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卷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高考卷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语文试题 班级 姓名 号数 成绩 ‎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  (l)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  (3)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5)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  (6)余立待左右, ,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5题。‎ ‎ 龙洞山记 〔元〕 张养浩 ‎  ①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  ②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酌,名曰定心饮。‎ ‎  ③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 ,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 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2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B.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  C.亦阳慑为殆。 慑:害怕。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虞:欺骗。‎ ‎3.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3分)‎ ‎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 (3分) ‎ 译: ‎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 译: ‎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入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答: ‎ ‎ ‎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 ‎ ‎ ‎ ‎ ‎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觉慧瞒着家里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一天,克明在觉新的屋里看到周报和觉慧的文章,马上就报告给祖父高老太爷。(《家》)‎ ‎  B.一天,林佩瑶姐妹正在谈论蕙芳,吴荪甫进来,对蕙芳留了个纸条就出走的事大发雷霆,要林佩瑶去把她找回来。(《子夜》)‎ ‎  C.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里的避难小屋,并送来衣食。伽西莫多的关怀爱护,使她摆脱了对这个相貌丑陋的人的恐惧。(《巴黎圣母院》)‎ ‎  D.法庭判马斯洛娃苦役刑。虽然涅赫柳多夫找到庭长,指出这个案子是误判,马斯洛娃没有犯毒死人命罪,但是没有结果。(《复活》)‎ ‎  E.母亲去世后,欧也妮发现父亲充满慈爱,她从未享受过这般的父爱,因此,对自己厌恶这个家的念头,感到内疚。(《欧也妮· 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 5分)‎ ‎(l)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  媳妇们回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 ‎  焦大因何事醉后骂人?宁国府怎样处治焦大?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答第()题: ‎ ‎ ‎ ‎ ‎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  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  [注] ①厚:重,与“薄”相对。‎ ‎(l)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 答: ‎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答: ‎ ‎ ‎ ‎ ‎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2题。‎ 时尚浅说 黄毓磺 ‎  ①辞典上“时尚”直白的释义就是“一时风尚”作为社会流变、生活迁移、价值更迭驱动下的潮汐式性相①‎ ‎,主要是审美旨意、心理趋向在公众与日常的表征。其公众性、盲动性、愉悦性以及可仿效性的自身特质,决定了它浪打浪般的生长,成就其推进演化的广度、强度和速率;还不妨说,时尚作为时代的情感表征,乃是一个时代的种种合力使然。虽然其行也不远,此起彼落,时有变更,却不随一己好恶而兴废,不因拒之纳之而行止,称得上是一位无翼而飞、天生天杀的主儿。‎ ‎②同时,时尚也并非可以简单地一面而论。其本身也具备种种包容的可能:既可孕育诞生之契机,亦可成为溃靡之温床,事情确实存在两面性。“因势利导”因而成为可能,“圣者时也”的名言,“我行我素”的标榜,也因而都在大本大宗的道理之内,是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人在“自然化”了的客体面前的主观选择和临世态度。‎ ‎③不妨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要不然,“ok ”、“bye bye”也不至于那么频频挂到男男女女的嘴边。这一方面说明人的“顺变”能力,另一方面呢,也就说明了人的“从众”心理――他那样说的时候,未见得自己多么酷爱英语。可见“趋时”大体指向外部关涉,关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内心的好恶关系是不太大的。这原本毋庸置疑,须得一议的是:这里的时尚很可能成为一种压力,压迫人们划一了心志和产生超水平的企求。诸如就业上某些职岗的过冷过热,诸如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面对种种时尚如鹜趋之或心理失衡,人们有理由拒绝“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的慰勉,也同样有必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 ‎④如果说人除了是一种“物质”存在还分明是一种“精神”存在,那么,“与时俱进”跟“顺时迁变”就不能是一回事。而且,执著于精神性的人还往往抱持跟时尚“对视”的姿态,所谓“不随俗沉浮”,大体描述了在物性和物化了的时尚面前保持一份心灵的高傲 ‎⑤“不合时宜”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抗尘走俗”与“超尘脱俗”的起始点。我们无法在普遍的层面上要求人们都成就为精神上的“庞然大物”,可以肯定的则是:一个精神强健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个不失尊严的人,无论是在春风得意中走马,还是在艰难困顿中蹒跚,都不能是一个失落自我而为时尚左右的人。 (——摘编自《啄木鸟》)‎ ‎「注]①性相:梵语,“性”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相”是事物外观的表相。‎ ‎10.下列对文章所说的“时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一个时代的种种合力所形成的一时风尚,主要是审美旨意、心理趋向在公众与日常的表征。‎ B.其公众性、盲动性、愉悦性和可仿效性特质,决定了其演化的广度、强度和速率的不断推进。‎ C.流行时间虽然不长,但不管人们是喜欢、接纳,还是厌恶、拒绝,也只能追随它的发展方向。‎ D.存在两面性,既可以成为淘汰旧事物、孕育新生事物的契机,也会成为酿造腐朽奢靡的温床。‎ ‎11.文章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请简要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 ‎ ‎ ‎12 应如何正确面对“时尚”?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观点。(3分)‎ 答: ‎ ‎ ‎ ‎ ‎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15题)‎ 瓦 ‎ 王剑冰 ‎  ①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垄一垄,长满了我的怀想。离开好久了,怀想还在上面摇曳着。‎ ‎②我不能进入瓦的内部,不知道瓦为什么是那种颜色。在中原,最黄最黄的土烧成的瓦,也还是瓦的颜色。‎ ‎③瓦完成了我们的先人对于土与火的最本质的认知。‎ ‎  ④当你对瓦有了依赖的时候,你便对它有了敬畏。在高处看,瓦是一本打开的书。我拆过瓦,屋顶搭下来的长板上,瓦像流水一样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块块像码字样将它们码在一起。‎ ‎  ⑤屋子一直在漏。雨从瓦的缝上淌下来,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娘说,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雨下了一个星期了,城外已成泽国,人们涌到城里,挤满了街道的屋檐和学校走廊,后来学校也停课了,水漫进了院子。我说娘你要小心。娘哗哗地踏着积水走到房基角,从一个墙头上到房上去。我站在屋子里,看到一片瓦在移动,又一片瓦动过之后,屋子里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  ⑥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 ‎  ⑦风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发出怪怪的声音。那是风与瓦语言上的障碍。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风只能改变自己。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 ‎⑧屋不嫌瓦丑,屋子实在支撑不住了,将瓦却下,做好下面的东西再将卸下的瓦盖上去。瓦是最慢的事物,从第一片瓦盖上屋顶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态,到机器瓦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两千年时光。‎ ‎⑨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为瓦,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叫做瓦的物质,竟然那么坚硬,能够抵挡上百年岁月。瓦最终从颓朽的屋顶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抔土,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养一株小苗。瓦的意义合并着物理和化学双重的意义。‎ ‎  ⑩在人们走入钢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坚持了很久,瓦最终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伤害。‎ ‎(11)一个孤寡老人走了,仅有的财产是茅屋旁的一堆瓦,那是他多年的积蓄,每检回一片较为完整的瓦,他都要摆放在那里,他对瓦有着什么情结或是寄望?他走了,那堆瓦还在那里等着他,瓦知道老人的心思。‎ ‎(12)邻家在瓦上焙鸡胗,瓦的温度在上升,鸡胗的香味浮上来,钻进我的嗅觉,我的胃里发出阵阵声响,鸡胗越发黄了起来,而瓦却没有改变颜色。瓦的忍耐力很强。 ‎ ‎  (13)下雨了,我顶着一片瓦跑回家去,雨在地上冒起了泡泡,那片瓦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我快速地跑着,我的头上起了白烟,闪电闪在身后.‎ ‎  (14)瓦藏在草中。一坡萎顿又复生的草,一片不再完整的瓦,不知道谁将它遗失,它一定承受过很长的岁月,没有可去处,不在这里又会去哪里呢?草里埋着各种形态的瓦。这是一个废墟。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 ‎  (15)一片瓦在湖上飞.水上起了波澜,波澜变成花朵,瓦沉在花朵下面,等待重新开花。‎ ‎(16)一条狗街着一片瓦跑过来.不知道狗对这片瓦有什么情愫,难道它认得这瓦或这瓦的主人?‎ ‎(17)我不知道瓦的发音是如何出现的。瓦――我感到那般亲切。好久听不到这种亲切了,或以后愈加听不到这种亲切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文章开篇运用比喻,引出“我”对瓦的怀想。“长满”形象地写出“怀想”的丰富,“摇曳”写出了“怀想”的不时浮现。‎ ‎  B.第④段说“瓦是一本打开的书”,既形象地写出屋顶上“瓦”的形态,也为下文叙写瓦在人们生活中的种种作用张本。‎ ‎  C.第⑤段描写“娘”在雨中修复屋顶这一细节,意在抒发“我”对“娘”的感激之情,表达“我”对“娘”的深切怀念。‎ ‎  D.第⑦段说“风改变不了瓦的方向”,突出了瓦坚定不移的品性;“瓦的翅膀在晚间巨大的空间飞翔”,写出了瓦的灵性。‎ E.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了瓦的朴实无华与充满力量,启迪人们应该像瓦一样脚踏实地,充实自我,有所贡献。‎ ‎14.“鳞是鱼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们家的瓦”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 ‎ ‎ ‎ ‎15.请根据文本,探析“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这句话的涵。(6分)‎ 答: ‎ ‎ ‎ ‎ ‎ ‎ ‎ ‎ ‎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15题。‎ 那一种遥远的幽默 ‎ 杨芳 ‎  ①本来,曹禺从南开转学到清华,一半是冲着王文显①。他早就听说,这位外国语文学系主任,对戏剧颇有研究。‎ ‎  ②但听课后,他竟有些失望。从头至尾,王文显都在念英文讲义,而且年年如此,从不增删。难怪教《近代诗歌》的温源宁教授说,那情形“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 ‎  ③即便在课下,他也枯燥无味。据说,学生登门拜访,大多是谈正事,说完便走,“没有人逗留,也没有人希望延长约会时间”。‎ ‎  ④他不苟言笑,瘦长白净的脸上,嘴角略微向下掀。1936 年外国语文学会的合影里,他穿件深色的西服,搭配斜纹领带,背着手,和吴宓一左一右立在中央,满脸严肃。自1915年伦敦大学毕业,王文显便在清华教书,直至1937 年学校南迁其间,他历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和外文系主任。‎ ‎  ⑤不同于为人的刻板,他写出的剧本却别有一番幽殷,“没有丝毫沉闷无味之处”。‎ ‎  ⑥在暗讽袁世凯称帝的喜剧《梦里京华》中,他写下一幕大小老婆争当皇后的闹剧:“大太太喘气喘得活像夏天的狗。她旋转得眼花燎乱。一姨太太一个箭步跳到她身后,伸手要抓她的头发。她没有抓住头发,仅仅撕下她的领子。”‎ ‎  ⑦他的另一部英文喜剧《委曲求全》,写的则是教授勾心斗角的丑态。男主角是一位大学校长,一出场,便抱着哈巴狗,大言不惭地对下人说:“我要不耍一点儿手腕,你想我能维持五分钟之久吗?”‎ ‎  ⑧这是这位代理校长的切身感受吗?人们不得而知。至少,在现实中不大看得出来。在会议上,他不慌不忙,不东拉西扯;做事方面,他一丝不苟,“各个方面无疵可求”。甚至,他永远一个样儿,抽烟斗,打网球,夏天穿短装,冬天换长袍。‎ ‎  ⑨温源宁说他“像个固定的设备毫无改变”,调侃他为清华的“不倒翁”和“定影②液”: “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 ‎  ⑩与学生曹禺的悲剧不同,王文显的作品是喜剧,充满了潮讽,令人捧腹大笑后若有所思。《委曲求全》在耶鲁大学演出时,《波士顿报》一位记者评价:“柔和的、恶嘲的微笑……实在是中国人对于喜剧的一种贡献。”‎ ‎  (11)“(他的作品)是那种坐在小剧场里,一边喝着咖啡和茶,一边细细品味的话剧。”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耀杰说。‎ ‎(12)1990 年,正读研究生的张耀杰在资料室无意中发现一本二三十年代的杂志上面布满灰尘,旧得“翻几下就会烂掉”,其中介绍了王文显。不同于那个年代常有的慷慨激昂,他的剧作文字温文尔雅,很有情趣。‎ ‎(13)“这种情趣充满了文人式幽默,没有火药味,温厚中带着一丝人文关怀。”张耀杰说,“我们现在很少还有这种幽默。”‎ ‎  (14)只是这种情趣“缺乏战斗性”,这些文字也在以往的戏剧史研究中被忽略”。出版于上世纪80 年代、被称为中国戏剧史权威著作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一书,732 页里对他的介绍只有薄薄4 页。“剧中所表现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基于这种精神对当时中国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书中写道。‎ ‎  (15)清华大学图书馆东北角不远处,曾是王文显居住的北院往宅区。梁启超、朱自清等学者也一度在这里居住.‎ ‎  (16)而如今,这里则是一大片草坪,稀稀拉拉种着柳树和杨树,有学生在看书,也有老人推着童车,早已不复是“点点翠竹千般绿,几条小路尽文人”的景象了。 (——摘编自《过去的那些人》)‎ ‎[注]①王文显(l886 一1968 ) :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先驱之一。②定影:把经过显影的感光材料放入配好的药液里,溶去全部卤化银,只留下银质的影像,并把影像固定下来,不再变化。‎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第②段说温源宁用“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一语描述王文显上课的情形,写出了他严肃、枯燥的授课特点。‎ ‎  B.第⑥段引用《梦里京华》 对大小老婆争宠的生动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袁世凯称帝的荒谬,说明王文显的剧作别有一番幽默。‎ ‎  C.王文显的话剧作品文字饶有情趣,值得细细品味;他追求的风格与当时的社会潮流不尽吻合,其作品透露出一定的人义情怀。‎ ‎  D.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王文显旧居周边的环境与情景,营造了肃杀悲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王文显的深切怀念与沉痛哀悼。‎ ‎  E. “那一种遥远的幽默”意味深长,“遥远”既指王文显的喜剧已少有人知,也指王文显式的幽默在如今的文学作品中已不多见。‎ ‎14.文章已有“《梦里京华》”一例,为何还要例举“《委曲求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 ‎ ‎ ‎ ‎ ‎ ‎15.请根据文本,探析“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涵义。(6分)‎ 答: ‎ ‎ ‎ ‎ ‎ ‎ ‎ ‎ ‎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分)‎ ‎  我曾在图书馆里看到过《莫扎特作品集》,卷帙浩烦的杰作整整摞满了一大书架,翻开书页,那些跳动着的音符就是流淌在五线谱上的颗颗明珠,玲珑 (tì)透,洋溢着永恒的青春活力。‎ ‎  (l)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l分)答: ‎ ‎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l分)答: ‎ ‎1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  威尼斯是一座摇曳多姿的城市。泻湖里梦幻般流动的水波 着它,将它浸泡在 的光影里。清晨的雾气,阳光下的浮尘,任何一点点色调的变换都会让美丽的景致增添另一番风情,恰如一位绝美的佳人随性更换着的 霓裳。‎ ‎  A.荡漾 变幻莫测 出人意料 B.簇拥 变幻莫测 风格迥异 ‎  C.簇拥 千变万化 出人意料 D.荡漾 千变万化 风格迥异 ‎18.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 分)‎ ‎①亚马孙研究所实施的“亚马孙生物圈一大气大规模实验”科研项目确认,②亚马孙森林正在经历向生物物理紊乱状态过渡,③农业生产的扩大和气候变化是造成亚马孙森林生态紊乱的主要原因。‎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 ‎  修改: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  材料1:校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邵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 ‎  材料2:校门建筑是上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 你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 ‎ ‎ ‎ ‎ ‎ ‎ ‎ ‎ ‎ 五、写作(7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 我就会变成流星,‎ ‎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6分)‎ 答案:( 1)鸡鸣桑树颠 (2)烟光凝而暮山紫 ( 3)此情可待成追忆 (5)惶恐滩头说惶恐 (4)烽火扬州路 (6)援疑质理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 3分)‎ 答案:D ‎ ‎3.( 3分)‎ 答案:D ‎4.( 3分)‎ 答案:C ‎ ‎5.( 6分)‎ 答案:‎ ‎( 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 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 ‎(三)古代诗欣阅读(6 分)‎ ‎6.( 6分)‎ ‎(1)答案:【要点】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 (2)答案:【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  (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 ( 5分)‎ 答案:AE ‎ ‎8 . (5分)‎ ‎( 1)袁绍得知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情节要点】 ①孙坚发誓他没有得到玉玺。②袁绍叫来从孙坚营中逃出的军士对质。③孙袁双方欲动手,被众诸侯劝住。(意思对即可。)‎ ‎(2)宁国府半夜派焦大送客回家。‎ ‎【情节要点】①贾蓉骂了几句,叫人将焦大捆起来。②众人将他掀翻捆倒,拖到马圈里。③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意思对即可。)‎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  9. ( 6分)‎ ‎  ( l)答案: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意思对即可。)‎ ‎  (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 2 ) 答案:【要点】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②孟子说:“实行仁,就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还类文本阅读(9分〕‎ ‎10 . ( 3分)‎ 答案:C ‎ ‎11. ( 3分)‎ ‎【要点】①人具有“顺变”能力,能适应时尚。②人有“从众”心理,往往会趋时逐流。③人都爱“面子”,易于顺从时尚的压力。‎ ‎ (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12. ( 3分)‎ 答案:‎ ‎【要点】 ①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不超越实际追求时尚。②在时尚面前要有自己的选择。③要保待心灵的高傲,任何情况下都不为时尚所左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 5分)‎ 答案:CE 解析:C项“意在抒发‘我’对‘娘’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我’对‘娘’的深切怀念”有误,本文主旨不在抒发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文章赞颂的主体是“瓦”。E项,“托物言志”“启迪人们应该像瓦一样脚踏实地,充实自我,有所贡献”解读过度,作为状物的记叙性散文,作者要表达的是对瓦的无私,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及即将被取代的一种伤感。‎ ‎14.( 4分)‎ 答案:【要点】 ①结构上,收束上文,点明瓦的保护功能。②内容上,强调瓦对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表达了人们对瓦的依赖与敬畏之情。(意思对即可。)‎ ‎15. ( 6分)‎ ‎  答案:【要点】 ①(客观方面)对于土与火的结晶,先人早就有了认知;在漫长的岁月中,瓦己触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②(主观方面)人们在生活中对瓦有着复杂的感情:既赞美瓦的无私,感激瓦带来的快乐,也为瓦即将被取代而伤感难舍。‎ ‎(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乙)买用类文本阅读(l5分)‎ ‎13.( 5分)‎ 答案:BD ‎ ‎14.( 4分)‎ ‎  答案:【要点】①增强说服力,进一步突出王文显剧作别有一番幽默,肯定他喜剧创作的能力和影响。②引出下文对王文显任代理校长时行事风格的叔写,形成对比,以突出王文显治校的持重务实,一丝不苟。(意思对即可。)‎ ‎15.( 6分)‎ ‎  答案:【要点】 ①(表层方面)王文显身上体现了清华的特质与精神,在清华有着重要的地位。②(深层方面)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包容的治校理念,是清华的灵魂。坚守学术性和包容性,清华就不会因为任何变革而改变;反之,清华将不再是“清华”。‎ ‎  (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 . ( 2分)‎ ‎(1)剔 ‎(2)“烦”改“繁”‎ ‎17.( 2分)‎ 答案:B ‎18.( 2分)‎ 答案:②删去“经历”(或:在“过渡”后补上“的过程”。)(其他改法,合乎,合乎文意,亦可。)‎ ‎19. ( 7分)‎ 答案:‎ ‎【示例1】‎ ‎  校门建筑的设计应秉持实用、简约、大方的原则。校门建筑是校园交通的门户,是校园安全的锁钥,实现这两大功能是校门建筑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再讲求造型美观。因此,校门建筑要实用、简约、大方,而不应盲目攀比。那种一味迫求高大、奢华,耗巨资建造校门的做法,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  【示例2】‎ ‎  校门在建筑造型和风格上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仅要实用美观,还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校门建筑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对该校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的诠释。因此,它应该是校园建筑的点睛之作,和学校的其他建筑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在校门设计上要讲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应注重体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五、写作(70分)‎ ‎20.(70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