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主观题高分技巧及答题模板:文言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语文主观题高分技巧及答题模板:文言文阅读

2020 年高考语文主观题高分技巧及答题模板:文言文阅读 【考纲解读】 1.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侧重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涵泳和积淀。 2.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断句、文言翻译(句式、通假、 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种文言现象均有涉猎)、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归纳概括。 3.考查形式及体例:从体裁来看,以史传文为主,大多撷取自“二十四史”,具体以人物传记为主。通过 人物事迹的描述,逐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偶尔穿插一两句作者的观点。从题材上看,涉及忠君爱国、 驰骋疆场、秉公办事、为官清廉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汉唐、宋元明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 近几年全国试卷多是三个客观题加一个主观题(文言翻译);部分地区如北京卷、江苏卷等,可能有人物事 迹的归纳、事物成败的原因归纳等主观题。 4.真题举隅:2016 年选用了《宋史·曾公亮传》《明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理传》;2017 年选用了《宋 书·谢弘微传》;《后汉书·赵悫传》《宋史·许将传》,2018 年选用了《晋书·鲁芝传》《后汉书·王涣列 传》《宋史·范纯礼传》等。 5.应对策略:课内夯实基础,课外多做演练。熟记古文名篇,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才能学以致用。 【文言漫话】 1.文言文是相对于 20 世纪初叶肇始的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白话文”而言的。文言文,用词典雅,语句 精粹,或抑扬顿挫,音韵朗朗,如诗如歌;或汪洋恣肆,纵横捭阖,说理见长。流连于子曰诗云中,徜徉 于“苏海韩潮”的美文中,获得的是心智的开启和审美的愉悦。 2.多数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文言文,到参加高考,至少也是六年的历练,但是晨读晚练、记背讲练,费了 好多工夫就是不怎见效果。文言文的学习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阵痛,网上流行的话语,中学生有三怕,一 篇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或许有些夸张,但文言文教学的事半功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高考文言文还算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范畴,非常符合“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点。高考文言文长得 怎么样?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 650 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 的文言文。笔者预计 2020 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传记人物特点。人物多为 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比如 2016 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 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 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玮参与编纂文献。劝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来护儿在瀛州 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 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 增分技巧 【增分意识】 1.得分意识。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 分! 2.草稿意识。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 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译,必须要在草稿本上简单梳理,再誊写,这样卷面美, 得分高。 3.角色代入意识。文言文都是讲述一个传主的生平事迹的,或讲述其丰功伟绩,或叙述其清正廉明,读传 记的时候,就像读身边的人物一样,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传主,去揣摩故事情节。比如,传主被调任某地方 为官,时遇旱灾,百姓或相信鬼神,或四处乞讨,盗贼又蜂拥而起。作为考生,你就要想我遇到了该怎么 办?然后继续阅读明确史上的传主是如何平息这件事的。 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必须要养成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我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 么,他的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这些东西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 作答的硬核素养。 【增分技巧】 1.熟悉题型,勤加练习。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定要熟悉文言文的考查题型。目前主要是三 个选择,一个主观翻译的模式。主要为浪线断句、加点词的解说正确与否(侧重于文学常识的识记);内容 的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翻译或其他概述归纳题、分析探究题。(具体操作方法,见后面的 “模板”版块) 2.断句题,自始至终,要抓住主语,明确“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同时,利用文言句子的常见 标志,比如表停顿的标志“曰”“云”或句末的语气词“乎”“哉”“矣”以及对称结构去判断。如果是选择 题型断句,要比较选项特点进行筛选。如果是主观题断句,要看要求,断几处,等等。(后面有《断句歌》, 可以参考。) 3.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细读文本,筛选比对。尤其是要防止命题设置的陷阱,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强加因果等逻辑陷阱。如果是主观题型概括内容,归纳事件等,一定要学会摘引关键词,适当提炼概括, 因为往往有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 4.附录:《断句歌》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动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答题模板 【常见题型模板】 (一)阐述归纳型 【概念】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重点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 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答。 【提问方式】文章讲述了那几件事? 【提问变体】这些事说明了传主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事例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一般是考查学生归纳人物形象、事迹、性格特点等等。 【答题步骤】 1.做这种题,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全文,然后根据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言行和事迹去归纳。 2.最好用四字短语或形容词归纳人物形象。 3.对于事件的梳理要善于依循文章的脉络,用“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的 方式进行归纳。 【作答示范】 例如: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 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盖意乘问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 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而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 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 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 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 者 , 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 反觉纸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虑文之理明辞达、神完 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问题: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两者并不矛盾,请说说理 由。 【答案】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作过详尽的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 言之中另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独到的见解来。(或用自己的话说出“详 人所略,略人所详”的基本含义也可。) 【解析】此文是以兵家术语来阐述为文之道的。此题要求说明写作时“予以数言了之”与“予更以数十百 言,排荡摇曳而出之”的关系,两者表面上似乎矛盾,实际上只要疏通文意,就能想到这“详人所略,略 人所详”正是为文之道的根本。这里,当然需要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思考和表达。 (二)分析原因型 【提问方式】某某(传主)之所以深受百姓爱戴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变体】某某为官一方,政绩显赫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解答分析】做这种题要懂得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等,多角度、多维度作答。 【答题步骤】 (1)回归文本,依循文章的事迹进行归纳。 (2)在草稿本上书写简单要点。 (3)在答题卡上醒目地写出“原因是”等字样,然后分条作答。 【作答示范】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 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 “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 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 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 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问题: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第一问:(1)李广才气高;(2)士卒乐于为他献身。第二问:(1)后 继者难以为继;(2)与他同 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3)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 【解析】此题设计颇具匠心,它点到了全文的要害,即既然李广治军如此宽松,而士兵却“咸乐为之死”, 那为何“不可以为法”呢?显然文中另有深意存焉。我们可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归纳。“如此焉可 也”紧承“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几句,由此可知原因:(1)是“人人自便”所以“咸乐为 之死”;(2)是李广才气高。“ 不可以为法”后有原因:(1)其继者难也;(2)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3) 是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三)探究作者创作意图和个性化解决问题型 【提问方式】你对文章中某句话如何评价?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提问变体】请结合文章相关情节或相关语句,谈谈你对传主在某某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观点或看法。 【解答分析】这种题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的文字,需要自己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作答。 只要结合文本分析,符合评价的公正、辩证、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答题步骤】 (1)如果需要表达自己的态度,首先要答出“赞同”或“反对”的字样。 (2)结合文本分析,不架空作答,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具体做法是“摘录要点,提取整合”。 (3)如果需要联系实际,可以略作延伸和阐发,格式:“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等。 【作答示范】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 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 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紧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 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 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贼,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 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 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 问题: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 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答案】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 的局限性。 【解析】此题要求考生以辩证的眼光分析评价文中主要观点的思想意义,既要肯定其合理性,又要能看出 其局限性。答题可分两步走,先要理解语句所要表达的意义,然后再评价。作者在文中最后一段推测了陈 军画半野园的目的不是羡慕富贵,而是告诫读书人不要贪图享受,并希望自己达到半野园主人的功业,这 种思想观点在那个社会是比较少的,在当时是一种进步思想。 (四)翻译型(最常见的文言主观题)。 【提问方式】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提问变体】下列句子翻译正确(错误)的是(选择题)。请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答分析】文言文的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称之为“杀手锏”毫不为过,很多学生 10 分的翻译题, 得三四分及以下。平时要下功夫落实,它牵涉到文言基础的扎实与否,涉及到能否整体阅读,是否真正读 懂等等。具体到翻译上面,有没有相应的技法或答题步骤等等。 【答题步骤】 (1)找出画线句中的关键词,一般是三个采分点。(或活用;或句式;或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2)在草稿本上疏通文句。同时进行“增删调补移”。 (3)誊写,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要在平时坚持几个习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单音节变成双音 节等。) 【作答示范】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于 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斫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薄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 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灿灿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 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 多入佳境。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 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 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 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 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注)受职,本非朝旨,其 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暇向阙。公 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邪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 益,畅皇风于邛僰。旋轸有日,犯俟时,吉往凶归,呜呼不禄。 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确 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 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 (2)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暇向阙。 【答案】(1)其中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规正,却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 (2)中原多变故,四川安宁,可以庇护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 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 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 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 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 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 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敦尚”, 推崇、崇尚;“规正”使动用法,使文风规正;“为……所”表被动;“重”, 看重。 第(2)句采分点:“故”,变故;“小康”,安宁;“躬”,自己;“阙”,朝廷。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 侯方域 顷待罪师中,每接音徽,嘉壮志,又未尝不叹以将军之材武,所向无前,而掎角无人,卒致一篑遗恨。 今凶焰复张,堕坏名城,不下十数,飞扬跋扈,益非昔比。虽然,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一时阃外士 锐马腾有如将军者乎?忠义威略有如将军者乎?久于行阵,熟悉情状,有如将军者乎?然则今日所称为熊 罴不二心者,舍将军其谁? 老夫曩者仓卒拜命,固以主忧臣辱,金革之义,不敢控辞。亦缘与将军知契素深,相须如左右手,倘 得凭先声,歼渠俘馘,实千载一时。不谓六年患难,病疢已笃,更遭家变,痛毁之过,遂致癃废。顾念高 厚,未由报塞,惟愿将军贾其余勇,灭此朝食,是则十五年旧部所以不忘老夫,而老夫借手以答万一,犹 之其身耳矣。 乡土丧乱,已无宁宇,阖门百口,将寄白下。喘息未苏,风鹤频警,相传谓将本驻节江州,且扬帆而 前。老夫以为必不然,即陪京卿大夫亦共信之。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 夫江州,三楚要害、麾下汛防之冲也。郧、襄不戒,贼势鸱张,时有未利。或需左次以骄之,储威夙饱, 殚图收复,在将军必有确画。过此一步,便非分壤,冒嫌涉疑,义何居焉。若云部曲就粮,非出本愿,则 尤不可。朝廷所以重将军者,以能节制经纬,危不异于安也;荆土千里,自可具食,岂谓小饥动至同诸军 士仓皇耶?甚则无识之人,料麾下自率前驱,伴送室帑。“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生平审处,岂后嫖姚! 语云“流言止于智者”,若将军今日之事,其为流言,又不待智者而决之矣。 将军十年建竖,中外倚赖,所当矜重,以副人望。郭汾阳功盖天下。势极一时,而国体所关,呼之未 尝不来,遣之未尝不去,当其去来,若不自知其大将也。同时临淮,亦与齐名,其后势位之际,稍不能忘, 偃蹇蹉骎,乃至偏较不复禀承。此无他,功名愈盛,责备愈深。善处形迹,昭白宜早。惟三思留意焉。不 宣。 (选自《侯朝宗文选》,有删改) 注:①宁南侯:指左良玉,初在辽东与清军作战,曾受侯恂提拔。崇祯十七年因镇压农民起义军有功, 封宁南伯。福王时,晋为宁南侯,此时为大帅,镇荆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歼渠俘馘 渠:首领 B.惟愿将军贾其余勇 贾:勉励 C.麾下汛防之冲也 冲:要害 D.以副人望 副:符合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雄才武略,但因无人从旁协助,分兵夹击,最终致于功败垂成。 B.作者希望将军早日消灭敌人,像自己立功一样报答朝廷万分之一的恩泽。 C.相传说将军的队伍驻扎江州,快要到南京来,作者在书信中对左良玉说这只是谣言。 D.郭汾阳和李临淮功盖全国,得势后都听从朝廷调遣,不以军功为傲。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于行阵,熟悉情状,有如将军者乎?然则今日所称为熊罴不二心者,舍将军其谁? (2)朝廷所以重将军者,以能节制经纬,危不异于安也。 4.作者认为宁南侯不应该前往南京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检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①,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 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选自《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攀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① )(2)猥自枉屈( ② ) (3)攘除奸凶( ③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④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荷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3.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候”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4.结合文义,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5.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一) 【答案】 1.B 2.D 3.(1)长期在军队中,熟知情况,有像将军这样的人吗?那么,今天被称为英武勇猛、忠心耿耿的大臣, 除了将军之外还能有谁呢!(2)朝廷器重将军,是因为将军能控制局面,使之井然有序,在危急时和安宁 时是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4.(1)赞美他的雄才武略,忠诚不二,更应杀敌报国。 (2)江州要地,必须戒备,且可自筹军粮。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 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 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 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惟愿将军贾其余勇”的“贾”:应译为“卖”,而不是“勉励”。 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 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 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以偏概全,错在“得势后都听从朝廷调遣”这个地方。从原文“同时临淮,亦与齐名,其后势位之 际,稍不能忘,偃蹇蹉骎,乃至偏较不复禀承。此无他,功名愈盛,责备愈深”。可知:李临淮得势后,比 较傲慢以至于失意。 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 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 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 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 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 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久于行阵”,长期在军队中;“行阵”就是行伍,军队的意思。 “熟悉情状,有如将军 者乎”的“如”,像;“熊罴”:熊、罴都是猛兽,此处喻勇猛武士。“不二心”:即一心,比喻忠诚。“舍将 军其谁”,意思是除了将军之外还能有谁呢。 第(2)句采分点: “所以”,译为“……的原因”;“以”,因为; “危”,此处是名词,译为“危险的时 刻”;“不异于”,不同于。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梳理、概括归纳文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 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题干要求简要概括: 作者认为宁南侯不应该前往南京的理由是什么?从原文“相传谓将本驻节江州,且扬帆而前。老夫以为必 不然,即陪京卿大夫亦共信之。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可看出作者不希望宁南侯南 京的理由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生平审处,岂后嫖姚!也就是希望他驰骋沙场,像霍去病那样建功 立业。第二个理由,从原文“夫江州,三楚要害、麾下汛防之冲也。郧、襄不戒,贼势鸱张,时有未利。 或需左次以骄之,储威夙饱,殚图收复,在将军必有确画。过此一步,便非分壤,冒嫌涉疑,义何居焉。 若云部曲就粮,非出本愿,则尤不可”“荆土千里,自可具食,岂谓小饥动至同诸军士仓皇耶?”可概括出: 部队如果缺粮要自己筹备,不要扰民,更不要驻扎九江却意欲在南京取得粮食。 (二) 【答案】 1.①亲自②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③排除,铲除④不,没有。 2.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3.“不求闻达于诸侯”,则是一种人生态度,指自己对名利的淡泊。“骜爵禄”,指对高官厚禄的不屑。启示 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生在世不应醉心于物质、名利的追求,应恬淡一点。 4.①都是帝王(身居高位)②都是求贤若渴③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 5.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和对后主的建议。 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 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在具 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 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 (1)躬耕于南阳的“躬”,亲自的意思,成语有“事必躬亲”“反躬自省”之说。 (2)猥自枉屈的“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表示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敬意。 (3)攘除奸凶的“攘”,动词,排除、铲除。左边是“提手旁”与铲除、排除相关,相应的句子有“攘外 必先安内”“尊王攘夷”。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的“弗”,否定副词,不,没有。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 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中的采分点:“苟”,苟且;“全”,保全;“于乱世”“于诸侯”都是 介宾后置;“闻达”,闻名显达。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观点,联系实际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做这种题需要通读文段,把握关键 语句,揣摩作者的意图,最重要的是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题干要求回答:诸葛亮的“不求闻 达于诸候”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做的时候简单翻译一下这两句话的意思,二者 的共性都是淡泊名利,不追求荣华富贵。这告诉我们自己的人生中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不能攀慕富贵、 奢求高官厚禄。 4.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文本的观点、态度等进行筛选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分 析的角度,从内容、形式、表达效果等方面去思考和把握。 文章要求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这个题是寻找两个文段中人物的共 性。从身份来看,两人都是帝王;从行为来看,两人都礼贤下士;从动机来看他们求贤若渴的目的都是为 了自己成就一番霸业。要善于找到比较的切入点,多角度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创作意图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文章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灵魂。其内 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文本作宏观上的把握, 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此类阅读探究题的基本特征主要 有三:一是开放性,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综 合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疑难问题;三是辐射性,即问题可适当拓展至阅读的文本 以外的内容。题干要求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作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间”的《出师表》历来被后人作为美谈。从内容的层面来看,主要反映了诸葛亮对先主的知遇之恩的缅怀, 对后主刘禅的忠心并提出了种种建议。从形式层面来看,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朗朗上口。整篇文章 中心明确,脉络情晰,层次井然,金句迭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