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迎二模试卷 语文 第I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美,在你身边》是这套丛书的 之篇,全书生动有趣地揭示纷繁复杂的 中,雅俗、 、深浅、高低的区分,美与人生之间内在深刻的联系,明确地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美的生活,拥有美的人生。‎ A. 开门见山 花花世界 文野 B. 开宗明义 花花世界 文史 C. 开门见山 大千世界 文史 D. 开宗明义 大千世界 文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词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本题要求选择“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宜采用排除法。‎ 第一组: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开宗明义,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语境是《美,在你身边》是这套丛书的……之篇,显然是讲《美,在你身边》能彰显这套丛书的旨趣,故填“开宗明义”。‎ 第二组:花花世界,指繁华的、吃喝玩乐的地方。也泛指人世间,常含贬义。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侧重于纷繁复杂。语境是说全书生动有趣地揭示纷繁复杂的……,显然填“大千世界”更妥帖。‎ 第三组:文野,是 “文明”和“野蛮”的合称,是一组反义词;文史,“文学”和“历史”的合称。该处前后的语境是“雅俗”“深浅”“高低”都是一组反义词,所以该处填“文野”。‎ 故选D。‎ - 33 -‎ ‎【点睛】近义词辨析的重点在于区别不同语素,大体有以下八种方法:(1)从字形上去区分,(2)从词性上去区分,(3)从词语涉及的对象上去区分,(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上去区分,(5)从词语的侧重点上去分析,(6)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区分,(7)从词语的轻重色彩上去区分,(8)从词语的特指和泛指上去区分。‎ ‎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建筑多由多座单体建筑组合成为建筑群, ,名称也相对。‎ ‎①如故宫外朝内廷宫殿都是严肃地保持对称 ‎②三大殿左右有造型相同的文楼、武楼和相对的门廊 ‎③以表现园林的灵活艺术性 ‎④而花园性质的建筑则采用左右均衡的手法 ‎⑤庄严殿堂群习惯上是左右对称 A. ⑤①②④③ B. ③④⑤①② C. ③⑤④①② D. ⑤④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 做这个的关键是抓住首句:我国建筑多由多座单体建筑组合成为建筑群,名称也相对。待选的句子主要讲了两类“庄严建筑群”和“花园性质的建筑”,前者讲究的是“左右对称”,而后者强调的是“左右均衡”,体现的是灵活性。⑤④就是这两类建筑的分类和特点对比,故放在前面。③是进一步指出花园建筑“左右均衡”的特点——“灵活性”;而①是句故宫建筑的庄严来证明前面的⑤“庄严殿堂群习惯上是左右对称”。而②“三大殿左右有造型相同的文楼、武楼和相对的门廊”是具体介绍故宫三大殿左右对称的特点,甚至与后文“名称也相对”衔接,故排在最后。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节气,正确的一项是 ‎① 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 33 -‎ ‎②隔溪 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③立秋向日葵花放, 西楼听晚蝉。‎ ‎④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 咏诗篇。‎ A. ①惊蛰②芒种③处暑④小雪 B. ①秋分②立秋③霜降④立冬 C. ①立秋②秋分③霜降④大雪 D. ①立夏②立秋③大雪④冬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节气来历;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 此题考查“二十四节气”,可以背诵相应的歌谣,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本题第①句后有“春分”蝴蝶梦花间,说明是“春分”前的一个节气,故填“惊蛰”。‎ 第②句后有“夏至”,从歌诀来看是 “夏至”前一个节气——芒种,故本句填:隔溪“芒种”渔家乐。‎ 第③句前面是“立秋向日葵花放”,从歌谣“秋处露秋寒霜降”可判断“立秋”后是“处暑”。‎ 第④句前面是“立冬畅饮麒麟阁”,从歌谣“冬雪雪冬小大寒”,可知“立冬”后是“小雪”,故诗句为: 绣襦“小雪”咏诗篇。‎ 故选A。‎ ‎【点睛】平时应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4.对下面这段话核心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 A. 聆听高雅的音乐需要一个清凉舒适的环境 B. 遇到熟人脱帽致敬体现一个人的核心索养 - 33 -‎ C. 作品贵在创造而不要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 D. 只有适时向大师请教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语言由丰富到简洁的过程,其关键是去粗取精,抓住关键词。其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题干要求选择:对下面这段话核心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首先细读文本,把握大意。语境是作曲家带着自己的曲子向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而大师的表现是不停地脱帽。作曲家不明就里,打听原因,大师的回答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这个的题的关键是就是对大师的话的理解。“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是委婉地告诉这个作曲家他的作品缺少创意,沿袭前人的东西太多了。‎ 故选C。‎ ‎【点睛】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永乐中举于乡,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虑囚福建,有仁廉声。‎ - 33 -‎ 正统八年,吏部尚书王直等应诏,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骥与焉。迁大理右寺丞,退抚山东。先是,济南设抚民官,专抚流民。后反为民扰,骥奏罢之。俗遇旱,辄伐新葬冢墓,残其肢体,以为旱所由致,名曰“打旱骨樁”,以骥言禁绝。还朝,进右少卿。已,命迅视济宁至淮、扬饥民。骥立法捕蝗,停不急务,蠲逋发廪,民赖以济。‎ 十三年冬,巡抚浙江。初,庆元人叶宗留与丽水陈鉴胡聚众盗福建宝丰诸银矿,已而群盗自相杀,遂为乱。九年七月,福建参议竺渊往捕,被执死。宗留僭称王。时福建邓茂七亦聚众反,势甚张。宗留、鉴胡附之,流剽浙江、江西、福建境上。参议耿定,佥事王晟及都督佥事陈荣,指挥刘真,都指挥吴刚、龚礼,永丰知县邓颙,前后败殁。遂昌贼苏牙、俞伯通剽兰溪,又与相应,远近震动。骥至,遣金华知府石瑁击新牙等,抚定其余党。而鉴胡方以争忿杀宗留,专其众,自称大王,国号太平,建元泰定。伪署将帅,围处州,分掠武义、松阳、龙泉、永康、义乌、东阳、浦江诸县。未几,茂七死,鉴胡势孤。骥命丽水丞丁宁率老人王世昌等赍榜入贼巢招之,鉴胡逐偕其党出降。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其秋,景帝嗣位,召骥还,卒于道。骥所至,咸有建树,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救,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六十》)‎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辄伐新葬冢墓 辄:总是 B. 蠲逋发禀 蠲:免除 C. 宗留僭称王 僭:唇越 D. 赍榜入贼巢招之 赍:赏赐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统八年,吏部尚书王直广推公正廉洁、有学问、德行好的官员,张骥由此获荐而升职。‎ B. 济南的抚民官违背朝廷设官初衷,反为民扰,张骥巡抚山东后向皇上奏请撤销了这一官职。‎ C. 叶宗留与陈鉴胡依附邓茂七后,朝廷派往平乱的竺渊、王晟、刘真及吴刚等人先后被杀。‎ D. 张骥在多地为官期间都有建树,景帝继位后下令召还张骥,不幸他在回京路上去世。‎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乐中举于乡,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虑囚福建,有仁廉声。‎ ‎(2)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人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8. 根据文意,概括文末“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的原因。‎ - 33 -‎ ‎【答案】5. D 6. C ‎ ‎7. (1)永乐年间在乡试中考中举人,进入国子监学习、宣德初年担任(或被授予)御史一职。被朝廷派往江西任按察使,又曾去福建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有仁义廉洁的好名声。‎ ‎(2)陈鉴胡到京城后,皇帝宽恕他没有诛杀他。又遇大赦,他获释后被任命为留守京师的卫队军士。也先入侵的时候,陈鉴胡趁机逃跑,被抓获后斩杀。 ‎ ‎8. ①惩处贪官;②改变恶俗;③赈灾济民;④平定叛乱。‎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实词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题干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项,“赍榜入贼巢招之”的“赍”:拿着、携着的意思,而不是“赏赐”。该句的意思是:拿着榜文进入陈鉴胡的(老巢)根据地招降。‎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以偏概全,错在“叶宗留与陈鉴胡依附邓茂七后,朝廷派往平乱的竺渊等先后被杀”。从原文“九年七月,福建参议竺渊往捕,被执死。宗留僭称王。时福建邓茂七亦聚众反,势甚张。宗留、鉴胡附之……”可知:竺渊是在叶宗留与陈鉴胡依附邓茂七之前就被杀了。‎ 故选C。‎ ‎【7题详解】‎ - 33 -‎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中举于乡”,状语后置,即在乡试中举。“入国学”,进国子监学习。“按”,出巡;“虑囚福建”,是“虑囚(于)福建”的省略,意思是:曾在福建过问(询问)囚犯讯察决狱的情况。第(2)句采分点:“宥”,宽宥;“更”,又;“乘”,趁机;“间亡”,抄小路逃跑;“伏诛”,被诛杀。‎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熟读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重点是细读文本,然后梳理出相关的文字来,最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进行归纳。探究原因,往往从内因、外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角度去思考。题干要求:根据文意,概括文末“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的原因。首先要明白这里的“之”指代张骥。老百姓长久地缅怀他,说明他做了利国利民的事情,所以回归文本找到他的执政方略、惠民政策等即可。从原文“抚山东,先是,济南设抚民官,专抚流民。后反为民扰,骥奏罢之,俗遇早,辄伐新葬冢墓,残其肢体,以为早所由致,名曰‘打旱骨樁’,以骥言禁绝”,可概括出打击贪官污吏,移风易俗,革除陋习。从“命迅视济宁至淮、扬饥民。骥立法捕蝗,停不急务,蠲逋发廪,民赖以济”可概括出赈灾济民,施行仁政;从“骥命丽水丞丁宁率老人王世昌等赍榜入贼巢招之,鉴胡逐偕其党出降”等文字可概括出平定匪患,保一方安宁。‎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 33 -‎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明成祖永乐年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进入国学学习。宣德初年被授予御史一职,出京到江西任按察使,又曾在福建过问囚犯讯察决狱的情况,有仁德廉洁的好名声。 ‎ 正统八年(1443年),吏部尚书王直等接受英宗的诏令,广泛推举公正廉洁、有学问、德行好的朝廷官员(予以重用),张骥就在其中。后来他调迁为大理寺右寺丞,巡抚山东。在此之前,济南设立抚民官,专门救济和安抚流亡贫民。(本为义举善事,但任职的官员贪滥妄行,)后来反而侵扰百姓。张骥上书朝廷,罢撤了这一机构。当地风俗,遇上旱年,民众总是挖开新死人的坟墓,将死人的肢体弄残,因为他们认为旱情是由这些刚死的人造成的。(这种行为)当地人称为“打旱骨樁”,因为张骥的命令而禁绝。(张骥)回到朝廷后,晋升为大理寺右少卿。不久,朝廷又派他巡视济宁至淮阴、扬州一带的饥民。张骥想方设法灭蝗,停止了不紧要的事务,免除了拖欠的赋税,打开粮仓救济灾民,灾民借此得以生存。 ‎ 正统十三年(1448年)冬天,张骥任浙江巡抚。当初,庆元人叶宗留与丽水人陈鉴胡合伙聚众盗挖福建宝丰各银矿,不久,群盗(因利益分配不均)发生内讧,相互残杀,于是引发动乱。正统九年七月,福建参议竺渊前往捕剿,兵败被捕杀害。叶宗遂称王谋反。当时,福建的邓茂七也聚众谋反,势力最大。叶宗留、陈鉴胡率众投靠了他,他们在浙江、江西、福建一带流动劫掠。参议耿定,佥事王晟及都督佥事陈荣,指挥刘真,都指挥吴纲、龚礼,永丰知县邓颙,先后围剿战败,死于阵上。遂昌苏牙、俞伯通又聚众劫掠兰溪,与邓茂七等遥相呼应,远近震动。张骥到任后,派遣金华知府石瑁出兵斩杀了苏牙等,安抚了余众。而此时陈鉴胡正因为与叶宗留发生纠纷而杀了叶宗留,独自占有叶的人马,势力大增,自称为王,建国号太平,年号泰定。鉴胡又部署将帅,围攻处州,分兵剽掠武义、松阳、龙泉、永康、义乌、东阳、浦江等各县。不久之后,邓茂七死,陈鉴胡势力孤危。张骥命令丽水丞丁宁率老人王世昌等,拿着榜文进入陈鉴胡的根据地招降,鉴胡就和其党徒出降。只有陶得二不愿投降,杀了使者,进入深山像原来一样与官军为敌。当时正是正统十四年四月。张骥招降了陈鉴胡之后,另外一群反贼苏记养等继续劫掠金华,但不长时间就被官兵剿灭了,浙江、福建、江西一带的为乱势力更加衰弱。 ‎ 这年秋天,景帝登基,朝廷召张骥还朝另作任用,张骥在回京的路上去世。凡是张骥任职的地方,都有很好的政绩,山东、浙江两地民众过了很久还思念他。陈鉴胡到京城后,景帝宽恕了他,(后来他)又在大赦时被赦免了罪行,被释放后充当留守京师的卫队军士。也先入侵,陈鉴胡乘乱外逃,被朝廷捉获斩杀。‎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 33 -‎ 鹧鸪天·元夕不出 姜夔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9. 简要分析词人什么“却怕春寒”?‎ ‎10. 赏析词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答案】9. 又逢元宵灯节,词人害怕触景而伤情,旧情难忘。 ‎ ‎10. 以景结情,“芙蓉影暗”含蓄地表明词人内心的愁苦凄凉;以乐衬哀,用三更卧听隔壁孩子逛完花灯回来的欢声笑语反衬词人辗转难眠的孤独伤感。‎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词人为什么“却怕春寒”?整句是“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本身是元宵佳节,却不愿外出游玩,以“春寒”为借口,独自掩着门扉,任由思绪翩飞,从词中“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旧情惟有绛都词”等句看出诗人是担心外出游玩时,物是人非,触景生情,徒增更多的惆怅和伤感,所以用“怕春寒”来掩饰内心的孤独、伤感。‎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题干要求赏析词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效果。‎ ‎“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这两句的手法可以从情景的角度,反衬的手法,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芙蓉影暗三更后”,意思是三更后还看见芙蓉朦胧、昏暗的影子,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作者的所见;“卧听邻娃笑语归”是自己躺卧床上听着邻家孩子元夕出游归来的欢声笑语,这是从听觉的角度写诗人所闻。不管是所见还是所闻,都说明诗人自己在床上辗转反侧、孤枕难眠,所以,这一联用“芙蓉影”“邻娃声”反衬了作者的孤独,以景衬情,以乐写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落寞的情怀。‎ - 33 -‎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和抒情,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 、象征、用典等,修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 _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 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 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 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_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_________ ?”(《论语·八佾》)‎ ‎(8)看似寻常最奇崛,_________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答案】 (1). 靡有朝矣 (2).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梦啼妆泪红阑干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挟飞仙以遨游 (7). 如乐何 (8). 成如容易却艰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示例)此题中需注意“靡”“坳堂”“庭”“萧萧”“阑干”“鉴”“挟”“遨游”“艰辛”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 33 -‎ 三更月呜咽 那年秋天,我在湘西一个叫瓦拿的小山村住了几天。‎ ‎“瓦拿”是方言,意思是贫穷的山坳。这村子也确实太穷了,至今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土路,连通外面的世界。我从小镇翻山越岭、涉水过河来到这里,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旧社会。‎ 墙是土墙,瓦是灰瓦,斑驳的木门吱呀作响。室内简洁、干净。两把竹椅,一张方桌,还有朴拙厚实的木床。这就是老洼经营的“客栈”。‎ 我到达时,太阳西斜。空空荡荡的院子里,除了树外,就是风。老洼对我说,村里全是老骨头,年轻人都出去捞世界了,孩子们则在山下上学。老洼五十出头,腿有残疾,出不了远门,就紧跟形势,把村民废弃的房屋租过来,翻修一新,办起客栈。‎ 有人笑他,这穷乡僻壤的,鬼都不来,还会有人来吗?‎ 老洼回应道,现在都进入渔网时代了,那么多的鱼挤在一个网里,这里的荒凉,说不定就是风水宝地呢。‎ 老洼把一张张图片抛到网上。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野花,小桥流水人家,这里应有尽有。于是,就有人舟车劳顿来了。老洼算算,除去成本外,每月能赚壶酒钱。‎ 熟悉一下环境,天色已暗,袅袅升起的炊烟让小山村活跃起来。隔壁一老叟佝偻着腰,敲着木盆,发出咚咚回响,呼唤着山坡上晚归的牛羊。老叟一身黝黑,眉毛很淡,好像随时都会抹掉的可能。‎ 他冲我笑笑,露出一张没牙的嘴,算是打了招呼。‎ 整个傍晚,我看到六七位老人,他们行动迟缓。见到我,脸上都露出木然的笑。‎ 夜里,我在半醒半梦间,隐隐约约听到一阵哭声。刚开始嘤嘤呜呜,嗓音嘶哑,持续低沉,像是用手掌捂着嘴巴,不敢让悲痛之声放肆开来。间或有些哽咽,顿几下后,伤心的抽泣则更加凄切。最开始是一个人哭,紧接着是两个、三个……哭声渐渐有了力量,越显悲壮。我在这悲壮的力量中,由迷糊变为清醒。咬咬舌头,疼!我明白,这不是梦,而是真实的存在。‎ 人一清醒,恐惧便袭遍全身。我轻轻侧转身,那哭声就像看着我似的,忽然由高变低,混合的悲伤又变成了单一的呜咽。如泣如诉,凄凄惨惨,听之在左,忽而在右,我浑身起满鸡皮疙瘩。‎ 这半夜三更的,难道有鬼不成?‎ 看看手机,临近子夜。伸手拉灯,却停电了。虽然老洼曾交代过,夜里会停电。但在这个鬼魅迷离时刻,任凭我内心如何坚定,也有些不寒而栗。‎ - 33 -‎ 我摸索到床头的搪瓷缸子,索性坐起来。这时哭声稍弱,可依旧在房间里萦绕徘徊。透过窗子,我看到半轮秋月浮在云雾缥缈的西天。西天很低,紧扣在屋檐下。哭声就好像从那里传出,通过风、通过雾、通过山岚,丝丝缕缕传入耳膜,钻进脑海。那月牙儿也对我发出清冷的笑,隐约可见的凤眼中,忽地涌出大片雪白的泪。‎ 我骇然。哭声也戛然而止。这一夜,无法入眠。‎ 第二天,我问老洼,可曾听到哭声?‎ 老洼瞪着鼓眼泡,愣怔片刻,把头摇得如同拨浪鼓似的说,没!我再小心询问老叟,老叟夫妇异口同声回答,没有啊。‎ 我在诧异中感觉到,要么他们都在说谎,要么我真的是出现了幻觉。‎ 好在第二天夜里,哭声再次响起。刚开始依旧是嘤嘤呜呜,有些强忍住似的。慢慢地又有哭声加入,悲伤的宣泄顺畅许多。我翻身起床,蹑手蹑脚走出小院。‎ 白天,我已看好地形,非常自信哭声来自邻居的老叟。踩着月影,循着哭声,我轻轻来到老人的泥墙外。果然不错,有七八位老人坐在院中,倚着老榆树,围成一个圈子,正在默默哭泣。有的哽咽,有的抽搭,有的独自抹泪。院里院外,没有言语,只有嘤嘤嗡嗡、咿咿唔唔的哭声。哭到惨痛处,吓得半边月亮赶紧躲入云层,天地为之一暗。‎ 夜虽不凉,我却瑟瑟发抖。老人们哭过一阵子后,你拉我一把,我拽你一下,互相搀扶着站起身来,然后各自蹒跚着回家。我揉揉双眼,静静心神,突然感悟自己冒昧地出现在这里,确实很不厚道。‎ 第三天夜里,我期待哭声再次响起,可惜没了。‎ 第四天依旧没有。‎ 第五天,我要返回小镇,老洼来送我。走了很长一段土路,老洼才开口说话。他说得很缓慢:好多年了,都已成了习惯。人越老,越是想念外出的子女。特别是到了晚上,更觉得孤零零的无所依靠。刚开始,只有老叟因思儿哭泣。没想到这一哭,就好像在朦胧的泪水中见到儿子一样,思念之情顿时有所缓解。其他老人听到后,纷纷仿效。经多年验证,老人们在三更之月思念亲人,则子女感应更加灵验,都会及时打回电话。于是乎,这就成了老人们想见子女的一种习惯。‎ 我听完,默不作声。突然问:这两天,小山村的电话多吗?‎ 老洼一脸苦相,极诚恳地回答:没有。‎ 不过,老洼旋即补充道,我说的这些话啊,你别当真,只当是一场梦好了。‎ ‎(选自《作品》2018年第12期,有删改)‎ - 33 -‎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标题富有意蕴,“三更月呜咽”,画面感极强,暗示出清冷、凄惨的氛围,也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 小说描写夜半哭声时,写“月牙儿对我发出清冷的笑,忽地涌出大片雪白的泪”意在突出小说的荒诞色彩。‎ C. 小说中老洼与其他留守老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思维活络,办客栈,利用山村自然资源在网上招来生意。‎ D. 小说最后写“我”听老洼道出原委后“默不作声”,情感内敛,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13. 简要概括“我”遭遇夜半哭声时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 ‎14. 小说叙述了“我”遭遇夜半哭声之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态度。‎ ‎【答案】12. B 13. “我”经历了恐惧、诧异、好奇、震惊、同情、愧疚的心理变化过程。 ‎ ‎14. 对山村留守老人难以改变孤独现状的无奈;对留守老人盼望能够和子女通话的理解;对留守老人养成以哭解愁对月思亲习惯的同情;对社会和家庭给予空巢老人人文关怀的期盼。‎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对小说的感情色彩和情感基调把握不准。从“人越老,越是想念外出的子女。特别是到了晚上,更觉得孤零零的无所依靠。刚开始,只有老叟因思儿哭泣。没想到这一哭,就好像在朦胧的泪水中见到儿子一样,思念之情顿时有所缓解。其他老人听到后,纷纷仿效。经多年验证,老人们在三更之月思念亲人,则子女感应更加灵验,都会及时打回电话。于是乎,这就成了老人们想见子女的一种习惯”等语句看出:小说着力渲染是悲情色彩,而非“荒诞”。‎ 故选B。‎ - 33 -‎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有的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即可。题干要求:简要概括“我”遭遇夜半哭声时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 本题回归文本,可从中筛选信息“人一清醒,恐惧便袭遍全身”“我骇然。哭声戛然而止”“老洼愣怔片刻,把头摇得如同拨浪鼓似的说,没!我在诧异中感觉到,要么他在说谎,要么我真的是出现了幻觉”“我翻身起床,蹑手蹑脚走出小院,循着哭声,我轻轻来到老人的泥墙外”“突然感悟自己冒昧地出现在这里,确实很不厚道”,分条概括即可,即经历了恐惧、诧异、好奇、震惊、同情、愧疚等心理变化过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作者对文中某个问题(观点)的态度的能力。要判断作者对某个观点的情感态度,需要回归文本,细读相关语段,然后用简洁的文字,条分缕析的作答。题干要求根据小说叙述了“我”遭遇夜半哭声之事,探究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态度。先回归文本,找到表达作者情感比较集中的语句,如“这两天,小山村的电话多吗”,是对上文“经多年验证,老人们在三更之月思念亲人,则子女感应更加灵验,都会及时打回电话”的照应,这么问体现出作者对老人的关怀,希望他们得偿所愿;而“老洼一脸苦相地说:没有”,则更衬托出“我”对老人孤独思亲的现状无法改变的无奈;结合“好多年了,都已成了习惯。人越老,越是想念外出的子女。特别是到了晚上,更觉得孤零零的无所依靠。刚开始,只有老叟因思儿哭泣。没想到这一哭,就好像在朦胧的泪水中见到儿子一样,思念之情顿时有所缓解。其他老人听到后,纷纷仿效”分析,对留守老人养成以哭解愁对月思亲习惯的同情;结合全文来看,深化了关爱留守老人的主旨。‎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 33 -‎ 中国画题款研究 潘天寿 中国画的题款,起于何代,无从详考,从古籍稽查,大概起源于前汉时代,签名或钤章是题款的内容之一。那么其意义何在呢?‎ 画家所创作的画幅,应有他的创作所有权,也就是绘画工作者劳动所应获得的成果。极大多数的画家,都以这创作所有权,作为个人“三不朽”的留名千古的工具。‎ 欣赏绘画时有知道作者姓名的要求,这种追本寻源的情况合乎情理。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民群众的文艺生活的“食粮”,享受这些“食粮”的人们,很自然要追怀“食粮”的生产者。‎ 一部分美术史学家会追问作者的生活、环境、性情、思想以及题材与画幅上的关联等等,进而作进一步分析与研究,才能完成美术史学家的责任与满足观众欣赏的愿望,中国古代把绘画看作百项工艺中的一个门类。《历代名画记》说:“太宗与侍臣泛游春苑,池中有奇鸟随波容与……急召立本写貌,阁内传呼画师阎立本。立本时已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素,目瞻坐宾,不胜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属词,今独以丹青见知,躬厮投之务,辱莫大焉!尔宜深戒,勿习此艺。’”‎ 盛唐以后,画上题写姓名之风渐开。清钱杜《松壶画忆》说:“画之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据此可知唐代画家已渐渐重视绘画上的创作权,但题写姓名恐有碍画面上的布置等等,将其藏写在树根石罅之间,以求两全。其次又恐因书法写得欠好,有损画面上的美观,因又发展“题背”的办法,以躲避书法不工的弱点。‎ 到了宋初,题名盖章风气渐行。画幅上题写年月也开始发展。到了苏东坡,始喜题长跋,并以大行楷书写,已开元人题款的新式样。《松壶画忆》说:“至宋始有年月纪之。然犹是细楷一线,无书两行者。惟东坡行款皆大行楷,或有跋语三五行,已开元人一派矣。”‎ 到了明清时代,几乎无画不题,题款已成为普遍习惯。但也有少数画家,拙于书法及文辞,自愿放弃绘画所有权,不题姓名和不盖章的。也有少数画家,因所作的画幅未能满意,恐有妨碍画名不加题名或盖章的。‎ 宋明画院的作家,进呈皇帝的卷轴,虽皆系大名家所作,多不落姓名款识,但也有超出一般情况而仍题写姓名的、宋米芾《画史》说:“李冠卿少卿,收双幅大折枝……命为徐熙,余细阅,于一花头下金书‘臣崇嗣上进’。”画院进呈画卷,题具姓名,必须上冠一臣字,系有官职者对皇帝的卑称。到了清代,以绘画供奉内廷的画官,均通行“臣某某恭绘”的题款法。‎ - 33 -‎ 画面上签题年月,大约比题名盖章稍迟。宋赵希鹄《洞天新录》说;“郭熙画于角有小熙字印,赵大年、永年,则有大年某年笔记,永年某年笔记。”据此,画面上签题年月开始于宋初。鉴藏研究者,一看到所题的年月就知道这幅画是某画家早年、中年、晚年或衰年的品件,从而联系某画家各时期变迁的风格,以鉴定其精粗与真假等等。‎ 到了近代,画面上题写年月已成普遍习惯。中西皆然,只是题写的办法与形式有所不同罢了,中国近代诸名画常有仅题名盖章而不题写年月的,如清初八大山人,往往只随八大山人的别号,不题作画时的年月,大概是由构图情况与空白位置,以及作者个人爱好来加以决定的。‎ ‎(选自《潘天寿美术文集》,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画的题款起于何代虽无从详考,但从古籍稽查可知大概起源于西汉时代。‎ B. 从阎立本戒子话语中可知,在其所所时代,绘画作为百项工艺中的一个门类创作者身份并不尊贵。‎ C. 盛唐以后画上题写姓名之风渐开,宋初开画面上签题年月之风,题名盖章风气渐行。‎ D. 如果画面上没有签题年月,则鉴藏研究者无法知道这幅画是某画家早年、中年、晚年或衰年的品件。‎ ‎16. 根据原文内容,对下列绘画作品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道子款《观音》,右下角有“吴道子敬绘”款识,表明唐代画家已重视绘画上的创作权。‎ B. 《人骑图》,画上有赵孟頫自识,“吾好画马,盖得之于天,故颇尽其能事,若此图,自谓不愧唐人”这是元人题款的新式样。‎ C. 《唐卡观音》,右下角有“臣郎世宁恭绘”字样,作者当为宋明画院的作家。‎ D. 《荷石水禽图》,左上角有八大山人钤印及题名,但未签题年月,此作品有是朱耷真迹的可能性。‎ ‎17. 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画家签名或钤章的意义。‎ ‎【答案】15. D 16. C ‎ ‎17. 对画家本人的意义:标示创作所有权以期实现留名千古的“三不朽”愿望;对欣赏者的意义:满足其追怀文艺“食粮”的生产者、期盼知道作者姓名的愿望;对研究者的意义:便于其了解作者生活、环境、性情、思想,以及题材与画幅上的关联以便进一步研究。‎ ‎【解析】‎ - 33 -‎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D项,夸大了“在画面上签题年月”对鉴藏研究者的作用。原文是“鉴藏研究者,一看到所题的年月就知道这幅画是某画家早年、中年、晚年或衰年的品件,从而联系某画家各时期变迁的风格,以鉴定其精粗与真假等等”,即如果画作有签题年月,那么鉴藏研究者能比较方便地联系画家的不同时期的风格,从而比较准确地判断画作的精粗,但并不是画面上没有签题年月,则鉴藏研究者“无法”知道这幅画是某画家早年、中年、晚年或衰年的品件。‎ 故选D。‎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对下列绘画作品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C项,对画作的作者生活朝代推断有误。从原文“宋明画院的作家,进呈皇帝的卷轴,虽皆系大名家所作,多不落姓名款识”; “到了清代,以绘画供奉内廷的画官,均通行‘臣某某恭绘’的题款法”可推知:《唐卡观音》,右下角有“臣郎世宁恭绘”字样,其作者应该是清代的画家,而不是宋明画院的作家。‎ 故选C。‎ ‎【17题详解】‎ - 33 -‎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及探究文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探究要立足文本,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要有针对性。题干要求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画家签名或钤章的意义。本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画家签名或钤章的意义。从画家自身的角度看,原文第二自然段有:画家所创作的画幅,应有他的创作所有权,也就是绘画工作者劳动所应获得的成果。极大多数的画家,都以这创作所有权,作为个人“三不朽”的留名千古的工具。从欣赏者的角度看,第三自然段有这样的表述:欣赏绘画时有知道作者姓名的要求,这种追本寻源的情况合乎情理。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民群众的文艺生活的“食粮”,享受这些“食粮”的人们,很自然要追怀“食粮”的生产者。从鉴赏家的角度看,第四自然段有:一部分美术史学家会追问作者的生活、环境、性情、思想以及题材与画幅上的关联等等,进而作进一步分析与研究,才能完成美术史学家的责任与满足观众欣赏的愿望。总之,回归文本,从三个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即可。‎ ‎【点睛】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33 -‎ 材料一:‎ ‎5G不仅仅是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全方位变革,从上世纪80年代的BP机、大哥大开始,经历了2G和3G跟跑、4G并跑的大发展阶段,如今进入5G规模组网试验、加快商用的准备阶段。5G的出现,推动信息通信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5G通过网络的全面云化,具备更加开放的能力,提供灵活高效的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驱动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平台服务商、应用提供商等产业链各环节分利用自己的禀赋,互相渗透、打破边界、交叉赋能、重组整合,从而催生出新的产业生态。5G将为社会进步注入活力。在社会管理方面:5G为市政物联、交通出行和智慧医疗等注入新的信息化、智能化元素,辅助政府决策,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在产业升级方面:5G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可实现设备状态联网监测、多厂协同、远程控制,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文化生活方面:5G的应用催生形态更多、体验更好的数字终端和内容服务,消除数字鸿沟、普及优质资源、丰富文化生活。‎ ‎(摘自2019年4月26日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主旨演讲《创新开放,赋能来来》)‎ 材料二:‎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8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企业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相关展品广受关注,揽获多项大奖,5G技术已成为中国自主科技创新的新亮点。‎ 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比如4G技术让人们通过手机与商家、与朋友之间的联系更加顺畅,也助推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成为业内佼佼者,速度更快的5G技术将指向“万物互联”,被寄望在车联网、智能家居、教育、健康等方面带来革命性变化。‎ 在本届大会上,华为、中兴、阿里云等中国企业的相关展品异常抢眼,特别是在大会期间宣布的“全球移动大奖”中,华为获得了“最佳移动网络基础设施”“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和“最佳网络软件突破”等奖项,而这些奖项全部是授予5G相关技术的。‎ 无论是在通信设备制造、终端应用,还是标准制定乃至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如今已占据重要地位。在5G方面,中国全面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系统推进研发测试,推动构建全球产业生态,在技术和标准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放眼全球,核心技术对于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都希望在这一领域“先发制人”,因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掌握主动,服务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等目的。‎ - 33 -‎ 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发展,如今有望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之一。根据工信部相关规划,中国可能在2020年实现5G大规模应用,走在全球前列。中国在4G时代依托移动通信技术而蓬勃发展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名列广为人知的“新四大发明”,在5G时代又可能催生新的重大创新。‎ 当然也要看到,中国企业在5G领域也有短板,比如芯片方面,虽然华为研发出5G手机芯片,但只供华为自家产品使用,还不能与将芯片卖到全球各地的高通公司相比。在更广泛的信息行业,处理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仍被外国企业垄断。‎ ‎(摘自2018年3月1日新华网《中国,5G赛场的明星) ‎ 材料三:‎ ‎(摘编自《艾媒咨询》,数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 业界人士认为,未来物联网无法避免使用5G公共网络的全球化应用,比如设备提供商对工厂设备的远程维护,对交通网络的监控,对能源、水和燃气等基本设施网络的控制等等。这些领域都需要数据与公共网络连接并通过其传输,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也正是由于5G时代的工业生产将更依赖公共网络,网络服务的可靠性需要相应提高。德国西门子公司数字和创新部门副总裁安德烈亚斯·克普克告诉记者,对于工业界来说,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而是可靠性和可连接设备的数量,因此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质量必须值得信赖。‎ 克普克说,虽然5G在技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此外,由于5G网络频率高、衰减快,为实现5G网络的覆盖,除了在室外建立基站,还要在室内安装相关设备。这些因素都增加了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德国知名机床生产商通快集团5G开发负责人克里斯蒂安·鲍尔认为,5G能否成功,可靠性是关键。与此同时,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于,是否需要将所有设备都用5G连接,他认为正确的态度是,用正确的工具去做正确的事情。‎ ‎(摘自2019年4月6日新华网《工业领域的5G之路仍存挑战》)‎ - 33 -‎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推动信息通信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并将在社会管理、产业升级、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B. 5G技术已成为中国自主科技创新的新亮点,华为获得的全球移动大奖全部与5G技术相关。‎ C. 指向“万物互联”的5G技术已经在车联网、智能家居、教育、健康等方面带来革命性变化。‎ D. 5G时代工业生产更依赖运营商提供的高质量、高安全性的公共网络。‎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已经进入规模组网试验、加快商用的准备阶段的5G,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全方位变革,而不是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 B. 从材料三可知,预计2020年中国5G连接数将达0.04亿个,而到2025年中国5G连接数或将超4亿个。‎ C. 相对于4G技术,5G更复杂、零部件更多,网络建设和维修成本更高。‎ D. 克普克和鲍尔都认为,5G技术在运用过程中还面临许多挑战。‎ ‎20. 中国在5G技术的发展中应关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8. C 19. A ‎ ‎20. 企业要进一步注重与5G相关的核心技术;网络运营商要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政府要加强对公共网络安全的保护,保证网络的可靠性;要控制好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项,未然和已然的错误。错在“已经在车联网、智能家居、教育、健康等方面带来革命性变化”,原文是:速度更快的5G技术将指向“万物互联”,被寄望在车联网、智能家居、教育、健康等方面带来革命性变化。原文是“寄望”,即还在希望中,并不是“已经”。‎ 故选C。‎ - 33 -‎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项,曲解文意,错在“而不是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这个地方。原文是:5G不仅仅是一次信息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更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全方位变革。原文用的是递进关系,既强调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升级换代”,又突出了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全方位变革”,选项却否定了“升级换代”这一点。 ‎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在5G技术的发展中应关注哪些问题?做这个题,要善于多层面思考,可从企业、运营商、政府、技术本身等角度去思考。从材料二:中国企业在5G领域也有短板,比如芯片方面,虽然华为研发出5G手机芯片,但只供华为自家产品使用,还不能与将芯片卖到全球各地的高通公司相比。在更广泛的信息行业,处理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仍被外国企业垄断。可得出:企业要加强研发,不断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材料四:克普克告诉记者,对于工业界来说,最看重的其实并不是传输速度,而是可靠性和可连接设备的数量,因此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质量必须值得信赖,可知:网络运营商的质量必须值得信赖;材料四还说到:业界人士认为,未来物联网无法避免使用5G公共网络的全球化应用,比如设备提供商对工厂设备的远程维护,对交通网络的监控,对能源、水和燃气等基瑞设施网络的控制等等。这些领域都需要数据与公共网络连接并通过其传输,网络安全至关重要。说明政府要加强立法,确保公共网络安全。从“克普克说,虽然5G在技术上更先进,但技术更复杂,零部件也更多。此外,由于5G网络频率高、衰减快,为实现5G网络的覆盖,除了在室外建立基站,还要在室内安装相关设备。这些因素都增加了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等文字可概括出:要不断优化5G技术,以期降低维护成本等。总之,要选准分析的角度,从文本中提炼归纳即可。‎ - 33 -‎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除外。‎ 窗子,是每个房间都会有的一个能让你看到另一番景象的媒介物;一幢没有书的房子,犹如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 ‎【答案】例文:‎ 以书为伴氤氲芬芳,阅读开启人生之窗 书,是一束阳光,可以照亮黑暗,使人走出逆境;书,是知识的海洋,只等你去驶向它,尽享大海的欢乐;书,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知识的宝库,让你迈进了拥有无限乐趣的知识王国!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位知心朋友交谈。读书的空间,不要求华丽、高雅,只要惬意、祥和就可以。是书这无声的挚友使我明白人生的许多道理,是书这个无形的窗户开启了我的人生,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丰盈。‎ 而今,闲来无事,便爱读书;不为黄金屋,不为颜如玉,不为千钟粟,更不为那一纸荣誉,只是为了读。抛却功名利禄的读书,才能让自己的心灵纤尘不染。让读书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坐是卧,如果没有一本书做伴,就心下茫然,踯躅不安。很难相象,没有书籍这扇明净的窗户,我们的心灵将是多么地荒芜。‎ 我最喜欢夜深人静,燃一支红烛,到书海中跋涉。若窗外还下着雨,则更是读书的好时候。万籁俱寂,伴着摇曳的烛光,听着雨声,是极易进入书的境界的,你可以在书的世界里一无阻碍地上下遨游,读三毛洒脱、豁达的人生,读朱自清那深沉的父爱,读鲁迅那铮铮的铁骨…还可以在书中随心所欲地纵横驰骋,跟着鲁迅去看社戏,随鲁滨逊去航海,也可以步入路遥“平凡的世界”,更可以“飘”去目睹《乱世佳人》郝思嘉的风采。在书中实现了与心中慕拜的对象的思想交流,时而有所憬悟,时而有所生发,那种深沉的体验,正如空谷幽兰为你送来的一缕芬芳,回环往复,绵绵不绝。‎ - 33 -‎ 在书中,我能领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意境;在书中,我获得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细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我做生活的强者,笑迎人生;品读《苦菜花》教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读书的时候,我可以把烦恼抛掉;读书的时候,我拥有了一片宁静的心境。我可以跟着李白吟诵几句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可以跟着李煜吟诵几句什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好书在手,就犹如又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我会不自觉地被书中的风景吸引,流连忘返。于是敛思凝虑,心无旁骛,细细地展阅。随着一页一页地翻过,书香会沁入肌肤,随着你的血液流淌、奔涌,这种独得之乐是书籍这扇窗户给我带来的绝美的风景。‎ 何是福?读书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通过书籍这扇心灵之窗。茫茫人海之中,熙来攘往的人群,都在为着尘俗的利欲而奔趋着、追逐着;惟有书,惟有好书,才是一方净土,是一方释放灵魂的乐园,是我们窥知世界的真善美、辨别假恶丑的一扇明净的窗户。‎ 雨果说过“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一树春风千万枝,书香阵阵拂面来。愿所有的朋友携一缕书香,共一份月光,心手相挽走在读书的路上。相信岁月的琴弦,在书香相伴的每个日子,都会有完美的弹唱!朋友们,希望你拥有更加丰盛的、绝美的精神世界!快快开启这扇明净的窗户吧,愿以书为伴的您,余生诗意绵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简单的两句话组成:窗子,是每个房间都会有的一个能让你看到另一番景象的媒介物;一幢没有书的房子,犹如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第一句是“窗子”的本义那就是一个媒介物;第二句是“窗子”的比喻义,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书就是开启人生,了解外部世界的窗户。这个材料的重点就是:书就是窗户,因此,学生的写作重点是围绕“书籍”这个话题,写出这扇“窗户”的意义——帮助我们了解他人、社会,乃至了解世界;也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诗意、厚重有文化的底蕴。‎ 立意角度:‎ ‎1.书是我们的知识窗,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媒介。‎ - 33 -‎ ‎2.热爱阅读,以书为伴,让书籍开启我们的智慧之窗。 ‎ ‎3.个体的外表无论多美,如果没有书籍这扇窗,开启心智,塑造灵魂,涵养心灵,也只是行尸走肉的皮囊。 ‎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材料的重点是:书籍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命题的意图是引领学生,爱上阅读,以书为伴,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沟通,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范文《以书为伴氤氲芬芳,阅读开启人生之窗》,标题是对称句,紧扣了“书”“窗”等题干关键字眼。首段用排比、比喻讲述的美妙和意义,该段结尾写道:是书这个无形的窗户开启了我的人生,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丰盈。再次点题,并引出下文自己如何以书为伴,不断充实人生的内容。正文主体部分写到了自己读三毛,读朱自清的《背影》,读鲁迅的《社戏》,读笛福的“鲁滨逊”,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冯德英的《苦菜花》……从这些看出作者确实受到了书香氤氲的芬芳的熏陶。最后,以雨果、海伦凯勒的名言作结,启发大家热爱阅读。最后,作者祝愿大家,以书为伴,用书这扇明净之窗去开启自己诗意绵绵的人生,再次点题。总之,全文事例丰富,名句纷呈,妙用修辞,善于点题,观点鲜明,启人思考。‎ 素材积累:‎ ‎1.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2.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3. 有人说,假如一个女人有十分的美丽,如若少了书,就会失去七分的魅力与韵味。作家毕淑敏也曾在《读书使人优美》中说:“读书是最简单的美容之法,读书是在聆听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想要做最美好的女人,就读书吧。”‎ ‎4.‎ - 33 -‎ ‎ 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胞。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经II卷 附加题 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略观文士之疵;相如窃妻而受金,扬雄嗜酒而少算,敬通之不循廉隅,杜笃之请求无厌,班固谄窦以作威,马融党梁而黩货,文举傲诞以速诛,正平狂憨以致戮,仲宣轻脆以躁竟,孔璋偬恫以粗疏,丁仪贪婪以乞货,路粹铺啜而无耻,潘岳诡祷于愍怀,陆机倾仄于贾郭,傅玄刚隘而詈台孙楚狠愎而讼府诸有此类并文士之瑕累。‎ 赞曰:赡彼前修,有懿文德。雕而不器,贞干谁则。‎ ‎《文心雕龙·程器》‎ ‎22.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23.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___________(填姓名),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借助潘岳及陆机的典故,用_________(填成语)来形容人在诗文方面才华横溢。‎ ‎24. 结尾的“赞曰”提出了什么观点?请根据选文推断“程器”的意思。‎ ‎【答案】22. 傅玄刚隘而詈台 / 孙楚狠愎而讼府 / 诸有此类 / 并文士之瑕累 ‎ - 33 -‎ ‎23. (1). 刘勰 (2). 潘江陆海 ‎ ‎24. 作家要注重道德品质修养才能垂范后世。衡量人才的德行。‎ ‎【解析】‎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 画线句是的译文是:傅玄刚愎狭隘而谩骂官府,孙楚险恶执拗而爱打官司。诸如此类的事,都是文人们的缺点。本句断句读的关键是抓对称结构,“傅玄”“孙楚”是两个人,分别做两个句子的主语,而这两个句子分别介绍两人的特点,是两个独立的句子,所以在“孙楚”之前要断开。“刚隘而詈台”是傅玄的特点; “狠愎而讼府”是孙楚的特点,且这两句的结构一致,故在“府”之后断开。“傅玄”“孙楚”是举例论证,后面是总结句,即像这种情形都是文人们的瑕疵通病。“诸有此类”承接前面的举例,“并文士之瑕累”是具体总结的语句。故在“并”之前断开。故本题应断为:傅玄刚隘而詈台 / 孙楚狠愎而讼府 / 诸有此类 / 并文士之瑕累。‎ ‎【23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间。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本题第一空填“刘勰”。而王勃《滕王阁序》中提到的潘岳、陆机的句子是“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且钟嵘《诗品》说:“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后人用“潘江陆海”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的文学才华很高,故题干第二个空缺处填“潘江陆海”。‎ ‎【24题详解】‎ - 33 -‎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归纳关键语句在文中的内涵的能力。做这种题关键在于先要整体把握全文,知晓文章大意,然后结合相关语段去分析和理解。一定要明白“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道理。做题的方法是回归文本进行筛选整合、提炼归纳。题干要求回答:结尾的“赞曰”提出了什么观点?请根据选文推断“程器”的意思。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的是观点,可以先翻译一下最后一段的大意:总之,看看过去的优秀作家,都有美好的文才和品德,如果只有外表而无才德,怎能从根本上给人树立榜样。由此可知,作者提倡的观点就是“文如其人”,也就是作为一个作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为,并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第二个问题是推断“程器”的意思,结合全文可知“程器”就是指一个人的胸怀格局、道德品行等。‎ ‎【点睛】解答断句题,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比较各选项,找出断句的不同之处,将这些不同之处作为重点加以辨析。②准确把握需点断文句所在语境的意思,利用语境断句。③精读所给句子,借助文言词语、文言句式、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确定词语间的搭配,弄清不同断句方式所形成的语意的区别,最终判定何种点断为最佳。‎ 参考译文:‎ 现在大略地考察一下作家的毛病:司马相如曾偷情又受贿,扬雄贪酒又失算;冯衍为人不够正派,杜笃向官府求索没有个完;班固献媚窦宪而作威作福,马融做梁冀的爪牙而又有贪污行为;孔融因过于傲慢召致杀头,祢衡也由于态度狂放而丧命;王粲不庄严却急于做官,陈琳无知而过于粗疏;丁仪贪财爱货,路粹厚着脸皮讨吃喝;潘岳参与对愍怀太子的谋害,陆机逢迎贾谧、郭彰等权贵;傅玄刚愎狭隘而谩骂官府,孙楚险恶执拗而爱打官司。‎ 总之,看看过去的优秀作家,有美好的文才和品德。如屈原和贾谊的名声传遍楚地,邹阳和枚乘的文采震动了梁国。如果只有外表而无才德,怎能从根本上给人树立榜样。‎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称赞的是张任。他被俘后,智死不降,睁目怒叫:“忠臣岂肯事二主乎?”孔明敬其忠勇,不忍杀之。后玄德命斩之以全其忠义之名。‎ B. 《家》中的觉新婚后很幸福,他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是又忘不了梅,特别是梅出嫁不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见面带给觉新无穷的痛苦。‎ C. 在《茶馆》第三幕中,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外面大街上渐渐暗淡起来,而茶馆里的灯光渐渐亮了起来。‎ D. 《欧也妮·葛朗台》成功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者典型,并通过他的发家,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社会财富和权力再分配的历史。‎ - 33 -‎ E. 马诺林这个角色在《老人与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帮助主要角色圣地亚哥获得了真正的谦卑的品质,完成了由个人英雄主义向团结互助精神的回归。‎ ‎【答案】A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A项,“孔明敬其忠勇,不忍杀之。后玄德命斩之以全其忠义之名”张冠李戴,正确的表述是:玄德敬其忠勇,不忍杀之。后孔明命斩之以全其忠义之名。‎ C项,错在“这时,外面大街上渐渐暗淡起来,而茶馆里的灯光渐渐亮了起来”,这个地方,正确的表述是: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故选AC。‎ ‎26.简答题 ‎(1)《红楼梦》大观园“海棠诗社”开社之日,众人以“咏白海棠”为题即兴吟诗,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 ‎①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②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③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④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茅盾语),请以《狂人日记》为例,谈谈你对“新形式”的理解。‎ ‎【答案】(1)①薛宝钗;②贾宝玉;③林黛玉;④史湘云 ‎(2)结构方式:打破传统小说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常规,以13则不标年月的日记来结构全篇;叙述视角:打破传统小说站在第三者立场叙述主人公心理状态的模式,以第一人称视角来表达狂人的思想;艺术表现:引进“意识流”手法,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独白,直接剖露人物心理。‎ ‎【解析】‎ ‎【分析】‎ - 33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阅读经典,梳理故事主要情节及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评价作品主题等方面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一定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真正的爱上阅读,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于经典名著要了解作家、朝代(国籍)、作品表现的主题以及艺术特色等,不断地在文字中沉淀、涵泳,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第一题与“海棠诗社”有关。‎ ‎①“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是薛宝钗的诗句,原诗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②“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是贾宝玉吟咏的诗句,原诗是: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沼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③“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是林黛玉所写,原诗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④“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是史湘云所作,原诗是: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第二题要求分析《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体现鲁迅先生“新形式”的地方。可以从这篇小说的体例形式——日记体,且看不出年月的形式结构全篇,令人联想、想象;从小说的叙述角度来看,以第一人称为叙述主体,打破了传统的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来表现狂人的所见所闻,显得真切自然;从艺术手法来看,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通篇是以主人公的心理流露、梦幻想象、独白来叙事,更能直叩心底。另外,以“病患者”的形式来行文,更能反馈这个吃人社会的颠倒与不正常。“狂人不狂”,折射的是社会的畸形病态和梦魇般的“吃人”现实。‎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 33 -‎ 与一般的“画二代”不同,张郎郎不以画为业,画画是他抒发心灵的道具。结果,张郎郎变成一位难以归类的“素人画家”,如果把绘画作品分为“纯绘画”与“杂绘画”两大类,张郎郎显然属于后者。“纯绘画”视绘画为独立自足的世界,反对非绘画因素的掺入。“杂绘画”不受这种限制,在不妨碍绘画表现力的前提下,尽量打破绘画与其他人文科学门类的界限,体现出综合与跨界的艺术特征。张郎郎将自己的画定义为“文人画”。早在唐代,王维就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张,乍一看,张郎郎的画风与传统的“文人画”相去甚远,与当今流行的“新文人画”也大异其趣。在他的画里,看不出传统的诗、书、画、印的功力,他以个人化的方式实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现代转型,为“新文人画”打开一扇新的窗子。其成功的关键,在“文心”与“画眼”的融通,“诗”与“画”的优势互补。它们不只以造型、色彩的形式美吸引人的眼球,更以内涵意味的隽永打动人的心灵。“素人画”是与“学院画”相对的绘画,因为没有受过严格正规的艺术训练,但凭感觉和直觉作画,束缚较少,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素人画”或许没有“学院画”的严谨、圆熟和精美,却有一种朴素稚拙、自由奔放的生机,其中更是保留了儿童画的天趣,具有丰沛的创造性。张郎郎对猫情有独钟,它是张郎郎的顽童之心与猫的自由精神相互契合的结果,其中融入他的人生体验与生命记忆,猫已成为张郎郎精神人格的另一个“隐身”。‎ ‎(节选自《名作欣赏》2019年策6期)‎ ‎27. 解释“素人画家”的含义。‎ ‎28. 根据文意,概括张郎郎绘画艺术特征。‎ ‎29. 简要概括文末划线的“精神人格”的内涵。‎ ‎【答案】27. 没有受过严格正规的艺术训练,但凭感觉和直觉自由发挥的作画者。 ‎ ‎28. 打破门类体现综合与跨界艺术;看不出传统的诗、书、画、印的功力;“文心”“画眼”融通,“诗”“画”优势互补;能以意味隽永打动人的心灵;具有朴素稚拙、自由奔放的生机;富有童趣,具有丰沛的创造性。 ‎ ‎29. 童心未泯;追求自由;不拘传统;富于创新。‎ ‎【解析】‎ ‎【2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根据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即需要整体把握。‎ 从原文:“素人画”是与“学院画”相对的绘画,因为没有受过严格正规的艺术训练,但凭感觉和直觉作画,束缚较少,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由此类推,可以将“素人画家”定义为:没有受过严格正规的艺术训练,仅凭感觉和直觉作画,束缚较少,自由发挥空间较大的画手。‎ ‎28题详解】‎ - 33 -‎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从“杂绘画”不受这种限制,在不妨碍绘画表现力的前提下,尽量打破绘画与其他人文科学门类的界限,体现出综合与跨界的艺术特征,可概括出打破门类界限,体现综合与跨界的艺术特征;另外,结合“其成功的关键,在‘文心’与‘画眼’的融通,‘诗’与‘画’的优势互补”“有一种朴素稚拙、自由奔放的生机,其中更是保留了儿童画的天趣,具有丰沛的创造性”等文字归纳即可。‎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题干要求归纳文末加点的“精神人格”的内涵。文末的句子是猫已成为张郎郎精神人格的另一个“隐身”。结合原文相关语句归纳即可,如:“却有一种朴素稚拙、自由奔放的生机,其中更是保留了儿童画的天趣,具有丰沛的创造性”“张郎郎对猫情有独钟,它是张郎郎的顽童之心与猫的自由精神相互契合的结果,其中融入他的人生体验与生命记忆”,从中可以概括出其“精神人格”的内涵是:充满童真、追求自由;打破常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点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 ‎ - 33 -‎ - 3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