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物高考试卷分析和教学反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生物高考试卷分析和教学反思

‎2012江苏生物高考试卷分析和教学反思 ‎ 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朱小燕 一、 试卷总体特点:‎ ‎ 2012年高考生物试卷难度整体略有下降,试题阅读量、信息量有所减少,试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入手容易,答全不易,感觉区分度较高,在平和中见波澜。考生普遍反映试卷难度略有下降。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分布较合理,命题有新意、考查形式灵活,第30题考查遗传病的判断及发病几率的计算,平时训练较多,感觉容易上手。最后一题探究NaHSO3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还要求画图,比较新颖。   ‎ 二、 试题分布:‎ 整个试题覆盖并打通五本教材,考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其中必修1约占12分(1、4、20、23、33题第2问);必修2约占27分(5、6、8、10、14、28、30);必修3约占28分(3、7、12、24、25、26、29);选修3约占24分(9、13、22、31、32);实验约占29分(2、11、15、16、17、18、19、21、27、33),试题侧重于高中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光合作用、细胞分裂、遗传、生态、基因工程等)‎ 三、 试题具体特点:‎ ‎ 1、突出考查主干知识,覆盖面广。‎ 今年的高考试卷突出考查重点和热点内容,如第1题考查细胞的化学元素;第8、14题考查细胞分裂;第30题考查遗传系谱图,遗传病概率计算虽是中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复习时经常练习的内容,由于遗传概率计算的内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有一定的区分度,答对也不易;第26题考查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等相关知识;第31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知识。覆盖并打通五本教材,考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第32题考查基因工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 2、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加强实验内容的考查。‎ 试题大多以实验或科研素材为背景,情景新,试题灵活,体现学科特点又联系实际,如第2、11、15、16、17、18、19、21、27、31、33等题都与实验有关。今年高考试题的突出特点是实验题与非实验题难以区分,大量以实验材料为背景的考题是非选择题的主旋律,选择题主要考查书本实验,如第15、16、17、18、19、21题,非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分析与评价能力,如第31、33题。要求学生熟悉教材中相关科学家的实验思想、实验的相关原理以及操作细节,灵活运用书本中相关实验知识和结合自身的实验体验解决相关问题,如血球计数板的应用、酵母菌固定化等,对于真正完成书本实验操作的考生是有利的。‎ ‎3、体现能力立意,突出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 ‎ 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试卷图表题多,全卷选择题出现5处图表,非选择 题8处图表,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加大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在新情境材料下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注重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处理能力的考查,如27题第一问,就是通过读曲线图获得答案的,这些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临场学习能力,即学习潜能,又避免了平时学习死记硬背与“以本为本”,这是一个较好的命题导向,有效引导平时教学要重视能力培训,体现理科教学的特点,如获取信息的能力、推理归纳能力、科学表达实验结果,绘制图表能力等,而不是机械训练与题海训练,也不再纠缠于基本概念和结论性语言,但要求学生必须用专业名词、专业术语回答问题,以体现出生物专业与非生物专业学生的答题差异。高考强调答题的准确、全面和表述规范对生物学科教学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 4、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如29题,以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为背景,通过设计实验,提供图表,让学生回答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本题情景新,通过答题,运用生物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禁止酒驾等生活热点,体现生物学知识的运用价值,这是一个好的导向,可以有效引导教学,运用知识,联系实际。‎ 四、教学反思 ‎1、研读《考纲》,研究真题,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要进行仔细地研究,明确“考什么”、“怎么考”,通过研究高考试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更能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我们立足于《考纲》,采取“细微中见宏大,宏大中有细微”的态度和“以不变应万变”的处理技巧,但又要能跳出《考纲》,站在《考纲》之上来看“高考”。高考试题=取材+立意,我们只有立足于“取材”和“立意”这两个基本点,做到对知识的“点、线、面、体”全方位的理解和整合,在审题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加强指导和培养,我们才能做到高考备考的新颖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做到真正提高我们的高考备考复习效率,让学生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 ‎2. 放慢速度,重基础,抓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题目虽然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一直都没有变化,高考题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基础性。对于刚进入高三的学生,知识突然增多,难度加大,学生会觉得不适应。学习的难度虽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础知识,这时应该放慢教学速度,使学生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帮助学生慢慢过渡,逐渐适应高三的生物学习,要认真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定律。学生做题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没有反复思考,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进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题,对于典型的题目,过去高考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应用哪个概念以及规律?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复习阶段切忌脱离课本,利用大量的参考书和练习册。教科书是最精练和全面的,对它要读熟、吃透。同时重基础的同时突出主干,例如:细胞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变异和育种,生态系统的稳态和环境保护,实验专题这必修的五个主干,再加上选修三的内容。复习时应把必修本和选修5本书的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进行归类、整理和归纳,用分枝法、辐射法、图表法等形成知识网络图。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用概念图、流程图强化内涵和过程,把每个知识点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复习让学生的复习方向更加明确。‎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由于高三复习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住运用多媒体的过程,我针对教学的内容查阅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按照自己的教学意图修改后,运用于课堂教学,例如框图,表格,图片,录像等媒体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同时也节省了课堂写板书的时间。‎ ‎4、精选习题,提高训练效果 在高三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每天的练习量都很大,如何让学生的训练更为有效,而不至于反复的做同种题型而浪费时间呢?就需要我们老师下题海让学生上岸。选用习题要尽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需求,要与考试说明的要求相吻合,切忌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做题和讲题速度太快。通过老师的筛选,获取一些经典题型(来源于各地高考题和模拟题),让学生把握解题规律,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题海无边,要以质取胜,同时在训练习题时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这是非常关键的。‎ ‎5、反思纠错 通过反思,不断促使知识内化并科学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可以通过摘抄法、标记法、 裁剪法等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并写好出错的原因(是知识性失分、方法性失分还是过失性失分)。及时反思和纠错,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就能监督自己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加强弱点,从而提高生物成绩。‎ ‎6、重视图表类试题的归类解答 ‎   图表题就是指含有图解的生物试题,它往往是表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某一些生物学现象、过程或规律的图表,其形式包括数据表格、直方图、二维坐标图等。主要有生理功能图解、遗传图解、进化图解、生态图解、实验图解、直方形图解、曲线图解、流程图和综合图解等。生物图表题既有利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诸如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的考查。这类题条件隐蔽,灵活多变,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试题信息的图表化在近几年考题中一直存在,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一要重视读图、析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筛选相关生物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二要对生物教学插图、图解可能的话进行多角度分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三要对典型例题和典型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各类图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及常见陷阱的识别分析,最后实现图像和问题的转换。‎ ‎7、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生物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热点信息题的出现是高考改革的必然产物,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地区发展(江苏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胚胎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生态农业、禽流感、基因敲除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8.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连续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十分强调考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可以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图表识别能力和计算能力等,是高考考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复习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训练学生能根据背景材料恰当地确定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在实验方案中自觉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分析和解释。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长期不懈的渗透、磨练,更需要二轮复习的归纳总结强化。‎ ‎ ‎‎2012年6月25日 附: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 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 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 ‎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流失 ‎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6.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蔬果 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8.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9.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对供体和受体母牛都要进行相同激素处理B.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培养都需要在体外进行 C.对冲卵获得的原肠胚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D.胚胎分割移植实现同卵多胎的成功率较低 ‎10.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13.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 ‎14.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D ) ‎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15.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16.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 B ) ‎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7.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18.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有些DNA的提取 D.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 ‎19.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 C )‎ 编号 化合物 实验检测 组成单位 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①‎ 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脂肪酸 储存能量 ‎②‎ 糖原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葡萄糖 提供能量 ‎③‎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氨基酸 承担生命活动 ‎④‎ 核酸 甲基绿染液 绿色 核苷酸 携带遗传信息 A.① B.② C.③ D.④‎ ‎20.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 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正相关 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 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合理的是 ( ABC )‎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22.下列事实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D )‎ A.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 B.单细胞的DNA在体外大量扩增 C.动物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 D.小鼠体细胞经诱导培育成小鼠 ‎23.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D )‎ A.1和3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1和2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D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认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25.糖耐受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BCD )‎ A.餐后60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 于对照组 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8分)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调查结果 ‎2007年(养殖前)‎ ‎2010年(养殖后)‎ 水生高等植物 物种数 ‎13‎ ‎5‎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60‎ ‎20‎ 浮游藻类 物种数 ‎11‎ ‎20‎ 生物量(干重g/m2)‎ ‎2‎ ‎10‎ 鱼类 物种数 ‎15‎ ‎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30‎ ‎750‎ 虾、贝等小型动物 物种数 ‎25‎ ‎8‎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5‎ ‎13‎ ‎⑴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 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⑵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 。‎ ‎⑶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⑷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 ‎⑸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 、 。‎ 答案:⑴食物链 ⑵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⑶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⑷减少 增加 ⑸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光照 ‎27.(7分)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 ;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 。‎ ‎⑵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 。‎ ‎⑶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 。‎ ‎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 ‎③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 个/mL。‎ 答案:⑴绿藻 蓝藻 ⑵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的pH ⑶①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②藻细胞密度过大 ‎ ‎③1×108‎ ‎28.(8分)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 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 方法进行培育。‎ ‎⑵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 ,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 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⑶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 ‎⑷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 答案:⑴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植物体细胞杂交 ⑵AABBCD 14 42⑶无同源染色体配对 ⑷染色体结构变异 ‎29.(8分)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志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细胞通过调节维持 。‎ ‎⑵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 ‎ 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⑶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 ‎⑷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 处的传输。‎ ‎⑸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答案:⑴稳态 ⑵延长 ⑶大脑皮层和脊髓 ⑷突触 ⑸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0.(9分)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⑴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⑵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一下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 ;Ⅱ-5的基因型为 。‎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 。‎ 答案: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⑵①HhXTXt HHXTY或HhXTY ②1/36 ③1/60000 ④3/5‎ ‎31.(8分)某研究组对籼稻开展了组织培养及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2,4—D常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促进愈伤组织再分化,在配制分化培养基时需 (填“升高”、“保持”或“降低”) 2,4—D的浓度。‎ ‎⑵当籼稻愈伤组织在只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点,但不能继续出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 ,以促进幼苗形成。‎ ‎⑶研究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绿色芽点细胞排列松散 ②刚融合的籼稻和稗草杂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③胚状体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分化的愈伤组织内各细胞的形态大小一致 ‎⑷经组织培养筛选获得的籼稻叶绿素突变体,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大于对照,叶绿素总量不变。某同学用 (填序号:①绿色②红色③蓝紫色④黄色)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叶片,检测到两者光合放氧速率差异不大。若取等量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发现突变体第 条色素带(自上而下)窄于对照组。‎ ‎⑸胚乳(3n)由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受精发育而成。若用籼稻种子的胚乳诱导愈伤组织,培育三倍体,需适时剔除胚,以免胚的存在影响愈伤组织细胞的 ,还可避免再生苗中混有 。‎ 答案⑴降低 ⑵适量的生长素 ⑶③ ⑷①④ 4 ⑸增殖与分化 二倍体幼苗 ‎32.(9分)图1 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 的DNA 片段长度(bp 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 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玉、BamH玉、Mbo玉、Sma玉4 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引CGG、G引GATCC、引GATC、C CC引GGG。请回答下列问题: ‎ ‎⑴图1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依次由 连接。‎ ‎⑵若用SmaⅠ限制酶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产生的黏性末端是 末端,其产物长度为 。‎ ‎⑶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从杂合子中分离出图1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 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⑷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 。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用添加 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经检测,部分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中目的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⑴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⑵平 537bp、790bp、661bp ⑶4 ⑷BamHⅠ 抗生素B 同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末端相同,部分目的基因D与质粒反向连接 ‎33.(8分)为探究低浓度NaHSO3溶液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报告 ‎①材料用具:‎ 乳熟期的温室盆栽水稻,1mmol/LNaHSO3溶液,蒸馏水,喷壶,光合分析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 的水稻植株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 第二步:每天傍晚分别将等量的 、 喷洒在甲、乙两组的水稻叶片上,次日上午测定光合速率。‎ ‎③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见图1,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⑵研究发现NaHSO3增加了叶片内叶绿体形成ATP的能力,推测其作用部位是叶绿体的 ,进而加快对图2中 (填字母AD)物质的利用。‎ ‎⑶研究小组利用上述条件设计实验,证明了0.2μmol/L硫酸甲酯吩嗪(PMS)和1mmol/L NaHSO3效应相同,两者共同处理既不存在累加效应,也无抑制效应。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用柱形图绘制出实验结果(实验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1)。‎ 答案:⑴②株型、长势、叶片均一 蒸馏水 1mmol/LNaHSO3溶液 ③不同光照强度下低浓度均可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⑵类囊体 A、B、D ⑶见下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