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复习高三地理湘教版学案人文地理部分 区域产业活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复习高三地理湘教版学案人文地理部分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考纲解读 ‎1.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案例,分析、评价农业生产条件,并对农业区位进行正确的选择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知识导图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热量、光照、地形、土地、水分等。‎ ‎(2)技术经济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等。‎ ‎(3)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自然因素稳定少变,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快。‎ ‎(2)某一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如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 二、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在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表现为不同级别的农业区域。‎ ‎2.形成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在世界上形成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3.几种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种植园农业、混合型农业、地中海式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 ‎4.水稻种植业 ‎(1)水稻生长习性:喜温喜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是需要大量的水分。‎ ‎(2)特点:需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不太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经营。‎ ‎(3)主要分布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 ‎5.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自给自足 ‎―→‎ 商品化生产 ‎“小而全”‎ 专业化 分散 集中 ‎“千篇一律”‎ 地域分工 粗放型 集约型 考点一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应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气候:‎ 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与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制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光、热、水条件不同 ‎⇨ ‎②地形:‎ 坡度大于25°一般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 ‎③土壤:‎ ‎⇨ ‎④水源:‎ ‎⇨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主导方向。‎ 区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因素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 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 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科技 机械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量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3)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学法指导]‎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 ‎2.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综合分析的目的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根据区域范围大小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农业的合理布局,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小范围地域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提示]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 ‎1.(2019·河北诊断)读我国某省区1978~200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占该省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变化图(下图),回答(1)~(2)题。‎ ‎(1)该省区是(  )‎ A.广东   B.辽宁  ‎ C.河南   D.甘肃 ‎(2)引起该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市场 ‎ C.劳动力 D.科技 解析: 第(1)题,该地有糖蔗(即甘蔗)分布,在四个备选项中只能是广东。第(2)题,图中显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小。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对经济作物的需求不断增多,最终导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增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下降。‎ 答案: (1)A (2)B 考点二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地域是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条件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因此,我们在实际解题中,一定要加强对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概括如图所示。‎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 ‎①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②水稻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为例)‎ 以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为例,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入手,分析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沃的黑土)‎ 水源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 市场广阔,美国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人口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3)热带种植园农业 ‎①特点: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②区位优势:高温多雨,土壤较肥沃。‎ ‎③典型地区: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④存在问题: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 ‎⑤措施: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4)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 ‎①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特点 ‎②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对比分析 异同 西欧乳畜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产品 相同点 畜牧业,生产畜产品 不同点 牛奶及其制品 牛肉 市场 相同点 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不同点 满足城市人口生活需要的国内市场 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经营方式 相同点 集约型的专业化商品经营 不同点 规模较小 生产规模大 交通条件 相同点 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不同点 依赖于城市与郊区联系的铁路与公路运输 需要依赖国际间联系的铁路与海洋运输等方式 原料供应 相同点 牧草、饲料 不同点 种植牧草、饲料 以天然牧草为主 区位指向 不同点 城市郊区 优良的天然草场 科学技术 相同点 机械化、培育良种、冷藏和保鲜技术等 ‎(5)澳大利亚混合型农业 ‎①区位优势 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②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型农业的典型,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图所示。‎ ‎(6)地中海式农业 ‎①特点: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柑橘、橄榄等园艺作物也较多。‎ ‎②分布地区: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③区位优势:水源充足,夏季光热充足。‎ ‎④存在问题:雨热不同期。‎ ‎⑤措施:兴修水利,发展灌溉。‎ 一些特殊的农业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 农业生产特点 典型国家和地区分布 主要农产品 河谷农业 热量 分布在高海拔的河谷地区 青藏高原 青稞、小麦 绿洲农业 水源 绿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生产的集中地区 ‎ 西亚(沙特阿拉伯)、北非、中国新疆地区高山的山前冲积扇地带 小麦、棉花、瓜果 地中海式园艺业 地中海气候的水热状况 生产常绿灌木、花卉 地中海沿岸,如北非摩洛哥(“橄榄之邦”)‎ ‎ 橄榄、柑橘、葡萄、柠檬、无花果等 城郊农业 城市和工矿区形成的消费市场 ‎ 提供商品粮和副食品 大城市郊区和工矿区的周围(如中国上海的郊区、大庆油田工业中心的周围)‎ 蔬菜、乳、肉、禽、蛋等 石油农业(能源密集型农业)‎ ‎ 耕地广阔,劳动力不足, 经济、技术发达 ‎ 农机设备、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大量消耗石油,能源投资大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 小麦、玉米、棉花 ‎2.下图示意某国某农场一年中的工作历。读图,回答(1)~(2)题。‎ ‎(1)该农场位于(  )‎ A.荷兰西欧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泰国湄公河平原 D.加拿大中部平原 ‎(2)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为(  )‎ A.热量不足 B.水源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土壤贫瘠 解析: 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农事活动主要在3~10月份,因此该地位于北半球,排除选项B;农事活动表现为春播、夏管、秋收,一年一熟,说明该地所处纬度较高,排除C项;又基于荷兰为海洋性气候区,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因此该地位于加拿大中部平原。第(2)题,加拿大中部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 答案: (1)D (2)A 考向一 农业区位选择 ‎(2019·课标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2)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 ‎[关键点拨] 分析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的自然条件要紧扣题干中“低温冷水”“水质清澈”等关键词,根据额尔齐斯河流域示意图进行分析。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可从水温、饵料、生存环境等方面影响。‎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额尔齐斯河纬度高、水温低;支流源于高山地区;额尔齐斯河流经地区人烟较少,人类活动影响小,水质好。‎ 第(2)题,白斑狗鱼生长环境水温低,饵料少,生长缓慢。另外白斑狗鱼生长环境质量要求高,适合生长的水域面积小。导致白斑狗鱼产量低。‎ 答案: (1)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2)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 考向二 农业地域类型 ‎(2019·课标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甲地冬季温和,瓜果、蔬菜生长的热量不足,建立日光温室可弥补热量欠缺,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当地干旱少雨,说明光照充足,日光温室的效果突出。同时日光温室可以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增加温室内的湿度。因此甲地迅速普及日光温室。‎ 第(2)题,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优势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纬度较低,生长期长,农产品上市时间早;第二,冬季温和,日光温室建设成本低,效果好;第三,劳动力成本低。‎ 第(3)题,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不仅有利于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更体现在利于农业生产、服务等环节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良种培育、温室设施安装与维护、产品销售、物流服务质量与成本的降低,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4)题,本题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说明其缘由。赞同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的理由主要从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阐述。反对扩大规模的理由主要从生态环境方面分析。‎ 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考向三 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9·课标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下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考查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材料中提到“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大盐湖属内陆盐湖”,因此大盐湖为高盐水域,适于卤虫生长;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多条河注入大盐湖,为卤虫生长带来大量营养物质。第(2)题,考查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最终决定农产品的产量,材料中提到了早期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因此市场需求小,且产品需低温运输,运输成本较高。第(3)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影响。结合材料,从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技术等方面分析。如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说明海洋渔业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同时技术提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材料中提到的“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显示了水产养殖业对卤虫产业规模的影响。第(4)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若赞同则从发展卤虫捕捞业的有利条件及有利影响角度回答;若不赞同则从发展卤虫捕捞业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 答案: (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 ‎(4)赞同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1.立足区域认知,考查农业区位选择因素 ‎(2019·淮北二模)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 C.土壤   D.市场 解析: 第(1)题,河西走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作物种子质量优良。第(2)题,由于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利润更大且市场需求量大,导致该地制种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 (1)B (2)D ‎2.立足地理实践力,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2019·河南联考)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表形态 B.风速大小 ‎ C.天气状况 D.土壤性质 ‎(2)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 (  )‎ 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 B.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 C.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 D.方便农民夜间劳动 解析: 第(1)题,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第(2)题,光伏农业大棚内使用太阳能LED灯,可以在夜间对农作物实施照明,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促使大棚内农作物提前上市。‎ 答案: (1)C (2)B ‎3.立足综合思维,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第(1)题,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商品农业,作物除了供牲畜、家庭消耗外,还要面向市场,排除①②;又由于小麦种植与绵羊饲养有生产上的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绵羊,故④正确,即D项正确。第(2)题,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因大量引用墨累河河水灌溉,加之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干燥,蒸发旺盛,易产生土壤盐碱化;同时过度引水灌溉,使河水水量变小,导致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故选A项。‎ 答案: (1)D (2)A 高考常考的图表系列 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十三) 农业地域类型图 农业地域类型图多以区域图或农业生产结构图、农业生产流程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常考图示]‎ 图1 美国农业带(区)分布示意图 图2 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 图3 农业地域类型生产联系图 ‎[判读技巧]‎ ‎1.根据分布来判断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域性稳定,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下图是美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判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直接根据其分布即可判断:A为大牧场放牧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 ‎2.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性质判断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均属于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以畜牧业为主。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混合农业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产值构成相当。如下面农场中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且其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某农场中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 ‎3.根据农业特点判断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受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基础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4.根据存在问题判断 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环境、生产特点不同,它们所面临的生产中的问题也不相同,反映出地域差异和自身生产特点,因此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判断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例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问题就是“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 ‎[应用体验]‎ ‎1.(2019·河南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潘帕斯草原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其中66.3万平方千米在阿根廷境内。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不断萎缩。‎ 阿根廷是世界蜂蜜第一大出口国,年出口量达10万吨以上。养蜂业遍布全国,其中北部的潘帕斯草原集中了超过全国80%的蜂群,而南部较少。‎ ‎(1)说明阿根廷养蜂业集中在北部的潘帕斯草原而南部较少的原因。‎ ‎(2)分析一年中潘帕斯草原养蜂业取蜜的时间选择在12月~次年2月的原因。‎ ‎(3)推测潘帕斯草原草场面积萎缩对养蜂业的影响。‎ 解析: 第(1)题,可从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而南部地区纬度偏高、荒漠面积大、气候寒冷、干旱等角度分析原因。第(2)题,12月—次年2月是阿根廷的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大,植物生长好,蜜源植物丰富,同时也是农闲季节。第(3)题,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萎缩,使蜜源植物减少,则蜂蜜产量下降;环境恶化,蜂蜜质量下降。‎ 答案: (1)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南部地区荒漠面积广大,气候干燥,蜜源植物少;南部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不利于蜜蜂越冬。‎ ‎(2)12月—次年2月是潘帕斯草原的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百花盛开,蜜源植物丰富,是蜜蜂酿蜜的主要季节;夏季是畜牧业的农闲季节,劳动力较充足。‎ ‎(3)蜜源植物减少,产量下降;环境恶化,导致蜂蜜质量下降。‎ ‎2.(2019·南京二模)下图是加拿大多伦多市约翰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约翰家五口人,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读图回答(1)~(3)题。‎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45.6‎ ‎45.5‎ ‎56.9‎ ‎64‎ ‎66‎ ‎68.9‎ ‎76.6‎ ‎84.2‎ ‎74.2‎ ‎63‎ ‎70.3‎ ‎65.5‎ 降雨量(mm)‎ 月均温(℃)‎ ‎-6.7‎ ‎-6.1‎ ‎-0.8‎ ‎6‎ ‎12.3‎ ‎17.4‎ ‎20.5‎ ‎19.5‎ ‎15.2‎ ‎8.9‎ ‎3.2‎ ‎-3.5‎ 降雨日数(天)‎ ‎14‎ ‎12‎ ‎13‎ ‎12‎ ‎11‎ ‎11‎ ‎10‎ ‎11‎ ‎10‎ ‎12‎ ‎13‎ ‎15‎ ‎(1)有关该地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合理的描述是(  )‎ A.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分配均匀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均匀 ‎(2)该农场生产的特点(  )‎ ‎①商品率高 ②水利工程量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精耕细作 ⑤专业化程度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 C.①③⑤  D.③④⑤‎ ‎(3)该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及好处是(  )‎ A.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 B.家庭农场经营,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C.热量条件改善,以便于提高复种指数 D.增加经营种类,以提高生态效益 解析: 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全年降水均匀,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第(2)题,“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表明该地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和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也较高。第(3)题,从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可以判断为混合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1)D (2)C (3)A 常考综合题系列 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建模(七) 农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纬度较高(较低),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充足(不足),昼夜温差大;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平坦(崎岖),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等 市场广阔(较小);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等 政策支持(限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历史较短,经验不足)‎ ‎2.农业区位开发性问题答题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观点:赞成/反对;有利/不利;效益/影响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3.答题要领 ‎(1)区别对待,详略得当: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的内涵大体相似,但在答题要求上有明显的思维差异。①指出区位因素,一般说出影响因素即可,不必展开阐述与分析;②分析(评价)区位条件,则要从人地关系入手,从相互影响、彼此联系、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具体描述与阐释,强调过程分析。‎ ‎(2)全面客观,瞄准重点:①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全面思考,避免遗漏要点;②抓住主导因素,重点分析;③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找出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④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因地制宜,学会变通: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与评价,切忌机械套用思维模型,罗列所有要素,应根据设问要求和区域特征,从图文材料中选取体现实例“个性”的主要方面加以评价,各项内容的详略程度可以不同,也可以增加评价内容。‎ ‎ (2019·课标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19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套用模型]‎ ‎(1)依据文字材料中有关茉莉的生长习性,对比横县与江苏、浙江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可得出答案。‎ 材料信息:茉莉的生长习性;图示信息:图中横县的位置、经纬度;需调用的知识:江苏、浙江夏季梅雨、伏旱和冬季寒潮。‎ ‎(2)根据材料可知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利于排水,土壤不会过湿,又不易受洪水灾害威胁,土壤深厚疏松,利于其根系发育。设问信息:横县地形及茉莉的种植区;图示信息:横县水系;需调用的知识:农业区位因素。‎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可从气候因素中的气温、降水等方面回答,注意要结合材料中茉莉生长习性:喜高温、抗寒性差,要求水分充足。第(2)题,可从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回答。解答时把握以下关键信息: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利于茉莉种植。‎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 (2019·湖北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 ℃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指出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并说明理由。‎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解析:  第(1)题,河流入海口附近,多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 ‎ ‎ 第(2)题,秋冬季节,渤海与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的海区散热慢,水温高。秋冬季节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所以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第(3)题,随着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第(4)题,渤海对虾的可持续发展,要进行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在沿海地区做到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 (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入海口附近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2)原因:黄海南部深海区水温较高。‎ 理由:秋冬季节,与黄海相比,渤海海域纬度较高,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水较浅,受大陆影响(或大陆性较强),降温快,水温低;此季节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4)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第二讲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考纲解读 ‎1.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明确各区位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思路 ‎2.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类型,掌握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原因、特点,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和类型,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整治措施,分析新兴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发展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导图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 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2.三大主要因素 因素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运输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 土地 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的区域差异,对需要较多土地的工业企业尤为重要 集聚 靠近其他经济活动,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关产业集聚,一方面能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另一方面可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3.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技术因素、市场因素、环境生态因素。‎ ‎4.风向频率图与工业布局 考虑风频布局工业会减少对城区的污染。‎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 工业联系 表现 举例 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 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就形成了这种联系 纺织厂和印染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空间利用上 的工业联系 工厂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从而形成这种联系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信息联系 计算机联网 ‎2.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 ‎(1)工业转移 ‎①世界制造业重心的转移轨迹如下所示:‎ ‎②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转移: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工业的集聚 集聚形式 传统工业区的集聚 新兴产业的集聚 集聚原因 在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在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为获得规模效益而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工业部门和工业地域 钢铁工业集聚形成钢铁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集聚形成石油化工区 电子工业集聚形成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日本“硅岛”、德国慕尼黑、英国苏格兰等地 ‎3.开发区和专业化产业区 ‎(1)我国开发区在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强国际经贸交流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2)我国各地的“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现象,反映了专业化产业区的特征。‎ ‎4.工业与环境 工业部门 污染类型 区位类型 水泥厂、酿造厂、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炼油厂 污染大气 工厂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化工厂、炼油厂 污染水源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发电厂、钢铁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及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工业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 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丰富、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较大 社会 经济 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交通 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其他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1.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1)指向型特别明显的工业,如甘蔗制糖工业、甜菜制糖工业等。‎ ‎(2)非唯一指向型的工业,如云南省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既有充足的水电优势,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 ‎(3)具体条件下的工业主导区位因素 一般原则 具体条件下 电子装配、普通服装加工属劳动力指向型 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生产则属技术指向型 石化工业属原料指向型 大庆、辽阳、克拉玛依等石油产地的石化工业属原料指向型,而上海、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则属市场指向型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动力指向型 ‎ 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地,精解铜则需要接近能源地。山西省电解铝工业接近燃料和原料地,广西电解铝工业接近水电站和原料地 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所以需要接近市场 ‎ 伊春家具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跨国公司在珠江三角洲设立高档家具厂则是为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较廉价的优势,降低成本,进一步占领我国市场 乳品生产一般需靠近市场 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主要为原料指向型 纺织工业一般布局在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地区 ‎ 新疆棉纺织工业布局在棉花产区,多属于原料指向型;上海、青岛棉纺织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鞍山、包头等地发展棉纺织工业主要是为了平衡重工业区职工性别构成 传统钢铁工业一般布局在原料地 鞍钢属于煤铁复合体型;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在燃料地;宝钢位于沿海,便于进口铁矿石,并接近市场 ‎2.工业区位选择 ‎(1)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主要按以下思路分析。‎ ‎(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土地(是否平坦开阔,是否适于建筑)、水源(是否丰富、近便)、原料、燃料(丰富程度)等。‎ ‎(3)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市场 前景是否广阔 劳动力 数量多少(是否丰富)、素质高低、是否廉价 科技 科技是否发达(或科技水平高低)‎ 交通运输 是否方便、快捷 信息 信息、网络通达性 ‎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H国IT产业迅速发展,但该国的基本国情也使得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面临挑战。读图表,回答(1)~(2)题。‎ 表 2019~2019年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百万美元 现代服务业 ‎609‎ 金融 ‎54‎ 计算机制造 ‎397‎ 化工及相关产品 ‎53‎ 微电子及电器设备 ‎198‎ 制药业 ‎40‎ 现代通讯工程 ‎123‎ 食品及日用产品 ‎35‎ ‎(1)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属于 (  )‎ A.技术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资源密集型 D.资本密集型 ‎(2)H国第三产业出现如图所示特点的可能原因是,该产业(  )‎ A.发展速度在减缓 B.劳动力素质较高 C.金融业比重较小 D.提供就业岗位多 解析: 第(1)题,根据表,外资投入的工业部门中占比例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微电子及电器设备、现代通讯工程,都是技术密集型工业,故选A。第(2)题,根据图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没有增长,而且略降,但第三产业产值却有较大幅度提升,说明从业人员创造的产值高,故劳动力素质较高,选项B正确。‎ 答案: (1)A (2)B 考点二 工业生产活动与环境 ‎1.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环境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不同,其区位选择也有所差异。‎ ‎(1)考虑工业对环境的要求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微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流经市区河流的上游 自来水厂、啤酒厂 ‎(2)考虑工业的污染程度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 ‎ 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3)考虑工业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已知主导风向,则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钢铁厂 季风气候区,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已知最小风频,则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钢铁厂、火电厂 ‎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它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 ‎①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加剧。一方面会产生资源、能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②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3.工业布局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九江石化总厂是江西省唯一一家集炼油、化肥、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石化企业,原油主要来自山东胜利油田及海外进口,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内,厂址选择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下图是九江市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九江石化总厂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地   B.乙地  ‎ C.丙地   D.丁地 ‎(2)在江西省境内建立该炼油厂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 ‎ C.技术 D.市场 解析: 第(1)题,石化工业易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乙地位于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和河流下游,可以使城区免受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最适宜布局石化工业。第(2)题,该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境内,故其主导因素是市场。‎ 答案: (1)B (2)D 考点三 工业地域 ‎1.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联系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分散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的现象,其结果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地域。具体图解如下:‎ ‎2.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对比 原因 优点 缺点 工业集聚 ‎ 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资源,运输量大的核心工厂与协作工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 ‎ 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 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 工业分散 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产品的运费低或产品的零部件种类繁多 ‎ 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增加运输成本,难以发挥集聚效应 ‎3.传统工业区 工业区 形成条件 工业部门 发展特点 欧洲西部工业区 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多优良港湾;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市场广阔 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学、电子等 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工业高度发达 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钢铁、机械、有色金属、化学、核工业、宇航等 以重工业为主,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北美工业区 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海运便利,区内水陆交通发达;消费市场庞大 汽车、钢铁、化学、军事、石油、宇航、飞机、电子等 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日本工业区 多优良港湾,海洋运输便利;较高的科技水平;劳动力丰富 钢铁、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纺织等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以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 ‎4.新兴工业区 ‎(1)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布局特征:‎ 世界上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一般均布局在经济技术发达的大城市郊区或大都市附近的卫星城,其布局特征如图所示:‎ ‎(2)美国“硅谷”的区位优势:‎ 美国“硅谷”是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其区位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硅谷”位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气候温暖湿润。‎ ‎②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作用。‎ ‎③便捷的交通。“硅谷”邻近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④军事订货。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 ‎“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美国乃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 ‎3.(2019·广东广州二测)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超级锂电池。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美国特斯拉,计划兴建世界最大的超级电池工厂。为此,各国政府都开出极具诱惑力的优惠条件吸引特斯拉投资建厂,最后特斯拉决定在美国内华达州兴建超级电池厂(如下图所示)。该厂制造电池所需的钴、石墨等原料来自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来自日本。从原料到成品整个电池生产、电池回收过程将在一个工厂内完成,厂房顶部全部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据此完成(1)~(3)题。‎ ‎(1)特斯拉超级电池厂落户美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接近汽车产地     B.共享基础设施 C.科学技术先进 D.税收政策优惠 ‎(2)特斯拉在内华达州选址建厂,考虑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环境 B.交通 C.能源 D.劳动力素质 ‎(3)特斯拉选择整个电池产业链在一个工厂内完成,而不是全球采购或者全球最优布局各电池部件生产,最主要的原因或目的是 (  )‎ A.节省原料和能源,绿色环保 B.节省交通运输成本 C.规模化生产,提升经济效益 D.电池专业生产技术的需要 解析: ‎ 第(1)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近几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在本国发展,D项正确。超级电池厂生产规模大,产品面向世界许多新能源汽车制造厂,而美国电动汽车厂需要的锂电池有限,A项错;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不一定要在美国,因而共享基础设施不是特斯拉超级电池厂落户美国的最主要原因,B项错;根据“生产技术来自日本”可判定C项错。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图中显示超级电池厂位于内陆山区中,交通相对不便,但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当地晴天多,太阳能丰富,再结合“厂房顶部全部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可知在内华达州选址建厂考虑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能源,B项错、C项对;美国内华达州以外的许多地区都有较好的环境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因而环境和劳动力素质不是超级电池厂选址内华达州的最主要原因,A、D项错。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集聚的优势。工业集聚有利于节省原料和能源,提高经济效益,而工业分散则有利于环保;超级电池厂的原料来自世界各地,产品也主要外销,交通运输成本并没有大幅降低,因而节省交通运输成本不是最主要原因;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生产企业相对集中布局,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提升经济效益;电池生产和电池回收过程完全可以分散在不同工厂中进行,可见在一个工厂内完成电池生产和电池回收并不是电池专业生产技术的需要。‎ 答案: (1)D (2)C (3)C 考向一 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2019·课标Ⅰ)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  )‎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2)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  )‎ 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质量优 ‎[关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技术革新”,强调技术优势,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集聚的意义。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都属于印刷相关行业,与印刷行业有生产协作关系。而海德堡印刷业具有优势,故相关企业集聚,可节省广告费用,即市场营销成本会降低,则A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条件。由材料中“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可判断该地印刷机具有技术领先的优势,故该地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依赖于质量优。‎ 答案: (1)A (2)D 考向二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019·课标Ⅲ)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9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厂选址主要考虑劳动力价格。由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力价格比美国低,比越南、巴基斯坦等国高,故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劳动力价格低于美国,D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由材料信息可知,越南、巴基斯坦、美国都属于国际市场,原料价格相差不大,A项错误;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不具备劳动力价格优势,B项错误;K企业将在美国生产的第一批纱线运至杭州,故美国不具备市场优势,D项错误;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厂应该是看中了其投资环境,如劳动力素质、技术、资金等,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纱线,C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案例表明我国K企业能在劳动力价格很高的美国建纺纱厂,应该是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纺纱业劳动力使用量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劳动力价格高的劣势,B项正确。‎ 答案: (1)D (2)C (3)B 考向三 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2019·全国新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9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可从交通、原料、市场、资金、能源等方面分析回答,而上述方面在图文材料中都有体现,关键是通过认真分析材料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第(2)题,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而甲地位于内陆干旱沙漠区,因而水源缺乏、劳动力不足、工业基础差等成为限制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第(3)题,赞同或反对都要言之有理,主要从两地的人口多少、经济活动程度和环境保护措施强弱等方面对比分析。‎ 答案: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考向四 工业集聚的原因 ‎(2019·课标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19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解析: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茶加工属于农产品加工,为原料导向型工业,可以从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市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回答。‎ 答案: ‎ ‎(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从环境效益的要求看,工业生产布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空气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①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布局在城区的东侧,如右图中A处。‎ ‎②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地带,如下图从风向玫瑰图知该地区最小风频的风是西风,最大风频的风是东北风,故空气污染企业应布局在A处。‎ ‎③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空气污染企业的布局,此类企业可布局在图中A、B两处。‎ ‎④在城郊热力环流显著的地区,宜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如下图中的A、B处。‎ ‎(2)有水体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如下图河流由A流向B,在选择时自来水厂宜布局在C处,化工厂宜布局在D处。‎ ‎(3)地形影响:对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部门要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形区,避免布局在通风效果不理想的山谷与盆地中,以免废气大量聚集而危害人体健康。 ‎ ‎1.立足综合思维,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2019·南昌一模)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工业部门生产投入中部分要素所占的百分比。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四个工业部门中最有可能属于技术密集型的是(  )‎ A.甲    B.乙   ‎ C.丙    D.丁 ‎(2)能源价格上扬,受影响较大的两个工业部门是(  )‎ A.甲、乙 B.丙、丁 ‎ C.乙、丙 D.甲、丁 解析: 第(1)题,四幅图中,乙图显示投入的原料、动力、劳动力和运输要素都较低,则可能投入要素中知识与技术比重较大,即可能是技术密集型。第(2)题,甲和丁两个工业部门投入要素中,动力都占较大的比重,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会有明显上升,即受影响较大。‎ 答案: (1)B (2)D ‎2.立足区域认知,考查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2019·广州一模)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如下图所示),其从事回收经营人员达10万人,废旧电瓶年回收量约占全国的30%、再生塑料年回收量占全国的10%。2019年界首某工业区被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自此,依托再生资源优势,界首培育了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走出了一条开发“城市矿产”‎ ‎、实现绿色崛起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界首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生产基地的兴起,其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交通便利 B.土地成本低 C.政策扶持 D.接近消费市场 ‎(2)界首经济开发区集聚了国内外数十家外来生产尼龙绳、尼龙网、塑料彩条布企业,其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原料 B.交通 ‎ C.环境 D.劳动力 ‎(3)界首被列入我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矿藏丰富 B.资源循环 C.绿色生产 D.科技先进 解析: 第(1)题,由材料知,该地依托再生资源优势,培育了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产业,说明最主要优势在于政策扶持。第(2)题,该地“再生塑料年回收量占全国的10%”,说明具有生产这些企业产品的原料优势。第(3)题,开发“城市矿产”的含义,就是指“依托再生资源优势,界首培育了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而依托再生资源培育新产业,就是典型的资源循环利用过程。‎ 答案: (1)C (2)A (3)B ‎3.立足人地协调观,考查工业地域 ‎(2019·河南百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是邯郸市唯一的县级市,钢铁、煤炭等工业发达。武安采矿业和炼铁业已有2019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有名的“钢铁大县”和邯郸市“产能大县”,拥有数十家钢铁企业,进入21世纪,武安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失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铁矿、煤炭枯竭,经济迅速走向衰落。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已成为武安的“新形象”。下图示意武安市在河北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1)说明20世纪80年代武安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2)近年来,河北省西部一些钢铁企业计划向黄骅搬迁,试解释黄骅港成为钢铁企业搬迁目的地的主要原因。‎ ‎(3)分析武安市近年来钢铁工业不断衰落的主要原因。‎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武安市钢铁工业的衰落对我国一些矿业型县级市产业发展的启示。‎ 问题②:请为武安市钢铁产业发展和经济振兴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解析: ‎ 第(1)题,说明20世纪80年代武安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可从煤炭资源、消费市场、水源、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钢铁工业搬迁的原因可从当地资源状况、运输成本、土地价格等方面作答。第(3)题,分析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可从生产结构、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环境污染、政策、新技术等方面作答。第(4)题,问题①可从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作答;问题②可从产业内部结构、布局调整、产业升级、旅游业、治理污染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 (1)煤铁资源丰富,原料充足;邻近京津冀工业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临近河流,水源比较充足;有铁路、高速公路等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等。‎ ‎(2)港区范围广,环境容量大;海运成本较低,便于海外铁矿资源的进口,黄骅市沿海滩涂广阔,地价较低。‎ ‎(3)产业结构单一;钢铁市场需求量下降;钢铁生产能源消耗过大,成本较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政策上压减钢铁产能;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问题①: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原有矿业企业转型升级。‎ 问题②:优化钢铁产业内部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调整钢铁企业布局,分散或转移污染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新兴工业,推动产业升级;依托太行山山区优势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大资金投入,治理污染,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等。‎ 高考常考的图表系列 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十四) 工业区位模式图 工业区位模式图多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主要以数据(比重)的形式展现某工业各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大小,由此可确定该工业的主导因素,进而可确定出该工业的类型。‎ ‎ [常考图示]‎ 图1 柱状图 图2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图3 雷达图 图4 直角坐标图 ‎[判读技巧]‎ 这类图在判读上并不难,关键是掌握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从统计图中读出各生产要素的比重大小,然后根据比重最大的要素确定为主导因素,由此可知该工业部门的所属类型(即五种指向型的工业类型)。具体判读方法如下:‎ ‎(1)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如图1中甲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乙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丁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2)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找出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如图2中①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②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原料指向型工业;③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如图3中模式一的科技因素约占40%,比例最大,应为技术指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市场指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3)依据坐标轴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图4中②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应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应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④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需大量廉价劳动力,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应用体验]‎ ‎1.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解析: 第(1)题,“用工荒”对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影响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和③工业的技术投入较多,②工业的其他投入占生产成本比例较高,④工业的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所占比例最高,则说明④工业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最可能面临“用工荒”。第(2)题,“用工荒”会促使企业发展廉价劳动力需求较少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答案: (1)D (2)B ‎2.(2019·益阳模拟)下图是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该企业可能是(  )‎ A.石油化工厂 B.家具厂 C.水产品加工厂 D.电子元件厂 ‎(2)从运输费用而言,该企业最佳厂址应选在图中的(  )‎ A.甲 B.乙 ‎ C.丙 D.丁 ‎(3)若在乙、丙两地设厂,其生产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可能相差(  )‎ A.680元 B.1 250元 ‎ C.1 840元 D.2 420元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原料运费要远高于产品运费,则厂址应布局于原料地,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四个备选项中水产品加工厂是典型的原料导向型工业,故C项正确。第(2)题,依题意,原料和产品运费之和最小处是最佳厂址,经计算可知丁处每万元产值的运费小于1 000元,是四地中最少的。第(3)题,乙处原料运费为2 000元、产品运费介于400元~500元之间,则运费之和为2 400元~2 500元之间;同理可算出丙地运费之和为900元~1 400元之间。故两地运费之和相差值介于1 000元~1 600元之间。‎ 答案: (1)C (2)D (3)B 常考综合题系列 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建模(八) 工业区位条件分析与评价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 分析角度 评价用语 自然 条件 原料 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燃料 接近燃料地(煤矿、水电站等),能源充足 水源 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地价低 经济 条件 市场 接近市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 交通 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技术 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 资金、信息 经济发达,资金雄厚,信息网络畅通 劳动力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劳动力素质高 产业基础 发展历史短/悠久,工业基础薄弱/好;农副产品供应充足 社会 条件 国家政策 政府政策支持 工业惯性 搬迁费用高 社会协作 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工业部门齐全,社会协作条件好 环境 条件 高新技术工业:(河流上游,靠近林区、湖泊,)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污染工业布局:远离城区/居民点;位于城区河流下游,避免水污染;地处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大气污染轻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2019年,中俄共同投资5亿美元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建设了一座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厂,产品主要销往我国。上图示意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附近地区的铁路线和河流。‎ 简述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建设纸浆厂的有利条件。‎ ‎[套用模型] 根据图文材料,从原料、交通、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注意表述要具体化。其推理过程如下。‎ 文字信息: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以木材为原料的纸浆厂→靠近原料产地。‎ 图示信息:铁路交会处→便于原料、产品运输,临近河流→用水、水运方便。‎ 综合信息:文字材料“产品主要销往我国”及图中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位置→地处中、俄边境,接近中国市场。‎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邻近原料产地(离木材产地较近);邻近铁路枢纽(铁路交会点),交通运输方便;邻近两国交界处,接近市场(中国);临江(河),用水、河运方便;基础设施较好。‎ ‎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 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长江江苏段________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利用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2)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答案: (1)北 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环境容量较大 。‎ ‎(2)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纲解读 ‎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掌握现代交通运输的特点并能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掌握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知识导图 一、交通运输概况 ‎1.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1)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比较大的居民点。‎ ‎(2)在河流干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在河流入海处,因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1)古代,水运地位重要,大城市多在河流沿岸发展起来。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古代政权还注重道路的建设,使一些城市由陆地交通发展起来。如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 ‎(2)铁路的修建,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一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如石家庄、郑州、株洲、怀化等的兴起,与其铁路枢纽的区位密切关联。‎ ‎(3)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如扬州、济宁、聊城等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 ‎3.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1)古代,我国北方聚落往往在陆路干道附近形成,南方聚落临水分布。近代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铁路和公路的兴建,聚落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 ‎(2)我国北方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整,道路呈棋盘状。南方地区,河网密度大,聚落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提醒]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是随时空而变化的,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特点不同,聚落空间形态及其变化也不相同。‎ 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1.交通运输对于商业布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流和物流来实现的。‎ ‎2.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通常位于区域的核心位置,交通便捷,这样有利于商品的运输和销售,也有利于人流的集散。‎ 商业中心之下有许多商业网点,商业网点由若干商店组成,多散布于居民区或广大农村。‎ 与商业网点相比,商业中心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更高。‎ ‎3.交通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区域 山区 平原 商业网点密度 小(小或大)‎ 大(小或大)‎ 成因 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难以拓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 交通发达,交通线路稠密,居民点、商店众多,尤其是道路的交叉路口和居民较集中的地区商店密度更大 ‎4.交通运输发展对商业布局的影响 考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特点 运量 运价 运速 灵活性 连续性 成本 水路 大 ‎↓‎ 小 低 ‎↓‎ 高 慢 差 差 低 铁路 较快 差 好 投资大、占地广 公路 较慢 好 好 短途运输成本低 航空 快 差 差 投资大 管道 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快 差 好 投资大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方式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如图所示。‎ ‎3.采用优选法确定货运方式 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如图所示。‎ 运距 总的来看,公路运输适合小批量货物的中短途运输,运费较铁路的贵、较航空的便宜;铁路适合长途运输,运费便宜,速度快,也更安全;航空运输速度最快,适合运输高附加值和对时间要求严格的货物;水运速度慢且只能在靠近水的地方采用,有较大限制;管道多用于运输气体和液体。‎ ‎1.(2019·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图和材料可知,古文明中心逐渐衰落;北方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目前为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区,说明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第(2)题,本题考查地域联系方式。由题干信息可知地域联系方式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各条线路形成网络,出现海、陆、空立体运输,运输规模越来越大等特征。第(3)题,本题考查城市发展。“对外开放的前沿”,将更有利于这些城市的发展,为了抓住这一契机,这些城市需要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 (1)自然环境的恶化; 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 ‎(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考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1)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 ‎①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平原地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线路建设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 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线路应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②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应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可使交通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能克服线路建设中的自然障碍,减少自然条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机场)‎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提供淡水、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经济、社会、技术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 ‎(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港口为例)‎ ‎①港口区位因素图解 ‎②港口区位选择答题模板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陆域条件 地形 地质稳定、地势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港口建设和港口设备安放;岩港修建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但建成后容易淤积 经济腹地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 水域条件 航道 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避风 位于海湾,背风、避浪 结冰期 无结冰期,利于全年通航;有结冰期,不利于通航 ‎2.(2019·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9年5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材料二 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盐高铁(③)等开工建设,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下图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与规划建成后的铁路网相比,江苏省现有铁路网存在的明显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不足对江苏省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划在建铁路中部分路段沿京杭大运河延伸的有________(填序号)。淮安—盐城段和淮安—扬州段高铁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淮安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对交通区位和交通线意义的考查,难度中等。(1)(4)题均是对交通线意义的考查,交通线意义应从交通意义(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等)、国防意义(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等方面分析。(4)题还要结合区际联系思路去回答。(2)(3)题是对交通区位的考查,难度较小。结合图例读图即可看出应从地形、地质、水文等方面去分析(2)题;(3)题由图中交通线的分布可看出淮安位于多条铁路交会处,将成为新的交通枢纽,与长三角经济发达区之间联系密切。‎ 答案: (1)部分铁路标准低 布局不合理 制约江苏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2)② 地势低洼 河网密布 路基地质条件较差 ‎(3)多条铁路交会,将成为江苏中部新的交通枢纽 密切了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 ‎(4)促进苏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高苏北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苏北与苏中、苏南生产要素的交流;促进南北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考点三 交通运输及其布局变化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和发展速度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许多商业网点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接合部 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 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 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便捷 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区不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 ‎[方法技巧] 商业网点区位的判断方法 看城市地价高低 城市地价最高处,可能是中心商务区;地价次高峰处,可能布局次级商业区 看城市路网密度 城市路网密度大的地区,人流、物流量大,商业网点密集 看城市道 路网格局 城市干道与市区环路交会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员流动和货物集散,成为布局商业网点的理想区位 看建筑物的密度 建筑物高大稠密的地区地价高,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 看车流量 白天车流量大、停车频率高,夜晚相反的地区,可能是商业网点密集地区 ‎3.(2019·北京文综)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图,回答下题。‎ 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注意从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线、网等角度分析。比较1905年交通示意图和现代交通示意图可知,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很大,出现了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增多,交通运输网越来越密集。由现代交通示意图可知,古驿站已成遗址,说明古驿站衰落;读图可知,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 答案: 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变大。古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 ‎ 考向一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2019·课标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关键点拨] 本题要分析不利于人类活动的自然原因。应该着眼于极端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如极夜、极寒、狂风、暴雪等。大型工程建设难度分析:主要从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和生态等方面进行。一般而言,气候恶劣或多变、地形地质复杂、河湖众多、生态环境脆弱等,都会加大工程建设的难度。‎ ‎[听课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区域海陆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本小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白令海峡纬度高,封冻时为冬季,由此推出昼短和严寒;冬季大陆内部形成强大高压系统,故两个大陆中间的白令海峡气压相对较低,受低压控制气流上升,多暴雪;由于“海峡两侧为山地”,海峡狭管效应明显,加大风速。‎ ‎(2)本小题考查推理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一年中,夏季最温和,其他季节过于寒冷,不利于人类活动。‎ ‎(3)本小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白令海峡纬度高,气温低,故冬季长,海水结冰期也长,加上因为气候极端,人烟稀少,基础设施差。这些都不利于施工。白令海峡还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桥梁防震要求高增加建设成本和难度。 ‎ 答案: (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 考向二 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选择 ‎(2019·课标Ⅰ)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经济  ‎ C.位置   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解析: 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从图中分析甘德地处横跨北大西洋航线的中心位置,北大西洋两岸又是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地区之间联系密切,因此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C项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区位。从材料可知甘德机场是横跨北大西洋航班经停补充燃料所在地,随着飞机制造技术进步,飞机能耗在降低且可装载的燃料越来越多,因此大部分飞机不需要在中途补充燃料,所以也就不需要经停甘德机场,D项正确。‎ 答案: (1)C (2)D 考向三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的影响 ‎(2019·全国课标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9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尼日利亚现在仅有两条从内陆到沿海港口的铁路,再结合材料“以农矿业为主”‎ 推断铁路的作用主要是方便运输农矿产品和进口商品。第(2)题,读图可知拟建沿海铁路几乎与海岸线平行,沟通了沿海两大港口和原有的两条铁路。第(3)题,结合尼日利亚纬度和海陆位置推断,气候类型为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因此要注意防范中暑、晒伤、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等。第(4)题,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制造等。‎ 答案: (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交通运输线的设计比较思路 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 建设成本 包括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 路线长短 包括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 沿线村镇 包括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 施工难度 地势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 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 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多少 生态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影响等 交通运输线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 ‎1.立足区域认知,考查地域联系方式及区位 ‎(2019·河北质检)下图示意某岛国城市、铁路与河流分布,该国中北部地区是其重要的甘蔗种植和蔗糖工业基地。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该国铁路发展较晚,推测该国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状况 B.河流状况 ‎ C.耕地资源 D.城市分布 ‎(2)该国甲—乙—丙段铁路以货运为主,运输的货物主要是(  )‎ A.咖啡 B.蔗糖 ‎ C.水稻 D.香蕉 ‎(3)该国铁路未沿着海岸地带选线的主要原因是海岸带 (  )‎ A.沼泽湿地广布 B.地质构造复杂 C.耕地面积较广 D.高山、峡谷众多 解析: ‎ 第(1)题,读图可知:该岛国为古巴。古巴铁路主要分布在古巴岛的中部,基本上没有沿着沿海平原地带选线,其原因主要是古巴沿海地带多低地平原,湿地面积广,城市密度小;而中部地势高,城镇聚落多,因此,该国早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城市分布。第(2)题,由材料可知,古巴中北部地区是古巴重要的甘蔗种植业和蔗糖工业基地,因此甲—乙—丙段为蔗糖专用铁路。第(3)题,读图可知:古巴岛位于热带,降水丰富,尤其是东北部海岸地带,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沿海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湿地广布,城市密度小,交通运营量较小,而内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凉爽,人口稠密,城市较多,工农业较发达,交通运营量较大,因此,古巴铁路线基本位于岛屿内陆地区而未沿着海岸带分布。 ‎ 答案: (1)D (2)B (3)A ‎2.立足综合思维,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2019·河南联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得孙河)竣工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下图为纽约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影响纽约早期建城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矿产 B.水源 ‎ C.交通 D.军事 ‎(2)推测早期纽约港形成时出口的货物主要是(  )‎ A.毛皮和皮革制品 B.铁矿和煤炭 C.棉花和小麦 D.香料和咖啡 ‎(3)伊利运河的开通对于纽约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扩大水源供给渠道 B.拓宽经济腹地范围 C.提高哈得孙河水位 D.加速内陆人口增长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说明纽约交通便利,影响其早期建城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第(2)题,“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说明早期纽约港形成时出口货物主要是毛皮和皮革制品。第(3)题 ,伊利运河的开通运营对于纽约港来说,不仅降低了来自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货物运输成本,而且拓宽了纽约港的经济腹地范围。对中西部内陆地区及五大湖地区来说,增加了早期内陆地区农产品的出口量,促进了沿海地区人口向内陆地区的迁移,加速了内陆人口的增长等。‎ 答案: (1)C (2)A (3)B ‎3.立足人地协调观,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2019·福建一模) 地铁是铺设在地下隧道内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下图示意福州市地铁规划,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 A.停水断电预案制订 B.防水排水设施 C.隧道塌方修复机制 D.防火通风设施 ‎(2)福州市地铁的建成将 (  )‎ A.提高物流效率 B.节省通勤时间 C.减少私家车数量 D.缓解航运压力 解析: 第(1)题,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防水排水设施,而停水断电预案制订、隧道塌方修复机制、防火通风设施是建成后的应急预案,不是设计与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第(2)题,地铁的建成将节省通勤时间;地铁是陆地客运交通系统,与航运、物流无关;地铁的建成可以缓解私家车的出行压力,但不能减少私家车数量。‎ 答案: (1)B (2)B 常考综合题系列 析经典·悟真谛·知能提升 建模(九) 交通运输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 ‎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 思考方向 答题用语 自然 因素 地形 ‎①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投资少;②山地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造价高 水文 ‎①河网稀疏地区桥涵长度小,利于施工,造价低;②沼泽区、冻土区及河网稠密区桥涵长度大,施工难度大,造价高 地质 ‎①地质基础稳定可降低施工难度,保障运营安全;②断层处、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气候 不利于交通线路建设:高寒缺氧;气候干旱,多大风,沙漠广布;炎热潮湿;暴雨多发等 社会 经济 因素 经济 ‎①加强区际联系,带动沿线经济发展;②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③合理布局路网(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④形成新的出海通道,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等 社会 ‎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②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③加强民族团结;④巩固国防等 环境 ‎①交通线应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②过境干道不要穿越城区,避免加剧市内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科技 先进科技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制约,为交通线路建设提供保障 ‎2.交通点的区位条件(以港口为例)‎ 思考方向 关键词 评价用语 陆域条件 地形 平原地形有利于港口的平面布置;基岩海岸筑港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淤泥质海岸筑港难度小,但建成后容易淤积 经济腹地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周边地区相联系,腹地广阔,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水域条件 航道 港阔水深,利于航行和停泊 避风 位于峡湾或盛行风的背风地带,风平浪静 冰期 无冰期,可全年通航;冬季冰期长,通航期短 ‎ (2019·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套用模型] 可以将“很少有桥”细化为“不需要桥(运输要求)、修桥难度大(自然条件限制)、以水运代替桥、修桥影响生态”四个方面,即可得出答案。‎ 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区位因素。可从运输需求、建设难度、建设造成的影响以及当地适宜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回答。‎ 答案: 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 (2019·大纲全国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 ‎(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答案: (1)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 ‎(2)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 ‎(3)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 ‎(4)(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M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