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三个月粤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训练1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考前三个月粤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训练1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 ‎[目标解说]‎ 毋庸置疑,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和二轮古诗复习的重中之重。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二是抓住两个重点:①特别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 ‎【真题回做】‎ ‎ (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解析 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错题回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 答案 (1)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 ‎(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作者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一、二句,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三、四句“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句,作者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还是辜负了。“梦回人远许多愁”写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全词新颖别致,显示出辛弃疾词于豪放之外的另一种风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注]‎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 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诗中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试简要概括。‎ 答案 (1)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友人的牵挂。(2)对自己官位偏低、不被重用的现实的不满。‎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惜余春 贺 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 西曛:斜阳。‎ 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 ‎【核心知识回放】‎ ‎1.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较为常见的有:‎ ‎①忧国伤时,如反映离乱之苦,同情百姓疾苦,担忧国家前途命运。‎ ‎②建功立业,如渴望建功立业及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痛苦。‎ ‎③思乡怀人,离愁别绪。 ‎ ‎④生活杂感,如昔盛今衰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 ‎2.答思想感情题的术语有:‎ 表示思想感情性质的“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执著、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及对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悼亡、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厌弃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凡脱俗、羁旅愁思、恋情闺怨”等。‎ 定向训练一 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 ‎【练前点拨】‎ 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常规方法有: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临场答题时,特别要注意:‎ ‎1.理层次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字”“词”“句”“联”“阕”“篇”。因为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理清层次。而层次往往对应着感情要点的层次,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 ‎2.明位置 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段在诗(词)中都有个位置。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词)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就把握了全诗(词)。而要分析的是中间句(联),除要细读内部外,还要联系上下句分析。‎ ‎3.品关键词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 “愁”“怨”“愤”“恨”“忧”“凄”“喜”‎ ‎“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演练体悟】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答案 ①愁 ②独 ③冷、凉(暗含冷寂) ④孤、独(暗含孤傲)‎ ‎(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 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演练体悟】 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以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 ‎①‎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案 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②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  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 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答案 一个“缓”字,说明作者荡舟慢行,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桃花”,属典故语,不仅实写青溪之景,也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③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案 “但有”,只要有,表明故人提供禄米,是自己一家子生存下去的根本条件。“更何求”中的“更”,是“再”“复”“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因此,尾联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 ‎④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 浑 ‎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答案 “犹自”,仍然;“渔樵”,借代,代指隐逸生活。第二天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梦想过着渔樵般的生活,这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定向训练二 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 ‎(一)把握景中情 ‎【练前点拨】‎ 会从诗歌描写的景物中分析出包含的感情是做诗歌鉴赏题的基本功、内家功。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从操作层面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如“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中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演练体悟】‎ ‎1.(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案 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解析 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 草 杨 基 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尾联表达了诗人淡淡的闲愁。尾联通过“平川十里”、牛羊缓移、晚风习习、笛声悠扬等景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诗人先前的“旧恨”“新愁”在这恬静优美的田园旋律中渐渐消融,可在逐渐获得的闲适的心情中,过去的愁绪难以全部散去。‎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横 塘①‎ 范成大 南浦②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 ①横塘:旧址在今苏州西南,这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②南浦:本指水的南边,后来把它作为送别地点的代称。‎ 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案 ①借景抒情。着绿的南浦、静静的石桥和朱塔、如丝的细雨、似线的垂柳、待发的画船,诗人借这些典型的景物,抒发了离别之情。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诗人描绘的景色明艳清丽,但抒发的却是朋友间离别的伤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 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二)把握物中情 ‎【练前点拨】‎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诗中“物”中情,‎ 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在答题时要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 ‎【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梅花 蒲宗孟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此词托梅花以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孤傲高洁、淡然自守、卓尔不群的品性的追求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 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看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3.(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三)把握典中情 ‎【练前点拨】‎ 古诗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分析典故中的情感,主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内容,次要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或伤己、或讽今。答题有时也要把握住作者对典中人事及自己、时事的双层情感态度,同时注意联系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演练体悟】‎ ‎1.(2013·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案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听我楚狂声”用楚狂接舆的典故。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富贵非吾事”则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词人以陶渊明自况,认为“富贵非吾愿”,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勤政楼①‎ 杜 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②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③。‎ 注 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②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③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感昔伤今(昔盛今衰的历史兴亡之感)。暗寓了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废朝政的批评。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 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 注 ①1205年65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答案 提到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是将辛弃疾与之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感伤于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认为南宋要收复失地,非辛弃疾莫属。‎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 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注]唯应谷鸟知。‎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 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 答案 作者舍弃了李商隐面对“夕阳”的无奈和伤感,表达了赏景的喜悦之情。‎ 定向训练三 把握住古诗丰富、复杂、变化的情感 ‎【练前点拨】‎ 古代诗歌表达情感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内敛含蓄,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②多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的。‎ ‎③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了解这些特点,对答好情感题大有帮助。如善于披景入情,抓住情感变化的脉络去梳理,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其余;答案要多层面、多要点等。‎ ‎【演练体悟】‎ ‎1.(201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提示,同时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语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诗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将诗人的那种对宦海浮沉的无奈写了出来。“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注]‎ ‎[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 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 ①对时光流逝的叹惜,②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③对湖边春色的怀恋,④再次来此的欣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 苏 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王 质①‎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②。‎ 注 ①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徙兴国(今湖北阳新)。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交,深见器重。②草堂翁:“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避难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营构草堂,前后居住达三年之久,故以“草堂翁”命名。他游成都武侯庙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吊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虽然诸葛亮北伐“万事成空”,作者却盛赞《出师表》“牛斗气常冲”,这样写表达出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案 为诸葛亮悲壮的失败而深深叹惋;赞美诸葛亮的忠诚与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情绪。‎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崖州城作[注]‎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 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诗人用山欲留人来表达不得回乡的痛楚之情,不说走不了,而说山留人,将重重阻碍的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没有直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表面写景物,语气平静舒缓,实则蕴含着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 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最后一联写作者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①。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②。‎ 注 ①香篝:熏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借熏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 答案 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 山[注]‎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 北山: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 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②“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③“细数”“缓寻”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赵令畤①‎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②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③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 ①作者与苏东坡极友善,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时,作者亦受牵累。②頩(pīnɡ):光润美好的样子。③燕:同“宴”。‎ 词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词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先春而开的冷艳幽姿,表现出词人对梅花的高洁品质的喜爱之情,也借赞美梅花,表达了自己虽然遭遇挫折,但仍然要保持清高孤傲、卓然不群的品质的襟怀。‎ ‎4.(2013·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古风(其十)‎ 李 白 ‎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解析 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沈石田落花诗 ‎[明]唐寅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用典,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受重用的苦闷。‎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老 树①‎ ‎[金]元好问 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 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 旅食②秋看尽,行吟日又斜。‎ 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 注 ①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元好问为躲避战乱而移居河南。不久蒙古军队入侵河南,诗人因而又辗转漂泊,该诗写于此间。②旅食:客居异乡的生活。‎ 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末句“不用苦思家”所抒发的感情。‎ 答案 诗人客居异乡,流离失所,面对深秋的悲凉景象和战乱不断的现状,流露出有家难回的无奈与惆怅;“不用苦思家”抒发了诗人对战乱平定的渴望,对平安生活的深切向往。‎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沁园春·次韵林南金赋愁 陈人杰①‎ 抚剑悲歌,纵有杜康,可能解忧?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古心自许,与世多尤。平子诗中,庾生赋里,满目江山无限愁。关情处,是闻鸡半夜,击楫中流。‎ 淡烟衰草连秋,听鸣②声声相应酬。叹霸才重耳,泥途在楚;雄心玄德,岁月依刘。梦落莼边,神游菊外,已分他年专一丘。长安道,且身如王粲,时复登楼。‎ 注 ①陈人杰:南宋末年词人。②:又名伯劳、杜鹃、子规。‎ 这首词的感情丰富,请分析有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 ①渴望立修名,完善个人的修养和崇高品德的思想感情。②对国家多难、半壁江山易于异族的忧愁。③报效国家,拯民于水火,建功立业不得实现的壮志难酬之苦。④离人游子漂泊游荡,思念家乡的羁旅忧愁。(任答出三点)‎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贺 铸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注]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注 樵风:典出《会稽记》。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神人,向神人请求顺风运柴,后遂其愿。“樵风”后指顺风。‎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 下阕以设问“良宵谁与共”起首,写出词人想到别后之夜的孤寂、落寞,顿生凄苦之感;“赖有窗间梦”,梦中的相聚只能使自己稍感安慰而已;“可奈梦回时”表现了美梦终是短暂的,令人遗憾和无奈;“一番新别离”,将梦醒当做新的离别,使思念之苦倍增,更加令人不堪忍受。‎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①‎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③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②估客:商贾。③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 。 ‎ 首联中诗人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颔联中“知浪静”“觉潮生”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答案 首联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喜悦到惆怅的骤变。起句写诗人远远望见汉阳,为行旅目标渐近而宽慰、喜悦;次句惆怅、厌倦。商贾昼眠,诗人却能感知江水的静流,舟人的夜语和江潮的暗涌更是清晰可闻,行旅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心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