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北京第四十三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二语文 试卷 一、多文本阅读(共 7 题,共 3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 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 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太空何其广袤, 人类如此渺小。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唯其如此, 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 薄发。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 日新月异的时代。从 1999 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 2007 年“嫦娥一号”成功 发射,再到 2011 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 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 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 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 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 土。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 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 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 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 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 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 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 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 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 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自己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 - 2 - 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显然,这是充满现实 感的未来感,它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国科技实力、文化影 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源自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现实。沐浴着时代的春风,中国科幻正在 走近世界科幻舞台的中央,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美好。 (取材于钟声、李舫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现代科幻小说作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指出:“几乎从所有科幻小说的简单定义中,都 可以读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现实主义推测,它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基础之上。”如果说 基于时间的历史,所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那么,对于未来的科学幻想,则代表的 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勇气和希望。刘慈欣的文学著作《流浪地球》为同名电影的叙事提供了 扎实的文本基础,原著超凡的文本创意及其所具有的民族性的人文精神,也为影片叙事提供 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流浪地球》作为一部蕴含冒险与灾难元素的科幻电影,将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太空 飞船”,带它逃离即将毁灭的太阳系,这一故事创意本身就在视点与想象层面,超越了一般好 莱坞灾难科幻电影“人类文明终结论”的创作范式。同时,以人的主体能动性与创造力,以 及个体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影片最核心的拯救视点。携带地球寻找新的家园,本身反映的 就是植根于中国民族精神信仰的土地情结与家园情怀,是对好菜坞科幻电影最具影响的“文 化与政治主题”“人类文明终结论”的超越。 正如美国文学研究家詹姆逊所言,“文化其实是讲故事”。叙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文化在发生作用。因此,如何叙事反映出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文 化内涵。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呼唤英雄。英雄与拯救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已然 构成一种“绑定”的关系。当“拯救”成为一种话语,甚至是一种文化权力之时,如何“拯 救”,以及为何而“拯救”,就在精神指向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的感召力量。《流浪地球》的“中 国式科幻”拯救策略,所表达的不是英雄对故土、家园的抛弃,更不是“人类文明终结论” 的悲观主义情绪,而是希望与自我牺牲精神。.它有别于好莱坞电影的拯救视点,亲情构成了 人物戏剧性行动的内驱力,智慧和勇气在戏剧性进程中互为转化。科学的智慧赋予勇气以理 性和意志,而勇气则借助科学的智慧彰显出极具创造性的力量。这其中,面对木星所释放出 的灾难性强大引力,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与科学的智慧融为一体,超越了西 方二元论中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化不利为有利,化灾难性引力为拯救地球命运的反作 用力,显然是构成拯救行动的重要因素。 - 3 - 如果说当代科幻电影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那么其中既包括了一定 的科技实力,更包括蕴含着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文化软实力。它需要利用语言的社会化功能, 有效地建构一个故事世界,更需要塑造饱满的人物,呈现出个体人物的厚重感及其人性的光 辉。因为,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内涵,直接反映在对叙事命题的意图表达与解释层面。德 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曾经指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取材于孙承健等人的文章) 1. 下列成语用来形容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异军突起 B. 厚积薄发 C. 与众不同 D. 翻天覆地 2. 下列词语在文中不是比喻文学艺术创作基础的一项是 A. 土壤 B. 沃土 C. 广阔的天地 D. 时代的春 风 3. 下列对“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流浪地球》产生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 B. 中国太空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 C. 中国当代科幻电影后来居上。 D. 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日益繁荣。 4. 下列对电影《流浪地球》所体现的“中国智慧”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人类的想象力拓展到宇宙空间。 B. 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全人类、宇宙契合。 C. 传达了“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 D. 中国独特的理念突破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叙事套路。 5. 下列对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叙事特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人类文明终结论”为创作范式。 B. 以超级英雄拯救人类文明为拯救策略。 C. 以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为文化内涵。 D. 以塑造饱满的人物彰显人类的乐观与希望。 6. 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阐述了中国科幻作品的特点,且各有侧重。 材料一侧重写____,材料二侧重写,____。 7.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后,假如你观看科幻影片,请解说你将从哪些角度进行观赏。 【答案】1. B 2. C 3. C 4. A 5. D - 4 - 6. (1). 材料一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发展与现实发展(科技发展)的关系。 (2). 材料 二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叙事特点(中国科幻作品叙事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7. (1)角度明确(如:关注影片反映的科技发展状况,关注影片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关注 影片的叙事艺术特点);(2)解说合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能力,以及对成语意思的识记。考生解答时应先看清题目 要求,然后阅读原文,找出相关段落,最后确定答案。本题要求为“下列成语用来形容电影 《流浪地球》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最准确的一项是”,原文相关表述为“文学艺 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诞生 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 时代”,这句话中“《流浪地球》实则厚积薄发”揭示了《流浪地球》产生的条件即成功之因, 恰好对应选项 B 中成语“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 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A 项“异军突起”,异军: 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看似异军突起”的意思便是否定了“异军突 起”。C 项,“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原文中没有和别的比较的意思,而是要说明,《流 浪地球》成功有赖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不合语境。D 项,“翻天覆地”,覆:翻过来。 形容变 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强调的是影响力,也不符合文意。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 读原文,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认真对比。本题要求为“下列词语在文中不是比喻文学艺 术创作基础的一项是”,文中跟文学艺术相关的比喻句“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对应A 项“土壤”;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对应 B 项“沃 土”; “沐浴着时代的春风,中国科幻正在走近世界科幻舞台的中央,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 的惊喜和美好”对应 D 项“时代的春风”;C 项,“广阔的天地”出现在“父辈的牺牲,家园 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中,而该句 中“广阔的天地”陈述的话题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的范围,并非题干中“比喻文学 艺术创作基础”。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提取、筛选和分析能力。考生可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原文,结合四 - 5 - 个选项对比分析。本题 C 项,“中国当代科幻电影后来居上”不合文意,文中相关表述为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 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 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文中意思是“中国当代科幻电影即将摆脱落后状态”而并非 “已实现后来居上”,不能把未然等同于已然;另外文中还有这样的意思:“沐浴着时代的春 风,中国科幻正在走近世界科幻舞台的中央,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美好。”正在走 近中央,意思是还没走近,所以“后来居上”错误,夸大其词。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提取、筛选整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 列对电影《流浪地球》所体现的‘中国智慧’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阅读原文仔细对 比各选项。本题 A 项,“将人类的想象力拓展到宇宙空间”这是科幻片中常有的现象,并非 独特的“中国智慧”。故选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考生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好莱坞灾难 科幻电影叙事特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已有知识进 行判断。本题 D 项“塑造饱满的人物彰显人类的乐观与希望”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很 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流浪地球》)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 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 破”,由此可推断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侧重个体的品行,而非人类共同行为,《流浪地球》表 现的是人类共同的东西。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考生需认真阅读文本,根据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概括文 本内容。材料一先论述“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 性的未来”,再强调“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文中 介绍的是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科幻作品,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科学”“科技”,可见材料一 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发展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材料二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叙事”“民 族”“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可见材料二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叙事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 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原文,找出答题区间,用 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即可。根据材料一“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 的 - 6 - 提供了沃土。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 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我们可以发现观看科幻电影关注影片反映的科技发展状况; 根据文中“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 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可知,观看科幻电影 要关注影片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根据材料二中“正如美国文学研究家詹姆逊所言,‘文化 其实是讲故事’。叙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文化在发生作用”,可知, 观看科幻电影应关注影片的叙事艺术特点。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关键的是审清题干所问“不正确”还是“正确”,然后根据选项的内 容在文本中找出答题区间,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 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解答 主观题,考生需通读所有材料,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 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 条回答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共 4 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 吴与弼,字子传,崇仁人。与弼年十九,见《伊洛渊源图》,慨然响慕,遂罢举子业,尽 读四书、五经、洛闽①诸录,不下楼者数年。中岁家益贫,躬亲耕稼,非其义,一介不取。四 方来学者,约己分少饮食,教诲不倦。 正统十一年,山西佥事何自学荐于朝,请授以文学高职。后御史涂谦复荐之,俱不出。 尝叹曰:“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治平,难矣。”天顺元年,石亨欲引贤者为己重,谋 于大学士李贤,属草疏荐之。帝乃命贤草敕加束帛,遣行人曹隆,赐玺书,赍礼币,征与弼 赴阙。比至,帝问贤曰:“与弼宜何官?”对曰:“宜以宫僚②,侍太子讲学。”遂授左春坊 左谕德,与弼疏辞。贤请赐召问,且与馆次供具。于是召见文华殿,顾语曰:“闻处士义高, 特行征聘,奚辞职为?”对曰:“臣草茅贱士,本无高行,陛下垂听虚声,又不幸有狗马疾。 束帛造门,臣惭被异数③,匍匐京师,今年且六十八矣,实不能官也。”帝曰:“宫僚优闲, 不必辞。”赐文绮酒牢,遣中使送馆次。顾谓贤曰:“此老非迂阔者,务令就职。”时帝眷 遇良厚,而与弼辞益力。又疏称:“学术荒陋,苟冒昧徇禄,必且旷官。”诏不许。乃请以 白衣就邸舍,假读秘阁书。帝曰:“欲观秘书,勉受职耳。”命贤为谕意。与弼留京师二月, 以疾笃请。贤请曲从放还,始终恩礼,以光旷举。帝然之,赐敕慰劳,赍银币,复遣行人送 还,命有司月给米二石。与弼归,上表谢,陈崇圣志、广圣学等十事。 成化五年卒,年七十九。所著《日录》,悉自言生平所得。 - 7 - [注]①洛闽:洛学和闽学,代表人物分别为程颢兄弟和朱熹。②宫僚:太子属官。③异数: 这里指皇帝给予的特殊优待。 8.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乃命贤草敕加束帛 草敕:起草诏书。 B. 征与弼赴阙 赴阙:到朝廷来。 C. 束帛造门 造门:装点门面。 D. 乃请以白衣就邸舍 白衣:无官职的士人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中岁家益贫 而与弼辞益力 B. 请授以文学高职 以光旷举 C. 山西佥事何自学荐于朝 谋于大学士李贤 D. 贤请赐召问,且与馆次供具 今年且六十八矣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非其义,一介不取。/凡是他认为不正当的利益,丝毫不取。 B. 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治平,难矣。/宦官、佛教不除掉,却想要天下安定,难啊。 C. 闻处士义高,特行征聘,奚辞职为?/听说您正直清高,特地征召聘请,辞职有什么作为? D.帝曰:“欲观秘书,勉受职耳。”/皇帝说:“(吴与弼)想要看宫廷珍藏的图书,就劝他 就职吧。” 11.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吴与弼 19 岁时,受《伊洛渊源图》的影响,曾苦数年不下书楼。 B. 皇帝应何自学、涂谦的推荐,召吴与弼入京为官并对其礼遇甚厚。 C. 吴与弼不止一次以自己身体有病为由向皇帝提出辞官不做的请求。 D. 在吴与弼的来去问题上,李贤曾经多次向皇帝提出建议并被采纳。 【答案】8. C 9. A 10. C 11. B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 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 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 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 - 8 - 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C 项,造门:上门,来到(我家)门上。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虚词的学习重在从词 性、在句中充当的功能等角度进行积累。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 词语的意思。 A 项,第一个“益”,副词,更加;第二个“益”,副词,更加。可见相同。 B 项,第一个“以”,介词,拿;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来。不同。 C 项,第一个“于”,介词,向;第二个“于”,介词,同、跟、和。不同。 D 项,第一个“且”,连词并且;第二个“且”,副词,将近。不同。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句子的能力,实际考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 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 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C 项,“闻处士义高,特行征聘,奚辞职为?/听说您正直清高,特地征召聘请,辞职有什么 作为?”应该译为:听说您道义高尚,特地征召聘请,为什么要辞职呢?选项中“义高”“奚 辞职为”的“为”解释有误。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 项,“皇帝应何自学、涂谦的推荐,召吴与弼入京为官并对其礼遇甚厚”错误。原文中“使 皇帝‘召与弼入京为官并厚遇之’的是石亨和李贤”,可见选项张冠李戴偷换概念。 故选 B。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 - 9 - 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 12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 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参考译文: 吴与弼,字子传,江西崇仁县人。吴与弼十九岁那年,见到了(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 图》一书,情绪激昂,非常的向往、仰慕,于是放弃了追求功名利禄的科举,专心攻读四书、 五经和洛学(以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兄弟为首的学派)、闽学(以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 熹为首的学派)两个学派的语录,数年不下书楼。中年时家境更加贫寒,他亲自耕种,凡是 他认为不正当的利益,丝毫不取。对于四方来求学的人,吴与弼节俭度日,跟他们分享已经 很少的饮食,孜孜不倦教诲他们。 正统十一年,山西佥事(qiānshì)何自学向朝廷举荐(吴与弼),请授予他文学高职。 后来,御史涂谦又向朝廷荐举他,他都谢绝了。他曾叹息说:“宦官、佛教不除,要想天下 安定,难啊。”天顺元年,石亨打算引进一些贤者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与大学士李贤商议, 嘱咐他起草奏疏,(向皇帝)推荐吴与弼。皇帝就命李贤起草诏书并加束帛为礼,派遣行人曹 隆带着诏书和礼品征召吴与弼进京。等(吴与弼)到了,皇帝问李贤说:“吴与弼适合什么 官职?”李贤回答:“适合担任太子属官,侍太子讲学。”于是就授给他左春坊左谕德之职, 他上疏辞谢。李贤请皇帝召吴与弼问话,而且给他安排馆舍和酒食用具。于是(皇帝)在文 华殿召见他,回头对他说:“听说您道义高尚,特地去征召聘请,为什么要辞职呢?”他回 答说:“我是个小草般微贱的人,本没有高尚的德行,陛下听到不实的名声,而我又不幸有 疾病。朝廷以重礼上门,我为自己的优厚的待遇而感到惭愧,诚惶诚恐地来到京师,今年将 近六十八岁了,实在不能做官了。”皇帝说:“太子属官优越闲适,不必推辞。”赏赐他华 丽的丝织品和酒食,派太监送他去馆驿。皇帝回头对李贤说:“这个老人不是迂腐而不切合 实际的人,一定要让他就职。”当时皇帝眷顾优待十分丰厚,可是吴与弼辞谢得更加坚决。 又上疏说:“(我)学术荒疏浅陋,如果勉强出任,必将不能胜任职务。”皇帝不许。(他) 就请求以平民的身份住在馆舍中,借以阅读宫中收藏的珍贵图书。皇帝说:“(吴与弼)想 要看宫中珍藏的图书,就劝他就职吧。”(皇帝)让李贤替他表明这一旨意。吴与弼留在京师 两个月,以病重的理由请求回乡。李贤请求(皇帝)勉强同意放他回去,做到始终恩幸礼待 他,用来光大旷世盛举。皇帝认同这样做,下令予以慰劳,赏给银币,又派官员送他还乡, 命官府每月供给他两石大米。吴与弼回家后,上表致谢,并陈奏尊崇圣人思想、推广圣学等 十件事。成化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所著《日录》,自己说都是自己生平所得。 - 10 - 三、诗歌鉴赏(共 3 题,共 18 分) 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①,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②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③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④ 长。 [注]①央:尽。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④ 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12. 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B. “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C. “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D. 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 13. 请结合全词,说说主人公长夜难眠之“愁”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2. D 13. 美好往事不堪回首;与故人天涯相隔;对故人的心意无法传递。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 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 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 项,“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悲绪得以派遣”错误,“候虫声接杵声长”,意思是夜漫 长,耳边不断传来秋虫的悲鸣和远处的捣衣声;“杵声”和“候虫声”反衬周围的寂静,应 该是以声衬静,突出周围的冷寂及人物的长夜难眠,进一步表现了愁苦之深重。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 握诗歌核心内容,侧重于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尤其是诗歌的情感韵致。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秋夜,主人公正倚窗而立,凝望着 河汉星空,一队大雁悠然南飞而过,之后,浩瀚的星空又显寂寥,只见荷塘月色蒙着一层淡 淡的烟雾;表面上看去,这些似乎是客观的描绘,但仔细吟味,发现词人所描绘的景并非是“无 - 11 - 我之景”;一个“锁”字,道出了主人公的心情,原来有一段美好的往事不堪回首,对比现今 的境遇,更觉悲凉伤感; “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故人远在潇湘之地,让主人公深感“惆怅”,与自己相距遥远, 思念之情更盛;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结合注解可知,这里用典抒情,用的是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 传情意的典故;自己就算对故人有千般情意,但是谁能帮“我”传递书信,传递“我”思念 的书信呢?抒发的是无人传递心意的惆怅之情。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 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展现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的句子是 “______,隔离天日”。 ③杜牧《阿房宫赋》中说明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十分宏伟的 句子是:“________,直走咸阳。” - 12 - ④________,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⑤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⑥________,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⑦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 ⑧________。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答案】 (1). 小楼昨夜又东风 (2). 覆压三百余里 (3). 骊山北构而西折 (4). 戍 卒叫 (5). 秦人不暇自哀 (6). 海客谈瀛洲 (7). 一夜飞度镜湖月 (8). 红藕香残玉 簟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 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 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 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 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 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 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 覆、骊、戍、暇、瀛、洲、度、藕、簟。 【点睛】识记名句的技巧: 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 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 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4.要留意具体环境。 5.要留心语句顺序。 6.要注意语句出处。 四、现代文阅读(共 5 题,共 26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八千粟 ①我对世界的真正认知,是从抓起一把敖汉的小米开始的。 ②秋季的阳光如梦般照耀在我摊开的手掌上,掌中的小米颜色澄黄,米粒极小,却颗颗 - 13 - 饱满。《说文解字》中说:“米,粟实也。像禾实之形。”《诗经·小雅》说:“交交桑扈, 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谷?”在文字中探寻,在《诗经》中追 索,粟米在大地上的旅程,一走就是 8O00 年。 ③我是在敖汉第一村民俗博物馆里看到的 8000 年前的粟米,这就是“八千粟”,一个经 过 8000 年岁月洗礼的生命个体。经专家鉴定,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出土的“八千粟”,是中国 北方旱作农业谷物的唯一实证,比中欧地区发现的粟米早 2000 多年。这再一次印证了中华文 明的起源,印证了全球范围内粟起源于中国北部。 ④我站在大地上仰望苍穹,天空浩瀚无际,日月交互辉映。我站在山巅上俯瞰大地,大 地广阔无边,田畴河流阡陌纵横。原来,辉煌的中华文明不仅仅建立在两河之上,更是建立 在种植着粟米的千里沃野之上。我忽然感到一种阔大无边的孤独席卷而来。80O0 年,对我来 说太过久远,久远到我的视野无法触及,眼前只剩下一天、一地、一沃野,沃野上只生长着 一望无际的粟米……长江、黄河孕育的中华文明最初在中原大地上闪烁时,敖汉,这片北方 苍茫的大地上,业已闪现出人类文明的身影。苍穹何其浩瀚,天地何其大也!即使在古代文 明层层堆积的中原,又有多少生灵在与自然的搏击中早已灰飞烟灭,无迹可觅。敖汉的粟米, 却以弱小的生命形态,傲然地在天地之间屹立了 8000 年。 ⑤在这片土地上行走时,我猛然想到了一个词:历史长河。在敖汉这片土地上,分布着 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夏家店下层、夏家店上层等七种考古学文化,其 中有四种为首次发现并以敖汉旗的地名命名。历史的长河,从古至今在这片土地上缓缓地流 淌着,从未干涸。而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古迹众多之地,往往都变成大漠孤烟、残石枯树, 昔日的辉煌早已化为烟尘散尽。因此,对于有着近万年史前文明的敖汉,我不曾有任何期待。 然而,当我的脚步踏上敖汉大地,眼前却是一派勃勃生机。每一处我要寻访的古迹周边,都 是由谷子、玉米交织而成的茫茫青纱帐,致使载我的越野车迷失在一人多高的庄稼地里,如 一头失去了方向的野牛,东一头西一头乱闯乱撞。“是这条路啊!我常开车带人来看的。” 开车的小伙子不停地转动着手中的方向盘,越野车在茂密的庄稼地里如船划行着。我打开车 窗伸出手去,让沉甸甸的谷穗掠过掌心。我不由得深深感叹,这是怎样一片神奇的土地啊! 8000 年前,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在这里播种谷物了,8000 年过去了,这片 土地上的谷物还是如浪翻涌,一阵阵秋风把谷米的芬芳,散播到广阔无际的田野上。原野上 袅袅升起的炊烟,是古老村庄的生命延续,而能使得村庄生命延续了 8000 年的,应该就是这 体量极其微小的粟米了。 ⑥在这个追求快速致富的时代,我们似乎早已忘记了如何守住我们的土地,忘记了如何 - 14 - 守住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我们所到之处,豪华的建筑占据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如潮的车流 淹没了缓缓流淌的河流。敖汉却是现代与古老并存的城镇。豪华汽车穿行在田野中的柏油公 路上,从毛驴车边疾驶而过,毛驴却不惊不躁,悠然自得地拉着平板车,用它的四蹄敲打着 铺满树荫的路面。从石头到青铜到牛拉马耕,再到现代化机械,农人的耕作模式随着历史的 推进在演变,敖汉的农耕却似乎遗世独立,仍旧把毛驴当作主要的农耕用具,沿用着古老的 驴拉犁、手播撒种的原始耕作模式,沿用着古老的谷物保存模式。因此,敖汉已被列为全球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地。 ⑦中华,以农立国。《管子·轻重乙》说:“故五谷粟米者,民之司命也。”粟,亦称稷, 以其耐旱、耐瘠、耐贮存等特性,被称为百谷之长,古代掌管农业之神也就被尊称为稷神。 古人祭祀,稷神与社神是不能分割的,“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⑧我恍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古老的村镇祠堂里,神像前供奉着的并非是寺庙里的香烛, 而是由斗笠盛着的五谷;为什么在一些传统节日里,庄户们总要在门前挂上拴着红布条的谷 穗。无论是宗庙祭祀还是民间风俗中的祭祀,都是中华文明的载体,都代表着人们心中的祈 愿。原始的民间文化,抒写的是漫长的农耕记忆。从春到冬,一年四季,阳光普照大地,粟 米才得以丰收,人类才得以代代繁衍。 ⑨即将离开一望无际的田野时,我想折几枝谷穗带回城去,我想告诉我的孩子粟米在人 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意义。可是,采摘谷穗时,我才发现不得不哈下腰去,因为成熟的谷 穗垂得极低极低。当我蹲下去与低垂着头的谷穗形成等高时,我猛地意识到,作为国家象征 的粟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谦逊、忍耐、包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气质,中华这个古 老的民族气脉才能历久不衰。 ⑩粟米以弱小的姿态与天地同辉,它的伟大不言而喻。 (取材于孙桂芳同名散文)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傲然地在天地之间屹立了 8000 年 屹立:形容顽强的生存姿态。 B. 从未干涸 干涸:比喻文明中断或消失。 C. 往往都变成大漠孤烟、残石枯树 大漠孤烟:突显壮阔雄奇的景象。 D. 敖汉的农耕却似乎遗世独立 遗世独立:不与时代同步,独自存在。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立足于考古实证,从八千粟引发了种种感怀,见微知著,充满哲思。 - 15 - B. 文章多次引用古籍的记载,佐证了粟米的历史悠久,体现了粟的重要性。 C. 望着沃野上的粟米,作者觉得北方大地上的文明被忽视,顿生孤独之感。 D. 村镇祠堂供奉五谷、在传统节日里悬挂谷穗,都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 17. 文章第⑤段写了作者迷路的经历,有何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18.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豪华汽车穿行在田野中的柏油公路上,从毛驴车边疾驶而过,毛驴却不惊不躁,悠然自得地 拉着平板车,用它的四蹄敲打着铺满树荫的路面。 19. 作者为什么说粟米的伟大不言而喻?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答案】15. C 16. C 17. 作者迷路是因为要寻访的古迹周边到处都是茂盛的庄稼,表明了有万年史前文明的敖汉至 今仍有发达的农业,这与印象中古迹众多之地往往辉煌不再形成对比,引发了作者的感叹: 农业种植历经 8000 年不衰,使得生命与文明延续至今。 18. 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毛驴缓慢、自在行走的样子,与疾驰而过的豪华汽车形成对 比,二者巨大的反差却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呈现出敖汉是现代与古老并存的城镇,肯定了 敖汉在快速致富的年代对传统农业文化的坚守。 19. ①生命力顽强;孕育了中华文明。 ②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至今仍延续文明。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谦逊、忍耐、包容的精神;是国家的象征。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现代汉语常见词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 然后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放在语境中是否合适一般采用排除法。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往往都变成大漠孤烟、 残石枯树”中“大漠孤烟”解释有误,语境中说的是“古迹众多之地,往往都变成大漠孤烟、 残石枯树,昔日的辉煌早已化为烟尘散尽”,所以应解释为荒凉残破,少有人烟的意思。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多采用排除法或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 - 16 - 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望着沃野上的粟米,作者觉得北方大地上 的文明被忽视,顿生孤独之感”理解有误,原文说“我不由得深深感叹,这是怎样一片神奇 的土地啊”,体会到小小的粟米使得村庄延续文明传承。故选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散文材料在文中的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理解散文制 定材料的内容,并从“形散神聚”的方面体会材料对主旨表达的作用,牢牢把握住材料为中 心服务的原则去考虑解题思路。本题要求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写了作者迷路的 经历的作用。从原文表面意思看,“由谷子、玉米交织而成的茫茫青纱帐,致使载我的越野 车迷失在一人多高的庄稼地里”,作者迷路是因为要寻访的古迹周边到处都是茂盛的庄稼;同 时也表明有万年史前文明的敖汉至今仍有发达的农业,这茂密的庄稼地与第四段作者印象中 古迹众多之地往往辉煌不再形成对比,从而引发作者的感慨,“这是怎样一片神奇的土地 啊!”“原野上袅袅升起的炊烟,是古老村庄的生命延续,而能使得村庄生命延续了 8000 年 的,应该就是这体量极其微小的粟米了”,这里作者感慨中华大地的神奇,农业种植历经 8000 年不衰,使得生命与文明延续至今。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本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划线句子“豪华汽车穿行在田野中的柏油公路上, 从毛驴车边疾驶而过,毛驴却不惊不躁,悠然自得地拉着平板车,用它的四蹄敲打着铺满树 荫的路面”。这里描写对象是毛驴,“毛驴却不惊不躁,悠然自得地”,是用拟人的手法生动的 写出了毛驴缓慢行走、不急不躁的样子,与前文疾驰而过的豪华汽车形成对比,构成一幅反 差巨大却又和谐融洽的画面,表现出敖汉是现代与古老并存的城镇特征,“铺满树荫的路面” 和“柏油公路上”的对比中,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肯定了敖汉在快速致富的年代对传统农业文 化的坚守。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 基础上,对文章涉及到的材料仔细分析,结合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进而把握文章中心和主旨。要注意文中议论和抒情的文字,粉条作答,做到条理清楚,表达 全面。本题要求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作者为什么说粟米的伟大不言而喻。对粟米的描写的段落 和对粟米发表感慨的议论抒情文字是答题线索,文中说“古代文明层层堆积的中原,又有多 - 17 - 少生灵在与自然的搏击中早已灰飞烟灭,无迹可觅。敖汉的粟米,却以弱小的生命形态,傲 然地在天地之间屹立了 8000 年”,可见粟米生命力顽强;孕育了中华文明;“我猛地意识到, 作为国家象征的粟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谦逊、忍耐、包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气质, 中华这个古老的民族气脉才能历久不衰”,可见粟米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谦逊、忍耐、包容的 精神;是国家的象征;“原野上袅袅升起的炊烟,是古老村庄的生命延续,而能使得村庄生 命延续了 8000 年的,应该就是这体量极其微小的粟米了”,可见粟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 人;至今仍延续文明。 五、作文(共 60 分) 微写作.(10 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0.人们常用“百科全书”“里程碑”等,形象地评价经典文学作品。请从《论语》《边城》《老 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对其进行形象的评价(“百科全书”“里程碑”除外),并阐释理由。 要求:评价恰当,阐释合理 180 字左右。 【答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 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 及教育原则。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 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权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 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 极为重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一般分为说明 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此外,要求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 间,所以学生要选取其中自己最拿手的来写,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这道题目要求学生从所给 三部作品中,对其形象进行一个具体的点评,展示出其百科全书 和里程碑意义的内涵,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对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生高度和社会意义进行具体评 析,如选择《论语》,可以重启反映出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思想价值,教育原则 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结合相关篇目分析表达即可。 比如:评价《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 ,不是麦尔维尔式的, 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 ──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 的 的 - 18 - 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小说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桑提亚哥在重 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 一。 《边城》:它的诗意首先来自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作家通过翠翠和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 故事。将茶峒的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习错综有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 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 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 不加浓涂艳沫。 【点睛】微写作虽然是作文,但本质上仍然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考查语言表达 能力的前提下考查学生的思想情怀。从其 150 字的篇幅限制和鲜明的语境设定上看,微写作 较之大作文,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更高。微写作的分值虽然不高,却可从中看出学生的语 言能力和思想深度。 “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21.学校举办戏剧节,拟将经典名著《红楼梦》《呐喊》搬上舞台。作为戏剧社成员,请就你最 想饰演的某一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说明你的表演设想及理由。要求:选例典型,说明具体, 理由充分。180 字左右。 【答案】 我设想王熙凤初见黛玉时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在表演中,应当是 随她脚步由幕后自远及近地来到台前。王熙凤性格泼辣,此句作为她首次出场之语,定不是 柔弱的,而应颇为清亮、毫不拖沓。同时,此句虽是道自己来迟,却不应有过重道歉之意, 而是含有笑意的。如此既显王熙凤身份尊贵颇受贾母喜爱,又表明她期盼见到黛玉。并且此 句必然欢快,须一扫台上之前因相见痛哭的悲戚肃穆,方见凤姐讨贾母快活的心意,也推动 台上气氛。 我最想饰演《呐喊<狂人日记>》中狂人最后一句“救救孩子”。我将先跪在舞台中央,双眼 望向远方,低声呢喃“救救孩子”。跪坐表现我处在吃人社会中孤立无援势单力薄,而低声呢 喃则表现我看到周围全是吃人的人,甚至自己还吃了人后的绝望,心如死灰。给观众更大想 象空间,充分展示当时社会压抑黑暗。但之后我会站起身,大声喊出“救救孩子”。前者代表 - 19 - 狂人。后者代表背后的作者,充满希望地发出呐喊,给寂寞里奔驰的勇士助威,同时通过前 后反差令观众深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 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 可以是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表达方式看,我们可以把微写作分为 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这次的微写作是改写,要求 把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化语言改写成适合舞台表演的戏剧语言。首先要选择一个典型的人物, 要具体说明表演设想及理由。 比如,选择《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王熙凤的个性化开场语言“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表演时要有和这句话相符的人物的肢体语言、身态语言。结合王熙凤泼辣的性格,这句话要 说得清脆响亮,既有关心又有威严,脸上应是含笑的,这微笑要能够把黛玉刚来时的悲伤气 氛转变为欢快的气氛。所以,这一笑既不能太张扬,又不能太勉强;既不能太虚假又不能太 近乎。伴随这句话,王熙凤的步履应该是不疾不徐,稳重略带风的。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改写、扩写、缩写、 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表达方式看,我们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 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 记叙类:不必六要素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 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 描写类:人物描写类:可以从正面切入,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直接刻画人物 形象;也可以从侧面切入,借助景物或者描绘他人等间接描写来烘托人物,表现人物的精神面 貌。 景物描写类:要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发挥想象,变换观察角度,调动各种感官,做到绘声 绘色。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将 主观上的喜怒哀乐融入客观的景物描写中,做到情景交融。 场面描写类:场面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要综合运 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使场面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说明类:微写作的技巧在于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依据合适的说明顺序,围绕事物的特征来 进行写作。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 - 20 - 议论类: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 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 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应用类:此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 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抒情类:直抒胸臆 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 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 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 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 22.在你阅读的文学名著中,总会有一个鼓舞你成长的“引路人”。请从《红岩》《平凡的世界》 中选取一个这样的人物,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表达你对他(她)的崇敬之情。要求: 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150 字左右。 【答案】示例: 孙少平: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点都不假,在陕北土生土长的孙少平就像这块土地 一样朴实,不乏坚韧,顽强,略黄的面孔也散发着青年人应有的朝气与活力。人如其名,他 就是这片黄土地上平凡的少年之一,也有着一些平凡的故事。穷人家的孩子更早地懂得生活 的艰辛,同时他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老老小小一大家人重担全落在了父亲和 哥哥肩上。家境贫寒让他在学校有点自卑,但若是连那两个黑黑的高粱馒头都没有,饿着肚 子他也没心思读书,这是一个大写的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涉及名著阅读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 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理解时要结合作品具体 的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作品的主题、环境等。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 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 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微写作,除了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 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微写作的要求,然后审清楚题 干的要求,在题干指引下答题。“微作文”需要关注审题立意、语言运用、结构创意等方面 的特点。任何一篇习作,不论篇幅多少,都有主题,微作文更是如此,考生要在有限的字数 内将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阐释清楚,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择其精要来表达。从语言运 - 21 - 用方面来说,受篇幅限制,学生不能自由、细致地表达,而要凝练自己的语言,简单来说要 做到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旁征博引、情景交融。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 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 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 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要求学生从《红岩》《平凡的世界》中选取一个这样的人物,写一段抒情文字和一首小诗, 表达你对他(她)的崇敬之情,具体表达的时候可以结合相关人物的主要事迹进行具体分析。 如选择孙少平的话,可以从孙少平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人,即使生活艰辛,但始终不忘自己 的理想追求,人生的价值等角度进行具体把握。如选择江姐,可以从江姐始终将自己的革命 信念放在心中,面对敌人的疯狂掠夺,始终展现出革命者的光辉形象等角度进行具体把握。 【点睛】“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作文(50 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化险为夷的策略,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 “化”,是化干戈为玉帛,是化惊涛为细流,是化腐朽为神奇……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答案】“化”之一术 打开手机,各类公众号上都告诉你“化腐朽为神奇”,便真以为所谓的“腐朽”能化作“神 奇”了。把卷纸筒做了笔筒,废纸剪剪做了手工艺品,自以为“腐朽”化为了“神奇”,实际 不过是换了角度,转化思路。 常说,化什么为什么,前提是有资本、有条件,不然的话,怕只能化惊涛为骇浪。“巧 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大的主观能动性也克服不了没有条件。我们常说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恰恰正是有条件,只是我们转化思路,就能化无为有。《流浪地球》中,人类看似没有条件了, 但能源、空间站都是条件。所以能够做出牺牲,保全地球,所谓创造条件。“秦晋围郑,郑 - 22 - 既知亡矣”,看似没有条件了,但“邻之厚,君之薄”这就是条件——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嘛。 所以,“化”之一字,前提是有什么,才能去“化”。不然,便无物可化,更别提化什么为什 么了。 倘客观条件有了,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展现了,这时候“化”之一字的为例便体现出来了。 如何化?往往是最困难的一步。我有笔、有纸,但能化笔纸为好文章吗?往往可能性不大。 所以须得是“有志与力”“巧妇”才能更巧妙地化。这时候便体现了个人和集体的能力。“化” 不是蛮干硬干——一刀下去骨头没断刀劈了,这显然不叫化。转化分解,逐个击破。古代文 人往往有这个本领,因为话说得不好怕被砍头,所以先说“我好看呀,但人家都骗我”,再说 “您好看呀,您强啊,所以被蒙蔽了”。拐弯抹角一通,大王没生气,话也说明白了。这叫 “化”,叫“讽谏”。比起强硬的死谏这是更见效也更合乎逻辑的转化。一个道理,还是烛之 武,几个道理往这儿一摆:越国鄙远,难;亡郑陪邻;邻之厚,君之薄;郑能供其乏困;阙 秦利晋——齐了,秦就退兵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条件齐了,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惊涛为 细流,化腐朽为神奇。 化之一术,其实根本上是中国哲学留给后人的思想。《庄子》中大樗的化废为宝,《孙子 兵法》里的化险为夷,都是一个道理,包括《庖丁解牛》用最小的损害做同样的事,以及《赤 壁赋》中“物于我皆无尽也”。小至解牛,大至伦理精神、生命信仰,中华文明无一不体现一 “化”字。其实质在于转化——不极端,不惊不躁,将条件转化为对自己有利,骨子里是君 子人格。 化是策略,是手段,是术,而术之所为则为道,有道方不至于将化滥用、邪用。愿当代 的年轻人,将化之一术,用于正道,用于大道。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对于材料作文题,要注重关联材料,明示立意源起, 体现思维过程。所谓“关联材料”是指扣住原材料,即从这个所给材料出发,展开论述;“明 示立意源起”是指材料中关键词、关键句子,均可作为立意的源起。“体现思维过程”是指 议论文写作,要求搭建框架,理清思路:①引:简引材料,提出论点;②阐:阐释立场,辨 而有理;③议:议论说理,适而有度;④联:关联现实,回扣论点;⑤结:卒章显志,引人 深思。材料作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审题,即对材料的解读。本题中,材料以《流浪地球》尽 显“化”的智慧,引出“化”这一写作关键词。“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化险为夷的 策略,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这一句话看上去可有可无,其实它起到 了为整个作文定调的重要作用。“化险为夷”,已经表明了“化”的神奇力量。这必须是正面 - 23 - 的力量!“中华传统文化”,这正是考生应该一直密切关注的重点内容!“智慧”,词语的感 情色彩已经告诉考生,这是让你歌颂“化”的伟大力量和神奇作用。考生只有首先明确这个 重大信息,才能正确地理解命题意图!这也是审题的第一步。审题的第二步——正确理解 “‘化’,是化干戈为玉帛,是化惊涛为细流,是化腐朽为神奇……”——干戈、惊涛和腐朽, 对应的分别是玉帛、细流和神奇,前者是负面的状况,后者则是理想的结果。也是中国人的 一个传统文化的体现。显然,考生不可以仅仅就事论事,而应当将“干戈、惊涛和腐朽”和“玉 帛、细流和神奇”这类东西细化,看到它们的比喻义,向人类社会生发,联系人类社会,思 路自然就打开了。 参考立意: 1、“化”的智慧 2、“化”解之道 3、变化、演化、转化 参考素材: 1、历史上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一方面是廉颇的意气用事和心胸狭窄,另一方面则是蔺 相如的大局为重和博大胸怀,两相对立,冲突尖锐。正是蔺相如“引车避匿”,不与廉颇斤斤 计较,才感化了廉颇并促使他负荆请罪,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2、世界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化、全球化愈演愈烈。在这样 新形势下,“化”的智慧至 关重要。在“一带一路”的提出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提议,广受 支持。这其中的思想,便是把孤立的、各自为自己谋利的多个国家,转化为协同合作的一个 整体,是“化零为整”的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通过串联各国的利益,使大家 为“人类”的利益奋斗,把“气候问题”等看似无法解决的大挑战转化为每个国家出谋划策 的任务。可以看出,在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必须通过对问题的转化、易化,把各国的 利益从“歧化”变为“同化”,来使世界维持在稳定的发展中。 3、“化”是换个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在困境中化险为夷、化腐朽为神奇。孔明便是“化”这 种智慧的代表人物。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体现的是他面对困境处乱不惊,用 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最终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奇迹。去年的男篮亚洲 杯中,面对身高优势明显的伊朗队,中国队没有盲目地硬碰硬,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派上小 个子阵容,最终以小球打法获胜,勇夺冠军。这背后体现的也是化的智慧。 结构示例:立意:“化”是策略,是手段,是术,是道。第一段,反解生活中“化腐朽为神 奇”,引出“化”的话题。第二段,结合材料阐释,“化”首先要有客观条件,要有化的资本。 的 - 24 - 第三段,进一步议论说理,“化”还要有主观能动性,须得“有志与力”。第四段,举例论证, “化”体现中国哲学思想。第五段,收束全文,卒章显志,引人深思。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百多年前,外国记者曾拍下国人呆滞木讷的影像;迈入新时代的当今中国,到处可见 幸福开心的笑脸。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我发言人就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问题作出的回应, 义正辞严,斩钉截铁;联合国休息室内,中东某国外交官在抗议侵略无效后,沉默不语,神 情沮丧……正像歌中所唱:“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 托。”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请联系现实,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冷眼看世界,热心强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站在 2019,回首过往,泱泱华夏,可谓饱经沧桑,阅尽坎坷,然力积七十载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之功,神州大地如今已地覆天翻,慨当以慷。从“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到港珠澳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面壁十年图破壁”,到一带一路,美美 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风雨如晦,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今日中华, 成绩斐然,举世瞩目,中华文明正在强势归来。 然而,时代往往具有双刃剑之特征,既可能酝酿风云际会,又难以避免挑战与危机。正 如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所预言的:“新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 是经济,而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文明冲突或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 大威胁。揆诸当下,愈演愈烈的中美冲突似被一语成谶。未来世界,光影相伴,否泰共存; 中华之崛起,既逢难得机遇,更临各种艰巨挑战。 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国际风云变幻,面对世界百年难遇之变局,作为炎黄子孙,作为 强国一代,作为五四薪火的百载传人,我们必须冷眼看世界,热心强祖国。 《周易》云:“君子终日乾乾,夕若惕,厉无咎。”所谓冷眼看世界,即“终日乾乾,夕若 惕”,既不能妄自菲薄,无视我中华当今之迅猛发展;更不可洋洋自得,忘乎所以,迷失于一 片叫好和赞美声中。当下,冷眼看世界,是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判断,唯有知 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热心强国,就是要以深沉的爱、 - 25 - 滚烫的赤子之心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一代代的爱国者,如邓稼轩、钱学森、袁 隆平、南仁东等,为中华之崛起夙兴夜寐,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 还有什么理由宅、丧、麻木、佛系,乃至精致利己主义呢!当下,热心强国,尤需要我们刻 苦拼搏,攻克核心科技,沉着应对数字、网络、智能及基因时代的挑战。 冷眼看世界,让我们看清脚下的路;热心强祖国,使我们迎头赶上发展的速度!如此, 中华崛起,中国梦圆,指日可待! 强国路上,我和我的祖国一起出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命题方式是材料作文。由写作要求“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 考”可知写作文体为议论文。审察材料,可看出以下对比。新旧中国国人表情的对比:呆滞 木讷,幸福开心;我国发言人义正辞严、斩钉截铁和中东某国外交官沉默不语,神情沮丧的 对比。把两组对比和材料结尾的歌词结合,不难看出: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是一致的, 国家的强大与否,决定着国民的精神面貌、幸福程度;强大的祖国永远是人民的的坚强后盾。 由此可以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为基调,多角度立意。 参考立意: 1、畅享岁月静好,牢记责任担当。2、扬奋斗之帆,逐复兴之梦。3、追忆似水流年,珍爱美 好今天。4、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5、.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结构分析: 以中华沧桑巨变后强势归来开篇,渗透祖国强大的自豪感。接下来联系时代风云,谈忧患意 识,强调国荣我荣,国强我强,再点题,每个中国人,都应“冷眼看世界,热心强祖国”。再 以并列结构分别谈怎么冷眼看世界,如何热心强祖国。最后总结,再扣题。本文整体是总分 总结构,中间采用小并列结构。这样时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说理充分。 素材积累: 1、“我和我的祖国和我,像海浪和浪花一朵”“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任何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会与家、与国紧密相连。在今天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中, 更需要我们凝聚爱国情怀,为民族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 活。”我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爱国主义,那就是认清祖国的面容后依然热爱祖国。” 3、方志敏在狱中时,祖国千疮百孔,但是祖国在革命英雄的眼里如同母亲一样亲切可爱。他 在《可爱的中国》里把祖国比喻为“生育我们的母亲”,并从国土、江河、湖泊、名山、胜景等 - 26 - 各个方面逐一对应描述,详细完备的表述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4、正是因无数中华儿女满怀家国情怀和报国壮志,中华民族才能坚定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所以爱国就要为国尽责,梁启超先生曾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 终也。”无数志士仁人以国家之任为任,为国家和民族忠诚守望、勇敢担当;在中华民族波澜 壮阔的复兴路上,无数热血青年把自己的一生交给祖国,从而使祖国更加美丽可爱。 5、程开甲院士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现在的祖国以热情而诚恳的情怀拥抱批判,以理性而客观的心态建设当下,以抬头挺胸的乐 观展望未来。在这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一代又一代有志青 年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紧紧相连,他们中有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与世隔绝的独龙江当军医 的李金徽,也有放弃澳洲百万年薪回国成为 181 名孤儿爸爸的马乐……他们踏实勤奋,敢于 担当,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滚滚洪流中,以家国情怀书写壮丽青春,让家国情怀融入青春基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