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 ”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D.“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得到复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答案】 1.B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B项,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B项,该项信息源自第一段,文中的表述是“无论是……,还是……,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应是并列关系,部分主辅。 2.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的C项,源自文章的第二段,文章说的是“低劣的品论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并非选项所说“大量的弹幕会……”。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B .文中第三段的表述是“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并不是化难为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右,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 (选自《宋史·娄机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B.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C.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D.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栋/卒为善士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乾道”为年号,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B .“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C.“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D.“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等,而“致仕”是指出来做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娄机为政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还请求朝廷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章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的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 C.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等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D.娄机为人诚恳,做事严谨。对是非曲直,他当面判断,事后从不再说;赞人全面,不遗漏特长;造访贤能者,列出其可任用的事实,以供选拔之用。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5分) ②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5分) 【答案】 4.C 5.D 6.B 7.①改任西安县知县,有大户人家买地作坟场,掘开地碰到石头,又要索回原价。 ②如果不用纪律来约束,并考核他们的勤勉懒惰,他们一定会成为后患。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 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5.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D项,“‘致仕’是指出来做官”有误;“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古代军制。该题干中,A项考核“天文历法”,BCD项考核“古代职官”。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将帅专权”有误,应是“将帅和手下的偏将副将结党,不知训练检阅军队加强军纪”。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B中“并上密奏章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的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对应的句子是“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曲解“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这句话的意思。 7.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娄机字彦发,是浙江嘉兴人,乾道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盐官县尉。(不久)母亲去世,娄机为母亲守孝,服丧期满,被调任含山县主簿。州府委派他治理铜城堤岸八十四处,当时在这里服役的民工有三千多人,娄机建房屋给他们居住,工具木料一概由官方供给。(措施实行后)百姓都非常乐意工作,二十天宣告完工。改任西安县知县,有大户人家买地作坟场,掘开地碰到石头,又要索回原价。娄机说:“假如挖到金子,那将归谁?”升为宗正寺主簿,请求朝廷抚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当时太子出宫跟老师学习,朝廷选择学官(老师),让娄机兼任资善堂小学教授。娄机每天对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又将历代侍奉双亲、修养身心、治理国家、爱护百姓的事,手抄献上,太子把它放在座位旁边,每天早晚观看自省。遇事翻看了就明白,多有帮助。京城大火,娄机奉诏上密封奉章,强调说朝廷官员专事奉承,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国家政策有所裨益;地方官员不称职,以致苛刻而使百姓财用困乏;将帅与偏将副将专事结党,却不知训练检阅军队加强军纪。娄机时年七十岁,请求退休,皇上不允许。升为右正言兼侍讲,首先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令从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中各举荐可充边州将帅的一二人 ,(并由)皇上召问选拔,享受优厚待遇以行危急之事。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娄机说:“公正可以使天下信服,有权势的大臣因为私心膨胀,败坏国家伤害百姓,现在应该实行公正之道。”又说:“两淮招募勇猛的士兵,最困难的事不是招募新兵,而是管理军队。如果不用纪律来约束,并考核他们的勤勉懒惰,他们一定会成为后患。”便请求查核权势大臣、内侍太监等人没有收入官的家产,专门作养兵费用。升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时正是战争刚刚停止,信使开始往来,战争所造成创伤最严重,破败坏损到处都是的时候,娄机提出了很多弥合创伤有助于国政的政策。嘉定二年八月,朝廷颁布册立皇太子的诏命,娄机代理中书令宣读册命。娄机多次上疏请求辞职,皇帝不同意,皇太子派属官极力挽留他。娄机去世后,被追封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娄机进士登第之初,父亲娄寿告诫他说:“能够做官虽然是值得祝贺的事,但做官真正是不容易啊!”娄机抚育弟弟娄栋,他最终成为有道德的人。娄机居住在乡里时诚恳待人接物,是非曲直当面判断,事后从不再说,人们都非常畏惧而信服他。他夸赞人才,不遗漏任何一点点特长,访问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都会将他们的姓名及其可以任用的事实记录排列出来 ,以供选拔,他所举荐的,也不想让人知道。娄机精通书法,书信大多被人收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鹊桥仙·春日登楼(清)邵长蘅 杨花如雪,桃花如雨,帘幕尽教高卷。芳洲一带草痕齐,早青到姑苏台畔。 催归杜宇,重来燕子,惹起乡心历乱。凭阑干,万叠暮山稠,刚抵得春愁一半。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上片通过如雪的杨花、如雨的桃花、如茵的碧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江南春景图。(3分)下片点题,写出了诗人春日登楼所见,同时以乐景写哀情,与下片的抒情形成反衬。(2分) 9.先是间接抒情,眼见杜鹃啼叫、燕子飞回,不禁油然而生思归之意,(2分)接着化虚为实,将自己的春愁比喻成眼前连绵不断的群山,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春愁之多之重,(2分)令人回味无穷。(2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形象。题干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描绘上片中的生活图景,需要抓住“扬花”“桃花”“帘幕”“草”等景物的特点来描绘,同时要用四个字来概括画面特点,从“如雪”“如雨”“芳洲”“早青”等词语中可以看出画面的优美及生机勃勃;二是回答上片景物描写的作用,这就要分析下片中的情感是什么,景是乐景,而下片的情是哀情,乐景衬哀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景物形象主要如下方面把握:(一)看画面形(组成、远近等)、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二)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如相反,则使用了反衬的技巧。(三)分析意象的组合,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意境。比如本题中,就可以抓住诗句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概括画面的特点,再依据下片所体现的情感来分析这些景物的作用。 9.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可以抓住诗句中“乡心”“春愁”来把握其情感,再看这种情感的表现方式来分析抒情的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的诗句是: , 。 (3)《离骚》中屈原阐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诗句是: , 。 【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作客”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没有赴约【美国】罗伯特·诺格斯 这个故事发生在风景如画的国家丹麦的小客栈里。这种客栈通常供应游客食物和饮料。并且这儿的人们都讲英文。我和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也因为旅游来到了这样的客栈,过着愉快的时光。 “我希望母亲和我们一起在这儿。该多好啊!”我说. “如果你母亲来这里,带着她去附近旅游一定非常惬意!”父亲说. 年轻时他曾经在丹麦旅游参观。我问:“您自那次旅游后离开此地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 “哦!大约三十年。我依稀记得路途上曾经到过这个客栈。”他朝周围看了看,沉浸在回忆的气氛中。“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突然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脸变得异常苍白.随着他的视线望去我发现一个太太手里拿着一托盘饮料站在一群顾客面前。看得出她从前也许很漂亮。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我问父亲:“您认识她么?”“从前认识。”他说。 这位太太来到我们桌前,问:“要饮料吗?” “她变得太多太多了。感谢上帝她没有认出我.”父亲轻声说,手里拿着手帕做了个鬼脸。“在遇到你母亲前我曾经认识她。”他继续说,“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到这里来旅游。她当时是个年轻可爱的少女,温文尔雅、妩媚动人。我们疯狂地相爱了。” “母亲知道此事吗?”我突然忿忿不平地说。 “当然知道。”父亲焦虑地看着我,轻声说。我能感觉到他此时的窘迫。 我说:“爸,您大可不必……” “假如你母亲在这儿,她将告诉你这一切。我不想让你为此操心。那时我对她和她的家庭来说完全是个外国人。当时我的生活完全依赖你爷爷。如果她跟我结婚,她不会有任何前途。所以她的父景竭力反对我们的风流韵事。当我写信告诉父亲我想跟她结婚时,你爷爷便拒绝提供哪怕是一分钱的援助。于是我不得不返回故乡。但是临走前我们见过一次面,我告诉她我必须回美国去借些钱,几个月后回来便跟她结婚。” “我们知道,”他继续说,“她的父亲可能会拦截我们的来往信件。所以我们决定我将简单地给她寄一个纸条,告诉她我们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在那里我们将举行婚礼。然后我就回美国贷了款并写信告诉她见面的事。她收到信后复函说:‘届时我将如期而至。’可是她没有去。后来我了解到她在约定日期两周前和当地的一个客栈老板结婚了。她没有等到我们预定的时刻。” 接着,父亲说:“感谢上帝她没有赴约。回家后我遇到了你母亲,我们过得非常幸福。我们常为这件年轻时的骑士故事说笑寻开心。我提议将来你把此事写成文字。” 那位太太拿着啤酒出现在我们面前。“你是从美国来的吗?”她问我。 “是的。”我说。 她微笑着说:“哦,美国,令人神往的地方。” “是的,你的许多同胞都去了美国,你考虑过此事吗?” “不是我,不是现在。”她说,“很久以前我曾经想过。但最后我还是留在了这里。留在这里挺不错的。” 喝罢啤酒我们离开了客栈。我问父亲:“爸,您给她的信上的日期是怎么写的?” 他停下脚步,掏出一个信封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像这样,”他说,“12/11/13.就是说1913年12月11日!” “不!”我惊呼,在丹麦和其他任何欧洲国家不是那个日期。在这些地方,人们按日、月、年的顺序写日期。所以你写的日期不是12月11日,而是11月12日!” 父亲用手捂住脸。“哦!她到了那里!”他惊叫道,“只因为我没有赴约,她才跟别人结的婚。”他沉默了片刻。“还好!’’他说,“我衷心祝愿她幸福。实际上看来她似乎确实如此。” 当我们总结此事时我突然说:“这真是件幸运的事,否则不会遏上我母亲。” 父亲双手放在我肩膀上,温和地看着我,微笑着我:“我是双倍的荣幸,小伙子,不然的话,我既不会遇上你母亲更不会遇上你!” (摘自《文艺生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没有直接描写“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情,而是通过描写“父亲”与一个丹麦女孩之间美丽的误会,侧面表达了“父母亲”之间美好的爱情。 B.文中的父亲由于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没有和美丽的丹麦女孩走到一起,后来又遇到了新的爱情,父亲的行为虽有遗憾,但是他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C.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父亲没有赴约制造了美丽的错误,小说作者颇具艺术匠心的构思,使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出。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以前美丽的丹麦女孩,但现在发胖了,头发显得有些零乱,说明“她”经受了爱的痛苦,不注重容颜,也不相信所谓爱情。 E.父亲虽然与丹麦女孩的爱情失之交臂,与母亲的爱情却依然全心投入,这启示人们,人的一生不能与过去的遗憾纠缠,应该抓住当下,乐观幸福的生活。 (2)小说中父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3)“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构思精巧体现在情节巧合上。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8分) 【答案】 (1)A.E(答E得3分,答A得2分,答B得1分,答C.D不得分。) (2)①旅游来到客栈,父亲心情愉快。②面对“我”的追问以及昔日的“她”,父亲非常窘迫。③知道日期错误后,父亲表现惊诧痛苦。④现在大家都幸福,父亲很坦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3)①是线索人物,贯穿故事始终。②推动了情节发展。“我”的几次发问,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是小说故事的见证者,增加小说的真实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4)①当年父亲与丹麦女孩偶遇热恋是巧合。②父亲与丹麦女孩因误读日期错过婚姻是巧合。③父亲与母亲结婚过上幸福生活是巧合。④故地重游,父亲再遇当年的女孩是巧合。⑤我了解丹麦日期书写习惯,揭示真相是巧合。(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4点即得满分) 【解析】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B项考查文本的内容,C项考查文章的情节构思,D项考查文章里的人物形象。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父亲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旅游刚到客栈时,“我和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事,也因为旅游来到了这样的客栈,过着愉快的时光”“如果你母亲来这里,带着她去附近旅游一定非常惬意”,此时的父亲时愉快的;面对“我”的追问以及“她”的出现,“突然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脸变得异常苍白”“父亲焦 虑地看着我,轻声说。我能感觉到他此时的窘迫”,此时的父亲时紧张而窘迫的;当得知日期的误会时,“父亲用手捂住脸”“他惊叫道”,此时的父亲应是难过的;双方都很幸福时,“他沉默了片刻。‘还好!’他说,‘我衷心祝愿她幸福。实际上看来她似乎确实如此。’”“我是双倍的荣幸,小伙子,不然的话,我既不会遇上你母亲更不会遇上你”,此时的父亲很坦然。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对于情感变化题,一可以到文中找到直接写情感的词语,比如“愉快”“窘迫”等;二可以借助该形象在事件中的表现来分析情感态度,比如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心理描写;三可以通过他人他物来间接体现,或互相映衬式,或对比对照式。比如本文中,考生可以找出父亲先生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的表现来分析其心理变化。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首先从情节角度来看,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记述了事情的经过,“我”是线索人物;同时因“我”的一些问题而让故事情节发展下去,比如“您自那次旅游后离开此地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您认识她么”“母亲知道此事吗”“爸,您大可不必……”“爸,您给她的信上的日期是怎么写的”;且“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写次要人物,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的性格(形象)。 写次要人物引出主要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围绕次要人物写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写次要人物的--、--、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比如本题中,可以从情节发展和故事真实的角度作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巧合,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构思情节的一种手法,它是对生活偶然性的一种巧妙的运用。作家们精心构置事件的“巧合”,将生活中种种现象与人物的活动放到特定的情境中去生发,去碰撞,去展现生活的韵味。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再看分析这些情节的“巧合”之处。比如本题中,文章的主要情节是“我”和父亲故地重游,偶遇当初的女子,揭示二人错过婚姻的真相,其中有穿插入父亲当初与女子的偶遇、相恋、承诺及错过等。梳理完情节,其中的巧合之处自然就出来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笛声化作民族魂 乔忠延 昆明甬道街边的聂耳故居很平常,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好在是座两层楼。严格地讲,这不是聂家的祖业,是房东杨家的房产。聂耳就出生于这里。他童年在这里度过,直到十八岁振翅远飞。 进入院落,悠扬的音韵便萦绕在耳畔。不过,那并不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而是竹笛吹出的稚嫩音韵。对这笛音,小学课本中有篇文章曾有还原,“悠扬的笛声飘扬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确实,聂耳能把笛子吹得优美迷人,但是,那其实是后来的事,是聂耳勤奋地拜师学习提高技艺的结晶。先前并不是这样,他吹出的声音不悠扬,也不婉转,甚至有些刺耳。教聂耳吹笛子的师傅姓邱,名字如同姓杨的房东一般,没人记得。可是,若是没有他的启蒙教导,就不会有后来响亮于神州大地的聂耳。而且,这位邱师傅还不是音乐教师,只是一位木工。吹笛子是他做木工活儿歇息时的业余爱好。 勤奋好学,让聂耳叩开了通向音乐的门扉。不止如此,勤奋好学也让他叩开了通向知识的门扉。聂耳上学不久后,父亲便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连他的学费也没有着落。母亲卖掉心爱的八音钟才凑够学费,可还缺书钱。在学校里,聂耳长知识,长思想,随着个头的增高,眼界也更加开阔了。他看到祖国积弱积贫,时刻梦想着国家能富裕强大。他把满腔热情寄托于变革,为之呼吁奔走,并鼓动同学和自己一道呼吁奔走。然而,时局能忍受弱贫保守,却容忍不下激进变革,聂耳被列入另册,难以在昆明再待下去,只有告别昆明。 离开昆明后,聂耳飘零到上海,靠在商号当伙计维持一日三餐。还是音乐,改变了聂耳的境遇。有一天,他看到《申报》刊出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招收学员的广告,身上沉睡的音乐细胞马上被激活了,便去报考。担任主考的音乐家黎锦晖,一眼看出聂耳身上潜在的音乐天赋,因此录取了他。成为歌剧社的一员后,聂耳如鱼得水,他担任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只要是歌剧社需要的事,他都主动干。时不时还上场演出,要么扮演卖臭豆腐的小贩,要么扮演一身乌黑的煤矿工人。他才华横溢,活泼可爱,大伙儿见他耳朵大,就亲切地叫他“耳朵先生”。叫着叫着,脆就叫成了“聂耳”——事实上,聂耳的原名是聂守信,此后称聂耳才名副其实。 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了。日寇侵犯,东北沦陷。聂耳不再只想着歌唱,他要呐喊!他结识了作家、诗人田汉,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主题曲和插曲:《大路》《开路先锋》《码头工人之歌》《毕业歌》……聂耳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明快激昂的歌曲,他要用歌声惊醒沉睡的雄狮,用歌声点燃焚烧侵略者的烽火! 聂耳的激情在蕴积!聂耳的怒火在燃烧! 1935年,一部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了。这是一部电影,更是呼唤共同抗日的呐喊。剧组在呐喊,聂耳也加入了呐喊——聂耳的呐喊声化作了这部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唱出了抗日救亡时代万众的心声,表现出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来更成为国歌,散发出永恒的魅力。曾经,这浑厚昂扬的旋律,激愤着国人,奋起抗战、抗战,把侵略者赶出国门。如今,这浑厚昂扬的旋律,又激励着国人,奋起建设、建设,把华夏神州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站在昆明甬道街聂耳故居里,听那悠扬的稚嫩笛音。那笛音,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怒吼出的,是民族魂,中华韵! (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35年2月,田汉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由他创作剧本的影片《风云儿女》开拍。当时,聂耳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聂耳看过歌词后,立即要求由他进行谱曲。果然,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不幸的是,1935年7月中下旬,《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聂耳巳溺亡于日本,年仅23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聂耳原名聂守信,因为耳朵大,从小就被人叫做“耳朵先生”,进入歌剧社后,大伙见他才华横溢,直接称他为“聂耳”。 B.聂耳幼年丧父,家庭困顿,学费都要东拼西凑才成,然而,聂耳人穷志大,渴盼国富民强,自小立志做音乐家,为国出力。 C.“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陷,聂耳毅然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为抗日救亡呐喊,并因此结识了田汉,一起为国歌唱。 D.《义勇军进行曲》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歌曲,宣扬抗日救亡,激昂的歌词,激越的旋律,唱出了国人抗战的决心。 E.文章两处划线的句子都写到了聂耳故居的悠扬音韵,前后呼应,以想象来写笛声的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聂耳的景仰之情。 (2)“九一八”事变爆发前,19岁的聂耳在音乐上已学有所成,是哪些条件使得他年纪轻轻就获得成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聂耳能够迅速地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浑厚昂扬的旋律,除了他的个人才华外,还有哪些因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在2015年“两会”上,有少数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终止现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新歌替代之。理由是《义勇军进行曲》已经过时,不符合时代要求;“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提法,早巳不合时宜。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2)①过人的音乐天赋,澎湃的音乐激情;②勤奋好学,赤诚的爱国之心;③被慧眼赏识,幼年时邱师傅给他启蒙,报考音乐歌舞学校时,得到音乐家黎锦晖的青眯。(每点2分) (3)①田汉已写好歌词,歌词慷慨激昂;②日寇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③抗日救亡时代万众一心、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了整个巾华民族。(每点2分) (4)示例:必须否决这个建议。①《义勇军进行曲》蕴含的战斗不屈的民族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②坚持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可以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建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③虽然时代变了,国歌中的忧患意识不能丢,居安思危;④《义勇军进行曲》仍在激励着国人奋起建设华夏神州,仍在教育、激发年轻一代人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它永远不会过时。(国歌的内涵与作用4分,国歌在现时代的意义与作用4分,紧扣材料,言之成理即可。如果赞同这个建议,能够言之凿凿,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ABCD四项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E项是对文章里语言的分析理解。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前,19岁的聂耳在音乐上已学有所成,是哪些条件使得他年纪轻轻就获得成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九一八’事变爆发前,19岁的聂耳在音乐上已学有所成”,可见答案应在“九一八”之前,由此可以确定筛选的范围。9岁的聂耳在音乐上已学有所成,使得他年纪轻轻就获得成功的条件有内外两方面。从聂耳自身来说,他勤奋好学,有过人的音乐天赋;从外在来说,就是得到了如木工邱师傅和音乐家黎锦晖的指导和青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九一八’事变爆发前,19岁的聂耳在音乐上已学有所成,是哪些条件使得他年纪轻轻就获得成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应到文中圈出“九一八”之前的内容,第四段开头说“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了”,可见聂耳成功的条件应在第四段之前。然后从个人的主观条件、主观努力以及外在的环境、他人的影响等客观方面进行分析即可。依据题干所说,到文中圈划出相关的信息,最后依据分值分条作答。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聂耳能够迅速地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浑厚昂扬的旋律,除了他的个人才华外,还有哪些因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聂耳能够迅速地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浑厚昂扬的旋律,除了他的个人才华外,还有外界环境的刺激。当时日寇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了。这是一部电影,更是呼唤共同抗日的呐喊。剧组在呐喊,聂耳也加入了呐喊。这时田汉已经写好歌词,歌词慷慨激昂,正符合聂耳此时的心境,符合抗曰救亡时代万众的心声。因此他能够迅速地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认真审题,“聂耳能够迅速地创作出《义勇军进行曲》浑厚昂扬的旋律,除了他的个人才华外,还有哪些因素”,然后找到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这一部分内容,再从客观环境和他人的辅助等方面回答,最后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要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比如本题中,首先应明确态度,即反对这些委员的提议,然后从《义勇军进行曲》中所体现的精神对现今社会的作用角度具体分析。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画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 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②201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25 日落下帷幕,从考生反馈看,今年国考笔试考得十分“人文” ,而十八大、莫言、天宫一号等热点话题竟湮没无闻。 ③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政权的颠覆斗争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引而不发。 ④养老金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自不必说,而相关部门在此问题上的唾面自干,明显违背了当初制定社保计划时对公民所作出的承诺。 ⑤因为谋求一个有稳定收入的公务员职位不容易,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人,见到上级总是诚惶诚恐,对一些有不正当行为的同事也保持一团和气,唯恐得罪了人。 ⑥东风路育才幼儿园的老师们,接受过严格的教育培训,责任心强,知识素养很高,在日常教育中,即使对顽皮的学生也能耳提面命,赢得周围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A.②③⑤B.①⑤⑥C.①②⑥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湮没无闻”属于望文生义;“引而不发”“唾面自干”属于感情色彩不当。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内导演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学习国外拍摄影片的力度也在增大。如何拍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本土特色的影片,这是摆在中国导演面前共同的难题。 B.“一带一路”建设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C.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勇立时代潮头,引领“中国号”巨轮,向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彼岸奋勇前行。 D.“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很冷静,并没有扎堆生孩子的现象出现。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如何拍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本土特色的影片”成分残缺,在“世界眼光”前加“具有”。B项“‘一带一路’建设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B项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D项中途易辙导致混乱,应将“二孩政策”放到“自”后。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A项,“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本土特色”前缺少谓语动词;B项,“‘一带一路’建设是原则”主宾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D项中,第一句话还没有说完,第二句另起话头。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是文学也好,哲学也好,政治经济学也好,________有水滴石穿百折不挠的精神,________有所收益,否则,________你“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________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 A.不管 都要 就能 如果 那么 B.不仅 只要 就能 如果 那么 C.不仅 只要 才能 尽管 也不过 D.不管 都要 才能 尽管 也不过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语句连贯和关联词运用的能力。这类题在新课标卷中是一种新型语言表达题型。既要考虑到语言的连贯性,又要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关联词,是一种综合性题型。解题思路总结:1.总观文段,把握内容;2.理清句子个数,分清分句之间的关系。掌握常见的句子关系:(1)条件关系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2)承接关系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3)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 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4)递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5)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6)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7)假设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8)因果关系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9)解说关系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10)目的关系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4.结合选项,准确作答。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化有雅俗之分,而砚台是文人雅士的爱物。从经典中取材,追求“得象之外”,体现“清雅飘逸”的意境和情怀,没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是难以如此传神地表现于方寸的砚台上的。总之,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环境,成就了 ① ,使宋砚的端庄典雅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将砚的功用美推向高峰,也把 ② 。方寸之砚其实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宋代砚的价值,不仅在文物与历史的研究上,也不仅在审美与工艺层面上,而更应在其 ③ 。 【答案】①文人雅士的文化艺术修养②砚的文化引向更高的境界③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方面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 )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比如本题中,要关注横线上文字所处的位置,比如第三处,“而更应在其……”,这是概括性的文字;还要关注与上下文的呼应关系,比如第一处和第二处。 17.请根据以下法律援助流程图(部分),以援助中心咨询点工作人员的身份,向一位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农村老太太解释如何办理申请手续。要求:流程完整清晰,语言流畅,礼貌得体。(6分) 【答案】老人家,您可以先领一份申请书,按照上面的要求准备好案件情况说明和家庭收入证明,然后把申请书和证明材料交回援助中心审查,如果您的案件情况和经济情况符合援助条件,我们中心就会为您指定援助律师。(流程完整清晰2分,语言流畅2分,礼貌得体2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框架图或者思维导图的转化题。首先要理清思维导图中各单元的层级;分清各层级内各单元哪些是程序单元,哪些是内容单元;理清各层级内单元之间的顺序。然后按照层级由大到小的顺序,结合各层级内部的顺序,依次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注意字数要求。本题中,首先要注意用语,因为这涉及两人的身份;二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按照这一顺序进行陈说即可。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岁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及看法。 【答案】 吾心初始,不忘归乡 落叶归根,心始之处,便是吾乡,倘若钱学森没有归得“故 乡”,中国导弹将待何时?倘若列宁没有归乡,俄之前景又得如何?倘若詹天佑仍在异乡,吾国又该如何自强? 人总要有足够大的野心,去闯荡,去开辟,但心要仍存感激,回报回归那初最培育你的地方——家乡。 瑶族的小卜终是大学毕业临近,作为第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姑娘定是乡里邻里的骄傲。而面对众多选择耳耳,回乡做教师不乏是一种最好决择。 大学教育给予人们的是为社会贡献的能力,不至于在信息纷杂的社会中没有一席一地,碌碌无为,做着社会的寄生虫。要知道,并不是 人人都有上大学的机会,贫富差距怎么也无法逾越这淌鸿沟,两岸的人们越走越远,最后留下一个望尘莫及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然而在这种教育差距上,我们更须要一种回报贡献牺牲的精神,拿自己学富五车的知识回报给乡亲,让更多的人平等的实现自己的梦,这难道不是学有所成的意义所在? 莫言,这个声称自己为“乡下人”的文学大家,一直强调自己的一切都来自家乡,他的创作灵感,他的性格培养,无疑是家乡给予了他滋养。获奖后,他没有 置房城中,炒股经商,反而更实在的,他留了下来,捐钱为乡办置学校,培育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的学者。这才是人的价值的意义所在,回报曾给予你的,回到梦最 开始的地方,让下一个梦延续。让知识永不断止,家乡的温床,才是你要去改变的地方。 终是希望小卜能得以归乡。物欲横流的世界纷乱复杂,守不住初心。易被利益勾往,再也找不到像家乡那样纯洁的地方。也别嫌家乡条件不好,“山清水秀,小桥流水”也总得了几分清净便心灵得以沉淀下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俗世的他净了心根找回了最初的梦想。归乡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处世 态度。 吾心初始,不忘归乡,家乡终是梦开始与求贡献回报的地方。不忘初心,不忘归乡。 【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次写作的范围应该围绕“小卜的就业选择”问题,当然也可以从小卜的个案出发,透视大学生就业背后的价值选择。但不能脱离小卜就业选择本 身,泛泛而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出理性的就业选择。“小卜的就业选择”,此处指的应该是材料中的三种选择,即回乡做老师、加盟外企、创办服装设计公司。为什 么只有这三种呢?因为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后面是句号,就意味着目前小卜只有这三种选择。作为写作者“你”,给小卜提的建议必须建立在这三种已有选择的基础上,不能脱离这三种选择“另起炉灶”。比如考生可以在这三种选择中任选一种,也可以两两搭配甚至三者结合,甚至可以在就业顺序上进行创新建议;考生也可以在理性分析三种选择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就业建议;也可以适当拔高,围绕就业的价值选择问题提出建议。但有几种情况需要避免,一是抛开 材料中的三种选择,给小卜提出了其他选择;二是过度拔高立意,写成“坚守本心”“尊重内心”“理性选择”等等立意,忽视了“小卜的就业选择”这个具体问题。既然是“建议 ”,写作者就要有强烈的主观意见,不能进行客观现实性或规律性分析,例如分析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困境与心态等等。建议,是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的。既然是主 观倾向性,那就既可以写成“我建议小卜怎么选择”的第一人称对第三人称建议的语体,也可以写成“我建议小卜你应该怎么选择”的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建议的语 体,比如书信体等。主要角度:(1)选择回家乡回边远地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可写职业选择与社会价值关系。(2)选择到著名外企发挥专业特长。可写职业、 专长、个人价值等关系 。(3)随心选择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可写创业、梦想、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一、题目分析。本材料作文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材料本身,二是写作提示语,三是写作要求。这是一个关于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话题材料,小卜是偏远地区瑶族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临近毕业,是满足家乡父老愿望回乡做教师,还是进入著名外企获得优质生活,亦或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她犯难了。为改变家乡的贫困状况尽力,是父老乡亲的愿望,或许也是她的梦想,但回乡村作为教师,地域、职业和待遇恐怕不是自己所想;到著名外企工作,置身于繁华之地,发挥专业特长,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创造优质的生活,有着很大吸引力,可有负父老乡亲愿望,甚至会少了一点家国情怀;至于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感召下,既能实现自主创业,又能够把民族服装推介出去,不失为一个合理选择,但仅仅受潮流的吸引,盲目行动,且创业需要一定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自己不一定完全准备好了。表面是职业选择上,其实是思想、心态、观念等认识上纠结。这也许就是她犯难的原因。 二、题目类型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型”就是带有具体的写作任务的作文。实际上,所有的作文都是“任务”,但这里的“任务”指的是与材料及要求相关的具体的写作任务。例如本材料作文中,“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这就是具体的写作任务,即要求考生能够给小卜提出具体的就业选择建议。如果仅仅是泛泛而谈追逐梦想、奉献爱心等,就不能算是完成了作文要求的“任务”。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三、作文“提示语”分析。明确写作任务,是“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写作的首要任务。要想明确写作任务,就要善于抓住“提示语”进行分析。本材料作文中的“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就是“提示语”,这个“提示语”启示我们: 1.本次写作的范围应该围绕“小卜的就业选择”问题,当然也可以从小卜的个案出发,透视大学生就业背后的价值选择。但不能脱离小卜就业选择本身,泛泛而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出理性的就业选择。 2.“小卜的就业选择”,此处指的应该是材料中的三种选择,即回乡做老师、加盟外企、创办服装设计公司。为什么只有这三种呢?因为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后面是句号,就意味着目前小卜只有这三种选择。作为写作者“你”,给小卜提的建议必须建立在这三种已有选择的基础上,不能脱离这三种选择“另起炉灶”。比如考生可以在这三种选择中任选一种,也可以两两搭配甚至三者结合,甚至可以在就业顺序上进行创新建议;考生也可以在理性分析三种选择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就业建议;也可以适当拔高,围绕就业的价值选择问题提出建议。但有几种情况需要避免,一是抛开材料中的三种选择,给小卜提出了其他选择;二是过度拔高立意,写成“坚守本心”“尊重内心”“理性选择”等等立意,忽视了“小卜的就业选择”这个具体问题。 3.既然是“建议”,写作者就要有强烈的主观意见,不能进行客观现实性或规律性分析,例如分析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困境与心态等等。建议,是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的。既然是主观倾向性,那就既可以写成“我建议小卜怎么选择”的第一人称对第三人称建议的语体,也可以写成“我建议小卜你应该怎么选择”的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建议的语体,比如书信体等。 四、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及价值取向问题。实际上,限定任务是对“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进一步要求,是对立意范围的进一步压缩,有利于防止出现“套作”类的作文。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情境下,在限定的话题范围内进行写作,但考生又可以有多种选择。这一点也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自由”与“限定”的辩证问题。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还带有一定的“应用”性质,但又不是规范的应用文。就拿这个题目来说,如果学生写成了类似于市场调查或就业指导意见书之类的应用文,也不符合作文的精神。考生应该透过就业选择的表面,去把握就业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念与心态精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