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语文试卷 ‎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 30 - / 30‎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 30 - / 30‎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 30 - / 30‎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除了“人文保护”,还要“活化乡村记忆”; C项“必须完好保存”错误;D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误,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故答案为C。‎ ‎2. 试题分析:“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故选B。‎ ‎3. 试题分析:“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分析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分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娟 - 30 - / 30‎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 30 - / 30‎ 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 - 30 - / 30‎ ‎ 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 - 30 - / 30‎ ‎ 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 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 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6.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4. B 5.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 ‎6.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解析】‎ ‎4.‎ - 30 - / 30‎ ‎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既考查小说的情节设置,也考查小说的主旨。B项,“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错误。文中说“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的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也会软下来许多”,可见应是“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在这荒寒地带的不可思议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象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是小说,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本题中,B项对文意的分析有误,脱离了文本的内容妄加猜测。‎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先找出画线句,“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看有无修辞,如没有,圈出句中的关键词,句中的关键词是“干什么”“都一样”,再回归文本,找出这句话的语境,前文说“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干什么”应是指谋生的职业,“都一样”指的是在“辛苦”这一点上,裁缝与其他职业一样,再结合下文在做裁缝的时候,那种难忘的体会让“我”对裁缝这种职业有了独特的感情。‎ ‎6.‎ - 30 - / 30‎ ‎ 试题分析:这是针对文章的语言设题。题干明确说明“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所谓生活气息,语言口语化,生活化,听起来感觉很亲切,很自然,如“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人物的对话具有地域色彩,如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嘛,好得很嘛”“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等,都体现出少数民族的语言特色。‎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枚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它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 30 - / 30‎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甙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 - 30 - / 30‎ 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徒,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鹤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7.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 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用以制作LED覆盖层,这种设计在应用中将起到节能的作用。‎ C. 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癌细胞检测、玉米新品系的培育和水质检测。‎ D. 引进萤火虫的做法不合乎自然规律,因为长途迁徙影响其正常繁殖,异地放飞又改变其栖息环境。‎ ‎8. 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 ‎9. 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7. C 8. ①萤火 - 30 - / 30‎ 虫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②多不喜迁徙。③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④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 ‎ ‎9. (要点)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②“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 ‎【解析】‎ ‎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文意的题目,难度不大,但有一定的迷惑性,尤其是错误的选项,选取的设置错误方式都比较隐蔽,需要仔细的对读原文和答案之间的区别,有一定的技巧性。C项对应的原文是“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选项为“人们选择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将其运用于水质监测”,把“腺苷磷酸”换为“虫荧光素酶”,张冠李戴;‎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找准区位,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说明的是萤火虫在现实中的应用,后部分主要是萤火虫的习性介绍,那保护就要通过习性方面的特征来保护,然后在最后三段中选取关键的语句作答即可,主要为“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不喜迁徙”“求偶时以闪光信号吸引异性”“对外界亮光反应敏感”等。‎ - 30 - / 30‎ 点睛:本文从文段性质来看属于科普类文章,答题时可以借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本题是一道典型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题目,难度不大,考核的主要是信息筛选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有一定的区分度。采用的方式是简答题的形式,答题的要点是找准区位,选取关键词语,然后进行整合,注意分条作答。‎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题目,句子在文章的结尾,注意结合文中的总体内容作答,首先答出“文化的”含义,然后答出“自然的”含义,前者集中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后者集中在文章后半部分,最后要答出句子中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 30 - / 30‎ ‎ ”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 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 - 30 - / 30‎ ‎ 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 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 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 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 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答案】10. D 11. C 12. A ‎ ‎13. (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 30 - / 30‎ ‎(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是文言断句的题目,解答时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还要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初”表时间,单独断开,“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原句的大意“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査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根据句意可正确断句。‎ ‎11. 试题分析: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近侍”职位并不高。故选C。‎ ‎12. 试题分析:A项“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应该是“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许将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 - 30 - / 30‎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A“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事件错误。‎ ‎1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申饬”,应译为“指示”;“岂”,应译为“难道”;“对”,可译为“回答”;“为”,应译为“担任”;“同肆”,应译为“一起肆意”;“罗织”,应译为“编造、构陷”;“发”应译为“开挖”。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何以……为”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 30 - / 30‎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征召担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 - 30 - / 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 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 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 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 30 - / 30‎ ‎15.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4. CD 15.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 ‎14. 试题分析: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CD。‎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三)名篇名句默写 - 30 - / 30‎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来音信无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 ‎(3)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路遥归梦难成 (2). (2)人生得意须尽欢 (3). (3)与尔同销万古愁 (4). (2)死者长已矣 如闻泣幽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遥、须、尽、销、愁、已、幽、咽。‎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30 - / 30‎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成语运用。②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关键词“书多”,与中心语“模型”不符。⑤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关键词“人”与句意中“广告”不符。⑥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关键词“话多”。与句意中“脏空气”不符。‎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30 - / 30‎ ‎ 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 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 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病句的辨析。B项,主谓搭配不当,主干为“看吃相暴露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应删除“看”。C项,句意重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删除其一即可。D项,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开创”与宾语“成就”搭配不当,应将“开创”改为“取得”。‎ 点睛:病句题型一般每句包含一种不同类型的语病,这是解题时可以利用的地方。复习时要对六种病句类型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有一个全面、清楚地认识。尽管高考病句辨析不在病句类型概念上作要求,但要尽可能地掌握病因类型。要学会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培养语感。如B项就可以采用“主干分析法”来判断搭配不当。‎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 30 - / 30‎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答案】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太阳能与风能_______,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__________,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_________,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答案】 (1). ①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2). ②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 (3). ③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点装置发电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互补性”,第②空注意前面的“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第③空注意前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 ‎21.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 30 - / 30‎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②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抓住表达过于绝对化的句子,如“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火灾”,“就一定能避免”过于绝对化,限制燃放不一定能避免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也就一定能避免环境污染”,“也就一定能避免”过于绝对化,限制燃放也不一定能避免环境污染。‎ 四、写作 ‎2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人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这个工人刷油漆的时候,发现小船的船底有一个小洞,就顺手给修补上了。刷完油漆后,他从船主那儿领到工钱就离开了。 第二天,船主一大清早就跑到这个修船工人家里来。 ‎ - 30 - / 30‎ ‎“师傅,给您修船的钱。”船主边说边把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递过去。 “为什么?”这个修船工人感到很奇怪,“您已经给过我的工钱了。” “对,”船主说,“但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给您的修船报酬。” “就为那么点儿的小事您要给我这么多钱?”油漆工更加迷惑,“堵那么个小洞也不费什么事儿,举手之劳而已,我根本就没打算跟您要钱……” “就是您说的这件小事儿,却救了我孩子们的命,”船主激动地说,”我忘了船底有洞这事儿,付了您的工钱后,我就忙别的去了。我的孩子们却划着那条船到海上去了。我当时就绝望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等他们平安回来后,我明白,是您救了他们的命。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每天做的大多是一些小事,但怀着一颗善良之心去做,也许不经意间就改变了某个人的命运。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三国霸主刘备的名言!刘备有着传奇而又跌宕起伏的人生,他从皇叔贬为贩卖草鞋的小贩,再华丽蜕变成为一代帝国之主。《三国》中刘备的这句话意味深长,它久久地萦绕在我心中!‎ ‎ “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就是要把举手之劳的善举化为习惯!‎ - 30 - / 30‎ ‎ 日积月累,做好事也能“聚沙成塔”。从现代的观点来分析,也就是学习雷锋精神!雷锋无私地帮助别人的事迹我们已经家喻户晓,他那助人为乐的美德已经传扬四海。“向雷锋同志学习!”在3月5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学习我们时代的好榜样!雷锋做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而可以说是平凡到只是举手之劳的事,但是他坚持做了,他把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如果杭城每一位年轻人都向雷锋那样帮助他人,那么我们的杭州将会变成世界上幸福感最浓的城市了!多一份帮助,多一份温暖啊!我们学校最近也在开展“学雷锋”活动,在公交车上就有许多绵绵的爱意,有一次,我主动让座给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老奶奶看见我胸前的红领巾,连连称赞: “你真是位好孩子!”脸笑得像绽开的菊花,慈祥极了。‎ ‎ “勿以善小而不为”,做环保也是如此。就拿我们身边的垃圾分类来说吧,虽然投放时有些麻烦,可是对环境保护却有很大贡献的。一节废电池一疏忽扔进厨房垃圾桶,就会造成天大的灾难!因为厨房垃圾将转化为有机肥料浇灌农作物,一旦电池混入里面,后果不堪设想,一粒指甲盖大小的纽扣电池,就可以污染一立方米的土壤,六十万吨的水!不要因为一点点小麻烦,觉得与自己无关而随意丢弃电池!或许没有直接危害到你,但间接地却伤害了人类的健康!环保就是要从我们身边的“善小”做起,如果大家都“善小而为”,这将对我们全人类产生巨大的益处。‎ - 30 - / 30‎ ‎ “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样也可以用在学习上呀!学习贵在坚持!道理我们其实都懂。然而做起来却不这么容易。我有一位表姐,当初我几乎是和她同时学习游泳的,然而她却有着坚强的毅力,七年来每天2小时地艰苦练习,从不间断!去年在省运会上,她一人独揽四块金牌,创造了骄人的成绩。而我呢,现在只能是望尘莫及了。学习在于积累,集腋成裘!百分百的努力才能创造那99%的汗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知道每一个知识的宝藏,才能去走漫漫人生之路呀!‎ ‎ “勿以善小而不为”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国学名句,不要轻视“善小”,只要是有意义的好事、善事,即便那事物很小,很简单,也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结出善果,就一定会收获成功、造福社会!‎ ‎【解析】试题分析:修船工说“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却帮了船主的一个大忙。看似不起眼的一件小事,有可能给别人带来很大帮助,甚至能救了别人的命。审题立意从两个角度思考:船主和漆工。 ‎ 从油漆工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责任心、良知、善良、与人为善、敬业等切入;较好的立意有:勿以善小而不为、顺手做善事、不分分内分外做善事等。‎ 从船主的角度立意,要建立健全对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者进行保护、奖励、表彰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导向,让好人不吃亏,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有尊严,要懂得感恩等。‎ - 30 - / 30‎ 点睛:这是一则典型的材料作文,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审题不难,但需要透视出所给材料的内涵,否则一着不慎就可能造成跑题满盘皆输。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真善美的积极主题,因为材料对漆工和船主都持肯定态度;(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精彩文章,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4)要以良好的语言素养,写出健朗大气、饱含情感的文字,要杜绝那种做作忸怩、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言之无物的文章;(5)要立足于读懂材料,抓住核心意思,确定最佳立意,联系实际,发挥联想想象能力,结合自身认识特点,以及掌握的材料,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真实感受。切不可信马由缰,只看现象,不谈本质。‎ - 30 - / 3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