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小高考必背知识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小高考必背知识点

必修一主题1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 化学实验安全:‎ 1、 实验安全常识:‎ ‎(1)酒精、煤油等有机物燃烧、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布或沙土盖灭;钠着火应用沙土盖灭,切不可用水或CO2。‎ ‎(2)使用、制备有毒气体时,宜在通风橱中或密闭系统中进行,外加尾气吸收处理装置。‎ 2、 实验安全操作:‎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或用H2、CO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蒸馏(加沸石或碎瓷片)。‎ ‎(3)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4)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加装安全瓶等装置。‎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举例 过滤 从固液混合物中分离出不溶的固体物质的方法 漏斗、烧杯、玻璃棒 除去NaCl溶液中的泥沙 蒸发 从溶液中提纯出溶质的方法 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海水晒盐 蒸馏 适用于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酒精灯、温度计、蒸馏烧瓶、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 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分液 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 CCl4与水的混合物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有较大的差异 分液漏斗、烧杯 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溴水中提取溴 1. 右图是制取少量蒸馏水的实验装置图,‎ 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的 支管口附近,冷却水的流向下进上出,‎ 加入碎瓷片的目的防止暴沸。‎ 2. 萃取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 液体要从上口倒出。‎ 3. 蒸发时,不能将水分完全蒸干。‎ 三、常见离子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 原理 SO42—‎ 取少许溶液先加稀盐酸无沉淀,再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2++ SO42—= BaSO4↓‎ CO32—‎ 取少许溶液先加BaCl2溶液,后加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先有白色沉淀,后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a2++ CO32—= BaCO3↓‎ CO32—+2H+= CO2↑+ H2O CO2 +Ca2++2OH—= CaCO3↓+ H2O Cl—‎ 取少许溶液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 Cl—= AgCl↓‎ NH4+‎ 取少许溶液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4++ OH—NH3↑+ H2O Fe3+‎ ‎①取少许溶液加入NaOH溶液 ‎②取少许溶液加入KSCN溶液 ‎①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②呈血红色 ‎①Fe3+ +3OH—= Fe (OH)3↓‎ ‎②Fe3+ +3SCN—= Fe (SCN)3‎ Na+‎ 用铂丝蘸取钠盐或其溶液做焰色反应 火焰颜色呈黄色 K+‎ 用铂丝蘸取钾盐或其溶液做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紫色 焰色反应: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的现象(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 步骤:洗(用稀盐酸洗)、烧、蘸、烧、观。‎ 钠的焰色反应:黄色;钾的焰色反应: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反应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必修一主题2 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表示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mol ‎(2)使用该单位时,应指明对象,它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是一个物理量,把6.02×1023mol-1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单位:mol-1‎ ‎(2)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 ‎(3)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关系:n=N/NA ‎3、摩尔质量 ‎(1) 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 mol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关系:n = m/M ‎4、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①粒子数目②粒子的大小③粒子之间的距离 ‎(2)当微粒的数目一定时:固体、液体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本身的大小;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而粒子间的距离又决定于温度和压强。‎ ‎(3)气体摩尔体积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Vm 单位:L/ mol ‎ 标准状况下,Vm约为‎22.4L/mol。‎ ‎(4)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n=V/Vm ‎5、阿伏加德罗定律 ‎(1)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有“三同”必推出另一“同”)。‎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单位:moI/L;‎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CB=‎ ‎2、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1)主要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一定规格)、胶头滴管 ‎(2)步骤:①计算m=c· v· M ②称量 ③溶解(冷却)④转移(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和洗涤 ⑤定容 ⑥摇匀 ⑦装瓶贴签 注意:1)在配制之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2)定容操作要点:加水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 (3)要学会误差分析:a.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 容量瓶洗涤后,残留有少量蒸馏水,则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c. 转移过程中有溶液洒落在容量瓶外,则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3、溶液稀释的计算 ‎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c(浓)·V(浓) = c(稀)·V(稀)‎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2Na+2H2O=2NaOH+H2↑,表示2molNa与2molH2O完全反应,生成2molNaOH和1molH2.‎ 四、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说的常见错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 含有的Na+数为0.01NA 应为0.02NA,明确化学式中各粒子间关系 ‎2、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约为‎18g;‎22.4L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而水不是气体 ‎3、‎3.2g氧气与钠燃烧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应为0.2NA电子,根据反应产物确定转移电子数 ‎4、0.5 moI/L的MgCI2溶液中,含有CI—个数为1NA 当溶液体积为‎1L时 ‎5、常温、常压下,1mol氖气含有原子数为2NA 氖气为单原子分子,记住常见气体的化学式,如Cl2、O3‎ ‎(臭氧)等 ‎6、‎18g NH4+中所含电子数为11NA 应为10NA,明确各粒子数计算方法 ‎7、常温、常压下,‎22.4L的氢气的分子数为 1NA ‎22.4L适用处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注意:涉及需用22.4L/mol时,要先看条件:是否标准状况(0℃,101kPa);再看状态:是否是气体。‎ 五、物质的分类 ‎ ‎1、分类法 ‎ 常用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 混合物 如:空气、氯水、氨水等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 物质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酸、碱、盐 ‎ 纯净物 有机化合物 如乙醇、CCl4等 ‎ ‎ 单质 金属 非金属 ‎2、分散系及其分类 ‎ ‎ ⑴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⑵常见分散系(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1nm ‎1~100nm ‎>100nm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介稳)‎ 不稳定 ‎ ‎ ‎①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豆浆、烟、云、雾等;‎ ‎②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③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丁达尔效应。‎ ‎3、下列化学式与指定物质的主要成分对应关系为 ‎ CH4——天然气 CO和H2——水煤气 CaSO4·2H2O——石膏粉 ‎ NaHCO3——小苏打粉 Na2CO3——纯碱、苏打粉 CaCO3——石灰石、大理石 NH4HCO3——碳铵 CaO——生石灰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FeSO4·7H2O——绿矾 CO2——干冰 KAl(SO4)2·12H2O——明矾 Ca(ClO)2和CaCl2——漂白粉 CuSO4·5H2O——胆矾、蓝矾 H2O2——双氧水 SiO2——石英、水晶 Na2SiO3溶液——水玻璃 Fe2O3——铁红、赤铁矿 Fe3O4——磁铁矿 Al和Fe2O3——铝热剂 ‎ 六、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变化的分类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⑴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2Na+2H2O=2NaOH+H2↑ Cl2+2KBr=2KCl+Br2‎ ‎⑵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⑶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4Fe(OH)2+O2+2H2O=4Fe(OH)3 3Fe+2O2Fe3O4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SO2+H2OH2SO3 Na2O+H2O=2NaOH是化合反应而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2Fe(OH)3Fe2O3+3H2O 是分解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离子反应 ‎1、酸、碱、盐的概念 ‎⑴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H2SO4、HCl、HNO3、H2CO3、CH3COOH等。‎ ‎⑵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Ba(OH)2、KOH、NH3·H2O等。‎ ‎⑶盐: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Cl、Na2SO4、CaCl2、NH4Cl等。‎ ‎2、离子反应 ‎⑴定义:在水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a、有沉淀生成;b、有气体生成;c、有水、弱酸、弱碱生成。‎ ‎3、离子方程式 ‎⑴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方程式 ‎⑵书写步骤:“写(写化学方程式)、拆(把强酸、强碱及易溶盐拆写成离子)、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及化学计量数约简为最简)、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⑶意义:不仅可以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具体反应,还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4、离子方程式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1)在离子反应里,把强酸、强碱、可溶盐拆写成离子符号,其它物质一般都保留其化学式,不能拆写。‎ 强酸:盐酸(HCl)、硝酸(HNO3)、硫酸(H2SO4)‎ 强碱:NaOH KOH Ba(OH)2 Ca(OH)2‎ 可溶盐: 氯化物:除AgCl外; 硝酸盐:所有; 硫酸盐:除BaSO4外 碳酸盐:Na2CO3 K2CO3 (NH4)2CO3‎ 碳酸氢盐:所有 ( 如NaHCO3 KHCO3)‎ ‎(2)检查离子方程式,方程式两边电荷总数和原子总数是否相等。‎ ‎5、离子共存:在溶液中,如有两种离子若能发生反应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 ‎⑴有沉淀生成,如Ba2+和SO42-、Ag+和Cl-、Fe3+和OH-等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⑵有气体生成,如CO32-、HCO3- 与H+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⑶因生成水或弱酸或弱碱,如H+与OH-因生成水、NH4+与OH-因生成一水合氨而不能大量共存。‎ ‎⑷隐含条件时常见情况:‎ ‎①“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Fe3+、Fe2+、Cu2+、MnO4-等。‎ ‎②“酸性溶液”中隐含该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即:能与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OH-、HCO3- 、CO32-等 ‎③“碱性溶液”中隐含该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即能与O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NH4+、Fe3+、Al3+等。‎ ‎6、常见离子反应 ‎⑴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OH-+2H2O=2AlO2-+3H2↑‎ ‎⑵金属钠与水反应 2Na+2H2O=2Na++2OH- +H2↑‎ ‎⑶氧化铁溶于盐酸中 Fe2O3+6H+=2Fe3++3H2O ‎⑷氯化亚铁加入氯水中 2Fe2++Cl2=2Fe3++2Cl-‎ ‎⑸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3++Fe=3Fe2+‎ ‎⑹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2Fe3++Cu=2Fe2++Cu2+‎ ‎⑦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OH—+Cl2=Cl—+ClO—+H2O ‎(三)氧化还原反应 ‎1、常见元素的价态:H、Na、K、Ag +1价 Ca、Mg、Ba、Zn +2价 Al +3价 Fe +2、+3价。‎ ‎ Cl -1、+1价,C +2、+4价, NO3-、HCO3- -1价,CO32-、SO42- -2价。‎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依据):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升降。‎ ‎3、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 ‎4、基本概念及关系:‎ 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得(电子)--还(还原反应)--氧(氧化剂)‎ ‎5、表示方法:双线桥和单线桥法 ‎6、常见氧化还原反应: Cl2 + H2OHCl+HClO 2Ca(OH)2+2Cl2== CaCl2+ Ca(ClO)2+2H2O ‎ ‎2NaOH+Cl2=NaCl+NaClO+H2O 2Fe+3Cl2 2FeCl3‎ 必修一主题3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金属钠的单质:‎ ‎(1)与非金属反应;2Na+Cl2 2NaCl;‎ ‎4Na+O2=2Na2O(白色粉末),2Na+O2Na2O2(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 现象: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熔化成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为放热反应;‎ 游、嘶——有气体生成;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有碱生成 ‎(3)与盐溶液的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溶液反应,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金属铜。‎ ‎(4)注意:少量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取用,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割,剩余的钠放回原试 剂瓶。‎ ‎(5)主要用途:制过氧化钠,制稀有金属,钠钾合金作原子能反应堆导热剂,制高压钠灯用于道路的照明。‎ ‎(6)工业制法:电解熔融的NaCl;‎ ‎2、钠的氧化物:‎ Na2O+H2O=2NaOH Na2O+2HCl=2NaCl+H2O ‎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 Na2O2用作供氧剂、漂白剂。‎ ‎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或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名小苏打)‎ ‎(1)物理性质:碳酸钠,白色易溶于水的粉末;碳酸氢钠,白色溶于水的细小晶体。它们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NaHCO3可作为食用碱。在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解度>碳酸氢钠溶解度 ‎(2)化学性质: 2NaHCO3Na2CO3+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CO2↑+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32-+2H+=CO2↑+H2O Na2CO3+ Ca(OH)2= CaCO3↓+2NaOH CO32-+Ca2+=CaCO3↓(白色)‎ Na2CO3+BaCl2=2NaCl+BaCO3↓ CO32-+Ba2+=BaCO3↓(白色)‎ Na2CO3+ CaCl2=2NaCl+CaCO3↓ CO32-+Ca2+=CaCO3↓(白色)‎ ‎ NaHCO3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 ‎(3) Na2CO3与NaHCO3相互转化 ‎ a. 碳酸氢钠固体加热: 2NaHCO3Na2CO3+H2O+CO2↑‎ b.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Na2CO3+CO2+H2O=2NaHCO3‎ ‎(4)鉴别Na2CO3、NaHCO3的方法:‎ ‎ a、分别取少量试样于两支试管中,加水配成等体积溶液,分别滴加酚酞,颜色较红的为Na2CO3; ‎ b、分别取少量试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热,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NaHCO3; ‎ c、分别取少量试样于两支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分别滴加BaCl2或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为Na2CO3。(不能用石灰水来区分)‎ 二、金属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金属铝的单质:‎ ‎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小。‎ ‎(2)化学性质:‎ a. 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 ‎(铝片耐腐蚀,原因是铝片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b. 与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 ‎ c. 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金属钝化,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d. 与碱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OH-+2H2O=2AlO2-+3H2↑‎ ‎ e. 铝热反应 ‎ ‎(3)制法与用途: 作电导线,制铝合金。‎ ‎2、Al2O3和Al(OH)3 ‎ 氧化铝(Al2O3):两性氧化物,熔点高(耐火材料),难溶于水,‎ 两性氧化物: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6H+=2Al3++3H2O ‎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2OH-==2AlO2-+H2O Al(OH)3受热分解:2Al(OH)3 Al2O3+3H2O ‎ Al(OH)3的两性:Al(OH)3+3HCl=AlCl3+3H2O Al(OH)3+3H+=A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OH-=AlO2-+2H2O 三、金属铁、铜及其重要氧化物:‎ ‎1、铁和铜的单质 ‎ (1) 物理性质: 铁—银白色金属,硬度大,密度大;铜—紫红色金属,良好的导电性。‎ ‎ (2)金属铁、铜的化学性质:‎ ‎1) 铁在纯氧中点燃 3Fe+2O2Fe3O4 ‎ ‎2) 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 Fe3O4+4H2‎ ‎3) 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 Fe+2H+=Fe2++H2↑ ‎ 常温下铁遇浓硫酸、浓硝酸会发生金属钝化 ‎ 4) 铁与盐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Fe+Cu2+=Fe2++Cu Fe+2FeCl3 = 3FeCl2 Fe+2Fe3+=3Fe2+ ‎ ‎ 5) 铜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 ‎ ‎2、铁和铜的氧化物 氧化亚铁(FeO):碱性氧化物,黑色粉末;氧化铜(CuO):黑色粉末,不溶于水。‎ 氧化铁(Fe2O3):碱性氧化物,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红色油漆、涂料,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四氧化三铁(Fe3O4):有磁性的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 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都能溶于酸且与酸反应。‎ ‎ FeO+H2SO4=FeSO4+H2O FeO+2H+=Fe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2Fe3++3H2O CuO+H2SO4=CuSO4+H2O CuO+2H+=Cu2++H2O ‎3、金属铁和铜的氢氧化物:‎ ‎(1)制备:‎ Fe(OH)2 (白色不溶于水)、Fe(OH)3 (红褐色固体不溶于水)、Cu(OH)2 (蓝色固体不溶于水)‎ Fe2++2OH-=Fe(OH)2↓, Fe3++3OH-=Fe(OH)3↓‎ ‎4Fe(OH)2+O2+2H2O=4Fe(OH)3(灰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CuSO4+2NaOH=Cu(OH)2↓+Na2SO4‎ ‎(2) 化学性质:‎ ‎(1)不溶性碱受热分解: 2Fe(OH)3Fe2O3+3H2O Cu(OH)2CuO+H2O ‎(2)与酸反应: Fe(OH)2+2HCl=FeCl2+2H2O Fe(OH)2+2H+=Fe2++2H2O ‎ Fe(OH)3+3HCl=FeCl3+3H2O Fe(OH)3+3H+=Fe3++3H2O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Cu(OH)2+2HCl=CuCl2+2H2O ‎4、铁盐和铜盐:‎ ‎(1) Fe2+、Fe3+的鉴别:‎ 方法 Fe2+‎ Fe3+‎ 溶液颜色 浅绿色 黄色 滴加NaOH溶液 生成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生成红褐色沉淀 滴加硫氰化钾溶液(KSCN)‎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溶液颜色变红 ‎(Fe3+的特征反应)‎ ‎(2) Fe2+、Fe3+的转化: ‎ ‎(1) Fe2+转化为Fe3+,需通入氯气或滴加氯水 ‎2FeCl2+Cl2=2FeCl3,2Fe2++Cl2=2Fe3++2Cl-;‎ ‎(2) Fe3+转化为Fe2+,需加入铁粉或铜粉 ‎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 ‎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 四、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混合物)。‎ 合金的优良性能: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必修一主题4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一、 氯气及含氯化合物 ‎1、氯气 ‎(1) 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a.能跟金属(如Na、Fe、Cu等):2Na + Cl2 2NaCl 2Fe+3Cl22FeCl3 Cu + Cl2 CuCl2 ‎ b.和非金属(如H2)反应:H2 + Cl22HCl 将HCl溶于水,就得到盐酸。‎ c.和水的反应:Cl2 + H2OHCl+HClO (氯气溶于水得氯水,部分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d.与碱的反应:2NaOH+Cl2=NaCl+NaClO+H2O(2OH—+Cl2=Cl—+ClO—+H2O)(用于多余氯气的吸收)‎ ‎“‎84”‎消毒液(漂白液) 的有效成分是NaClO ‎ 漂白粉制取原理的反应方程式是2Ca(OH)2+2Cl2== CaCl2+ Ca(ClO)2+ 2H2O,‎ ‎(此处用石灰乳,而不能用石灰水)‎ 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 漂粉精露置于空气中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lO)2+CO2+H2O== CaCO3+2HClO, 2HClO2HCl+O2↑ (写两个)‎ 漂白粉漂白原理:Ca(ClO)2+CO2+H2O== CaCO3↓+2HClO (写一个)‎ e.与盐溶液反应:Cl2+2NaBr = =2NaCl+Br2 Cl2+2KI == 2KCl+I2‎ ‎(3)氯气的制法: ‎ a. 实验室制少量氯气 ‎ ‎ b.工业上制少量氯气,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4)氯气的用途:制盐酸、制农药、制漂白粉等;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不利因素:Cl2和水中的有机物质反应 生成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2、含氯重要化合物:‎ 次氯酸的性质:(弱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漂白性)‎ 氯水见光易分解,方程式2HClO2HCl+O2↑,氯水应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新制氯水成分:HCl、HClO、 H2O、Cl2,久置氯水主要成分为HCl。‎ 例:在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过量的氯水,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原因:氯水中有盐酸使之变红,有 次氯酸使之褪色。‎ 二、硅及硅的化合物 ‎1、硅单质 ‎ 硅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硬度也很大,硅晶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 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芯片、光太阳能电池板)。‎ ‎ Si+O2 == SiO2 Si+4HF==SiF4+2H2↑ ‎ ‎2、SiO2(俗名:石英、水晶)化学性质 不活泼,耐高温耐腐蚀 ‎(1)不与酸(除HF)反应(SiO2+4HF==SiF4↑+2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氢氟酸,可以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 ‎(3)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 ‎ 实验室装NaOH、Na2SiO3、Na2CO3的试剂瓶用橡皮塞,不用玻璃塞;‎ 加热熔融NaOH时不能用石英坩埚、陶瓷坩埚,因为其中含SiO2。‎ ‎(4)用途:水晶用于做镜片,玛瑙用于装饰,制石英坩埚,纯净的SiO2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 3、硅酸盐 ‎(1)特点:结构复杂,大多数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2)Na2SiO3 ①可溶于水,能与酸反应生成硅酸 ②用于制硅胶,木材防火剂③具有黏性,不能用玻璃塞 ‎(3)传统硅酸盐工业:陶瓷工业、水泥工业、玻璃工业。 ‎ ‎(4)生产陶瓷原料:黏土; 生产水泥原料:石灰石、黏土、石膏;‎ 生产玻璃原料:石灰石、纯碱、石英。‎ 三、硫及硫的重要化合物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易液化 ‎2、化学性质 ‎⑴与水反应 SO2+H2OH2SO3 可逆反应,H2SO3不稳定,容易分解 ‎⑵还原性 2SO2+O2 2SO3 ,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硫酸盐 ‎⑶漂白性: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只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 原理:与有色物质结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不稳定 (暂时性漂白) 加热又恢复红色。‎ ‎3、酸雨:pH〈5.6 正常性雨水pH值大约为5.6 ,水中溶解有CO2;酸雨中溶解了SO2和NO2‎ ‎⑴污染物来源:SO2(主要)含硫燃料的燃烧。(次要)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硫酸工厂产生的废气。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 ‎⑵防治: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对汽车尾气进行处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⑶常见的环境和生活问题:酸雨:SO2,NOx ; 温室效应:CO2,CH4; 光化学烟雾:NOx,烃;‎ 臭氧层空洞:NO,氯氟烃;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 假酒中有毒成分:CH3OH; 室内污染:甲醛和苯蒸气 ;赤潮和水华: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CO 与NO 与血红蛋白结合会损害人的健康;废电池:重金属离子污染。‎ ‎(二)硫酸的性质 ‎1、稀硫酸的性质:具有酸的通性(如可使石蕊试液变红)‎ ‎2、浓硫酸的特性 ‎⑴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附着在物质表面或内部的湿存水和结晶水,是一种液体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⑵脱水性:有机物的碳化变黑;‎ ‎⑶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①与铜反应:2H2SO4(浓)+CuCuSO4+SO2↑+2H2O 被还原的硫酸占反应硫酸的1/2‎ ‎②与碳反应:C+2H2SO4(浓)2SO2↑+ CO2↑+2H2O ‎③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四、氮及氮的重要化合物 ‎(一)氮的氧化物:NO无色气体,不溶于水,极易与O2反应 2NO+O2=2NO2‎ NO2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3NO2+H2O=2HNO3+NO NOx主要来源:汽车尾气的排放、金属的冶炼、氮肥的生产。主要危害:会形成光化学烟雾。‎ ‎(二)氨及铵盐 ‎1、氨的制取 ‎⑴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N2+3H22NH3‎ ‎⑵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铵盐与碱共热制取 常用反应 2NH4Cl+Ca(OH)2 CaCl2+2NH3↑+ 2H2O ‎ 也可用加热浓氨水或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上来制取 ‎②干燥方法: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③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验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集气瓶口 ‎ ‎⑤尾气处理:用水吸收,注意防止倒吸 ‎ ‎2、氨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可做大型冷库制冷剂 ‎⑴与水反应 ‎①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形成一水合氨,NH3·H2O不稳定,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水 NH3+H2ONH3·H2ONH4++OH- NH3·H2O NH3↑+H2O ‎ ‎②氨水中有分子:NH3 、H2O、NH3·H2O ,离子:NH4+、OH-(除水分子外,NH3·H2O最多)‎ ‎③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④液氨与氨水的区别:液氨:是氨气的液体状态,属于纯净物;‎ 氨水:氨气溶解于水所得的混合物 ‎⑵氨可以与酸(硫酸,硝酸,盐酸)反应生成盐 NH3+HCl==NH4Cl (白烟) NH3+HNO3===NH4 NO3(白烟) 氨气通入强酸中:NH3+H+==NH4+‎ ‎3、铵盐 铵盐易溶解于水(通性)‎ ‎⑴受热易分解 NH4ClNH3↑+HCl↑ NH4HCO3 NH3↑+H2O+CO2↑ 不都生成氨气(NH4NO3)。 ‎ ‎⑵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通性)‎ NH4Cl+NaOHNaCl+NH3↑+H2O 注意:铵态氮肥要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NH4+ 检验:取少量待测液,加入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证明待测液中有NH4+存在 ‎(三)硝酸的性质 ‎ ‎1、物理性质:密度比水大,易溶于水,纯净的硝酸无色,工业硝酸常因溶有少量NO2而略呈黄色。‎ ‎2、化学性质:‎ ‎(1)酸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 ‎(2)不稳定性:见光受热会分解,应贮存在避光、低温处。‎ ‎(3)强氧化性:‎ Cu + 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 +8HNO3(稀)==3Cu(NO3)2+2NO↑+4H2O Fe +4HNO3(稀)==Fe(NO3)3+NO↑+2H2O (硝酸足量)‎ ‎3Fe +8HNO3(稀)==3Fe(NO3)2+2NO↑+4H2O (铁粉足量)‎ C+ 4HNO3(浓) CO2↑+4NO2↑+2H2O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钝化(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小结:重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一) 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1.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 ‎2.工业上制取漂白粉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失效 Ca(ClO)2+CO2+H2O=CaCO3+2HClO ‎4.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5.氯气通入水中 ‎ ‎6.次氯酸分解 ‎ ‎7.电解饱和食盐水 ‎ ‎(二) 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8.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SiO2+4HF=SiF4↑+2H2O ‎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 ‎10.硅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Na2SiO3+2HCl=H2SiO3↓+2NaCl ‎11.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12.二氧化硅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 ‎(三) 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相互转化 ‎13.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O2+2NaOH=Na2SO3+H2O ‎ ‎14.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 ‎15. 酸雨的形成 2H2SO3+O2 =2H2SO4‎ ‎16.浓硫酸与铜反应 ‎ ‎17.浓硫酸与碳反应 ‎ ‎18.亚硫酸钠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2Na2SO3 + O2=2Na2SO4‎ ‎(四) 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19.氮气与氢气反应 ‎ ‎20.氮气与氧气反应 ‎ ‎21.一氧化氮被氧化 2NO+O2=2NO2‎ ‎2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3NO2+H2O =2HNO3+NO ‎23.氨气与氯化氢反应 NH3+HCl=NH4Cl ‎24.氨气催化氧化 ‎ ‎25.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氨气 ‎ ‎26.浓硝酸与铜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7.稀硝酸与铜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五) 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1.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 ‎ ‎2.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 2Na+2H2O=2NaOH+H2↑‎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4.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Na2CO3+CO2+H2O==2NaHCO3‎ ‎5.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 ‎6.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O2↑‎ ‎7.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 ‎(六) 铝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1.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3.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OH)3+NaOH=NaAlO2+2H2O ‎4.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AlCl3+3NH3·H2O= Al(OH)3↓+3NH4Cl ‎5.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3+2NaOH=2NaAlO2+H2O ‎6.用氧化铝制金属铝 ‎7.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 ‎8.铝与氧化铁反应 ‎ ‎(七) 铁单质及含铁化合物相互转化:‎ ‎1.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发生反应 4Fe(OH)2+O2+2H2O=4 Fe(OH)3‎ ‎2.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Cl3+Fe=3FeCl2‎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2FeCl3+Cu=2FeCl2+Cu ‎3.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 2FeCl2+Cl2=2FeCl3‎ ‎4.铁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 铁在氧气中燃烧 ‎5.铁在氯气中燃烧 ‎ ‎6.铝与氧化铁反应 ‎ ‎7.四氧化三铁在加热条件下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8.氢氧化铁受热分解 ‎ ‎9.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氨水 FeCl3+3NH3·H2O=Fe(OH)3↓+3NH4Cl ‎10.氯化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FeCl3+3KSCN=Fe(SCN)3+3KCl 必修二主题1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1)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①两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②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③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3)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4)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例:1)在Li、N、Na、Mg、Li、C中:Li 和Li 互为同位素。‎ ‎2)写出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的核素符号为: ‎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18号元素)‎ ‎(1)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 ‎(3)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各电子层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 ‎3、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 ‎4、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该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钠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Al(OH)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 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 ‎5、周期表的结构:‎ ‎    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2、8、8)‎ ‎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元素种类:18、18、32、26)‎ ‎                主族7个:ⅠA-ⅦA ‎ 副族7个:IB-ⅦB ‎ ‎    族:16个(共18个纵行)第Ⅷ族1个(3个纵行)‎ ‎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6、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7、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即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8、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作用 ‎①在周期表中寻找新的农药:磷、硫、氯等非金属元素。‎ ‎②在周期表中寻找半导体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 ‎③在周期表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过渡元素中。‎ ‎9、化学键的概念:分子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0、带相反电荷的两种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这种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11、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KCl、MgCl2、CaCl2、ZnSO4、NaOH等 共价化合物: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如:HCl、H2O、CO2等 ‎12、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O、K2S等 离子键的存在 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 离子化合物 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 铵盐:如NH4Cl ‎ 非金属单质:H2、X2 、N2等(稀有气体除外)‎ 共价键的存在  共价化合物:H2O、 CO2 、SiO2、 H2S等 ‎  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 判断: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 3)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4)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其中1)2)3)句话正确;第4)句话错误。‎ ‎13、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⑴原子的电子式:如:‎ ‎⑵离子的电子式:‎ ‎①阳离子:如Na+、、Mg2+等 ‎ ‎②阴离子: ‎ ‎⑶物质的电子式:‎ ‎①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即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如: ‎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 等 ‎③共价化合物:如:   ‎ 必修二主题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结合的,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究竟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释放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 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有些反应是吸热反应,指的是反应物的总热量小于生成物的总热量;有些反应是放热反应,指的是反应物的总热量大于生成物的总热量。‎ ‎3、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C与CO2的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的反应为吸热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活泼金属与酸、生石灰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判断:1)放热反应均不需加热,吸热反应均需加热。错误 ‎2)需持续加热的化学反应,则一定是吸热反应。正确 ‎4、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风能、水能、地热、石油等化石燃料;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等。‎ ‎5、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其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为较活泼的金属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Zn片,Cu片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负极为Zn,电极反应式Zn-2e-=Zn2+,正极为Cu,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 正 极,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值将逐渐增大。‎ ‎6、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措施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的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尽可能充分的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实质上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 铅蓄电池属于充电电池,又称为二次电池;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主流电池为锂离子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优点:1)可以持续供电;2)产物无污染;3)能量转化率高。‎ ‎7、 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应用于实际时,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反应的快慢即化学反应的速率问题和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反应物的本身性质决定;外因有: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使用催化剂一般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固体的表面积越大,反应物的颗粒越小,接触越充分,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 ‎8、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行都有一定的限度,只是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 ‎9、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希望利用有利的化学反应,控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如:工业上合成氨,采用高温、‎ 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以加快生成氨气的速率。食品在低温下的保存,以减缓食物腐败的速率。‎ 必修二主题3 有机化合物 ‎1、煤、石油、天然气不仅是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甲烷的分子式为CH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 ‎3、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性质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发生某些反应。(1)氧化反应(燃烧):甲烷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 ;现象:淡蓝色火焰。(2)取代反应:甲烷与氯气、溴蒸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其中甲烷中的氢原子能被氯原子逐个取代分别生成:CH3Cl、CH2Cl2、CHCl3和CCl4,它们都不溶于水。 甲烷主要用途: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4、乙烯的分子结构:C2H4,结构简式为CH2=CH2 ,含有碳碳双键。‎ ‎5、工业上通过石油裂解以制得乙烯,乙烯 的年产量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通常情况下,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a: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热。b: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利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2)加成反应: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是因为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烯还能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乙烯还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乙烯的主要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合成聚乙烯等化工产品,也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6、苯的分子式为C6H6 ,苯分子中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且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7、苯的来源:可以从煤中提取或从石油加工得到,通常情况下,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 苯的化学性质:(1)燃烧: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火焰并伴有浓烟。但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2)易发生取代反应:在铁或溴化铁的催化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液体溴苯。也能在浓硫酸作用下,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3)能发生加成反应: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环已烷。‎ 苯的化学性质(概括):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8、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H3CH2OH,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a: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b:在铜或银催化下被氧气氧化生成乙醛(CH3CHO)。c:乙醇还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直接生成乙酸。(2)与钠反应: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慢,生成乙醇钠和氢气。(3)与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用途:重要的有机溶剂。作为燃料。75%的酒精溶液作为消毒剂。制白酒。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9、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含有官能团名称为羧基。物理性质: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易溶于水和酒精。化学性质:(1)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指示剂、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反应,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钙发生反应。(2)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用途:既是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0、认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糖类含有C、H、O三种元素,单糖中葡萄糖、果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但结构不同。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葡萄糖的特征反应:在碱性、水浴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银镜;也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二糖:食用的白糖、冰糖就是蔗糖,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 ,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 果糖 。多糖: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水变蓝色。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纤维素的化学式与淀粉同,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 油脂中含有C、H、O三种元素,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是指植物油,通常为液态,是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脂是指动物脂肪,通常为固态。油脂在酸、碱性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而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 ‎ 蛋白质含有元素有C、H、O、N等,羊毛、蚕丝的主要成分都为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部分溶于水。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 ‎ ‎ 必修二主题4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1、将金属矿物中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生产和制造各种金属材料,这一过程在工业上称为金属的冶炼。 ‎ ‎2、金属冶炼常见的化学方法有: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 ‎3、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镁、铝的冶炼方法是 电解法 。‎ ‎4、较活泼的金属如锌、铁、铜,冶炼的方法是热还原法。 ‎ ‎5、不活泼金属如汞、银,冶炼方法为 热分解法。 ‎ ‎6、海水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海水的 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冷却、发电等。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属于物理方法)等 ‎ ‎7、所谓化石燃料就是指不可再生燃料,通常是指:石油、煤、天然气 ‎8、煤是由 无机物 和 有机物 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组成以碳 为主。通过煤的 干馏、气化和 液化而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多种化工燃料。是目前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煤的干馏是指将煤 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水煤气的过程。煤的干馏、气化、液化均为化学变化。‎ ‎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10、石油是由多种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组成的混合物,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做分馏;分馏是物理变化过程。石油经分馏后可以获得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催化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裂解的目的是:为了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催化裂化和裂解均为化学变化。‎ ‎11、我们熟悉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聚氯乙烯         。‎ ‎12、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NO2;含磷的大量污水任意排放会出现 赤潮、水华等水体污染问题。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方法从源头上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无机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有机反应类型有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 ‎ 选修一主题1 关注营养平衡 ‎1、 (1) 生命的基础能源——蛋白质 ‎①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人和大多数动物最基本也是最廉价的能量来源。‎ ‎②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通式为Cn(H2O)m。‎ ‎③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直接氧化供能;b、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肝糖元而储存起来; c、转变为脂肪 。‎ ‎④葡萄糖的检验: a、与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 b、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产生光亮的Ag(银镜反应)。‎ ‎(2) 重要的体内能源—— 油脂 ‎ ‎①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油脂属于酯类。天然油脂属于混合物。‎ ‎②油脂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油脂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 ‎④油脂在体内的变化:油脂在小肠里受酶催化而发生水解反应,主要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作为人体的营养。脂肪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在必需脂肪酸中亚油酸最重要。‎ ‎ (3) 生命的基础物质——蛋白质 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进入人体的蛋白质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 。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构成和修补人体的各种组织。‎ ‎(4) 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2、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几个生化反应:‎ 催化剂 ‎∆‎ ‎(1) 淀粉的化学性质:‎ ‎(C6H10O5)n+nH2O        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 (2) 葡萄糖在人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C6H12O6 + 6 O2 6 CO2 + 6 H2O ‎ 水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酯酯酯 水解 酶 高级脂肪酸 甘油 二氧化碳 ‎+‎ ‎+‎ ‎+‎ 热量 ‎(3) 油脂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4) 蛋白质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3、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1)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些蛋白质能溶于水,有些蛋白质难溶于水。‎ ‎(2)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碱性基——氨基(—NH2)和酸性基——羧基(—COOH),氨基酸呈两性 。‎ ‎(3) 蛋白质的性质:‎ ‎ a、两性:蛋白质分子中也含有碱性基——氨基和酸性基——羧基,所以具有两性。‎ b、水解:在酶或酸、碱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最终转化为氨基酸。‎ c、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2SO4或(NH4)2SO4等溶液,会析出蛋白质沉淀,这种作用叫做盐析,具有可逆性,属于物理变化。‎ d、变性:蛋白质在受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金属的盐类和 甲醛、酒精等有机物的作用下,发生的不可逆的凝固,叫做变性。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命活性。‎ e、颜色反应:某些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变黄色。可用于鉴别某些蛋白质。‎ f、将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于鉴别蛋白质。‎ ‎4、人体中共有 20多种氨基酸,其中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有8种。这种必需氨基酸与其他氨基酸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在人体中不能自然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以及补品中获得。‎ ‎5、鸡肉、猪肉等肉类食品、蛋类、奶类及豆制品等食物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 ‎6、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溶解性 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 易溶于水 包括种类 维生素A、D、E、K等 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 来源 动物肝脏 新鲜蔬菜和水果 ‎7、维生素C的组成、结构和重要性质 ‎(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有可口的酸味。‎ ‎(2) 化学性质: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另外还具有酸性和不稳定性。‎ ‎(3) 存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4) 重要功能: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它参与人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细胞间质的正常结构。‎ ‎(5)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取得。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时维生素C损失小。‎ ‎8、人和动物体内生命元素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Na、Mg、Cl等11种。‎ 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如Fe、Cu、Zn、Mn、Co、Mo、Se、I、Li、等。‎ ‎(1)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慧元素 ”之称。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呆小症,碘过量易患甲亢;补碘可吃加碘食盐(含有 KIO3)、海带等。‎ ‎(2)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最多的一种,缺铁会发生缺铁性贫血。铁摄入过量易引起铁中毒。‎ ‎(3) 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元素,缺钙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选修一主题2 促进身心健康 ‎1、合理选择饮食即平衡膳食要注意两点:第一,膳食中应该有多样化的食物;第二,膳食中各种食物的比例要合理。‎ ‎2、食品添加剂:①着色剂: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人工合成色素,常见的着色剂有:胡萝卜素、胭脂红、柠檬黄、苋菜红等。②调味剂:食醋、 酱油、味精、辣椒粉、香精、柠檬酸等。③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 、山梨酸钾等。④疏松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等,‎ ‎3、药物:‎ ‎①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②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即抗菌消炎药。‎ ③抗酸药是一类治疗的药物,能中和胃里过多的,缓解胃部不适。抗酸药中通常含有一种或几种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如CaCO3、MgCO3、Al(OH)3等。分别写出MgCO3、Al(OH)3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CO3+2H+=Mg2++CO2↑+H2O;Al(OH)3+3H+=Al3++3H2O。‎ ‎4、大部分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OTC表示非处方药。毒品是指由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常见的毒品有海洛因、冰毒等。‎ 选修一主题3 探索生活材料 ‎1、居室装修中所用的材料,既有金属材料,又有硅酸盐材料;既有天然材料,又有合成材料。地面多用复合地板、实木地板或瓷砖,主要作用是装饰、防潮和耐磨等,会有甲醛释放;墙面、顶棚多用涂料,主要作用是装修、保护墙面,挥发性的有机溶剂,颜料中的重金属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卫生间多用陶瓷(硅酸盐),用于装修、防水,可能产生放射性;厨房多用天然大理石(碳酸钙)、PVC板(聚氯乙烯),大理石可能产生放射性;门窗主要是塑钢和玻璃等,装饰、密封和透光等作用。‎ ‎2、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与各成分金属相比,具有许多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如:合金的硬度较大,合金的熔点比各组分金属的低。‎ ‎3、我们经常使用的合金有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和新型合金。‎ ‎⑴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的两种铁合金,钢一般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⑵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纯铝的硬度和强度不大,不适于制造机器零件 ‎ ‎⑶常见的铜合金有青铜和黄铜 ‎4、⑴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消耗的过程。‎ ‎⑵实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⑶分类及其比较 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含义 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消耗的过程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发生原电池反应而消耗的过程 电子得失 金属直接将电子转移给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活泼金属将电子间接转移给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电流 无电流产生 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腐蚀对象 金属单质 较活泼的金属 实例 金属与Cl2、O2等物质直接反应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被腐蚀 ‎⑷钢铁腐蚀:负极 Fe-2e-=Fe2+‎ ‎5、金属防腐的方法:制成不锈钢,在金属表面涂油漆,电化学保护法(船体嵌锌块)‎ ‎6、常用的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和陶瓷 原 料 主要成分 陶瓷 黏土 硅酸盐 玻璃 纯碱、石灰石、石英 硅酸钙、硅酸钠、二氧化硅 水泥 石灰石、黏土 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 ‎⑴普通玻璃与钢化玻璃的关系:普通玻璃通过加工得钢化玻璃,两者成分相同。‎ ‎⑵水泥砂浆:水、水泥、砂子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 ‎7、⑴从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熔融体中,拉出的细丝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所以又称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 ‎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了许多有特殊功能的陶瓷,如超硬陶瓷、生物陶瓷等,使陶瓷的用途不断扩展。 ‎ ‎8、⑴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 ‎⑵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还含有增塑剂和防老化剂等添加剂. 热塑性塑料具有线型结构,如聚乙烯;热固性塑料具有体形结构,如酚醛树脂。‎ ‎⑶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蚕丝、麻等,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成分仍然是纤维素)和合成纤维(如 “六 大纶”属于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 ‎⑷天然橡胶的化学组成是聚异戊二烯;工业上常用硫与橡胶分子作用,使橡胶硫化,使橡胶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弹性等。 ‎ ‎⑸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起来,取长补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材料,另一 种作为增强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就是合成树脂和玻璃纤维组成的复合材料。‎ ‎ ‎ 选修一主题4 保护生存环境 ‎1、防止水体污染,改善水质,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生物法、化学法等。其中化学法又可分为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 ‎(1)混凝法:‎ A、常用的混凝剂有明矾[ KAl(SO4)2·12H2O ]、可溶性铝盐和铁盐等。‎ B、写出明矾净水的原理离子方程式: 。‎ ‎(2)中和法。H+ + OH—= H2O ‎(3)沉淀法:利用沉淀反应是除去水中重金属离子常用的方法。 ‎ ‎2、大气污染物根据组成成分,空气质量日报中的首要污染物包括:SO2、NO2、可吸收颗粒物(PM2.5)。大气污染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产生的三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 ‎(1)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CO2溶于水的缘故。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SO2和NO2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 其中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 2H2SO3+O2=2H2SO4‎ 硝酸型酸雨的形成: 3NO2+H2O=2HNO3+NO ‎(2)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氟氯代烷和含溴的卤代烷烃(灭火剂,商品名为哈龙)等与臭氧发生作用,使臭氧层受到破坏。此外,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排出的氮氧化物如N2O、NO以及大气中的核爆炸产物也会破坏臭氧层。‎ ‎(3)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N2O、氟氯代烷。‎ ‎3、如何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 ‎(1)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煤燃烧时,空气不足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等气体;煤中所含的硫、氮等元素在燃烧时会生成SO2、NO和NO2等,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且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措施:A、改善燃煤质量,进行脱硫处理: ;B、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改进排烟设备等;C、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 D、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燃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率,加快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氢能等新能源。‎ ‎(2)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汽车等机动车排出的一些大气污染物如CO、NO、NO2和烃等易形成光化学烟雾。‎ 主要措施:A、推广使用无铅汽油。B、在催化转化器的前半部,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写出其中化学方程式 ;在转化器的后半部,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和未反应的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生成CO2和H2O。‎ ‎4、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室内主要污染物:家用燃料燃烧、烹调和吸烟等产生的CO、CO2、NO、NO2、SO2和尼古丁等污染物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各种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也带来各种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HCHO)、苯(C6H6)、甲苯(C7H8),以及放射性元素(Rn)等污染物,它们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5、由废弃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叫“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物属于有机物。‎ ‎6、白色污染的危害:(1)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2)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3)制备发泡塑料时,常常加入氟氯代烷作为发泡剂,会破坏臭氧层和加剧温室效应。(4)废弃塑料会危害动物。‎ 防治方法:从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入手,研制成功了一些在环境中可降解的塑料。目前治理“白色污染”,主要还应减少使用、加强回收。‎ ‎8、生活垃圾处理的常用方法——封闭式焚烧、卫生填埋。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处理。医疗垃圾则采用封闭式焚烧法对其进行处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