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8_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的发展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专题汇编18_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的发展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 专题18-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的发展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2莱芜一中模拟)‎ ‎51.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4分)‎ ‎(2)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6分)‎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说出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原因是什么?(10分)‎ ‎51.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2分)‎ 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或凹形。(2分)‎ ‎(2)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6分)‎ ‎(3)沿河、沿海岸分布(4分) 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得6分)‎ ‎(武汉市部分学校2011—2012学年度调研)读我国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蒸发量与各作物生育期内平均需水量关系图,回答10~13题。‎ ‎10.该地的耕作制度为 ( )‎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 C.一年三熟 D.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11.有关该地水资源最缺乏月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降水少,只有80毫米左右 B.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 ‎ C.一年中光照最强的时候,蒸发旺盛 ‎ D.正值植物生长后期,需水量大 ‎12.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该地多雨期时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 ‎ A.春玉米 B.水稻 C.夏玉米 D.冬小麦 ‎13.有关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根据降水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②建设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 ‎③大规模扩大水田面积,增产粮食 ‎④推广海水淡化技术,增加水资源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表是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的三种方案。据表回答1~2题。‎ ‎1. 对三种方案的评价准确的是 A.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C方案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2.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江汉平原 C.四川盆地 D.两广丘陵 ‎【答案】1.D 2.A ‎【解析】1.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方案侵蚀量大,环境效益差,A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低,但从长远看,经济效益会变好,所以C方案更有利于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2. 根据题干“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的三种方案”和表中反应的耕地比重大时,侵蚀量和径流量加大,可知该地最有可能位于生态环境较差、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图11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19~20题。‎ 图11‎ ‎(江苏省南京市2012届高三调研)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易发生泥石流B.夏季a处降水多于b处 C.ab两处相对高差可能为‎300米 D.c处可以建设水电站 ‎(江苏省南京市2012届高三调研)20.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以 A.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B.发挥水热资源优势,扩大粮食种植 C.广种牧草,兼顾经济、生态效益 D.发展沼气,使用清洁能源 例1 (2009年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月考)读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地与D地的温差数值是℃。描述图中‎-18℃‎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C 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分析该地区发展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最近全国查出大量的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事件,但该地区的乳制品质量比较安全,分析该地区乳制品发展的优势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以区域等温线图,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以此为背景考查商品粮基地及乳制品发展的优势。‎ 解析:(1)根据图例D地位于河流发源地,因此海拔较周围地区高,温度较周围地区低;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推D地的温度应为—‎22℃‎<T≤—‎20℃‎,因此B地与D地的温差是6≤△T<8。—‎18℃‎向南(低纬)凸出,说明温度较同纬度温度低,由此可推是受山地地形影响。(2)C地区为松嫩平原,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在于地形、土壤、人均耕地面积及机械化等方面。(3)乳畜业的发展与饲料供应、市场有关。‎ 答案:(1)‎6℃‎(或大于‎6℃‎小于‎8℃‎按内部的点分析)‎ 向南(低纬)凸出,受山地地形影响 ‎(2)平原广阔;地广人少,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 ‎(3)地广人少,草场面积大;靠近商品粮基地,饲料充足。‎ ‎27.(12分)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一些地形区。(6分)‎ ‎(2)试简要说明这些商品粮基地的优势自然区位。(6分)‎ ‎【答案】(1)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6分,一个1分)‎ ‎(2)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3分)‎ 西部干旱区:光热充足;水源较为充足;地形平坦等。(3分)‎ ‎【解析】该组题目是以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范围示意图为情境,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等内容。第(1)题,考生应从我国的一级地形区去考虑。第(2)题,读图可知,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因此,考生在组织答案时应分别予以考虑。‎ ‎ 37.(20分)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09年粮食产量突破600亿斤吨,继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黑龙江省之外的又一个粮食总产超600亿斤的产粮大省,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  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4分)‎ ‎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6分)‎ ‎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4分)‎ ‎ (4)安徽、河南两个农业主产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试分析原因与对策。(6分)‎ 参考答案.(1)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较高。(4分)  (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3分)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6分)  (4)原因: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季风区降水变率增大,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人为破坏生态,地表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干旱灾害加剧。(4分)  对策:兴修水利;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调整种埴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3分) ‎ 读下图,回答20~22题。‎ ‎20.图示区域应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21. 关于图中土地利用类型与海拔对应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荒地多分布在山顶部 B.梯田的分布面积最大 C.林地的比重最低 D.草地和坡地的海拔较高 ‎22.图示区域的地貌类型是 A.山脊 B.山谷 C.流域 D.向斜 ‎【答案】20.B 21.D 22.B ‎【解析】该组题目是以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地貌景观为情境,考查地理定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主要地貌类型的辨识等内容。第20题,我国南北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纬度大约是34°N,东西大约以100°E为界线,图示为我国的西北区,第21题,从图上能够看出该区的土地利用的分布,荒地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地区,坡地分布面积最大,草地和坡地分布海拔较低,林地呈现点状分布或小面积的块状分布,但是要比草地的面积少多一些。第2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四周海拔高,中心地带海拔低,是一个河谷地区。故22题选B。‎ 小老树是指树龄虽小,但长势已经显著衰弱的树。具体表现为树体小,短枝多,枝细弱,叶片小,落叶早,果实小等。读下图完成9~10题。‎ ‎9.图示小老树主要分布于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河西走廊 ‎10. 造成小老树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土壤贫瘠 B.气候不适 C.地形崎岖 D.河流过少 ‎【解析】该题组是以黄土高原小老树分布示意图为情境,考查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与植被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等内容。第9题,从图中的图例信息来看,小老树的分布区比较集中于黄土高原。第10题,一般在湿润地区对应的植被是森林,而在半干旱地区则树木的成长是困难的,往往形成低矮的小老树。从另一个角度讲,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第一环境要素。‎ 读“我国某区域减沙措施效果坐标图”。完成4~6题。‎ ‎4.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A.黄土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云贵高原 D.江南丘陵 ‎5.图中所示,减沙效果最好的措施是 A.梯田 B.林地 C.草地 D.打坝淤地 ‎6.通过实施减沙措施,对区域内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是 A.有利于耕作业的发展 ‎ B.逐渐形成人造小平原 C.可降低径流总量 D.含沙量明显降低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统计图的分析能力和区域国土整治的相关内容。第1题,由图中提供的信息看出,该区域治沙的主要措施为打坝於地,而在选项中的四地中黄土高原的效果最好,故最有可能的是黄土高原,故选A。第6题,A、B选项不属于对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实施减沙措施后,可调节径流量,但径流总量不会减少,故C项错。‎ ‎28.(12分)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我国华北地区为例,简要写出该农业生产模式的生产链。(5分)‎ ‎(2)试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可能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7分)‎ ‎【答案】 (1)种植小麦、玉米 粮食加工 市场 ‎ 秸秆 气化 取暖 农户 沼气发酵 沼渣分离 肥料 ‎ 养殖业 牲畜粪便 ‎(2)该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增加土壤肥力(2分),减少化肥的使用(2分),减轻环境的污染(2分),使自然环境大大改善(1分)。‎ ‎【解析】本题是以沼气的利用为情境,考查农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和读图分析能力能力。第(1)题,答题时要注意图中箭头,强调每个环节的“来源”和“去向”以及所起的作用。根据华北地区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可以总结出该农业生产模式的相应生产链。第(2)题,根据每个环节的“来源”和“去向”‎ 以及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出,该农业模式将秸秆气化,将污粪发酵制造沼气,为农户和加工厂提供清洁能源,从而减轻了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沼渣、沼液为农田提供肥料,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从而改善了自然地理环境。‎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4题。‎ 评价类别 农作 物A 农作 物B 农作 物C 满足 程度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源 利用 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 ‎3.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4.该地区可能是(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解析: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从土壤养分满足率来看,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从资源利用率可知,该地最适合农作物A的种植。综合分析综合四地区的特征可知该地为松嫩平原。‎ 答案:1.B 2.C 3.A 4.C ‎5.‎2010年2月2日是第14个“世界湿地日”。中国将使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图中的湿地体现了何种功能(  )‎ A.保持水源 B.净化水质 C.调节气候 D.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图中湿地通过截留、吸附、过滤把污水净化。‎ 答案:B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 A.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物种丰富 ‎7.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B.由东向西减少 C.由北向南减少 D.由西向东减少 ‎8.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保护湿地 B.保持水土 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荒地多,且多为肥沃的黑土,这是本区发展农业的突出资源优势。第7题,东北地区降水量受距海远近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第8题,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这也是本区国土整治的重点。‎ 答案:6.B 7.A 8.D 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不同的农业区 B.⑥⑦⑧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 C.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 D.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10.关于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B.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土壤盐碱化严重 C.⑥地水土流失严重,⑦地石漠化严重 D.⑧地酸雨危害严重,⑨地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解析:第9题,①②为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③为东北地区,④为黄土高原地区,⑤为黄淮海平原区,⑥为青藏高寒牧业区,⑦为西南地区,⑧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⑨为华南地区。①②属同一农业区;⑦⑧为我国重要茶叶产区;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农业);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10题,①②地因过垦过牧,土地荒漠化严重;③地因降水集中,开垦后的黑土地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旱涝、风沙、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⑥地生态环境脆弱;⑦地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地表水渗漏严重,是我国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⑧地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酸雨危害严重;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而不发生在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⑨地区。‎ 答案:9.D 10.B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信息说明该区(  )‎ A.水资源短缺 B.农业粗放经营 C.劳动力数量少 D.水土流失严重 ‎12.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 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 D.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解析:从图中各项指标可以看出我国某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该区域发展农业应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答案:11.A 12.D 在内蒙古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黄河两岸,数十千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拥挤着近千家企业,形成一条“工业长廊”。读图,回答5~7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的工业地域 ‎6.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不包括(  )‎ A.土地廉价 B.能源资源丰富 C.劳动力素质高 D.政策优势 ‎7.近年来,乌海市以“蔬菜、葡萄”产业为主导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葡萄种植基地每年以4000亩左右的速度增长,到目前为止种植面积近2.5万亩,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地下水丰富,灌溉便利 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得出,此地水电、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所以本地工业地域应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第6题,该区域位于我国西部地带,劳动力素质并不是很高。第7题,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葡萄的种植。‎ 答案:5.D 6.C 7.A ‎(2011·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9.该示意图可能表示的农业系统是(  )‎ A.河谷农业 B.坝子农业 C.绿洲农业 D.立体农业 解析:第8题,①空可根据空气湿度增大是蒸发增强的体现;②空可根据前后条件结合选项共同推测为气温变幅减小;而蒸腾作用增强可导致(③空)降水增加。第9题,由图可知该农业类型应为灌溉农业,选项C即为灌溉农业代表。‎ 答案:8.B 9.C 读海南岛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岛内封闭实线为等高线),完成10~12题。‎ ‎10.该岛M地的年太阳辐射量比P地要多,主要是因为M地(  )‎ A.晴天天数多 B.海拔高 C.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 D.纬度高 ‎11.读图中相关等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线值的大小:④>③>②>①‎ B.实线值的大小:a>b>c C.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冬季 D.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夏季 ‎12.海南岛一年可种植三季稻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热量充足 C.雨水充沛 D.地形平坦 解析:第10题,由图中万泉河的流向知,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因为海南岛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所以P为迎风坡,M为背风坡。迎风坡,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M处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量大。第11题,在北半球,等温线越靠南,数值越大;等温线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是冬季;由图中万泉河的流向从c点向东流,知中间高,四周低即c>b>a。第12题,很明显海南岛可以达到一年三熟主要是由于纬度低,全年热量条件充足,生长期长。‎ 答案:10.A 11.C 12.B ‎ (2011·东北联考)甲、乙两图分别是我国两个省会城市附近的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7~8题。‎ ‎7.根据图中信息,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地附近是我国位置最北的商品粮基地 B.乙地附近有我国位置最东的商品粮基地 C.甲地附近的农业基地的机械化程度很高 D.乙地附近的立体农业非常发达 ‎8.有关甲乙两地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雄厚 B.乙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C.国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乙地先于甲地 D.在两城市的水运交通方面,乙地优于甲地 解析: 甲、乙分别是哈尔滨市和广州市附近区域,附近分别有东北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商品粮基地,现在为外向型农业和面向城市市场的农业,依然较发达。‎ 答案: 7.C 8.B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4~5题。‎ ‎4.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 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 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 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 ‎5.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正确的为(  )‎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 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解析: 第4题,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出B、C两地的降水量都低于‎400毫米,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第5题,A地位于长白山,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答案: 4.C 5.C 读下图,完成6~7题。‎ ‎6.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解析: 由图示可知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松嫩平原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原、耕地和林地。‎ 答案: D ‎7.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解析: 东北地区因开发历史晚,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 D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8~11题。‎ 评价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满 足 程 度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 源 利 用 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8.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9.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 ‎10.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11.该地区可能是(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解析: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本题组通过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从资源评价的角度考查了我国某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理念。第8题,热量满足率最多只有22%,远低于水分、土壤养分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满足率,这是由当地气温低、热量不足造成的。第9题,三种农作物土壤养分满足率都达到了84%,说明土壤养分含量高。第10题,资源利用率的各个项目中,农作物A的利用率都远高于农作物B和C,说明当地最适合种植农作物A。第11题,由第8题的分析可知,气温条件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说明该地区纬度较高或海拔高,再综合土壤养分含量高这一条件,可以确定该地区为松嫩平原。‎ 答案: 8.B 9.C 10.A 11.C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13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生产规划中将商品粮基地分为四类: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 材料二 我国四地农业生产情况表。‎ 基地类型 ‎①‎ ‎②‎ ‎③‎ ‎④‎ 农业人口(%)‎ ‎19.91‎ ‎4.7‎ ‎28.5‎ ‎46.89‎ 耕地面积(%)‎ ‎40.17‎ ‎6.82‎ ‎23.43‎ ‎29.58‎ 粮食商品率(%)‎ ‎35.2‎ ‎27.2‎ ‎19.6‎ ‎29.0‎ ‎12.有关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黄淮平原区 B.②代表东北低产区 C.③代表西北干旱区 D.④代表南方高产区 ‎13.受土壤盐碱化影响和沙尘天气影响最明显的分别是(  )‎ A.①④ B.③②‎ C.④③ D.①②‎ 解析: 第12题,①耕地面积广的是东北低产区;②耕地面积最小的是西北干旱区;④农业人口多的是南方高产区。第13题,黄淮平原区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明显,沙尘天气对西北干旱区影响明显。‎ 答案: 12.D 13.B ‎16.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 材料二 乙地气候资料。‎ 年降水量(mm)‎ ‎415.5‎ 季节分配(%)‎ 春 ‎12.0‎ 夏 ‎69.6‎ 秋 ‎16.6‎ 冬 ‎1.8‎ 年蒸发量(mm)‎ ‎408.2‎ ‎(1)写出适宜甲、乙、丙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6分)‎ ‎(2)简要说明图示地区东部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8分)‎ ‎(3)指出乙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6分)‎ 答案: (1)甲地——畜牧业,乙地——种植业,丙地——林业。‎ ‎(2)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地处平原,地形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国家政策支持(商品粮基地建设)。‎ ‎(3)热量不足;多旱涝;冷害;土壤盐碱化(多沼泽地)。‎ ‎17.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20分)‎ ‎(1)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棉花单产连续16年位居全国之首,但新疆棉花量有不断减小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疆棉花单产高及棉花输出量不断减小的原因。(8分)‎ ‎(2)‎‎2010年6月10日 ‎,铁道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签署了加快新疆铁路建设发展的会议纪要。到2020年,新疆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目前的3 599千米增加到约1.2万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疆加强铁路运输建设的重大意义。(6分)‎ ‎(3)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A河下游地区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6分)‎ 答案: (1)光照(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逐步减小;新疆当地快速发展的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求量逐步增大。‎ ‎(2)充分利用其沿边优势,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完善铁路网,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沿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优化国家资源开发布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任答3点即可)‎ ‎(3)土地荒漠化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生态农业。‎ ‎15.(12分)(2010·山东青岛调研)‎2009年10月1日60年国庆游行中,农民代表方阵彩车上巨大的稻穗寓意五谷丰登。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产量“六连增”。‎ 材料二:我国某区域简图。‎ ‎(1)材料二图示地区属________平原,该地区优势粮食作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材料二图示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有哪些?该地区农业生产主要的不利自然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增产,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填写下表。‎ 有利条件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人口资源 农垦历史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积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判断属华北平原,优势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第(2)题,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方面分析有利自然条件,不利条件是旱涝、盐碱、风沙严重。第(3)题,根据表格相应内容分析。第(4)题,主要从耕地保护、科技投入等方面分析。‎ 答案:(1)华北 小麦 玉米 (2)优势条件:属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热量充足,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不利因素:旱涝、盐碱、风沙。‎ ‎(3)‎ 有利条件 气候资源 大多属中低纬地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水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大,世界第六位 土地资源 总量大,类型多,潜力大 生物资源 种属繁多,品种丰富 人口资源 劳动力丰富 农垦历史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①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②切实保护耕地;③加大农业投入,搞好农业基础建设;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单产水平;⑤走高效、生态农业之路。‎ ‎(2010·无锡5月)读生态学家研究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时绘制的我国生态气候图,根据a地气候类型示意图中所作的说明,分析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带的b、c两地的气候类型示意图,并回答1~2题。‎ ‎1.从充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取得农作物生产的最佳社会经济效益角度考虑,b、c两地合理的农业种植制度是(  )‎ ‎①b地为一年两熟到三熟,双季稻加冬作油菜 ②b地为一年两熟,小麦复种花生或棉花 ③c地为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玉米或谷子 ④c地为一年两熟,春小麦、玉米和大豆隔年轮作 A.①③ B.②④ ‎ C.①② D.③④‎ ‎2.能够减轻c地农业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①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 ②跨流域调水来抵御伏旱 ③修建水库来防洪抗旱 ④超采地下水来缓解春旱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②④‎ 解析:由图可知,a图无霜期较短,气温低达-‎20℃‎以下,‎0℃‎以下的天数多,可判断为东北地区。b图全年最低气温在‎0℃‎以上,无霜期长,气温较高,月降水量超过‎100 mm的天数多(3~10月),可判断为长江以南地区,这里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是双季稻加冬作油菜。c图处于以上两地的中间,日均温在‎0℃‎以下的时间短,月降水量超过‎100 mm的时期短,所以可判断为黄淮地区,这里农作物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玉米或谷子。此地区旱涝频繁,早春和晚秋多寒潮、霜冻,对农业危害较大,可采取用人造烟雾来减少地面辐射或修水库、调控径流时空分布等措施达到防御气象灾害的目的。‎ 答案:1.A 2.C ‎(2010·苏州2月)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解析:A是宁夏平原地区,气候干旱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同时又有黄河便利的灌溉水源,所以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基地。‎ 答案:A ‎8.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工业地带属于(  )‎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解析:从图中看,该地带镍、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同时临黄河且处在地势落差大的河段、有丰富的水电资源,而有色金属冶炼需要大量廉价的水电保证。故该地带必然利用优势条件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工业。‎ 答案:D ‎ (2010·山东青岛)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信息说明该地(  )‎ A.水资源短缺 B.农业粗放经营 C.劳动力数量少 D.水土流失严重 ‎25.该地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亩产水平 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应 D.加大水利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解析:图中显示该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但水资源总量比重小,则该地水资源相对严重缺乏;发展农业应注意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耕地面积大,应该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应加大科技投入,保证粮食高产、稳产。‎ 答案:24.A 25.D ‎27.(12分)(2010·天津期末)读下面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某年五国农作物自给率统计表(单位:%)‎ 麦 米 薯类 砂糖 肉类 丹麦 ‎107‎ ‎124‎ ‎103‎ ‎110‎ ‎351‎ 法国 ‎147‎ ‎40‎ ‎103‎ ‎140‎ ‎62‎ 德国 ‎87‎ ‎99‎ ‎82‎ ‎92‎ ‎87‎ 俄罗斯 ‎112‎ ‎57‎ ‎100‎ ‎90‎ ‎99‎ 日本 ‎9‎ ‎104‎ ‎97‎ ‎12‎ ‎89‎ ‎(1)丹麦的肉类自给率非常高,其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与俄罗斯北部观赏极光最佳时期一致的是________。‎ A.法国南部港口正值干燥少雨期 B.德国油轮从中东返航经北印度洋时顺风顺水 C.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 D.法国农场主收割麦类 E.黄河小浪底工程放水冲沙 ‎(3)法国和德国所处纬度大体与我国东北地区相当,则它们砂糖的生产原料是________,影响其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4)上述五个国家都是临海国,临海的位置给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丹麦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牧草生长;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乳畜业发达。俄罗斯北部冬季时黑夜时间长,有利于极光观测。法国南部港口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北印度洋冬季盛行东北风,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日本樱花春季盛开。小麦收割为夏季。黄河小浪底工程夏季放水冲沙。中高纬度地区糖料作物为甜菜,制糖工业为原料导向型工业。‎ 答案:(1)乳畜业 饲料 市场 (2)B (3)甜菜 靠近原料产地 (4)临海的位置使丹麦、法国、德国、俄罗斯在不同程度上受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影响,日本为海洋性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也比较显著;临海的位置还使得上述国家具备发达的海洋交通运输条件,同时促进了与海内外商业贸易的发展。‎ ‎ (2010·湖南常德高三检测)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厂,茶园面积600亩,每年4月、7月、11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茶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据此回答1~2题。‎ ‎1.茶园三次锄草中,导致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4月   B.7月   ‎ C.11月   D.4月和11月 解析:7月为长江流域的雨季,锄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B ‎2.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   B.枯枝落叶少 C.表层土壤养分被大量冲走  D.微生物缺乏 解析:茶园“消瘦”与锄草有关,主要是锄草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养分被大量冲走。‎ 答案:C ‎(2010·福建高中)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图中O点为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34°N,109°E)向正西偏‎531 km,向正北偏‎448 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回答5~6题。‎ ‎5.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面积锐减   D.生态用水紧张 解析: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向正西531 km,相当于5到6个经度,即102°E附近,向正北448 km,相当于4个纬度,即38°N附近。根据以上坐标可知O点大致位于我国甘肃河西走廊,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答案:B ‎6.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从O点移到P1点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B.重心从O点移到P2点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C.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D.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解析:重心向P1点移动是因为气候变暖,东部地区降水增多引起的,而向P2移动不仅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还有其他的人为影响因素,如南方地区的封山育林等;由图可知,气候的影响强度大于某种人为因素,在这两者共同作用下,重心将向东北移动。‎ 答案:D 下图为以塔里木盆地某点(O)为中心向a、b、c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8~9题。‎ ‎6.根据上图判断图中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② c——③B.a——② b——③ c——①‎ C.a——① b——③ c——②D.a——③ b——② c——①‎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塔里木盆地向北、向西、向东南分别是天山山地、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由此判断a——②、b——③、c——①,故选B。‎ ‎【答案】B ‎7.关于a、b、c三条线路上的地理事物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a线沿途资源丰富,矿井广布、工业城市密集 B.b线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是热量充足,年较差大 C.c线地区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和水力资源 D.a、b、c三条线路中河湖都以内流为主,水源不足 读我国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图(图甲)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图乙),完成8~9题。‎ ‎8.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水热组合好C.降水丰沛 D.土壤肥沃 ‎【解析】新疆与澳大利亚的棉花都分布在气候较干旱、光热充足且有丰富灌溉水源的地方。‎ ‎【答案】A ‎9.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商品率低 B.劳动力价格低C.政策扶持力度小 D.科技水平低 ‎【解析】澳大利亚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的交通条件较差、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D ‎10.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解析】由两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判断;由图中获取的信息也可以得出,两地都多山,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 ‎【答案】 C 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 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 B.1956一-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 C.1976一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 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解析】根据两幅图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湿地的面积在减小,两者呈负相关。‎ ‎【答案】B ‎ ‎2.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 ‎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 ‎【解析】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湿地的破坏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 ‎【答案】D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回答11~12题。‎ 表1∶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农耕地 苹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A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0.1‎ C ‎10.1‎ ‎19.6‎ ‎36.8‎ ‎33.4‎ ‎0.1‎ 表2∶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侵蚀量比较*(%)‎ 径流量比较*(%)‎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A ‎100‎ ‎100‎ ‎57‎ ‎57‎ B ‎64‎ ‎52‎ ‎50‎ ‎88‎ C ‎50‎ ‎40‎ ‎48‎ ‎112‎ ‎11.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解析】A方案农耕地面积比重大,环境效益最差,C方案林、果、草所占面积比重大,环境效益最好。土地利用总收入3~8年内A方案最高,8年以后C方案收入最高。‎ ‎【答案】D ‎1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山西 B.江西C.广西 D.四川 ‎【解析】苹果是北方水果,结合选项该地应位于山西。‎ ‎【答案】A 分)‎ 图例 区域 植被 类型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年降水量 ‎(毫米)‎ 常年河 农业 植被 ‎200~400‎ ‎600~620‎ · 季节河 杂类草 ‎100~200‎ 区域界线 小灌丛、‎ 碱蓬 ‎1~50‎ ‎380~390‎ ‎ (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A区域人口密度大的原因:‎ B区域人口密度小的原因:(4分)‎ ‎(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从东北平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区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有。(4分)‎ ‎(3)停止开垦后,耕地面积不再增加,其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 (6分)‎ 答案:19.(1)降水较多,黑土肥沃,农作物产量高 降水较少,地表多流沙,土壤盐碱化,不适宜农耕和放牧 ‎(2)风沙危害,水土流失 继续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3)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发展的路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分析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不合理措施及易造成的危害?‎ ‎(2)下表是该地区与黄土高原某地综合比较。‎ 区域 人口(万人)‎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土层厚度 ‎(米)‎ ‎2010年粮食产量(万吨)‎ 江南丘陵 ‎65‎ ‎3667‎ ‎0.1~0.8‎ ‎56‎ 黄土高原 ‎15‎ ‎4182‎ ‎50~80‎ ‎45‎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区域可能同时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更严重,试分析原因。‎ ‎(3)应如何改进才能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解析】第(1)题,对于山地的开发利用,坡度小于25°可以开垦为梯田,大于25°应该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坡度为30°~50°的海拔较高的山坡开垦成旱地,容易加剧水土流失。第(2)题,江南丘陵与黄土高原共同的问题是水土流失。由于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降水多而且集中。同时人均土地、土层厚度都不及黄土高原,所以,江南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更严重。第(3)题,主要是针对山区的开发要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