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四川省中江县龙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4)

龙台中学2017年上期高2015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正式出现。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 ‎ 梅花色淡,不以艳胜。宋卢梅坡《雪梅》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 ‎ 其次是梅花的香。张道洽说:“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吕居仁《蜡梅》说:“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 第三是梅花的姿。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另一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老干、疏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树枝横斜自如,花期没有树叶,花朵干瘦色淡,老枝疏瘦怪奇,这是上苍赋予梅的“天姿”,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相比。 ‎ 有人认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混淆了桃李与梅花的界限。对此,苏东坡给予严厉的驳斥,认为“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结论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担耳”,从而维护了梅花的崇高地位。 ‎ 第四是梅花的韵。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从韵到格,就是陆游笔下梅花的形象特征所折射的高尚人格:“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梅》)陆游将梅花化为封建社会士人尊奉的清高守节的典型,作为物的梅花被彻底地虚化了,它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因此清人潘德舆盛赞陆游的梅花诗“实能为此花写出性情气魄者”,挖掘到了梅花诗的神韵。 ‎ ‎(节选自《梅花诗话》,有删改) ‎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 ‎ B.“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 ‎ C.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都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梅花色淡,“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都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香寒”“质淡”的特质。 ‎ B.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还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 ‎ C.梅花的香气以“清香”、“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 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因而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的品格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 B.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气特征。‎ 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诗人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 D.梅以韵胜,以格高。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解琬,魏州元城人也。少应幽素举,拜新政尉,累转成都丞。因奏事称旨,超迁监察御史,丁忧离职。则天以琬识练边事,起复旧官,令往西域安抚夷虏,抗疏固辞。则天嘉之,下敕曰:“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圣历初,复迁侍御史,充使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咸得其便宜,蕃人大悦,以功擢拜御史中丞,兼北庭都护、持节西域安抚使。琬素与郭元振同官相善,遂为宗楚客所毁,由是左迁沧州刺史。为政务存大体,甚得人和。景龙中,迁右台御史大夫,兼持节朔方行军大总管。琬前后在军二十余载,务农习战,多所利益,边境安之。   景云二年,复为朔方军大总管。琬分遣随军要籍官河阳丞张冠宗、肥乡令韦景骏、普安令于处忠等校料三城兵募,于是减十万人,奏罢之。寻授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晋州刺史,赐爵济南县男。以年老乞骸骨,拜表讫,不待报而去。优诏加金紫光禄大夫,听其意,其禄准品全给。寻降玺书劳之曰:“卿器局坚正,才识高远,公忠彰其立身,贞固足以干事。类张骞之出使,同魏绛之和戎。职绾文武,功申方面,勤于王家,是为国老。顷者,顾斯侧景,愿言勇退,深惜马援之能,未遂祁奚之请。然章疏频上,雅怀难夺。今知脱屣归闲,拂衣高谢,固可以激励颓俗,仪刑庶僚。永言终始,良可嘉尚。宜善摄养,以介期颐。” 未几,吐蕃寇边,复召拜左散骑常侍,令与吐蕃分定地界,兼处置十姓降户。琬言吐蕃必潜怀叛计,奏请预支兵十万于秦、渭等州严加防遏。其年冬,吐蕃果入寇,竟为支兵所击走之。俄又表请致仕 ‎,不许,迁太子宾客。开元五年,出为同州刺史。明年卒,年八十余。(节选自《旧唐书•解琬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B.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C.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D.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忧”即“遭逢居丧”之意,是古代的一种礼制,多指官员为父母居丧守制。 B.“圣历”是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 C.“致仕”是“致仕官”的简称。“致”是“到任”的意思,“致仕”指官员上任。 D. “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一种委婉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琬善于治边,功劳显著。他受命处理边境事务,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习练军备,让边境地区保持了安宁的局面。 B.解琬屡受重用,多次请辞。他屡次受到皇帝的重用,也多次上疏皇帝请求退休,但他的请求一直都没有得到允许。 C.解琬尊重客观,实事求是。他办事不主观臆断,曾经命令多位部下实地调研地方的募兵实况,然后才上奏裁军。 D.解琬精于预测,善于谋划。面对吐蕃入侵、分界的现状,他大胆预测这背后藏着巨大阴谋,上书请求要严加防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必修四文言文单元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琬素与郭元振同官相善,遂为宗楚客所毁,由是左迁沧州刺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都门秋思(其二) 黄景仁 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台上何人延郭隗①,市中无处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②话平生。‎ ‎【注】①延郭隗:指战国燕昭王礼聘贤才郭隗。②驺卒:泛指一般仆役。‎ 8、 简要概括诗中“百感”的具体内容。(4分)‎ ‎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联。(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在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时以酒祭月的句子是:        ,      。‎ ‎(2)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最能体现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句子是: , 。‎ ‎(3)在《雨霖铃》中,最能表现诗歌主题的句子是: , , 。‎ ‎(4)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诗人辛弃疾登高望远,描绘了“ , ”‎ 这样一幅辽远阔大壮观的画面。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 酒  婆 冯骥才 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 ‎  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做“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胀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 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缺德,必得报应,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这家小酒馆,进门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大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真正的酒鬼,都是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作者把酒婆醉酒后的形态写得如此动人,与前文“头发乱,脸色黯”的形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 B.酒婆在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不时念叨酒婆,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酒婆可算得上真正的酒鬼,连死都要死在酒上。‎ C.“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这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D.本文的结尾颇耐人寻味,在老板的别扭中,我们慢慢探寻到作者对以作假为常态的社会的揭露与嘲讽。‎ E.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酒婆、酒馆老板、首善街的其他人等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12、结合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3、小说开头的场景有何特点?场景描写有何作用?(6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14、文章末段“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应如何理解?联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探究一下酒婆死亡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从事海外代购四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假充真”的行为________,但又无可奈何。‎ ‎②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巧家县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休息时他乐呵呵地向笔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________。”‎ ‎③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________,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 A.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嗤之以鼻 B.嗤之以鼻  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C.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 D.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1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在“保护优先”价值取向下制定游戏规则的创新性工作,是对现有制度安排的发展、改革与继承。‎ B.精准扶贫,是为了脱贫。要完善贫困对象,建立电子档案,按照“脱贫即出,返贫纳入”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C.中国互联网协会6日发布《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11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05亿,再创新高,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366.5兆。‎ D.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将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降低3分钱,打出去产能、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性优化的“实招”。‎ ‎1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化。,,,。,,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难怪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化越是泛滥,就越失去独立的尊严和品格。‎ ‎①我们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增长 ‎②从娱乐化到泛娱乐化再到愚乐化 ‎③大师级的艺术家寥寥无几 ‎④史诗性的作品屈指可数 ‎⑤但与真正的繁荣仍有距离 ‎⑥从泡沫化到泛泡沫化再到飞沫化 ‎ A.②⑥③④①⑤ B.②④⑥③⑤① C.①⑤③④②⑥ D.③⑥②④⑤①‎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构成②;就像音乐运用少数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③,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 ‎19.根据下图的寓意,请写出两条建议。(5分)‎ ‎① ‎ ‎②‎ 六、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 “抢红包”是2015年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微信群里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文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扭转社会一切向“钱”看的低俗风气。你对此有何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龙台中学高2015级2017年春季中期考试语文答案 ‎1.C ( C项以偏概全,“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的是个别文人。)‎ ‎2.B (A项太绝对化,原文是“常常”。C项原文表述为梅花的香气“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不是“欣赏不到”。D项“因而”一词强加因果。) 3.A (强加因果,推论依据不足,与“审美观”“品格”无关。)‎ ‎4.B (结合“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等对文的特征,以及“足可以”“仍”等标志性词语即可断出。) 5.C (“致仕”不是“致仕官”的简称,也并非“官员上任”,应是“古代官员辞职归家”。) 6.B (“他的请求一直都没有得到允许”有误。根据原文“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优诏加金紫光禄大夫,听其意”等语句,说明皇帝曾经应允过解琬的请辞。) 7.⑴ 解琬一直与郭元振在同一官署任职,关系友善,于是被宗楚客诽谤,因此被贬为沧州刺史。(“相善”“毁”“由是”各1分,大意1分) ⑵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等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所以”“徒”各1分,大意2分)‎ ‎(3)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夷灭”“谁为”各1分,大意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解琬,魏州元城人。年轻时考中幽素科,授任新政尉,几次改任成都丞。因奏事符合皇帝旨意,破格升任监察御史,为父母守丧而离职。武则天因解琬熟悉边境事务,守丧期未满而让他任原职,令他前往西域安抚夷虏,解琬直言上疏坚决辞谢。武则天赞扬他,下诏说:“解琬淳朴孝顺,哀痛之情恳切,坚决辞谢暂时剥夺亲情的荣宠,乞请遵守服丧期满的礼法。足以激扬风俗,敦促推重礼法,应顺应他的高尚情怀,允许他的请求,并令他服丧结束后赴任。” 圣历初年,解琬又升任侍御史,充任使臣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大家都感到便利合宜,蕃人十分高兴,解琬因功升任御史中丞兼北庭都护、持节西域安抚使。解琬一直与郭元振在同一官署任职,关系友善,于是被宗楚客诽谤,因此被贬为沧州刺史。解琬治理政务能识大体,深得人心。景龙年间,解琬升任右台御史大夫兼持节朔方行军大总管。解琬前后在军中二十多年,务农习战,获益很多,边境十分安宁。 景云二年,解琬再任朔方军大总管。解琬分派随军要籍官河阳丞张冠宗、肥乡令韦景骏、普安令于处忠等核查三城募兵情况,于是裁减十万人,上奏停止募兵。不久授任解琬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晋州刺史,赐爵济南县男。他因年老请求退休,上表奏以后,不等答复便离官而去。皇帝下诏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尊重他的意愿,俸禄按照原品级全部发给。接着颁降玺书慰劳他说:“卿器度刚正,才识高远,秉公忠诚显示立身,固守正道足以成事。好比张骞的出使,如同魏绛的和戎。职兼文武,功显各方,效命朝廷,堪称国老。近来顾及年老,情愿隐退,深为怜惜马援的才能,未能顺从祁奚的请求。然而章疏频频进上,高尚情怀难以夺改。如今得知卿已脱屣还乡,拂衣高谢,一定可以激励颓败的风俗,为民众官吏树立楷模。卿能始终如一,实可赞美。应当好好养生,以助长寿。” 不久,吐蕃入侵边疆,又召入解琬授任左散骑常侍,命令与吐蕃划定地界,并安置十姓降户。解琬说吐蕃必定暗藏叛乱阴谋,上奏请求事先发(派)兵十万到秦、渭等州严加防备遏制。这年冬天,吐蕃果然入侵,最终被事先调发的军队击退。不久解琬又上表请求退休,皇上不允许,迁任太子宾客。开元五年,出任同州刺史。次年去世,终年八十余岁。‎ ‎8、久滞京师之愁,感时悲秋之叹,不被朝廷赏识之痛,知音难寻之悲。‎ ‎9、移情入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诗人抑郁惆怅、满怀感伤,在他眼中万里秋云 染上了伤心之色,飒飒秋风送来悲凉之声,而这悲苦凄凉之景又反过来强化了诗人的感 时悲秋之情。 (4分。画线处各1分)‎ ‎10.(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11.(1)C、D(A项酒婆的醉态透着悲凉,作者在这里描写其醉态也不是为了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B项由倒数第2段可知,人们念叨酒婆的原因是“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不贪解馋,只求酒劲”,“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从来没赊过账”,“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等。并非选项所说“死都要死在酒上”。E项本文主题并非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是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反讽。)‎ ‎12、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人知道她叫什么”等,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低微的人。(2分)而喝完就走,从不赊帐,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2分)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2分)‎ ‎13、场景特点:简陋,嘈杂。(2分)场景描写的作用:突出了下层人民的贫困和思想的麻木,(2分)营造出压抑的氛围,为酒婆的出场蓄势(2分)‎ ‎14、①借老板的困惑表达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嘲讽。(2分)②酒婆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醉酒出车祸而死,但深层原因是死于以作假为常态的冷漠社会,死于贫穷而麻木的生活。(2分)③联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作答(2分)。‎ ‎《酒婆》简析 ‎ 《酒婆》的主题思想就是斥假。本文所说的故事,其表象在说造假本无碍,来真的却害死人。我们就应透过这一现象去挖本质,其所以造假无碍,是因为几十年来店老板一贯拿假酒骗人,使人对此习惯了,麻木了,也适应了。而一旦用了真酒,反倒不适应其酒力了,以致造成酒婆被车压死的恶剧。这就正是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铸成悲剧的原因看似直接用了真酒,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造假用假,如果一贯用的真酒,酒婆完全可以酌酒少饮,或者多休息一会,绝对不致偶然误事。小说就通过这一似乎离奇的故事,揭露了社会上造假的现象普遍而根深蒂固,并用酒婆的悲剧控诉、批判这一罪恶,引起人们的深思。《酒婆》揭示了社会人群中一种麻木、冷漠的心态。店老板几十年在首善街卖假酒,往酒里掺水,可“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大家对制假贩假已经习惯麻木了,安于受害,不反抗不斗争,这种忠厚已演变成了奴性,而对酒婆谁都不去同情,更无帮助,倒是最爱看她“这醉醺醺的几步……看似风摆荷叶一般”,欣赏她的愁苦与无奈,这又表现了心态的冷漠与无聊。小说将它展示出来,愤怒斥假的同时,也批判了这种社会阴暗心理。酒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穷苦、质朴、诚实而又深受造假流弊之害的下层人民典型形象。‎ ‎15. B 【解析】嗤之以鼻: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语意重。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可表示自谦。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看而不看。‎ ‎16.D【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继承、改革与发展”。B项,成分残缺,应在“对象”后加“信息系统”。C项,结构混乱,删掉“指出”或“发布”后加“的”。‎ ‎17.C【解析】注意标点符号,注意文段中的“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化”,“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信息,注意选项中的各句之间的内在关系。‎ ‎18. ①使用毛笔是重要原因。 (关键词:原因 毛笔,2分) ②一个个表现世界诸形相的方块字。(关键词:方块字,2分) ③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关键词:空白处,2分)‎ ‎19. ①做任何事都不应该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②只有充实自我,才能走向成功;③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 ‎20. 可赞成,可反对。关键是就事论事,就事说理,体现时评文的特点。‎ 赞同“抢红包”的理由:‎ ‎ (1)“抢红包”增强了新年的喜庆气氛,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让参与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 (2)“抢红包”让人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和社会认同。‎ ‎  反对“抢红包”的理由:‎ ‎ (1)淡了年味,让传统佳节成了“抢红包节”。‎ ‎ (2)冷了亲情,“抢红包”成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新隔阂”。‎ ‎ (3)伤了身体,有人不分昼夜,机不离手,以致眼迷离、手抽筋。‎ ‎【范文】‎ NO.1 别让红包“抢”走真情 ‎  每当春风送暖,旧符换新之际,发一个红包,是对后辈的关切和期盼;每当喜事临门,欢天喜地之日,发一个红包,是对幸福的分享和传承。可现如今,无聊之人为了吸引眼球,不良商家为了牟取利益,让这一充满温情和祝愿的传统活动从现实延续到了网络。在每个人的掌上世界中,“抢红包"活动开始泛滥,但请不要掉以轻心,别让红包“抢"走真情。‎ ‎  不论是“谁言存草心,抱得三春晖,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抑或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类朴实的感情总是诗人们吟诵不尽的题材,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正沉迷于虚拟世界“抢红包"的你,是否有抬头看看白发渐生的父母,渐行渐远的朋友,独坐空院的爱人?与最爱的人相处的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若是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无论如何也只剩追悔莫及了。因此,别让红包“抢"走你与亲人的相处时光。‎ ‎  总有那么多人守护着心灵的净土。诸葛亮坚守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信条,陶渊明证明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正气,林清玄保持着“身如浮木,心有沉香"的深沉之心。而现如今也总有些人为了一己私欲,企图给社会增添几丝不正之风、利用“抢红包"骗取钱财,利用人们的好奇之心牟取暴利之类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而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己的本心,甚至有人因为“抢红包"与亲戚朋友心生怨恨,酿成惨剧。因此,别让红包“抢"走你的纯真初心。‎ ‎  网络世界毕竟是虚拟的,真实可感的现实世界才是最动人的。暮春之落英,暖夏之素莲,深秋之红叶,严冬之飞雪,天天蜷缩在狭小居室中“抢红包"的你,多久没有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四季的变换,多久没有站在日光之下倾听清风的细语了?为了手机上几分几毫的单调数字那么多人竟然放弃了无穷无尽的自然之美,若是心系自然的古人知道了,也会唏嘘不已吧。因此,别让红包“抢"走你欣赏自然的眼睛。‎ ‎“抢红包"只是这个信息时代的一段剪影。这个时代里,有太多东西混淆人们的视听,扰乱人们的心绪,只有珍惜时光,坚守本心,心向自然,才能留住真情,留住自我,留住红包内涵里的传统福韵。‎ NO.2 红包,装不下的是亲情 ‎  红包,装得下钞票,却载不动细腻的亲情;红包,塞得进钱财,却放不进体贴的关心;红包,抢得到开心,却唤不回隽永的年味。‎ ‎  别让小小红包,成为交流感情、聚会谈天的隔阂;别让抢红包,抢走团聚时的那一份开怀与欢乐。‎ ‎  科技日益发展创新,大家都惶恐自己与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脱轨,都时时追赶着新潮流,新风尚。于是,过年时,年夜饭上,再没有长辈彼此谈笑、举杯畅饮,再没有小孩满屋嬉戏打闹,再没有绚丽烟火一朵朵尽情绽放在夜幕之上。大家只是心不在焉地吃着年夜饭,却时不时瞄一眼手机,时刻关注着是否错过了微信群里的红包。渐渐地,年味就这样在一个个红包中淡了,空余下精心准备一桌年夜饭的老人暗自叹息。‎ ‎  是什么抢走了亲情呢?慢慢地,因为手机,我们与家人疏离,仿佛那小小匣子里有着更吸引人的世界,让人难以割舍。因为红包里的那一点钱,忘却了亲情,难道真的值得吗?难道如今这新时代里,只有钱才是至高无上,其余万物都要臣服于它吗?‎ ‎  诗人木心在他的诗里这样说到:“从前日子过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如今提倡的“快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就应该被抛却吗?‎ ‎  不,不应该这样!红包本是中华民族传袭千年的佳节传统,当然应该被保留,被传承。但被保留的、被传承的只应是那份长辈对晚辈的那份关心与祝福,疼爱与期待。被保留的只能是那份浓郁的年味,那份欢聚一堂,齐家欢乐的美好愿景。抛开手机,用心去领悟去感受那一份温暖,用言语和行动来体现对家人的关爱,在炉火旁细细诉说着来年的希冀……‎ ‎  别再让红包横亘在你与家人之间,别让它成为彼此沟通的障碍。而要让红包满含着家人对你未来的期待与满满的关心,架起你们心与心的桥梁。抛开手机,去拥抱那一份团聚时难能可贵的开怀与欢乐。‎ ‎  ‎ NO.3 这个“红包”是抢还是不抢 ‎  红包,得抢,却不能痴醉其中!‎ ‎  红包,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是表示把新的一年的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可现在“抢红包"成了近年来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微信群里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从中又见当代文化的喧嚣。‎ ‎  面对这狂轰滥炸的“抢红包"有人赞成,有人贬斥,就我而言,“抢红包"的出现与发展是值得大力弘扬的。‎ ‎  红包本身就是充满祝福、幸运色彩的,而“抢红包"就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年味"。‎ ‎  “抢红包"是一种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文明的创新结合。人们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地刷新、升级,乃至颠覆了传统的“红包文化"。“抢红包"本身只是一个游戏,让欢乐与时尚并举。当这个游戏在全国走红并成为新年俗,它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乐趣和新便利。新春佳节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刻,向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一些远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一些电商巨头也借机为观众奉上“红包大礼",给人们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并且红包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网上支付方式,想买点东西,可身上没带够钱怎么办?不用怕,发个红包就都搞定了,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大家。‎ ‎  但春节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时光被红包抢走,让有的人不能容忍。比如某男子看不惯妻子疯狂抢红包,“你到底要抢多少钱,我一次性都付给你!"足见家人对你过分痴迷抢红包的厌恶。‎ ‎  微信红包是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传统习俗的巧妙结合,强化了网络空间的交往,增进了感情交流的互动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抢红包也不例外。若不分场合地抢红包,从抢红包的闲暇消遣,演变为春节假期的“家庭大战";甚至食不下咽,夜不能寐,冷落家人,疏远情感,实在是舍本逐末。‎ ‎  为抢红包夫妻反目虽是一个个例,但这个特殊的事例,向人们发出警示:为抢红包冷落家人、淡泊亲情是买椟还珠。正确对待数字通讯时代的新事物,用亲切的交谈和笑容维系美好情感,珍惜亲人相聚时的美好时光,当真诚交流和红包传递相辅相成,人间的亲情日渐亲密而不被红包稀释,主次分明而不是本末倒置,才能消除亲情的距离,更好更安稳地抢红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