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 ‎ 牛顿第三定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深刻理解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2.能够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区别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具准备 1.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2.提出问题,设计好学生的活动方案.‎ ‎3.准备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1:拍手鼓掌的感觉怎样?‎ 提出问题2:用脚踢球的感觉怎样?‎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各种感受.‎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感受的共性引出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推进新课 ‎[教师活动]左手疼痛,是左手受到力的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效果,这说明左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问(紧接提):请你分析一下,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答:右手)‎ 出示:‎ 问:刚才鼓掌时,你的左手痛,那右手痛不痛?(答:也痛)‎ ‎[教师活动]那也就是说,你的右手也受到了力的作用.‎ 那请你分析一下谁是施力物体.(答:左手)‎ 出示:‎ 小结: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 问:这说明什么问题?(请学生回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肯定学生的回答. ‎ 一、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1.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问:在刚才这个例子中,左手对右手有力的作用,右手对左手也有力的作用,这里出 现了几个力?答:两个.(强调:两个力,F1、F2)‎ 引:这说明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问:自然界的作用力的个数若用数学中的方法怎么表示?答:2 N,必然是偶数.‎ 引: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电脑出示)‎ 5‎ ‎ ‎ ‎2.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做反作用力.‎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牛顿第三定律就是研究两个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 二、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活动]‎ ‎ 提出问题3:如果班级中力气大的同学与力气小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预测比赛结果.‎ 合作探究 ‎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力气大的同学穿上旱冰鞋(或站在比较光滑的平面上)重复实验.‎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去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的定性关系)‎ ‎ 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举例:‎ ‎ 地球对人有吸引作用,人对地球也有吸引作用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打排球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刹车时车轮受地面的摩擦而停止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带电的通草球之间的作用静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4:设计实验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提供学生实验所需的测量器材如弹簧秤),并亲自去指导每个小组的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实施实验.‎ ‎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并能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教师精讲 ‎ 结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加以恰当的指导,最后给出完整的牛顿第三定律.‎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 强调说明:任何情况都是如此.‎ ‎ 讨论:A.以卵击石;B.以拳击脸.‎ ‎ 注意:(1)反向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2)相等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相等;‎ ‎(3)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4)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 合作探究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效果不可抵消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效果可以抵消 性质相同 性质不一定相同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 一个力只有一个反作用力 一个力的平衡力有可能不止一个 知识拓展 ‎ 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马拉车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分析人走路的受力情况.‎ ‎(最好让学生提出生活中涉及到的有关牛顿第三定律的问题)‎ 课堂小结 5‎ ‎ ‎ ‎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以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性、同时性和同一性.并要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我们初中学过的一对平衡力的区分.我们可以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来区分.‎ ‎[例题剖析1] 一个大汉(甲)跟一个女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汉把女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大汉拉女孩的力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B.大汉拉女孩的力不一定比女孩拉大汉的力大 C.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汉把女孩拉动的过程中,大汉的力才比女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汉与女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在相持阶段还是女孩被大汉拉过来的过程中,大汉拉女孩的力与女孩拉大汉的力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所以说法B、C正确.‎ 答案:AD 说明:既然大汉拉女孩和女孩拉大汉的力一样大,大汉为什么能把女孩拉过来呢?关键在于地面对两者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同.如图6-3-1分别画出两者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显然,只有当f甲>f乙时,女孩才会被大汉拉过来.如果让大汉穿上溜冰鞋站在磨光水泥地上,两人再比力气时,女孩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大汉拉过来.‎ 图6-3-1‎ ‎[例题剖析2]一辆汽车沿山坡加速上行,不计空气阻力,汽车受到哪几个力?指出各个力的反作用力.‎ 分析:以汽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汽车发生作用的物体,找出汽车受到的力,然后由“甲对乙和乙对甲”的关系,找出各自的反作用力.‎ 解答:汽车受到的力和各个力的反作用力列表如下:‎ 汽车受到的力 对应的反作用力 地球对汽车的重力G 汽车对地球的吸引力G′‎ 山坡对汽车的支持力N 汽车对山坡的压力N′‎ 山坡对汽车的摩擦力f 汽车对山坡的摩擦力f′‎ 山坡对汽车的牵引力F 汽车对山坡的推力F′‎ ‎ 画出汽车和山坡隔离体的受力图,如图6-3-2所示.‎ 图6-3-2‎ ‎ 说明:常有些学生会把汽车受到的牵引力,说成是“发动机对汽车的力”,这是不正确的.发动机作为汽车的一部分,它与车身之间的作用力是内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内力不可能使整体产生加速度.这正像自己用手揪住头发向上拉,不会使自己离开地面一样.‎ 5‎ ‎ ‎ ‎ 汽车前进的机理是:发动机工作,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车轮旋转,车轮旋转时力图把地面向后推,地面施力使车向前,正像人行走时也是依靠从地面获得推力一样.‎ ‎[例题剖析3]如图6-3-3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个重力为G=10 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地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秤的示数变为T′=6 N,则台秤的示数( )‎ 图6-3-3‎ A.保持不变 B.增加10 N C.增加6 N D.增加4 N 分析:金属块浸入水中后,水对金属块产生浮力F.由弹簧秤的示数知,浮力的大小为 F=G=T′=10 N-6 N=4 N.‎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金属块对水也施加一个反作用力F′,其大小F′=F=4 N.通过水和缸的传递,对台秤产生附加压力.所以,台秤的示数增加4 N.‎ 答案:D ‎ 说明:任何力都是成对出现的,对液体和气体的作用同样遵循着牛顿第三定律.本题可以通过实验精确验证,请同学们自己去完成.‎ ‎ 讨论: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指的都是实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每一个力都有明确的施力者与受力者.它们不同于在力的分解与合成中,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而引入的“合力”与“分力”.因此,合力与分力都没有单独的反作用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和以后的学习要求提出以下两个作业:‎ ‎(1)分析火箭为什么能够升空;‎ ‎(2)总结区分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 思考题:‎ ‎1.甲、乙两位同学在课间休息时相互打闹,甲失手将乙打痛了.甲狡辩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给了你多大的力,你同样给了我多大的力;我把你打痛了,你同样也把我打痛了.”你对此如何评判?‎ ‎2.在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由于甲队作用于乙队的力大于乙队作用于甲队的力.为什么?如果不是那是由于什么原因?‎ 教材习题讲解 ‎1.答:1.棒球 2.直升机 3.火箭 ‎ ‎4.斜面上推物体 5.手推车 6.踢球 7.跑步8.起吊重物……‎ ‎2.答:当人在船上跑的时候,船对人有一个向前的静摩擦力,对人来说是动力;同样人对船也有一个反作用力,此力对船来说也是动力,故人加速跑的同时船也反向加速运动.‎ ‎3.答:此题主要是让学生区别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不同.这两对力的区别在于1.前者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后者一定是同性质的力;2.前者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在不同物体上.故A对.‎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5‎ ‎ ‎ 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 相互性、同时性、同一性 四、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