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模试题上海市长宁嘉定区
上海市长宁、嘉定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 历 史 试 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为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3.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 选择题(共75分) 1.下列四幅图片中反映了南亚次大陆古代文明成果的是 A B C D 2.雅典民主时期,“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古代雅典保障“‘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进行抽签选举 C.实行公职津贴 D.采取轮流执政 3.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古代东方与西方几乎同时期的思想界巨人。两者思想的最大差异是 A.重视理性思维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爱好知识 D.恪守等级秩序 4.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被誉为“国之重器”。史载西周“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5.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私田被大量开垦 D.诸侯重视教育 6.丝绸是2000多年来中国的名片,丝绸之路从西汉开始至唐朝全盛,“它把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里的“它”起点是下图中的 7.宋代理学也被称为“道学”,对于这一名称,同学们发表各自见解。 甲:宋代理学融合道教思想,故名道学。 乙:宋代理学继承孔孟道统,因此得名。 丙:宋代理学探寻宇宙本原,是为道学。 丁:宋代理学思想与道教思想如出一辙。 上述见解正确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丙 8.《至正集》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它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9.《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这些权力被剥夺是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0.“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右图是有着欧洲“大学之母”之称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校徽。大学的创办反映了 ①城市复兴的需要 ②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③市民活动的需要 ④反封建斗争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13世纪和14世纪德意志的大城市变成了一个个富庶开明的小共和国,这种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活跃 B.市民争夺司法权和行政权 C.封建割据势力大于国王权力 D.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 13.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这种“扩张”对欧洲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 B.开始了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 C.促进了君主专制的形成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14.萨维尔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农村人口减少》中,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结果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人口流动的频繁 D.工厂机械化的冲击 15.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发表的《常识》一书中说:“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的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这里的“分手”是指 A.用武装斗争反抗英国统治 B.对英国政府采取外交孤立 C.用武装斗争争取民族独立 D.对英国政府实行经济封锁 16.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 托克维尔在此所述“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不包括 A.天赋人权说 B.自由平等学说 C.社会契约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7.近日,克里米亚半岛的政治局势备受世人关注。160年前,这里也曾发生了令欧洲大国卷入其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成为某国社会转型的直接原因,这个国家是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18.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9.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D.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备受冲击 20.右图所提倡的思想主张是 A.师夷制夷 B.中体西用 C.维新变法 D.民主共和 21.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 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 22.“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这一诉求得到众多知识分子积极响应。下列对这一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使光绪帝痛下“明定国是”诏 C.冲破了“孔孟之道”的禁锢 D.没能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 23.下表所示为1750年至1900年,中国与英美在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其中,造成这一时期中西制造业所占份额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 年份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A.市场需求 B.原料来源 C.生产目的 D.生产方式 2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艾。”文中“日新求进”的含义是 A.变革思想观念 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C.改革教育制度 D.宣传社会主义理论 25.现代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说:“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以下选项中属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深刻影响的是 A.开展武装斗争 B.确立共和政体 C.反对君主专制 D.传承民主精神 26.在解救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中,罗斯福反危机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规范金融秩序,抑制通货膨胀 B.增加就业机会,扩大消费需求 C.提供社会保障,缓和阶级矛盾 D.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27.有学者认为:“冷战这一概念并不能涵盖战后世界历史,它只强调了军备竞赛对峙的一面,忽略了和平这一时代主流,应该说‘冷和平’或‘核和平’可能更贴近于现实。”这位学者对冷战的重新定义是基于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对峙 B.朝鲜半岛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C.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实际演变 D.两个德国的统一和苏联的解体 28.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全新的思想,其新思想主要表现在 A.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B.阐明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 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0.“只有从真正的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中,才能对一个时代做出更客观准确的判断。”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上海一位普通纺织女工从1965—2002年的家庭“豆腐帐”,其中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这本账簿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真正反映中国百姓的生活状态 B.为研究城市化提供第一手史料 C.有助于全面和连续地认识历史 D.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刘邦在《大风歌》中既表达了创业的艰辛与豪迈,又蕴涵对守业艰难的隐忧。为此,他采取的治国方略是基于 A.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 B.夏、商、周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C.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D.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32.右图是关于马丁·路德改革的一幅图片,图中秤两端分别为天主教皇和《圣经》。它所表达的寓意为 A.挑战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和教皇的贪婪盘剥 B.打破《圣经》对人性的精神禁锢和思想压制 C.否定天主教会特权,通过虔诚信仰救赎灵魂 D.一本《圣经》的分量远大于天主教会的救赎 3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议会与国王在权力上实现了分权 棉花出口 138328 1601000 6276000 0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 7000000 1792年 1794年 1795年 34.1793年怀特尼发明了轧棉机,被视作“美国农业上头等重要的一项发明。”右图反映美国1792—1795年棉花出口情况。该发明的直接影响是 A.使棉花产品出口更具竞争力 B.使棉花种植面积迅速地扩大 C.使南方黑人劳动力数量激增 D.对南方奴隶制带来巨大冲击 35.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道:“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将冲击本土文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二、 非选择题(共75分) 36.文学中的历史(13分) 材料一:《水浒》中的林冲曾官居“八十万禁军教头”。 材料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 杨炯《从军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哪)个书生万户侯? ——唐 李贺《南园》 材料三: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神童诗》北宋 汪洙编 问题: (1)材料一中的“禁军”具体指什么?结合当时全国总兵力约有一百多万的实际,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所述现象?(4分)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社会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怎样的转变?(2分)导致该转变的原因有哪些?(5分) (3)依据上述分析,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2分) 37.早期法律条文 (13分)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审判,直至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 问题: (1)上述古代法律条文,最可能是出自于古巴比伦的法律还是古代罗马的法律?请依据对条文内容的分析来说明判断理由。(11分) (2)该古代法律有何历史影响?(2分) 38.最早征婚广告(12分) 1902年6月26日和7月27日,在中国南北最开明的两份大型日报——天津《大公报》和上海《中外日报》上,相继刊载了由同一人求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全文如下: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请即邮寄亲笔覆函,若在外埠,能附寄大著或玉照更妙。 征婚广告登出后,在女性世界掀起了抨击指责的轩然大波。以下是其中的一封批评信件: 所谓南清志士,究竟是何许人?为何隐名不报?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何也?既然征婚求偶,就该自报家门,介绍自己的品行职业。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西方男女订婚,都有个相互了解的过程。今此君开列对女方的三个条件,对自己的情况却讳莫如深,直将吾中华二万万女子视为随意摆布的姬妾。 问题:你如何看待该征婚广告引起的争议?(12分) 39. 20世纪的美国(12分) 随着历史风云变幻,美国在20世纪的国际格局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发生变化,请叙述这一变化过程。 40.马戛尔尼来华的信息传递(25分) 1792 年,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勋爵为正使的庞大使团出使中国, 这是中英外交史上第一次正式的官方交流。以下两则材料,反映出双方信息传递的差异。 材料一:中方官员翻译稿 英吉利总头目官管理贸易事百灵谨禀请天朝大人钧安,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广贸易,素沐皇恩,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晋京叩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今我国王命亲信大臣,公选妥干贡使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唯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 材料二:英方所要表达的原意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候,本来准备着英国住广州的居民推派代表前往北京奉申祝敬,但据说该代表等未能如期派出,陛下感到十分遗憾。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往来,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 ——以上材料均选自《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 问题: (1)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 (2)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两个文本的内容差异。(8分) (3)你如何理解中方官员的翻译?(15分) 2014年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 一、 选择题:(1—30题,每题2分;31—35题,分值为0、1、1、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D A A A B D C B A B D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D B A A B D A D D C D A D 分 0 1 1 3 分 0 1 1 3 分 0 1 1 3 31 A C B D 32 B A D C 33 A C D B 34 D B C A 35 D A C B 二、非选择题: 36.(1)宋时驻守中央的军队。说明宋朝实行内重外轻的军事方针,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拥兵对抗朝廷,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地方及边疆力量薄弱的局面。(4分) (2)从唐时的尚武到宋时的崇文。(2分)鉴于唐末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教训,宋统治者进行改革。宋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并通过科举制提拔文人担任要职;形成文官体制。(5分) (4)文学作品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细节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等;但另一方面,作为艺术作品,有虚构想象的成分,或带有作者的主观认识,需要进一步辨析。(2分) 37.(1)古代罗马(1分)。判断理由:体现出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2分)——如保护债权人利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等(2分)。同时,又体现出古罗马奴隶制度下特定的时代特征和利益诉求(2分)——如可将债务人杀死或卖身为奴的残酷性,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等(2分)。 而《汉穆拉比法典》则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与上述条文所体现出的整体性法治精神不一致。(2分) (2)罗马法以期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2分) 38. 史论(10分,见下) 水平l:能透过材料表象,分析出矛盾是新旧并存、社会转型的本质反映。(9-10分)(能在水平2的基础上,自然分析出上述结论,则在水平2得分的基础上适当加1-2分即可;如果缺乏水平2的分析直接得出结论,则不得分) 水平2:能结合史实从不同视角分析出征婚广告反映出当时即使是思想先进的青年,头脑中依然保留着传统士大夫的男子中心主义;批评的信件则反映出女子人权意识的觉醒。(4-8分)(分析出两个方面,每个方面赋分4分,其中史实2分,观点2分;整体把握上要注意史实的完整性、两则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论证的逻辑性、历史概念的科学性等) 水平3:能运用多个史实,仅分析出清末婚姻观念进步的一面或保守的一面。(0-3分)(只有结论没有观点不得分;2个以上史实2分+结论1分;史实不足则适当扣分) 组织(2分)(整体连贯,层次清晰,表述严谨,2分;其余则酌情给分) 39.史实(10分,见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化国家,孕育了打破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的新的因素;同时,新技术、新兴工业和垄断资本等的出现,都为经济全球化创造有利条件。(2分) 2、20世纪初的一战导致各国实力进一步发生变化,战后初期,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20年代末,美国的世界贸易居世界首位,资本输出仅次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2分) 3、经过20世纪30-40年代的“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战后形成了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两级体制;在世界经济秩序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同时,美国引领的战后科技革命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3分) 4、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两级格局结束,随着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等的发展,世界向着多极化发展,美国在国际格局中霸主的地位逐渐下降;同时,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欧元等国际货币地位的提高,东盟等区域经济组织及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经济组织的作用发挥,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也逐渐下降。(3分) 组织(2分) 40.(1)中国正处于农业文明的最后辉煌时期,英国正处于工业文明开始时期。(2分) (2)中方官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原意进行翻译,而是进行了夸大,并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如“素沐皇恩”、“惶恐不安”等(2分:观点1分,史实1分);英方的原意体现出平等观念,中方的翻译体现出等级差异,如将英方称“夷”、以及“表慕顺之心”等(3分:观点完整2分,史实1分);英方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商业关系,而中方翻译稿则说是“带有贵重贡物”、“贡使”、“施恩远夷”等,体现朝贡关系(3分:观点完整2分,史实1分)。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4分) 水平1:能够从两个文稿的比较诠释中提出核心观点。(4分) ·中国官员的欺骗行为,体现了对西方世界的无知,以及东方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与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政策的不同;是中国传统官僚忠君、明哲保身思想和朝贡贸易体系下封闭自大心态的反映。 水平2:能依据材料就中方翻译提出表层观点。(2分) ·中方翻译存在主观故意,是当时中国封建专制、闭关锁国的国情导致的。 水平3: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1分) 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0分) 评分项二:史实(4分) 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4分) 水平2: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3分) 水平3: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2分) 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0分) 评分项三:论述(5分) 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5分)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3分)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1分) 水平4:回避问题(0分) 评分项四:组织(2分) 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1分)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0分)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