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版高考物理第15讲振动和波动光学考前小测
04适考素能特训
1.[2013·泰州二模](12分)(1)某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0,在周期性驱动力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为f.若驱动力的振幅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f
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减小而增大
C. 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0
D. 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
(2)在t=0时刻,质点A开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质点A振动的周期是________s;t=8 s时,质点A的运动沿y轴的________方向(选填“正”或“负”);质点B在波动的传播方向上与A相距16 m,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2 m/s,在t=9 s时,质点B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________cm.
解析:(1)受迫振动的物体,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当驱动力的频率越远离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幅越小,故当f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减小而增大,B正确;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C错误,D正确.
(2)题图为质点的振动图象,由图象可知周期为4 s,波源的起振方向与波头的振动方向相同且向上,t=6 s时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故8 s时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波传播到B点,需要时间t1== s=8 s,故t=9 s时,质点又振动了1 s(个周期),处于正向最大位移处,位移为10 cm.
答案:(1)BD (2)4 正 10
2.[2013·豫北三校联考](12分)(1)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 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中的a、b
所示,则该波的波长为________m,该波的波速为________m/s.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以60°的入射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反射后在上方与平面镜平行的光屏上留下一光点P,现在
将一块上下两面平行的透明体平放在平面镜上,则进入透明体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再从透明体的上表面射出,打在光屏上的P′点,P′点在P点的左侧3.46 cm处,已知透明体对光的折射率为1.73.
①作出放上玻璃砖后的光路示意图,标出P′位置;
②透明体的厚度为多大?
③光在透明体里传播的时间多长?
解析:(2)①如图所示
②令透明体的厚度为h,则有n==,即γ=30°
所以放上透明体后出射点与入射点间距离为s1=h
不放透明体时在虚线处这两点距离为s2=2h
而Δs=s2-s1 代入数值得h=1.5 cm
③光在透明体中传播速度为v=,传播距离为s==h,所以光在透明体中的传播时间为t====2×10-10s.
答案:(1)(n=0,1,2…) (n=0,1,2…)
(2)①见解析 ②1.5 cm ③2×10-10 s
3.[2013·咸阳四校质检](12分)(1)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从真空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经过玻璃砖折射后,从O点分别沿Oa、Ob方向射出,则在玻璃砖中a光传播的时间比b光________(填“长”或“短”),在相同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b光干涉条纹间距比a光________(填“大”或“小”).
(2)如图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0.2 s后的波形图象,质点P位于实线波的波峰处.
①若波向右以最小速度传播,求经过t=4 s质点P所通过的路程;
②若波速为35 m/s,求波的传播方向.
解析:(2)①若波向右传播:nT+T=0.2 s(n=0,1,2,3,…)
由v=可知周期最大波速最小,当n=0时T最大值为 s.
经过时间t=4 s,即经过15个整周期,所以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s=15×4A=1.2 m
②若波向右传播:nT+T=0.2 s(n=0,1,2,3,…)
v=
联立当n=1时,波速为35 m/s,所以向右传播.
若波向左传播:nT+T=0.2 s
联立当n取0或其他任何正整数时,波速都不为35 m/s,所以波不会向左传播.
答案:(1)长 大 (2)①1.2 m ②见解析
4.(12分)(1)下面有关光纤及光纤通信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纤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
B. 光在光纤中传输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
C. 光纤通信是一种以光波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光波按其波长长短,依次可分为红外线光、可见光和紫外线光,但红外线光和紫外线光属不可见光,它们都不可用来传输信息
D. 光波和无线电波同属电磁波,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低,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大小都约为3.0×108 m/s
(2)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R=1 m)的平行紫光垂直射向一半径也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屏幕S至球心的距离为D=(+1) m,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试问:
①若玻璃半球对紫色光的折射率为n=,请你求出圆形亮区的半径.
②若将题干中紫光改为白光,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是什么颜色?
解析:(1)光在光纤中的传输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要求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则光纤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A错,B对;只要是光波,就能够在光导纤维中传播,不管是可见光还是不可见光,都可以用来传输信息,C错;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D错.
(2)①如图,紫光刚要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光线射在屏幕S上的点E,E点到亮区中心G
的距离r就是所求最大半径.设紫光临界角为C,由全反射的知识:sinC=
由几何知识可知:
AB=RsinC=
OB=RcosC=R
BF=ABtanC=
GF=D-(OB+BF)=D-,=,
所以有:rm=GE=·AB=D·-nR=1 m
②由于白色光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临界角最小,故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应是紫色光.
答案:(1)B (2)①1 m ②紫色
5.[2013·泰州二模](12分)(1)如图所示,a、b为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以45°的入射角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直线OO′与玻璃砖垂直且与其上表面交于N点,入射点A、B到N点的距离相等,经玻璃砖上表面折射后两束光相交于图中的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B. 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C. 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玻璃对b光的折射率
D. 同时增大入射角,则b光在下表面先发生全反射
E. 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比b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宽
(2)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Δx=4.0 m,波长大于3.0 m,求这列波的传播速度.
解析:(2)由振动图象可知,质点振动周期T=0.4 s
①若该波从质点A传到质点B,取t=0时刻分析,质点A经平衡位置向上振动,质点B处于波谷,则Δx=nλ+λ(n=0、1、2、3…)
所以该波波长为λ== m
因为有λ>3.0 m的条件,所以取n=0,1
当n=0时,λ1=16.0 m,波速v1==40.0 m/s
当n=1时,λ2=3.2 m,波速v2==8.0 m/s
②若该波从质点B传到质点A,取t=0时刻分析,质点A经平衡位置向上振动,质点B处于波谷,Δx=nλ+λ(n=0、1、2、3…)
所以该波波长为λ== m(n=0、1、2、3…)
因为有λ>3.0 m的条件,所以取n=0
当n=0时,λ3= m,波速v3== m/s
答案:(1)BCE (2)见解析
6.[2013·海淀模拟](6分)如图,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在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照在光屏上,a、b为折射光的上下边界,c为反射光.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可以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c光逐渐变暗
B. ab光带逐渐变亮
C. a光与b光相比,a光先消失
D. 单色光a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b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
解析: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折射光线(ab光带)强度减弱,反射光线c的强度加强,AB均错.a光与b光相比,b光偏折的程度大、其折射率大,临界角小,故b光先消失,C错.b光折射率大,由n=c/v,知单色光b在玻璃砖中的速度小,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长,D对.
答案:D
7.[2013·武昌调研](17分)(1)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象,波速为v=10 m/s,此时波恰传到I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此列波的周期为T=0.4 s
B. 质点B、F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
C. 质点I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
D. 当t=5.1 s时,x=10 m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处
E. 质点A、C、E、G、I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
(2)一根摆长为2 m的单摆,在地球上某地振动时,测得完成10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284 s.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该单摆拿到月球上去,已知月球的重力加速度是1.60 m/s2,单摆振动周期为________s.
(3)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截面如图所示,O为圆心,光线Ⅰ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后,恰好在O点发生全反射,另一条光线Ⅱ平行于光线Ⅰ从最高点b射入玻璃砖后,在底边MN上的d点射出.若测得Od=,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多少?
解析:(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波长为λ=4 m,周期T==0.4 s,A对;质点B、F的振动步调完全相同,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B对;各点的起振方向都一样,此时I点刚起振且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C对;当t=5.1 s时,x=10 m的质点处于负的最大位移处,D错;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质点A、C、E、G、I在该时刻的位移都是零,由于波的传播方向是向右的,容易判断出质点A、E、I的速度方向是向下的,而质点C、G的速度方向是向上的,因而这五个点的位移不总是相同,E错.
(2)周期T=t/n= s=2.84 s
由周期公式T=2π 得
g== m/s2=9.78 m/s2
T′=2π =2×3.14× s=7.02 s
(3)该光线Ⅱ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为i和r,在△bOd中,
bd==R,sinr==
由折射定律有n=,即sini=n
又因为光线Ⅰ与光线Ⅱ平行,有
sini=,所以n=,从而得到n=≈2.03.
答案:(1)ABC (2)9.78 7.02 (3)约为2.03
8.(17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在双缝干涉实验里,把入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相邻两个明条纹的间距变窄
B. 摄影师在拍摄池中的游鱼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C. 电磁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D. 火车以接近光速行驶,其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站在路旁的人觉得车里的人瘦但不高
(2)如图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为0.1 m的13个质点:a,b,c,d,e,f,g,h,i,j,k,l,m,它们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向右传播,在t=0时刻到达质点a,且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经0.3 s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谷,g点恰好开始振动.则这列波的波速为________m/s,从a开始振动,经________s,k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3)如图所示,ABCD是柱体玻璃棱镜的横截面,其中AE⊥BD,DB⊥CB,∠DAE=30°,∠BAE=45°,∠DCB=60°,一单色细光束从AD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所示,ab与AD面的夹角α=60°.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1.5,求:
①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
②光线第一次从棱镜出射时的折射角.
解析:(1)由Δx=λ可知,入射光的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紫光的波长较红光短,故条纹间距变窄,A选项正确;摄影师在拍摄池中的游鱼时,由于水面的反射光的干扰,成像不清楚,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可以减弱反射光而使水下的鱼成像清晰,B选项错误;电磁波一定是横波,C选项错误;由相对论可知,在观察者看来,沿速度方向上物体的长度变短,而在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物体的长度不变,D选项正确.
(2)波速v== m/s=2 m/s;波由a传到k需时间t1==0.5 s;设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T=0.3 s,则T=0.4 s;波刚传到k时,k也向上起振,第一次到达波峰需时间t2=T=0.1 s,所以对应总时间t′=t1+t2=0.6 s.
(3)①设光在AD面的入射角、折射角分别为i、r,r=30°,根据n=
得sini=nsinr=1.5×sin30°=0.75,i=arcsin0.75
②光路如图所示,光线在AB面的入射角为45°
设玻璃的临界角为C,则sinC===0.67
sin45°>0.67,因此光线在AB面发生全反射
光线在CD面的入射角r′=r=30°
光线在CD面的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i′=i=arcsin0.75
答案:(1)AD (2)2 0.6
(3)①arcsin0.75 ②arcsin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