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如何填报高考大学志愿最新指南汇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如何填报高考大学志愿最新指南汇总

如何填报高考大学志愿_指南汇总 依据最新的高考形势和专家意见资料,汇总了关于如何填报高考志愿的相关指南、对策与建议。‎ 供高考学子、高考父母参考。‎ 祝学子金榜题名、如愿选择满意的大学和专业、前程似锦、学业进步!‎ 内容目录 第一篇:名师支招:填报高考志愿分四步 第二篇:高考志愿填报:如何“命中”心仪大学 第三篇:高考选专业:拨开“时髦”专业的重重迷雾 第四篇:高考志愿填报:医药类院校报考指南 第五篇:高考志愿填报: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 第六篇:高考志愿填报:工科类院校报考指南 第七篇:高考志愿填报:财经类院校报考指南 第八篇:高考过来人谈:如何正确利用大学排行榜 第九篇:考生和家长应警惕选择大学和专业的两大误区 第十篇:高考如何选专业:51个专业职业分析及王牌学校 附1:山东省高考志愿填报变化多 考生要做到心中有数 附2:中国百所211工程大学名单 附3:中国985院校名单 ‎名师支招:填报高考志愿分四步 ‎  本报记者 肖虹 ‎  21日零时,我省2013年高考(微博)成绩已经放榜,今日又公布了各批次最低控制线和分段表,一下子这么多信息迎面而来,对于第一次填报志愿的考生和家长(微博)来说,难免感觉没有抓手。如何填报高考志愿,让每一分都得到充分利用,昨日,本报记者采了访拥有多年志愿填报经验的十一高中教师闫兆东。‎ ‎  填报志愿拢共分四步 ‎  第一步,先要和孩子协商想去哪个城市读大学、选什么专业。‎ ‎  第二步,通过查高考分段表,确定考生在高考中的排名位次。‎ ‎  第三步,了解目标高校在我省的招生情况。‎ ‎  “不能看最低分,也不能完全看最高分,要看平均分,平均分最有价值。还要看这个平均分与当年我省(重点本科、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各批次控制线之间的差值是多少。简单说,就是这个平均分在当年重点线上(下)多少分、本科线上(下)多少分。要把最近3年的分数都找出来,然后根据该考生分数超出重点本科(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控制线多少分锁定相应的目标学校。”闫兆东说。‎ ‎  第四步,注意不同批次志愿的填报方法。‎ ‎  闫兆东介绍:“比如提前批,包括国防生、师范生等。填写提前批志愿的时候你要真的有这个意向,比如愿意报考国防生且身体条件符合,或者愿意以后选择当老师。要是考生不喜欢师范类的话,就不要填报师范类的提前批,否则,一旦被提前批录取的话后面就没机会了。”‎ ‎  再如重点本科批次(一批):设5个平行志愿,但绝对不是“绝对的平行”。“建议前3个志愿可以相对平行,后两个志愿要保底。比如,第四个志愿应比前三个志愿控制线分数低,第五个要比第四个还低,这样才能保证该考生被重点大学录取。当然,前提是该考生的成绩在重点本科控制线以上。”‎ ‎  “普通本科批次(二批)共设8个院校志愿,除第一志愿外,其余为平行志愿。在这个批次的志愿填报上,第一志愿最为重要。因为有些学校不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所以考生在填报前,一定要确定哪些学校以往录取过非第一志愿的考生,这些信息在相关高校的官方网站上可以很容易查到。”‎ ‎  想复读要慎之又慎 ‎  闫兆东老师说,以往有些高考生觉得自己今年没考好,想要复读,往往在填报今年高考志愿上不认真,有的考生甚至每批次只填一个院校志愿。‎ ‎  “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复读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明智之选。根据经验,很多学生在复读之初也许心气很高,学习很努力,但过了一段时间,看到与自己同届的同学都上了大学,自信心很可能受到打击,学习也容易懈怠下来。所以,我不太主张学生复读。”闫兆东认为。‎ ‎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复读呢?”记者问。‎ ‎  “心理素质比较好的,或者是那些高中阶段确实没怎么学的。如果不是这样,建议考生还是老老实实地填报今年的高考志愿,把能填的每个批次都填好,争取被录取的机会。”闫兆东说。‎ ‎  擦边重点线不妨考虑偏远地区重点院校 ‎  今年我省重点本科控制线公布后,很多考生和家长议论今年的重点线比去年要低一些。其实,在填报志愿这件事上,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都不难填,最纠结的往往是那些重点线擦边的考生。‎ ‎  这部分考生要是想在重点本科批次被录取,闫兆东老师建议,擦边重点线的考生可以报一些地处偏远的、不那么热的重点大学。“一般来说,重点线上5分到10分左右的考生,报考重点应该放在二批志愿上。在一批志愿部分,应该侧重考虑省内院校和地处偏远的重点大学(如兰州大学(微博)),因为省内院校的招生计划要多一些,而偏远地区的重点大学有的其实非常不错,只是因为地处偏远高分考生不愿意去,录取分数可能相对低一些。”闫兆东说。‎ ‎  不服从调剂被退档的风险很大 尽管我省在重点本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但不服从调剂还是会降低被录取的几率。对于是否应该服从调剂的问题,闫兆东老师表示,如果喜欢这个城市,或目标学校的个别专业也并非绝对无法接受,建议都服从调剂。‎ ‎2014高考志愿填报:如何“命中”心仪大学 来源:大河报 文章作者:王灿 吴战朝 张丛博 ‎ ‎  6月25日零时,高考分数将揭晓,紧接着就该填报志愿了,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为如何填报志愿发愁,昨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主任杨智磊给大家支招。‎ ‎  怎么填·解读 ‎  今年,我省志愿模式共有三种。“不同志愿模式投档录取规则不同,对考生填报志愿的影响很大。”杨智磊说,考生必须了解和掌握。‎ ‎  第一种:完全“平行志愿”。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升本及对口招生院校。‎ ‎  第二种:“顺序志愿”加“平行志愿”。‎ ‎  如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三批、专项计划专科批、高职高专一批、高职高专二批及提前录取除艺术之外的其他院校等。‎ ‎  第三种:完全“顺序志愿”。如提前录取的艺术院校。‎ ‎  “顺序志愿”遵循“志愿优先”,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先按志愿列队,再按分数排序,然后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投档,分轮次进行;“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原则,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先按分数高低排序,再按志愿检索投档。‎ ‎  关键词:顺序志愿 ‎  由于“顺序志愿”强调考生志愿的顺序性,因此,考生第一志愿的选择就特别重要。‎ ‎  第一志愿投档时,各校同时阅档并决定录取与否。第一志愿录取满额的院校,后续志愿就不再投档了。当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依次投后续志愿档案补充。在“顺序志愿”模式下,考生除慎重选报第一志愿之外,选报第二志愿学校时必须与第一志愿学校拉开较大的距离,使第二志愿起到应有作用。‎ ‎  关键词:顺序志愿加平行志愿 ‎  杨智磊说,由于考生志愿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不均衡性,一些院校报考人数过多,势必造成第一志愿考生落选,而有些院校报考人数较少,第一志愿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第二志愿就会发挥作用。对这些批次来说,第二志愿是平行志愿,四个平行志愿此时是平行投档,均为二志愿。“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的主要选报对象,并拉开档次。”‎ ‎  关键词:平行志愿 ‎  “平行志愿”强调考生分数的高低,对高分考生特别有利,填报志愿时只要对自己的成绩定位准确,并注意拉开志愿学校的档次,这样就可以选报比较心仪的大学。‎ ‎  杨智磊介绍,平行志愿就是按投档成绩对考生排序,逐分逐个检索考生填报的志愿,只要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也就是说,考生不会因为未被平行志愿中排列第一的院校录取,而失去被排列在第2~第6个院校的录取机会。所以,对于同一组平行志愿,几个院校志愿之间应该有梯度,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最想就读的高校填报在平行中排列第一的位置,最靠后的位置要考虑填报‘保底’的院校。”‎ ‎  怎么填·支招 ‎  把兴趣、爱好放在首位 ‎  杨智磊建议考生,把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放在第一位。‎ ‎  也就是说,考生选择的学校、专业应当是自己喜欢的,这是选报志愿的第一原则。‎ ‎  我国的教育现状对考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十分薄弱,许多考生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有何爱好、对什么有兴趣,要拿准考生的爱好与兴趣所在,还真的需要“挖掘”与“发现”。‎ ‎  在杨主任看来,志愿报得好有俩标准:一是所报学校和专业自己喜欢;二是能顺利录取。‎ ‎  报志愿要准确分层定位 ‎  我省是知分报志愿,没了估分烦恼,报志愿时心里“亮堂”,选志愿时不会偏离自己的成绩,不过知分报志愿易扎堆。‎ ‎  为让考生填志愿时了解整体状况,省招办公布分数线时还将公布分数段统计,让考生知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位置。知分、知线、知位报志愿,关键要在“准确”上下工夫。‎ ‎  另外,还要对招生院校与专业准确定位。同一批次录取的学校,录取的分数有高有低,各学校在社会、考生的心理定位不一样,也就是说是有层次之分的。‎ ‎  对招生学校和专业合理分层定位,首先要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评价标准,如国家实施的“211”、“985”工程建设项目确定的学校与学科名单等,更重要的是要参考近几年学校在我省招生的报考情况及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情况,还可参考有关评价机构对高校与专业的综合排名。‎ ‎  总之,要综合考虑,合理定位,做到胸中有数。‎ ‎  准确完整表达升学愿望 ‎  志愿设置有三大构件:高校志愿、专业志愿、是否同意调剂(专业)。‎ ‎  “高校志愿”决定投档指向,是供招生管理部门使用的;“专业志愿”和“专业调剂”是让招生院校看的,是学校录取考生安排其学习专业时用的。‎ ‎  其次,高校与专业志愿都是有顺序要求的。就高校志愿来说,顺序志愿很明确用第一、第二志愿等标示出来了。就是平行志愿,1~6也要注意其顺序性,在一定条件下也是起顺序作用的。如当考生成绩达到出档要求时,若其1、2、3、4、5、6六个学校都可以投档时,是投向1校的;如其1志愿不能投档,而2、3、4、5、6五个学校均可投档时,是投向排列靠前的2校的;以此类推。‎ ‎  再说专业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后面可填报1~5个专业志愿。在录取中招生学校安排学习专业时,是按照考生专业志愿的前后顺序安排的,一般认为排在前面的专业是考生最喜欢的专业,会尽可能地尊重与满足。‎ ‎  所以,考生在选择和填报志愿时,无论高校还是专业,都须注意其顺序安排,一般把最心仪和喜欢的放在靠前位置,并拉开档次,保持梯度。‎ ‎  最后,保持志愿表的完整性与充分性,各批志愿都要填,尤其是考生成绩达到或者接近某批次分数线时,必须填;另外,高校志愿和专业志愿尽量填满,不空着;最后,同意不同意调剂专业一定要有个明确态度,建议考生尽可能5个专业志愿都填,并服从专业调剂。‎ ‎ 链接·数据 ‎  一少一多 ‎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总人数805807人,较去年减少49626人。目前总招生计划69.3万人,比去年增加4.2万人。‎ ‎  虽然本科的计划比去年提高6.7个百分点,达27.1万人,但总体还是专科比例大,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理性填报。‎ ‎  我省今年高招首次增加专项计划批次,将面向省内26个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投放招生名额1000余个。录取结束后,分数较低、未被任何高校录取的考生,可以关注专科层次的补录工作。补录一般在9月下旬进行。‎ ‎  两件“法宝”‎ ‎  杨智磊提醒考生用好手里的两件“法宝”:考生指南和招生之友。‎ ‎  《招生考试之友》第11期至第21期(简称《专业目录》)公布了今年所有在豫招生院校的招生计划等。‎ ‎  省招办向所有考生免费发放的《考生指南》,介绍了招生考试的日程安排、招生录取工作程序、有关网站和热线电话等。此外,考生最好多浏览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等网站,高招期间,网站上会及时更新最新信息。‎ ‎  怎么填·提醒 ‎  填报截止前 ‎  最多可“反悔”2次 ‎  网报志愿时考生可别犯技术性错误,必须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志愿填报,填报时间截止前可最多修改2次,以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为准,填报截止后就无法再“反悔”了。‎ ‎  杨智磊提醒考生,签字确认后,录取时不得放弃志愿,高校不得以考生自愿放弃录取为由退档;未经考生书面签字确认的志愿,不作为投档依据。‎ ‎  对口生、专升本志愿和各批次的征集志愿,网上保存后不再签字确认,以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作为投档依据。‎ ‎  考虑身体条件 ‎  回避受限专业 ‎  高等学校招收新生遵循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体”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考生要结合自身条件选报专业志愿。‎ ‎  对因身体条件受限,学校可以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考生不宜选报、不宜就读的专业,建议考生不要填报。‎ ‎  另外,军队院校、公安院校还有专门的体检标准。高考体检表中对考生报考受限专业都有明确结论,考生要注意回避受限专业,不要盲目填报因身体条件高校不予录取和自己不宜就读的专业,因身体原因被高校复查清退的学生每年都有。‎ ‎  填报志愿时也要综合考虑收费标准与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  有“能耐”敢“许愿”的 ‎  遇到了你可得当心 ‎  杨智磊还给考生和家长提个醒,一定要警惕违规招生和中介诈骗。‎ ‎  他说,诈骗分子总是“能耐”无边,敢于“许愿”。过去,有个别考生或考生家长因轻信招生骗子的承诺,有的甚至没有填报高考志愿,发现上当受骗时,悔之已晚。‎ ‎  另外,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后,考生可通过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或到县市区招办服务大厅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  如查询信息与通知书一致(包括录取学校名称、专业和层次),就是经过省招办办理了正式录取手续。否则,就不是普通高校正式录取的通知书。对未经省招办办理录取手续的学生,一律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 ‎高考选专业:拨开“时髦”专业的重重迷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今年年初,教育部公布2013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1850个本科专业在多所高校新鲜出炉,自今年高考起开始招生。‎ ‎  新增专业的数量接近2000个,但称得上“时髦”的却不多,诸如车辆工程、环境工程、市场营销等老牌专业,更多的是一些高校在热门专业领域的扩张。教育部2010年批准部分高校开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新专业,比如物联网工程、冠有新媒体之名的信息专业,这些才是真正新鲜时髦的专业,加在一起不超过200个。‎ ‎  总量虽小,增速却不慢。从物联网工程专业来看,去年高考前,只有30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今年就新增了80个,以超过两倍的速度在高校中扩张流行,目前国内设置这一专业的高校总数已经过百。‎ ‎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有人预计,5年后,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00亿元。高校纷纷设立这一专业,是产业未兴、人才先行的未雨绸缪,还是有违学科发展规律的盲目跟风?‎ ‎  对此,业界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物联网专业是有发展前景的,但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泡沫和风险。‎ ‎  这一点从近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可窥出端倪。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被着重提及;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却找不到任何物联网的踪影。有专家认为,这是物联网产业政策遇冷的一个信号,至少从政策层面上对这一产业的发展尚无清晰定论,而与其相应的学科或有类似的走势。‎ ‎  那么,对于这类新兴时髦专业,究竟选还是不选?如果要选,又该如何规避风险?中国青年报记者多方请教业界专家,试图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拨开围绕在这些时髦专业周围的重重迷雾。‎ ‎  一个学院撑不起来的专业 ‎  物联网,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的话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  从目前高校中已有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设置来看,其主干学科与课程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因此,有人认为,这一专业要培养的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非某一特定领域的“专才”。‎ ‎  继而,一些有争议的声音出现了。‎ ‎  有专家开始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他们认为,“物联网专业”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金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于是,这些专家建议只在研究生阶段开设物联网专业,就像MBA一样。‎ ‎  作为2013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北京交通大学是其中的一所“211工程”高校。该校分管招生的副校长张星臣告诉记者:“物联网工程是一个学院撑不起来的专业。”‎ ‎  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它很难轻易地拍板划归到哪个院系:计算机系可以,电子信息工程系可以,甚至测控、通信也都说得过去。北京交通大学的物联网专业设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按照张星臣的说法,该学院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必须同时提交给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等相关学院,待这些学院提出建议和意见后,方可通过。‎ ‎  这种单靠一个学院撑不起来的时髦专业还有新媒体类的专业,如数字媒体技术、新媒体与信息网络。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各类新闻单位、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任职的跨媒体、复合型人才。‎ ‎  实际情况中,该专业的学生在必修本专业内容制作诸如采写、编辑的课程之外,还须选修一些诸如网页制作、3D动画等技术类课程,当然,一些诸如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也会涉及其中。如果要选择涉及新媒体的新兴专业,比较理想的高校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 ‎  软硬件实力不强,新兴专业是高校坐庄的一场赌局?‎ ‎  目前,高校方面都宣称,这些时髦专业的就业渠道十分广阔,这也迎合了复合型人才最为抢手的市场说法。以物联网为例,官方说法一般是,学生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  不过,有专家认为,这些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名头虽响,但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社会认可度却有些名不副实。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章龙说,物联网、云计算专业学的东西,一般计算机或电子工程系的学生也能悟到七八分,但从就业面来看,前者却受到很大局限。‎ ‎  师资方面,当前,从电子、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借调”老师成为不少学校的通行做法,多数只是“客串”一下,人事档案还留在原来的科系。‎ ‎  武汉理工大学是国内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最早的高校之一。据了解,该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老师都是根据教育部的专业设定要求进行配置的,多为学院涉及物联网研究的相关教师、计算机领域的优秀教师等。不过,陈章龙认为,复合型的人才,在进行某一领域的学科学习之外,还需要一些复合型的统筹教育,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少得可怜,乃至业内“有多少已经想清楚、做明白的人都很难说”。‎ ‎  除课程融合、师资等软实力外,物联网专业的硬件建设也并未完全到位。作为物联网研究的核心部件RFID,目前国内只有清华大学(招生办)、上海交大等不到10所高校具备,其他上百所高校都要临时从外部引进,这对物联网专业的教学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 ‎  甚至有媒体称,物联网与云计算专业的设置,是高校坐庄的一场赌局。北京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主任王志良认为,这就好比40年前高校引入计算机专业、10多年前高校引入互联网专业一般,物联网等新兴专业的教育更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走出一步再看下一步往哪里落脚。‎ ‎  是否选择时髦专业要看个人兴趣和能力趋向 ‎  当然,一些高校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物联网方面的探索,物联网专业所承载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的使命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科系实现。如果考生对这一前沿专业确实很感兴趣,那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国内高校中较早成立物联网工程学院的江南大学(招生办),其在资金投入以及学校重视方面也值得一提。‎ ‎  中国计算机学会微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中海认为,要不要在高考志愿中选择这些时髦的专业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兴趣,是喜欢在某一个领域进行钻研,还是喜欢对多种科学技术进行整合分析,如果是前者,建议选择诸如电子工程、计算机等传统专业,后者的话可以尝试一下物联网工程。‎ ‎  此外,个人的能力趋向也十分重要。吴中海说,就高考而言,如果学生既擅长物理,也擅长生物和化学,那么就很有可能适合物联网工程,如果只擅长其中一门或两门,其他的则偏科严重,建议不要选择物联网专业等时髦专业。‎ ‎2014高考志愿填报:医药类院校报考指南 来源:《求学》杂志官网 ‎ ‎  医药类院校者,以医药为术业专攻也,是专科性大学中地位举足轻重的一支。经济、法律、农林、理工等其他专科类院校的报考热度年年花盛花疏自有时,但医药类院校似乎永远很难为生源发愁,为什么?只因它悉心栽培的是人类健康的守护天使!有人把健康比喻成“1”,而财富、名誉、事业等则是跟在1之后的无数个“0”,少了几个0不要紧,丢了最前面的1可就一无所有了。所以,我们对医学总是保有一份特殊的敬意,无论这世界怎样天翻地覆,这个以人为本的行业始终有光明的前途。‎ ‎  我国医药类院校按学科性质和研究偏重,有两种分类方式:‎ ‎  第一种,按照培养医师性质的不同分为主攻西方医学(西医)的院校和主攻东方医学(中医、藏医、蒙医等)的院校两类。‎ ‎  第二种,按照学科的涵盖面分为医科类大学、医药类大学、药科类大学三类,医科类大学更重医科范畴,培养医师、护理人员等,主要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等相关专业,毕业后主要在医院部门工作;医药类大学则医科与药科并重;专业的药科类大学尤其偏于药学领域,以培养药学人才为主,主要开设药物制剂、药物工程、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毕业后主要在制药行业、医药公司等工作。‎ ‎  两种分类彼此交叉,涉及到具体高校,在本科阶段又有医科大学(药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和医学院(药学院)两个层次之分。它们的区别众所周知,前者规模和名气更大,招生门槛相对更高。‎ ‎  正是因为这份职业的崇高,每一年,都有无数优秀的学子投身到医学院校当中,这些高校就是他们梦想腾飞的起点。目前,国内的医学院校大概呈现两种状态,一些老牌的重点医科大学已经并入综合类大学,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门类。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部(原上海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等。而另一种,则是独立的医学院校,如天津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两种医学类院校各有各的特点,却又为各自所在地区的医疗事业贡献着最前沿的科技力量。‎ ‎  合并的医学院校:‎ ‎  某些医药类院校并入综合大学后,就成为学校一个密不可分的总体。然而,这其中有的院校还保持着在每年高考之际,单独招生、录取。这就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都是可以采取单独招生的方式,而其他医学院在并入综合类大学之后,采取的是统一招生的方式。‎ ‎  如果说知名医学院校与综合院校的组合是强强联手,那么现在还单独设立的医药类院校虽是“单打独斗”,却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此类院校数量庞大,各省(区市)均有一至两所,为了给学子勾勒出此类院校的特色。‎ ‎2014高考志愿填报:理科类院校报考指南 来源:《求学》杂志 文章作者:熊丙奇 ‎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流行语。‎ ‎  现在这个流行语变了——学好数理化,所有考试都不怕;而考试过后,快速丢掉数理化。‎ ‎  据中国青年报日前的调查,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亟需大量工程科技人员参与建设和科研。然而,目前的实际状况却是——大量拔尖学生不再“投身”艰苦的水利水电、测绘地矿等工科专业,而是涌向金融、银行、法律等“有名有利”的热门行业,争当光鲜亮丽的“白领”、“金领”。‎ ‎  在今日的大学校园,“一流学生学财经(最热是金融),二流学生学高科技(如计算机),三流学生学(传统)工科”,早已不是新闻。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是学生的观念有偏差,选择过于功利,对此,我不敢苟同。‎ ‎  首先,选择什么专业,现在很少有同学根据自身兴趣;也很少有同学根据某所学校的学科专业实力;而是根据就业情况,哪个专业就业好、就业工作环境好、薪酬待遇高,就选择哪个专业。一流学生学财经,二流学生学高科技,是这种选择的结果。‎ ‎  为什么同学们没有兴趣?这是拜基础教育所赐,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很多学生的个性、兴趣被扼杀,只要求学好语数外,获得高考的高分,于是高考填报志愿时,大多是用考分对应学校、选择专业。据媒体报道,我国招收高考状元概率最高的院系之一,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的状元至少占全国的一半,其中又有1/3至1/2选择经管。这意味着每6名状元,至少就有1人在这个学院。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填写志愿第一步,用分数对应高校,状元很多选清华或北大;第二步选专业,高分自然选择热门的、往年录取分数高的专业。‎ ‎  为什么大学最有特色,最具实力的专业,不受欢迎?除了这些专业中有不少是属于传统产业,工作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也不一定高之外,这些学科专业在大学里也不受待见。原因很简单,其一,不如经管之类的专业办MBA班、EMBA班那样来钱快,其二,这些专业,尤其是其中的基础学科,有一段时间,就业情况远不如经管、电信,在追求就业率的宏智下,有的专业甚至一度徘徊在生死线上,谈何吸引优秀学生?‎ ‎  就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高校追求就业率的就业工作导向看,上述情况没有丝毫转变,反而有所加速,“逃离工科”,就这样不仅成了学生的选择,也是学校的办学趋势。‎ ‎  这是学生“现实”的选择,但绝非“理智”的选择。单从就业看,这几年来,就业的冷热门已经悄然转变,那些被冷落的理工科专业,由于学校招得少,社会需求却增多,开始慢慢走俏,而那些学生追捧、学校厚爱的专业——‎ 也就是大幅扩招、大把收学生银子的专业,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这就是当下所谓的“热门专业冷就业”,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发布的《2009年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北京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或离职量最多的10个专业,占本科失业量的44.0%,位居前五大专业的依次是:法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其他地方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与此相似。‎ ‎  姑且抛开兴趣——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下,要让同学们有明确的专业兴趣,实在太难了——就从现实出发,为今后的饭碗,不要在盲目追逐所谓的热门,也有必要重新认识理工科。其实,从供需关系看,只有人才供给少于社会需求的专业,才是热门,以此标准衡量,当前考生们追逐的热门,早已成了冷门。这实在应该引起考生们的高度警惕。‎ ‎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工科类院校报考指南 来源:《求学》杂志官网 ‎  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工科类院校报考指南 ‎  什么是工科 ‎  工科是指如机械、建筑、水利、汽车等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 ‎  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代表性的学科有土建类、水利类、电工类、电子信息类、热能核能类、仪器仪表类、化工制药类等等。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是要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人员。以上所述主要指传统工科,此外还有新型工科。新型工科是指为适应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在有关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我国清华、西安交大、哈工大等以工科见长。‎ ‎  工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文理科 ‎  高考刚落下帷幕,不少家长开始思考填报志愿的事情。而根据过来者的经验,选择专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易。日前,教育部依据去年9月初应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公布了2008年185个本科专业和251个高职(专科)专业的就业状况以及每个专业的毕业生规模,其中本科部分还单列了“211工程”院校相应专业的就业状况,给广大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提供了一份参考。‎ ‎  数据显示,招生数量相对较少的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要高于文科和理科专业,其中采矿、石油、地质、冶金工程等专业就业率达到95%以上,而像法学、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等传统的热门专业,其就业率基本在70%左右。‎ ‎  名校就业有优势 ‎  数据显示,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体现在部分专业“211工程”院校和非“211工程”院校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距。‎ ‎  例如,虽然高校总体就业率仅在65%至70%之间,但是“211工程”院校的治安学就业率超过95%;对于侦查学、小学教育专业来说,总体就业率在75%至80%,但“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在95%以上;贸易经济专业总体就业率在80%至85%之间,而“211工程”院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  同时,高职(专科)专业的就业率也不错,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轻纺食品、旅游等8大类专业就业率均达到80%。其中,铁道机车车辆、船舶工程技术、港口业务管理、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等专业就业率最高达到95%以上。‎ ‎  热门专业并不突出 ‎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很多学生都扎堆热门专业,但是统计数据表明,热门专业的就业优势并不突出。‎ ‎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专业来说,2008年的毕业生规模都在10万人以上,可谓热门专业。但是,总体就业率在80%至85%之间,而“211工程”院校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在85%至90%之间。‎ ‎  此外,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也位列热门专业之中,毕业生规模在5万人至10万人之间。其中,法学、临床医学专业总体就业率在70%至75%之间,汉语言文学专业在75%至80%之间。‎ ‎  工科专业优势明显 ‎  而相比之下,不那么热门的工科类专业的就业率明显较高。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冶金工程、飞行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专业,无论是“211工程”院校还是非“211工程”院校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而这些专业毕业生规模较小,一般为1000人至5000人左右。‎ ‎  侦察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就业状况较为理想,总体就业率在90%至95%之间,“211工程”院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  金属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各校就业率均在90%至95%之间。‎ ‎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财经类院校报考指南 来源:《求学》杂志官网 ‎ ‎  财经院校分布全国,地理位置对其有什么影响?会计、金融学、经济学……财经专业名目繁多,哪所学校是强势所在?特色在哪里?且听下文为大家来盘点,财经类院校大搜索:‎ ‎  没有一所财经院校进入“985工程”,只有多所进入“211工程”,这反映出财经院校的影响力仍然在于其经济方面,和以人文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有差距。财经院校以其专业上的优势,不能算报考热度中的第一梯队,但绝对是第二梯队的领跑者,追逐程度高于同档次的师范类、理工类和综合类。‎ ‎  财经院校可分为四类,首先是地方财经院校,这类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适合当地发展的财经人才,在地区或者某一省份有很强的影响力;其次是专业财经院校,比如外贸类、审计类、税务类等,这类院校虽然在地区中的声望可能小于财经院校,但在行业中的知名度丝毫不逊色;第三是商学院或者工商大学,这类院校和传统的财经院校有所差别,其专业设置主要是面向“商业”,也就是包含制造业、物流运输等更广泛的行业,财经的味道或多或少被“稀释”了,更多人是向“企业”而非银行、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等传统财经行业靠拢;第四是各地的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往往建立的时间不长,前身是商贸学校、银行学校,或是在几所院校合并后升格而成的,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财经行业的基础操作人才。‎ ‎  财经院校的口碑在业内是颇高的,尤其是重点财经院校,校友遍及审计、统计、会计、银行、证券等行业,因此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这些院校有优势。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全国巡回招聘时,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绝对是当地主要的校园宣讲会场所,其他学校的求职者都要沾其“地利”之光;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除了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做宣传以外,全国几所主要的财经院校都有专场招聘。‎ ‎  不过财经院校也有很多弱点,专业过于集中而缺少人文氛围,很多院校开设的选修课太少,学生学到的东西太过单调;比较实际,学术气氛不如综合院校,讲座、学术活动不够活跃;社团少……财经院校的实力与困惑,还得靠考生综合权衡。‎ ‎  财经院校的命运永远和财经环境息息相关,中国的经济走势总体看好,因此在未来,财经类毕业生的总体优势还将继续存在。但选择财经行业和选择财经院校又是不同的概念: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驰名全球,被称为“经济师摇篮”;美国偏偏又把商学院归在综合性大学的名下,尽管许多著名的商学院名压其所在的大学。财经类大学以其特有的专业魅力,吸引着考生,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考生也将做更深刻的思考来选择彼此之间的关系。‎ ‎  财经类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 ‎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类学科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经济类学科在各类学科中脱颖而出。每年报考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生成千上万,前仆后继,犹如万马之奔腾,场面蔚为壮观。在真刀真枪的较量中,在轰轰烈烈的厮杀下,佼佼者脱颖而出,后来者破门而入,失败者挥泪退场,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千种滋味,一言难尽。财经领域六大重镇,即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财政学六大专业招兵买马,求贤纳士。如有愿望到到财经领域图谋未来,请听以下分解……‎ 经济学专业 ‎  经济学专业可以细分出很多研究方向,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等。由于在本科阶段侧重基础学习,大多数高等院校仅设有经济学专业,只有少数几个实力雄厚的重点院校才设有各个分支方向的专业,比如说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经济学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贸易经济专业。经济学专业作为我国最早开设的经济类专业,虽不像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后起之秀红得发紫,但近几年升温的迹象也非常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提高了人们对经济学的认同度;另一方面是经济学专业自身知识涉及范围广、注重基础研究的特点使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深造都有充足的选择余地。‎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技能的专业,想搞外贸,你必须要有个会办事的脑袋,里面装满点子。至于其他条件和能力,都好说,可以慢慢历练积累。不过毕业后求职跨门槛的时候最好有英语六级证(口语好的话另说),否则容易被绊倒。在大学时,同学们还可以参加外销员、报关员考试,增加就业筹码。地理位置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也非常重要,东部沿海地区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最为发达的地方,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多于其他地区。每年在宁波、东莞举办的贸易高级人才洽谈会吸引了大量贸易精英前往求职。另外发展潜力巨大的京津塘、环渤海地区以及成、渝地区也是贸易人才需求较多的地区。‎ ‎  金融学专业 ‎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成熟,银行、证券、信托等行业快速发展,金融学专业成为了近几年来热得烫手的经济学科专业。金融学同沃尔沃S系轿车一样,“产品”主要面向高端市场并且安全系数高,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金融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学习该专业,你会发现金融学就是讲钱、钱、钱,货币是钱,股票、债券都是钱。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及中央银行业务都是金融学的主要课程。除了课堂上学习理论之外,很多学校都会组织股票和外汇的模拟投资交易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毕业前2-3个月在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实习,更能加深学生对投资的理解。‎ ‎  财政学专业 ‎  说到印花税率上调,许多股民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提起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大型项目,许多人可以洋洋洒洒地说出其中的许多故事;提起农业税取消,10亿农民翘起大拇指……‎ 财政学专业涵盖的内容要小得多。财政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深入地学习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核心课程,将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处理财政税收业务的基本能力。财政学专业的特点是强调“核算”能力。在学习工作中需要运用数学工具,特别是统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数学、逻辑学学得较好或感兴趣的同学会占有优势。比较谨慎、细心的同学,出现错误的概率小一些,适合学好本专业并从事相关工作。财政学专业毕业的同学可以在政府财政部门,如财政部、税务局等单位从事税收规划、资产管理、审计等工作,或在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做报税工作和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者从事税务咨询服务工作,也可以在大型企业的财务部做税务规划的工作。‎ ‎  保险学专业 ‎  同学们千万不要误认为保险学专业就是培养一线保险推销员。保险是一个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险种的设计、保费的定制到保险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保险人才参与其中。风险管理、再保险方向的知识体系都非常复杂而有用,绝非保险营销这么简单。其他工作诸如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和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不仅人才需求大,而且工作体面、待遇优厚。保险业不光需要吃苦耐劳的营销人员,更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素养的本科层次的专业人才。保险学专业人才具体就业去向除了专门的保险企业外,还有中介企业、社会保障机构、政府监管机构、银行和证券投资机构、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等,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  投资学专业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英特尔斥资25亿美元在大连建厂,还是“股神”巴菲特买卖股票,他们都是在从事一项活动——投资。“投资”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国家发展、企业赢利、个人获利,都离不开投资。肯德基、麦当劳风靡全球、丰田汽车遍布世界都是成功投资的典型。最早将投资学设为本科专业的院校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力也属翘楚之列。目前,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都开设投资学本科专业。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增投资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  同学们在选择报考本专业时,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选择。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会到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地方工作,从业者必须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学习本专业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敏锐的市场“嗅觉”,还要对数字敏感。‎ ‎  一般来说,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毕业去向:第一,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第二,到企业的投资部门从事企业投资工作;第三,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第四,到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  同保险学专业一样,由于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比较少,开设投资学专业的学校往往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名牌大学,因此毕业生有比较强的竞争力。而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大,这无疑为投资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不少砝码。‎ ‎高考过来人谈:如何正确利用大学排行榜 来源:《求学》杂志 2014-04-26 10:09:55‎ ‎[标签:排行 大学 高考] [当前8990家长在线讨论]‎ ‎  高考过来人谈:如何正确利用大学排行榜 ‎  过来人:任静 ‎  与排行榜的那些事:排名因大学合并而上升,是名不副实还是名副其实?‎ ‎  过来人语:‎ ‎  记得那年夏天,我被“211工程”大学的新兴专业录取,父母都很为我高兴。他们还特地从网上搜索出大学排行榜,无论是在哪家机构发布的榜单里,这所学校的排名都是“嗖嗖嗖”地直往上蹿,我们都觉得这是学校发展前景好的象征。等我毕业的时候,说不定学校的“江湖地位”已经大幅提高了呢!去学校之前,几乎每晚我都会看着录取通知书上美丽的校园,想象自己漫步在校园里的日子。‎ ‎  可到学校的第一天,我就想复读了。这所大学根本没有介绍中的那么漂亮,校舍破旧,校园也小得可怜,说好的4000余亩校园面积呢?别提“漫步”校园了,从大门走到后门也就用十分钟呀!就在我以为被忽悠的时候,学长告诉我,学校面积确实有4000余亩,只不过那是三个校区的总面积,其他两个校区距离这里大约两小时车程。‎ ‎  听了学长的解释,我觉得被忽悠得更惨了。‎ ‎  后来我才知道,这三个校区原本是三所大学,它们在2000年的大学合并潮中合并为一所学校,学校的高排名也得益于合并。在三所大学合并后,资源得到整合,各学科融会贯通,各自优势相互补充,综合实力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浙江大学是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强强合并,华中科技大学由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有些学校在合并潮中实力增强,排名上升;有的就没那么幸运,合并后实力反而被稀释了。‎ ‎  我明白了原委,心中的结也打开了。漫步校园的梦想虽然破灭,但至少我的学校还是名副其实的!‎ ‎  过来人:马玉峰 ‎  与排行榜的那些事:排行榜助我悬崖勒马 ‎  过来人语:‎ ‎  在大家都质疑排行榜的时候,我得为它说几句好话。没有大学排行榜,也许我的路会截然不同。‎ ‎  离志愿填报的截止日期还有四天,我惴惴不安。我的第一志愿选择了A大学,因为该校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实力很强。以我的成绩,考上A大学可能性很大,但因为我报的是热门专业,所以能不能被如愿录取还说不准。家人劝我服从专业调剂,可我一想到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就很不甘心。究竟志愿该怎么填?我心里没底。‎ ‎  第二天,老爸把我拉到电脑前,指着显示器让我看。‎ ‎  屏幕上是一份大学排行榜。我一眼就看到,A大学在综合排名上处于中上位置,它的机械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专业排名上很高。‎ ‎  “我知道它很强,所以我才报它嘛。”我说 ‎  “我不是让看它,我是你看看这所学校。”老爸指了指屏幕。‎ ‎  老爸指的是B大学。B大学在综合实力排行榜上,足足落后了A大学20名,可在专业排名上,它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实力却能紧紧跟在A大学之后。‎ ‎  “我在杂志上查过了,B大学录取线不算太高,你肯定能上;它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它的王牌专业,你的分数也足够,说不定还能进实验班。虽然它的排名不如A大学,不过我觉得这个更合适你。”‎ ‎  “这种榜单信得过吗?”之前我听过一些负面新闻,说排行不权威、不科学、不靠谱。‎ ‎  “我也不知道。但至少它给了咱们一个信息和线索嘛。剩下三天,咱们就从一切渠道了解B大学,看看是不是真有榜上说的这么牛。”‎ ‎  往后三天,我和老爸分工合作,我查阅官方网站、在校园论坛里发帖子,他打电话给招办老师,最后我俩得出一致结论:虽然B大学综合实力比不上A大学,但要比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B大学确实不遑多让。最后一天,我悬崖勒马,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上了B大学的名字。‎ ‎  一年后,我又从新的杂志看到,去年我的确可以被A大学录取,但分数距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录取线还差3分。我真庆幸,如果不是那份榜单,我不会知道,两所实力相差较大的学校,居然在我想报考的专业上实力不分伯仲;如果不是那份榜单,我可能会走上复读之路。大家骂排行榜,可我得感谢它。它的数据可能不够准确,但正如我老爸说的,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些信息和线索,让我们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多一点可能性和参考。当然,最该感谢的是我的老爸。事后我问老爸为什么会想到查排行榜,老爸哈哈一笑:“关乎我儿子前途的事,当然尽可能搜集多点资料,管他靠谱不靠谱,统统找来!”‎ ‎  过来人:陈丽芬 ‎  与排行榜的那些事:大学读了四年,学校排名降了四年 ‎  过来人语:‎ ‎  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根叔”有云:“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  我的母校各方面都不错,老师讲课兢兢业业,改卷时也常对我们手下留情;五块钱就能吃到两肉一素,还从没吃出过虫子;学校盖起了崭新的宿舍楼,新的体育场也在破土动工……千好万好,就是有一点不好:在我大学生涯里,学校的排名一降再降,四年降了10名,而之前还排在母校身后的几所大学却稳中有升,超到前头去了。排名的下降对我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好比你以高价买了房子,虽然住着很舒服,却总有人提醒你:你的房子跌价了,贬值了,你亏了!‎ ‎  作为一个深深热爱母校的学生,本该“子不嫌母丑”,但我又忍不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且令人担忧的是,母校每况愈下的排名会不会影响我的就业前景?用人单位招聘时会不会优先录取排名靠前的大学的毕业生?我心中那份不痛快,着实难以言表。‎ ‎  直到我看了更多关于大学排行榜的报道,排行榜被业内人士批得体无完肤,被民间调侃得一无是处,我才释然了。排行榜的确能体现大学的某项指标,如科研实力、研究成果等,但它体现不出的东西还有很多:大学积极向上的研究精神,同学们组织活动时的戮力同心,老师课堂上的幽默风趣与尽心尽责……这是冰冷的数字无法体现的,是干巴巴的排行榜无法衡量的,而这些才是大学的精神和气质所在,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 ‎  如果以后有人用大学排名诋毁我的母校,我会义正词严地告诉他:排名下降又如何?学校不是股票,排名的升降不能说明一切。培育我四年的地方,我一天骂八遍也不许别人骂一遍!‎ ‎  Tips:考生该如何利用大学排行榜?‎ ‎  一、可以参考,不可迷信。‎ ‎  大学排行榜来自民间机构,权威性和科学性有待商榷。考生在升学时可以将大学排行榜作为择校参考资料之一,但切不可作为唯一依据。众多排行榜都是以一套评价体系来衡量所有高校,其评价指标也多侧重于科研及大学的综合实力,容易忽视大学的软实力。一句话,志愿填报有风险,参考排名需谨慎。‎ ‎  二、手中不止一份排行榜。‎ ‎  现在国内比较流行的榜单有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排行榜”、网大教育研究中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上海交大“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参考几份排行榜有助于全方面了解大学。‎ ‎  三、选择合适自己的指标。‎ ‎  不同考生的考分、考试类别(文科或理科等)、专业兴趣和就业倾向各不相同,应有所取舍和侧重。如果你打算从事科学研究,可以关注科研实力指标;如果你已经有心仪的专业,不妨多看看学科排行数据;若你有志于出国深造,可以留意大学的国际化程度。‎ ‎  大学决定起点,专业决定方向。阅读大学排行榜的诀窍之一就是看一级学科排名。因为一级学科的排名只是针对本学科专业进行,评估所涉及的面相对于整个学校来说要窄得多,加上又是同行专家评比,提高了评估排名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考生和家长应警惕选择大学和专业的两大误区 来源:光明网 ‎ ‎  选择大学和专业的两大误区 ‎  误区一:家长为孩子完全做主,似乎考生只是家长的替身,考生在按父母的经验生活。这个误区背后是家长经验的有限性对孩子未来的限制,是家长替代孩子选择带来孩子的被动和埋怨。家长正确的角色,应当是帮助收集信息,提供各类建议,最终一定由孩子自我决定自我负责。孩子的自主带来成熟,带来责任感和未来前行的动力。‎ ‎  误区二:家长和考生盲目选择流行专业。有些高分考生家长明知孩子喜欢考古专业,但分数高,因而一定要选择金融学专业,选择经济学专业。目前的流行专业意味着当下招生数量很大,这首先意味着四年后孩子将面临同类人群激烈的竞争。此外,如果八年后这个专业不流行了,孩子怎么办呢?‎ ‎  志愿填报阶段有着简单的技术因素可作参考,比如某大学和专业最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孩子在中学和所在地区的排名等。各地招办、社会服务机构、大学和中学一般会帮助家长获得这些信息,对于成绩很高的考生,大学还会做出专业优先选择承诺。我们暂时不讨论专业选择表面的技术因素,专门谈谈背后的实质。‎ ‎  何为“专业”?‎ ‎  何为“专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认为专业本质就是一组课程,学生通过大学专业学习形成大脑中的一个知识结构,所以选择专业就是选择未来自己的知识结构。‎ ‎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科专业以学科为参照标准,被划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大类。我认为可以有一种更加具有解释力的分类,那就是学科标准、职业标准和学生标准(个人专业),其中学科标准包含单一学科、跨学科和问题中心三类专业。‎ ‎  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一种标准是学科。知识本身以学科为标准进行划分,是知识日渐丰富之后人类不得已的选择。教师在选择课程(知识)形成专业、也就是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时,以学科为标准仍可以有三种方式对知识进行组合。第一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可以称为单一学科,就是教师从单一学科的知识领域中选择核心知识教给学生,比如物理学专业。第二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可以称为跨学科。教师在选择向学生传授的一组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从两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中选择知识进行课程组合,并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知识领域,比如北京大学目前在国内率先设置的“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第三种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的方式称为问题中心。教师在选择向学生传授的一组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以一个重要问题为中心,跨越多个知识领域组织课程,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本科专业,如“电影研究”和“犯罪学”专业等。‎ ‎  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二种标准是职业。知识本身以职业为标准进行划分是对知识的另外一种分类,这种分类具有更加直接的意义。教师在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时,以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的职业为标准。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培养机械工程师为目标,还有“护理学”、“会计学”等等。‎ ‎  本科专业分类的第三种标准是学生自我设计的个人专业,是由学生提出、来自学生视角的知识组合,因此可以称为个人专业。在这个大的分类名称之下实际蕴涵了知识组合无限的方式,其内涵是充分发散的,其知识结构是学生给自己设计的,是独特的和个别的。这类专业目前国内极少。‎ ‎  学生构建跨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通过辅修/双学位学习,这意味着考生在大学学习时,在主修一个专业的同时可以辅修一个专业,进而构建出包含两个领域的知识结构。辅修/双学位的成才个案有很多,其一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他本科取得数学和物理两个学士学位。第二位是世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的教练鲍曼,他的大学专业是儿童心理学,辅修古典音乐作曲,并担任学校游泳队队长。鲍曼的主修专业儿童心理学在对菲尔普斯的训练中发挥出独特作用;其古典音乐作曲的训练在菲尔普斯的游泳节奏中表现出来。‎ ‎  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未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比如,主修生物+辅修数学,对于攻读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生有利;主修物理+辅修化学,对于攻读物理化学的研究生有利;主修地质+辅修生物,对于攻读古生物的研究生有利……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曾说,学科交叉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正是物理的分析方法和化学关于分子结合键知识的共同运用,对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起到了作用。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可能是无限的,因此跨学科知识的组织模式不能硬性规定,而应当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一名中国学生张泰苏在耶鲁大学所选择的双学位为历史+数学,这种选择所体现的学科交叉便超越一般的观念。张泰苏在写给北京大学的信中说,耶鲁“近年来不少学生选择双学位,以增加日后的选择,而这两个学位无需相互关联。数学与经济、数学与计算机等互补性组合固然广受欢迎,但经济与美学这类选择也无人非议。定专业只凭个人能力与兴趣”。‎ ‎  大学是否能提供很多辅修/双学位的学习机会,是报考时应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些大学主修专业学分太多,因而辅修/双学位教育基本无法开展。北京大学最近小语种的报考非常热门,其重要原因就是北京大学提供多达30多种辅修/双学位的机会,小语种加上辅修使得学生的就业去向更加宽广。‎ ‎  兴趣与天赋 ‎  选择专业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家长和考生应该选择那些考生有兴趣也有天赋能力的专业。‎ ‎  中学生应当时常问自己一个大问题,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即使这个专业很热门,也不应该选择。‎ ‎  考生了解到自己的兴趣并不容易,家长需要提早做出一些准备,比如让孩子提早接触各类职业,随着孩子的成长帮他安排职业的参观和实习。中学的教育家们(不包括追求应试成绩的校长)在中学应当安排很多的选修课,使学生对宽广的知识领域有所涉猎。如果家长和中学的教育家提早有所准备,家长和考生才会在关键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我国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智慧的家长和考生有很多机会站得先机。‎ ‎  考生了解到自己的天赋能力更加困难,学生甚至必须经过大学专业的一段学习才能对自己有初步的了解。比如,一个考生如果对数学专业非常感兴趣,但经过大学一年的努力学习,成绩比较差,这可能说明学生虽然对数学专业感兴趣,但数学专业对他并无兴趣,未来学生在数学领域和那些虽然没有特别努力就取得很高成绩的人一起竞争,其职业生涯难有出类拔萃的机会。这意味着考生应当转专业,寻找自己的天赋所在。‎ ‎  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专业天赋必须经过大学专业的学习和尝试,大学的制度设计应当给予学生专业选择和转专业的较大自由。理想的制度是允许学生在大学入学时不选择和确定专业,经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后再选择专业,这已经成为美国一流高校普遍的制度。国内最接近的制度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和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第二种较为理想的制度是按大类招生,这会给予考生较为宽阔的选择空间,比如浙江大学按六个大类招生,南京大学按十个大类招生,考生都有更多选择和转换自由。第三种较为理想的制度是宽松的专业转换制度,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就给予学生自由的转专业空间。‎ ‎  值得警惕的是那些转专业制度严苛的高校,比如四川某大学规定只有学习成绩在本专业同级学生中排名前10%,才能申请转专业,一个学生的成绩在本专业同级学生中排名前10%,这说明该生非常适合这个专业,其能力与兴趣与这个专业匹配恰当,他恰好不应当转专业。那些需要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专业,能力的欠缺或心理上的排斥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暂时不佳。如果转到他们更加有兴趣、更加适合的专业,他们才可能取得更好成绩。‎ ‎  家长和考生要多加留心学校转专业等相关制度,在同等情况下尽量回避那些制度不科学不人性化的高校,选择用脚投票。‎ ‎  经验与想象力 ‎  选择专业需要具备远见和想象力,即使没有远见和想象力,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开明和宽容的心态。家长们常常被自己的经验所蒙蔽,如果家长对过去的经验、特别是有时成功的经验过分执着和强势,就会把孩子未来的发展限定在自己想象力和经验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的想象力和经验是有限的,停留在过去非常容易out(过时),这使得孩子注定难以成功,因为未来孩子成功的标志就是他们超越父母的想象和经验。如果乔布斯的父母、比尔·盖茨的父母按自己的经验和想象限制孩子的发展和探索,人类社会注定将失去两位天才,因为他们的成功一开始就不在父母的经验和想象之中。‎ ‎  远见有三方面的深刻含义。‎ ‎  首先,这个世界变化是恒常的,不变是短暂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专业选择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那些本科就选择职业型专业的考生。过去30年间,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新的职业不断产生,同时旧的职业持续消亡。导致职业变化的原因大致有几点。①经济体制转轨和政策变化因素。比如房地产相关行业兴起。②‎ 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电报消失了;寻呼机从无到有,到达巅峰又消失了;计算机、网络、数码相关行业从无到有并发展为方兴未艾的产业。‎ ‎  大学的通识教育提供我们所说“专业”或者“职业”知识之外的教育。这种教育常常被认为没有“职业”的知识有用,或者说是无用的,这是通识教育被考生和家长忽略的原因,当然也有许多大学对其有所忽视。然而,这种“无用之用”,反而非常实用,甚至说有大用,原因即因为变化的恒常。考生和家长选择大学和专业,需要关注大学的通识教育,关注其设置和质量。如果一所大学在通识教育方面有所缺失,在同等情况下应当更加慎重选择。‎ ‎  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面对知识的迅速增长、职业的生成与消亡,一种选择专业的思路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以训练心灵为目标选择专业,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专业选择思路,是远见的第二个内涵。选择哪种专业最有助于训练心灵呢?通常是最为古老和深刻的基础学科,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物理学、数学、社会学等。比如,哲学所学的内容需要用很实用的技巧如写作、辩论来表达或表现,而写作与辩论的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事业发展和应对变化有所帮助。美国哲学研究会常务会长施拉德曾说,在当今这样一个人们时常变换工作的时代,学习哲学无疑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哲学是一门帮助人们成为快速学习者的学科,它使人们在写作、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获得了强有力的训练。”据美国的大学理事会统计,美国选择哲学专业的学生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了2倍。目前,国内高校哲学和历史都是冷门专业,浙江大学去年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只有3名,这说明还很少有人了解到这种专业选择的道理。黑格尔曾说:“绝对知识或知道自己为精神的精神,必须通过对各个精神形态加以回忆的道路来达到,即回忆他们自身是怎样的以及怎样完成它们的王国的组织的。”这句深刻的话从浅显实用的角度解读,其实反映的就是基础学科对于训练心灵的重要性。‎ ‎  家长和考生需要把本科专业学习和研究生专业结合起来考虑。比如,许多学生未来希望从事商业和金融业,他们本科就选择这些专业。如果他们注意到研究生中有MBA,目标是培养更加高端的工商管理人员,那么更明智的选择应当是本科期间学习一种基础学科,本科毕业后在商业企业实习,之后在研究生期间选择MBA。‎ ‎  (作者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 ‎ ‎ 卢晓东)高考如何选专业:51个专业职业分析及王牌学校 请参考网站:http://www.careerslife.com/tgaokao/ 职业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 独之秀 ‎51个专业详细解析,包括对专业的职业分析及实力派学校,希望能对高考选专业有所帮助。‎ 大学专业详解-选哲学类专业:选经济学专业:选法学(法学类)专业:选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选法学(社会学类)专业: 选法学(政治学类)专业: 选法学(公安学类)专业:选教育学(教育学类)专业:选教育学(体育学类)专业: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类)专业:选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选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选文学(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选文学(艺术类)专业:选历史学专业:选理学(数学类)专业:选理学(物理学类)专业:选理学(化学类)专业:选理学(生物科学类)专业:选理学(天文学类)专业:选理学(化学类专业):选理学(地理科学类)专业:选理学(地球物理学类)专业:选理学(大气科学类)专业:选理学(海洋科学类)专业:选理学(力学类)专业:选理学(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选理学(材料科学类)专业:选理学(环境科学类)专业:选理学(心理学类)专业:选理学(统计学类)专业:选工学(地矿类)专业:选工学(材料类)专业:选工学(机械类)专业:选工学(仪器仪表类)专业:选工学(能源动力类)专业:选工学(电气信息类)专业:选理学(土建类)专业:选理学(水利类)专业:选工学(测绘类)专业:选工学(环境与安全类)专业:选工学(化工与制药类)专业:选工学(交通运输类)专业:选工学(海洋工程类)专业:选工学(轻工纺织食品类)专业:选工学(航空航天类)专业:选工学(航空航天类)专业:选工学(工程力学类)专业:选工学(生物工程类)专业:选工学(农业工程)专业 鲁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变化多 考生要做到心中有数 今年填报志愿变化挺多 考生报志愿前要心中有数 网报志愿超时视为自动放弃 录取批次较去年有所改变,分批次征集志愿推进到本科一批……这些变化预示着今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要格外留心。那么,今年高考志愿究竟该如何填报?时间如何安排?网上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哪些情况?昨天,省招考院专家进行了详细解读。‎ 网上填报志愿分九步走 招生计划分两类 ‎2014年网上填报高考志愿主要有9个步骤:研读招生计划及有关招生政策——填写志愿与填表——上网阅读填报志愿说明——登录填报志愿系统——修改登录密码——填报志愿——提交保存志愿——查看志愿——退出填报志愿系统。‎ 记者了解到,今年招生计划分为非征集志愿计划和征集志愿计划。各批次首次公布的计划为非征集志愿计划,分类刊登在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主编的《2014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上。从本科一批开始,每次录取后公布的缺额计划为征集志愿计划。征集志愿计划填报志愿前在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www.sdzk.gov.cn www.sdzs.gov.cn)公布。‎ 填志愿必须填预填表 春夏两季志愿分开填 省招考院专家王希常告诉记者,考生填报志愿时必须先填预填表。“要将自己选择的院校及专业填写到相应的志愿预填表上,并对照招生计划进行核对,确保志愿预填信息准确无误。”‎ 志愿预填表应根据本次填报的各个批次分别填写,以免忘记或混淆。上网时,应按志愿预填表上的内容进行填报,以减少操作时间,避免出现时间不够和临时查询不到代号等问题。‎ 另外,王希常还介绍,今年我省首次实行春季高考。若考生既参加了春季高考又参加了夏季高考,填报志愿时,要使用春、夏季高考考号分别登录、填报志愿。‎ 填报超时视为自动放弃 首次登录后须改密码 据了解,网上填报志愿有非常严格的时间规定,超过规定时间视为放弃填报志愿。王希常说:“在规定时间和修改限定次数内,考生可按本人意愿修改志愿。每个考生在第一次网上提交所填报志愿后,还可修改两次,每次修改后均要点击‘提交保存志愿’并输入登录密码点击‘确定’保存志愿。”‎ 除专科提前批直招士官专业志愿是在7月4日9:00-12:00填报,其他志愿都是在填报志愿当天的9:00-17:00。到截止时间系统将关闭网上填报功能。“考生们一定要尽早填写提交,以免遇到停电、网速过慢等异常情况耽误事儿。”王希常说。‎ 另外,考生在第一次使用初始密码成功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一定要修改登录密码,如不修改,无法继续操作。密码设置不能过于简单,要用字母和数字组合。‎ 志愿填报分八次,时间要记好了 ‎6月29日,填报艺术类提前批、艺术类本科一批一志愿。‎ ‎7月3日,填报文理类本、专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一 批一志愿、体育本科一志愿(注:专科提前批不包括直招士官 专业志愿)。‎ ‎7月4日9:00-12:00,填报专科提前批直招士官专业志愿。‎ ‎7月19日,填报文理类本科一批征集志愿,艺术类、体育类 本科一批第一次征集志愿,本科二批一志愿,高水平运动员志愿。‎ ‎7月29日,填报文理类本科二批第一次征集志愿,艺术类、体育类本科一批第二次征集志愿。‎ ‎8月2日,填报文理类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专科一志愿(含艺术、体育、优秀运动员、实践生)。‎ ‎8月11日,填报专科第一次征集志愿(含艺术、体育)。‎ ‎8月15日,填报专科第二次征集志愿(含艺术、体育)。‎ 今年招生录取变化挺多 考生报志愿前要心中有数 对照去年的招生录取政策文件,记者发现,今年招生录取变化还真不少。‎ 变化一:专科一批和专科二批合并为专科批次。‎ 变化二:推进实施分批次征集志愿。省招考院专家孙金琦介绍,将分批次征集志愿推进到本科一批,即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专科批次实行分批次征集志愿。本科一批填报1次志愿,征集1次志愿;本科二批填报1次志愿,征集2次志愿;专科(高职)批填报1次志愿,征集2次志愿;采用征集志愿的批次最后一次征集设服从调剂志愿。本科二批服从调剂志愿分为“公办院校服从调剂”及“其余院校服从调剂”两类,考生可选报其一或两类都报。‎ 其余批次志愿设置与2013年相同。‎ 变化三:本科提前批调剂录取调整。孙金琦称,本科提前批航海类院校志愿生源不足时,不再进行调剂录取,而是将缺额计划放到本科二批重新向社会公布,录取有志愿的考生。‎ 变化四:文理科填报志愿时间推迟。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及本科一批一志愿6月29日填报;文理类本科由往年的6月28日、29日填报,推迟至7月3日填报(7月3日填报文理类本、专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一批一志愿)。‎ 变化五:艺术类本科一批也征集志愿。据了解,今年,艺术类本科一批也实行征集志愿填报1次志愿,征集2次志愿,最后一次征集志愿设美术类服从调剂志愿;一志愿填报时间与艺术类提前批填报志愿时间相同,两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与普通文理科本科二批的两次征集志愿时间相同。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志愿设置及录取时间与往年相同。(记者 张雯雯)‎ 来源:山东商报 ‎211工程大学 东北地区 ‎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东北大学 ‎ ‎? 吉林大学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 延边大学 ‎ ‎? 大连海事大学 ‎ ‎? 辽宁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 东北农业大学 ‎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华北地区 ‎ ‎? 清华大学 ‎ ‎? 中国人民大学 ‎ ‎? 北京大学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 北京师范大学 ‎ ‎? 南开大学 ‎ ‎? 天津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 中国传媒大学 ‎ ‎? 中国石油大学 ‎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 ‎ ‎? 中国矿业大学 ‎ ‎? 北京交通大学 ‎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 北京化工大学 ‎ ‎? 北京邮电大学 ‎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 内蒙古大学 ‎ ‎? 太原理工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 中央财经大学 ‎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 中国政法大学 ‎ ‎? 河北工业大学 ‎ ‎?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华东地区 ‎ ‎? 复旦大学 ‎ ‎? 浙江大学 ‎ ‎? 厦门大学 ‎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 南京大学 ‎ ‎? 东南大学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山东大学 ‎ ‎? 中国海洋大学 ‎ ‎? 华东师范大学 ‎ ‎? 福州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上海财经大学 ‎ ‎? 苏州大学 ‎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东华大学 ‎ ‎? 华东理工大学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 河海大学 ‎ ‎? 江南大学 ‎ ‎? 南京农业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 南京师范大学 ‎ ‎? 安徽大学 ‎ ‎? 合肥工业大学 ‎? 上海大学 ‎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华中地区 ‎ ‎? 华中科技大学 ‎ ‎? 武汉大学 ‎ ‎? 华中农业大学 ‎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 武汉理工大学 ‎ ‎? 湖南大学 ‎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 郑州大学 ‎ ‎? 南昌大学 ‎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南地区 ‎ ‎? 中山大学 ‎ ‎? 华南理工大学 ‎ ‎? 暨南大学 ‎ ‎? 华南师范大学 ‎? 海南大学 ‎ ‎? 广西大学 ‎ 西北地区 ‎ ‎? 西安交通大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西北工业大学 ‎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 宁夏大学 ‎ ‎? 新疆大学 ‎ ‎? 石河子大学 ‎? 西北大学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陕西师范大学 ‎ ‎? 长安大学 西南地区 ‎ ‎? 重庆大学 ‎ ‎? 电子科技大学 ‎ ‎? 四川大学 ‎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 贵州大学 ‎ ‎? 云南大学 ‎ ‎? 西藏大学 ‎? 西南大学 ‎ ‎? 西南财经大学 ‎ 军事系统 ‎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 第二军医大学 ‎ ‎? 第四军医大学 ‎ 以上内容来源于教育部网站,详情请见““211工程”学校名单”。‎ ‎985工程大学 一期名单 ‎ ‎? 北京大学 ‎ ‎? 清华大学 ‎ ‎? 中国人民大学 ‎ ‎? 复旦大学 ‎ ‎? 浙江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 武汉大学 ‎ ‎? 厦门大学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 南开大学 ‎ ‎? 天津大学 ‎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东北大学 ‎? 吉林大学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同济大学 ‎ ‎? 上海交通大学 ‎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 山东大学 ‎ ‎? 中国海洋大学 ‎ ‎? 湖南大学 ‎? 中山大学 ‎ ‎? 华南理工大学 ‎ ‎? 重庆大学 ‎ ‎? 电子科技大学 ‎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 兰州大学 ‎ ‎? 四川大学 ‎ ‎? 中南大学 ‎ 二期名单 ‎ ‎? 中国农业大学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华东师范大学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 中央民族大学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