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春季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价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 18 -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多数人的根在乡村,人即使生活在城市,也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意境。 B.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 C.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D.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围绕“守护好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作者分析了原因及做法。 C.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 D.铜关侗寨的事例从反面印证了保护古村落见物更要见人,保护的基础才更坚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B.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 C.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D.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 18 - 健康权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1981年至2016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7.9 岁提高到76.5 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7.5‰,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以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选自《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有删改) 材料二: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富足的物质生活导致肥胖问题日益凸显,这一健康隐患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 2016 年,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成人肥胖人口已经超过瘦子,而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 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 万人,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不断上升。从1992年到2015 年,超重率从13%上升到30%,肥胖率从3%上升到12%。 中国成年人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均在上升。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青少年来说,饮食习惯仍然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原因。首先,不吃早饭。调查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吃早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7—12岁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可达95.7%,但16—18 岁的青少年吃早饭比例则下降到了90.7%;其次,爱吃夜宵。吃夜宵的人随年龄的增长比例提升:7—12岁青少年吃夜宵比例只有9.7%,但16—18 岁青少年则高达23.8%。常吃宵夜的孩子摄入的热量难以消耗、容易引起脂肪堆积,长时间则引起肥胖。 图1:中国超重统治与肥胖率统计 图2:中国肥胖情况分地域分析 (选自《十九大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以应对日益凸显的国民肥胖问题》,有删改) 材料三: - 18 - “上工治未病”,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重视重大疾病防控,重视少年儿童健康,重视如幼、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健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 (选自《建设健康中国需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用数据说话,客观说明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指标均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B.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数据说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解决青少年的肥胖问题。 C.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国家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中国肥胖问题也日益严重,且女性肥胖人数多于男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显示:中国肥胖人口数高于美国,不吃早饭、爱吃夜宵是导致我国青少年肥胖率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 B.从图l 和图2可看出:我国人口肥胖率与超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地域不同,肥胖率也存在着差异且北方高于南方。 C.材料三强调“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说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有重要的作用。 D.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继续促进居民健康事业发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要去北京 李全 “我要去北京。”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前面说这句话,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 - 18 - 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N次对我说这句话。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好几百。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这对于一个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 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 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 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 我说的是实话。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 高铁通北京了。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愿地走开了。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 那你就去吧。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开我的房间。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没有新鲜感。 三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专门给你带回来的。 我问,你去过北京啦? 那还有假?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 你就别骗我了。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我说的是实话。 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去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 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 - 18 - 因为我的话,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我才想起伤了ー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去北京了。 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 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 看完视频,才发现因自己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一口热气。 (《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既是主人公经常说起的口头禅,同时又点明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内容,全文紧紧围绕“我要去北京”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B.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说主人公张二狗执意要去北京,并且不惜两次造假“北上”,但两次被“我”看穿,情节在波澜起伏中展开,牢牢抓住了读者,也在不断让人意外的情节中引发了读者对其寓意的思考。 C.“我”因为揭穿了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张二狗“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由此记恨“我”,四年没有与“我”见面。即使四年后再次与“我”联系,也是炫耀他去了北京。 D.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我”经常去玩北京却是张二狗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突显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不易,“我”面对张二狗的两次撒谎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也反映了“我”对张二狗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 8. 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9. 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①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 ②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 18 - ③晔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④后以图主不轨入狱。晔本意谓入狱便死,而上穷治其狱,遂经二旬,晔更有生望。狱吏因戏之日:“外传詹事或当长系。”晔闻之惊喜,狱吏笑之曰:“詹事尝共畴事时,无不攘袂瞋目。及在西池射堂上,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而今扰攘纷纭,畏死乃尔。设令今时赐以性命,人臣图主,何颜可以生存。”晔谓卫狱将曰:“惜哉!薶如此人。”将曰:“不忠之人,亦何足惜。”晔曰:“大将言是也。” ⑤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曰:“于史书,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余博赡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晔《自序》并实,故存之。 ⑥晔少时,兄晏尝云:“此儿进利,终破门户。”终如晏言。 (节选改编自《宋书·范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B.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C.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D.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史。~吏。~属。~佐。“相国掾”就是指辅佐相国的属员。 B.父忧去职,父忧是指父亲去世,类似的还有“丁父忧”“父艰”“失怙”等说法。古代父母去世,都要遵循服丧三年的守丧制度。 C.古代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不禄”,士死曰“卒”,庶人(平民)死曰“死”。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D.祖夕,古文中“祖”出行时祭祀路神,祖夕既指出殡前一天晚上。在古代,祭祀制度是国家典章制度之一。 12.根据原文的内容,以下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晔爱好广泛,在多方面有所成就。范晔爱读书,广泛阅读经史书籍,他很会做文章,能写隶书,熟悉音乐。 B.范晔生性洒脱,不拘礼节。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即将下葬,发丧的那天晚上,竟然随性地喝酒吃肉。 C.范晔不畏权贵,任性而为。他擅长琵琶,却不愿为皇帝演奏。直至皇帝直言请求,他才勉强答应。 D - 18 - .范晔为人谦和,懂得反思。他认为在创作整理史书方面,班固的《汉书》十分优秀,无人能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②晔本意谓入狱便死,而上穷治其狱,遂经二旬,晔更有生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子 初 郊 墅[注] 李商隐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注】此诗是作者在朋友子初郊外的别墅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诗歌首句虚写子初念我之情殷殷,次句写我离城访友之意切切,起笔不同凡俗。 B.颔联写冬雪犹未消融,与墙边泉水相映,斋钟不歇,云雾缭绕,景色宜人。 C.第五句从近处着笔,细写竹柏影子的浓淡参差,让人想见光与影的和谐律动。 D.第六句从远方落墨,写郊墅外渔歌樵唱,时断时续,隐约可闻,一派宁静。 15.诗人为什么“亦拟村南买烟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师生关系。 (2)《过秦论》中“ ,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连用四个动词表现了琵琶女弹奏动作之娴熟。“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 - 18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圣峰”珠穆朗玛,巍峨雄壮,攀登者________。有人来征服,有人在守护。登山向导次仁旦达,从2002年至今,已经参加了无数次珠峰清理工作。他是最________的环保卫士,仅2018年就清理了8吨垃圾。在这人类最后的净土,恶劣的气候环境已让人自身难保,皑皑白雪之下________着的垃圾更让人揪心。食品包装袋、食品罐子、酒瓶等生活垃圾,旧登山绳子、旧登山帐篷、旧瓦斯罐等登山垃圾________。在珠峰5 000米、6 000米甚至7 000多米的高处攀登,( )。“世界只有一个珠峰,她的美丽和纯净,是对所有历尽艰险的登山者们最好的奖赏和慰藉。”今年4月30日,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在次仁旦达等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和民间力量,正在逐渐参与到高山环保项目中。这项工作,拒绝顺其自然,拒绝怨天尤人,拒绝意志薄弱。珠峰是一片无止无休的洁白,是一望无际的孤独,唯拥有艰苦卓绝的精神,才能忍受这份孤独,承担这份重任。最令次仁旦达骄傲的,便是用一己之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从一个人弯腰捡起脚下的一片方便面包装袋,到几十个人打包上百斤垃圾并扛起推上卡车,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谁说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世界?谁说每一步的平凡,不能成就伟大?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更不必说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危险已难以预料 B.掉入裂缝、遭遇雪崩、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危险都难以预料,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 C.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危险已难以预料,更不必说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 D.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更不必说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难以预料的危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纷至沓来 坚强 隐藏 俯拾即是 B.纷至沓来 虔诚 隐藏 比比皆是 C.摩肩接踵 坚强 堆积 比比皆是 D.摩肩接踵 虔诚 堆积 俯拾即是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和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 18 - B.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C.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保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D.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保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20.以下文字是某智能冰箱的简介。请你以“智能家居博览会”的志愿者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介绍该冰箱的智能化特点。要求:表达连贯、得体,不超过90个字。(5分) 该智能冰箱外形时尚美观,长955毫米、宽800毫米、高1800毫米,一天仅需0.9度电,保鲜效果极佳。它运用智能识别技术采集食物种类、剩余数量、新鲜度等信息,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向用户推送食物补充提醒、个性化健康食谱、食物比价信息等内容。冰箱内部分为制冰区、海鲜区、保湿区和饮品区四个区域,容量高达655升。 21.阅读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1)请从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中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个字。(4分) (2)为漫画拟一个简明的题目。(2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为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而延期开学。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布置作业,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在某班级微信群里,有人说:这次疫情防控,彰显国家力量,为祖国而自豪;有人说:学习要有目标,做一个像钟南山院士、张继先医生那样的人;有人说:事情已经发生了,希望大家汲取教训,敬畏自然,以后公众场合自觉讲卫生…… - 18 -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课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 18 - 2020年春季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价检测 语文答案 1.A【解析】 B.强调“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错,根据第三段结尾部分内容可知,文章意在强调保护好古村落。C.“只要……就”关系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为“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D.“不是……而是”关系错,原文为“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故选A。 2.C【解析】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村落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3.B【解析】“中国人都来自乡村”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 4.A【解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分析可知,“健康指标均优于”错,原文是“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故选A项。 5.D【解析】D项,无中生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文中没有依据。故选D项。 6.①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②向全民普及身体健康及肥胖的相关知识,加强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教育;③坚持预防为主,重视疾病的防控,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④以政府为核心,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每点两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7.C【解析】C项,“……由此记恨‘我’……”有误,从文中来看,张二狗“头也不回的离开我家”,是因为谎言被揭穿而自尊心受到伤害,四年没有相见是因为丢了面子,不好意思再见我,不是因为记恨“我”。A项,针对小说标题设题,C项,针对小说情节设题,D项,针对小说的技巧设题,这三项的分析与文本相合。 8.(1)张二狗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承担家庭重担,同时又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外地民工。(2)生活艰辛。他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3)渴望受尊重而不得。他常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每点两分) 9.(1)“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情节上,“我”一开始对张二狗“北京梦”的冷漠无视,推动了张二狗“两度北上”的情节发展;(2)以“我” - 18 - 的视角叙述故事,“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3)人物塑造上,我对张二狗的冷漠甚至看不起,映衬出了张二狗自尊并渴望得到他们尊重的人物形象;(4)主旨表达上,“我”从不留情面的揭穿到默默守护张二狗卑微的梦想,“我”重新找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深化了小说主题。(每点两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10.C【解析】本句的大意是皇帝曾经设宴喝酒,正当高兴的时候,对范晔说:“我要唱支歌,你帮我弹曲子吧”,范晔于是顺从皇帝的意思。但是皇帝歌声刚落,范晔也就停下不弹了。(歌毕止弦)“欢适”修饰“宴饮”,应在“欢适”后面断开,可排除A、D选项,“可弹”的主语应该是“卿”,应在“卿”前面断开,因此,选C选项。 11.C【解析】大夫死为“卒”,士死曰“不禄”。 12.D【解析】“余博赡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指自己在整理逻辑方面比《汉书》强。 13.①皇上想听他的演奏,多次用含蓄的话暗示他这样做,范晔假装不知道,始终不肯为皇上弹奏。 【解析】“微旨”用含蓄的话1分,“讽”暗示1分;“伪”假装1分;句义2分。 ②范晔开始时的想法以为一到监狱就会被处死,但皇上要把他们的案子追查到底,于是过了二十天,范晔又觉得自己还有活着的希望。 【解析】“穷”穷尽,到底1分;“狱”案件1分;“旬”十日1分;句义2分。 【参考翻译】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是车骑将军范泰的小儿子。范晔小时候就爱读书,广泛阅读经史书籍,他很会做文章,能写隶书,熟悉音乐。十七岁时,本州选他当主簿,范晔没接受。初任宋武帝刘裕的相国掾、彭城王刘义康的冠军将军之职,又随其所在府署转任右军参军,后到京城补任尚书外兵郎,再外出任荆州别驾从事史。不久范晔又被调回任秘书丞,因父亲去世他离职,三年孝服期满,出仕任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领新蔡太守的职位。 元嘉元年(424年)冬天,彭城王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即将下葬,发丧的那天晚上,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集中在东府中。范晔的弟弟范广渊,当时是司徒府祭酒,当天轮到他值班。范晔和司徒左西属王深住在范广渊处,半夜喝酒吃肉,打开北边的窗子欣赏挽歌并把这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刘义康听了大怒,就贬他去宣城当太守。范晔在那里很不得志,于是整理各家关于后汉的史籍自己编成《后汉书》。不久升迁为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 18 - 范晔身高不满七尺,又胖又黑,眉毛和胡须都很稀少。他很会弹琵琶,而且能作新曲,皇上想听他的演奏,多次用含蓄的话暗示他这样做,范晔假装不知道,始终不肯为皇上弹奏。皇帝曾经设宴喝酒,正当高兴的时候,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为我弹琴吧!”范晔于是顺从皇帝的意思。宋文帝的歌刚一唱完,范晔立刻停止弹奏。 后来因为谋害皇上而被捕入狱。范晔开始时的想法以为一到监狱就会被处死,但皇上要把他们的案子追查到底,于是过了二十天,范晔又觉得自己还有活着的希望。狱吏于是跟他开玩笑说:“外面传闻说詹事你有可能被长期关起来。”范晔听了之后感到很惊喜,狱吏讽刺他说:“詹事你先前共同筹划这件事时,举手叫喊,昂头瞪眼。等到在西池射堂上,你骑在马上扬扬得意,以为自己是当世最了不起的英雄。现在却纷纷纭纭,怕死到这种地步。即使现在允许你活下去,做臣子的谋害皇上,又有什么脸面活着。”范晔对卫狱将说:“我就这么死了太可惜了。”卫狱将说:“不忠诚的人,有什么可惜的。”范晔说:“你说的有道理。” 在监狱里给诸位外甥侄子写信来自序说到:关于史书,班固一家最有名声,但是又比较任性妄为没有条例,不能够条分缕析。我在文章渊博方面比不上他,但是在整理逻辑条例方面却不在他之下。范晔的《自序》都是真话,所以保存了下来。 范晔年少时,他的哥哥范晏曾经说:“这个孩子急功近利,终究会败坏我们的家族”最后果然像范晏所说。 14.B【解析】“冬雪犹未消融”错误,应是冬雪消融,在墙下融为一小片水,另外诗中“不散”是说云雾,而非“斋钟”,斋时的钟声却不能驱散佛宇栏杆前的云。 15.①为子初郊墅美景所迷醉。墙下腊雪消融,春意渐生;栏杆前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庭院竹柏相映成趣,景致优美而宁静。②为郊墅生活所迷醉。山中斋钟悠扬,渔樵歌远,人们过着远离尘俗、闲逸自在的生活,诗人因此生起归隐之意。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题目,要求分析诗人“亦拟村南买烟舍”的原因,通过诗句“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阴移竹柏浓还淡”看三句描写出景致优美、宁静自然的画面,这是诗人痴迷的一个原因;从“歌杂渔樵断更闻”看,写出山中人们过着远离尘俗、闲逸自在的生活,诗人因此生起归隐之意。 【诗意赏析】此诗开门见山,首二句直写朋友相思相访。前一句采用“诗从对面飞来”的写法,是设想之词。后一句言自身行止,是写实之笔。“看山对酒”,点子初独酌之孤寂;“听鼓离城”,言自己访友之急切。彼此友情之深挚自在言外。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 18 - 是写郊墅之景物:岁末年初的小雪随下随化,墙下已蓄满了水;斋时的钟声却不能驱散佛宇栏杆前的云。很显然,这前一句是描写眼前之景。因看得分明,也写得真切。而后一句则是勾画远望之图。因迷茫不清,故看去好似浮云与栏杆相接。以上二句虽然主要是写景的,但景中也有情。年终岁末,雪化寒生,平添了几分凉意;斋钟虽响,竟驱不散云。这“云”,是空中的浮云呢,还是诗人心头的愁云?诗中没有明说。“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接下来的此二句仍写郊墅之闻见,并且也是一从近处着笔,一从远方落墨:竹柏阴影,忽浓忽淡;远处的渔歌夹杂着樵唱,时断时续。竹柏之阴唯其近,故浓淡之变清晰可见;渔樵之歌唯其远,故亦断亦闻。这里虽未写风,而风自在。透过这两句诗,读者不仅看到了姗姗可爱的竹柏之影动,听到了山野间粗犷动人之歌声;而且似乎还感到了拂面而过的习习凉风。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烟舍”,炊烟笼罩之农舍。意谓:我也想和您一样在村南买一所农舍,同子孙们一起以种田为生。最后这二句是诗人抒写自己欲归隐田园之心志。 16.(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轻拢慢捻抹复挑,绕船月明江水寒 17.C【解析】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先说登珠峰的不易和危险,再用一个递进关系,来突出清理珠峰垃圾工作的不易和危险,C项最恰当,A项掉入裂缝、遭遇雪崩是难以预料的危险,清理垃圾是行动,用这个比喻来形容登山的危险错误。B项错在把登山和清理垃圾笼统起来说;“都像在刀尖上跳舞”是一个比喻,只用于形容清理垃圾的危险。D项递进关系错误。 18.B【解析】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挤。第一空强调来登珠峰的人接连不断地到来,应选“纷至沓来”。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第二空是说登山向导次仁旦达对“圣峰”珠穆朗玛心怀敬意,因而对珠峰环境清理工作很尽力,应选“虔诚”。隐藏:指藏起来,不让发现。堆积:指成堆地聚集。第三空是说雪覆盖了垃圾,而不是说垃圾堆积在一起,应选“隐藏”。比比皆是:到处都是。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第四空强调的是登山垃圾到处都是,应选“比比皆是”。 19.D【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病在于“确立了……的运行”搭配不当,应该改为“确保了……的运行”,故选D项。 20.参考答案:小朋友们好!这个智能冰箱能识别图像,还能处理互联网大数据,可厉害啦!它认识你放进去的食物,能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来保鲜。它还会提醒你补充食物,给你搭配健康食谱,帮你比价呢!(准确3分:特色1分,功能1分,语言通畅1分。得体2分:称呼1分;语气符合对象认知能力1分) - 18 - 21.(1)(示例)一只写有“呵护”的大手,如天宇一般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的稚嫩的小树苗。 (2)(示例)“爱”与“碍” 【解析】(1)解答时要根据漫画展开合理想象,注意场景和主题的要求,必须按要求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语言尽可能生动形象。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写有“呵护”的大手,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的稚嫩的小树苗。 (2)漫画标题要浓缩画面意思,因此必须要简洁、确切、醒目,且标题一般为短句。漫画中的大手,名为“呵护”,实际已经妨碍了小树的生长。可拟题为:“爱”与“碍”。 22.【点拨】本文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规定的文体是发言稿,这就要求考生的观点必须要鲜明,选用事例要合适,做到以理服人。格式上必须要符合发言稿的形式,需要有标题、称谓、正文、结语等。 材料的内容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各类事件在同学之间引发的多种议论。它所给的四个主要方面,分别从国家精神、业界人才、人生追求、敢于正视等角度来,而材料结尾的省略号,是告诉考生,除了材料提供的角度之外,还可以选择在疫情发生时,其他有关的角度,比如奉献、团结、齐心协力等等。为此,在写作时要围绕当今种种情况,去思考立意即可。 国家力量,令人振奋。在疫情到来的时候,中央领导重视疫情,各级政府积极应对,在武汉修建火神山、雷神山等临时医院,抽调全国的专家,调动军队医生,发动全国人民支持疫区。这一切,都彰显国家的力量,及战胜疫情的重大决心,也让民众信心倍增。 楷模典范,影响人生。钟南山院士在面对疫情时,科学的论断让国人看到希望和信心;张继先,最早发现疫情的苗头,第一个为湖北乃至全国拉响疫情警报。还有面对肺炎疫情,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张定宇等众多的抗“疫”人员的奉献精神,影响着年轻人去追求,偶像的力量,潜移默化着很多人。 学会反思,亡羊补牢。新冠疫情的发生,病毒疑似来源于人类喜欢吃有潜在病毒的穿山甲、蝙蝠等野生动物。事件的发生,也就需要人类反思自省,管住嘴,管住那一份贪吃的欲望,病从口入。人在尘世,在遇到事情时,要敢于反思,勤于反思,才能做到亡羊补牢,避免类似的错误再发生。 - 18 - 重视问题,谨小慎微。对疫情的传播,要给予重视,然后反思在当今生活中,人类必须做到讲究卫生,既是自我的健康需要,也维护他人的身心健康。身处社会,雪山崩塌,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反省自视,重视发生的问题,然后认真的去面对,及时处理,才能让时代美好。 【范文】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时隔一个冬季的灰暗,我们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黎明。莎士比亚曾言:“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同学们,当疫情来临之际,我们惶恐不安,但有人镇定自若,挺身而出。审视这次劫难,它像是一场勇敢者与病魔的比试,更像是一场对中国实力的考验。 鲁迅有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2020年2月6日,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因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不幸去世了。他是发现病毒的第一批人之一,他的敢于正视,却遭到了批判。他向外界发出的防护预警被众多称之为谣言的声音淹没。直到他的去世,才使人们铭记了一个教训: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勇敢理性的地面对现实,直视当下,肩负起这个时代交给我们的责任,才能不惧怕将来。 2020年,新年的钟声敲响,而此时此刻,却有一群人在与一个无形的怪物斗智斗勇。他们顾不上家人团聚,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坚守在战“疫”第一线,他们都是最美的医生;他们是勇敢者、逆行者;他们敢于直视病魔,撑起了中国的一片天――挽救中国人性命的一片天。这次疫情的爆发,让我们看到曾经在“非典”战场上建功立业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站出来,给我们信心。我们还看见,冲在疫情前线的医护工作者,被称之为“战士”,那些不幸染病去世的他们被成为“烈士”。他们意志坚定,不惧到来的风暴,勇敢逆行。数不尽人民,被疫情的进展牵动着心,他们力所能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捐赠物资;数不尽的市民,听从指示,戴好口罩,亦或是不出家门,宅家做贡献…… 国泰民安之时,我们健康幸福,安居乐业;国难当头时,我们众志成城,团结齐心抵抗困难,我们定当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自强!中国加油!这就是中国,我们敢于直视当下,更不惧将来。 - 18 - 将来,我们应该铭记这次教训,今人哀之而要鉴之,不能使后人复哀我们。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雾霾必将散去,风雨会成为过眼云烟,阳光又重新普照在中国的大地上。身为新时代的我们,岁月静好,定是有人负重前行。做为新时代的我们,未来将撑起国家的支柱。我们应当热血澎湃,激情满满,脚踏实地,立足当下。每一次的考验,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为祖国遮风挡雨,敢作,敢想,敢当的勇敢者。 国家安康,我们喜!国家危难,我们在!让我们铭记历史教训,携手并进,在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庆幸之时,向如同钟南山院士一样默默奉献的工作者致以敬意,像他们一样,敢于直视,不惧将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观点鲜明,气势磅礴,是本文显著特点。作者引用莎士比亚和鲁迅的名言,呼应标题,提出对当下的必须正确认识。在论述过程中,选用李文亮、钟南山等事例,来进行分析和阐述,引发人民思考。然后结合当下实际,描写普通人正视疫情、敢于面对,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一种振奋人心的爱国情怀,扑面而来。 - 1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