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终考试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终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期终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鼙鼓(pí) 回眸(mú) 潺湲(yuán) 巨擘(bó)‎ B. 奴婢(bì) 日晷(guǐ) 薜荔(bì) 骈文(pián)‎ C. 掣肘(zhì) 欢谑(xuè) 溽暑(rù) 澧水(lī)‎ D. 车毂(gǔ) 哂笑(shěn) 小觑(qù) 枇杷(b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汉字字音。字音中容易出错的有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这些字读音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当然也可能完全不同,如,掇,啜,缀;菅和管。因此做题时要格外留心,看清字形。最重要的是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识记、做练习、做笔记。A项,“眸”读móu。C项,“掣”读chè。掣肘,原意指拉着胳膊,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扰。D项 ,“杷”读pá。‎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娉婷 轻歌慢舞 踯躅 纵横捭阖 B. 轩冕 佶屈聱牙 绸缪 尽态极艳 C. 肯綮 变换莫测 凄恻 讳疾忌医 D. 编纂 皓首穷经 滥觞 秉烛夜游 - 27 - / 27‎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期终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鼙鼓(pí) 回眸(mú) 潺湲(yuán) 巨擘(bó)‎ B. 奴婢(bì) 日晷(guǐ) 薜荔(bì) 骈文(pián)‎ C. 掣肘(zhì) 欢谑(xuè) 溽暑(rù) 澧水(lī)‎ D. 车毂(gǔ) 哂笑(shěn) 小觑(qù) 枇杷(b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汉字字音。字音中容易出错的有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这些字读音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当然也可能完全不同,如,掇,啜,缀;菅和管。因此做题时要格外留心,看清字形。最重要的是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识记、做练习、做笔记。A项,“眸”读móu。C项,“掣”读chè。掣肘,原意指拉着胳膊,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扰。D项 ,“杷”读pá。‎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娉婷 轻歌慢舞 踯躅 纵横捭阖 B. 轩冕 佶屈聱牙 绸缪 尽态极艳 C. 肯綮 变换莫测 凄恻 讳疾忌医 D. 编纂 皓首穷经 滥觞 秉烛夜游 - 27 - / 27‎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义别形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①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②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A项,慢—曼,轻歌曼舞,意思是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B项,艳—妍,尽态极妍:是指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C项,换—幻,变幻莫测:是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孟子在研究《诗》时尚且懂得以意逆志的道理,比秦汉以后的经学家穿凿附会的本事实在高明得多。‎ B. 在回答企业家们提出的关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时,李克强妙语连珠,既让企业家们明白了道理,又让企业家们感受到了总理的亲和、平易。‎ C. 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哲旦旦,表示决不辜负上级领导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可是登上官位不久,就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了。‎ D.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我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独树一帜。‎ - 27 - / 27‎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D项,“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不能用来形容人。语境中用该成语来形容郭橐驼。‎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整本书阅读的内容领域比较广阔,在学校语文学科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示范引领下,其 他学科的教师也可给学生推荐符合学段实际的学科专业阅读书目 B. 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是无庸置疑的客观事实 C. 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 起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 许多家长教育孩子时,不尊重孩子,忽视孩子的主体性,动辄使用家庭暴力,不仅给 孩子留下难以抹去的精神创伤,还造成孩子身体上的伤害。‎ ‎【答案】A ‎5. 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 27‎ A.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白居易《长恨歌》)(蓬菜宫,泛指仙境。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叫瀛洲、方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中的“瀛洲”即此瀛洲。)‎ B.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姜夔《扬州慢》)(豆蔻,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木植物,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句,后来人们便用豆蔻喻指十三四岁的妙龄少女。有成语豆蔻年华。)‎ C.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烽燧即烽火,又叫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点燃的叫烽,晚上点燃的叫燧。燃起锋火报警的高台叫烽火台。烽火也借指战火、战乱。杜甫有“烽火连三月”句。)‎ D.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先进》)(千乘即一千辆兵车。“乘”读 shèng,车辆。春秋时,四匹马拉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C项,白天燃的烟叫燧,晚上燃的火叫烽。语境说反了。‎ ‎6. 对下列各组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朝驰余马兮江皋(驰,使……奔驰。使动用法。) ‎ - 27 - / 27‎ ‎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景,通“影”,月光。)‎ B. 男儿本自重横行(横行,纵横驰骋,无所阻拦。古今异义词。)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使动用法。)‎ C. 良庖岁更刀(岁,一年、每年。名词作状语) 项王军壁垓下(壁,驻守。名词动用。)‎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让……为鉴戒。使动用法。) 浴乎沂,风乎舞雩(疯,吹风、乘凉。名词动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D项,“鉴”为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 27 - / 27‎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①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②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侵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或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注】①蠲(juān):免除。②昧爽:天将明。‎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震内牒箧中 内:同“纳”,放入。‎ B. 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 C. 童逸而牧舍火 逸:贪玩。‎ - 27 - / 27‎ D. 民不胜掠,自诬服 掠:拷打。‎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有权贵以牒荐之者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B. 辄为具奏复其身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C. 书官资揭于城 赵常五战于秦 D. 使坊吏主给之 非曰能之,愿学焉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B. 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C. 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D. 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震品格高尚,为人正直。他年轻时住乡下,不随便与人结交,闻过则喜;考中进士后做小官,有权贵推荐他高升,他并不利用这一机会和条件往上爬,而后凭借自己的实力参与 政事。‎ B. 唐震关注民生,心系百姓。他任信州知州时,江东大早,他上奏朝廷请求减少纲运米,当地的租赋,并劝富人拿出粮食分发给饥民。‎ C.‎ - 27 - / 27‎ ‎ 唐震不畏权贵,公正执法。他任浙西提刑时,当地赵氏家族有个守墓人凶暴蛮横,他派官吏去逮捕惩治,权贵贾似道写信求情,他不予理睬,以法惩办了恶人,因此得罪了贾似道 遭到了弹劾。‎ D. 唐震拒绝投降,以死报国。他任饶州知州时,元军攻城,通判万道同暗中给元军送礼,准备投降,并劝唐震投降,唐震怒斥万道同,坚持抗敌,最终城破被俘,以身殉国。‎ ‎11. 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2)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答案】7. C 8. B 9. A 10. D ‎ ‎11. (1)拿这件事来追问孩子的父亲,他的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 ‎(2)你们平日总是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C项,“童逸而牧舍火”,逸,是逃跑的意思。 ‎ ‎8.‎ - 27 - / 27‎ ‎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B项,都是介词,替,给。A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用、拿;后一个“以”是表目的性连词,来。C项,前一个“于”是介词,在;后一个“于”是连语,和、同、跟。D项,前一个“之”是代词,指饥民;后一个“之”是音节衬词,不译。‎ ‎9. 试题分析: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恃贾似道势”“甚骄蹇”省略的主语都是潜说友,因此前面都要断开;“政事”“震力”“说”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都要断开;“上其事刑部”省略的主语是潜说友,前面也要断开。因此选A项。‎ - 27 - / 27‎ ‎10. 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暗中给元军送礼”错,只是筹备了降礼。‎ ‎11. 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以,拿,用;诘,追问;出,叫出;示,给……看;狱,案件;直,纠正。第二句中,居,平时;“不吾知”,宾语前置句;或,有人;何以,打算怎么做。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参考译文:‎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年轻时生活在乡里,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过错就高兴。唐震考取进士以后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文书推荐他,他把文书放入小箱子中,不久他参与政事.就取出文书还给那个权贵;文书的封条尚未打开,那人十分惭愧。后来唐震担任其他官职。他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成淳年间,他由大理寺司直而兼任临安府通判。当时潜说友担任京城的长官,他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时一切都无所顾忌退让。恰好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辩说其中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虽刑部。最终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 - 27 - / 27‎ 成淳六年,江东发生大旱灾,唐震被提拔为信州知州。唐震上奏请求减少纲运米,免除当地的租赋,下令每个街坊设置一个小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发粮食,让街坊的小吏主持供给饥民。有的小吏劳累不堪,唐震就为他们上陈情况,使他们恢复原来身份。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州里有个百姓雇佣小孩放牛,小孩逃走了。牛棚发生火灾,孩子的父亲状告雇主杀死他的儿子并投入火中,那个百姓禁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唐震看案卷后怀疑这事,就暗中查访,终于在临近的郡中找到了小孩。又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唐震被提拔为浙西提刑。赵l氏家族有个看守基地的僧人十分凶暴蛮横,唐震派遣官吏去逮捕惩治他,贾似道写信来营救。唐震不予理睬,最终按照法律判了刑。贾似道发怒了,让侍御史陈坚弹劾唐震,使他被免职。成淳十年,朝廷又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当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都已经归附元朝,元军开始攻取饶州。饶州驻军只有一千八百人,唐震发动州民登城防守,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人睡。他上书朝建求援,。没有得到回复。元军派人进入饶州来取宋军表示投降的款项,通判万道同暗中派人在他部下中筹集自金、牛酒,备办投降时的礼物。寓居饶州的士人全都听从他。万道同婉转地劝说唐震投降,唐震大声呵斥说:“我能忍心苟且偷生辜负国家吗”城中的年轻人被唐震的话感动了,就杀了元军的使者。有个叫李希圣的百姓图谋出城投降,结果被戴上刑具投入监狱中。第二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了饶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写了官府悬赏文告张贴在城墙上,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来奖赏他们。众人心里畏惧,不能应战,元兵登上女墙,众人就溃散了。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再敢劝说,都走出去了。不久,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宸把笔投在地上,不肯屈服,终于为此而死。‎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三、(28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临江仙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词的首句点明了饮酒的时间、地点和醉酒的程度,先醉后醒,醒后又醉,作者纵饮的 豪兴表现出来了。‎ B. 第二句写归来很晚,“仿佛三更”是一种不确定的判断,“仿佛”一词传神地写出了 词人醉眼蒙昽、意识不清的状态。‎ C. 作者深夜归来,家童鼾声如雷,敲门不应,让他很是无奈,只好拄着拐杖在江涛声中 焦急不安地等待。‎ D.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两句以议论入词,表达了作者历尽宦海浮沉后对 不自由的官场生活和纷扰世事的厌倦,以及渴求解脱的思想感情。‎ - 27 - / 27‎ E. 词的最后两句表明,作者要乘一叶扁舟,任意飘流,在江海中度过余生,流露出一种 悲观和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 ‎13. “夜阑风静觳纹平”一句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赏析。‎ ‎【答案】12. CE 13. 此句表面写景,写出了夜深江上风平浪静的景象。(2分)其实景中融情,是作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契合的产物;此景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情景交融。‎ ‎【解析】‎ ‎12.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很是无奈”“焦急不安”分析不当。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E项,“悲观和消极避世”说法不当。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13.‎ - 27 -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赏析“夜阑风静觳纹平”一句丰富的意蕴,考察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其使用的表现手法,领悟诗歌的情感。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这句诗写出了夜深江上风平浪静的景象,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景中融情,是作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契合的产物。‎ 点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天台山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2)李煜《虞美人》中以江水喻无限的愁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天台四万八千丈 (2). 对此欲倒东南倾 (3). 问君能有几多愁 (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6).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7). 谁得而族灭也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倾、递、族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 27 - / 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房,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正,衣服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是那双眼睛大大的,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 27 - / 27‎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来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姨的卧室隔开。‎ 一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是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 27 - / 27‎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雷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在墙上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7 - / 27‎ ‎ 小说标题“永远的门”中的“门”既指郑若奎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象征阻隔心灵沟通、情感交融的无形的门;“永远”表现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B. 住在小杂院里的邻居们都是热心肠,他们总想撮合着让郑若奎和潘雪娥走到一块儿,但结果让他们很是失望。‎ C. 一位文艺评论家说过:“在一部戏剧中,如果我们看到一幕的墙上挂着一支枪,就一定会在后面的剧情中听到这支枪响。”这篇小说中,画师屋内那个老式的花竹书架便是这样一支“枪”。‎ D. 小说结尾运用了“欧·亨利笔法”,故事情节的结局非常出人意外,而且又巧妙地照应了题目,暗示了主旨,彰显了作者构思的匠心。‎ ‎16. 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7. 郑若奎去世后,作品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为什么说是“莫大的缺憾”?请简要说明。‎ ‎18. 小说中先后多次写到那只透明的蓝色花瓶,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古镇”“古井”“古老的平房”“房子格局多年未变”,这种社会环境暗示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很陈旧,难以改变;②为主人公提供与其性格、思想相吻合的特定生活环境;③为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作品主题作铺垫。 ‎ ‎17. ①因为对潘雪娥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她失去了情感上的依靠(心灵的的寄托);②对小院里的邻居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他们对郑、潘二人能够结合的愿望一下子落空了。 ‎ - 27 - / 27‎ ‎18. ①用反复出现的花瓶与沉闷、单调的氛围(情调)形成反差,给作品增加一点亮色;②用一尘不染的透明的花瓶象征主人公纯洁无瑕的情感;③美丽、透明的花瓶暗示了两个孤寂的人渴望心灵相通的微妙心意。‎ ‎【解析】‎ ‎15.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撮合”不当,邻居们只是希望他们能够结合,并未“撮合”。‎ - 27 - / 27‎ ‎16.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开头写江南古镇,“古井”“古老的平房”“房子格局多年未变”,这种社会环境暗示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很陈旧,难以改变;这样的封闭的环境也暗示了主人公性格的保守。从环境与情节的角度看,开头的环境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小说通读这两个单身男女内心渴望交流渴望温暖但却由于保守的性格各自压抑着自己的内心,这种封闭的环境也为表现主旨作了铺垫。‎ ‎17.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理解“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中““莫大的缺憾”的含义,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答题前要先整体理解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故事情节和要表现的主旨。理解句子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这个小院里,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郑若奎的去世使潘雪娥失去了心灵的的寄托,这对她而言是一个缺憾。另一方面,小院里的邻居发自内心地希望这两个人能走到一起,但郑若奎的去世,使人们的希望破灭了。‎ ‎18. 试题分析:该题要求考生探究文中反复出现那只透明的蓝色花瓶的用意,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可以从线索的作用,物象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这个花瓶,透明,蓝色的,与小院沉闷、单调的环境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沉闷的环境里多了一丝光亮,一丝希望。另外,郑若奎时常擦拭这个透明的花瓶,让它保持洁净,也象征主人公纯洁无瑕的情感。故事中,男主公时常擦拭花瓶,他死后,作品暗示女人也去擦拭了花瓶,暗示这两个内心孤独的人渴望彼此之间能有沟通和交流,能给彼此带来温暖。‎ 五、(12分)‎ ‎19.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加以修改。(可以调换,也可以删除)‎ - 27 - / 27‎ 我是江汉学院新闻专业2017届本科毕业生,日前惠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决定应聘。本人学习成绩优秀,身体无恙,表达能力强。现奉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务必与我洽谈。‎ ‎【答案】①“惠顾”改为“浏览”②“无恙”改为“健康”③删去“务必”④“洽谈”改为“联系”。‎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修改语病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整段材料。“惠顾贵社网站”,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因此“惠顾”使用错误,改为“浏览”。“身体无恙”,无恙,指没有疾病等事。古人讲究礼仪,在被友人问候身体疾病时,会用无恙来回答,以表示对友人担心之情的安慰。这里是求职信,因此要改为“健康”。“请务必与我洽谈”,“务必”带有命令性质,责令对方做某事。这是求职信,要删去“务必”一词。“洽谈”,是接洽商谈,一般是指在商业活动中对商业、商品交易、买卖的交谈行为,因此要将“洽谈”改为“联系”。‎ ‎20. 下列诗词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B.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D.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答案】C - 27 - / 27‎ ‎..................‎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好的翻译是很费功夫的,古人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躇”,就是说要译好一个词,______。翻译者的水平如何,往往体现在他是否能够正确把握并传达关键词语的含义上。_____。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基本翻译方法。直译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译,_____,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动;意译则是在不改变原义的前提下,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予以灵活变通的表述。‎ ‎【答案】 (1). ①有时需要十天半月的推敲 (2). ②这就涉及直译还是意译的问题 (3). ③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 ‎【解析】试题分析: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答题前先通读语段,整体理解把握语段的内容。本段文字是关于翻译的。第一空很简单,是翻译理解前一句的意思,应填“有时需要十天半月的推敲”。第二空前强调翻译的水平体现在关键词语上,后面谈到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因此该空是前后衔接内容的句子,应填“这就涉及直译还是意译的问题”。第三空前强调直译的意思,后面说字句的顺序,因此该空应填“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 - 27 - / 27‎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 六、(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一夫人早年丧偶,靠教书赚钱把独生儿子抚养成人。儿于长大后到美国留学、就业、娶妻生子,有了幸福家庭。退休后的老夫人给儿子写信,希望去美国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回信,信中夹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信中写道:“我们认为你不适合与我们共同生活,如果你认为对我有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合2万多美金,现在我再加一点,给你3万,当作回报。希望不要再干扰我们的生活。”母亲读罢来信,老泪纵横,心灰意冷,痛不欲生。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她想通了,带着3万美元做了一次环球旅行,心情也变得淡然、开朗多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亲情无价 - 27 - / 27‎ 有个一直争议的问题:世界上最美的感情是什么?有人说是爱情,爱情的绵长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有人说是友情,多一份友情便多一份快乐少一份烦恼。现在,我认为:亲情,父母子女之间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 爱情固然绵长,但它也渐渐抵挡不住金钱的腐蚀;友情固然真挚,却难以经历时间与距离的考验;只有亲情,金钱不会让它变质,时间与距离不会使它淡薄。这种血与肉的感情不会体现在肤浅的言语中,而是要在每一个行动,每一件小事中去体会……‎ 熹微的晨光夹杂着奶香弥漫了整个屋子,我起床后,悄悄走近厨房,有看到了妈妈煮牛奶那熟悉的背影。看着从锅内团团腾起的热气,以后您早上不用再起早为我煮牛奶了,我在学校吃得挺好。”妈妈微笑着:“没事,喝杯奶,精神才好,在学校才能跟得上老师的思路呀!快去收拾东西吧,一会还得上学,别迟到了!”待我收拾好一切,一杯温热的牛奶已放在桌子上。旁边还有一个热热的鸡蛋。我明白,对我的爱,母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对母亲的爱,我则是一条喧嚣浮躁的小溪,永远永远只能是她的支流。‎ - 27 - / 27‎ 伴随着急促的晚自习放学的铃声,又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当我带着一身疲倦走出校门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父亲。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小孩子,父亲也许就是抱着这种心理而每天晚上都能接我。我不止一次地劝父亲不要接我,可父亲总是重复着那句:“不放心你。”自从上高中的那一日起,父亲便每天都来接我,尽管,家离学校并不是很远。日复一日,短短的路上不知印上了父亲多少足迹,也不知在我心里印下了多少次感动。夜路本来很黑,因了路灯,因了雾,因了这种爱,变得朦胧而美妙。‎ 我想,爱的美好就在与无数的付出。亲情的无价让我懂得了如何感动。人生的旅程永远有亲情的所在,那么就没人比你幸福。‎ 有爱的人是美丽的。反之,人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人间还有真情在。‎ ‎【解析】试题分析:本次作文是任务驱动性作文。写作前要审读材料。材料谈论一个母亲独自抚养大儿子,儿子在美国读书成家后,拒绝赡养母亲,并以3万美元作为亲情的了结。老人在伤心之后想明白了,独自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后,心情开朗。这个材料围绕要不有赡养老人的问题,亲情重要还是金钱重要,金钱能不能用来衡量亲情。因此,可以立意为:①孝顺老人的传统美德不能丢;②亲情无价,不能用金钱里衡量;③养老不能单靠儿女;④遇事要想得开,退一步海阔天空。‎ 眯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27 - / 27‎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 27 - / 27‎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7 - / 2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