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岳阳市一中2020年上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岳阳楼将‘承包’给企业经营”的消息在岳阳炸开了锅。岳阳市政府网相关文件显示,去年11月当地发布公告,对岳阳市辖区内两个重点旅游景区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招商,而岳阳楼景区并不在此之列。岳阳楼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岳阳楼景区虽不在招商名单内,但眼下景区正在进行经营权转让。 景区景点被商业经营者“托管”的原因不外乎三类。一类是“公家”经营不善,亏损运营,人工、养护、开发等成本巨大又不堪重负。第二类不排除有谋发展、做大做强的意思。一些地方守着景区景点的“金山银山”,因为自身不具有先进的管理和市场经验,亟待引进新的管理思维和运营模式将景区景点做得更好。当然也有一种迎合潮流的不负责的“托管”——看其他地方有这么干的,自己也“赶个趟”,打外包给“私人”,结果如何可能根本没有考虑。 将政府的景点景区“托管”他人,结局如何褒贬不一。“托管”型景区景点,因为托管的逐利因素,经营者往往采取竭泽而渔的方式经营,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目的,一些托管景区景点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对旧有设施设备却过度使用,维护维修资金投入不足,更多的核算为利润等。这是多数托管景区景点的通病,结果就是一些地方托管出去的景区景点,政府没有赚到多少钱,景区景点却破坏损害严重,最终还得政府收拾“残局”。1999年至2003年间,湘西3个景区的经营权先后由政府许可给外地公司投资开发经营,然而,随着景区经营开发中暴露出的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品牌塑造力度不大、景区自身发展缓慢等问题,2009年,湘西州最终又将3个景区的经营权收回,就是一个不成功的典型例子。 然而,“托管”成功的也不乏其例。有的景区景点采取市场化的“托管”后,景区景点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收益增幅巨大,成为一地的重要经济来源。凤凰县将所属的八大旅游景区“托管”后,仅2010年,景区门票收入1.51亿元,整体旅游收入达30.02亿元,是先前的3倍,同时景区景点设施也得到了巨大改善,等等。 - 25 - 新的社会形势下,景区景点管理需要新思维。以公办模式和“政府式管理”景区景点,弊端多多,“浪费严重”“资源闲置”等问题同样令人诟病。在“托管”式经营景区景点日益被社会关注和认可之时,一些地方探索这一新模式、大胆引进新的经营方式,这一理念和做法是值得提倡的。“托管”景区景点带有诸多的时代特征和先进元素,其优势和潜力是“公办”所难以比拟的,可以引进更高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成熟的市场品牌培育和融资的便利。退一步说“公办”了几十年的岳阳楼始终“半死不活”,为什么不注入新鲜血液,让“托管”模式试一把呢?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试一试”又何妨? (摘编自光明网:《“托管”岳阳楼不妨一试》) 1. 下列关于景区景点被“托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家”经营不善,人工、养护、开发等成本巨大又不堪重负,采取市场化的“托管”后,景区景点或许可以快速发展,经营收益增大。 B. 一些景区景点看其他地方这么干,为了迎合潮流,结果如何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自己也“赶个趟”,打外包给“私人”。 C. 无论是“公家”还是“私人”经营景点,都要运用市场手段,创新运营模式,力求做大做强谋发展。 D. 有的地方守着景区景点的“金山银山”,但自身不具有先进的管理和市场经验,亟待引进新的管理思维和运营模式将景区景点做得更好。 2. 下列关于论述“托管”型景区景点结局惨淡的表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景区经营中出现的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品牌塑造力度不大、景区自身发展缓慢等问题,一些当地政府将景区的经营权收回。 B. “托管”型景区景点的经营者往往采取竭泽而渔的方式经营,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目的,追求更多经济利益。 C. 一些地方托管出去的景区景点,政府没有赚到多少钱,景区景点却破坏损害严重,最终还得政府收拾“残局”。 D. 一些托管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对旧有设施设备却过度使用,维护维修资金投入不足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湘西的3个景区曾由政府托管给外地公司,但经营开发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政府又收回,说明政府意识到“托管”是根本行不通的。 B. “托管”岳阳楼这一理念和做法,可尝试景区景点新思维管理,因为带有诸多的时代特征和先进元素,其优势和潜力“公办”难以比拟,是大势所趋。 C. 凤凰县所属的八大旅游景区“托管”后,景区景点得到巨大改善,旅游收入是先前的三倍,成为了一地重要的经济来源。 D. - 25 - 经营者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往往会对旅游资源竭泽而渔,对一些景点进行吸血式开发,最终得不偿失。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设问只针对“公家”被“托管”,不针对“私人”,也没分析原因。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不是论述“托管”型景区景点结局惨淡的表现,是原因。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根本行不通”这个说法太绝对;B项,“是大势所趋”文中不能推断出这个结论;C项,文中表述的是“仅2010年,整体旅游收入达30.02亿元,是先前的3倍”。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以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三种为主。在生活垃圾持续增长和城市填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首先需要推动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在末端提高回收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无废城市”的目标。 推进垃圾分类,一方面,可通过制定实施激励措施等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入第三方企业与社会组织进行资本投资、监督等服务,充分借助市场机制、政府扶持与引导、企业支持等多种力量,共同推动垃圾分类投放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此外,可借助“互联网+”分类回收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的效率,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回收利用。 - 25 - 材料二: 2016、2017年中国各类可回收资源价值(单位:亿元) 序号 名称 2016年 2017年 同比增长(%) 1 废钢铁 2042.6 3043.4 49.0 2 废有色金属 1829.0 2079.0 13.7 3 废塑料 957.8 1081.3 12.9 4 废纸 744.5 977.7 31.3 5 废轮胎 70.5 73.5 4.3 6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94.4 125.1 32.5 7 废旧纺织品 8.6 14.0 62.8 8 报废机动车 73.4 87.3 18.9 9 废玻璃 22.4 32.1 43.3 10 废电池(铅酸除外) 24.8 37.3 50.5 11 合计(价值) 5868 7550.7 28.7 (数据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关乎居民文明素养的培育,又关乎环境保护。相比其他多数和城市对未按分类标准投放垃圾的个人处以罚款的惩戒,北京市对这种违规行为特别增设了信用惩戒的罚则,彰显了以经济惩罚和信用惩戒共同发力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的决心和魄力,有助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更好地落地落实。 当然,对不按分类标准投放垃圾的行为人施以信用惩戒只是手段,重在发挥威慑作用,最终目的是要让所有人意识到,分类投放垃圾是个人应当履行的公民义务和法律责任。 (摘编自《信用惩戒助力垃圾分类行稳致远》) - 25 - 材料四: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日,习近平同志对垃圾分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动员全社会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摘编自《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可回收利用资源价值高。2017年,中国废钢铁及废有色金属回收价值分别达到3043.4亿元及2079亿元。 B. 2017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7550.7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最主要的品种废钢铁同比增长49%。 C. 2017年,各类可回收资源品种回收总值均有增长。废旧纺织品增幅最高,同比增长62.8%;废塑料增幅最小。 D. 垃圾分类,对再生资源的回收能起到积极的意义。垃圾有效分类,既能实现社会效益又能实现经济效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最常见的三种模式。 B. 推进垃圾分类就可以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C. 北京增设信用惩戒,助力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文明行为养成。 D. 垃圾分类是大事,习近平同志对垃圾分类问题高度重视。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垃圾分类的意义。 【答案】4. C 5. B 6. - 25 - ①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帮助实现“无废城市”的目标。②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浪费,创造经济价值。③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④有利于环境保护,让人民生活在更幸福更美好的环境中。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 C项,“废塑料增幅最小”错误,由图表可知,增幅最小的是废轮胎,而不是废塑料。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B项,“推进垃圾分类就可以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错误,选项张冠李戴,从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可看出,能“提高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的是“制定实施激励措施等”,而非“推进垃圾分类”。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 25 - 由“在生活垃圾持续增长和城市填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首先需要推动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在末端提高回收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无废城市’的目标”可以得出: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帮助实现“无废城市”的目标。由“提高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的效率,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回收利用”可以得出: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浪费,创造经济价值。由“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既关乎居民文明素养的培育,又关乎环境保护”“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动员全社会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得出: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由“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可以得出:有利于环境保护,让人民生活在更幸福更美好的环境中。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在此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丢失的表情 剑锋 首奇起床梳洗照镜的时候,突然发现脸部肌肉僵化、机械死板,喜、怒、忧、思、悲、 恐、惊等表情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论怎样酝酿、拼凑,再也找不回丰富多彩的脸部表情。 首奇想不起自己多少天没出门了。要不是昨天接到下午面试的通知,首奇肯定一直舒服地窝在家里玩手机,发表情。关键的面试,表情却丢了,这下可急坏了首奇。首奇赶紧跑到附近一家医院。挂号大厅四处张贴着温馨的笑脸,医生、护士胸前挂着一个个夸张的笑脸。 但是,每个人的脸上却读不出一丝一毫的表情。首奇向导医咨询挂号看病时,恰逢一位逝者被护士和家属簇拥着推向太平间,首奇看不出他们脸上任何悲伤、痛苦的表情,每个人都平静得像是外出散步一样。首奇迷惑不解地走进看病室。医生简单地了解情况后,叫首奇当场笑一个。首奇嘴巴张了张,脸部没起任何变化。医生又让首奇扮个哭相,首奇眼睛眨了几下,脸部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医生用手在首奇脸上摸了摸,捏了捏,问首奇有没有感觉。首奇说没有任何知觉。按照医生开的单子,首奇前前后后做了十多项检查,结果样样正常,排除了身体病变的诱因。医生放下检查结果,开了点安眠药,嘱咐首奇三天之内别碰手机,然后再来医院复查。三天?岂不要了性命,三分钟不拿手机就跟掉了魂似的。“下一个。”医生瞄了一眼抽屉里面的手机,从办公桌上抓起一个“坏笑”的表情,下了逐客令。 - 25 - 从医院出来,首奇急忙挤上公交车,前往应聘的那家公司。首奇发现车上所有人都在专心致志地亲近手机。途中上来一位孕妇,首奇主动站了起来。看得出来,孕妇极力想一笑致谢,憋了老半天,却笑不出来,于是她连忙从手提包里掏出一个甜美的“微笑”。下一个停靠点,一位男士下车,车上女朋友送上一个“拜拜”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鲜红的“飞吻”, 不断挥舞。男士也不忘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示爱”的红唇回应。这时车厢里突然出现一阵骚动,原来是一位年轻人太专注于那对情侣的分别场面,不小心踩着一位中年人的脚。中年人跺脚挥动“发怒”。年轻人也是因为别人挤着自己,才身不由己地踩了中年人脚,于是举着一张“委屈”,又亮了个“对不起!”中年人不依不饶,竟然挥动一张“咒骂”。年轻人也不示弱,换了一张“敲打”,以示抗议和警告……一时间,车厢里“坏笑”、“惊恐”、“白 眼”、“发呆”、“偷笑”、“鼓掌”、“嘘”等表情图片不断变换、翻飞。 千奇百怪的表情图片,机器似的冷面无情,首奇心里怪不是滋味。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他飞快地冲下公交车。应聘公司办公室门外,几位应聘人员面无表情地或坐或站,手中无一例外地把玩着手机。一位姑娘举着“笑脸”牌子,引导应试人员进出考场面试。大约过了一个小时,首奇跟着那位姑娘走进了面试考场。见首奇走了进来,7 名正襟危坐的面试官,一齐举起“拍手”表情,表示欢迎。首奇本能地挤了挤脸部肌肉,希望含蓄地还以一个甜美的微笑,可是面部依旧没有任何变化。首奇尴尬、紧张地坐下后,其中一名面试官马上送来一道试题,并示意首奇拿笔答题。面试为什么还用笔答题,首奇正想提出自己的疑问,抬眼看见几位面试官相互之间交替举着表情图片交流沟通,马上打住并开始埋头答题。首奇每答完一道题,面试官都会根据答题情况,分别举起桌子上摆放的各种不同表情:“OK”、“弱”、 “胜利”、“强”……所有考题答完,最后主考官综合面试者获得不同表情,决定谁最终胜出。 从公司出来,首奇终于知道丢失表情的不光是自己,他连忙取出手机,给 QQ 好友和微信朋友,连续发送了上百个表情。然后,一头扎进最近一家超市,购买了一套完整的表情大礼包,才如释重负地打道回府。 ( 选自 《小小说·大世界》2017 年05 期 )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以首奇丢掉面部表情开头,这一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能够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并刺激读者读下去。 B. 第二段末尾“医生瞄了一眼抽屉里面的手机”,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医生对手机也是极其依赖的。 C. 从内容上看,这篇小说运用夸张和想象,叙述了离奇、荒诞、怪异的现象,这些虚构的情节展现了生活中的真实。 - 25 - D. 结尾写到首奇不再去医院而是购买了一大套表情包,这说明生活中遇到任何难事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所以不要着急。 8. 小说中多次提到手机对人们的占据和控制,请问有什么作用。 9. 有人认为“都是手机惹的祸”这个标题比“丢失的表情”这个标题更好,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一下。 【答案】7. D 8. ① 不断把玩手机以至于依赖手机是丢掉表情的根源,是危害人们正常交往和生活的主因。② 不同场合,不同的人都在把玩手机,说明对手机的依赖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过分依赖手机这种现象的批判,也引发读者对这种怪异现象的思考,加强主题 的现实警示意义。③ 首奇在深受丢失表情之痛后,反而继续购买表情包,表现了主人公沉浸在手机中已难以自拔,以此作为结尾,增加了文章的讽刺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9. 示例一:我认为“都是手机惹的祸”这个标题好。 这个标题揭示了主题,表明了作者批判的对象,使主题更加明确。以此为标题是对怪异现象产生原因的直接揭露,每个丢失表情的人都是沉溺于手机中而缺失了正常的人际交往的人。这个标题直击社会热点问题,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二:我认为“丢失的表情”这个标题更好。 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小说内容,通过标题可以略知内容。 “丢失的表情”这个情节是高于生活的合理夸张,它可以激发读者对产生这种怪异现象的原因的探索,发人深省。这个标题富有强烈的悬念,能够吸引读者。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理清人物与事实,把握主旨,关注语言和表现手法。D项结尾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批判人们对手机过分依赖,即使带来危害,也不想去克制。D项“生活中遇到任何难事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所以不要着急”表述与主题不符。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多次提到手机对人们的占据和控制的作用,小说通过不同的人在不同场合把玩手机来折射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样构思布局可以加大主题批判的力度和主题的现实意义,警示世人,要懂得克制对手机的依赖,让生活正恢复正常。 【9题详解】 - 25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题的理解,需要明确观点。答案一,小说多次提到包括首奇在内的若干人过分依赖手机而导致丢掉表情,可见手机是妨碍人们正常交往的根源,以此为题揭露文章主题,为人警醒。答案二,“丢失的表情”,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首奇和其他人都僵着一张脸是小说主要描述的内容,概括文意也是标题的作用之一。“丢失的表情”在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但联系现实,人们通过手机交流,发表情时,脸上却未必有表情,于是作者合理夸张,表情消失了,“消失的表情”就引人深思,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了。 点睛:从标题的作用入手。标题在揭示文章主题、概括文意、表现行文思路结构和吸引读者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标题作用即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如本题“丢失的表情”这个标题更好,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小说内容,通过标题可以略知内容。“丢失的表情”这个情节是高于生活的合理夸张。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剑侠事 (清)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摄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鵷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 25 -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 B.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 C.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 D.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侄,又称堂侄。是指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自己的堂兄弟的儿子,晋代称为同堂侄,后代简称为堂侄。 B. 康熙戊辰,是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纪年方法可分为帝王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此处“康熙”为皇帝年号,“戊辰”为干支纪年,“戊”为地支,“辰”天干。 C. 廨,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使用于汉代,常称郡廨、公廨。文中是指尼庵中住宿用的房屋,并非官府中官吏的办公场所。 D. 趺坐,指佛像的坐姿。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因此修行坐禅者经常采取这种坐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极简省的文笔,塑造了性格豪爽、行侠仗义、武功高强的女剑侠形象。 B. 小说开篇“神采四射”的宫妆女子“不知何许人”“去处去”倏忽而逝与后文“庵已空无人”前后呼应,凸显出剑侠的神秘。 C. 著红帩头的男子横行市里,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县役某一行人。尽管防范严密,但县役某一行还是被劫走官银。 D. 新城县役押送官银经过济南,因市集不安宁,客栈主人拒绝了他们的投宿,最后他们只好到离客栈西大约一里的地方投宿。 - 25 -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2)尼高髻盛妆,衣锦绮,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 【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点着灯烛,手拿弓箭、刀,等天亮。 (2)那个尼姑挽着髙髻,化着浓妆,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脚着丝袜,年龄十八九的样子,是一个美貌的女子。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可三十余”说的是年龄,和后面断开;“高髻如宫妆”说的是“发髻”,“髻上加毡笠”是所戴,中间断开;“结束为急装”是“装束”,“腰剑”是“佩戴”,中间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戊”为天干,“辰”地支。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不是经过济南,而是前往,不是离客栈一里,而是镇西北约一里。 【13题详解】 - 25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戒:告诫;明:形容词动用,点明,点亮;手:名词动用,手持;髻:名词动用,挽着高高的发髻;衣:名词动用,穿着;好:漂亮,美丽。 参考译文: 新城县县令崔懋,于清康熙戊辰年去济南,到了章邱西边的新店,遇到一个妇女,大约三十多岁,高高的发髻好像皇宫里的装束,发髻上戴着一个毡斗笠,锦缎衣服,弓鞋,穿着便于行动的紧身衣。腰里佩剑,骑一匹非常精神的黑驴,妇女神采四射,走得很快。尝试着问她是什么人,停住毛驴随便回答说:“不知道是什么人。”“要去哪里?”又随便答道:“去要去的地方。”一会儿向东跑去,快得飞鹰也追不上。崔懋说:“可惜我急忙着要到济南去,来不及追踪她的踪迹,我怀疑她是剑侠。” 表侄鹓于是叙述莱阳的王生的话说:顺治初年,莱阳县有些差役,押解官银数千两到济南,用木夹拼成方匣状,把官银装着,晚上要到旅馆住宿,主人拒绝了,并且说,镇西北一里路左右,有个尼姑庵,凡是有行李的人,都去那里投宿。于是引导他去,刚到旅店时,门外有个男人戴着红帩头(头巾),相貌非常狰狞。到了尼姑庵,进门,有三间房屋,开门向东,床具设置完备;北面是观音大士殿,殿旁边有小门,锁着。敲门许久,才有个老妇人出来应门。把投宿的缘由告诉她,老妇说:“只管住在西边房子里吧,不会有妨害的。”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点着灯烛,手拿弓箭、刀,等天亮。到了三更天,突然起了大风,山门轰然打开,正在吃惊地彼此看来看去,突然听到很凶暴的叫门声,大家急忙拿起兵器准备抵御。门已经开了,看去,原来是戴着红帩头的那个人。手里空空,只拿着一束迷香,扔在地上,所有人都倒地。到了天亮,才苏醒过来,银子已经没有了。急忙去集镇询问旅店主人,主人说:“这个人不时在集镇上游走,无人敢过问他,只有去尼姑庵投宿的客人,才会没事,现在你们应当去尼姑庵投诉他。但尼姑是一个有神异的人,必须我亲自前往求她。” 到了尼姑庵,老妇人出来询问是什么事。说:“莫非是为了昨夜官银的事情么?”回答她说:“是的。”进房子里说话。一会儿,尼姑出来,命令老妇人拿了蒲团盘膝而坐,旅店主人跪着告诉了她先前发生的事。尼姑笑着说:“这个奴才敢来做这种狡诈奸滑的事,罪孽应当处死,我当为你们做一决断。”于是示意老妇人进入里间,牵了一匹黑驴出来,取剑背在背上,跨上驴背向南山径直驶去。行走快如飞,一下子就看不见了。市镇上围观的人有好几百,过了一阵子,尼姑徒步,手拿人头,赶着驴回来。驴背背着木夹装着的几千两银子,好像一点也不重的样子。进门叫差役道:“来,看你的木夹盒子,官文封印和原来一样不?”检验了,果然和原来一样。把人头扔在地上,说:“看我没有杀错人吧。”大家围观,果然是戴红头巾的人。县衙们团团围绕着行礼,道谢了离开。到了从东回来的时候,再去造访,尼姑庵已经空无一人了。 - 25 - 那个尼姑挽着髙髻,化着浓妆,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打着绑腿,脚着罗袜,年龄十八九的样子是一个美貌的女子。市井中的人说,尼姑三四年前,和那个老妇人一起来到尼姑庵,不知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曾经有一个恶少夜里闯入她的房间,结果被拦腰斩杀,尸体抛在墙外,从此没有人再敢冒犯。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岳阳 北宋·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夷陵途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明停舟的地点和时间。两句倒装,因“系舟岳阳城下树”才“卧闻岳阳城里钟”,起句朴素自然。 B. 颔联的“空江”两个字既指洞庭湖口的空旷景象,也点明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一点愉悦之情。 C. 颈联描绘月下晚唱,江月似乎故弄清辉,照明诗人高洁澄清的本心,寓意诗人坚守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 D. 全诗写旅中思归,却深藏不露。城里钟、城下树、江中月、水上人,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轻舟短楫去如飞”。 【答案】14. B 15. 渔人驾着轻快的小船,划动船桨,如飞似的驶过我停泊的地方。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或反衬),用渔人的轻舟短楫,疾去如飞,反衬诗人被贬离乡(被贬思乡)的沉重苦闷。 【解析】 【14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点明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一点愉悦之情”错误。“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阔正显出了孤舟(即诗人)的渺小孤独无助。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重点考查写景句的赏析,解答此类题,首先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然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再联系诗人的生平,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本诗是作者被贬夷陵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诗的尾联“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句,勾画了诗人被触动的心绪,当他蓦然听到归舟晚唱时,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陶醉于清辉江月及水上歌声之中。但是,由于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这一阕歌声还没听完,已经远逝了,岳阳城外的一切又归于宁静,诗人以景衬情,运用交错的声色描绘,以江面的歌声听不尽和轻舟疾行如飞的动态意象,反衬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 【点睛】对于写景句多数会考查鉴赏景物形象,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形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2)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3)答案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有所依据和体现。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能体现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同是天涯沦落人 (4). 相逢何必曾相识 (5). 吾尝终日而思矣 (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25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萧,尽,沦,逢,尝,须臾。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国藩说:“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然而我们很容易犯“自是”的毛病。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他们认为我比别人有本事,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大展才华,做出一番 的大事,好让世人对他们 。但是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本事,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历史上,许多有大本事的人,常常因为存在恃才傲物、不善交际、不肯退让等缺点,人生结局反而令人唏嘘不已!所以有时并不是别人故意针对他们找茬,不给他们机会,而是问题出在他们自己身上。李白被逐出朝廷,他自己实在应负主要的责任,谁叫他那么狂傲不羁, 呢? 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也不要瞧不起小事,不愿做小事。有一点本事,不一定能做大事;而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做大事的,都要从小事做起,慢慢积累经验,打牢基础,锻炼才干。否则,高不成,低不就,还 ,别人更不会给你机会。 我们一定还要知道,我们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 )。姜子牙80年不遇,尚能悠然垂钓。我们何以整天牢骚满腹,郁郁不乐?其实,甘于平淡,安天乐命,把自己本分的事做好,何尝不是一种快乐!谁说有大本事的人就一定只能做大事呢?不要再自是了。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经天纬地 侧目而视 目空一切 怨天尤人 B. 开天辟地 侧目而视 目中无人 怨声载道 C. 开天辟地 刮目相看 目中无人 一声载道 D. 经天纬地 刮目相看 目空一切 怨天尤人 - 25 -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也应有颗淡泊的心 B. 也不要甘于平淡 C. 还是不要自以为是 D. 还是应等待机会 19.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B. 许多有才华之人,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 C. 许多有才华之人,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常常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 D. 许多有才华之人,常常是他们自以为是的原因,所以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考查的可能是词语,包括关联词,也可能是成语熟语或者四字短语,在解答时,需要注意主语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 第一空:“经天纬地”多用来形容人有经营天下、治理国家的才能;“开天辟地”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文段中用来描述人做出一番大事,用“经天纬地”更合适。 第二空: “侧目而视”意思是: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也用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通常用于含贬义的语境中。“刮目相看”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通常用于含褒义的语境中。文中语境“做出一番大事业”,让人从好的方面去看待,此处宜用“刮目相看”。 第三空:“目空一切”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目中无人”指眼里没有别人,比喻自高自大,瞧不起他人。前者比后者程度更深,根据语境,此处用来形容李白的狂傲不羁,一切都不放在眼里,用“目空一切”更合适。 第四空:“怨声载道”指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本质上来讲,两者并不相同,文段中此处用来形容人遇到事情后的状态,再依据后文“何以整天牢骚满腹,郁郁不乐”,所以该出应该用“怨天尤人”。 故选D。 【18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根据括号前“我们即使有本事,甚至有大本事”可以得到关联词后面应该是一种转折的语句,可以用“也”开头,同时最后一段的段意是讲做人应淡泊,能够甘于平淡,安天乐命,以及文段后面举例并论证“甘于平淡,安天乐命,把自己本分的事做好,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不要再自是了”,所以此处可写“也应有颗淡泊的心”。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根据语境,后文中的“他们认为”是解释前面的“他们自以为是”的,两者衔接紧密,应该连在一起,由此可排除选项AD;选项C,“因为的原因”结构混乱,属于句式杂糅,可排除。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最近,深圳巴士集团的无人驾驶公交汽车正式上路开跑。无人驾驶公交是一种智能公交,主要依靠车内的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它的到来,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启动自动驾驶,就能避免车祸;没有车祸,就没有交通拥堵情况发生。另外由于在加速、制动以及变速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无人驾驶公交能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温宣气体排放,因此它能阻止全球气候变暖。 ①启动自动驾驶,不一定就能避免车祸。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 - 25 - 【答案】 (1). ②没有车祸,不一定就能解决交通拥堵情况。 (2). 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一定能阻止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重点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题目要求参照①的方式,找出另外两处推断问题,既然是推断问题,就是推断不合理之处,做题时就要注意文段中推理之处,看其是否恰当即可。 首先根据“①启动自动驾驶,不一定就能避免车祸。”可以固定句式为“动宾短语,不一定……”。 考生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如“没有车祸,就没有交通拥堵情况发生”“无人驾驶公交能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它能阻止全球气候变暖”,过于绝对,没有车祸,不一定就就没有交通拥堵情况发生;无人驾驶公交能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不一定能阻止全球气候变暖。 【点睛】这类题目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做题思维方法有:(1)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2)重点把握句间逻辑关系;(3)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根据题目对第一部分推论错误的解析,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逻辑关系的角度确定后面两个推断的错误。 21.下图为国务院闻办公发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标识,说明该标志的成元素和设计离意,不超过100字。 - 25 - 【答案】组成元素:数字“70”、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天安门、天安门下方有1949-2019字样。 设计寓意:数字“70”寓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7”的造型像节日的彩带,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或“7”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答出数字“70”“国徽五星”“天安门”“1949-2019”的构体要素,然后结合名称分析寓意,整个标志的外形是数字“70”的形状,寓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天安门下方有1949-2019字样同样是建国70个年头;图片中的“国徽五星”“天安门”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结合节日氛围来看,数字“7”看起来像彩带,同时具有翻页的视觉效果,意蕴丰富。 - 25 - 【点睛】解答图文转换题,要读懂图片,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画面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的寒假注定不平凡。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在“延长的假期”面前,“停课不停学”已经成为“宅家学生族”假期生活主流,网课这一在线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对于宅家上网课,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看法或者讲述自己难忘的网课经历。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疫情下的网课 在“延长的假期”里,“停课不停学”成为“宅家学生族”的假期学习新模式。为了早日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学校各位老师纷纷走上线上教学的新岗位,为战胜疫情出一份力,尽一份责,让我们在家里感受到与学校同样的学习效果。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我们不能返校上学。但是,我们没有因为疫情而停下学习的脚步。在我看来,“宅家上网课”是线上教育的一部分,线上教育是时代进步,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折射,更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社会适应。 线上学习是个人价值的再次审度。选择网络课堂,不仅节约了很多时间,而且更加增强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的精神,让我们自己自觉学习,主动寻找问题,这与传统课堂比起来有所不同,从这一方面来看,线上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个人能力的发展。而且,网络课堂使得我们主动抓住网上学习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更好地把握网络的资源。面对今后的生活,学生更多的是要学习如何在社会中生存,网络学习易受干扰,在缺乏刚性监考的条件下,对我们价值考验的,是发自内心的自我的约束与管理。因此线上学习更是面对人生选择的自我审度的具体缩影。 - 25 - 线上教学是传统形式的历史性变革。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教育教学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单纯的学校教学也不再是教育的唯一方式。时至今日,线上教学将传统教育教学又进行了历史性革新。其中更包含作为主体的我们。面对特别情况,我们要有特别的应对,适应工具、场所及观念的变化。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复杂的。复杂变化的现实要求我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形式的变化。因此,这场线上的教学不仅是传统教育形式的创新,更是传统观念的革新,即不断在主观与客观中达到历史的统一。 线上教育是时代进步的自然选择。回看SARS时,孕育了网上购物。而此次新冠疫情,则孕育了网上教育。有人会觉得这是局限下的无奈之举,可实际上,这是历史的必然节点,即使不是今天,也终有一天会发生。邓小平对现代教育是如此定义的:“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现代教育。”也即是说,教育在孕育现代因素的时候,也在被现代因素反哺。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任务,则是时代同教育结合下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适应的不仅是线上教育或现代教育,更是通过其文化选择、传递、沟通的强大功能,将自身打造成为民族新人,适应时代发展,推动时代进步。 综上,在我看来,线上教育是时代的进步,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折射,更是作为新时代民族新人们我们的一场时代洗礼。它深深地启蒙着我们面对特别,面对变化下的选择与价值创造。简而言之,线上教育是新时代下个人、教育同社会的深刻进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 25 - 审题要点:审题立意的关键是要理解这些诗句的内涵,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延期开学,在“延长的假期”面前,“停课不停学”已经成为“宅家学生族”假期生活主流,网课这一在线教育模式应运而生。题干要求“对于宅家上网课,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看法或者讲述自己难忘的网课经历。”,通读材料,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本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写作,第一个角度:对于宅家上网课,谈谈你的看法,有着假期网络上课的同学都不会陌生,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可以从你从网课中学到的内容着手,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这种授课方式的看法,或赞同,或持否定态度等,也可以就此谈谈线上教育,或者线上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等等。第二个角度:讲述自己难忘的网课经历,写这个话题可以写成论说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可操作性强,在作文时,可以先写一写社会大环境,我们只能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未想过有一天这样安然的待着也能为国家做贡献,在网络课程中,肯定遇到了许多趣事,比如大家每天都处于背钉钉支配的“恐惧”,老师的催作业消息等等,线上教育有优势也有劣势,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我们也会进步,国家也会更加富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大中华终将迎来春回大地,播撒芬芳。我们期待:“冬已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具体过程 立意 1. 从“对于宅家上网课的看法”的角度 (1)我看线上教育 (2)疫情下的网课 (3)创新与传统 (4)网络新生活 2. 从 “自己难忘的网课经历”角度 (1)难忘的网课经历 (2)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3)冬已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参考素材 1. 网上教学这一措施刚开始实行,就瞬间引起了广大学生们和家长们的热议。他们都各有各的看法和态度,有排斥的,有勉强接受的,也有乐观的,而我则把持着第三者的态度。在我看来,网课就如同是一条马路上的弯道,而我要做的则是趁着大部分人对网课的轻视上弯道超车,对我来说这无非是一件幸事。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没有什么事是百害无一利的,每个事物的存在总会有它的闪光点。 2. 网络授课还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老师和学生不少负担和压力。首先是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网络授课的教育,学习氛围很难形成,学习习惯也很难养成,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考验。而老师们,正如网络上所说:一夜之间从一线教师变成了十八线主播。各种功能都需要摸索,网络课程的课件制作比学校课件制作难上一倍。在学校都不常回答问题的人,在家便更不常回答问题了。让老师们吵也吵不到,够也够不着。而在学校那些自制性较差的络授课就等于给他们延长了寒假。表面是在上用电脑网课,背地里却用手机点开了游戏。 - 25 - 3.此次新冠疫情,孕育了网上教育。这是历史的必然节点,即使不是今天,也终有一天会发生。邓小平对现代教育是如此定义的:“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现代教育。”教育在孕育现代因素的时候,也在被现代因素反哺。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任务,则是时代同教育结合下的必然要求。 4.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大中华终将迎来春回大地,播撒芬芳。待到那一刻,我会大声的告诉我的孩子们:“冬已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结构 构建材料作文的基本结构:第一步,认真构思,表明态度。例文首先简洁明了地概述材料,由“宅家学生族”的假期学习新模式引出话题线上教育,紧扣材料,点明写作目的,谈及对线上教学的启发与思考,表明自己的思考:线上教育是时代进步,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折射,更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社会适应。大胆创新,立意深刻。第二步,分析论证,阐明道理。 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本文安排了三个分论点“线上学习是个人价值的再次审度”“线上教学是传统形式的历史性变革新”“线上教育是时代进步的自然选择”从线上教育与个人价值,历史变革和时代发展的角度进行评论与论证,联系现实,从社会生活的本质入手,阐述变革的势在必行,“这是历史的必然节点,即使不是今天,也终有一天会发生”,同时引用邓小平对现代教育的定义“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现代教育”,结合现代教育的特征来阐述分析,在论证的过程中,语言简练,逐层深入,层次分明,还充分表现出了文科生的文史哲相通的特点。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线上教育是新时代下个人、教育同社会的深刻进步,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点睛】材料作文的常见审题方法有: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明确褒贬法,多向辐射法,舍次求主法,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寻互补法。提炼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抓关键句法也是常用方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