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北京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9北京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 ‎ ‎1.西城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千秋岁引·秋景 王安石 ‎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2],庾楼月,宛如昨。‎ ‎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3],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  注释:【1】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2】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3】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 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15.本词多处用典,将情感表达得丰富蕴藉。对下列诗文的用典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泊秦淮》中的“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借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新曲之典,抒发了对晚唐统治者因荒淫享乐而亡国的感慨之情。‎ B.《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作者借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临刑时怒叱皇帝之典,表达了对守边将领无故被杀的深切同情和愤愤不平 C.《永遇乐)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之典,表达为国效力之决心,显示老当益壮之能力,抒发报国无门之忧虑。‎ D.《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作者借汉朝蒋诩隐居开辟三径之典,描绘了自家庭院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清高之意、悲愤之情。‎ ‎16.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王安石常在文学创作中抒发政治情怀与人生哲理,他主持变法,一路坎坷,但他始终相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 ‎②同样“梦阑”“酒醒”,与王安石不同,苏轼则感受到了温暖,所谓“         ,微冷,         。”‎ ‎③四时之景,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千秋岁引》便是王安石写秋之作。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有“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四时的景色,其中的春、夏景色分别为“         ,        ”,让人朝往暮归,赏乐无穷 ‎④《边城》中描写河水时有这样一句“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         ,         ”也是类似的描述。‎ ‎14.(3分)【答案】B                  ‎ ‎15.(3分)【答案】C ‎ ‎16.(6分)【答案要点及评分要求】‎ ‎《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1)。‎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1)。‎ 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1),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1),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1)。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1)。‎ 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 ‎17.(8分)【答案】‎ ‎①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②料峭春风吹酒醒    山头斜照却相迎 ‎③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评分标准】每空1分。错一处则该空无分。 ‎ ‎2.东城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共12分)‎ 归辋川【注】作 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注】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 B.“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 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 D.“东皋春草色”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 ‎15.下列诗词中加点词语与本诗中相同的词语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叠叠远山横翠霭,娟娟新月耿黄昏。(陆游《题接待院壁》)‎ 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6.《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结合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6分)‎ ‎ ‎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雅集”是古人一种高雅的休闲活动,在许多作品中都有记载,最著名的要数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述的典型画面:“      ,      。”‎ ‎②古典诗歌常用“秋”与“酒”共同营造离别的伤感氛围,如白居易《琵琶行》的句子:“浔阳江头夜送客,      。主人下马客在船,      。”‎ ‎③诸葛亮的事迹常常成为诗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杜甫《蜀相》中有“      ,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书愤》中有“      ,千载谁堪伯仲间”。‎ ‎④参观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同学们深受鼓舞,纷纷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      ,      ”来表达锐意进取、勇于拼搏的壮志豪情。‎ ‎14.(3分)C        15.(3分)D ‎16.(6分)评分标准:‎ ‎    对林黛玉形象及诗歌创作观的理解符合原著(2分),对《归辋川作》赏析准确(2分),二者能形成合理的逻辑联系(2分)。‎ ‎17.(8分)‎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②枫叶荻花秋瑟瑟     举酒欲饮无管弦 ‎③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一表真名世 ‎④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 ‎3.海淀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共1 3分)‎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 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①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②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 【注释】①欻(xū):忽然。②潨( còng):急流。‎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 )(3分)‎ ‎ 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4分)‎ ‎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6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7分)‎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绿水青山,固然少不了“木欣欣以向荣, ① ”的佳 木清泉,更寄寓着诗人的万般情思。王羲之与友雅集兰亭,于“ ② , ③ ”“清 流激湍”间畅叙幽情;杜甫独登高台,望“ ④ ,不尽长江滚滚来”,悲情汹涌;苏 轼纵一苇于赤壁,赏东山月,观“白露横江, ⑤ ”,超然洒脱;毛泽东立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⑥ , ⑦ ”,激荡似火豪情。青山绿水,不仅是自 然山水的画卷,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 ‎13.(3分)C ‎14.(4分)评分要点:点评中肯3分,评析简练1分。‎ ‎15.(6分)评分要点 :比较风格准确2分,结合诗句恰当2分,分析合理2分。‎ ‎16.(7分)‎ ‎ ①泉涓涓而始流 ②崇山峻岭 ③茂林修竹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 ‎⑤水光接天 ⑥漫江碧透 ⑦百舸争流 ‎(7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4.朝阳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饮酒(其二十)‎ 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1】,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2】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3】,六籍【4】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5】。‎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6】。‎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注释:【1】鲁中叟:指孔子。【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3】绝世下:指汉代灭亡以后。【4】六籍:即六经。【5】问津: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6】头上巾:《陶潜传》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两句直抒感叹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又统摄全篇。‎ B.“洙泗”两句,写孔子之后礼乐教化中断,世风日下,直到暴秦时代。‎ C.“区区”两句,写前代饱学诗书的长者忠诚勤恳地传授儒家文化典籍。‎ D.“终日”两句,写当今社会上人们终日奔忙,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 ‎15.诗中“凤鸟”出自《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下列诗句中“凤”的含义,与本诗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战国•屈原《离骚》)‎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C.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D.岂无当世志,凤鸟不可逢。(明•唐时升《园中》)‎ ‎16.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指出,陶渊明的诗“言饮酒,未必意真在酒”。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陶渊明不仅好酒,还爱菊,而周敦颐却独爱莲“,”不为环境所染的品格。‎ ‎②“比”是《诗经》常用的手法。如《氓》中就以“,”比喻女子年老色衰和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凋零。‎ ‎③《滕王阁序》中的声音描写堪称绝唱,如“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带给人辽远不绝之感。‎ ‎④诗词大会上,主持人请你用杜甫的两句诗来概括他的晚年际遇和忧国之情。你会写下“,”。‎ ‎14.(3分)D(“却没有一个人向我请教”有误)‎ ‎15.(3分)D ‎16.(6分)这句话是说陶渊明的诗写饮酒,未必是真的沉醉于酒中,而是借此别有寄托(1分)。本诗中“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表面上是说,要是不痛痛快快地喝酒,就对不起用来漉酒的头巾(1分),实则感叹整个社会的人都丧失真淳,忙于追名逐利,无人再读六经,像孔子一样探寻救世之道(2分)。结尾说起饮酒,实乃对世道失望的愤懑无奈之语,暗含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2分)。‎ ‎【评分参考】解释评论1分,结合诗句分析5分。意思对即可。‎ ‎17.(8分)①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②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③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①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⑦⑧两句如填其它,合理亦可。‎ ‎5.丰台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6题。‎ 江城子[1]‎ 苏 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2]。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3],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4]。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释: 【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2】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3】高台:超然台,旧称北台。【4】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5】使君:此作者自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 B.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 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 D.本词抒发了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 ‎15.下列词句中“回首”的含义与本词中“回首便他年”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无因转还泛,回首眷前贤。 (鲍泉《江上望月》)‎ 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6.本词下片表现手法多样。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苏轼一生坎坷,但心胸旷达。他留下的著名诗篇《定风波》中,开头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不惧风雨,舒徐行步的从容镇定。‎ ‎②水天相连相映的美景常出现在文人笔下。如《苏幕遮》中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又如《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起飞,”。‎ ‎③“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常用铺陈和排比的手法来摹写事物。如《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④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它不仅体现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中,也体现在陆游《书愤》颈联“,”的欲报国而不得的悲愤里。‎ ‎14. (3分)C【不懊恼,而是留恋眷恋】 15. (3分)A ‎16.(6分)答案示例:‎ 下片开头巧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静谧美好的画面。首先,苏轼化用杜甫名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形象描写了鸥鹭小溪聚集栖息的静谧画面;接着又以动衬静,写鸥鹭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尤其是鸥鹭的翩然飞离,似乎又暗喻作者的即将离去,含蓄地抒写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整个画面动静结合,极富有诗情画意。‎ ‎【评分标准:点明具体手法1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4分,语言表达1分;言之成理即可】。‎ ‎17.(8分)‎ ‎①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②山映斜阳天接水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 ①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评分标准:写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之一,不得分】。‎ ‎6.顺义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5-21题。‎ 题山石榴花 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栏千,剪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被贬江州期间。山石榴,即杜鹃。②菡萏:荷花。③争及:怎比。④尽:任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近体七律诗,对仗工整,韵律很和谐。‎ B.“千朵” “团",写出了山石榴花的茂盛的形态。‎ C.作者认为蔷薇、菡萏都远不及山石榴花高雅。‎ D.“檐户下”一词,写出了山石榴花生长的环境。‎ ‎16."剪碎红绡却作团”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把从簇的山石榴花比作剪碎的红绡。下面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 C.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王冕《墨梅》)‎ D.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7.白居易曾经称赞山石榴“花中无比”。结合本诗,写出作者喜爱山石榴花的缘由及在其中寄托的情思。(5分)‎ ‎18.苏轼有《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中后两句写海棠,与白诗“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句写山石榴,用了共同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写出他们所用的这种手法,并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5分)‎ ‎19.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了他在江州的生活状况,其中“,”两句写出了他的居住环境。(2分)‎ ‎20.本诗“菡萏生泥玩亦难”一句,令人想到周敦《爱莲说》中写莲花“,”的句子,但两人寄托之意恰恰相反。(2分)‎ ‎21诗中“菡萏”二字,有老师念错了,一学生指出应读 hàndàn。老师当即表示感谢,且表扬了学生,并引用出自荀子《劝学)中的一个成语“”来自我解嘲。(2分)‎ ‎15.(3分)C(“高雅”是无中生有)‎ ‎16.(3分)D ‎17.(5分)参考答案:山石榴花繁茂、艳丽(1分),不像蔷薇带刺,菡萏生泥那样远避尘世(1分),只在檐户下,平易近人,任人观赏、采弄(1分)。作者借山石榴,表达了甘于卑贱的平常心态(1分),也表达出了一丝落寞伤感(1分)。‎ ‎18.(5分)参考谷案:两诗都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苏诗把海棠的凋谢比拟为即将沉睡的红妆美人(1分),白诗把山石榴(杜鹃)比拟为风中扭着腰肢摆动的舞女、露水销尽仿佛泪脸新干的美人(1分),形象生动,把作者对笔下之花的赞美,极尽能事的表现出来(2分)。意思对即可 ‎19.(2分)答案: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20.(2分)答案: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1.(2分)答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或:青出于蓝而胜于 蓝青出于蓝 ‎7.房山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共12分)‎ 早蝉①‎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②,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①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琵琶行》的次年,此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②“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四句写秋季未至而蝉已鸣叫,透露出诗人听到连绵的蝉鸣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再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六月之初,秋风未起,竟然听到蝉鸣,思乡之情自然涌上心头。‎ C.尾四句借助今昔听蝉的不同感受的对比,表达了谪居湓城后理想破灭的无限失意之情。‎ D.此诗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人间至情,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平易但绝不平庸的特点。‎ ‎15.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 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B.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C.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D. 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雍裕之《早蝉》)‎ ‎16.“今朝无限思”表明作者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这“无限思”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答出3点即可)(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人民经常在饥饿和温饱之间徘徊,因此历代先进的知识分子都渴望和赞美那短暂的政治清明,百姓和乐的生活。春秋时期礼坏乐崩,孔子就曾倡导“暮春者,春服既成,①,童子六七人,浴乎沂,②,咏而归”的政治理想。初唐四杰的王勃通过《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③;④,青雀黄龙之舳”描绘出了大唐的国富民丰。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被贬滁州后,治理有方,与民同乐。在《醉翁亭记》里他描绘百姓和乐的场景:“负者歌其途,⑤,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⑥,滁人游也。”然而更多时候人们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新中国建立后,才逐步实现全社会的脱贫和共同富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你站在天安门前,面对着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倍加缅怀为新中国建立牺牲的英烈们,诚挚祝愿他们在天之灵永垂不朽:⑦,⑧。‎ ‎14. A(3分)。错在“连绵的蝉鸣”,原诗第四句描绘的蝉鸣之声是“薄暮两三声”。‎ ‎15. D(3分)。‎ ‎16.(6分)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②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④听到早蝉的震动与惊悸,时值夏季,作者却意外地在江边听到了蝉鸣之声,其声凄哀,让人顿起秋思,颇为伤感。‎ 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7.(8分)‎ ‎①冠者五六人②风乎舞雩 ‎③钟鸣鼎食之家④舸舰弥津 ‎⑤行者休于树⑥往来而不绝者 ‎⑦身既死兮神以灵⑧魂魄毅兮为鬼雄 ‎8.门头沟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出塞作【1】‎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2】,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3】。‎ 注释:【1】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 ‎【2】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3】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指崔希逸。‎ ‎14.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吐蕃军队正在进行围猎,借写打猎声势之盛,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 B.颔联描绘出两幅生动传神的塞上风俗画,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铺垫。‎ C.颈联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前句说出击,后句说防御,暗示唐军作战英勇,进军神速。‎ D.尾联写出朝廷要把镶玉的宝剑等珍贵器物,赐给得胜的边帅,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 ‎15.诗中运用“护羌校尉”、“破虏将军”典故,写出唐军的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B.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6. 清代方东树《唐宋诗举要》评论本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⑴ 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国殇》中用“凌余阵兮躐余行,①。霾两轮兮絷四马,②”表现战争的惨烈。《曹刿论战》中用“ ③,④,三而竭”阐明作战中准确地掌握战机的重要性。陆游和辛弃疾分别用“⑤,铁马秋风大散关”和“想当年,⑥,气吞万里如虎”追忆各自早年的战争生活。‎ ‎⑵ 六月,是毕业的季节也是祝福的季节。在留言册上,你想把两句古诗词作为临别赠言送给同学们,请填写恰当语句。‎ 此刻,我们即将离开母校,各奔东西,但请相信“⑦,⑧”。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虽分隔各地,但我们的情谊依旧。‎ ‎14.C (3分) 15.B (3分)‎ ‎16. 评分标准:‎ ‎(1)结合诗句解释“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2分;‎ ‎(2)结合诗句解释“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2分;‎ ‎(3)点出衬托或对比手法及作用1分。‎ ‎(4)分析出感情1分。‎ 答案示例: “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指前四句用“驱马”“射雕”写出敌人勇猛善战,表现出敌人的勇悍和嚣张气焰,烘托紧张氛围。(2分)“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指后四句写出了唐军雍容镇静,应对自如,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2分)运用对比手法,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1分)暗寓出诗人赞颂唐军对吐蕃作战的胜利,表现了盛唐时期的国力强盛和诗人自豪、喜悦的心情。(1分)‎ ‎17.①左骖殪兮右刃伤 ②援玉枹兮击鸣鼓 ③一鼓作气 ‎ ④再而衰 ⑤楼船夜雪瓜洲渡 ⑥金戈铁马 ⑦海内存知己, ⑧天涯若比邻 ‎9.石景山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1】‎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2】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释:【1】淳熙五年(1178年),作者与辛弃疾同由水路经过扬州,登上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写下了这首词。【2】若为:怎样。‎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首句以“乱”字写出秋叶飘飞的萧索景象,与“无边落木萧萧下”况味相似。‎ B.词人将登楼看到的景象比作壮美的图画,“舒卷”二字烘托出自然景物的流动感。‎ C.作者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寓有一番寄托。 ‎ D.结尾处词人以“沙鸥”自况,进一步写出自己身形憔悴、飘泊无依的孤苦处境。‎ ‎15.本词上阕“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运用了比拟手法,赋予寒风霜露以人的行为与情态。下列诗作中也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夏意》)‎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C.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D.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何绍基《春江》)‎ ‎16.这首词抒发情感起伏跌宕,波折连绵。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作简要阐释。(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杨炎正记游抒情,王安石则因游山产生理性思考:“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此余之所得也!”‎ ‎②“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浪漫诗人李白甚至在梦中登高观景:“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首词与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同为感怀伤景之作,但辛词叙事抒情更为含蓄丰厚。辛词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④你邀请好友周末外出踏青,好友担心影响复习不愿前往,需要你写一段话加以劝说。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微风和煦,春意渐浓;草长莺飞,春光惹人。学业虽重,也要秉承张弛之道,注意劳逸结合。我们不妨暂别课业,寄情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舒缓身心,再接再厉。‎ ‎14.D    15.C ‎16.答案示例:‎ 先写深秋季节,满目荒寒,萧萦秋景使客居异乡的词人增添了无限愁思;再写词人力图振作而呼酒登楼,眼前壮美的江山画卷、汹涌的波涛使他豪情勃发,意欲有所作为;但现实的阻力如冷风寒霜一般压抑着作者的报国之志。眼见山河破碎,自己白发憔悴,如今仍是报国无路,深感无奈;只好与江月沙鸥为伴,将平生抱负寄托于浪迹江湖的归隐生活。全词情感由抑而扬,由扬而抑,貌似旷达,实则包含着深沉的隐痛,读来令人唏嘘。‎ ‎17.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 ‎②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③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④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④写其他诗文,符合情境即可。)‎ ‎10.通州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贺新郎·赋琵琶【1】‎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只。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2】、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3】,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4】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5】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释:【1】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期所作。【2】出塞,指昭君出塞。【3】撚,同“捻”。【4】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5】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杨贵妃抱过的名贵琵琶开篇,目的是批评玄宗沉湎于酒色。‎ B.“记出塞”连接到“恨难说”,从作者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 C.下片联想到闺中少妇演奏琵琶,寄托对远戍辽阳征人的思念。‎ D.“弹到此,为呜咽”,抒写作者心系国家安危悲慨无穷的情感。‎ ‎15.辛弃疾的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霓裳曲》罢”,借唐玄宗所做乐曲,暗含兴亡之感。‎ B.“浔阳江头”,用白居易情事自比,表达作者谪居之苦。‎ C.“望昭阳宫殿”,借昭君出塞典故,寄托报国立功决心。‎ D.“想沉香亭北”,化用李白诗句,写出盛时已去之悲慨。‎ ‎16.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辛弃疾词作“于雄莽中别饶隽味”。意思是在豪放大气词风之外又不乏意味深长之处。请结合本词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①古人诗词中不乏描写衰飒秋景的作品。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却描绘了一幅长空湛碧、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②铺叙、夸张、渲染是赋体的特征。就杜牧的《阿房宫赋》而言,把阿房宫写得穷奢极丽,如“钉头磷磷, ____________;瓦缝参差, ____________”,有力地揭示了秦王朝覆灭的必然性。‎ ‎③杜甫的《蜀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表现其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④你所在的中学举办成人典礼,会上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其中要引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有坚毅的探索精神。因为“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要想看到这种奇景异观,“____________”。让我们挽携意志,带着理想出发吧!‎ ‎14.A[目的是借唐说宋。]‎ ‎15.C[此典故既有作者谪居的苦闷,又暗喻“二帝蒙尘”的靖康之变。]‎ ‎16.答案提示:‎ 辛词豪放大气,如“黄云堆雪”“离愁三万里”“千古事”等,景象阔大,作者心系国家,情感沉郁激昂,充分体现了词人豪放的词风。‎ 意味深长,如“孤鸿”“轻拢慢撚”“泪珠盈睫”等,形象优美,蕴含情感复杂,显示词人俊美而隽永的另一特色。‎ ‎【共6分。结合词句1分,“雄莽”2分,“隽味”2分,语言表达1分。(学生答意味深长给分,如答出细腻柔美亦可。】‎ ‎17.(8分)‎ ‎①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②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周身之帛缕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共8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11.大兴区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14-16题。‎ 望鹦鹉洲怀祢衡①‎ 李白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②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注释】①祢衡,字正平。东汉名士,有文采和辩才,但为人孤傲,喜欢批评时事。因触怒曹操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后因触怒黄祖被杀害,年仅26岁。祢衡曾即席写作《鹦鹉赋》,辞采甚丽,鹦鹉洲由此得名。李白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望鹦鹉洲而触景生情,故作此诗。②讵:岂,怎。‎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帝"二句,曹操经营天下显赫一时,祢衡却视他为蚁类,表现了祢衡傲岸的性格。‎ B."吴江"四句,举出祢衡的名作《鹦鹉赋》,并做出"振金玉"、"欲飞鸣"的评论。‎ C."才高寡识"是作者对祢衡的评价,"兰蕙不忍生"似乎连兰蕙也为作者痛不欲生。‎ D.本诗语言精炼,寥寥几笔便凸显人物形象。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感情。‎ ‎15.本诗结尾句把"兰蕙"人格化,赋予人的感情。下列诗句也使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3分) ‎ A.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其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D.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6.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论这首诗"此以正平(祢衡)自况"。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你结合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7.填写出下列诗句的原文。(7分)‎ ‎(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在山水之中怡情悦性,吟哦歌咏。如《兰亭集序》群贤在竹林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① , ② ;如《赤壁赋》里苏轼在江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③ ,而不知其所止"。‎ ‎(2)古人在散文创作中也有意追求文字的对仗之美。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 ④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瓦缝参差, ⑤ ; ⑥ ,多于九土之城郭"。‎ ‎ (3)语文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知识。请你写出一条中国古代关于"积累"的名句 ⑦ (不限于一句)来激励自己。‎ ‎ 14.C 应该是兰蕙为祢衡痛不欲生 ‎ 15.A ‎ ‎ 16.答案示例:①作者用"蚂蚁"、"斗筲"、"鸷鹗"等比喻,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魏帝、黄祖迫害祢衡的愤慨之情;②对祢衡卓越才华的欣赏之情,③对祢衡被迫害的痛惜,④对自己拥有和祢衡相同命运的哀伤。‎ ‎ 17. ①一觞一咏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④无案牍之劳形 ‎⑤多于周身之帛缕 ⑥直栏横槛 ‎ ⑦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符合要求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