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散文阅读训练(全国)(二十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散文阅读训练(全国)(二十六)

‎2018届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训练(全国)‎ ‎ ‎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细雨,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啊 ,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令人怜爱你; 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宿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 ‎ 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 快阁是陆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绍兴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去岁初秋,我曾经去过了,寒中又重游一次,前周复去是第三次了。但前两次都没有给我多大印象,这次去后,情景不同了,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 ‎ 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 ‎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翁。”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 ‎ 阁旁有花园二,一在前,一在后。前面的一个又以墙壁分成为二,前半叠假山,后半凿小池。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地,自当另有一番风味。池前有春花秋月楼,楼下有匾额曰“飞跃处”,此是指鱼言。其实,池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小鱼,要它跃也跃不起来,如何会飞跃呢? ‎ 园中的映山红和紫竹都很鲜妍,但远不及山中野生的自然。 ‎ 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 ‎ 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这架紫藤正在开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 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想象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伊们赤裸裸的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伊们听,正在奏乐给伊们听。渠们是结恋了。渠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渠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 这种想象决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了种神秘的想象来。同去的方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他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鲜美呀!,呀,鲜美!”他又说:“我很想把花朵摘下两枝来挂在耳上呢!” ‎ 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东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不定期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溥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 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 我们坐在架下的石登上,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得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 猝然“骨碌碌”一声怪响,我们如梦初醒,四目相向,颇形惊诧。即刻又是“骨碌碌”地响了。 ‎ 方君说;“这是啄木鸟。” ‎ 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上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⑴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这是作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情感抒发得真切动人。‎ B.作者叙述自己曾经三次去过快阁,但前两次都没有多大印象,是为了突出紫藤的美丽,紫藤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C.文章第4自然段,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快阁的美景,使人如临其境。‎ D.“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她们听,正在奏乐给她们听。他们是结恋了。他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E.文章在描写紫藤时融情于景,储蓄隽永,使全篇笼罩着由于紫藤花落而引发的悲凉心境。‎ ‎【答案】DE(选对一个3分,两个5分)‎ ‎【试题分析】D没有排比,E“悲凉”情感基调不对。‎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A中“遗憾之情”,选项B“主旨相同”不当,选项D没有排比,E“悲凉”情感基调不对。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⑵文章从题目来看是要写紫藤花的,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文字写快阁周围的景物?(6分) ‎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是描写快阁周围的环境,作用时渲染气氛,铺垫同时衬托“紫藤”。‎ ‎⑶作者在写到快阁时,用到了陆游的典故,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在写自然景物中运用陆游的典故,能使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厚,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典故的作用的题目,作用时增强文章的内涵,增添文章的情趣。‎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文章中的典故的作用主要有增强文章的内涵、增加文章的情趣,含蓄的表达情感等作用,答题时结合具体的文章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增强文章的内涵、增加文章的情趣。‎ ‎⑷这篇散文以“快阁的紫藤花”为题,请分析其妙处。(8分) ‎ ‎【答案】主要从主题思想、作者情感、作用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篇,陈述观点并作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标题的作用的题目,分析时之一结合文章的内容作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文章的标题的作用注意从总括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线索,文章的主要情感等方面作答。答题时选取几个方面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叩土问土 石红许 ‎(1)那一堵堵泥土筑造的高大墙壁,一扇扇镶嵌其上排列齐整的窗户,像历史老人从宋元一路走来,慈祥地注视南来北往的客人。远远望去,灰墙黛瓦,呈圆形、方形或八角形等,气势恢弘。这就是我在永定目睹的土楼,依山就势,青岫环抱,溪流淙淙,苍翠掩映。‎ ‎(2)“土”,往往让人与落后、蛮荒联系在一起。穿行在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景阳楼等楼之间,我惊叹土楼的奇特造型,惊叹客家人的伟大创举,更惊叹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世界遗产的绝唱。对“土”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至少我不再对“土”抱有成见。而是感受到土的厚重、土的温暖、土的魅力。其实,土鸡蛋、土菜馆……早已扯起经幡招展“土”的宣言。‎ ‎(3)土,原来也可以创造潮流。‎ ‎(4)客家人逃离战乱灾荒从中原迁徙南移上溯于唐。千百年来,在闽粤赣边界筚路蓝缕,繁衍生息,他们的血脉里想必流淌着“抟土作人”基因,竟然能把土运用得如此有声有色。甚至令某个超级大国虚惊一场,令各种肤色的人纷至沓来。客家人随遇而安,以土楼的姿势站立成了主人的身份,敞开胸怀迎接八方来客。‎ ‎(5)站在振成楼前,山风呼呼吹来远古的声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楼幻化成一幅经典的画面:在《诗经》那个时代,坐拥北山的君王万人颂戴,身后是如同土楼一样用泥土夯得结结实实的坚固城堡,狼烟滚滚,烈焰熊熊,进可攻退可守,谁人能敌?与另一幅画面交叠重置:坐落西北边陲的楼兰古国遗存已是一片墙垣土堆,风沙万里长,成为不朽的丰碑,土在那里透露出苍凉悲壮。‎ ‎(6)绕圆形土楼低头寻觅、思考,我总觉得,它最初的设计建造一定和战争有关,围起的土楼显然更安全。“防”是土楼的一大特征,它具有防御、防火、防震、防寒、防暑功能。“排”是土楼的又一特征,它具有排风、排烟、排水功能。“聚”是土楼的另一特征,它具有聚贤、聚财、聚精气的功能。‎ ‎(7)土,原来可以如此壮丽。‎ ‎(8)在城市,我们走的是水泥路、柏油路,皮鞋常常打理得一尘不柒,曾经非常懊恼的土路如今在城里已不多见,怕是只有去农村才能沿着一条土路踏踏实实走上一走。我们总以为土可以尽情挥霍、任意消受,看来不是这样。曾读过一则以土作礼物的新闻,2005年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向连战赠送“秦土”,真可谓“一杯古秦土,殷殷故乡情”。“入土为安”、“落叶归根”、“故土难离”、“缅怀故土”是炎黄子孙割不断的情怀、解不开的情结。当一个漂泊的游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园,掬一捧土,跪拜大地,会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因此。不难理解神州大地村村设有社公庙,社公乃土地之神,对社公的祭祀,就是老百姓对乡土国土的一种深厚感情,他们用最淳朴的方式拜土、祭土、谢土。土,牵扯着每一个中国人的魂魄。‎ ‎(9)很想亲历土楼破土动工的仪式,我认为,除了欢庆的场面,它一定比普通民房的奠基来得更庄严些。既然是破土,从情感上来说,我的理解是:不破不立,破裂与修复是相对的。破土是要有诚意的,是要感恩的,应该在严格甚或刻意繁复的程序下进行。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试想,好端端的土,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肆意去破坏它,打搅它的平静,不说点感谢之类的甜言蜜语,怎么过意得去?‎ ‎(10)土是土楼的总导演,以灰黄的色泽把土楼梳妆打扮成展示地方文化的主角,将一方山水演绎得异常灵秀、耐人寻味。土是古代八音之一,难怪作家陈世旭说,土楼像埙一样,是一首凝固的土的古歌。‎ ‎(11)土,原来还是一首歌。‎ ‎(12)我悄悄登上洪坑村的一座四层土楼,一层一层漫步,顺手摸一摸土墙、拍一拍木质扶栏,深深呼吸土楼散发的古老气息,仿佛有哪一间小土房是为我设置的、一直在那里等我斯斯文文走进去。我觉得,这样才算真正贴近了土楼,贴近了古老的文化。在土楼的回廊上,我的脚步尽量迈得很轻很轻,生怕不小心弄痛了她的肌肤,惊醒了她的梦境。我想,不晓得在土楼睡一宿是什么感觉,土楼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滋味,听说“土楼的夜晚特别短”,是真的吗?‎ ‎(13)我相信,至今仍然生活起居在土楼里的人,是一群幸福的人。土是辽阔的地平线,在这里,它一改常态,挺立腰杆,呵护子民。住在四面环土的屋檐下,与土为邻,与自然融于一体,接地气,通天脉,人一定觉得很踏实、舒适、安逸、清净、宁静。‎ ‎(14)面对土楼,我对土的理解,如绵绵松软的土壤经过时光的过滤,在慢慢升华。‎ ‎(1)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 ‎【答案】开门见山,直接描绘永定土楼,突出其古老的神韵和环境特征,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分)⑵表达对永定土楼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后文抒发对“土”的感想做好铺垫。(2分)‎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句子作用的题目,首先答出语句的意思,然后从语段的作用的角度分析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首先答出语段所写的内容,然后分析语段的作用,分析语段的作用要结合语段的位置进行分析,此题是文章的开头,要和结合下文和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此题主要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和表达情感。‎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①土楼像埙一样,是一首凝固的土的古歌。(2分) ‎ ‎②生怕不小心弄痛了她的肌肤,惊醒了她的梦境。(2分)‎ ‎【答案】(1)比喻。将土楼比喻成象埙一样的“古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永定土楼所展示的“土”文化,古老、神秘、深邃、悠远。(2分)‎ ‎(2)拟人。赋予土楼以女人的情态,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土楼行走时小心谨慎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土楼的怜惜爱护之情。(2分)‎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赏析句子的题目,赏析句子主要考核修辞,回答时首先答出是那种修辞,然后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然后结合文章分析效果,即表达什么情感,描绘什么景象或突出什么特征。如此题的(1)小题。比喻,(手法)将土楼比喻成象埙一样的“古歌”,(解释说明)生动形象(一般作用)地说明了永定土楼所展示的“土”文化,古老、神秘、深邃、悠远。(具体作用)‎ ‎(3)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永定土楼的特点。(4分)‎ ‎【答案】⑴以土为料,用泥土夯筑而成。⑵造型多样,呈圆形、方形、八角形等形状。⑶气势恢弘,高大壮丽。⑷功用齐全,兼具防、排、聚的功能。⑸历史悠久,有上千年的历史。(答出一条给1分,答出四条即可)‎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物象”特征的题目,答题时找到具体的语段,提取文段中关键词语作答,注意结合文章的情感和主旨作答。‎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文章的物象特征的题目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答题时注意找准语段的位置,注意文章的修饰性的词语和评价性的语段,从中提取关键的词语。注意各要点之间不要重复。‎ ‎(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面对土楼,说对“土”的理解,在“慢慢升华”。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⑴土不代表荒蛮落后,土可以演化成让人惊叹的文化遗产,成为时兴的潮流。⑵土不意味平淡简单,土有多种功用,呵护着人们的和平生活,在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⑶土不意味着普通,土代表着故土,代表着祖国和家园,凝聚着人们爱家爱国的情感。⑷土至关重要,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我们要用心呵护,对土要饱含感恩、敬畏之情。⑸土文化古老深邃,并能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地方性文化,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⑹土带给我们幸福,与土为邻,就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会生活得踏实安宁。(答出一条给1分。如果仅简单照抄原文中的感性语句,如“土,原来也可以创造潮流”“ 土,原来可以如此壮丽”“ 土,原来还是一首歌”,而没有自己的理解,最多的2分。)‎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对文章的主旨和意蕴进行概括的题目,注意从全文入手,结合“土”这一意象进行简要的概括。主要结合文章提炼对“土”先后产生的认识。在产生的认识中分析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4分)‎ 乡关何处(节选)‎ 余秋雨 我所离开的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村落。贫困到哪家晚饭时孩子不小心打破一个粗瓷碗就会引来父母疯狂的追打,而左邻右舍都觉得这种追打理所当然。这儿没有正儿八经坐在桌边吃饭的习惯,至多在门口泥地上搁一张歪斜的小木几,家人在那里盛了饭就拨一点菜,托着碗东蹲西站、晃晃悠悠地往嘴里扒,因此孩子打破碗的机会很多。粗黑的手掌在孩子身上疾风暴雨般地抡过,便小心翼翼地捡起碎碗片拼合着,几天后挑着担子的补碗师傅来了,花费很长的时间把破碗补好。补过和没补过的粗瓷碗里很少能够盛出一碗白米饭,尽管此地盛产稻米。偶尔哪家吃白米饭了,饭镬里通常还蒸着一碗霉干菜,于是双重香味在还没有揭开镬盖时已经飘洒全村,而这双重香味直到今天我还认为是一种经典搭配。雪白晶莹的米饭顶戴着一撮乌黑发亮的霉干菜,色彩的组合也是既沉着又强烈。‎ 杨梅收获的季节很短,超过一两天它就会泛水、软烂,没法吃了。但它的成熟又来势汹汹,刹那间从漫山遍野一起涌出的果实都要快速处理掉,殊非易事。在运输极不方便的当时,村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放开肚子拼命吃。也送几篓给亲戚,但亲戚都住得不远,当地每座山都盛产杨梅,赠送也就变成了交换,家家户户屋檐下排列着附近不同山梁上采来的一筐筐杨梅,任何人都可以蹲在边上慢慢吃上几个时辰,嘟嘟哝哝地评述着今年各座山的脾性,哪座山赌气了,哪座山在装傻,就像评述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到哪里去了?他们都上了山,爬在随便哪一棵杨梅树上边摘边吃。‎ 孩子们爬在树上摘食梅树,时间长了,满嘴会由酸甜变成麻涩。他们从树上爬下来,腆着胀胀的肚子,呵着失去感觉的嘴唇,向湖边走去,用湖水漱漱口,再在湖边上玩一玩。上林湖的水很清,靠岸都是浅滩,梅树收获季节赤脚下水还觉得有点凉,但欢叫两声也就下去了。脚下有很多滑滑的硬片,弯腰捞起来一看,是瓷片和陶片,好像这儿打碎过很多很多器皿。一脚一脚蹚过去,全是。那些瓷片和陶片经过湖水多年的荡涤,边角的碎口都不扎手了,细细打量,釉面锃亮,厚薄匀整,弧度精巧,比平日在家打碎的粗瓷饭碗不知好到哪里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这里曾安居过许多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但这儿没有任何房宅的遗迹,周围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豪富人家的日子怎么过?捧着碎片仰头回顾,默默的山,呆呆的云,谁也不会回答孩子们,孩子们用小手把碎片摩挲一遍,然后侧腰低头,把碎片向水面平甩过去,看它能跳几下。这个游戏叫做削水片,几个孩子比赛开了,神秘的碎片在湖面上跳跃奔跑,平静的上林湖犁开了条条波纹,不一会儿,波纹重归平静,碎瓷片、碎陶片和它们所连带着的秘密全都沉入湖底。‎ 我曾隐隐地感觉到,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时。碎得如此透彻,像轰然山崩,也像渐然家倾。为了不使后代看到这种痕迹,所有碎片的残梦都被湖水淹没,只让后代捧着几个补过的粗瓷碗,盛着点白米饭霉干菜木然度日。忽然觉得霉干菜很有历史文物的风味,不知被多少时日烘晒得由绿变褐、由嫩变干,靠卷曲枯萎来保存一点岁月的沉香。如果让那些补碗的老汉也到湖边来,孩子们捞起一堆堆精致的碎瓷片碎陶片请他们补,他们会补出一个什么样的物件来?一定是硕大无朋又玲珑剔透的吧?或许会嗡嗡作响或许会寂然无声?补碗老汉们补完这一物件又会被它所惊吓,不得不蹑手蹑脚地重新把它推入湖底然后仓皇逃离。‎ ‎(1)第一段中“一个非常贫困的村落”的“贫困”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答案】一是经济拮据,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一个粗瓷碗便会遭到“父母的疯狂的追打”,而且破碗还得补好了再使用;二是粮食匮乏,尽管盛产稻米,但村民只能“偶尔”吃到“白米饭”。‎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从原文第一段提炼概括有效信息,从小孩子打碎粗瓷碗会遭到追打可概括出经济拮据,从村民偶尔吃白米饭概括出粮食匮乏。‎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含意。(4分)‎ ‎①雪白晶莹的米饭顶戴着一撮乌黑发亮的霉干菜,色彩的组合也是既沉着又强烈。‎ ‎②补碗老汉们补完这一物件又会被它所惊吓,不得不蹑手蹑脚地重新把它推入湖底然后仓皇逃离。‎ ‎【答案】(1)白米饭与霉干菜色泽都是不耀眼的素色,给人“沉着”之感,但是黑白的对比又是如此“强烈”;上好的白米饭相配的却是霉干菜,反差也很“强烈”,暗示了生活的贫穷。‎ ‎(2)用补碗老汉“蹑手蹑脚”这一小心翼翼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对由“神秘的碎片”组合物件的敬畏,不敢贸然处置而冒犯神灵,只得让它重归湖底的心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从构思的角度看,作者写故乡的“杨梅”,主要有哪些作用?(2分)‎ ‎【答案】一是突出故乡杨梅虽多,却没有经济效益,反成为负担,照应了前文的“贫困”;二是以此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摘食杨梅”的孩子们,为下文叙写在湖中发现“瓷片和陶片”等内容做铺垫。‎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中意象的作用,解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从内容上看突出故乡杨梅虽多,却没有经济效益,反成为负担。从结构上看以此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摘食杨梅”的孩子们,为下文叙写在湖中发现“瓷片和陶片”等内容做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赏析最后一段文字的表现手法。(2分)‎ ‎【答案】作者运用联想、想象(虚拟)、比照(对比)和比喻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故乡“曾经”的“很成器”和它的“碎得如此透彻”,不留痕迹,同时品味故乡“霉干菜”的“历史风味”和“岁月沉香”,也暗示了故乡的历史文化不可复原的神秘性。‎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要灵活掌握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回答时要先明确表现手法,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作者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故乡“曾经”的“很成器”和它的“碎得如此透彻”,不留痕迹,同时品味故乡“霉干菜”的“历史风味”和“岁月沉香”,暗示了故乡的历史文化不可复原的神秘性。‎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作者为什么把那些“瓷片和陶片”称为“神秘的碎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探究。(4分)‎ ‎【答案】①这些碎片“釉面锃亮,厚薄匀整,弧度精巧”,比“在家打碎的粗瓷饭碗”好许多倍,像似“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的器皿。②这些碎片有些不可思议,“这儿没有任何房宅的遗迹,周围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不像是住过“豪富之家”的地方。③孩子们一时找不到“回答”和解释。④暗示了“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但不知“碎于何时”。‎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