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 新特点 文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命题的思路基本稳定、稳中求变、稳中求改、稳中求新的一贯思路。 全国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下列各点: 1、进一步加大历史学科的能力考查力度。 (1)试卷大幅度调整了知识性试题与能力性试题的比例。 (2)强调在新情景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重视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多层次考查。 2、淡化热点内容,突出历史学科特点。 3、命题的触角更多地向课外延伸。 4、试卷呈现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二)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陕西高考招生文科综合阅卷组的分析报告,陕西考生主要问题如下: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 (2)忽视题目的设问要求,随意变更问题方向。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1)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2)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3)不少考生在解读信息时出现价值偏差。 4、表述问题较为突出。 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文科考生必备的能力。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此类能力相当薄弱。 (1)语言组织能力差,不会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准确表述,比较空泛。 (2)表达的逻辑性不强,甚至自相矛盾。 (3)表达的角度单一,层次性差。 (4)错别字较多。 (三)高频考点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一.关于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古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30%。中国古代史范围广泛。涉及时间久远,内容相当多,特别是朝代更迭频繁,史实庞杂,学生多反映不好复习掌握。建议按以下几个方法复习,以取得优秀成绩。 1、按历史阶段了解时代特点。 从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年代属于古代历史。古代历史大致可以分为6段,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这6段时代特点分别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及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巩固和初步发展,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要用相应的史实证明这些特点。 2.按类别归纳主要史实。 中国古代史按大类可以分作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人物6大类。政治类还可以分作中央集权加强.古代改革、对地方管辖、用人制度、平叛斗争、腐败亡国等专题。经济类可以分作经济思想、赋税制度、生产工具、商品经济、土地政策、政策调整、社会生活等专题。民族类可以分作民族演变、民族政策、民族融合、各族经济文化交往等专题。外交类可以分作对外开放政策和史实,陆上和海上交通线,闭关锁国及影响、反侵略斗争等专题。文化类可以分作科学技术成就、思想成就、史学、文化艺术、教育、儒家法家等专题。人物类可以分作开国皇帝,杰出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等专题。应将这些专题下涉及的重要史实罗列出来。了解清楚发展演变线索。也就初步实现于古代史部分的学科内综合。 3.注意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五方面问题的相互作用。 在不少情况下,5方面问题是互为因果的。例如: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可从文化政策文字狱上找,也要从政治上封建专制的强化,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延续,民族上民族分化政策和高压政策,外交上的闭关自守封锁政策上找。而如果问经济发展缓慢原因,那么科技落后也是原因之一,其他在政治、民族、外交上的情况也影响经济发展。在复习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的关系时,应对同一历史阶段的情况予以归纳,也就是说在了解某一阶段历史特点时,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5个方面着眼思考,以期完整回答问题。 4.要重视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问题。 教材对政治类介绍较多,一般师生在教学中也多重视政治类。近年高考命题有一倾向,即对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类的问题考查分值加大,占中国古代史部分分值的一半以上,有时甚至达四分之三多。有时考的是政治与经济、文化的联系问题。 5.要注意把世界史中相关内容与中国古代史内容结合复习。 明朝以前的历史,只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涉及到中外关系。一些大事如丝绸之路、佛教传入、汉唐与日本、朝鲜关系、唐与印度、中亚、西亚的关系、中国对外贸易、华侨开发南洋等应了解清楚。明朝及清前期(约14—19世纪初)的时候与《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介绍的同一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殖民扩张、英法美革命、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等关系极为重要,不能割裂开来,。另外,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如:台湾的失而复得(1624年、1662年)、澳门被侵占(1553年)、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传教士来华(明末清初)、英使马戛尔尼访华(1793年)、中国科技文化相对落后、鸦片大量输入等,必须从世界史上找一下背景和原因。这样,易于搞好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复习,也可促进世界历史的复习。 6.把清朝历史应作为一个整体复习。 现行教材把清朝分成前期和后期两段。前期安排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后期安排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往往造成学生认识上的障碍。建议在复习时,应注意清朝260多年历史是个完整的朝代的历史,由建立、巩固、强盛,到逐步腐朽、衰落,以至灭亡。注意了解它的政权演变、经济发展、国家兴衰、民族交往、外交关系、文化成果及其原因。另外,清朝由后金建立算起,先后12个皇帝的顺序及在位时间也应基本了解.可记为: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三个一组,合辙押韵,两遍就能记下。 7.结合政治常识,掌握好历史基本理论。 掌握历史基本理论不仅对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也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例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动也可以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变动同样可以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变动,英雄人物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的斗争也要杰出人物领导。还有必然事件与偶然因素、绝对与相对、主要与次要因素、内因与外因、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等也应掌握。 二.中国近代现代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40%。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的编写格式与中国古代史教材有很大不同,基本是以中国革命史的面貌出现。教材中涉及不少政治理论问题、重要的典籍、中外关系,还用不少篇幅介绍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命运、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建立人民民主国家、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等问题,头绪较多。尽管中国近代现代史只有160多年历史,但学生的复习效率往往不佳。遇见考题,往往感觉似曾相识,也能写上一些,但得分不多。建议考生按以下方法复习准备: 1.掌握中国近代现代史分期、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迄止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阶段的中国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分作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属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起)。这一段的中国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60多年中,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数次变化: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革命也发生了三次变化:农民反封建革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些情况可用下列示意图表示: 古代 近代 现 代 1.划分年代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农民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840 1919——1949 1956——至今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上示意图应记准、理解,并要分析社会性质和革命发生变化的原因、经过及影响,从宏观上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概况。 2.划分阶段,掌握阶段特点。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两册共有2l章内容,课本编者设计章节不够合理,各章内容,多的分4节,少的仅1节。对重要历史事件介绍详略不当。如解放战争4年历史用了2l页介绍,改革开放16年历史仅用了8页介绍,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复习制造了一些障碍。在复习时应按历史阶段,并照应历史发展进程,可分作以下几个阶段: (1)清朝统治后期(上):19世纪中期(1840—1874年) (2)清朝统治后期(下):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1875—1911年)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0世纪初(1912——1927年) (4)国民政府统治时期:20世纪20—40年代(1927—194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期(1949—1956年) (6)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中(1956—1976年) (7)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1978-今) 归并为7个阶段后,头绪减少,易于掌握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历史特点。 3.注意分清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相似之处是:革命性质相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这一革命的前后两个阶段)。革命任务相同(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建设独立、民主、自由、统一、富强的中国)。革命动力相同(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理论三民主义,后者是无产阶级理论毛泽东思想)。革命前途不同(前者是资本主义,后者是社会主义)。 4.把中国近现代史归纳为三大主题:救国、建国和强国。 中国近现代史涉及史实较多,头绪较繁。学生复习时,可按救国道路探索、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和如何使中国繁荣富强3个大类归纳。教材中大致上90%的内容可网罗在其中。 例如:救国道路探索下可包括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大事。 建立什么样国家包括太平天国、百日维新、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等内容。革命派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无产阶级要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 强国之梦起于近代之初,先进人物要使中国富强,完成近代化和现代化.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洪仁玕有《资政新篇》,洋务派要自强求富,维新派要发展资本主义。在完成社会主义过渡后,重要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并注意各大事之间的有机联系。注意了解救国、建国、强国三大主题的联系。 5.注意重要史实或类别的历史演变过程。 复习近现代部分的些问题时,要结合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史实,易于使学科内的综合在日常学习复习中完成.例如:中央对台湾管辖和台湾主权两次失而复得的过程;中央政权机构的演变;明末到近代的西学东渐;资本主义萌芽到发展壮大;历史上的进步思想;历史上重要科技成果;古代以来中日关系;教育思想与教育的发展;沿海城市的出现、发展;历代史学成就等等。复习近现代史时,要考虑近现代史的问题能与古代史的哪些问题联系?最好把相关的史实联想一下,形成一个小的专题。 6.注意一些重要的概念的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中有不少新概念。这些概念有历史的,有政治的,也有地理的。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官僚资本主义、左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君主立宪制、共和制、西学东渐、工农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统一战线、干支纪年、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度、江淮、中原、陕甘宁、鄂豫皖、晋察冀、左右江、中国东部、中西部等。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中国既保留封建制度,又有殖民地性质的一种社会形态。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以四大家族建立对全国统治为标志。 机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错误思潮。超越现实,盲目斗争,冒险而不讲科学,不顾现实条件的是左倾错误,如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不敢斗争、落后于群众,无原则地妥协退让,则是右倾错误,如陈独秀的错误。 君主立宪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由议会立宪,君主签署公布实施。工农民主专政是土地革命时中共建立的苏维埃的政权性质,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干支纪年法在语文课里也有涉及。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12个。近代史上涉及重要的以干支纪年事件有,庚申事变、辛酉政变、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相关的政治、地理概念,要结合政治教材和地图,理解这些概念的内含。例如: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原、江南,西南、华南、东南等关于中国分地区概念包括的具体范围。前文提及的根据地名称,如鄂豫皖,晋察冀等,知道是哪些省交界处,位置在地图上何处。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30%。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难的部分。因为世界史上国家多(涉及到几十个国家,主要有十几个),国际关系复杂,教材编写中把各国历史人为地截成几个阶段,许多生疏的人名、地名、典章制度专用名称等,容易使学生有“世界历史像一团乱麻”的感觉。另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许多问题与历史相联系。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文科综合高考题更容易出现。所以,考生要力争复习好这一部分历史。具体复习备考提示如下: 1.注意三条主干线索。 一部世界近现代史实际上有3条并列的主干线索:即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无产阶级产生,发展、斗争的过程;民族解放运动产生、发展的过程。 (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壮大。 14-16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有包买主制度、手工工场和资本主义农牧场3种形式。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9世纪初期和中期,工业革命扩展。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取得胜利: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20世纪30年代及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过自身的改革,调整、继续发展。 (2)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斗争。 14-16世纪产生了最早的工人阶级,其后他们参加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斗争.工业革命后工业无产阶级形成,斗争发展。1848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产生。其后,有巴黎公社革命、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十月革命等,社会主义运动从小到大。二战以后一度有一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亚非欧美洲遭到侵略后,都发生了民族解放运动。欧洲有尼德兰、匈牙利、巴尔干等斗争。美洲最早有美国,其后有拉丁美洲的独立斗争。亚洲斗争教材介绍较多,19世纪中期有革命风暴,晚期有亚洲觉醒,一战后有民族解放斗争高潮。二战后亚洲国家都获得独立,走上发展道路。非洲斗争重点在东北非的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和南非的独立发展。 2.理清主要国家的历史线索。 世界史上的国家,新教材和大纲可分为3类;主要国家(英、法、美、德、俄、日、意、印等),次要国家(西、匈、南、埃、埃塞、土、朝、韩、墨等),一般国家(比、荷、葡、奥、新加坡、古巴等)。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线索要理清,次要国家要注意某一阶段的重大事件,对一般国家知道哪些重大事件与之有关即可。 (1)英国: 1603年以前是都铎王朝,之后是斯图亚特王朝。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发生。17--18世纪英国成为殖民霸主。1765午后工业革命发生。19世纪初中期,议会改革。1840年发动侵华鸦片战争。19世纪晚期,英国发展速度减慢,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英国参与一战、二战,实力削弱。殖民地独立斗争高涨,使英殖民帝国崩溃。70年代,英国加入了西欧共同体。 (2)法国: 1781年前由波旁王朝统治,重要史实有路易十四改革和七年战争。1789年大革命发生;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起为第一共和国时期,历经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执政府统治。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形成。1814、1815年拿破仑两次失败后,复辟王朝统治法国。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1848年--1852年为第二共和国,1852--1870年为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第三共和国(1870--1940)形成。其后,参加一战、二战,实力亦削弱。二战后,法属殖民地斗争形成高潮。法国与西德、意大利等国组建西欧共同体。 (3)美国: 18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为美国的独立奠定了基础。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成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初美国又一次抗击英国的侵略,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奴隶制被废除,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20世纪,美国历经一战、罗斯福新政、二战,霸权地位确立。美苏在雅尔塔体系下争霸斗争一度激化。20 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但美国仍在推行霸权主义。 (4)日本: 1868年以前,日本由德川幕府实行封建军事统治。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开始了对亚洲的侵略。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日本掠得大量土地财富。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直至被同盟国打败。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迅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5)俄国: 17世纪晚期,俄国发生彼得一世改革,国家强大,加紧扩张。到19世纪中期,俄国成为疆域最大的帝国。1861年改革后,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又发展成帝国主义国家。一战后期,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经过新经济政策、工业化政策实施,国家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左倾错误。1941--1945年,苏联抗击了法西斯侵略,二战后,苏美操纵世界局势的局面形成,历经40年的争斗。1991年,苏联解体。 (6)德国: 16世纪初有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普鲁士王国是德国统一的主要力量。1864年--1870年;经过3次王朝统一战争,俾斯麦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其后德回加紧扩张,形成军事帝国主义,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战败后,经济在短时间得到恢复发展,又影响了欧洲和世界格局。 (7)意大利: 14—16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硕果累累,但政治上长期分裂,1859--1870年,意大利经过战争,完成了统一。其后意大利发展为帝国主义国家。一战后,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后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二战后,意大利经济恢复发展。 (8)印度: 印度是个文明古国,中国历史上曾称其为身毒、天竺、印度。15世纪末,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后,印度遭到葡、法、英等国侵略,19世纪已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中,有反英民族大起义。20世纪初,在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斗争高涨。一战后,发生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0年代又有第二次不合作运动。二战后,印度地区独立,但分裂为印度、巴基斯坦。(今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印、巴经济有大发展,但存在不少问题,南亚次大陆仍是今日世界的热点地区之一。 3.重视重要国家之间的关系。 世界上重要国家有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复习时,可按下列示意图,逐一叙述各国家间外交关系上的大事及其影响。(按地图上位置示意,直线为两国关系) 英——法——德——俄——日——美——英 中国 这里的重要关系应有美日关系、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近年历史高考大题中已考到过法德关系、中德关系、中美关系等。 4.注意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国际格局。 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家集团间的关系,复习时应注意国际格局的变化及趋势。15、16世纪,西、葡称强世界,17、18世纪,英、法、荷等称强,英国最终取得殖民霸权。19世纪初,维也纳体系形成。19世纪晚期,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经过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法西斯的兴起又改变世界格局。二战后,苏美两极格局形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格局开始形成。 5.注意横向比较重要内容。 世界史上国家较多,头绪多,教材所列各国情况不尽相同,复习时应将同类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横向比较。如: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英、法),民族独立战争(美、拉美),资本主义改革(俄、日)、自上而下的王朝统一战争(德、意)、政治运动(印度、巴基斯坦)等。 (2)亚非民族解放斗争: 一战后:①中:五四运动、大革命;②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⑨土:资产阶级革命,④埃:反英民族独立起义。 (3)重要改革: ①封建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法国路易十四等;②资本主义改革:英国议会改革、俄国1861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加富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等;③社会主义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等。 (4)重要法律、经济制度: 如对土地所有权的变动,英、法、美、俄、日等国处理办法就不同。 (5)思想解放潮流: 如人文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6.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及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可以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为证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子时代。 科技革命对社会关系、世界格局、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复习时要注意各自的成果和具体影响。文学艺术成就考试要求不多,教材分列在3个阶段:文艺复兴时、近代、现代,介绍比较集中,应特别重视文艺复兴的成就。 7.注意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结合。 (1)世界史与中国史知识结合在一起复习。 高一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实际是外国近现代史。复习世界史时,应把中国史知识与之结合在一起,把中国放在世界范围中,考虑世界和中国的互相影响和关系;例如,在复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就应该把中国古代史中介绍的葡占澳门、荷占台湾、利玛窦来华、玉米和烟草等传入中国、基督教再次传人等结合,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2)世界历史要与地理知识结合复习。 如重要国家的历史与地理结合,在了解历史问题时,要考虑该国(地区)的地形(平原、山脉、海洋、河流)、气候特点及其当今的经济特点和人口构成。一些重要地区的史地问题必须结合,如南亚次大陆、东南亚、中亚、西亚、美国、日本,西欧等。 (四)、重点、热点问题分析 1.中国统一和巩固统一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一直存在实现国家统和巩固统一的问题,自秦到清,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奠定了今日统一的中国的基础。 清朝经历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平定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叛乱、加强管辖西藏、设置十八行省、设理藩院等巩固了对统一版图的统治。 台湾是当今的热点问题。历史上台湾主权曾两次失而复得,至今台湾尚未和大陆统一。早在三国时,卫温率大军到达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清朝设台湾府、台湾省,加强管辖台湾.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中国又收回台湾主权。从历史来看,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都不能长久。 西藏地区又是一个热点。地理的复杂性,民族的特殊性、历史的悠久性、现实的重要性交织在一起。唐朝以来,藏汉友好往来。元朝以来,中央对其管辖。清朝、民国时,受外国侵略。建国以后,中央对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青、新、川、滇到西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修建起到重要作用。 2.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长期由以汉族皇帝为主的王朝统治。建国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共同发展。 秦朝建立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国家.西汉推行和亲政策。唐朝推行“羁縻”政策,加强了与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的联系。元朝推行等级制度,搞民族分化。 清朝民族问题仍然严重。孙中山主张“五族共和”,但中华民国并未实现民族平等。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平等、共同发展才成为可能。56个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近年,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更快些。 3.思想禁锢与思想解放 封建时代到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思想禁锢现象。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等。近代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压制进步思想。现代的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都禁锢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入,使中国有了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后,中国人民思想认识提高,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了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揭开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4.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中国******领导人民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 建国前,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曲折。1921年,中国******成立后,工作重心在城市。I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又照搬苏联经验,举行城市暴动,多遭失败。毛泽东等人向农村进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后来又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革命再次在挫折后发展。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领导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了******的统治,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 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政策是正确的,工作中心也是经济建设。经过7年的建设,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以后,逐步形成“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在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上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和“文革”十年动乱就是明显教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有了飞速发展。 从历史经验教训看,中国革命和建设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他人经验,也不能只凭热情蛮干。要讲科学,讲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能逐步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5.统一战线与国共谈判 统一战线是中国******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件锐利武器。毛泽东曾把统一战线看成是中国******领导革命成功的第一个法宝。中国现代化建设更离不开统一战线。历史上,中国******先后建立了四次统一战线:1924-1927年的革命统一战线;1937-1945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1966年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78年以来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些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各族各阶层人民,完成了当时最主要的革命或建设任务,也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了反动力量,使革命和建设得到发展。 国共两党曾经有五次重要的谈判;1936年解决西安事变谈判;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谈判;1945年争取国内和平的重庆谈判;1949年北平和平谈判;2005年的国共谈判。除过1949年北平谈判,其余四次都达成了协议。国共两党的谈判有利于解决当时最主要的问题,使中华民族力量团结在一起,革命向前发展。历史上的国共两次合作,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利益是根本的第一位的,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可以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的。 6.中国、美国的经济大开发 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要问题。21世纪一开始,党中央就把经济工作的重点移向西部,接着又实施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继续率先发展战略,体现了政治理论中的抓主要矛盾和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 以西部开发为例:中国历史上曾逐步开发西部地区。中华文明发源地就包括黄河中游的关中地区。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在关中建都。秦朝开发河套。汉朝开发河西走廊,统一西域和西南地区。汉唐等朝在新疆屯垦。建国以来,西部建设发展较快。如宝成、成昆、兰新等铁路建设,西安、兰州等西部工业城市的兴起,大三线建设等,使西部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策向东部倾斜,东部又有优越的条件,发展极快,西部与东部的差距较大。 前几年党中央的战略决策给西部以大发展的机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龙头项目开工,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三江源保护工程等的实施,必然极大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 复习时,应注意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等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人文特点和政治上发展战略决策及相关理论,结合历史上的正反两面史实,认识经济开发问题。 美国在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西部开发。美国对西部的政策倾斜,鼓励人们到西部开发。美国实施的一些重要措施有:修筑横贯北美大陆东西的三条铁路干线;实施《宅地法》,使美国公民花10美元就可以获得西部近千亩土地所有权;鼓励在西部开矿建厂;立法保护西部森林资源等。结果增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丰富了人民生活,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7.进步文化与社会变革 进步文化是人类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智慧的结晶,对社会的发化起到重要作用。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也反于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可以起到推动或制约的作用,进步文化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 世界史上,14-16世纪人文主义思潮的出现;对人们思想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和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又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英、法、美等国出现,洛克、霍布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富兰克林、杰佛逊等一批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革命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出现也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大变动与社会状况的大变革紧密相连。百家争鸣与封建制度的确立,资产阶级思想传播与封建王朝的垮台,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新中国的诞生,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等,关系密切,在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8.第三世界的兴起及面临的问题 第三世界是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总称。它们大多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占世界190多个国家的四分之三。 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国家多获得独立。20世纪初期到中期,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获得独立。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这些获得独立的国家,争取独立的道路可以大致分为独立战争型(海地、土耳其等)、政治斗争型(印度、巴基斯坦等)和大国干预型(以色列等)。 由于这些地区曾长期受到欧洲殖民国家的侵略掠夺,造成这些地区贫穷落后,民族、宗教矛盾突出,政治局势不稳。当今世界的几个热点地区,如南亚次大陆、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地区等,无一例外与殖民统治流毒和大国插手国内事务有关。 在复习时,可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东南亚、南亚、西亚、拉美、非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稳定政治秩序,消除殖民主义残余,保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保存民族特点,这些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 9.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 自从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步增多。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联系密切,“世界历史”也才成为真正的“世界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高分子化学、生物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高科技成果产生,各国各地区的联系继续加强。 二战末期,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美国倡议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中、美、英,法等23国成为创始会员国。1994年,关贸总协定有105个成员国。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恢复中国缔约国地位)。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组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组织。中国的“复关”问题又演变为“入世”问题。2001年11月,入世谈判结束,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世界各个地区或者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在二战后纷纷成立区域贸易组织,如欧洲共同体、欧盟、石油输出国组织、东南亚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这些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二战后生产力迅速发展,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国际间贸易额的大幅度增长,把世界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目前,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大大加深,跨国公司遍及各地,经济管理制度和投资的国际化,互联网遍布世界,都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又成为制约新的世界战争发生的重要力量。复习时要结合经济学、政治学知识及理论,结合世界地理相关知识,全面认识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形成的过程、特点及影响。 高考备考资讯: 高考点金:英语复习方略指要 高考宝典:心理辅导大全(专题汇编) 2011年高考作文预测:21个话题作文 高考点金:写作备考策略 高考资讯:志愿填报六大方略 高考资讯:填报志愿四大技巧 高考资讯:全国各地历年录取分数线 高考营养:五种食物为考生“减压” 高考营养:备战高考的三套健康食谱 高考点金:考生要远离的三个复习误区 备战高考,营养均衡很重要 高考备考资讯:中国姓氏起源 高考备考资讯: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高考备考资讯:中国古代计时常识 高考备考资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相关专辑: 2011高考备考资讯汇编(第1集) 2011高考备考资讯汇编(第2集) 2011高考备考资讯汇编(第3集) 2011高考备考资讯(专辑汇编01) ----- 更多资讯:高考备考资讯大全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