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冀州中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二)‎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题分数: 150分命题人:陈晶晶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选择题按题号涂卡,主观题必须按规定分条作答,否则零分,有错误要按规定涂改,否则每处扣2分。一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国家间的语言障碍和经验障碍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造成传播路径不畅。将本土表达与精准送达相结合,是拓展中国故事传播路径的有效手段。‎ 本土表达就是在了解国际受众思维方式、接受习惯和理解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适时适地地调整传播路径,通过采取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构建起中国故事的国内外对话体系,增强传播的针对性。一方面,要深入目标传播国的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其接受特点,以寻求中国故事传播的突破点,为调整传播路径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针对国别差异,用目标国听得懂、易理解的故事话语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双方在互通的基础上开展互动交流。‎ 精准送达就是运用以数据为核心的算法技术,将中国故事融入高效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分析受众的个性需要、喜好和习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推送和个性化传播,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度。一方面,要开发运用国内外受众使用率高、表现力强的载体,以高效的载体助推中国故事的精准送达;另一方面,用适宜的表达方式推送故事内容,以个性推送实现精准送达,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需求。‎ ‎(摘编自吴倩倩、张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精彩的三大着力点》)‎ 材料二: ‎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其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 - 32 -‎ 内容融合是媒体融合中最直观的层面。在国际传播中,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特点,对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从多角度满足国际受众的分众化需求。与此同时,还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媒体、单一形态的传播局限,利用新技术加强与国际公众的互动,增加趣味性。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传播交互,提升国际舆论场的活跃度。在新技术助力下,国际传播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能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国际受众在接触网上信息时,拥有跟帖、留言等表达的机会,可获得更多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这能增强国际舆论场上相关议题的活跃度。‎ 在国际传播中,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有完善的信息传播载体或渠道,才能将我们精心烹饪的“精神大餐”送达国际公众手中。多样化的终端连接增加了国际传播的途径。这些终端设备能适用于多样化的情景,发挥其独特作用,各司其职又融为一体。国际受众在不同的生活场景,甚至是碎片化的时间里,也都全天候、全方位地被纳入国际传播的网络。在此意义上,渠道融合极大增加了我国国际传播的空间和规模。‎ 平台融合是渠道融合的升级阶段,一个成熟的平台往往运营多个渠道。在国际传播中,可以建设自己的平台“造船出海”,也可与成熟的平台合作“借船出海”,通过吸引多种传播主体的广泛参与,进行模式创新,将中国的故事和声音传得更远更深。当前,要加强国际传播,除了传统的官方对外媒体,还要强调其他行为主体的积极作用,如政府部门、高校、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等。平台融合为多元主体参与、形成矩阵化传播提供了可能。如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不仅自建平台,还在全球十多个社交平台上运营了20多个官方账号,其在脸书上的账号拥有7000多万粉丝。‎ 当今,“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传播逆差”拥有不断缩小的可能,中国面临赢得国际传播战略主动的历史机遇。未来,我国的国际传播体系必然与媒体融合的大势相适应,无论在内容、渠道和平台方面,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都拥有极大的提升潜能。‎ ‎(摘编自张明新、文子玉《媒体融合促进我国国际传播的功能探析》)‎ 材料三:‎ 讲好中国故事,在当前西方话语霸权语境下,必须寻求并获得在国际场域的传播力。要想国际社会了解和接受我们,就要主动把我们的想法说清楚,让真实的声音先入为主。中国故事内容上丰富多彩,但在精神内涵和价值立场上,我们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地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为世界带来的丰富历史智慧和历史贡献;必须围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界讲好中国人民砥砺奋进、自强不息建设新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故事。‎ - 32 -‎ 如果说中国故事是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形象化表述,那么,修辞手法就是对中国故事表述系统的加工和装饰。修辞手法包括语言修辞和视觉修辞。语言修辞强调使用语言符号及对比、隐喻、象征等修辞策略,以讲述真实感人的个案、生动有趣的故事等。视觉修辞则是用图像化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要求必须了解目标受众的视觉文化心理。运用视觉修辞,不能停留在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输出上,而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内嵌于视觉图像中,以有效的视觉修辞策略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 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情感认同往往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当我们被一个故事所感动时,往往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故事所承载的价值观。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必须能够塑造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的叙事语境。一方面个人了解他人的独特经历,并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寻求在特定议题上的共同见解,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寻找中外共同的情感认同点。当然,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要经由故事引人入“道”。入“道”就是经由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向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事务和公共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智慧。‎ ‎(摘编自连子强《中国故事对外传播叙事的体系性规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土表达需要针对我国现实,寻找与不同文化间的契合点,进而开展互动交流。‎ B. 精准送达主要针对个体受众,既离不开高效的载体,又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C. 单一媒体不能够表现一个好故事的诸多要素,因而需要借助全媒体、融媒体等。‎ D. 修辞手法诉诸文化符号,从而能让外国人更好地“听得懂、听得进”中国故事。‎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实客观、积极主动对外传播中国故事是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手段之一。‎ B. 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围绕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 C. 增进理解、寻求共识,能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提升我国对外话语感召力。‎ D. 情感认同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最终落脚点。‎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中国日报网推出系列视频,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需求的公众推出分众化账号,实现精准传播。‎ B. “这里是海南”系列活动聘请多种语言的运营人员与不同国家的粉丝进行线上互动,及时回复各国粉丝的提问。‎ C. ‎ - 32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题影像展,善用隐喻、映衬、双关等修辞叙事,设计出“一带一路”动漫、吉祥物、表情包等。‎ D. 中国国际电视台在移动客户端上打造了聚合新闻、社交、直播、视频等多渠道的平台,吸引了海外数百万用户的参与。‎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5. 请依据三则材料中的观点,对下列两则国际传播案例进行简要点评。‎ 案例1:动画片《雪人奇缘》在全球46个国家上映。影片中雪人大毛的冒险之旅途经千峰竞秀的黄山、波光潋滟的千岛湖、临江危坐的乐山大佛……让海外观众足不出户游遍大美中华:片中大毛对家的渴盼与期待,奶奶的操心与唠叨,伙伴们的团结与勇气,都让观众倍感温暖。‎ 案例2:《国际广告》杂志刊登了一则某品牌油漆平面广告作品:画面上有一个中国古典式凉亭,凉亭有两根立柱,未涂油漆的左立柱色彩黯淡,柱面粗糙,一条龙紧紧攀附在柱子上;涂了油漆的右立柱色彩鲜艳,柱面光滑,一条龙跌落到地面上。‎ ‎【答案】1. B 2. D 3. C ‎ ‎4. ①论证层次清晰。采用总分总结构,从内容、渠道和平台三个方面,论证了媒体融合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作用。②论证方法多样。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渠道融合、平台融合的发展不断深入的特点。 ‎ ‎5. ①案例一呈现了中国自然风光,增强了观众对中国风景名胜的兴趣;中国式亲情、友情等元素,唤起了中外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视觉图像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是国际传播的优秀案例。②案例二立足于传统文化,将两幅画面对比,形象地表现了产品特点;但“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跌落到地面”这一设计既不美观,也忽略了其象征意义,从国际传播的角度看,有不妥之处。‎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A项,“针对我国现实”表述错误,从原文材料一第2段 “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可知题干转述错误;‎ C项,“不能够表现”表述错误,从原文材料二第2段信息“还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媒体、单一形态的传播局限”可知选项错误;;‎ - 32 -‎ D项,“诉诸文化符号”表述错误,从原文材料三第2段信息“不能停留在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输出上”可知选项分析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D项,“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的最终落脚点”表述错误,从材料三最后一段“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情感认同往往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当我们被一个故事所感动时,往往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故事所承载的价值观。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必须能够塑造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的叙事语境”可知“也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的最终落脚点”无中生有。‎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论据的分析理解能力。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材料的观点是“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其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 C项,侧重“修辞叙事”,与“媒体融合”没有关系,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 32 -‎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归纳议论文的论证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论证方式的角度归纳论证特点。文章的论证方式包括:立论、驳论、立论驳论相结合三种方法。二、从论证结构和整体论证思路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议论文,就全文的结构而言,最常见的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横式结构;一种是纵式结构。三、直接论证还是间接论证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四、从论证方法使用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有的文章清一色运用某种论证方法;有的文章以一种或几种论证方法为主,以其他论证方法为辅助。五、从论点提出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归纳一篇议论文的论证特点,要关注其提出论点的角度是是否新颖,同时要指出其观点是否独到。六、从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法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七、从论据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八、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归纳文章的论证特点。材料二从中国故事内容、传播中国故事的渠道和传播中国故事的平台三个方面,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证了媒体融合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作用,可见论证层次清晰。运用“在国际传播中,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有完善的信息传播载体或渠道,才能将我们精心烹饪的‘精神大餐’送达国际公众手中”的比喻论证,“如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不仅自建平台,还在全球十多个社交平台上运营了20多个官方账号,其在脸书上的账号拥有7000多万粉丝”的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渠道融合、平台融合的发展不断深入的特点,可见论证方法多样。‎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案例特点的能力。案例的分析与点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每个案例的背景;分析案例的简介与概况;将案例与传统的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案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要素;分析案例的借鉴与启示。本题案例一通过影片中雪人大毛冒险之旅的途经地向中外观众呈现了中国自然风光,增强了观众对中国风景名胜的兴趣;“片中大毛对家的渴盼与期待,奶奶的操心与唠叨,伙伴们的团结与勇气”体现了中国式亲情、友情等元素,唤起了中外观众的情感共鸣;“动画片《雪人奇缘》在全球46个国家上映”说明通过视觉图像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是国际传播的优秀案例。案例二立足于传统文化,将两幅画面对比“未涂油漆的左立柱色彩黯淡,柱面粗糙”“涂了油漆的右立柱色彩鲜艳,柱面光滑”形象地表现了产品特点;但“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跌落到地面”这一设计既不美观,也忽略了其象征意义,从案例内容“涂了油漆的右立柱色彩鲜艳,柱面光滑,一条龙跌落到地面上”可知作为国际传播的《国际广告》杂志,这样的设计宣传有不妥之处。‎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II(14分)(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 32 -‎ 还给我 严 力 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 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 哪怕已经被你吃掉了 也请把骨头还给我 请还给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 哪怕已经被你录在了磁带上 也请把笛子还给我 请还给我 我与我兄弟姐妹们的关系 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爱的空间 哪怕已经被你污染了 也请把环保的权利还给我 请还给我整个地球 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 一千个国家 一亿个村庄 也请你还给我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使没有房间也要一扇门,即使雄鸡被吃掉也要鸡的骨头,荒唐要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和悲凉。‎ B. 牧歌被录在磁带上,就变成了“你”赚钱的工具,所以作者希望要回笛子,收回自己应有的权利。‎ C. “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既表明作者对与兄弟姐妹关系的珍视,也暗含了对失去亲情的痛惜。‎ D. 如果爱的空间被污染了,诗人希望通过“环保”治理改善,含蓄地表现出对纯洁的爱的执着追求。‎ - 32 -‎ ‎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将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各国统治者集中为一个“你”作为诉求和谴责的对象。‎ B. “一千个国家/一亿个村庄”,用夸张手法呈现世界被分割的图景,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诉求。‎ C. 诗中一再使用的“哪怕”,凸显了最高期待与最低限度的满足之间强烈的反差,强化了情感力度。‎ D. 全诗借助多种意象,展开丰富联想,运用排比等多种手法,显现出清晰的思维脉络和深沉的情感旋律。‎ ‎8. “还给我”是这首诗的核心诉求,简要概括作者希望“还给我”的究竟是什么。‎ ‎9. 这首诗各段落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6. B 7. A ‎ ‎8. ①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和谐相处的关系。②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的田园生活。③不被商业化、纯朴天然的艺术形式。④兄弟姐妹之间的天伦之爱。⑤纯洁美好、不受世俗污染的爱。⑥和平、团结、友爱的大同世界。 ‎ ‎9. 第一问:①各段落按照诉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微观到宏观)的内在顺序安排。②先是在“门”“雄鸡”“牧歌”这些具体事物上的诉求,然后是在“兄弟姐妹们的关系”“爱的空间”这些情感上的诉求,最后是“整个地球”这一最大的理想诉求。第二问:①使得全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上浑然一体。②使得全诗内涵层层推进,境界逐步提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所以作者希望要回笛子,收回自己应有的权利”曲解诗句含意。应理解为作者痛心于纯真美好的事物被商业化污染,希望能至少保留一点天然美好的东西。‎ 故选B。‎ ‎【7题详解】‎ - 32 -‎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判断。‎ A项,“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分析错误,不是拟人手法,将“你”理解为各国统治者也不全面。‎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这首现代诗,抓住诗中的意象、意境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没有装过锁的门”——“我”不愿被异己的力量所封闭,“我”希望拥有自由的空间。诗人呼唤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和谐相处的关系。“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我”不愿不分昼夜不辨黑白地活着,“我”必须主宰自己的时间;“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我”渴望诗意地生活,拥有宁静与安适。诗人呼唤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的田园生活,呼唤不被商业化、纯朴天然的艺术形式。“我与我兄弟姊妹的关系”——“我”不愿被孤立被边缘化,“我”渴望温馨和睦、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诗人呼唤兄弟姐妹之间的天伦之爱。“爱的空间”——(这个概念比上一个更进一步)“我”憎恶生活在充斥冷漠、布满仇怨、杀机四伏的世界。诗人呼唤纯洁美好、不受世俗污染的爱。“整个地球”——(这个意象是全诗的高潮点)——“我”希望地球是一个和平的星球,不再干戈纷扰。诗人呼唤和平、团结、友爱的大同世界。……诗人借“我”这个抒情主人公之口,宣泄了自己的美好理想。‎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诗歌的结构安排。要在仔细阅读并理解各段落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体会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 32 -‎ 从整首诗文本来看,“我”的请求显然是按着由小到大(或着说由“小我”到“大我”)的顺序展开的,而现实世界(“你”)所能给予的满足是空洞的,是不存在的;初级层次的小的“请求”,尚且无法得以满足,更何况更高层级的要求呢?而“我”却不在乎这个严酷的现实了,而一厢情愿“变本加厉”地一次次地提出更高级的“请求”,当然这更高层级的“请求”的满足只能是更加地空洞,更加地不现实,也就更加地荒谬可笑。这或许就是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者的天真与幼稚。因而,各段落按照诉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微观到宏观)的内在顺序安排。这样使得全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上浑然一体。诗歌先是在“门”“雄鸡”“牧歌”这些具体事物上的诉求,然后是在“兄弟姐妹们的关系”“爱的空间”这些情感上的诉求,最后是“整个地球”这一最大的理想诉求。这样使得全诗内涵层层推进,境界逐步提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点睛】现代诗歌的鉴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诗歌的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 ‎(二)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诗歌形象。‎ ‎(三)根据诗歌内容,正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也。矩襁褓而孤,及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世父让之谓矩曰:“观汝神识,足成才士,欲求宦达,当资干世之务。”矩始留情世事。‎ 及高祖受禅,迁给事郎,奏舍人事。明年,奏诏巡抚岭南,未行而高智慧、汪文进等相聚作乱,吴越道闭,上难遣矩行。矩请速进,上许之。行至南康,得兵数千人。时俚帅王仲宜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又击破之,遂斩师举,进军自南海援广州。仲宜惧而溃散。矩所绥集者二十余州。及还报,上大悦,顾谓高颖、杨素曰:“有臣若此,朕亦何忧!”以功拜开府,赐爵闻喜县公,赉物二千段。‎ 从炀帝巡于塞北,幸启民可汗帐。时高丽遭使先通于突厥,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矩因奏状曰:“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笑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为蛮貊之乡乎?”帝曰:“如何?”矩曰:“请面诏其使,放还本国,遣语甚王,令速朝观。不然者,当率突厥,即日诛之。”帝纳焉。王师临辽,以本官领武贲郎将。明年,复从至辽东。以前后渡辽之役,进位右光禄大夫。于时皇纲不振,人皆变节,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内史侍郎虞世基等用事,文武多以贿闻。唯矩守常,无赃秽之响,以是为世所称。‎ 宇文化及之乱,矩晨起将朝,至坊门,遇逆党数人,控矩马诣孟景所。贼皆曰:“不关裴黄门。”既而化及从百余骑至,矩迎拜,化及慰谕之,令矩参定仪注。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 - 32 -‎ 代旧臣,遇之甚厚。建德起自群盗,未有节文,矩为制定朝仪。旬月之间,宪章颇备,拟于王者。建德大悦,每谘访焉。建德败于武牢。群帅未知所属,曹长史李公淹、大唐使人魏微等说旦及齐善行令归顺。旦等从之,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举山东之地归于大唐。‎ ‎(选自《隋书·裴矩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俚帅王仲宜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 B. 时俚帅王仲宜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 C. 时俚帅王仲宜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 D. 时俚帅王仲宜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岭南是对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历史上各朝代对其建制划分和称谓有很大不同,现在指两广、海南、港澳等地。‎ B. 可汗意为“国王”,又称大汗、汗王,是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文中“启民可汗”时为突厥一部的首领。‎ C. 冠带原指帽子和束腰用的带子,后引申为礼仪教化之意。裴矩用“冠带”与后文的“蛮貊”对比,以显示征讨高丽的必要性。‎ D. 隋由炀帝杨广建立,是中国古代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朝代。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裴矩颇有才学,参与制定礼仪。他长大后喜欢学习,爱好文辞,伯父裴让之对其寄予厚望;被窦建德俘获后,他用时不到一个月就制定出了较为完备的典章制度。‎ B. 裴矩巡抚岭南,安抚集聚州地。吴越一带因叛乱道路阻闭,皇上未敢遣行,裴矩却请求速往,凭借几千人的军队大败贼军,安抚聚集了二十余州,皇帝大为赞赏。‎ C. 裴矩遵守常法,没有贪赃纳贿。朝廷纲纪混乱,宇文述和虞世基执掌政事,很多文武官员因为行贿受赂而闻名,只有裴矩坚守节操,没有贪赃枉法之名而被称赞。‎ D. 裴矩历经数朝,受到礼待厚遇。在隋代时,他因建立功勋,或官职得到晋升,或被赐予爵位和丰厚财物;隋亡以后,又得到宇文化及、窦建德和唐代的礼遇任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面诏其使,放还本国,遣语其王,令速朝观。‎ - 32 -‎ ‎(2)既而化及从百余骑至,矩迎拜,化及慰谕之,令矩参定仪注。‎ ‎【答案】10. C 11. D 12. D ‎ ‎13. (1)请允许我当面告知高丽使者,放他们回到自己国家,派他们告诉他们的国王,命令国王迅速前来朝拜进见。‎ ‎(2)不久,宇文化及带领一百多人马来到,裴矩迎接拜见,宇文化及安抚宽慰他,让他参与商定礼仪制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大概意思是“当时,俚人的元帅王仲宣逼近广州,并派遣部将周师举围攻东衡州。裴矩进兵击败乱军,贼军害怕,就放弃了东衡州,占据了原长岭。”‎ AB项,“贼”是“惧”的主语,意思是“贼军害怕”,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D项,“周师举”是人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D项,“隋由炀帝杨广建立”解说错误。隋朝由文帝即文中所说“高祖”杨坚建立,也可以根据文中“及高祖受禅”“从炀帝巡于塞北”得知。‎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D项,“又得到宇文化及、窦建德和唐代的礼遇任用”分析错误,文中没有交代裴矩归顺唐以后,是否得到礼遇任用。‎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句,“面诏”,当面告知;“遣”,派;“语”,告诉;“朝观”,朝拜进见。‎ ‎(2)句,“从”,使……跟随,带领;“慰谕”,抚慰,解释宽慰;“参定”,参与商定;“仪注”,礼仪制度。‎ ‎【点睛】‎ - 32 -‎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裴矩,字弘大,是河东闻喜人。裴矩在婴儿时就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到长大成人后,勤奋好学,很爱好文章,有聪明才智。伯父裴让之对他说:“看你超凡的才识,足以成为人才,但是想要求得为官显达,还应学习一些处理世事的学问。”裴矩开始留心世事。‎ 等到高祖受禅得到皇位,裴矩迁升为给事郎,掌管舍人要事。第二年,奉诏巡抚岭南,还未起程,就遇上高智慧、汪文进等聚众作乱,吴越一带道路被堵塞,皇上难以派遣裴矩前去。裴矩请求迅速出发,皇上同意。走到南康时,得到几千兵卒。当时,俚人的元帅王仲宣逼近广州,并派遣部将周师举围攻东衡州。裴矩进兵击败乱军,贼军害怕,就放弃了东衡州,占据了原长岭。裴矩又进兵攻破原长岭,于是斩杀周师举,接着他又从南海发兵援助广州。王仲宣因害怕就溃逃了。裴矩安抚的地区有二十多个州。等到回报皇上,皇上非常高兴,看着高颎、杨素,对他们说:“有像这样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忧虑的呢!”裴矩因功被授为开府仪同三司,赐封为闻喜县公,得赏布帛二千段。‎ 裴矩跟随炀帝到塞北巡视,炀帝驾临启民可汗的大帐。当时,高丽已派使者与突厥相通,启民可汗不敢隐瞒,便带领高丽使者前来拜见炀帝。裴矩于是上奏皇上说:“高丽这地方,本来是孤竹国,周代把它封给箕子,汉代又把它分为三个郡,晋代也统辖辽东。现在竟然不向陛下称臣,另成为外域他国,所以先帝对它很憎恨,想要讨伐它也很久了。陛下在这个时候,怎么能不成就大业,让这文明教化之地仍为蛮夷落后之乡呢?炀帝问道:“怎么办呢?”裴矩回答说:“请允许我当面告知高丽使者,放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派他们告诉他们的国王,命令国王迅速前来朝拜进见。如果不这样的话,就应率领突厥,马上除掉他们。”炀帝听取了这个建议。军队到了辽东,裴矩以本官身份兼任武贲郎将。第二年,他又随军队来到辽东。裴矩因为前后到辽东参战,被迁升为右光禄大夫。当时,朝廷纲纪不振,人们都改变了节操,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内史侍郎虞世基等当权执政,文武百官也多因行贿受赂而闻名,只有裴矩还保持原来的节操,没有贪赃枉法的名声,因此被人们称颂。‎ - 32 -‎ 在宇文化及叛乱之时,裴矩早晨起来前去上朝,走到坊门,遇到几个叛逆党徒,他们挟持裴矩的马到孟景的住处去。叛军们都说:“这与裴黄门无关。”不久,宇文化及带领一百多人马来到,裴矩迎接拜见,化及安抚宽慰他,让他参与商定礼仪制度。等到宇文化及失败,裴矩被窦建德俘获,因为裴矩是隋朝老臣,窦建德优厚地对待他。由于窦建德出身于群盗,没有礼节,裴矩给他制定朝纲制度。一个月之内,典章法度就已经很齐备,就像君王一样。窦建德非常高兴,经常向裴矩询问要事。窦建德在武牢兵败,将帅不知归从谁,曹旦的长史李公淹、大唐使者魏徵等人劝说曹旦和齐善行归顺大唐。曹旦等人听从了他们的劝告,于是让裴矩把八枚传国玉玺,交给魏征和李公淹,将崤山以东的土地全部归于大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行遇雨 袁说友 约得东风二月春,稍①陪孤棹晓溪行。‎ 酒能宽我三更梦,雨不饶人半日程。‎ 愁对梅残初话别,懒看桃艳欲欣荣。‎ 红尘未踏心先退,不是宵长故②独醒。‎ ‎【注】①稍:只,仅仅。②故:仍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绘早春二月,春风吹拂,诗人乘坐孤舟,缘溪晓行,所写情景别有意趣。‎ B. 颔联写昨夜饮酒使心中烦扰暂时得到宽解,一早出行又喜遇春雨,令人心生惬意。‎ C. 颈联写梅花已残,桃花正艳,点出了时节变化,“愁”“懒”则暗示心境的复杂。‎ D. 全诗写景清丽,用语浅近;但寻常物象景色之中,却隐含着诗人特殊的人生况味。‎ ‎15. 对末句“不是宵长故独醒”中的“独醒”应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梅”代表了高洁,“桃艳欲欣荣”象征着世俗的烦扰,诗人在将要踏入红尘之际,心生退意,用“独醒”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②孤棹独行,寂寞清冷,借酒消愁,自我宽解,表现出诗人内心卓然不群的孤独和愁苦。‎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 32 -‎ 项,“喜遇”“心生惬意”与诗境不符。“雨不饶人”暗含着诗人淡淡的责怨,后文的“愁”“懒”也印证了这一点。‎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解题的基本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首联,“约得东风二月春,稍陪孤棹晓溪行”,孤棹独行,寂寞清冷,借酒消愁,自我宽解,表现出诗人内心卓然不群的孤独和愁苦。颔联,“酒能宽我三更梦,雨不饶人半日程”写昨夜饮酒使心中烦扰暂时得到宽解,“雨不饶人”暗含着诗人淡淡的责怨。颈联,“愁对梅残初话别,懒看桃艳欲欣荣”,“梅”代表了高洁,“桃艳欲欣荣”象征着世俗的烦扰,“懒看”写出了诗人对世俗与红尘的反感与抵触。尾联,“红尘未踏心先退,不是宵长故独醒”,诗人在将要踏入红尘之际,心生退意,用“独醒”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 32 -‎ ‎(3)《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离君王,他们都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答案】 (1). 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故木受绳则直 (4). 金就砺则利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壑、潜、嫠、受、砺、利、忧。‎ 三、文化常识及文言文现象考查(每题1分,共17分)‎ ‎17.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B. 《史记》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称刘邦为汉王源于他曾被封为汉中之王。‎ C. 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如表授予官职的“除、授、拜”等;表罢免、降职的“罢、谪”等;表提升官职的“拔、擢”等。‎ D. 三省六部是隋唐时期国家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管理国家各方面具体事务,如吏部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礼、科举、学校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吏部负责管理国家的典礼、科举、学校等”错误,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故选D。‎ ‎18.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被称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B. 古者五十岁知天命,称为“艾”;六十岁花甲,称为“耆”;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之寿称为“期颐”。‎ C. 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拔、擢、迁,官职的调动一般可用改、转、徙,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贬、谪、左迁,官职的罢免一般可用罢、黜、免、废。‎ D.‎ - 32 -‎ ‎ 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明清科举制度的等级由低到高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错误,“由低到高”应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C项,“官职的升迁一般可用……迁,……官职的降级一般可用陟……”错误,“迁”表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陟”表示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D项,“古人的名为幼年时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呼。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字”,又叫“表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选项中“女子十六岁许嫁行笄礼,不得取字”错误。故选B项。‎ ‎19.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C. 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错,“迁”一般指升职。‎ 故选C。‎ ‎20.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房屋,如太庙。‎ - 32 -‎ B. 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 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 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说法错误,应该是“顿首是地位相等者互相之拜,空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故选B。‎ ‎21. 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史官,后掌管弹劾、纠察官员的过失诸事,御史有权弹劾皇帝的过失。‎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识记能力。‎ C项,“御史有权弹劾皇帝的过失”错误,御史无权弹劾皇帝。‎ 故选C ‎22.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邻国之民不加少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 直不百步耳 系向牛头充炭直 C. 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32 -‎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日出江花红胜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中一词多义词语含义能力。一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解题时,注意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来判断其在句中的含义。‎ A项,加:更/加:多报、谎报数量;‎ B项,直:只是,不过/直:通“值”,价值,价格;‎ C项,兵:兵器/兵:兵器;‎ D项,胜:尽,光/胜:胜似,胜过。‎ 故选C。‎ ‎23. 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 ⑤⑦⑧ B. ①③⑤ C. ③⑥⑧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汉语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做这种题,要弄清楚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根据语境具体判断。‎ ‎①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 ‎②王:名词用作动词,做王,称王。‎ ‎③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 32 -‎ ‎⑥生、死:形容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⑤⑦⑧没有活用现象。‎ 故选A。‎ ‎24. 下列句子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夫晋,何厌之有 C.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 例句,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A项,判断句,“……也”表判断;‎ B项,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即“有何厌”;‎ C项,判断句,否定式判断句,句子可以翻译为:不是自己夫人做的衣服不会去穿;‎ D项,定语后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即“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故选B。‎ ‎25.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言实词活用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活用用法,并能根据语境准确辨析具体字词的活用用法,考生要先理解句意,综合运用结构搭配、逻辑关系等来推定。‎ 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B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C项,“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D项,“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B项不同,故选B。‎ - 32 -‎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考生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 ‎26. 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参:验,检查。今常用义为:加入)‎ B. 声非加疾也(疾:强,宏亮。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 C. 蟹六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指动词“跪下”的“跪” )‎ D. 金就砺则利(金:黄金。今指刀剑等金属制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理解能力。‎ D项,金:古义,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故选D。‎ ‎27. 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吾恂恂而起”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 A. 知明而行无过矣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虚词“而”字的用法。‎ 例句,而:连词,表修饰;‎ A项,而:连词,表递进;‎ B项,而:连词,表修饰;‎ C项,而:连词,表转折;‎ D项,而:连词,表承接。‎ 故选B。‎ ‎28. 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 D. 颁白者不负于戴于道路矣 ‎【答案】C - 32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句式常用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考生应该在学习文言文时,辨析各类文言特殊句式的不同点,做到举一反三,准确辨识。‎ 例句中,“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都是定语后置句。‎ A项,“吾谁与归”,吾与谁归,宾语前置句;‎ B项,“取之于蓝”“青于蓝”,从蓝草中取得的,比蓝草颜色深,状语后置句;‎ C项,“马之千里者”,千里马,定语后置句;‎ D项,“不负于戴于道路”,不再道路上背东西或顶东西,状语后置句。‎ C项句式与例句相同,故选C。‎ ‎【点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和一些特殊的固定句式等,考生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多识记文言特殊句式的特征和类型特点,并注意辨析,有利于提高考生的文言素养和综合能力。‎ ‎2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月既望 望:望见,看见 B. 举酒属客 属:劝酒 C.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D. 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A项,望: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故选A。‎ ‎30.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挟飞仙以遨游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乃设九宾礼于廷 ‎【答案】D - 32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 A项,第一个“焉”,句中语气词,表停顿,相当于“也”;第二个“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B项,第一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第二个“以”,介词,把;‎ C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却;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而且;‎ D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故选D。‎ ‎31. 从句式特征看,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 例句,被动句,“于”表被动;‎ A项,判断句,“……也”表判断;‎ B项,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利之蚓无爪牙,强之筋骨”;‎ C项,被动句,“为”表被动;‎ D项,状语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即“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故选C。‎ ‎3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 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A项,“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照明。‎ 故选A。‎ - 32 -‎ ‎33. 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B.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 遂与之俱出 D. 此余之所得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 A项,判断句,“……也”表判断;‎ B项,判断句,“……也”表判断;‎ C项,省略句,省略主语“吾”,即“吾遂与之俱出”;‎ D项,判断句,“……也”表判断。‎ 故选C。‎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的,( )。我们应该做的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锻炼,怡情理性, 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补短,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纯恃天赋或环境影响造成的趣味 ,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缺。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 某派别的传统习尚,坐井观天,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 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资料愈丰富,鉴别力愈可靠,你的透视也就愈正确。‎ ‎34. 对点题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32 -‎ A. 扩充 触类旁通 不足为凭 寓于 B. 扩展 触类旁通 不足为奇 寓于 C. 扩充 融会贯通 不足为凭 囿于 D. 扩展 融会贯通 不足为奇 囿于 ‎35.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玩索的作品愈多,风格愈纷歧,种类愈复杂,你的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B. 你玩索的作品愈多,风格愈纷歧,种类愈复杂,你的资料愈丰富,鉴别力愈可靠,你的透视也就愈正确 C. 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资料愈丰富,透视愈可靠,你的鉴别力也就愈正确 D. 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3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轻易不能摆脱,也不必完全摆脱 B. 轻易不能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也不必完全摆脱 C. 轻易不能摆脱,也不必完全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D. 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所以不必完全摆脱,也不能轻易摆脱 ‎【答案】34. C 35. D 36. B ‎【解析】‎ ‎【3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扩充:意思是扩大充实,使增多。扩展:向外伸展;扩大。此时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锻炼,怡情理性。扩大充实自己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选用词语“扩充”;‎ 第二处,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结合“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补短”分析可知,选用“融会贯通”;‎ - 32 -‎ 第三处,不足为凭:强调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不足为奇:强调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结合“纯恃天赋或环境响造成的趣味”“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分析可知,纯恃天赋或环境响造成的趣味不能作为凭证,选用“不足为凭”;‎ 第四处,寓于:蕴含在……之中的意思,通过某一事物表现出来。囿于:被局限在;受(某种情况)拘束。受束缚。根据“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坐井观天,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分析可知,此处是说被某派别的传统习尚所束缚,或者说被局限在某派别的传统习尚里,选用词语“囿于”。‎ 故选C。‎ ‎【3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鉴别力愈可靠,你的透视也就愈正确”语序不当,应该是“你的透视也就愈正确,鉴别力愈可靠”。‎ A项,“风格愈纷歧,种类愈复杂”语序不当,应该是“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 B项,“风格愈纷歧,种类愈复杂”语序不当,应该是“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语序不当,应该是“你的透视也就愈正确,鉴别力愈可靠”;‎ C项,搭配不当。“透视”与“可靠”搭配不当,可把“可靠”换成“正确”。“鉴别力”与“正确”搭配不当,可把“正确”换成“可靠”。‎ 故选D。‎ ‎【3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 A项,“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与前文“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的”联系不紧。还有“而且他们……摆脱”表意不明确,是摆脱影响中好的,还是摆脱影响中坏的,不明确;‎ C项,“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与后文“我们应该做的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锻炼”联系不紧。‎ D项,“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与前文“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的”联系不紧。还有“影响有好有坏”与“所以不必完全摆脱”无因果关系,语意及逻辑关系混乱。‎ 故选B。‎ ‎【点睛】‎ - 32 -‎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样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3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________,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所以 ______。不仅如此, ___________。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 ‎【答案】 (1). ①塑料垃圾充斥于各种场所 (2). ②难以对其进行生物降解 (3). ③塑料垃圾还改变土壤性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补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整体阅读文段,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内容、逻辑关系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应该填出的内容;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 本文段主要说明乱扔塑料制品的危害。第一空前面的“用后即扔”,是大量垃圾产生的原因;后文的“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是“用后即扔”产生的结果。“结果”侧重两方面,一是到处都是,二是多为塑料垃圾。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第一空内容为“塑料垃圾到处都是”。‎ 第二空前面的“所以”表明,空格处是由前文得出的结论,前文是“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第二空内容自然就是“塑料垃圾很难生物降解”。‎ ‎“不仅如此”,说明第三空内容是对前文的进一步说明,即进一步强调塑料垃圾的危害;依据后文“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可知后文重点讲述塑料垃圾对土壤的危害,故第三空应该填写“塑料垃圾对土壤的危害”。‎ 五、写作(60分)‎ ‎3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32 -‎ 当今生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纪或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为什么不断刷小视频?因为你在猎奇。你总在等待着,还有更新鲜的事物呈现在你的面前。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和精力去读一本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某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了。‎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复兴中学王初心同学的名义,面向全班同学写一份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珍惜精力,为梦拼搏 ‎——关于珍惜和规划时间的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对于高三阶段的我们来讲,时间则显得更为宝贵。然而,部分同学依然难以抵御抖音等网络小视频的诱惑,在网络上耗费大量时间。时光不容虚度,生命岂可空耗?我们应当珍惜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为梦想而搏。为此,我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珍惜时光,不断提升自己。‎ 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考。如果我们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2018年度感动中国栏目中所介绍的程开甲院士在生命历程中不放过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经常挑灯夜读,后来投身大漠,为祖国的崛起提供战略保障。即便已年过六旬,他依然坚持钻研,努力提升自己。“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同学们,身负国家未来与希望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向程老前辈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吗?我们一定要拒绝手机网络的诱惑,珍惜现在的时光,不断提升自己。‎ 静下心来,积蓄成长力量。‎ - 32 -‎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无数的事例证明,唯有耐下心来负重前行,才能有所成就,不负自己。同学们,对于尚未真正成熟的我们而言,外面的世界广阔而神秘,我们的心中也充满着好奇。但了解外界的前提是拥有辨别能力,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裹挟。同学们,现在的我们正应该沉下心来,为成长积蓄力量。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曾有人卧薪尝胆,终功成名遂;曾有人凿壁借光,终金榜题名;曾有人忍辱胯下,终名震一方。‎ 为梦而搏,规划学习时间。‎ 孟子论治国时曾说:“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信息化、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大量的娱乐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我们若无节制、无目的地耗费生命浏览这些信息,则无异于慢性自杀。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我们,应当有一种忧患意识。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娱乐方式,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在人生的关键点上打出漂亮的一仗,不要让日后的自己心怀懊悔。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梦而搏,为自己而奋斗吧!‎ 尼采曾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同学们,我倡议大家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摒弃无节制的娱乐。相信我们终有一天会胸中有丘壑,勒马震山河。‎ 倡议人:王初心 ‎×年×月×日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文,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和写作指向要求。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生写作时,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对材料分析到位准确。要结合社会现状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这个事件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分析问题,层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逻辑性。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谈论自己想法。本题要求考生由对材料生发的认识和感想,以复兴中学王初心同学的名义,面向全班同学写一份倡议书,表达自己的希望与建议。考生要明确倡议书的写作格式和要求。比如,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材料分析:‎ - 32 -‎ 本次提供了两段材料,第一段讲述了一种生活现象,各类娱乐软件让人沉迷其中,且用户以年轻人居多,很多年轻人出于猎奇心理,把本应用在提升自已的时间浪费在刷小视频上,正该读书拼搏的年纪如果不能抵制诱惑,提升自己,那么这就是虚度时光,不可取。第二段材料引用尼尔·波兹曼的话,表明这种方式会让人娱乐至死。两则材料鲜明地表达了反对娱乐至死的做法。‎ 参考立意:抵制诱惑,提升自己;多读书,少刷频;沉迷抖音,谈何风华;警惕娱乐泛滥,青年要向好向上;娱乐要有度,青年有正道;娱乐要监管,文化需规范;莫让娱乐成为生活习惯;何惧人生无路,只畏心陷娱乐;在娱乐洪流中坚守本我等。‎ 行文思路:‎ 以提醒青年人要珍惜时光,把精力用在为梦想而拼搏上,少看小视频为立意方向,行文思路可以这样展开:开头结合材料表明观点,不要在网上耗费大量时间,时光不容虚度,要珍惜有限的精力,为梦想而搏。接着发出倡议,首先要珍惜时光,不断提升自己。下面可以分析原因,并举例证明。其次要静下心来,积蓄成长力量。可以引用材料中尼尔·波兹曼的话加以分析议论,唯有耐下心来负重前行,才能有所成就,不负自己。另外,为梦而搏,要规划学习时间。强调要有忧患意识,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娱乐方式。最后倡议大家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摒弃无节制的娱乐。‎ 素材积累:‎ ‎1.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2. 西汉刘向曾言“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然而在这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人们依赖互联网程度特别高。刷短视频、聊微信的时间太多,占用了独立阅读与思考的时间,不愿意细品一本书,久而久之,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愚昧而愚钝。为防止“娱乐死”现象持续发生,不妨清理碎片,像冰心提倡那样:好读书,读好书。‎ ‎3. 恶毒的“奶头乐理论”。布热津斯基指出:为了让80%的人边缘化,人们便创造出适合不同文化、不同年龄满足愉悦本能的产品。这些潜在的“奶头”诱使人陷于娱乐满足感。放弃思考力,沦为炮灰。而近年来爆红的平台主播、王者荣耀、娱乐八卦等,不正是典型的“奶头”吗?在这“生龙活虎”中,人在那里“娱乐至死”,绝非危言耸听。高尔基说“书籍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味娱乐而成为时代“巨婴”,将来会摔得更惨。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上风,就需要通过阅读与积累,从中汲取形成完备的思想价值体系。‎ ‎4. ‎ - 32 -‎ 互联网时代各路“奇葩”粉墨登场,纷至沓来,充斥世界,使人变得浮躁。心灵鸡汤充满诱惑,成功奇葩处处绽放。今天这个偶然成功,明天那个一夜暴富……就是不愿意奋斗人生,所以才被鸡汤灌昏。奥巴马说“我们需要避免梦想的匮乏,人们总是希望开好车,穿好衣服,住好房子,却不愿为之付出艰辛,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发掘自身潜力。”而读书如同“镇心剂”,能让人浮躁的心安静,阅读他人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从中吸取,在世事纷扰中保持从容,“宠辱不惊”。‎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 32 -‎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 ‎ - 3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