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组合二十一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组合二十一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一

专题组合(二十一)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酵(jiào)       酣畅(hān)‎ 蹚浑水(tānɡ) 豺狼当道(cái)‎ B.模板(mó) 怯懦(qiè)‎ 蒲公英(pú) 断壁颓垣(yuán)‎ C.菜肴(yáo) 藩篱(fān)‎ 跷跷板(qiào) 春风拂面(fú)‎ D.洁癖(pǐ) 踝骨(huái)‎ 敲竹杠(ɡànɡ) 按图索骥(jì)‎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项,豺(chái)狼当道;B项,模(mú)板;C项,跷(qiāo)跷板。‎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新白领标准”之所以再度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主要因为人们总是对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更感兴趣,于是在转发微信、微博的同时发发牢骚。‎ B.十三陵景区的游览变成了“坐在车上看一看陵墓”,被削减的游览时间则用来安排购物,景区附近的玉器城和烤鸭店均设置得像谜宫,进去了就很难出来。‎ C.中国男子篮球队在之前的两场主场比赛中赢得并不轻松,技术指标乏善可陈,明显落后于强劲对手,所以急需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渲泄此前的郁闷。‎ D.两国元首对此达成高度共识:用“修昔底德陷阱”这个冲突和对抗的宿命论来描述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实际上是人为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套上枷索。‎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B项,谜宫—迷宫;C项,渲泄—宣泄;D项,枷索—枷锁。‎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外峭壁千寻,城墙雄壮巍峨,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这就是早在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钓鱼城。‎ B.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俗语和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打开天窗说亮话”和“开诚布公”,“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和“弄巧成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和“因小失大”等。‎ C.长期以来,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不文明的现象屡屡发生。因而,从制度上推动文明的养成势在必行。‎ D.然而谁都不会否认,真正支撑起楼市,给予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信心的往往还是那些在价格上掂斤播两的刚需。‎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与“海内外”重复;B项,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毫无隐瞒地公开说出来。也说打开窗子说亮话;C项,势在必行: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D项,掂斤播两:形容过分计较小事。也说掂斤簸两。‎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但我们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勇气,而且还要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深入反思,着手准备下一次的奋战。‎ C.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慎食油腻、辛辣的食品,忌食生冷、粗硬的食物。‎ D.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残缺,“产生”后面没有宾语的中心词,可以在“茫然无措”的后面加上“的感觉”;B项,语序不当,“我们”要放在“不但”的前面;D项,暗换主语,“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的主语应该是唐太宗。‎ 答案 C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事实上,凡优秀的文艺作品,________。因此它们才能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成为生活的良师益友。‎ A.皆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既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又浓缩和折射社会、时代、民族的心理 B.皆是既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又浓缩和折射着社会、时代、民族的心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C.皆是既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又浓缩和折射着社会、时代、民族的心理,既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 D.皆是既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的,既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又浓缩和折射着社会、时代、民族的心理 解析 作品的来源→作家加工后反映的思想。‎ 答案 A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作“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吸碳 (2)“略施魔法” (3)光合作用 ‎7.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不超过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上述结论,你对铁路售票部门有何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表标题是“2016年春运铁路售票渠道”,第一问的结论应围绕此话题。观察图表的百分比,互联网和手机售票加在一起占了60.5%。车站窗口售票等传统模式加在一起不到40%。第二问是对铁路售票部门提建议,建议应当围绕如何做好互联网和手机售票这种网络售票模式的工作展开。可在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互联网硬件和软件升级工作、售票的安全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答案 (1)互联网与手机售票高达六成(或“半数以上”),车站窗口等传统方式售票不到四成。‎ ‎(2)①线上售票快捷安全便利,售票部门应该对民众做好宣传引导工作。②铁路部门应进一步做好硬件升级、软件优化,加强售票的处理能力。③铁路部门应提升网络售票的安全性、可靠性。(答出两点即可)‎ 二、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2)________________,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鹊桥仙》)‎ 答案 (1)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2)鹤汀凫渚 列冈峦之体势 (3)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4)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 (5)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三、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卜算子·慢 柳 永 ‎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9.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的能力。首先确定该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然后要结合词内容具体分析。“对晚景”,即词人对着眼前景物有感而发,这景物就是承接上文写到的暮秋之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引起下文的抒情,“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是多么的浓重。‎ 答案 ①承上启下。“晚景”总括了上文的所见所闻,“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由上阕的写景过渡为下阕的抒情。②“伤怀念远”,直接表达作者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点明季节和词人的身份。在暮秋时节,词人登高望远,思乡怀人。“楚客”两句,点出词人此时漂泊在外,孤单寂寞。这两句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感。“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写出了词人与思念之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景,充满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即使把万千柔情写成书信又有谁能够寄给远方之人呢?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考生作答时要注意分条写出答案,并结合词句进行分析,切不可泛泛而谈。‎ 答案 ①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②对远人的思念。“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③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1~12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 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xiè):捆绑,束缚。‎ ‎11.诗的前六句是怎样塑造青松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青松的形象,首先分析前六句的内容,用“众草没其姿”写出了青松生在东园,为众草所淹没;“凝霜”时节方见其挺拔之英姿;“连林”“独树”写出了青松的与众不同。可见运用了对比和环境衬托的手法写出了青松的独立、不惧严寒、与众不同的品格。‎ 答案 诗的前六句通过环境和其他草木的衬托,塑造了卓然独立、不畏严寒、独树一格、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春夏季节,各种草木都葱郁繁茂,松树淹没其中平凡无奇,但岁寒霜降后,众草凋零木叶尽脱,只有松树独傲霜雪,卓然挺立,四季常青。‎ ‎1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志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前六句塑造了不惧严寒、与众不同的青松形象,实际上“借孤松为己写照”。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写出了青松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意在表明自己是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与众不同。后两句从“梦幻间”“尘羁”分析出作者感慨人生短暂,不愿被束缚,追求自由的情怀。‎ 答案 ①诗歌的前六句托物言志,以卓尔不群、岁寒后凋的青松自况,表达出诗人坚贞傲岸、超拔于流俗的品性。②七、八句描写酒壶挂枝、自在遐观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悠然独得的境界。③末二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3~14题。‎ 九日水阁 韩 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热,蟹黄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 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13.韩诗第一句和范诗前两句在诗中各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仔细分析可知,它们都是写景之句,然后可联想到借景抒情。再分析景的特点是什么,情是什么,就可以明白它们都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只是所衬之情不同。‎ 答案 韩诗第一句写出了池馆园林的荒凉,反衬了嘉客在重阳赏菊品酒的雅兴之浓。范诗第一句写菊花鲜嫩,第二句写菊蕊金黄,突出了菊花之美,反衬了世情儿女的“无高韵”。‎ ‎14.两首诗都是写菊花,诗人借之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请予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于此类诗歌比较鉴赏题,最好分诗作答。先看韩诗写菊的内容:例如“晚节香”。写物即写人,菊的特点就是人的特点,所以可以知道诗人以菊表明自己有晚节。再看范诗,结合全诗意思略加分析即可明白,诗人是在批评“世情儿女无高韵”。‎ 答案 韩诗写菊花在深秋花事皆淡之后犹有晚香,暗喻诗人自己有着岁晚而节弥坚的品格。范诗写菊花在重阳之后依然美丽可爱,借世俗之人只看重阳一天的花而不看重阳过后的花,讽刺世人的庸俗。‎ ‎【诗歌鉴赏】‎ ‎ 韩诗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引出了后面的“秋容淡”,第二句则写主人与嘉客重阳相聚的雅兴。三、四句写重阳赏菊,字面上写深秋花事皆淡,唯有菊花保有晚香,而言外之意则是诗人自己年岁虽高却依然有着坚定的节操。五、六句写眼前宴会的场景——饮美酒、品蟹黄,是对前句所说的雅兴的具体说明。末二句先写自己年老不能豪饮,后写自己诗兴极豪,对比之中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人生态度。‎ ‎ 范诗起句写重阳后的菊花润泽鲜嫩,第二句写菊蕊金黄,以菊花之美反衬无人欣赏的寂寞。第三、四句则直抒胸臆,指出世情儿女没有超脱的情趣,只懂得看重阳那一天的花,言外之意是他们只是为度重阳而度重阳,并非真懂菊花之美、重阳之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