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作业4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作业4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4

1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间:45 分钟 分值:50 分) 一、基础巩固(15 分,每小题 3 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诚:实在,确实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报:报告,回报 C.相如因持璧却.立 却:后退 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前往 奉:双手捧着 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④于是..秦王不怿 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于是”相同。 B.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于是”不同。 C.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于是”不同。 D.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于是”相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璧有瑕,请指示..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我见相如,必辱.之 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下列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何以知燕王 ④而君幸于赵王 ⑤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⑦会于西河外渑池 ⑧求人可使报 秦者,未得 A.①⑤⑧/②④/③/⑥⑦ 2 B.①⑤⑥/②③/④⑥/⑦⑧ C.①/②④⑤⑥/③⑧/⑦ D.①⑤/②④⑥/③/⑦/⑧ 二、阅读鉴赏(1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 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 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 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 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 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 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 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 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 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 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诈赵而胁.其璧 胁:勒索 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绐:欺骗 C.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 僇:通“戮”,杀 D.若其劲渑池,柔.廉颇 柔:使……怀柔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B.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C.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D.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作者却不赞同这一看法。 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是实情。 C.作者认为蔺相如派手下的人怀揣和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在秦国。 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用柔韧使廉颇惭 3 悟,就显出了他过人的才能。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5 分) 译文: (2)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5 分) 译文: 三、语言运用(16 分) 10.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6 分)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 《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绝 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 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 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 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 (2)人学的史学观: 。 11.学校将邀请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将相和》选段。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太熟悉, 但对“将相和”的情节却不陌生,因为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请你根 据以上内容,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广告语。要求: ①内容明确,特点突出;②语言通顺,有 感召力;③不超过 24 字。(6 分) 12. 将下列语段换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4 分) 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的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 候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的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是一位胸怀 广阔的政治家。 4 【参考答案】 1.【解析】选 B “报”意为“答复,回复”。 2.【解析】选 A 两个“所以”都是“……的原因”之意,两个“于是”都表承接。 3.【解析】选 B B 项,古今意义相同,均为“认为”。A 项,古义:上前,进献。今 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C 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 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D 项,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为指导 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4.【解析】选 C C 项,与例句同,都为意动用法。A 项,使动用法;B 项,名词作状语; D 项,名词作动词。 5.【解析】选 D ①⑤为判断句,②④⑥为被动句,③为宾语前置句,⑦为状语后置句, ⑧为定语后置句。 6.【解析】选 D “柔”应为“柔韧”,这里作状语,译为“用柔韧的办法”。 7.【解析】选 D 两处“也”后应断开,“劲渑池”与“柔廉颇”句式一致,中间应断 开,“则”前应断开。 8.【解析】选 B 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实情,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 9.(1)秦国用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秦国)那时说是要得到和氏 璧,这是实情,而不是借此来窥视赵国。 (2)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让天下人都知道秦王不讲信用,我请求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 失信。 【参考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秦国用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秦国)那时说是要得到和氏璧,这 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 秦国就给,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 激怒它呢? 而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玉璧而秦 国不给城,其曲在秦。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 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 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 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 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 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让 天下人都知道秦王不讲信用,我请求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 还玉璧。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 5 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 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因此 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韧使廉 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而他之所以能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在偏袒他啊! 10.【答案】(1)冰冷 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 逻辑 (2)慈悲 戏剧性 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 11.【答案】为国家,廉蔺尽弃前嫌;看京剧,弘扬民族文化。 12.【答案】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他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他有容人之量, 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他在强秦意图兼并六国、斗争逐渐尖锐的时候,凭借着自己 的智慧和勇气让秦国的图谋屡屡受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