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念女娇·赤壁怀古》专项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念女娇·赤壁怀古》专项训练

2020-2021 学年新高一语文古诗文《 念女娇·赤壁怀古》专项训练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后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阅读作品,填写下表。 抒情线索 触景 怀古 伤己 诗句 2.词作中“浪淘尽”有的版本写作 “浪声沉”,“拍岸”写作“裂岸”。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说说你更喜 欢哪一种表达。 3.下面两句话是对作品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理解,你认为哪一句理解得更为贴切?结合作品, 说说你的理由。 ①人生转瞬即逝,自己年近半百却一事无成,可悲。以酒酹月,寄托哀思。 ②人生是非功名生死皆为虚无,唯有江月永存,可叹。以酒酹月,表达敬意。 【答案】1. 抒情线索 触景 怀古 伤己 诗句 大江东去;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我更喜欢“浪淘尽”,“拍岸”。大浪淘沙,“淘”是 “冲,洗”的意思,是说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 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这一句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 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惊涛拍岸,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拍”写 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这一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生动的描 写,把读者带入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而 “浪声沉”“裂岸”没 有这种效果。 3.第一句更为贴切。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矛盾的思想。诗人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既有积极进取 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的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的豪迈 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 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也不过是要向“江月”寄托壮志难酬的 苦闷。第二句更为贴切。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 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 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解析】1.本题以填表的形式考查对诗意的理解。“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 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怀古。“大江东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写景。“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是借古伤己。 3.本题考查炼字。 首先明确你的观点,然后陈述理由。先解释词意,再展开诗句意,最后说明表达效果。 因为是比较用字,所以最后点明另外的字没有那种效果。 4.首先明确观点,支持哪一种。然后进行解释,要有理有据,理由充分合理,不可自相矛盾。第一句强调 他的感伤。第二句强调他的洒脱。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中“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而王维《使至塞上》中“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故国神游”一句中的“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 地区。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D.“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都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 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起笔就非常有气势,作者从大江着笔,奔腾汹涌;千古风 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B.“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味几方面生 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阕歌颂周瑜做了 铺垫和蓄势。C.“小乔初嫁”这一情节入词,不仅在于要表现英雄美人璧合珠联,表现周瑜的雄姿英发; 更在于揭示周瑜同孙权的密切关系,从而表现孙权对周瑜的信赖有加。透过诗句看背后,则隐含着诗人不 被信任,不被重用的叹息。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 闷和哀伤的外露。然而,可贵的是,诗人并未由此而消沉、颓废、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 的正是对英雄的缅怀和景仰。 【答案】1.B 2.B 【解析】1.“故国”指当年的赤壁战场,注意题目《赤壁怀古》。 2.从形、声、色几方面,没有味。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写出了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出了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形象地 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三句合写赤壁景色,有声有色。 B."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背景、大战的场面。 2.下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B.开篇三句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 时间,以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成功。“羽扇纶巾”写他的服饰,突出他风度儒雅,“谈 笑间”写他指挥若定的非凡胆略与才智。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酹”,把酒洒在地上。这句词表明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超脱。 【答案】1.A 2.D 【解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 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 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 AC 项考核艺术手法,B 项考核诗句作用,D 项考核诗歌的风格,其中 A 项,“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错误,应 该是比喻。 2.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 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 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 AC 项考核 诗歌内容,B 项考核艺术手法,D 项考核诗歌的情感,其中 D 项,“表明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超脱”错误,应 是“在旷达的自我解脱中隐含着难言的愤懑”。 四、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赏析划线的句子。 2.分析词中烘托映衬手法的运用。举一例即可。 【答案】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束上文,带起下片。前文为我们描绘的精彩画卷不由不使人发 出“江山如画”的赞叹;锦绣河山,地杰人灵,如画江山必生光耀千古的英雄豪杰,三国时候正是英雄云 涌、奇才辈出的年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 2.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映衬是烘托 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 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美人衬托英雄,表现周瑜当年春风 得意的英气焕发,雄杰气概。 上阙景物描写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阙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 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用“羽扇纶巾” 衬托其风流儒雅;用“谈笑间”衬托其指挥若定;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其战功卓著。 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反衬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解析】1.注意从结构的角度答出“总束上文,带起下片”的作用,然后具体分析上下片的内容。 2.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文中多处运用烘托的手法,根据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五、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2.请概括周瑜形象。 【答案】1.“江山如画”总结上文所描绘的雄奇壮丽的赤壁之景,“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 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由描景过渡到写人(或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非常自然。 2.儒雅从容(或气度非凡)、自信洒脱(或成竹在胸,指挥若定)、年轻有为的儒将(或英雄)形象。 【解析】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词的下片最后一句话,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来说,“江 山如画”上承前文雄奇壮丽的赤壁之景;“一时多少豪杰”,既指开头的“千古风流人物”,又指下文的周瑜。 这两句,由景及人,既为下片写周瑜作铺垫,又表明了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的写作思路。 2.抓住词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几句话来 概括即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写出了周瑜是年轻有为的英雄;“羽扇纶巾”表现周瑜的儒雅;“谈笑 间,强虏灰飞烟灭”表现周瑜的从容、自信洒脱。 ★迁移延伸★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 (元)萨都刺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 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 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准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由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昔日六朝胜地的空旷和“无物”。一个“无物”蕴 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悲惨的过去!让人抚今追昔。 B.诗人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是“惟有青山如壁”,表现了诗人对石头城壮美山川的喜爱之情。 C.“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渲染行宫内院人事皆非的空冷、阴森气氛。 D.这首词采用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部韵脚,工笔描写世事的变迁,抒发人生之感慨,作 品思路开阔,自然天成。 2.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抒发了对光阴虚掷的感伤。简要分析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 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答案】1.B 2.不同点:萨都刺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而苏词在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中抒发自己功 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 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 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 项,“对石头城壮美山川的 喜爱之情”错,应是表现对连年不断地战火摧残了山川的壮美,摧毁了往日的繁华的感慨。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本题采用比较鉴赏的方式来考查情感,要 求考生“分析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的不同之处”。首先回顾《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抒发的情感,这首词上阕描绘月夜江上壮美景色,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周瑜的才略、气度、 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 人生的旷达之心;再看《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这首词上阙重点写的是昔日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 激烈的战争,“无物”“唯有青山如壁”,萨都剌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只能是“唯有青山如壁”,原 因何在?无非是连年不断地战火摧残了山川的壮美,摧毁了往日的繁华,“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 雪”这三句话以 “旌旗”、“樯橹”“白骨”——“旌旗”“蔽日”,“樯橹”“连云”,“白骨”“如雪”,再现 了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战争的激烈场面,白骨如雪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流露出作者对此的心痛;下阙写 的是凄凉冷清的行宫,多少歌舞粉黛在这里送走了青春,耗尽了年华,“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有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曾在这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施粉理鬓的享乐中耗费了时光年华,消磨了 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根据这些即可看出两首词在情感上的不同之 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哲曹瞒②,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 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占,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长朝偏安--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 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有异 曲同工之妙。 C.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 漓尽致。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次了 历史的往事已 经随江潮而逝去。 E. 下片的结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 再也无心观赏了。 2.此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答案】1.AC 2.同:都是用来作反衬。异:苏轼词是用周郎年少有为来衬托词人的老大无功;戴复古词是用周郎破曹时 的军事力量之强、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A 项应是这首词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C 项应是对赤壁战争的描写,苏词仅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比较简略,戴复古的词描写具体生动。 2.本题主要是作用分析。结合分析,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的异同,应该分条理作答。 苏轼词中,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 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戴复古词结合“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及注释内容“其时南宋小长朝偏安--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可知,用周郎破曹时的军事力量之强、 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共同点都是反衬。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念奴娇·秋日怀乡,用东坡韵 陆深① 大江②东去,是吾家、一段画奁中物。襟带五湖吞百渎,说甚黄州赤壁。两岸芦汀,一湾柳浪,海涌桥 头雪。沧浪声里.渔翁也是豪杰。 明年拟赋归来,轻舟短棹,两腋清风发。春水稳如天上坐,闲看浮沤兴灭。黄歇穿沙,袁崧筑垒③,到 处堪唏发④。鲈鱼莼菜,一任江天岁月。 【注】①陆深:华亭(今松江)人。②大江:有两层含义,一实指长江,二暗指流经松江的黄浦江。③黄 歇穿沙,袁崧筑垒:黄歇,战国楚人,号春申君,曾疏浚黄浦江;袁崧,东晋人,曾任吴国内史,后被杀 于沪渎垒(今上海青浦)。“穿沙”“筑垒”是疏浚、治理黄浦江的手法。④唏发:晒干头发。 1.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本词中的景物有何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2.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苏词景物雄壮、宏阔,使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 出了景色的雄壮;陆词景物有雄阔也有秀美,如“大江东去”“襟带五湖吞百渎”写出了景色的雄浑,“两 岸芦汀,一湾柳浪”则写出了景色的秀美。 2.全词抒发了作者倦于宦游而想功成身退,享受人生之意;醉心山水,逍遥江湖的闲情逸致;常年漂泊而 想荣归故里的思乡之情。 【解析】1.此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能力。在诗词中景物特点有“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恬静秀美、孤寂 冷清、朦胧渺远、清新明丽、萧疏凄寂、深远绵邈”,考生可通过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景物特点的回忆, 与本词对比得到答案。分析景物形象的特点,重点要抓意象。苏词中的意象有:大江、乱石、惊涛、千堆 雪等,构成一幅雄浑壮阔的景象;陆词中的意象有:大江、五湖、两岸芦汀、一湾柳浪、轻舟短棹、鲈鱼 莼菜等,构成了一幅既雄浑壮丽又温柔秀美的景象。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题目和词中景物的特点,可以品读出作者 的情感。重点要抓诗歌中的抒情句。如:“渔翁也是豪杰”写出了作者看淡功名,有想归隐做渔翁潇洒人生 的想法;“闲看浮沤兴灭”写出了作者想要醉心山水,逍遥江湖的闲情逸致;“鲈鱼莼菜”运用张翰的典故, 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念奴娇① (南宋)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 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限,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族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 一笑吞穷发③。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北固山,可联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中对“北固亭”的相关介绍。②孙郎,即孙策,曾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③穷发:指遥远的北方,词 中指金人的后方。 1.上阕借景抒情,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前人评价这首词“艳苏氏之余波”,意即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诸多相似之处。请就思想 感情方面分析这两首词的相似点。 【答案】1.①比喻。把“云峰”比喻为“尤物”,写出了云峰的奇特可爱。②夸张。放眼望去,秋水和天 粘连在一起,写出了水天浑然一体的浩荡之势。 2.①都抒发了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两首词写景壮阔,赞美之情溢于言表。②都抒发了岁月日增、功业 无成的感慨。叶词中,作者写了自己“空有千茎雪”的感叹;苏词中,作者也有“早生华发”之叹。③都 抒发了虽处逆境而又豁达乐观的豪迈之情。叶词中,作者虽然“空有千茎雪”,但依然希望能够直捣敌方 老巢;苏词中,作者虽然贬谪黄州,但依然能够“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1.题干问的是“上阙借景抒情,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说明”这是考查表达技巧。 起句“云峰横起”,奇峰突起,气势不凡。下句“障吴关三面”,是写云峰分布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象 屏障一样把古吴国所属地区遮去了三面。三面,是指东、西、南三面。吴关,泛指吴国辖境,此处指今江 苏沿江一带。接下去“真成尤物”,是作者对云峰的赞叹。尤物,原意指尤异的人物,一般是指女性,这 里借指云峰的奇特可爱。紧接以下两句用夸张手法,“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写从江干极目望去,回潮 倒卷之处,水天浑然一体,无边际可寻。这句是用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洞庭汗漫,粘天无壁”的下 一句,很切合词意,押“壁”字韵,可谓天衣无缝。一个“秋”字点出时令。 2.题干问的是“前人评价这首词‘艳苏氏之余波’,意即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诸多相 似之处。请就抒发的思想感情内容的相似点进行分析”这是考查诗歌情感,并且是比较题。“绿鬓人归, 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由写景转入抒情。前面说过,作者曾两次出知建康府, 第一次到建康时不过五十岁多一点,还不算老,“绿鬓人归”,回去时头发还是青的;可是这次重返故地, 已是过了花甲的人了,人虽还活着,但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情景,有如大梦一场,只有诗情未减,下 笔仍象往日那样雄浑奔放。作者这里虽然感到年岁日增,精力已不如前,但并无伤感情绪,还以“诗句犹 杰”自豪,胸襟是很开朗的。词的下片,则是作者看了眼前景物,思潮起伏,兴起了一系列的感慨。首先 他想到东汉末年崛起江东的孙策,也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当时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 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惜他壮志未酬就短命死了,饮恨千秋。“万里”以下五句,应是作者兴尽下山,回到 自己座船以后的思想活动。他向西望去,万里浓云绵亘,此时北岸临江的瓜步一带,夕阳正照着军营中的 旌旗或明或暗,鼓角声随着秋风飘来,词人不禁想到:淮水以北地区已被金兵占领,南宋政权岌岌可危, 收复失地渺不可期。安得有一天王师北定中原,大军直入金人腹地,以实现举国父老的愿望。“穷发”一 词出自《庄子•逍遥游》,指最遥远的北方,词里是指金人的后方,“吞穷发”也就是岳飞所说的“直捣黄 龙府”之意。这几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结尾两句,写月亮从东山升起了,就是这个月亮,曾照遍古 往今来的人,其中既有孙策,也有率军南下进驻瓜步的北魏太武帝,当年的情景,月亮通通可以作证。这 些历史事件,可是有谁去问过它呢!“更谁重问山月”这一结句,既有景又有情,让人回味无穷。而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课内的内容,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最后把两词的情感相同点找出来:都 抒发了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两首词写景壮阔,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都抒发了岁月日增、功业无成的感 慨。都抒发了虽处逆境而又豁达乐观的豪迈之情。 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读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①,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 悲天地、为予窄。 (注)①雪堂迁客:即苏轼 1.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有评者认为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 你认为呢?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阕追忆苏轼,以苏轼被贬谪的遭遇自比,以“赋写曹刘兴废”引发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结 尾“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进一步道出了作者空有一腔抗战激情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感; 2.可以说大致相同,该词在怀古追忆抒发感慨的同时也有写景,如“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颇有“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气势,都体现了奔放雄阔深沉豪迈之意境;不过从全词看,也稍有区 别,苏词更显清雄超旷(清远达观),而辛词由于偏重于抒发深沉的悲愤情感,因而意境更显沉郁悲壮。 【解析】1.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 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 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 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比较诗作中意境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描绘诗中主要 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 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两首词意境大致相同。写景内容如“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颇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之气势,都体现了奔放雄阔深沉豪迈之意境;从全词看,也稍有区别,苏词结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更显清雄超旷(清远达观),而辛词由于偏重于抒发深沉的悲愤情感,尤其结尾的“半夜长啸”,更抒发 了他充天塞地的悲愤与苦闷。这“天地为予窄”的长啸,十分形象地表达了他此时的巨大痛苦。因而意境 更显沉郁悲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