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常德市七中上期地理高考专题复习等潜水位线图
常德市七中2019年上期地理高考专题复习 等潜水位线图 考点一、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地面到潜水面的垂直距离。因为等高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面海拔高度,等潜水位线的数值代表该线上各点对应的地下潜水面的海拔高度,因此,任一地点潜水的埋藏深度即是当地等高线数值和等潜水位线数值的差值。 考点二、潜水的流向 潜水是一种重力水,它的流动性主要是因受重力作用而形成的,其在流动时总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且沿最大坡度方向流动。因此有: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考点三、潜水的流速 因为潜水是一种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所以潜水的流速取决于潜水面坡度的陡缓。在同一幅等潜水位线图中,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考点四、河流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对于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有如图三种基本关系。根据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在A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流向河流,因此河流两侧的潜水补给河水;在B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流向潜水,因此河水补给两侧的潜水;在C图中,河流右岸潜水面高于河面,左岸潜水面低于河面,因此河流右岸潜水补给河水,左岸河水补给潜水。 考点五、取水点(即水井)位置的选择 选择水井位置时,要依据以下三条: ①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 ②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 ③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 在解决此问题时,首先要判断潜水的埋藏深度,其次标出潜水的流向,以确定潜水的汇集区和各地点汇水面积的大小,最终确定取水点(即水井)的最佳位置。 考点六、人类活动对潜水的影响 潜水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更新,属于可再生资源。人们只要合理开采就可保证永续利用。但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采,则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如过度开采地下潜水、开采速度超过潜水的自然补给和恢复速度,就会引起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漏斗区即是指地下水位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潜水面呈现漏斗状曲面的地区,如图。更为严重的是,超采地下水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或倒塌,如果在沿海地区,还会引发海水倒灌、地下水变咸等。 跟踪练习题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图中箭头正确表示了潜水的流向 B.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C.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20米 D.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山脊和山谷 2.要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为B A.① B.② C.③ D.④ 图1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读图回答3~5题。 3.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C A.1.5米 B.2.5米 C.7.5米 D.8.5米 4.从图1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 A.地下水开采过度 B.地下水污染严重 C.有盐碱化趋势 D.有荒漠化趋势 5.甲地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可能是A A.4~5月 B.6~7月 C.7~8月 D.12~1月 6.(04·江苏)图示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 )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 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 7.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 ) A.减缓地面沉降 B.保护地下水资源 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 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开采地下水 试题解析: 1.正确选项为A A选项,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且由高水位指向低水位;B选项,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地面高度(等高线数值为15米)减去潜水位(数值为10米),即埋藏深度为5米;C选项,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10米,地面高度为20米;D选项迷惑性较大,因图中等高线数值不是很大(200米以下),更为关键的是图中给出了比例尺,所以应是平原地形。若不认真读图,就容易判断失误,导致选择错误。 2.正确选项为B 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分布可判断:图中②③④点为地下水汇集区,①点位于潜水分岭,潜水补给不充足,故首先排除①点。又因为②地的潜水汇水面积包括③和④地的潜水汇水面积,故选②。 3.正确选项为C 根据河流流经地区必为山谷,其地形等高线凸向高值区域;一般情况下地势高的地方潜水位高,地势低的地方潜水位低;图中等高距皆为5m,可判断出图中未标数值的地形等高线和潜水面等高线的数值如图2。甲处地面的海拔高度即是甲处地形等高线的数值为55m,甲处潜水面的海拔高度即是甲处的潜水位。因47m<甲处潜水位<52m,所以3m<甲处潜水面和地面的相对高度<8m,即:3m<甲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8m。选C。 4.正确选项为A 由图2知甲处52m闭合潜水位等高线内部区域潜水位明显低于其周围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应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5.正确选项为A 由图1中经纬度位置知该地区位于华北平原,春旱严重且春季正是农业灌溉用水的高峰期,地下水漏斗现象更为严重,故选A。 6.正确选项为AC 7.正确选项为AB 等潜水位线图的相关考点实在太经典了,虽然不是每年高考都会考到这个内容,但是我认为这个内容始终应该是高考复习的必要内容。因为它是等值线的一个具体类型,反映出等值线很多共性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如果学生掌握的话,真的是“以不变应万变”啊!所以,我认为这个内容是高考复习必需的,复习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一方面的能力。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内容太经典了,每年高考复习都在弄,所以觉得相关例题和习题都显得陈旧了一些,虽然说这些老题目对每一届学生来说都相当是新的,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却不利于拓展。因此,希望各位有空研究研究,创造出新颖的题目来。 等潜水位线专题 一.知识模块: 1.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水。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对潜水补给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地表植被良好。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为单向补给(因为是地上悬河,故河水补给地下水)。 3.潜水特点:有自由水面;在重力作用下潜水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渗流;埋藏较浅,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 4.潜水涉及的相关概念: 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在某地某时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潜水的自由表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的绝对标高称为潜水位;潜水面距地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 5.等潜水位线: ①等潜水位线类似于等高线,它是潜水位相等的点连成线; ②等潜水位线数值反映地势高低,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 ③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形成于山谷处并由地势高出流向地势低处,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等潜水位线密处流速快,反之则慢; ④等潜水位线与河流、湖泊相交时,其数值等同于河面、湖面的海拔高度; ⑤潜水与河流补给关系:若潜水流向河流,则潜水补给河流;若潜水流向背向河流,则河流补给潜水(右图示河流处A点潜水位低于B、C,故潜水流向河流,是潜水补给河流) 二.经典例题(04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 A. 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 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C. 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 D. 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 (解题思路)(1)A、B两选项是关于图中河流流向的判断,解题流程:图中等潜水位线数值大小分布→地势高低(两图均为北高南低)→河流流向(两图均为自北向南流)。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2)C、D两选项为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判断。应用知识模块第5条介绍的两种做法(作与河流垂直的辅助线比较河流处与两侧潜水位高低确定补给关系;或确定潜水的流向看它与河流的补给关系)确定选C。 三.强化练习 读图一回答1-3题 1、钻孔井甲的潜水埋藏深度约 A.10米 B.5米 C.2.5米 D.0米 2、地下水流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排水沟位置选择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二为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回答4—6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4.图中潜水的流向主要是: A.自北向南 B.自东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南向北 5.在A. C.D. E.四点中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A.A点 B.E点 C.C点 D.D点 6.如果在BCDE四点打井,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仅考虑地下水水位离地面的距离,最容易打到水是: A.E点 B.B点 C.C点 D.D点 图三为某地区1月份等潜水位线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A.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8.在6月份,下列关于等潜水位线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都向南弯曲 B.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将会向北弯曲 C.河流东岸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西岸向南弯曲 D.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不会发生变化 9.该区域的主要农作物主要是: A.春小麦、甜菜、玉米 B.水稻、棉花、冬小麦 C.冬小麦、棉花、大豆 D.橡胶、甘蔗、水稻 图四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均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回答下题: 10.甲处的水井埋藏深度可能是: A.1.5米 B.2.5米 C. 7.5米 D.8.5米 11.从图中可知,潜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A.潜水补给 B.河流补给潜水 C.潜水与地下水互补 D.潜水不犯河水 12.从图中内容可知,甲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地下水开采过度 B.地下水污染严重 C.有盐碱化倾向 D.有荒漠化倾向 13.甲地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可能为: A.4-5月 B.6-7月 C. 7-8月 D.12-1月 (参考答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5 BCDDC 6-10 CCBBC 11-13BA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