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潮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潮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级教学质量检测卷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法、道各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理论和方案。 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并从“人性善”的前提出发,对权力行使者寄予“自我良善”的期待。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儒家相信人的道德自觉和内心的自我约束,希望通过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孔子有关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首先是针对执政者提出的,其“庶人之礼”与“士人之礼”的区别,同样意在给权力执掌者提出更高的道德性要求。在儒家的社 会等级理论中,统治者阶层优越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要与其重大的伦理责任相对应:士者为仕,不仅要自己修身以成仁,还要为“一国兴仁”,为“天下兴仁”,要“泽加于民”。儒家的吏治思想内涵存在于其博大的“仁学”理论体系中。这一理论所构建的道德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其反复强调和敦促统治者以德修己、立身惟正的理念,也对现实政治和吏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法家批判儒家喻君臣为父子的“亲情谎言”,而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在“君臣利异”及“坏人”假设的前提下,主张对臣下全面防范、制约。韩非子认为人君若要等待臣下“忠其心、诚其意、不我叛”,必将陷于被动。对待臣子,君主唯有主动出击,科之以法、驭之以术,方可立于不败。因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法家吏治思想的核心:严明赏罚,奖功罚过——广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处罚官吏的违法行为,督促官吏尽职守法。在以法治吏的同时,为君主者还必须懂得和善于运用权术驾驭臣下:暗中试探、观察、发现、控制、打击臣下的种种不轨行为,以“非常”手段实现权力控制。“法”与“术”相互配合,构成法家吏治主张的主体框架。 - 25 - 在吏治问题上,道家对现实中的政府权力及制度的合法性心存质疑:“大道废,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道家看来,现实中的圣人及其礼法制度都是失道的产物,它们的存在和正当性于天道无据,甚至是违反天道的结果。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在现实的吏治问题上,道家的主张和理论贡献如下:主张“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的权力价值取向,为吏治的开展提供前提和方向;以“守道”“无为”为权力运行法则,借此批判现实政府的扰民之政,主张废止“损 不足以奉有余”的“恶法”;以效法天道、抱朴守真、崇俭寡欲等修身理论告诫天下人秉持中和,克服贪欲和自我膨胀,对执掌权力的官员来说,以上告诫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摘自孙季萍《封建帝制下吏治的努力与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认为士者为仕,自己要修身成仁,也要为“一国兴仁”,其博大的仁学体系成为后来选择权力执掌者的标准和依据。 B. 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具备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并希望以此引导改造社会,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 C. 法家的吏治理论否定了儒家的君臣“亲情谎言”,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主张使用“法”“术”实现权力控制。 D. 法家和道家的吏治思想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均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恶”,明显有别于儒家“人性善” 的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论证儒、法、道三种思想对中国古代吏治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 B. 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理透彻,明确地指出了三种吏治思想各自的特点。 C. 作者对儒、道思想持有明显的褒扬态度,但在对法家的介绍中却暗含一种批评态度。 D. 主体部分对三种吏治思想的阐述,对比色彩明显。法家和道家思想都对儒家思想存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但在本文中却难以找到“君权神授”观点的理论支撑。 B. 法家思想从“人性自利”出发,统治者在此思想下来治理百官,不能被动等待百官的忠诚,而要“法” 与“术”并用。 C. 因为认识到政治实为“恶之源”,所以道家吏治思想主张“守道”“无为”,即现实政府不能有所作为,否则即为扰民。 D. - 25 - 道家思想明显不同于儒家、法家思想,但它有很多积极合理的主张,其中一些主张对封建统治者来说,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答案】1. C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仔细比对选项和原文,注意选项的表述与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对于本题,A项,“成为后来选择权力执掌者的标准和依据 ”错误,原文是“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B项,“并以此引导改造社会,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有误,原文是“是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D项,“它们均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恶’”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对于本题,C项,“但在对法家的介绍中却暗含一种批评态度”错误,无中生有,原文看不出有批评态度。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 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三步,将选项信息归位,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与原文比对理解,概括分析,判断正误,找到答案。 对于本题,C项,“现实政府不能有所作为,否则即为扰民”有误,“无为”并不是要求无所作为,道家主张政府有为要“守道”。 故选C。 - 25 - 【点睛】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解答,要始终坚持“答案在文中”的原则。解题时,要时刻想着“在原文当中寻找答案”,也就是说先选定区间,再认真比对。不论是重要概念的理解、重要句子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章结构的分析综合、文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分析综合或者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等,这些题的解答都离不开“答案在文中”这一原则。另外,要熟悉命题人在论述类文本命题中经常设置的几种陷阱:以偏概全(注意文中表示范围或程度轻重的词)、偷换概念(注意选项中是否有信息对接错误)、因果关系(注意因果倒置和强加因果)、不合文意(认真对比原文)、不合题意(认真审读题干)等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己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己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己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素,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智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二: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 25 -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如智能缴费、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终端产品。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带来诸多挑战的压力。 B. 德勤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已形成多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C.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 D. 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存在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信息壁垒等多种风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B. 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C. 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D. 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市居民参与,没有真正以人为本。 6. 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D 6. 材料一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及现状,突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着重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侧重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C项,“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表述错误。原文为“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不是满足需求,而是做出响应。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D项,“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曲解文意,原文为“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文意,探究并概括文本主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材料一第一段“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介绍了智慧城市产生的背景;第二段“中国以500 - 25 - 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己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第三段“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分别介绍了中国智慧城市的现状及在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第一段“智慧城市就是……”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第二段阐释了智慧城市的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二是……三是……”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 【点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天(节选)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们鸣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 25 -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鸣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鸣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另另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 25 -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鲁镇的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这与夜半三更没睡的只有两家——咸亨酒店和单四嫂子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B. 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半夜不息的灯光不仅是她生活艰辛的表现,也是她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一线希望。 C. 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甚至寄希望于何小仙,可见宝儿的死亡是单四嫂子的愚昧导致的 D. 小说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令人震悚的图景,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8. 本文除塑造单四嫂子之外,还描写“老拱们”“何小仙”“店伙”“王九妈”“蓝皮阿五”等,他们的形象特点如何?描写他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这篇写作于1919年前后的收集在《呐喊》中的小说,写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却以“明天”为题,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探究。 【答案】7. C 8. 总的说来,这类人物是冷漠的,缺乏同情的。其中“何小仙”“店伙”作为盘剥者,装腔作势,怠慢病人;“王九妈”“蓝皮阿五”“老拱们”作为底层民众,存在恃强凌弱,缺乏真诚同情的问题。他们共同构成了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描写他们体现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达到深刻揭示主题的目的。(意思对即可) 9. ①《明天》是鲁迅先生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者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弱者被“吃”,而众人对此漠然视之,这样的民众没有“明天”。②只是耽于幻想“明天一切会好起来”的,如单四嫂子一类的人,不会有明天。③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单四嫂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可见宝儿的死亡是单四嫂子的愚昧导致的”理解错误,选项分析偏离本文的主旨,文章的主旨不是批评单四嫂子,而是反映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 - 25 -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特点以及分析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文除塑造单四嫂子之外,还描写‘老拱们’‘何小仙’‘店伙’‘王九妈’‘蓝皮阿五’等,他们的形象特点如何?描写他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然后先找出这些人物的表现,根据表现分析他们的特点,再分析塑造这样的形象的作用。如面对单四嫂子的求助,面对病危的宝儿,“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他们不但不急病人之急,反而是装腔作势,怠慢病人;如面对死去的宝儿,面对失去儿子的单四嫂子,“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他们对单四嫂子没有同情,有的只是看客的心态。这两类人,无论是盘剥者,还是身份相同的底层人,他们对单四嫂子都缺乏同情,都是冷漠的看客心态。冷漠无情麻木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接着分析作者塑造这些人的作用,由这些人物构成的社会就是单四嫂子生活的环境——冷漠无情,而这也是造成单四嫂子悲剧的最根本原因,也是需要我们疗救的痼疾,这就达到深刻揭示主题的目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内涵以及体会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篇写作于1919年前后的收集在《呐喊》中的小说,写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却以‘明天’为题,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探究”,然后概括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再结合这些内容来理解作者以“明天”为题的目的。从情节来看,小说是写主人公寡妇单四嫂子失去自己的儿子宝儿,这对于单四嫂子来说,她所幻想的“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是不可能实现的;而面对单四嫂子的痛苦,冷漠的人们漠然视之,这样的人们不会有明天;面对这些不可能有明天的人,作者恰恰又给这篇文章命名为“明天”,这里就寄寓了作者的期望,“明天”,代表将来,无论作者或主人公,都想在摆脱现实,逃往明天,而只有唤醒人们对黑暗社会的认知,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才能拥有“明天”。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 - 25 - 。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 25 - D.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 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C. 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 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 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 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 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耿九畴因为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 (2)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谨慎挑选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回复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 25 - 本题中,“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罪人”是主语,“系都察院狱”是“罪人”的定语,后置,“给”是谓语,“米”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B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项,“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表述错误,漕运归户部管理。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理解错误,文本是说“九畴、渊遂劾盛等”,意思是““耿九畴和江渊也弹劾叶盛等人”,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或者说表意绝对,于文无据,把文本中“叶盛等人”偷换成“章瑾和王汝霖”,“等人”并不能确定有无“章瑾和王汝霖”。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题得分点:“以”,介词,因为;“见”,表被动;“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已”,不久;“白”,洗清罪名;“以事见诬”,被动句;“逮下吏”,被动句。 第二题得分点:“延”,延揽;“简”,选拔;“优诏”,嘉奖的诏书;“报”,回复;“焉”,代词,他。 - 25 -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年中进士。宣德六年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选择注重名誉和法度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举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彻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五件事,著录成法令。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正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 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屡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当时明景帝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耿九畴前往巡视招抚。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景泰元年,朝廷仍命他兼管。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大多被平反。 - 25 - 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练士兵,耿九畴弹劾他们。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都报告上来。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行发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布政使许资说:“侍郎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于是耿九畴被转为右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开始的。 有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皇上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皇上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注,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 “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 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写出了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生活。 D. 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15. 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①“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②“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③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 - 25 - 项,“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故答案为C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内容上来看,写的是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透,芭蕉又绿了,春天过去夏又到了。从手法上来看,时光流逝本是不可见的,这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春光以人的情感,用“流光容易把人抛”突出时光流逝之快,利用樱桃变红和芭蕉变绿这两种植物的颜色的变化,把抽象的时光流逝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飞逝,表达出诗人的感慨。 【点睛】第2小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⑴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地思考,却“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眺,却“__________”。 ⑶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和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莫笑农家腊酒浑 (2). 丰年留客足鸡豚 (3).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 驾一叶之扁舟 (6). 举匏樽以相属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豚”“臾”“扁”“匏樽”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全球各国加速5G商用的趋势下,5G在中国的落地 。中国通信行业引领全球的技术积累促成了这种结局。从1G落后、2G追随、3G突破、4G同步,到如今5G领先,中国通信技术行业的进步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就在5G领域,中国企业已埋头进行了近10年的创新布局和持续投入;它并非 ,而是源于几十年的追赶和全球化历练。最终,5G牌照的发放可谓瓜熟蒂落。人们对此也有足够的信心:2019年作为中国5G商用元年,将成为5G应用的良好开端。 让5G发挥好新引擎动力,关键要做大做强产业,发挥产业 _作用。有报告预测,到2025年,5G将带动我国直接和间接总经济产出35.4万亿元,拉动300万个新增就业。( )如同工信部负责人所说,企业要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积极推进5G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聚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为更多的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此外,面对旺盛的5G行业应用需求及5G商业合作模式的改变,需要各方进行深入协作和沟通,优化网络体验, 健康、完整的产业生态。 5G标准是全球业界共同制定的国际标准,5G技术是全人类倾注心血和资源的创新之作。就像中国企业的5G技术服务全球一样,中国的5G牌照发放,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5G市场的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水到渠成 一挥而就 支撑 培养 B. 顺理成章 一蹴而就 优势 构建 C. 水到渠成 一蹴而就 支撑 构建 D. 顺理成章 一挥而就 优势 培养 18.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B. 这会成为一个事实吗? C. 这一美好前景将成为现实。 D. 如何将美好前景变为现实?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参与中国5G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B. - 25 -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成果,也是外资企业参与中国5G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机会,进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C.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5G市场的机会,进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D. 既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成果,也是外资企业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参与中国5G市场的机会,因而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结合“在全球各国加速5G商用的趋势下,5G在中国的落地”分析,主要讲5G在中国的落地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选用“水到渠成”。 一挥而就: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结合“并非”“而是源于几十年的追赶和全球化历练”分析,此处主要讲不是一下子成功的,选用“一蹴而就”。 支撑:一指顶住,使不倒;二指用以顶住之物;三指支持局面使不崩溃;四指勉强维持;五指抵挡,招架。优势:是比对方有利的形势。结合“产业”“作用”及后面的“报告预测”分析,此处主要讲产业的支撑作用,选用“支撑”。 培养:意思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与“健康、完整的产业生态”搭配,选用“构建”。 故选C。 【18题详解】 - 25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有报告预测,到2025年,5G将带动我国直接和间接总经济产出35.4万亿元,拉动300万个新增就业”“如同工信部负责人所说,企业要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为更多的垂直行业赋能赋智,促进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分析,前面主要讲“预测”,后面主要讲做法等。此处应该是讲如何把预测的美好前景变成现实。 A项,“一个不争的事实”表述绝对化。 B项,用反问句,对前面美好的前景预测表述质疑,衔接不当。 C项,“这一美好前景将成为现实”表述绝对化,而且与后面“行动”衔接不当。 故选D。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原句存查问题:一是成分残缺,“共享”缺少宾语,可以改为“共享5G发展成果”,排除A项、C项。 二是语序不当,应该是先“参与中国5G市场”,后“分享中国发展成果”,排除C项、D项。 三是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结合语句内容“让国内消费者共享5G发展成果”“外资企业参与中国5G市场、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共同致力于造福全人类”分析,应该用表示递进关系的“进而”,排除A项、D项。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①_____。一是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②_________________,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三是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四是③_________,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 25 - 【答案】 (1). 那么,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哪些呢? (2). 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 (3). 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题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通过前语境确定中心话题为“垃圾分类”,根据后语境确定第①空应该是总结下文的中心句,根据一、三、四的内容“为……提供……,为……奠定基础……有利于……减少了……提升……形成……”分析出共性点为“垃圾分类的好处(或裨益)”,据此确定第①空答案。 根据上下文很容易判断出②处应该是好处“二”,而且应该是对下文“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的总结,再参考另外三点,结构谋篇的思路也是先总结分类的角度,仔细分析所统领的部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无害化处理”,可以判断总结句的信息应该是针对“有害垃圾的处理”,所以第②处应该填写“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 第③处方法同第②处一样,先看统领部分的信息“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可见应该是关于“怎么做”而谈,所以第③空应该填“宣传或者普及垃圾分类(环保)的常识” 【点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有些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一句话百样说,意思对即可。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中新社北京8月13日电 190余件从清代沉船“泰兴号”出水的瓷器在经历打捞、售卖、回购后从海外回流,13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25 - “泰兴号”沉船为清代道光年间沉没于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国商船,船货以清中晚期民窑瓷器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属器等。20世纪90年代,该沉船被国外商业团队打捞,出水文物在国际市场拍卖出售。2018年,泮庐集团从海外购回10万余件该沉船出水瓷器。近日,经由德化县人民政府推介,将其中40余类、共190余件瓷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瓷器多为19世纪初期福建省闽南地区所产,以青花瓷为主,兼有少量白釉瓷、褐釉瓷、红绿彩瓷等。 此次收藏的“泰兴号”沉船文物为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确纪年及沉没地点的历史遗物,出自目前发现同时期较为罕见的大型贸易商船,对研究19世纪中国对外海洋贸易情况、外销产品结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闽南瓷窑业技术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答案】示例:190余件清代沉船出水瓷器回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190余件,朝代——清代,名称——沉船出水瓷器,事件——回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意义——有重要研究价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解答本题,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本题选文是新闻,第一段是导语部分,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第二段介绍沉船出水瓷器的相关情况,是对第一段的详解;第三段指出这些沉船出水瓷器的重要价值。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筛选概括信息的题型,一般解题思路为:一审,即审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向;二筛,即回归文本,筛选相关信息;三整,即同类合并,归纳概括整合;四写,即根据要点,准确分条表述。解答此类题型特别注意,依据文本,但不能照搬原文,要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人类对意义的追寻永远不会停息,追寻意义是人类自身的价值所在。我希望你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境遇是好是坏,永远不要放弃追寻意义的努力。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其实人生的意义并没有那么的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你的存在,让你周围的人感到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因为你的出现让周围的人苦不堪言。生而平凡,可以让家人更好;小有所成,可以让团队更好;身居要职,可以让国家和社会更好。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毕业典礼致辞 以上是两位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给学生致辞片段,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则呢?请阐述你的态度和理由。 - 25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范文: 经历追寻,才懂珍惜 读了两位校长的致辞,令我受益匪浅。清华大学校长警示我们要对人生意义有所思考,只有不断的追寻才能懂得人生的意义。在漫漫的人生长路上,似乎总在朝着一个方向奔跑着,追寻前方的目标。倘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我们永远无法体会那得来不易的欣喜与满足,也许我们永远也学不会珍惜。 海伦一生都在追寻光明,“光明”这个词对于一般人而言太过寻常,但在海伦的心中光明的意义重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那个幻想着有一天能看见光明的女孩海伦,向我们诠释了何为“珍惜”。海伦在书中写到的,对于光明的珍惜是我们无法体会的,因为海伦经历的追寻也是你我不曾经历的。 每每捧读仓央嘉措的《问佛》,总使我感喟万端。那些对于我们都太过寻常的东西,似乎是我们应当珍惜的事物。可正因为没有追寻,我们才学不会珍惜。对于父母给予我们的无私的爱,我们总是置若罔闻,对于与生俱来的东西,我们总也学不会珍惜。 南唐后主李煜的皇位是他的父辈传下来给予他的,这在常人眼中的至高地位在李煜眼中不过是一个虚名罢了。于是他终日饮酒作乐,沉醉于靡靡之音,忘乎于歌姬之间。没有经历过追寻的皇位,南唐后主怎知珍惜?错杀忠臣,听信谗言,视国家事务为儿戏,最终导致国破山河不复,每每捧读李煜的《虞美人》之时,总是叹惋那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然而命运齿轮轧下的痕迹是这般深邃,奈何天生于帝王将相之家,功名自不用苦苦追寻,只是纵观古今,只有靠双手打天下的最终成为了一代明君,想必这是因为他们懂得来之不易的东西要珍惜吧。 蝶恋花,蝴蝶在凛冽的狂风中,依然奋力飞向花的身边,它珍惜在花身边的一分一秒,因为它追寻过,它懂得珍惜;沙漠上的旅人视水为圣泉,他们珍惜每一滴水,因为它曾苦苦追寻过,他懂得珍惜,老一辈们将如今太平的日子比作金豆子,认真地过每一天,因为他们经历了战争年代,他们曾苦苦追寻过,他们懂得珍惜。 只有经历了追寻,我们才懂得珍惜。只有经历了“尽日寻春不见春”,才能拥有“春在枝头已十分”的珍惜;有经历了“车如流水马如龙”般的追寻,才能拥有“花月正春风”般的珍惜。如“料峭春风吹酒醒”后的追寻,才有“山头斜照却相迎”的珍惜。 【解析】 - 25 -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要求从两位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给学生的致辞片段中,选取一则行文,“更喜欢”提示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并须交代清楚更喜欢的理由。首先要明确几则致辞片段的关键点,第一则的关键点是“永远不要放弃追寻意义的努力”;第二则强调不同境遇可以有不同的作为。关键是如何围绕这些立意进行思考,比如“永远不要放弃追寻意义的努力”,那么何为“追寻意义”?为什么“永远不要放弃”?如何做到?行文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更喜欢”的理由。 参考立意: 1、永远不要放弃追寻意义的努力,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2、生命不息,追寻不止 3、不同境遇可以有不同的作为 素材积累: 1、青年人要以长远的远光却追寻意义,选择有价值的事业。意义和目标紧密相关,对意义的追寻,不能仅仅从自身需求和功利目标出发,而是要回应社会对我们的期盼,做有长远价值的事情。对意义的认识程度的差异,反映了一个人境界的高低。 2、现任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副县长的闫隆伟,为同学们今后的选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关键。时刻的抉择,改变人生方向,轨迹路径的坚守,彰显人生品格,他讲述了自己踏进雪域边陲,踏入祖国最需要的西部边陲的丰富历程,表示要做到成才报国,追求的路并不是平坦的,如果没有深刻的觉悟,拿不出刚毅的意志力,下不了艰苦卓绝的功夫,做不好脚踏实地的准备,就不可能实现自己所期待的目标。 3、民族英雄林则徐运丹蕴壮志不惧疾苦,念家国天下挽救危亡,他焚鸦片,垦良田,探真理,不畏难。他于末世清朝中坚定为国为民的信念,向古之先贤学习,秉持初心,守住了乱世沉浮中不屈的世子之心,保住了那残存的宦海清流,最终成为代代相传的“林公”,在青史中刻下了自己的篇章。 层次分析: - 25 -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本文采用了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本文围绕“倘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我们永远也学不会珍惜”这一中心,然后举李煜、海伦、仓央嘉措的事例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可以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