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活与哲学考试题归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活与哲学考试题归类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考试题归类 ‎1.(山东卷34)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 ‎2.(广东卷33)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浙江卷27)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江苏卷27)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海南卷21)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得到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题归类 唯物论 一、选择题:‎ ‎1.(全国卷I 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正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回答2~4题。‎ ‎2.(重庆卷3)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 ‎3、(重庆卷4)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 ‎ B.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 ‎ ‎4.(广东卷33)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福建卷3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②→③‎ ‎6.(江苏卷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7.(上海卷24)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A.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 B.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C.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 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 ‎ 二、主观题 ‎1.(全国卷II 39)(26分)阅诚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客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组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囚主义的壮丽史诗。‎ ‎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杭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1)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 分)‎ ‎ 参考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分)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分)激奋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分) ‎ ‎2.(广东卷37)(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实施这一基本方略,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设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1)材料一体现了意识的哪些作用?(4分)‎ 参考答案:体现了意识的如下作用: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性和主动创造性;(2分)改造世界/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映、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 三、探究题:本题 18 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江苏卷37)材料一 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 ‎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 材料二 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 (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3)为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某中学准备开设法治知识校本课程。请你就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写一篇论证报告。 (8分)‎ ‎ 要求:①观点紧扣主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 ②从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 300 字左右。‎ ‎ 参考答案示例: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正确认识法治建设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认识论 ‎ 一、选择题:‎ ‎1.(全国卷II 23) 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2.(安徽卷10)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3.(北京卷24)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关系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四川卷6)观察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天津卷9)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6.(浙江卷27)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江苏卷26)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江苏卷27)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 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17题。‎ ‎9.(海南卷17)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上海卷2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 A.人的精神活动 B.人的理性行为 C.人的日常生活 D.人的存在方式 ‎11.(上海卷2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A.认识的重要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的标准 二、主观题 ‎1.(全国卷I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 参考答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4分)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分)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胜利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3分) ‎ ‎ (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 ‎ 参考答案: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分)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2分) ‎ ‎2.(山东卷42)(19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二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道理。(9分)‎ ‎ 参考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发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选考部分 ‎3.(福建卷42)(10分)思想政治 ‎ 请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得题号。‎ ‎ B[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 篮球场上,某著名球星行云流水般的摆脱防守队员,优雅地上蓝或远投,当人们问他是如何做到的这一切时,他很自然地说,这就是“球感”。一个熟练的司机面对复杂的交通状况,不需要经过完整的推理,就能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这就是所谓的“路感、车感”‎ ‎ 上述看似不假思索的“感觉”,并不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洞察事物的思维活动。‎ ‎ (1)思维角度看,这种特殊的思维活动称之为(4分)‎ ‎ A.类比 B.直觉 C.演绎 ‎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思维活动所具有的特征(6分)‎ 参考答案:①直觉具有敏捷性。上述情景中,思维过程都是瞬间完成的,难以完整描述;②直觉具有总体性。上述情景中,直觉都是对认识对象整体的觉察;③直觉具有猜测性。上述情景中,直接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可靠,还需要进一步理论认证和实践检验。‎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题归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8道选择题+1道材料题)‎ 一、选择题:‎ ‎1.(2015年课标卷Ⅰ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特性也是不变化的,①错误。事物的属性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错误。卤水点豆腐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建立新的联系,③符合题意。卤水有毒但点出的豆腐却无毒说明事物存在的联系不同则其特性也不同,④符合题意。因此选D。‎ ‎【考点定位】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 ‎【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化的情景考查哲学知识,解答时要认真分析选项是否正确,正确的是否符合题意,通过排除错项和无关项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时要明确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同时正确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联系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的联系,调整和改变状态,从而建立新联系。‎ ‎2.(2015年课标卷Ⅱ2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琴声是人在弹琴后发出的声音,具有人化的特点,琴声也离不开人的弹奏,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只要手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这不一定,还需要主观上的努力,按照曲谱来弹奏,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因此本题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意识的能动性。‎ ‎【名师点睛】本题注意联系的存在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注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3.(2015年海南政治22)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按树成为优质木材,按树被引进美国后,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环境,成为“废材”说明联系多种多样,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性,③符合题意入选;按树被引进到美国,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变成了“废材”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引起按树是想要优质木材,结果按树成了废材,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入选;稳定的联系存在,①表述错误排除;联系是客观的,包括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排除本身错误选项,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其次需要把握材料的主旨和中心,材料中桉树由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说明了条件变了,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对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4.(2015年广东文综政 治34)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空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①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 ②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 实践活动形成的 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水的形态改变的事例,说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同时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错误,质变并不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其他方面变化也可能引起质变,新事物并不等于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并不一定有远大发展前景,故排除。‎ ‎【考点定位】认识的无限性、联系的客观性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题干强调通过研究表明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说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同时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排除法,对于一些不符合材料信息、绝对性的说法,可以逐一排除,“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说法明显错误,“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材料中显然是由于外部存在受限空间而发生内部结构的改变。‎ ‎5.(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5)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14)置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15)。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 ④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对其进行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体现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同时说明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③④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的多样性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实事求是、联系的条件性等哲学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且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得出的曲线,就是在研究该气体的变化规律,体现了实事求是;该气体随着24小时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体现了客观事物的联系随着条件变化而变化;然后排除错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的结论。‎ ‎6.(2015 年江苏政治32)图3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联系时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间题,漫画“运土”割裂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启示我们要坚持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间题。答案为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 ‎【名师点睛】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题目要求我们分析漫画给我们什么启示,即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漫画“运土”忽视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启示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7.(2015年江苏政治33)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力量国际信誉。截止201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万6千公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是整体的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中国高铁的发展是一个整体,高铁的整体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作为高铁发展的部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也会推动中国高铁的发展。答案为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创新的作用 ‎【名师点睛】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作为整体的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等部分的发展;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作为部分也推动了中国高铁整体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通过技术创新、系统创新推动了中国高铁的发展,体现了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8.(2015年四川政治7)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个过程,说明社会实践基础土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同时说明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并没有强调谁更重要,不能说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故排除。③选项观点错误,事物的整体功能总和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但内部结构优化时,大于,否者,会小于,故排除。‎ ‎【考点定位】系统优化 二、主观题:‎ ‎1.(2015年北京文综政治38) “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 ‎   材料一  某生物学教授将研究课题开发成一款用氨基酸组装蛋白的游戏,向全球的游戏玩家开放,一个困扰了研究者15年之久的蛋白结构,仅仅10天后就被破解;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230个红包和50多张回乡机票,帮助近300个家庭羊年春节团圆……‎ ‎(1)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说明理由。(10分)‎ ‎ 参考答案:赞同。互联网为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开放的平台,改变了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人们在个人和社会的互动中发展、完善自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量的积累产生了“众”的巨大力量,使我们变得更强大。(互联网将众多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协同合作,分散的部分有序聚为整体,促进了整体功能的优化等角度,亦可得分)‎ 不赞同。过多地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会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互联网上信息复杂,观点多元,有时不易达成共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是一道评析题,要求用哲学原理说明理由。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本题的切入点:“‎ 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并从中找出两个有效信息,一是“连接”,可从哲学联系的知识入手来组织答案;二是“新的更强大的物种”,可从哲学创新的知识来回答。具体从联系角度来说,赞同的话,可从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角度来分析:互联网将众多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协伺合作,分散的部分有序聚为整体,促进了整体功能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不赞同的话,可从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角度来分析:过多地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会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互联网上信息复杂,观点多元,有时不易达成共识。另外还可以从创新角度来组织答案。‎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1)关键是要抓住本题的切入点:“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并从中找出两个有效信息,一是“连接”,可从哲学联系的知识入手来组织答案;二是“新的更强大的物种”,可从哲学创新的知识来回答。‎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道选择题+3道材料题)‎ 一、选择题:‎ ‎1.(2015年江苏政治30)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④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及重视量的积累,③④符合题意;“尊重经验、崇尚权威”强调意识的反作用,“无所畏.A,勇往直前”强调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底线思维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重视量的积累。‎ 二、主观题:‎ ‎1.(2015年山东政治43)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话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模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 ‎,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 材料二 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2)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6分)‎ 参考答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解析】(2)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设问指向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解答时先分析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主要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围绕知识分析这样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实现理论依据、方法论要求、现实意义的有机结合。‎ ‎【考点定位】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名师点睛】意义类主观题,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 ‎2.(2015年北京文综政治40) 茶叶曾经是沿着古丝绸之路走出去的“明星”产品。今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茶叶企业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对中国茶格外青睐,尤为偏好高品质的红茶,近年来对绿茶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位于大别山茶区的某茶叶集团目前主要外销大众茶,市场以中亚,中东地区为主,该企业希望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打开俄罗斯的茶叶市场。‎ ‎(3)结合材料,就该企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6分)‎ 参考答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调整制造标准,积极开拓新市场。‎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一定要仔细:如果只抓住“企业”这一主体很可能就用经济生活中的“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来组织答案,但认真的同学会从后面“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中知道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与哲学的知识.本题没有限定范围,答案比较开放,可从整个哲学方法论中来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材料,以茶叶企业经营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为企业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发展,从哲学方法论角度提出建议。这一设问方式,摆脱了答案的单一模式,并采用等级评分的方式,答案思路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展示空间。本题没有限定范围,答案比较开放,可从整个哲学方法论中来组织答案,但要注意组织答案时要做到结合材料来提出方法论建议,切忌知识材料两张皮。‎ ‎3.(2015年上海政治34)京剧之美,美在一唱一念、一招一式,美在精致的脸谱、华美的行头,它是中国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之一。但是,如何让京剧艺术绵延不绝,是京剧人面临的新课题。‎ 有评论家认为,京剧要传承,必须通过“戏引人”,以戏争取票房;“人抬戏”,以票房支持戏。他说:戏是舞台艺术,是剧本与表演的融合,俩者浑然一体,缺一不可。打造经典戏,是京剧传承的根本。剧本应该兼顾文学性和表演性。剧本的题材在文学开掘、人物命运的刻画上,必须体现一定的文学价值,必须将创作者文化积淀与对现代生活的思考,转换成京剧化的古典表达。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剧本需要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得以展现。演员应该在继承前辈艺术遗产的同时,吸收现代剧场艺术优势,不断丰富京剧的表演形式。剧团应该注重培养新人,新人辈出才能让优秀剧本代代相传。剧本唱得响,表演艺术家演得好,由此打造出一批经典戏,京剧的传承就是不言而喻的。‎ 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评价这位评论家的论述是否完整地论证了他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对于京剧的传承,“戏引人”、“人抬戏”中的“戏”指剧本与表演,是内因,“人”指购买戏票的观众,观众的支持是外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好的题材加上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是京剧传承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观众的支持是京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观众的支持以好戏为前提。只有通过好戏吸引观众,观众才会捧戏。以戏争取票房,以票房支持戏,京剧才能传承。评论家只强调了戏,即剧本和演员的重要性,没有论及“人”,观众的支持对于京剧传承的作用,所以他的论述是不完整的。‎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设问指向这位评论家的论述是否完整地论证了他的观点,属于评析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包括: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NE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然后运用上述理论分析评论家的观点,得出他的论述是不完整的结论。‎ ‎【考点定位】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名师点睛】哲学生活考查辩证关系的试题较多,主要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复习备考时要着重把握。对于辨析型题目,解答时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道选择题+2道材料题)‎ 一、选择题:‎ ‎1.(2015年安徽文综政治11)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检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故排除;题肢③说法过于绝对,违背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故排除。题肢②④说法正确且复合题意,故答案选C。‎ ‎【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 ‎2.(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6)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 。漫画(图16 )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A.踏玻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析】漫画中的主人公找不到垫脚之物,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看到了外面的视野,没想到拆掉墙上的砖就能看到,这启示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适合题意;A是联系的多样性(偶然联系),C. D是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不同的认识,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名师点晴】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四个选项属于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这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选项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结合漫画,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 ‎3.(2015年山东文综政治33)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解析】材料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N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C适合题意;A, H, D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名师点睛】解答哲学试题,一定要明确把握材料关键信息,然后提取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审题,审材料要细致,提取有效信息;审题目的要求(直接或根本原因、结果、经济意义或文化意义、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企业等);审选择项,选择项本身是否正确,本身正确是否符合题意。‎ ‎4.(2015年上海政治27)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开始全面推进,2020年全国统一实施新方案,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从哲学上看,考试招生制度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因是:‎ A.通过认识局部,落实全国范围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B.通过研究特殊案列,补充、丰富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 C.通过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教育改革新局面 D.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质 ‎【解析】材料中“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2020年全国实施新方案”说明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故材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适合题意;A不适合题意;C. D只强调了一个方面,是片面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对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全面的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同时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2015年海南政治21)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毛泽东的话说明要善于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诀矛盾,①符合题意入选;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表述错误排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属于哲学,当然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符合题意入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能是主观条件,也可能是客观条件,④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主观能动性的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哲学题,考查学生对名人名言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题意主要说明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其次要运用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比如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明确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等。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 ‎6.(2015年江苏政治28)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足球运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纳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由此可见:‎ A.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D.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解析】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A错误;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D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要着重抓主要矛盾。答案为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两点论与重点论 ‎【名师点睛】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分析题目时要注意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主次矛盾是相对于一个复杂的事物,侧重于解决问题;矛盾的主次方面是侧重于单个事物、单个矛盾,侧重于认识问题。“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要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本题也可用排除法,ABD三项说法错误。‎ ‎7.(2015年上海政治29)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只顾前者则流于僵化保守;只故后者则将成为邯郸学步,旧的忘了,新的不会。‎ ‎ ——季羡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从哲学角度概括,材料的实质是:‎ A.国家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化矛盾的存在是绝对的 B.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国家发展 D.传统和现代化矛盾的解决是暂时的,由此不断推动国家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村料中“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这说明了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国家发展,c适合题意;A、B、D均不适合题意,排除。‎ ‎【考点定位】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 ‎【名师点睛】本题以季羡琳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背景考查教材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考查角度是哲学,然后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矛盾观和辩证的否定观等知识进行分析,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8.(2015年课标卷Ⅱ2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中提到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我国经济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而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推动我国的解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因此本题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量变与质变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注意事物的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量变。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9.(2015年浙江文综政治30)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试题分析: 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与全面改革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同时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求,同时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说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WA向,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到事物发展遭受挫折,不能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排除。②选项观点错误,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而不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故排除。‎ ‎【考点定位】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与全面改革明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而统筹谋划与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的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排除法,又分为排误法和排异法,“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说法明显错误,题干并没有涉及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不能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0.(2015年重庆文综政治10)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强调了“义”和“利”的对立;②强调了垃圾和资源的相互转化;③强调了卑鄙和高尚的对立;④强调了抗日战争和和平生活的统一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矛盾的同一性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及其属性。要深入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关键是要理解矛盾的同一性的两方面内容。‎ 二、主观题:‎ ‎1.(2015年福建文综政治39)‎ 材料三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3)材料三 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9分)‎ 参考答案:①他们都坚持了两点论,都看到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开展经济合作,又要开展文化交流;他们都坚持了重点论,观点一主张经济为重,观点二主张文化为重。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坚持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即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解答时首先回答两点论和重点论指的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做法进行分析;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主要从影响认识的因素等角度进行回答。‎ ‎【考点定位】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名师点晴】本题以“一带一路”、福建自贸区建设为背景,考查哲学生活中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和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 ‎2.(2015年广东文综政治36)材料二 广东某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投资地产,走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随着实力不断提升,该企业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逐步向文化旅游、日用消费品、体育产业、农业、乳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至2014年6月,改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总资产达4217亿元。‎ ‎(2)结合材料二,阐释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涵的矛盾观。(12分)‎ 参考答案:①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关系的原理/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②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关系的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④‎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上述4点,每点总分各为3分,其中,原理2分,联系材料1分。‎ ‎【解析】(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题目类型体现类,}司题指向阐释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含的矛盾观。解读材料,企业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发展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二者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采取的经营战略不同,创业之初走专业化经营,企业步入成熟期,走上多元化经营,但每个时期都是以地产为核心,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企业步入成熟期之后,仍以地产为核心,同时向其他领域扩展,体现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企业是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体现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考点定位】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 ‎【名师点睛】本题第二问,哲学的题目分为两个层面,有的矛盾观点较为明显,容易得出,有的点容易混淆用错甚至是遗漏,像矛盾的对立统一、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只要稍加解读材料信息,很容易得出;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很容易解读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更是非常隐蔽,考生不容易,而且平时训练中学生很少会碰到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在同一个材料中出现,高考的强度压力下,学生更是不敢赌这一把。‎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4道选择题+3道材料题)‎ 一、选择题:‎ ‎1.(2015年江苏政治26)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故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体现了辩证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为学之实,践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形容学习勤奋,心强,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为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否定观 ‎【名师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学之实,故在践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说明做学问要有质疑的精神,只有质疑才能进步,体现一种辩证否定观。‎ ‎2.(2015年四川政治9)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国家”的要求,农业部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经费继续推进该项工作。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育、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转变:‎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传统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新旧事物的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同时传统培训与新型培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题中做法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故入选。②选项观点错误,创造性思维并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故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并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故排除。‎ ‎【考点定位】辩证否定观、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选择题的排除法,基本的包括排误法和排异法,就本题而言,题目选项中“创造性思维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措辞明显错误,题目选项中“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显然与题干所强调的信息不符,题中强调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而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可以加以排除 ‎3.(2015年浙江文综政治28)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埋头苦干 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④果断抓住实际促成质的飞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乌鸦没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是习惯性思维的表现,应该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同时应该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故入选。①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揭示乌鸦并没有意识到水瓶的变化,可以不采取原来的办法,并不是强调工作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题中漫画的水距离瓶口还有较大距离,并没有涉及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故排除。‎ ‎【考点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名师点睛】漫画题,一定要注意解读定位准确漫画主旨,本题漫画乌鸦喝水的水瓶显然与传统乌鸦喝水的水瓶发生了客观变化,而且是质的变化,那就是在瓶子底部多了一个水嘴,导致取水的路径和方法应该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变化,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出现新情况的前提下,积极寻找新思路;而埋头苦干、促成质变的说法显然没有抓住漫画的这一主旨。‎ ‎4.(2015年浙江文综政治29)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耗费。最近,环保部启动了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明年进行新的核算体系试点。这一举动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现行GDP核算体系 与绿色GDP核算体系,人类选择后者,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绿色GDP核算体系与现行GDP核算体系是新旧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事物的发展,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故入选。②选项观点错误,事物之间联系的建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故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GDP核算体系与绿色GDP核算体系都不是上层建筑,故排除。‎ ‎【考点定位】意识的特点、辩证否定观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正选法和排除法,正选法,从现行GDP核算体系到绿色GDP核算体系,显然是一种发展,也是一种辩证否定,同时绿色GDP核算体系与现行GDP核算体系相比较,更为科学,更为合理,人类发展向不断完善的方向迈进,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排除法,又分为排误法和排异法,“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的说法明显错误,现行GDP核算体系和绿色GDP核算体系,都不是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及思想观点、意识形态。‎ 二、主观题:‎ ‎1.(2015年海南政治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 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甲市民政局用大数据核对17.4万保障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很快检出1.7万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乙市整合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协同应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台风和暴雨,避免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2)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 参考答案: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实践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3分)大数据的运用创新了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发展;(2分)新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拓展了认识的对象,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3分)‎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审题,首先审设问,确定理论分析角度是认识的发展和创新的作用,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可以考虑认识工具有利于提高人的思维水平,思维方式归根到底由实践定的.其次审读材料,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大数据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考虑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发展、创新的知识。‎ ‎【名师点睛】(2)本题考查的角度非常明确,就是创新的作用,而且从认识的发展、创新对思维的影响等角度设问。所以可以首先回忆课本基础知识,把握课本知识的关键句。其次要注意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主要围绕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影响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2015年安徽文综政治38)材料三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8分)‎ 参考答案: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旧的发展模式,提出和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创造力,建设制造强国。‎ ‎【解析】(3)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属于如何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本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定位】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名师点睛】体现类的解答题,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体现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为“分析XX体现的XX道理、”“分析XX是怎样体现XX道理的”、“分析XX是如何做到XX(理论化)要求的”的标志性字眼。“体现类”题对考生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 ‎3.(2015年上海政治32)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 ‎ “水十条”明确将治理污染物排放问题提升到“国家水安全”的高度,同时提出要节约用水和保障水生态系统平衡。因为保护水资源涉及生产生活用水供给、治理污染物排放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三个问题,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前,水环境能够承载的污染排放容量已接近极限,污染物排放已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用水的有效供给和生态系统平衡。治理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 ‎(2)从辩证法角度,概括当前我国水污染防治运用的方法论。(限答一个)(5分)‎ 参考答案:‎ ‎(2)评分量表:‎ 评分观察行为特征:分析资料(社会现象)包含的层次并运用哲学基本概念、原理加以解释;建立层次之间的关系。‎ 水平 ‎ 等级描述 应答表现 ‎ ‎ 分数解释 ‎ ‎ ‎ ‎ ‎ ‎ ‎ ‎ 全面概括方法论。‎ 示例1: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坚持重点论。‎ 示例2: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能全面分析概括材料,并运用哲学基本概念、原理解释。‎ 水平6‎ 示例3:两点是有重点的亮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示例4: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 ‎ ‎ 水平5‎ 全面概括方法论,但表述不明确。‎ 示例5:运用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示例6:看到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能全面分析概括材料,但不能运用哲学基本概念、原理精确解释。‎ ‎ ‎ 水平4‎ 全面概括方法论,但未能概括内在关系。‎ 示例7:两点论和重点论。‎ 能分析概括材料,但不能建立层次之间关系。‎ 能运用哲学基本概念解释概括的材料。‎ ‎ ‎ 水平3‎ 只概括部分方法论。‎ 示例8:两点论。‎ 示例9:重点论。‎ 示例10:抓住主要矛盾。‎ 能分析概括部分叫核心材料。‎ 能运用哲学基本概念、原理解释概括的材料。‎ ‎ ‎ 水平2‎ 只概括部分非核心方法论。‎ 示例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示例1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能分析概括部分非核心材料。‎ 能运动哲学基本概念、原理解释概括的材料。‎ 水平1‎ 没有应答;或应答与试题无关。‎ 示例13: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能从材料中概括方法论。‎ ‎(2)本题考查的角度是辩证法,设问指向当前我国水污染防治运用的方法论,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和辩证的否定观,解答时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治理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调动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等知识。‎ ‎【考点定位】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名师点睛】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加以分析。措施类试题要分主体、多角度、多层次的概括和总结。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归纳总结答题思路和方法。‎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题归类 一、选择题 ‎ 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16~17题。‎ ‎1.(全国卷I 16)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自由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全国卷I 22)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质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完成9题。‎ ‎3.(安徽卷9)人们在感怀乡愁的同时,把梦想留在他乡,把匆匆的背影留给故乡。这说明:‎ A.梦想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B.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C.奉献他乡才能实现社会价值 D.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 ‎4.(北京卷25)“5W”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常用的思考模式(下图)。这一模式启示我们,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候: ‎①应明确自身兴趣、技能、和价值观 ②外部因素的支持和干扰具有根本影响 ‎③愿望、动机、和实现结果之间一致的 ④要在权衡理想和现实的过程中确立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山东卷34)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 ‎6.(山东卷35)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因为:‎ A.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B.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C.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7.(广东卷35)下图漫画(作者:彭长征)蕴涵的哲学道理是,在认识事物时: A.否认事物的客观性,就不能全面看问题 B.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C.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D.认识结果的差异受主体认识方法的影响 ‎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国家”的要求,农业部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经费继续推进该项工作。回答8~10题。‎ ‎8、(四川卷9)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育、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转变:‎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天津卷8)“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同仁堂人的承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同仁堂人的良心。在这份坚守中,同仁堂从346年前的一间小药铺发展为今天享誉中外的著名企业。同仁堂的成功得益于:‎ A.爱岗敬业,在无私奉献中创造价值 B.遵纪守法,在追求和谐中成就自我 C.艰苦奋斗,在自主创新中谋求发展 D.诚实守信,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价值 ‎ ‎10.(浙江卷29)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的耗费。最近,环保部------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明年进行新核算体系试点。这一举动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江苏卷25)政府解决公共领域问题时,往往召开听证会。为达到预期效果,召开听证会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 ‎①价值判断影响价值选择 ②公民应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质询权 ④客观事物本质的展现有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江苏卷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 ‎13.(海南卷19)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 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 ‎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上海卷26)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决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因为:‎ A.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B.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参与者 C.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归宿点 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15.(上海卷28)邹碧华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司改办主任,去年12月,因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司法改革的征途上。“法官当如邹碧华”,这是他去世后,网络上转载最多的一句话。他生前曾说:我觉得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真正能够改变中国法院的两大领域。如果这两年抓紧干出模样来,也算对得起党,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个人上不上台阶不重要。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该担当时必须担当。邹碧华的社会价值集中体现在:‎ A.他获得全社会的高度赞誉,人们将会永远缅怀他 ‎ B.它既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又有司法工作者的良心 C.他坚定脚踏实地、肩担道义信念,堪称法官楷模 ‎ D.他不计个人得失,以理智和责任,推进司法改革 ‎ ‎16.(上海卷29)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只顾前者则流于僵化保守;只故后者则将成为邯郸学步,旧的忘了,新的不会。‎ ‎ ——季羡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从哲学角度概括,材料的实质是:‎ A.国家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化矛盾的存在是绝对的 B.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国家发展 D.传统和现代化矛盾的解决是暂时的,由此不断推动国家发展 ‎17.(上海卷30)上海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大难民城市之一和拯救难民非常出色的城市,上海不仅接纳过3万犹太难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而且创造了战时保护难民的 “上海模式”。从哲学角度看,要在这段动人的历史侧面中提炼出上海的城市内涵,我们应该:‎ A.建立纪念馆,举办展览会,对历史遗迹实现活态保护 B.以史为镜、去芜存菁,从深层次上认识国际人道主义 C.搜集、汇总救助难民的成功案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D.在声张正义与和平理念驱动下,历史素材进行挖掘 ‎ 二、主观题 ‎ ‎1.(安徽卷39)(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二 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要求政府弱化GDP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盲目投资的冲动,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 (2)运用整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对政府要求的理论依据,并从认识社会“正确认识社会”角度对材料二进行哲学思考。(20分)‎ ‎ 参考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面对稳中有进的要求,必须转变发展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政府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保障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 ‎ ‎2.(北京卷38)(36分)“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 ‎2015年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部分 ‎ ‎ 材料一 某生物学教授将研究课题开发成一款用氨基酸组装蛋白的游戏,向全球的游戏玩家开放,一个困扰了研究者15年之久的蛋白结构,仅仅10天后就被破解;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230个红包和50多张回乡机票,帮助近300个家庭羊年春节团圆……‎ ‎ (1)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说明理由。(10分)‎ ‎ 参考答案:赞同。互联网为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开放的平台,改变了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人们在个人和社会的互动中发展、完善自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量的积累产生了“众”的巨大力量,使我们变得更强大。(互联网将众多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协同合作,分散的部分有序聚为整体,促进了整体功能的优化等角度,亦可得分)‎ ‎ 不赞同。过多地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会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互联网上信息复杂,观点多元,有时不易达成共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3.(重庆卷14)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13~14题。‎ ‎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 (l)今年,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展现共同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警示世人勿忘历史,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世界范圈内举行反法西斯纪念活动的意义(14 分)‎ ‎ 答案示例:(1) ①活动让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反对侵略、促进发展是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②活动可以让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既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也符合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③活动也可以让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凝聚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人民的力量,有力促进世界和平。 ‎ ‎4.(四川卷14)(24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 (2)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H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12分)‎ ‎ 参考答案:①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思维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在实践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③‎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法治体系,改革上层建筑,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④依法推动社区协同共治,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每点3分) ‎ ‎5.(天津卷12)(3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现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10分)‎ ‎ 参考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6.(天津卷14)(15分)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二 近日,江西省婺源县一座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大型清代古民居被某古玩商千里大挪移到广西复原重建.对这种古建筑千里“搬家”现象,有人认为,在地方财政无法支撑巨额维护费用的情况下,异地搬迁不失为一种保护方式;有人认为,古建筑离开了原先的地理环境和丈化土壤,会消解它本身蕴含的文化,是一种破坏。‎ ‎ (2)对这种占建筑“搬家”,请用所学知识给出支持或反对的两点理由。(要求两点理由不能出自“思想政治”的同一必修课程)(6分)‎ ‎ 答案示例一 支持。理由:①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搬家”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融、创新。②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年久失修与缺乏维修费用的矛盾,这种“搬家”解决了维修费用缺乏的问题。⑧这种古建筑“搬家”的方式有利于发挥民间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弥补财政不足的缺憾。‎ ‎ 答案示例二 反对。理由; ①—方水土一方文化,这种“搬家”会淡化古建筑的文化特色。②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古建筑不能离开它的环境。 ‎ ‎7.(浙江卷40)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 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 参考答案: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 ‎8.(江苏卷34)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 ‎ ◇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 ‎ ◇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 ◇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 ◇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 (1)请简要分析该市政府工作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6分)‎ ‎ 参考答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9.(海南卷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 (2)运用社会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10分)‎ ‎ ‎ 参考答案: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4分)我国倡导的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理念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时代发展要求;(3分)有利于凝聚共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合作、共同发展。(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