标,重视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发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 孔子不仅把人格教育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提出了完整的人格体系理论。“圣人”是孔子的人格体系中的最高层次,但圣人的境界即便尧舜也做不到,遑论普通人。但孔子依然提出圣人的目标,意在使人始终具有提升的目标。但这种几乎达不到的要求可能会使人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放弃提升努力,甚至连较低的人格层次也达不到。因此孔子提出了比较现实的人格层次——君子——作为现实的目标:“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 27 - 君子是相对比较现实的理想人格,是实践礼乐文明和体现仁义价值的精英。具体来讲,“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是具有通过修身努力培养仁、智、勇品格的人。君子还有四道,有九思,君子还须做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等。概言之,君子的品格可分为两方面:不仅要对己能“修己”,还要对人能“安人”。作为普通民众的先进分子甚至领袖,君子应担当领导人们实现“仁”的责任。所以孔子努力培养学生树立君子风范来引导社会形成良好风气,他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与小人泾渭分明:在做人上,“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在个人胸襟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是政治文化的承传者,在社会上起到榜样的作用,对普通百姓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摘编自杜以向、王雪梅《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必须有广阔胸怀,不是靠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追求。 B. 孔子认为人格的培养是基础,技能的培养是次要的,仅有技能是无法为社会做贡献的。 C. 人格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终极目的,君子这种高尚人格则是人格教育的终极追求。 D. 君子有“修己”和“安人”两方面品格,是孔子人格教育体系中体现仁义价值的精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三段首句有重要的作用,既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B. 文章结尾以君子和小人构成对比,论证了君子是比较客观现实的理想人格层次目标。 C. 文章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格教育的体系”两方面展开论证,逻辑上成递进结构。 D. 文章大量引用孔子名言为论据,让整篇文章既显得论证充分,也显得文采飞扬。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对弟子的评价极其重视人格层面,因此我们能看到他批评子贡、宰我、子夏,甚至否认冉有是自己的徒弟。 B. 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既确立了教育的“理想目标”,又建立了教育的“现实目标”并阐释了具体要求。 C. 君子是政治文化的承传者,是社会的榜样,对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孔子把弟子努力往君子方向培养。 D.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能只是凭借自己掌握的技能为自己谋事、谋食,更要努力修君子之德,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 27 -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文本第一段中“‘君子不器’,孔子认为君子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不能仅满足于掌握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物质追求,还要能够胸怀天下”,强调的是“不能仅满足于”“实现个人物质追求”,此选项的概括为“君子必须有广阔胸怀,不是靠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追求”。太片面了。 B项,文本第二段中没有说“技能培养是次要的”,只是强调须以“人格培养为基础”,属于曲解文意;把“未必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说成“无法为社会做贡献”,说法太绝对。 C项,“君子”不是“终极追求”,而是“人格教育”中的“圣人”。原文是“‘圣人’是孔子的人格体系中的最高层次”。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本题,B项,文章末段阐述了君子与小人三方面区别,不是“论证了君子是比较客观现实的理想人格层次目标”,而是强调树立君子风范对社会形成良好风气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本题,A项,文本第二段阐述了孔子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人格而非技能,绝不会因为弟子某方面的技能而对其人格缺陷姑息迁就。此题错在“他批评子贡、宰我、子夏”,因为文中未见“对子贡和子夏的批评”。 故选A。 - 27 -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 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大数据技术是21世纪最具时代标志的技术之ー。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简单的说,大数据就是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能够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并最终归纳、整理出我们需要的资讯。 大数据对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时代,没有大数据分析,教育就是在玩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将大数据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里,能够让我们在教育或者被教育的过程中,更清晰更准确更迅速,甚至能提前“预知”成功。 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品质,也帮助了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大数据的到来,学生在一个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鲜活的素材。 - 27 - 大数据的渗入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基于大数据,可以精细刻画学生特点、洞察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学习结果。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背景和过程相关的各种数据测量、收集和分析,从海量学生相关的数据中归纳分析各自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行为,进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此外,大数据可以在保障教育规模的情况下实现差异化,一方面可以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达成更大的教育规模。比如MOOC平台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实体教室的限制,课程受众面极广,能同时满足数十万学习者学习需求。由此可见,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深远重大。 大数据与教育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摘编自《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2019-03-20搜狐新闻) 材料二 材料三: 大数据主要在四个方面对教育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对数据价值的认识。大数据与传统数据最核心的区别体现在信息采集的方式以及对数据的应用上。传统数据的采集方式相对来说只能够彰显出学生的群体水平,而非个人在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他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等等。 (二)方便教师更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大数据让教师能够更方便获得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的真实信息,例如:在不同考试中的错误对比分析情况,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另外,也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整体学习情况选择最合理、最能让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 27 - (三)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高效学习。学生借助“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育领域的大数据与当下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密不可分,当前的教育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期中期末考试评分等等。大数据帮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判断事物的可行性和利弊性,详尽地展现了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无法察觉到的深层学习状态,进而有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四)增强教师责任心和强化师德建设。因为在大数据平台下,教师之间的竞争更加明显和强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来应对这种竞争。例如:在大数据面前,教师教书授业的好坏,对他个人影响甚微;不认真备课、授课的老师,事业将会停滞不前。 (摘编自百度文库《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四: 新型冠状病毒成了2020年飞出来的一只黑天鹅!那么,这只黑天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么样的影响?还是以非典做一个对比,2003年的非典,中国GDP水平12万亿人民币,但是17年后的今天,中国GDP总量水平已经100万亿,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已经是当年的近10倍! 但是,不可否认,这只“黑天鹅”在很多方面“促进”了我们生活的变化。 比如“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加速替代。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比如买菜,之前我们还是习惯去菜场,但是现在,很多人习惯于在网上买菜了。如果仅从购物方面来讲,未来的购物一定绝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线下场景产生的交易,也会在线上进行,就好比你去商场或超市买东西,手机当场就可以下单,然后很快送到你家里。 再如“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代替。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习惯了在家里学习,传统的学习/培训机构必须加速转型。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产品的流通路径一样,互联网同样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路径,以前知识传播只有在教室才能发生,每个老师只能面对几十个最多上百个人授课。而现在一个老师可以在线上跟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授课,而且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落后山区(只要有网络)。这就是线上教育的核心优势,它使优势的教育资源平民化,而这一点恰恰是解决我国教育问题的核心。 4. 下列关于“大数据与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需要数据分析,引入数据分析的教育可以是清晰、准确的教育,也可以是“预知”成功的教育。 B. 数据可以为教学服务,为学情诊断、学习分析提供支持,有利于教师精确洞察学生需求、引导学习。 C. 大数据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变得可视,帮助教师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 27 - D. 数据影响教育的规模,优质课程资源的受众面增大,教育规模扩大;而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数据能够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归纳、整理,体现出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的主要特征。 B. 根据数据统计可知,教育培训、医疗、影视动漫是某地网民当前最关心的三个话题,这是大数据带来的便利,借此能了解每个人的需求状况。 C. 对比2003年与2020年GDP水平,可知我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这说明“黑天鹅”不大可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D. 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很多,2020年初的疫情使得我们对互联网依赖性凸显,线上购物、在线教育分别对线下购物、传统教育产生了冲击。 6. 请简要概括,大数据时代给学生学习带来哪些变化。 【答案】4. D 5. B 6. ①学习方式更多样。可采用线上、线下或两者相结合等多种方式;②学习资源更丰富,选择性更强。学习平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可以自行选择使用;③学习更个性化,更高效。大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促进因材施教,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可借助大数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含义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而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错误。原文信息是“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品质,也帮助了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大数据的到来,学生在一个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鲜活的素材” “此外,大数据可以在保障教育规模的情况下实现差异化,一方面可以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达成更大的教育规模”,可见并不能说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强加因果关系,结论无中生有。“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无论教育规模大小,都应因材施教。选项中“因材施教缩小了教育规模”曲解文意。 - 27 -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B项,“借此能了解每个人的需求”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可知“教育培训、医疗、影视动漫是某地网民当前最关心的三个话题,这是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但不能“借此了解每个人的需求状况”,图表中的大数据反映的是所有参与调查统计人中大多数人需求状况。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大数据时代给学生学习带来哪些变化。然后通读文本,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通读所给的几则材料,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仔细阅读这几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大数据就是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能够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并最终归纳、整理出我们需要的资讯”“大数据让教师能够更方便获得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的真实信息,例如:在不同考试中的错误对比分析情况,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方便教师更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大数据让教师能够更方便获得每一个学生在学校中的真实信息,例如:在不同考试中的错误对比分析情况,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另外,也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整体学习情况选择最合理、最能让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高效学习。学生借助‘大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再如‘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代替。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习惯了在家里学习,传统的学习/培训机构必须加速转型。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产品的流通路径一样,互联网同样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路径,以前知识传播只有在教室才能发生,每个老师只能面对几十个最多上百个人授课。而现在一个老师可以在线上跟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授课,而且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落后山区(只要有网络)。这就是线上教育的核心优势,它使优势的教育资源平民化,而这一点恰恰是解决我国教育问题的核心”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大数据时代给学生学习带来哪些变化即可。 - 27 -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霍乱之乱 池莉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 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 在从事流行病防治工作的三年里,我们每天收到疫情卡片几乎都是肝炎。肝炎的临床治疗就是那么老一套,枯燥的重复的日常工作消蚀了我的光荣感和积极性,三年过去,我已经变得有一点油滑和懒惰。秦静不甘平庸,准备改行,她对病毒感兴趣,准备报考一位著名的病毒学家的研究生。 有一天,我和秦静去供应室领设备。被值班人员敷衍。我很生气,回来抱怨。科室主任闻达说:“年轻人,你不能老抱怨,我们事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医疗系读几年?最多四年,可我们卫生系却要读五年乃至六年。临床医生懂的我们都懂;临床医生不懂的,我们也懂。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研究人员。我们防患于未然。我们保护人们免受疾病的侵害。我请你们想想,孰轻孰重,这不是一目了然吗?”秦静冷笑,走掉了。 - 27 - 五点差五分的时候,科室里的人基本走光,只剩下主任闻达。闻达猫在大办公室的小套间里,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破皮鞋的大脚。闻达哪里像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传说早在一九五六年,闻达只有二十四岁的时候,就西装革履地出过国,被特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传说他戴的是金丝眼镜,穿的是乳白色的优质牛皮鞋。传说他家里有相册证明他过去的翩翩风度和辉煌历史。现在,闻达主任已经追踪流行性感冒二十年了,同时还不断地增加着追踪研究的项目,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等。总之闻达主任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工作量极大的报告写作使他每天都要推迟约一个小时下班。 霍乱来了,在这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 正在值班的我和秦静对它的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我们傻了眼。我接连打通我们站张书记和祈站长家里的电话,向他们报告了霍乱疫情。他们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我提醒他们说闻达主任不够安装电话的级别,没有办法通知他。 张书记大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带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 我赶到闻达主任家时,他正在拖地板。听着我上气不接下气的报告,他的愁眉苦脸渐渐云开日出。闻达扔开拖把,用命令的口气让妻子给他收拾两件换洗衣服。他妻子说:“住单位不回来了,有这么严重?”闻达说:“霍乱为什么又叫二号病?它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号烈性传染病,问题还在于,他们没有谁了解霍乱,只有我,我一直在研究它。”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八大科室的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相互打听情况,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吧”响。 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 在防疫站的大厅里,闻达看见一把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说:“霍乱疫情,如洪水猛兽。我要赶快讲讲具体方案。” 闻达异常的简洁、异常的有条理使大家统统折服了,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 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指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 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孤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 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 …… 市领导来了,卫生局领导来了,与我们挂钩的这所大医院的院长副院长也来了。 - 27 - 我们很快在郊区找到了感染霍乱的人。并把他所在的村子封锁。 …… 封锁区隔离了总共十四天。在最后一例带菌者连续三次粪检阴性之后,我们才鸣锣收兵。 第二年夏天,我放弃了流行病医生这一职业,彻底转行。秦静还在坚持。十几年后,闻达与秦静合作的关于那场霍乱的论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上宣读。 说真的,我这个人实在是没有勇气为了消灭什么而遭遇什么,为了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地等待,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但是,在十几年之后,我懂了有一些事情是值得你去这么做的。闲暇的时候,发生霍乱的那一天经常出现在我的回忆中,我在回忆中为自己寻找生活的道理。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二段的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既交代了疫情发生前恶劣的天气,也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气氛,令人印象深刻。 B. “我”领设备被“敷行”以及秦静听闻达讲述后“冷笑,走掉”,由此隐约可见当时防疫工作不受重视的社会背景。 C. 张书记和祈站长与闻达“紧紧地握手”,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二人对专家急切期盼又不免推诿责任的心理。 D.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叙事自然,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 8. 文中闻达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9. 霍乱之“乱”表现在哪些方面?给了我们什么瞥示?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爱岗敬业,坚守初心。科室的人下班后他还在研究工作,多年坚守岗位。②精通业务,临危不乱。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疫情发作后,他胸有成竹,举措得力。③生活朴素,不重仪容。头发凌乱,穿着破皮鞋。④为人耿直,直言不讳。霍乱来临,他直言问题严重,直截了当,当仁不让。 9. 表现:①生活方面。霍乱严重危及生命安全,扰乱了日常生活的安定。②抗疫工作方面。防疫站各科室对疫情认知不足,恐惧混乱。③职业选择方面。一些防疫工作者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徘徊。 警示:①应该重视防疫工作,防患于未然;②坚守初心,不改职业操守。 【解析】 - 27 -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C项,“推诿责任”分析有误。从原文“我接连打通我们站张书记和祈站长家里的电话,向他们报告了霍乱疫情。他们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可看出他们工作还是非常积极的,而不是“推诿责任”。 故选C。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 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中闻达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闻达主任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工作量极大的报告写作使他每天都要推迟约一个小时下班”等语句可看出他的兢兢业业、爱岗敬业、始终如一;从“闻达异常的简洁、异常的有条理使大家统统折服了,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等可以看出他能力出众、业务精湛;从“闻达猫在大办公室的小套间里,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破皮鞋的大脚”等语句看出他醉心学术,生活简朴,不注重仪表。总之,结合文本中有关闻达的语句分析,用四字短语或形容词归纳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及探究文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 - 27 - 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探究要立足文本,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要有针对性。题干要求简要分析:霍乱之“乱”表现在哪些方面?给了我们什么瞥示?从闻达的话,“它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号烈性传染病”,说明霍乱的危害性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等语句看出,疫情爆发后由于研究不够,认知不足,充满恐惧和慌乱。从“第二年夏天,我放弃了流行病医生这一职业,彻底转行。秦静还在坚持。十几年后,闻达与秦静合作的关于那场霍乱的论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年会上宣读”等看出一场疫情是一次检验:有人本着职业初心,继续坚守,有人彷徨,有人决然放弃,这是“霍乱”来后的又一“乱象”。回答警示,可以联系当前的抗疫来写:要重视科研与预防。对流行病学的研究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同时,要提高民众对流行病的防范意识:严防死守。从职业的角度看,白衣天使值得人们尊敬,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要坚守初心,牢记“救死扶伤”的本职工作。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 - 27 -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且分为三甲: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 “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主要指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C. “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 27 - D. “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即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正常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正直耿介、不惧权贵。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 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似。 C. 王守仁性格温厚,待人友善。张忠、许泰两人故意放纵京兵冒犯他,他待京兵更加友善宽厚。他虽是个文士,被迫射箭,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 王守仁苦思潜修、重视道德教育。他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探求自己的内心;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都很认同他,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13. 把文中画橫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2)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攻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 (2)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明,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没冇书籍,每天整理以前所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司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要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晨朝”的对象是“其群臣”,排除C项、D项。“载薪”的工具是“小舟”,结合句意分析,“乘风纵火”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综合B项正确。句意: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故选B。 【11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A项,“一甲一人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不当。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三若干名,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表述与原文不符,是令张忠、许泰更加懊丧。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贼”译为“叛军”;“逆”译为“迎面”;“逆击之湖中”,状语后置句;“蔑”译为“没有”。(2)“敏”译为“聪明”;“谪”译为“贬谪”;“穷荒”译为“穷荒之地”;“绎”译为“整理”。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 27 -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亲王华,是成华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命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土。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刑部主事。 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勤王。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在黄家渡两军遭遇。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侵犯守仁,或者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守仁天资特别聪明。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整理以前看过的。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粼粼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 27 -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前两句写湖光秋色,对仗工整,绘就了一幅绚烂秋日湖光图。 B. 词人未正面描绘舟行所遇的狂风恶浪的险境,而是侧重写奇妙遐想。 C. 下片写明日天气更好,还可在水晶宫里欣赏乐章,露宿也内心惬意。 D. 词作构思颇具匠心,情景交融,意境幽雅,足见词人对山水的喜爱。 15. 请对本词上片后两句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答案】14. C 15. ①联想想象(虚写、浪漫主义),作者不写自己被风雨所阻,而是想象水神挽留自己共看斜阳,这种奇妙的想象,生动表现了词人旷达心境。②拟人,“波神”二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下笔不同凡响。这里的“波神”赋予了人的主观想象,是人化了的自然。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C项,“还可在水晶宫里欣赏乐章”错,“水晶宫里奏《霓裳》”的意思是阵阵波涛声好似龙宫中演奏的《霓裳羽衣曲》。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找准答题区间。答题过程三步走: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手法,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首先,这两句“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粼粼细浪”的意思是:水神挽留我共看斜阳,吹起粼粼波浪,泛起波光。作者不写自己被风雨所阻,所以使用了想象或者虚写手法,其效果是表现了词人旷达的心境;其次,“波神留我”中把广阔的江水拟人化,“留”字赋予了人的动作,将江水人格化,形象生动,自然贴切。 【点睛】 - 27 -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通感修辞描写宫中音乐表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论语•里仁》中,用“______,_______”来概括君子和小人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答案】 (1). 落霞与孤鹜齐飞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3). 歌台暖响 (4). 春光融融 (5). 君子喻于义 (6). 小人喻于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鹜、共、融、喻、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它们的继承代表了中华文化的 ;它们的发展代表了中华文化的 ,阿拉伯数字融入中文书写系统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扩展一方面是由于文字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书写简便,与汉字的区别性好,( ),因而在获得中文书写系统的接受后迅速在各个领域扩展使用。另一方面,其扩展也得益于社会发展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引导,特别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政策法规对其推广起到了 的作用。 总体来说,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应用是一个逐渐扩大范围的过程,发展到今天,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中文书写系统,跟汉字数字形式大体上形成了分工互补、 的格局。从其扩展继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17.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7 - A. 一脉相通 兼容并包 举重若轻 按部就班 B. 一脉相传 兼容并包 举足轻重 各司其职 C. 一脉相传 兼收并蓄 举足轻重 按部就班 D. 一脉相通 兼收并蓄 举重若轻 各司其职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表示计量、编号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B. 人们可以用它简便地表示计量、编号等 C. 阿拉伯数字便于表示计量、编号等 D.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计量、编号等特别简便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B. 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可以看出,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C. 从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可以看出,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D. 其逐步稳定和扩展过程的反复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一脉相传: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一脉相通: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文意说的是汉语和汉字的继承都是中华文化传下来的。所以应选择“一脉相传”。兼容并包:把有关的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有包容、不排斥异类之意。兼收并蓄:把各种内容性质不同的东西都吸收保留下来。文意汉语和汉字的发展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所以应选择“兼容并包”。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对整个局势有极大影响。举重若轻: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文意说的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政策法规对汉字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选择“举足轻重”。各司其职:各自负责掌握自己的职责。按部就班: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文意说的是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各有各自的职责,分工不同。所以应选择“各司其职”。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在选填衔接句时,要注意语意的衔接。括号前的陈述对象是“阿拉伯数字”,从前后主语一致的角度看,可以排除B、D项。C项,主语是“阿拉伯数字”,从简洁的角度看,可以排除。故选A。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一项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说明”的主语不能是“逐步稳定中”。B项,“看出”的主语不能是“反复”和“稳定”。D项,前句语序不当,后句“及其”使用不当。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人才问题上,最理想的局面是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①_____,“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以欣赏的眼光识才,人才并不等于全才。绝大多数人才②______,而且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以过人的胆识用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我国古人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之谈。③ - 27 - ______,就应排除流言蜚语的干扰、摒弃孤疑犹豫的心态,大胆为人才搭设舞台、提供平台,为其创造大显身手的机会,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并为有担当的人才担当、为敢负责的人才负责,消除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答案】 (1). ①以长远的眼光育才 (2). ②只是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有专长 (3). ③用人者(或“用人单位”)一看准了人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本段文字从三个层面说的是人才使用问题。(1)根据“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推知应填“以长远的眼光育才”;(2)根据“人才并不等于全才”“而且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推知应填“只是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有专长”;(3)根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应排除流言蜚语的干扰、摒弃孤疑犹豫的心态”推知应填“用人者一看准了人才”。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2月14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透露,近日,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实验室联合多家研究机构,最新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据介绍,仅需采取一滴血就可在15分钟内肉眼观察获得检测结果,且患者的血浆稀释500至1000倍后,仍能检测出阳性条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示,这一试剂盒在湖北某医院进行了应用试验。通过对部分临床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阳性(但PCR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血样进行复检,该试剂盒能检出相当部分(IgM)阳性,提示可与核酸检测形成互补。 【答案】钟南山指导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采一滴血15分钟内可获检测结果。该试剂盒已进行了应用试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 这是一段新闻材料,共有4句话。第1句是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件,关键信息有“钟南山院士的指导”“最新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第2句是具体介绍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关键信息有“仅需采取一滴血就可在15分钟内肉眼观察获得检测结果”;第3、4 - 27 - 句是介绍应用试验情况,关键信息有“在湖北某医院进行了应用试验”。据此按照字数要求整理即可。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专家建议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家庭内可以采用分居、分餐的方式,减少与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对于已确诊的家庭成员,要进行集中隔离:春节期间不聚会、不旅行、不去或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会面时拱手不握手,并保持1.5米以上距离。这些建议在社会上形成共识,拉大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 材料二:某新闻媒体近期发布的“对疫情前后各省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调查报告及追访显示,这次疫情期间,无论是全国,还是具体到湖北、武汉,人与人之闻心理距离普遍从疏远向亲近转变。危难中,我们比平时更能清晰地意识到,欧阳修所描绘的“平昔家庭敦友爱,可怜松槚亦连阴”的情景是多么珍贵,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是多么重要。人们充分意识到他人与自己息息相关,这场疫情让人们彼此之间更亲近。 请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内容,给《生活指南》杂志写一篇评论文章,谈谈你有什么样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社交距离拉大了,人心却更近了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为了抗击来势汹汹的疫情,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专家建议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专家的建议在社会上形成共识,人们的社交距离也因疫情而被人为地拉大。这对喜热闹、爱扎堆、尚礼仪、好群处的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况且时值春节,正是庆团圆,叙情谊,拉家常的大好时机。但在疫情面前,人们变得理性而克制,纷纷选择宅在家,没有必要绝不外出,即使外出也带着口罩,返家后即时杀菌消毒,方方面面都做足防护措施。为了小家,为了大家,更为了国家,人们告别了之前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用实际行动支持抗疫,不给社会添乱。距离产生美,距离更产生了安全感,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人来说,皆如是。 - 27 - 约翰·多恩说:“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陆地。”是的,人不可能单独地存活于世间,他人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可能在平时,人们对此的感受并不深,但在抗疫期间,人们应是深有体会的。 疫情发生后,武汉告急,湖北告急。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登上开往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李兰娟院士坐镇武汉,指导抗疫。为了解决人手短缺问题,4.2万名医护人员先后驰援武汉;为了解决病房紧张的问题,各地赶来的建设人员在最短的时间里建造了雷神山、火山神医院和一大批方舱医院;为了维持社会有效运转,一大批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和社区;为了排查疑似病人,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进行登记;为了保证湖北地区的物资供应,各地援助的物品奔涌而来……英勇的湖北人民,你们并不是孤单地在战斗,全国人民都和你们在一起。如果没有大家的守望相助,如果没有逆行者们的无私付出,我们也不会在短短的两个来月里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 基辛格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此话不假。 抗疫期间,有很多画面让人感动,如,在医院门前,护士刘海燕与女儿的“隔空拥抱”;如,隔着车窗对赵英明说“平安归来,我包一年家务”的蒋皓峻;如,胡佩“肿胀粗糙,布满道道血痕”的双手……也有很多镜头让人泪目,如,武汉市江岸区有一个叫丰枫的网格员,他负责帮60位居民买重症慢性病药物,从早上5点30分开始,12小时跑了12家药店,终购得几十份药品,他背负着这些药品的照片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如,某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房,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敬,护士忙回礼。我们为什么会感动或泪目?其实很简单,他们都是我们的重要他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虽非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们心连心。从画面中,从镜头里,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该有的样子! “人”字的结构很简单,一撇一捺相互支撑便构成了它。在2020年这个战“疫”的春天,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变远了,但因为共同面对困难,团结抗疫,守望相助,让人与人的心却贴得很近。 现在,立夏已至,我们急切希望取得抗疫的最终胜利,我们更期待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与温情永远留驻。让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隔阂只有爱,没有冰霜只有暖。 【解析】 【详解】 - 27 -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由两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介绍了背景,人们在疫情期间变得理性、尊重科学;第二则材料表现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及精神。两则材料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关联,前者为辅,后者为主。前者阐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后者强调的是“疫情让人们彼此之间更亲近”,所以,我们可以综合理解这两则材料:保持社交距离是出于安全考虑,但不能够因此而疏远了彼此间的关系。因为,每个人都做好了相应的隔离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抗疫。面对疫情,我们要相信党和政府,她一定会带领我们取得胜利。 参考立意: 立意一:隔离身不隔心 ①友爱奉献,感动人心; ②隔离身不隔爱,我们在一一起! ③疫情隔绝,隔不断真情; ④口罩挡不住微笑,隔离隔不断希望; 立意二:理性隔离,守望相助 ①守望相助,群策群力; ②今天的隔离是为了明天的亲密; ③恪尽职守,共克时艰; ④齐心协力,筑牢防线; 立意三:面对疫情,坚强团结 ①携手并肩战疫情; ②众志成城奏凯歌; ③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④风月同天,与子同袍。 参考素材: 1. 就在数月前,我们的生活被病毒的阴霾笼罩着,病毒是一个恐怖的杀手,每时每刻都在对我们脆弱的生命发出挑战。在最严重的湖北省,生命被病毒觊觎的人就有着数万之多。在这危急时刻,却总有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汗水,甚至健康向我们诠释了人间真情的价值。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会诞生出许多英雄。新闻中有着这样的一则报道,年轻的医学工作者,不畏病魔的威胁,即使家中尚有需要照顾的妻儿,他也说服了家人,赶往充满危险的医院。为国家早日的安宁付出自己的汗水,每次回到家都在大门口徘徊,隔着厚实的防护服在家门外向亲人挥手问好。这时的他是充满喜悦的,开心的气氛甚至打动了周围的街坊,暂时让人们忘记了这困难的斗争。等到下了楼梯,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他总算流下了难忍的眼泪,但是向着医院前进的步伐却渐渐加快。 2. - 27 -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五千年的磨砺,铸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了五千年的沧桑,现在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不畏惧一切困难,越是遭受苦难,就越团结的民族,这是我们中华之魂,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原动力! 3. “戮力同心,众志成城”,从来都是危难面前中国人最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年初三总理亲临疫区,为抗击肺炎最前沿的人们加油打气,1月22日下午河南百人医疗队出征武汉,最近几天全国各地救援物资驰援湖北。我们也惊讶地知晓:1月27日,日本名古屋机场,上海乘客拒绝与武汉乘客同机回沪,双方相持五个多小时,最后惊动了警察署、领事馆,还上了日本全国电视台。一边嘴上说“武汉加油”,一边见到武汉人就像见到了鬼一样。对虚拟的整体满口的爱,对具体的人则无比残忍,不免让人心中升起一丝悲凉。兄弟阋墙,是否已成为国际笑谈?因此,我再次呼吁,请善待武汉人,哪怕他就在你身边! 4. 病毒无情,但人有情。病毒的扩散速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如何度过难关,靠的是守望相助。84岁的钟南山院士建议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义无反顾赶赴武汉前线;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医护工作者主动请缨赶赴武汉医院支援。白衣逆行,国士无双。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更让人更感到安慰的是,很多地方政府开始主动为武汉以及其他湖北籍游客提供集中统一的住宿场所。这些善意的举措,体现了“全国一盘棋”、主动担当作为的防疫要求,展现了中国人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精神。正如加缪在《鼠疫》中所言:“即使世界荒芜如瘟疫笼罩下的小城奥兰,只要有一丝温情尚在,绝望就不致于吞噬人心。” 参考结构:题目是《社交距离拉大了,人心却更近了》。开头给出背景,给出专家建议。然后从中国人好热闹又正值春节其间的特点出发,赞扬大家在疫情面前,人们变得理性而克制,用实际行动支持抗疫。接着引用约翰·多恩的话,指出,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疫情期间更是如此。然后列举出抗疫英雄,指出,正是大家的守望相助,才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取得阶段性胜利。再引基辛格的话,引出抗疫期间的感人画面。最后指出,在2020年这个战“疫”的春天,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变远了,但因为共同面对困难,团结抗疫,守望相助,让人与人的心却贴得很近。让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隔阂只有爱,没有冰霜只有暖。 【点睛】流畅优美的语言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这种语言能力要靠平常的努力锻炼。无错字、病句,词句洗练流利,语脉首尾贯通,文意开合自如,是做到语言美的第一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是语言美的真正体现。作文的语言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练就: - 27 - 一是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典故等。二是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问、设问、对偶、夸张等。三是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如多用短句、变式句、倒装句、双重否定句等。四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积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五是锤词炼句,以铺陈、抑扬、排比、反问等手法增强文章气势。总而言之,润饰好了语言,能寓繁于简,寓抽象于具体;能使文句更形象生动,更含蓄幽默,更有意蕴;能使文意更鲜明突出,更富有哲理,更耐人寻味。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