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章末过关检测中图版选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章末过关检测中图版选修

自然灾害与防治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乌江黄草—涪陵段约‎90千米范围内,河床深切狭窄,一般岸坡角10°~30°,峡谷段30°~50°,地形起伏大,发育有较大规模的滑坡24个,尤其集中在土坎-羊角(11个)和小溪河一带(8个)。下图示意乌江黄草-涪陵段地质构造与河流位置关系。‎ 指出乌江土坎-羊角和小溪河一带较大规模滑坡分布较多的原因。‎ 解析: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平衡关系的破坏方面。‎ 答案:自然原因: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重力作用明显;背斜或断层构造为主,岩层比较破碎;流水侵蚀作用强,坡脚破坏严重,破坏了坡体的自然平衡关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坡体中软弱面含水量增长速度快,坡体增重而下滑力增强,软弱面摩擦力降低。‎ 人为原因:筑路、采矿等人类活动加大了坡脚的破坏作用。‎ ‎2.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强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在首都加德满都,大量的老旧房屋倒塌,许多名胜古迹遭到破坏,地震经济损失超全年GDP。下图为尼泊尔本次地震位置示意图。‎ ‎(1)简述尼泊尔多强震的原因。‎ ‎(2)分析此次地震尼泊尔受灾惨重的原因。‎ 解析:第(1)问,从尼泊尔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入手分析。第(2)问,从地震震级大小、人口密度、建筑物抗震能力、救灾抗灾能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1)尼泊尔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多强震。‎ ‎(2)地震震级大,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人口密集区距离震中近;建筑物抗震能力差;救灾抗灾能力弱。‎ ‎3.(2016·黄冈市调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2015年6月19日~25日四川省累计降雨量分布图。‎ 试分析2015年6月26日后川西地区需重点防御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原因。‎ 解析:暴雨过后的川西地区主要警惕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川西地区靠近板块交界处,处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质不稳,坡度陡峻,并且处于我国农业生产密集、水电重点开发地区,环境人为破坏严重;之前一周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且6月份已进入雨季,斜坡和松散堆积物的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 答案:滑坡、泥石流。 该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坡陡谷深;靠近板块交界处,多断裂构造带,岩层破碎,滑坡、泥石流物质来源丰富;之前有大量的降雨入渗、浸润软化岩土体,堆积物的稳定性降低;农业生产、水电开发等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4.(2016·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考试)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据日本媒体‎2015年2月3日报道,北海道地区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179 cm。‎ 材料二 日本北海道冬季降雪分布示意图。‎ ‎(1)指出北海道雪灾最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当地暴雪在春季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解析:(1)从图中看积雪最厚地区位于北海道西部,这与冬季风经过日本海以及地形对气流的抬升有关。(2)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可诱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答案:(1)西部地区。 冬季风从日本海带来丰富的水汽,在山地的迎风坡受到抬升作用,形成大量降雪。‎ ‎(2)积雪融水汇入河流,形成洪涝灾害;在山区诱发滑坡、泥石流。‎ ‎5.(2016·德州模拟)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 mm称为暴雨,100~200 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 mm称为特大暴雨。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分析图中河流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共同原因。‎ ‎(2)简述洪水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1)从地形、气候、植被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2)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方面分析。‎ 答案:(1)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风气候,多暴雨;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中下游平原人口和财产密集,防洪抗洪能力不足。‎ ‎(2)造成人员伤亡;淹没损毁作物(或农田)、林木、道路、建筑(或乡村、城市)、桥梁等。‎ ‎6.(2016·吉安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地质、地形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地发生滑坡的原因。‎ ‎(2)据图说明该处滑坡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1)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峻,断层发育,且下方有采石区。(2)滑坡可堵塞河道,摧毁村庄,冲毁道路。‎ 答案:(1)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山脊地形;顶部有断层发育;底部有采石区,‎ 破坏了坡面的稳定性。‎ ‎(2)堵塞河道;摧毁村庄;冲毁道路。‎ ‎7.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条件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美国被称为“龙卷风之乡”,其龙卷风不仅数量多,而且强度大。下图是美国龙卷风形成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地理位置、地形角度分析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 ‎(2)在野外遭遇龙卷风时,应该采取怎样的防御措施?‎ 解析:第(1)问,从图中可知,龙卷风的形成条件是冷暖气流交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有墨西哥湾,水汽丰富;中部是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第(2)问,龙卷风是强风涡旋,发生突然、移动迅速、破坏力极大。在野外遭遇龙卷风时要尽量逃离,或在低洼地区躲避。‎ 答案:(1)美国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有墨西哥湾,水汽丰富;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 ‎(2)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不要停留在桥、高坎、沿海海岸附近);若来不及逃离,应尽量到低洼地区躲避,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简易房等,避免被砸、被压或触电;如果附近没有屏障,则应平伏于低的地面,但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 ‎8.阅读中国和日本两国6.5级以上地震死亡人数比较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中国历次大地震中死亡人数差异较大,除震级和震源深度外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请指出其他主要的自然因素。‎ ‎(2)比较图示时间内中国和日本两国地震死亡人数特点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解析:(1)地震损失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地震发生时间、震中位置、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方面有关。(2)从图中可知,中国死亡人数多于日本,且数量波动较大。原因与地震预报技术、防震技术、防震意识、救援机制等有关。‎ 答案:(1)地震时间、震中位置、地质构造等。‎ ‎(2)中国死亡人数多,波动较大(日本死亡人数少,在关东地震后,死亡人数波动小)。 日本的地震预报技术、防震技术水平高,防震意识强,救援机制完善。‎ ‎9.(2016·三明模拟)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如图为某季节孟加拉湾风暴潮发生情况图。‎ 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解析: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口形;人口、城市密集,风暴潮淹没面积大,损失严重。‎ 答案: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口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 ‎10.(2016·黄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初,美国部分地区经历了持续多日的暴风雪和冰冻天气,美国中西部地区经历了-‎35 ℃‎的超低温天气,受灾严重且范围广。下图是美国本土地形简图。‎ ‎(1)简析此次美国超低温冰冻天气受灾范围广的原因。‎ ‎(2)简述此次冰冻天气对美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解析:(1)从地形方面分析。(2)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答案:(1)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势力强;受地形影响,中部大平原成为寒冷气流的南下通道。‎ ‎(2)不利影响:造成大面积交通瘫痪,影响人们出行;电力通信设施受损,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人们生活;冰冻天气会使冬小麦冻死冻伤,对冬小麦生长构成威胁,影响粮食收成;寒冷天气还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有利影响:来年病虫害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