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经济发展 课时47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经济发展 课时47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

学案47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目标定位] 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区各类农业区的分布状况。3.通过对比和分析,在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和该区农业发展方向。‎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①__________三省和②__________东部。‎ ‎2.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③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④____________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⑤__________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a.地形类型齐全;b.⑥________、黑钙土分布广泛。‎ ‎(3)社会、经济条件 a.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b.⑦___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⑧________农业的发展。‎ c.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利于⑨____________和⑩________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⑪______平原、⑫______平原、辽河平原。‎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⑬____________、⑭________山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⑮_________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⑯________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1)⑰__________生产;(2)⑱____________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 不同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⑲________________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⑳____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________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______________;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 __________‎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____________‎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____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____________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半山区实现“__________”,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________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问题思考】‎ ‎1.为什么东北大米的品质优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地区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的需要,与南方地区一年两熟及一年三熟相比,相差甚远,但为什么还称“东北商品粮基地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近年来,该省认真落实中央惠农富民政策,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19年,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达到845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连续5年夺取粮食丰收。‎ 材料二 如下图。‎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稳定的粮食供应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______、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________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1)东北地区________,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较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2)__________数量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3)黑土肥力高;(4)夏季__________,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大;(5)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探究点二 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 图例 区域 植被类型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年降水量(毫米)‎ 农业植被 ‎200~400‎ ‎600~620‎ 杂类草 ‎100~200‎ ‎——‎ 小灌丛、碱蓬 ‎1~50‎ ‎380~390‎ 材料二 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B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 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领域 类型 问题 成因 对策 环 境 耕地 ‎______退化、土地______、次生盐碱化 人口剧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________不合理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产粗放方式,减少耕地破坏、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次生盐碱化等现象的发生,发展优质品种 林地、草地 林地、草地的比重____,草地退化,资源利用失调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市场 农产品______和______不适应市场需求 质量低、成本高 一、选择题 读下面区域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3~6题。‎ 评价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满足程度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源利用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3.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4.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 ‎5.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6.该地区可能是 (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7~8题。‎ ‎7.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低平,水汽易进入 B.地势较高,气流受地形抬升 C.地势较高,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锋面遇地形阻挡,在此停滞 ‎8.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 A.降水少,气候干旱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机械化水平高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19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9~10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9.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10.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二、综合题 ‎11.(2019·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下图示意我国2019年与2019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图为“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嫩平原多沼泽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嫩平原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解决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 ‎                 原因分析类综合题——综合题答题建模 ‎【题型特点】‎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思维建模】‎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 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模板典例】‎ 地理要素 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天气和气候、地势高低与坡向等 等温线走向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地面状况等 降水 海陆位置、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等 盐场形成 地理位置、海岸地形及特征、天气和气候特征等 答案 ‎ 课前准备区 ‎①黑、吉、辽 ②内蒙古 ③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 ④一年一熟 ⑤低温冷害 ⑥黑土 ⑦交通 ⑧外向型 ⑨绿色农业 ⑩大农业 ⑪松嫩 ⑫三江 ⑬大小兴安岭 ⑭长白 ⑮高原 ⑯商品率 ⑰大规模机械化 ⑱地区专业化 ⑲大宗农产品 ⑳豆 生态 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产业链条 舍饲畜牧业 草业 集约化草食性 立体开发 原料 问题思考 ‎1.东北大米质量最优,是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而且具有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日温差大等特点,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同时由于冬季气温低,不利于作物害虫越冬,因此水稻病虫害少,品质优良。‎ ‎2.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以下几方面:(1)饲料丰富。东北地区的玉米及糠麸、秸秆、豆饼、豆渣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饲草,来源广,潜力大;(2)农区人口众多,经济技术条件较好,发展畜牧业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益;(3)农区经营畜牧业一般以舍饲为主,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较高,生产比较稳定;(4)在饲养的同时积攒了大量优质的有机粪肥。‎ ‎3.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大的不足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只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但这里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而且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又高。所以人均产粮多,粮食的商品率高,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 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 (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 ‎(3)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 长等。‎ 反思归纳 ‎1.地形 市场 ‎2.人少地多 宜农荒地 高温多雨 探究点二 ‎ (1)见下表 区域 人口密度 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A区域 大 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B区域 小 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壤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2)水土流失 过度开垦,只种不养,植被破坏 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 ‎(3)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反思归纳 黑土 沙化 下降 土地利用 质量 品种 课后练习区 ‎1.D 2.D 3.B 4.C 5.A 6.C 7.B 8.C 9.A 10.C ‎ ‎11.(1)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19年以东部最多,2019年以西部最多)。‎ ‎(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12.(1)山地多,高原、平原少;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 山地多地形雨;西部内陆距海远 ‎(2)中间地势较低,易积水;气候寒冷,蒸发弱;多冻土,水分不易下渗 (3)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4)低温内涝 培育耐寒品种;发展大棚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