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新题练习二学生版刘希国
2019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新题练习(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铁哥,姓伽乃氏,迦叶弥儿人。性颖悟,不为嬉戏。从那摩入见,帝问谁氏子,对“将以遗母。”帝奇之,加赐一鸡。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见书畏吾字于壁,问谁所书,僧对曰:“国师兄子铁哥书也。”帝召见,爱其容仪秀丽,语音清亮,命隶丞相孛罗备宿卫。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至是,帝将用铁哥,曰:“吾以酬国师也。”于是铁哥年十七,诏择贵家女妻之,辞曰:“臣母汉人,每欲求汉人女为妇,臣不敢伤母心。”乃为娶冉氏女。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至撒儿都之地,叛王塔不台率兵奄至。铁哥奏曰:“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今彼众我寡,不得地利,当设疑以退之。”于是帝张曲盖,据胡床,铁哥从容进酒。塔不台按兵觇伺,惧有伏,遂引去。 成宗即位,以铁哥先朝旧臣,赐银一千两、钞十万贯。他日,又赐以玛瑙碗,谓铁哥曰:“此器先皇所用,朕今赐卿,以卿久侍先皇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禄大夫。三年,乞解机务,从之。仍授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平滦大水,铁哥奏曰:“散财聚民,古之道也。今平滦水灾,不加赈恤,民不聊生矣!”从之。十年,丁母忧,诏夺情起复。辽王脱脱入朝,从者执兵入大明宫,铁哥劾止之,王惧谢。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武宗即位,赐金一百两,加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有诉宁远王阔阔出有逆谋者,命诛之。铁哥知其诬,廷辨之,由是得释,徙高丽。 仁宗皇庆二年薨,赐赙礼加厚,敕有司治丧事,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B.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C.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D.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B.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敕有司,敕,特指皇帝命令或诏书;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铁哥侍奉母亲讲孝心。太宗赐鸡给他吃,他却要拿回去给母亲吃;帝王下诏让他娶贵家女为妻,他却以母亲希望他娶汉人女为妻为由拒绝。 B.铁哥随王出征有谋略。他随王征讨乃颜,与叛王塔不台的军队突然遭遇,他建议帝王布下疑兵之阵,塔不台担心有埋伏,于是带领军队离开。 C.铁哥为臣聪明有智慧。成帝即位后,赐给铁哥丰厚的财物并进爵,表示因为他是旧臣,铁哥明白成帝想他辞官,于是主动辞去“机务”之职。 D.铁哥为官宽厚有担当。平滦水灾时,他上奏散财赈济灾民;阔阔出被诬陷谋反时,他极力争辩,使得阔阔出得以释放,迁移到高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5分) (2)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5分) 10.B 11.C(“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中的“皇帝”错,应是“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12.C(“铁哥明白成帝想他辞官”于文无据。) 13.(1)在这之前,世祖侍奉宪宗很是亲密友爱,后来因为谗言而稍稍疏远,国师劝导世祖应该更加恭敬谨慎,于是他们又像当初那样亲密友爱。(“事”“敬慎”各 1 分,句意 3 分。)(2)从前李广一个将领罢了,尚且能凭借疑兵退敌,何况陛下有万乘的威严呢!(“疑”“尚……况……乎”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铁哥,姓伽乃氏,迦叶弥儿人。禀性聪慧过人,不喜欢玩耍。跟随那摩入朝拜见太宗,太宗问是谁家的孩子,那摩回答说:“是哥哥斡脱赤的孩子。”太宗正在吃鸡,停下来把鸡赐给铁哥。铁哥捧着鸡不吃,太宗问他,他回答说:“将要把它留给母亲吃。”太宗很惊奇,又赐给他一只鸡。世祖登上帝位,到香山永安寺去,看见墙上写的“畏吾”字,问是谁写的,僧人回答说:“是国师哥哥的儿子铁哥写的。”帝王召见他,喜欢他容貌仪表的清秀优雅,美丽脱俗,说话的声音清脆响亮,下令让他在孛罗丞相府充当卫士。在这之前,世祖侍奉宪宗很是亲密友爱,后来因为谗言而稍稍疏远,国师劝导世祖应该更加恭敬谨慎,于是他们又像当初那样亲密友爱。到这个时候,帝王将要人任用铁哥,说:“我用这种方式来酬谢国师。”在这时铁哥十七岁,下令让他选择身份高贵人家的女子作为妻子,他推辞说:“我的母亲是汉人,常常想要我娶汉人的女子为妻,我不敢伤了母亲的心。”于是替他娶冉氏的女子为妻。 至元二十四年,跟随世祖征讨乃颜,到撒儿都这个地方,叛王塔不台率领军队突然到达。铁哥上奏说:“从前李广一个将领罢了,尚且能凭借疑兵退敌,何况陛下有万乘的威严呢!现在敌众我寡,又没有有利的地势,应当设置疑兵来击退他。”于是世祖下令撑开曲柄伞,坐在轻便的坐具上,铁哥从容地敬酒。塔不台按兵不动,偷偷观察,害怕有埋伏,于是带领军队离开。 成宗登上帝位,因为铁哥是先朝旧臣,赐给他白银一千两、铜钱十万贯。另一天,又赐给他玛瑙碗,对他说:“这是先皇用过的器具,我现在赐给你,是因为你长期侍奉先皇的缘故啊。” 大德元年,加官为光禄大夫。大德三年,请求解除参与机要事务的职责,同意了他的请求。仍然授予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的官职。平滦发生大的水灾,铁哥上奏说:“发放财物聚集百姓,这是自古以来的做法。现在平滦发生水灾,如果不加以救济,老百姓就没有办法生活了!”听从了他的建议。大德十年,母亲去世,诏令铁哥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辽王脱脱入朝觐见,跟随的人带着兵器进入大明宫,铁哥阻止了他们,辽王害怕、道歉。跟随帝王到缙山去,一路上看到饥饿的老百姓连绵不断,铁哥就打开粮仓赈济灾民,接着上疏陈述自己的过错,弹劾自己,帝王连连称好。武宗登上帝位,赐给他黄金一百两,加封金紫光禄大夫,授予他中书右丞相的官职但不须到任。有人控告宁远王阔阔出有谋反的意思,下令诛杀他。铁哥知道他是被诬陷的,在朝廷上争辩,因此阔阔出得以释放,迁移到高丽。 仁宗皇庆二年去世,赐给他家的礼物很丰厚,下令主管部门的官吏治理丧事,赠给他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封号,追封为秦国公,谥号忠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1)《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用“ , ”两句来揭示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月出之后江面的景色是“ , ”;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16.(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2)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卷起千堆雪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其主持人采访嘉宾时说:“咱们已经八年未见了,您看上去一直没变,还是那么年轻。”嘉宾谦虚地说:“哪里,哪里,献丑,献丑。” B.某高三教室挂着励志对联,横批是:“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上联:“是,滚回家里。”下联:“否,滚去学习。” C.某演员获奖之后发表感言:“我拿到这个奖杯并不代表我的高度,而是代表我刚刚上路,有句话叫‘艺术无止境’,希望与各位共勉。” D.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谴责美国副总统最近催促巴西等拉美国家赶紧与朝鲜断交,认为这种强权行为反映出美国的极端自私和傲慢。 19.C【解析】A项。“献丑”谦辞,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现自己技能时,称自己水平不高。B项,这副对联暗含的价值观不正确,难道高富帅了就不用学了?难道学习就是为了挣得资本?另外。“滚”字用话鄙俗。C项,共勉,意指共同努力,共同勉励。正确。D项。“催促”不符合外交用语的语体风格,改为“敦促”;“赶紧”口语化,应改为“即刻”。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僧孺年五岁,读《孝经》,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仕齐,起家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 。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又兼太学博士。司徒竞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僧孺亦游焉。文惠太子闻其名,召入东宫,直崇明殿。初,僧孺与乐安任昉遇竞陵王西邸,以文学友会,及是将之县,昉赠诗,其略曰:“惟子见知,惟余知子。观行视言,要终犹始。敬之重之,如兰如芷。”其为士友推重如此。 天监初,除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寻出为南海太守。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僧孺乃叹曰:“昔人为蜀部长史,终身无蜀物,吾欲遗子孙者,不在越装。”并无所取。视事期月,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既至。拜中书郎、领著作。俄除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沟中。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寻以公事降为云骑将军,兼职如故,顷之即真。是时高祖制《春景明志诗》五百字,敕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诗为工。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道愍遂谤讼僧孺,逮诣南司。久之,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卒。时年五十八。 (选自《梁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B.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C.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D.问授者此书所载述/曰/论忠孝二事/僧孺曰/若尔常/愿读之/六岁能属文/既长好学/家贫常/佣书以养母/所写既毕/讽诵亦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为儒家十三经之一。 B.文学,文献经典,泛指文才或文艺作品;文中特指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 C.博士,古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敕,告诫的意思,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文中特指帝王的诏令、命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僧孺幼年家贫,生活非常艰难。在王僧孺幼年时,母亲以卖纱布维持生活,她曾带僧孺到市上去,路遇官员出行前导的仪仗队,被驱赶到沟中。 B.王僧孺品学兼备,深为友人看重。他与任昉在竟陵王西邸相遇,两人志同道合,王僧孺要到县里任职,任昉就赠诗给他,赞美他像兰草、如白芷。 C.王僧孺为官清廉,从不贪婪财物。他任南海太守时,发现前任官员借当地贸易之机谋求利益,感慨万端,但他仍然坚守如初,不为后代聚敛财富。 D.王僧孺才华出众,尤其善于作诗。有一次,高祖写了五百字的《春景明志诗》,让在朝的官员都和韵同作,结果高祖认为僧孺作的诗超出了沈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有诏征还,郡民道俗六百人诣阙请留,不许。(5分) (2)王典签汤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内,僧孺每裁抑之。(5分) 10.B 11. B 文学,指诗文,文学之士。 12.D“让朝廷官员都和韵同作”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在朝之人沈约已下同作”;“高祖认为僧孺作的超出了沈约”文中无据。 13.(1)皇帝下诏令让他回京,郡中道俗六百人到朝廷请求把王僧孺留下,皇帝没有允许。 (2)王国典签官汤道愍被王亲近(受到南康王的宠幸),在府内执掌大权,王僧孺总是制裁抑制(经常遏止)他。 【参考译文】王僧孺五岁那年开始学习《孝经》,他问老师《孝经》这本书里讲的是什么内容,老师告诉他:“主要是论述忠义与孝道两件事。”王僧孺便说:“如果是这样,我愿意经常读这本书。”六岁时就会写文章,长大后特别勤奋好学。家里很贫穷,时常受人雇佣抄书养活母亲,每次抄完书后,抄写完也就能够背诵出来了。在齐朝做官,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相欣赏喜欢他。王晏担任丹阳县令后,征召王僧孺补郡功曹,让他撰写《东宫新记》。迁大司马豫章王的行参军,又兼任太学博士。司徒竟陵王萧子良开设西邸招收文学之士,王僧孺也在其中。文惠太子听说他的名声后,召进东宫,让他在崇明殿值班。 起初王僧孺同任日方在竟陵王的西邸相遇,以文学会友,至此将要赴任钱塘县令,任日方赠诗一首,大意是说:“只有你认识我,只有我理解你。观察行动比照其人言谈,要慎终如始。尊敬您,尊重您,您像兰草、像白芷。他为文士朋友所推崇到这种程度。 天监初年,任临川王后军记室参军,在文德省听候召令。不久出任南海郡太守。郡里每年都有高凉国的人和海船多次到来,外国商人在这里进行商品贸易,过去州郡官员用半价买下货物随即转手卖出,赚取几倍的利钱,以前历任官员都这样做,并习以为常。王僧孺便感叹地说:“过去有人在蜀郡当官,全身上下不用蜀国产的物品,我想留给子孙的也不是越族的衣装。”不要任何东西。做郡守一年,皇帝下诏令让他回京,郡中道俗六百人到朝廷请求把王僧孺留下,皇帝没有允许。回到京城后,任中书郎,领著作。不久任游击将军,兼任御史中丞。王僧孺年幼时家里贫穷,他的母亲借卖纱布为业,有一次带王僧孺去集市,路上正遇上中丞的仪仗队,被驱赶到路旁的水沟里。到拜授御史中丞的那一天,仪仗队在前面清路,王僧孺情不自禁的悲感交集。后因公事降任云骑将军,兼职不变,不久正式授任御史中丞。当时高祖写了一首《春景明志诗》共五百字,下诏让在朝沈约等人都写一首。高祖认为王僧孺的诗最工整。王国典签官汤道愍被王亲近(受到南康王的宠幸),在府内执掌大权,王僧孺总是制裁抑制他,汤道愍便谤讼王僧孺,将他逮捕送到御史台。很久没有被起用,过了很久,任命为安西安成王参军。普通三年(522)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岳阳楼记》中用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与琵琶女心能相通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3)同是天涯沦落人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小隋到小李家玩,看到书橱里有一本《从地球到月球》,便想借阅,小李说:“对不起,这是鄙兄的书,我不敢擅自外借。” B.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 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C.黄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与会,于是给主办方发短信说明情况:偶染小恙,不能如约赴会,还望海涵。 D.一对闺蜜逛商场,同时喜欢上店家仅剩一套的新款衣服,其中一位说:你穿上更漂亮,我还是割爱吧。 19.C 【解析】A项,“鄙”字一族虽是谦辞,但没有“鄙兄”的说法,改成“家兄”;“愚兄”“愚弟”是谦辞,但是是自用谦辞。B项,“苛责”运用不得体,未考虑到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及受众的期待。应改说“主播难免出错,望大家多多包涵”或“主播难免出错,但我们会尽量追求完美”。C项,“小恙”,小病;“海涵”,敬辞,请对方大度宽容地原谅自己。语言表达得体。D项,“割爱”,不是出自本意地放弃心爱的东西,其对象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此语境中,衣服还是店家的。 4.对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 B.《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妻、朋友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流露出了感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感。语言浅近自然,诗境清远平和,被刘勰誉为 “七言之冠冕”,钟嵘称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C.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下九,十九为中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初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D.古代,从天子到庶人都祭祀祖先。古代制度,天子七庙,即供奉七代祖先。如《荆轲刺秦王》中说:“至易水,既祖”,就是祭奠祖先,祭奠时,要洒酒于地,称“酹”,如“一尊还酹江月”。 4.答案:A (B“五言之冠冕”C 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D.“祖”是祭路神。)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蜀道难》中的“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琵琶行》开头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诗句: , 。 (3)《赤壁赋》中作者用“ , ”两句表达自己思念君王,却得不到君王垂怜。 15. (1)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0.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6 分) 20.(1)①这幅漫画一共有两张,第一张描绘了一个手里拿着饭碗的母亲正在追赶前面 一个手里拿着玩具不断奔跑的孩子喂饭;②第二张图则描绘的是一个手里拿着 一纸赡养文书的年老的母亲,在追赶前面俨然大老板模样自顾自打着电话往前走的儿子。 (2)要求符合画面内容,答出两张画面之间的关联。答案举例:自作自受、种豆得豆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4分)(2)给漫画拟一个标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第”是科举考试录取考选进士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可称“追赠”。 D.“谥号”是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职。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进谏。他针对给公主造道观而劳民伤财一事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 C.魏知古忠于朝廷,敢于揭发。魏知古得知窦怀贞等将阴谋乱国,就秘密地揭发了他们的阴谋,终使窦怀贞被杀,他被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D.魏知古深受赏识,屡受封赏。他先因皇上赞赏他耿直而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在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5分)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5分) 10.C 11.D(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12.B(说“但也称颂了皇帝的政绩”错,应是“他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 13.(1)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乖”、“崇”、“震摇”、“藉藉”各1分,句意1分。) (2)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于渭川猎”句式、“讽”、补主语“皇帝”、“手制”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以著作郎的身份编修国史,几次升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年,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晋州刺史。睿宗即位,因为他是旧属吏而授任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臣听说‘古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欲望’。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百姓心里动荡不安,众人议论纷纷。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们呢?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疏奏不被皇帝采纳。魏知古又进谏说:“自从陛下剪除凶逆,继承帝位,百姓仰慕,认为朝廷有了新政。如今风俗教化衰败日益严重,府库空虚,官员日增,各部门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超过两千,太府的布帛为此用尽,太仓的米粮不能供给。臣先前请求停止营造金仙、玉真二观,到现在还未停止。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灾,五谷不熟,因此到来年春天,必定严重饥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济天下呢?另外突厥对中原为患已久,虽然派遣使者请求婚娶,恐怕豺狼之心,弱小时就顺服,强大时就骄逆,一旦时机成熟兵强马壮,如果乘中原饥荒,窥犯边塞,又如何防备呢?”皇帝赞赏他耿直,让他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魏知古担任侍中。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并且赏赐五十匹布帛锦缎。第二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遗憾先前的赏赐少,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这年冬天,诏令魏知古主持东都吏部选事,他以称职而闻名,皇帝下诏称赞并赐衣一套。从此皇帝待他恩意更厚,他由黄门监改任紫微令。与姚崇不和睦,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的宰相职位。开元三年魏知古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宋璟听说后感叹道:“叔向是古代流传的正直的典范,子产是古代流传的仁爱的典范,兼而有之者就是魏公啊!”追赠魏知古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2)《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从而告诚马生在求学路上要尊重老师、要有严谨的求学态度。 16. (1)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2)余立待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19.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语意清楚的一项是(3分)( ) A.小刘的父亲因事未能到达会场,主持人对小刘说,我去年采访过您父亲,亲聆先贤对朗读的看法,受益匪浅。 B.小李收到王先生的著作后诚恳地回信:惠赐的大作已收到。拜读后,深感对我的写作有莫大帮助,定当珍藏。 C.光明中学团委下发的通知内容如下:“请各班班长在本周五上午十点半准时来参加歌咏比赛的抽签,不得缺席。 D.小明的妈妈有点爱唠叨,这天小明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妈,您是很会说话,但今天您少说两句我就更高兴了。” 19.B(A.“先贤”是对去世的人的称呼。C.没有说清楚抽签的地点。D.“您是很会说”含贬义,不适合对自己的妈妈讲。) 21.请参照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5分) 材料一: 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 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①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中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②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顷之,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 奏上,皆有典证。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诰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 B.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C.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事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年少阅读广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读经典,张湛给他开的药方也侧面反映他读书勤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 10.B 11.B(“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错误,“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见课本《师说》注释) 12.C(“他没有容忍”依据不足,原文为王国宝“惧为宁所不容”) 13. (1)简文帝担任丞相,将要征用范宁,被桓温劝阻,就搁置没有实行。 “辟”( 动词,征用),“为……所”(被动句式),“讽”(动词,劝阻),“遂”(副词,就),“寝”(动词,搁置)五处,一处1分。 (2)范宁如果认为古代礼制应当尊崇,自然应当列条上奏,而他敢于专断,只因为他随心所欲。 “以”( 动词,认为),“崇”(动词,尊崇),“条上”(动词性短语,列条上奏),“专擅”(形容词性短语,专断),“任心”(动词性短语,随心所欲)五处,一处1分。 参考译文: 范宁字武子。年少专心好学,阅读广泛。简文帝担任丞相,将要征用范宁,被桓温劝阻,就搁置没有执行。桓温去世后,范宁才担任余杭令。他在余杭县兴办学校,培养学生,端正自己,施行礼教,有志向、操行的士人没有不尊崇他的。一年后,社会风气彻底改变。自南渡以来,崇尚学习,注重礼教,没有比得上范宁的。范宁在任六年,升任临淮太守,加封阳遂乡侯。不久,被征召授予中书侍郎。在中书侍郎任上,多次劝善规过,有益于施政。当时朝廷又新建太庙,广泛征求修建辟雍、明堂的形制,范宁根据经典及其注解奏陈皇帝,都有出典依据。孝武帝一向爱好文章,范宁很受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的议题,总是咨询范宁。范宁指责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靠奉承讨好事奉会稽王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容忍,于是唆使煽惑,范宁因此受到疏远。他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上说:“豫章不适宜安排太守,为什么急着让自己冒死前往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赴任。临上任,上奏疏陈说时事,所启奏大多符合皇帝旨意。范宁在豫章郡又大力建设学校,派人到交州采集磬石,来供应讲学使用,改革旧的制度,不拘泥于常法。远近来求学的有一千多人,资助他们的费用,全出自自己的俸禄。同时择取本郡四大望族的子弟,都充当学生,学习五经。又修建学台,用途非常广泛。江州刺史王凝之上书说:“太守范宁入朝任职机要官署,出朝担任名郡长官,却放纵自己奢侈污浊的行为。宗庙的设置,各按官员的品级,但范宁私自建立祖庙。范宁如果认为古代礼制应当尊崇,自然应当列条上奏,而他敢于专断,只因为他随心所欲。希望将我的奏章下达太常,根据礼法加以定罪。”皇上下诏书说:“如果范宁真像凝之所上奏的那样,怎能再主管豫章郡呢!”因此受到责罚。范宁的儿子范泰当时担任天门太守,解职去官上诉。皇帝因为范宁所做的只是为了教学,事情长久不判决。正赶上大赦,免于判罪。起初,范宁曾因患眼痛病到中书侍郎张湛那里请求药方,张湛于是取笑他说:“古代药方,第一减少读书,第二减少思虑,第三专心内省,第四少看外物,第五早晨晚起,第六晚上早睡。修炼一段时间,近处能数清睫毛,远处能看清一尺的木杖。长期修炼不停止,可以清楚地看见墙壁以外。不但使眼睛看得清楚,也能延长寿命。”范宁免官以后,在丹阳安家,仍然勤读儒家经典,一年到头不间断。六十三岁,在家中去世。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刿论战》中,在鲁庄公表示不虚报祭品数量,以诚信示人后,曹刿用“ , ”两句话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2)《师说》中,韩愈对只知道学习句读,不知从师解决疑惑的现象给予了“ , ”的评价。 (3)杜甫《登高》中运用意象叠加的手法,表现夔州秋天江上典特征的诗句是“ ”。 16.(1)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3)渚清沙白鸟飞回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一句是( )(3分) A.下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国家、地区间的争端都应该以和平方式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B.您的信我已经收到,寄来的土特产我也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我不胜感激。 C.15年来,赵先生救助了124名孩子,他说:“我知道没爹没妈的滋味,只要有孩子需要帮助,我定全力相助。 D.你寄来的文稿,我已经认真拜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只对其中有疑的一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19.B(A句“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为口语,语体不符,可改为“不要动辄付诸武力”。C句“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可改为“收下”。D句“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可改为“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而官无储偫近臣别迭等因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楚材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若均定中原,地税、商税及盐、酒、铁冶、山泽之税,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长式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防等,皆宽厚长者,参佐皆省部旧人为之。辛卯秋帝至云中,十路咸进廪籍、金帛。帝大喜,谓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如此。”即日拜中书令。旧制,凡攻城对敌,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既克,皆屠之。汴梁将下,楚材驰入奏曰:“将士暴露于外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帝犹豫未决,楚材复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乃诏罪至究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楚材又请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命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置编修所于燕、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帝议裂州县,赐亲王功臣。楚材曰:“裂土分民,易生嫌隙,不如多以金帛与之。”帝曰:“已许之奈何?”楚材曰:“若朝廷置吏,收其贡赋,岁终颁之,使毋擅科征,可也。”帝然其计,遂定天下赋税。朝议以为太轻,楚材曰:“作法于凉,其弊犹贪,后将有以利进者,则今已重矣。” 丁酉,楚材奏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武,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 (节选自李贽《藏书》) 【注释】储偫:储备、积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而官无储偫/近臣别迭等/因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B.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而官无储偫近臣/别迭等因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C.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而官无储偫/近臣别迭等因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D.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而官无储偫/近臣别迭等因言汉人无补于国/间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路,宋元日时行政区域名。宋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与现在“道路”的“路”意义不同。 B.林庙,指孔林、孔庙。孔林,指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园。孔庙,纪念、祭祀孔子的祠庙。“付以林庙地”即给予他孔林、孔庙的用地。 C.文治,指以文教礼乐治民,常与“武功”连用,指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在统治国家时的表现。 D.“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中“作法”即制定赋税,“凉”即“重”。这句话指出,制定很重的赋税以后,还会出现贪污的弊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耶律楚材勤于政事。他白始至终侍奉在元太祖身边,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他曾建议让忠厚的汉族读书人担任正副征收课税使,结果国用充足。 B.耶律楚材关爱百姓。当汴梁将被屠城时,楚材这样说服元世祖:有地无民,要土地无任何用处;如果杀尽聚集于此的巧匠、富家,最终一无所获。 C.耶律楚材有治国才能。楚材请求寻找孔子后裔,并使之世袭衍圣公,尊崇儒术;反对太祖分割州县赏赐给亲王功臣的做法,并亲自制定了赋税制度。 D.耶律楚材重视读书人。楚材奏命刘中到各郡主持考试,下令被俘为奴的读书人也可参加,主人不得藏匿、阻止,脱颖而出的读书人达四千三十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诏罪至完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 (2)若朝廷置吏,收其贡赋,岁终颁之,使毋擅科征,可也。 10.D【解析】A项的错误在于前言“西域、中原官吏”,后言“汉人”,对象前后不一致:B项“因”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表明上下文是顺接的关系,“而官无储偫近臣”无法成为“汉人无补于国”的理由。C项的错误在于“近臣别迭等因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从上文的“ 中原官吏”和下文的“中原”可知,“其”应为“中原地区的”,根据下文耶律楚材的回答“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若均定中原”“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可知是对上文中原的汉人“无补于国”的回答。 11.D【解析】D项,“凉”为上文的“轻”,轻微,薄。 12.C【解析】C项,“亲自制定了赋税制度”文中无据。 13.(1)于是(太祖)下达命令只对完颜氏一族治罪,其余的都不追究,当时因躲避战乱而移居(在)汴梁的有一百四十七万人。(“太祖”“诏”“问”“避兵”等词4分,整体意思1分,共5分。)(2)如果朝廷设置宫吏,收取官吏所治之地的土特产和赋税,年底时分赏给亲王功臣,让(他们)不要擅自征收赋税,这样就行了。(“置”“其”“颁之”“擅科征”等词4分,整体意思1分。共5分,) 【解析】动词“诏罪”前缺少主语“太祖”:“诏”指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这里用作动词;“问”译为“追究”:“避兵”译为“躲避战乱”,“置”译为“设置”:“其”为代词,指代官吏所治的地方:“颁”译为奖赏、分赏,“之”为代词,指代亲王功臣:“擅”译为“擅自”,“征”译为“征收”,“科”指赋税。 文言文参考译文: 耶律楚材(节选) 在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时代,(元太祖)每年都(对)西域进行征伐。中原地区的官吏,大多搜刮财货归个人私有,可是官府没有积储,近臣别造等就说汉人对国家没有什么帮助,可以把汉人全部赶走,把(他们的土地)变为牧场。楚材说:“陛下将向南征讨,军需应该有人供给,如果公平地规定中原地税、商税及盐、酒、炼铁、山林与川泽的税,每年可得银五十万两、帛万匹、粮食四十余万石,完全可以供南征所需,说什么没有帮助呢?”于是上书建议设置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正副课税使都用知识分子,如陈时可、赵眆(fang)等,都是宽大厚道辈分高的人,属官都是原中央政府指定的人员担任。辛卯年秋天皇帝到了云中,十路都进奉仓廪与籍田、黄金和丝绸。帝很高兴,对楚材说:“你不离我的身边,却能使国家的费用这样充足。”当日授予(楚材)中书令的高官。按照从前的制度,凡是在攻城交战的时候,《敌人》用和垒石反抗的,就是拒抗王命,攻取城池之后,都要屠杀他们。汴梁将被攻下的时候,楚材疾走入朝上奏说:“将士们在野外征战几十年,想要的是土地和人民罢了,得到了土地却没有百姓,土地还有什么用处呢?”皇帝犹豫不能下决断,楚材又说:“巧妙的工匠,富裕的家庭,都聚集在这里,如果全部杀了他们,将一无所获。”于是太祖下达命令只对完氏一族治罪,其余的都不逃究,当时因躲避战乱而移居(在)汴梁的有一百四十七万人。楚材又请求找孔子的后代,找到了第五十一代孙孔元措,上奏(让孔元措)承袭衍圣公的封号,给与(他)孔林、孔庙的用地。命令接纳太常札乐生,又邀请著名的儒者梁陟(zhì)、王万庆、赵著等,让(他们)直白地解释九经。在燕地设置编修所,在平阳设置经籍所,从此文治兴起了,皇帝(和大臣)商议分裂县赏賜给亲王功臣。楚村曰:“分裂土地和百姓,容易产生仇怨,不如多给他们一些钱财。”帝曰:“已经答应了,怎么办呢?”楚村曰:“如杲朝廷设置官吏,收取其地的土特产赋税,年底时分赏给他们,让(他们)不要擅自征收赋税,这样就行了。”皇帝认为耶肆楚材的考虑是正确的,于是规定了天下赋税。在朝中议政的时候,(有的大臣)以为太轻,楚材曰:“ 制定的税很轻,还会出现贪污的弊端,以后将有凭借金钱晋升的,那么今天的赋税已经很重了。”丁酉年, 楚材上奏命令宣德州宣课使刘中到各郡主持考试,按照经义、词赋、策论分为三科,在战争中被擒获成为奴隶的读书人也被命令參加考试,把奴仆藏起来、不让参加考试的主人要被治死罪。录取的读书人总计总共四千三十人,解除了奴隶身份的有四分之一。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杜甫《登高》中,“ , ”两句通过落木、长江传达出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慨。 王勃的《滕王阁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如“潦水尽而寒潭清, ”两句写出了山水的色彩变化之美;“山原旷其盈视, ”两句写出了山川的壮丽之美:“ ,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写出了上下浑成,江天相接的明丽之美。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烟光凝而暮山紫;川泽舒其骇瞩;落霞与孤鹜齐飞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谢谢您这次给予我经济上的帮助和物质上的支持,今后如需我帮忙,您尽管说,我一定鼎力相助。 B.为进一步增强北京、保定两地旅游合作,保定市旅发委策划推出了“保定市百万元景区门票惠赠北京市民”活动。 C.中秋来临之际,李先生献上他的一首拙作《中秋的月》,来祝所有参会的人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D.令爱今天生病了,我下午需要请假半天照顾她,剩余的工作就请您帮我完成,给您添麻烦了,谢谢。 19.B【解析】A.“鼎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C.“拙作”为谦辞,称自己的作品:D.称别人的女儿为“令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濠守给士卒廪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转运使檄抃摄治之,州以无事。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温成皇后之丧,刘沆以参知政事监护,及为相,领事如初。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吴充等相继被逐。抃言其故,悉召还。吕溱等既出守,欧阳修等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紛纷引去,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修等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柞以身帅之,蜀风为变。出知虔州。虔素难治拄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柞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仿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召见,劳之曰:“前此,未有自政府往者,能为朕行乎?”对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奚例之问?” 既至蜀,治益尚宽。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剑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为谋逆告,忭不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薨,年七十七,谥曰清献。 (选自《宋史·赵抃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B. 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C. 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D. 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等事务的文书。是古代官府文书的名称之一。 B.皇后:指皇帝的正妻,秦以前只称“后”,秦以后天子称“皇帝”,“后”于是称为“皇后”。 C.臣子向皇帝进言时,皇帝必须站在宮殿的台阶下接受进言,所以尊称皇帝为“陛下”。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谥号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赵抃弹劾权贵,保护君子。他正气凛然,弹劾不避权贵,人称他为”铁面御史”;他竭力保护君子,召回被贬的吴充等人,保护了欧阳修等名臣。 B赵抃以身作则,弘场正气。蜀地地处偏远,官场风气不好,他以身作则,改变了蜀地官场风气;他单枪匹马人蜀,随身携带的仅有一把琴和一只鹤。 C.赵抃为人仁厚,为政宽容。他采取措施,使在岭南做官的人死后能归归葬故乡;有百姓伪造僧人的度牒,被人以谋反的罪名上告,他予以从宽处理。 D.赵抃深受赏识。忠于皇帝。赵抃回朝任知谏院,有大臣认为对赵抃越级提拔不妥,皇帝表示可以任用赵抃。皇帝派赵抃去成都,赵抃不讨价还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虔素难治拄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5分) (2)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5分) 10.B(原文标点: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11.C(“皇帝必须站在宫殿的台下接受进言”错,“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 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卫。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待卫转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应对的敬称) 12.D(有大臣认为对赵抃越级提拔不妥”与原文不符,原文的意思是,按旧例,示近大臣从成都还朝的,将要重用,一定改任省府官职,不担任谏官,而赵抃担任谏官,不属于重用,不層于越级提拔,所以有大臣对不重用赵抃表示疑惑) 13.(1)虔州一向难于治理,赵抃治理虔州严厉而不苛刻,召集告诫各个县令,让他们各自治理。(得分点:素、御、自为,各1分,句意2分) (2)毁谤的人认为他纵容叛逆党徒,朝廷拿来全部案卷过行审阅,都与法令符合。(得分点:纵、狱、合,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考中进士。濠州郡守不按照法令供给士兵粮食和赏赐物品,士兵声称要发生兵变,郡守害怕。转运使发公文让赵抃暂代治理,濠州得以平安无事。担任殿中侍御史,弹劾检举不回避权贵幸臣,声名严正,京城称他为“铁面御史”,温成皇后的丧事,刘沆凭着参知政事的身份监领,等到刘沆担任宰相,仍然兼任原来的职务。赵抃论述刘沆应当免去所兼任的职务,以保全国家体制。吴充等人相继被贬逐,赵抃陈述事情缘故,都把他们召回朝廷。吕溱等人出京任郡守后,欧阳修等人要求出任郡职,赵抃上疏说:“近来正直之士纷纷退离,是因为在朝中正直严肃,不能谄媚事奉权贵。”欧阳修等人因此得以留朝,当时的名臣,依靠他得以安定。 担任益州知州。蜀地路途远百姓软弱,官吏肆意做违法之事,州郡公开相互馈赠。赵抃以身作则,蜀地风气因此改变。担任虔州知州。虔州一向难于治理,赵抃治理虔州严厉而不苛刻,召集告诚各个县令,让他们各自治理。县令都很高兴,争着尽力办事,监狱因此常常没有犯人,在岭外任官的人死后,大多没有办法归葬,赵抃造船一百艘,下公文通告各郡说:“做官的人家,有不能归葬的,都从我这儿出去。”于是人们相继而来,都给他们船只,同时供应他们路途费用。 神宗即位,召赵抃回朝任知谏院。旧例,亲近大臣从成都还朝的,将要重用,一定改任省府官职,不担任谏官。大臣对此疑惑,皇帝说:“我依靠他的谏议而已,如果想任用他,也没有什么关系。”等到谢恩时,皇帝说:“听说你一个人去蜀地,随身带一琴一鹤,为政简略便易,也很称职吗?”因担心成都守边兵卒,赵抃就以大学士的身份担任成都知州。皇帝召见,慰劳他说:“在此之前,没有从政府中前去的,能够为我出行吗?”赵抃回答说:“陛下有话,就是法令,用得着问吗?” 到了蜀地后,治政更加提倡宽厚。有卒长站在堂下,赵抃叫来告诉他说:“我和你年纪相仿,我一个人来蜀地,为天子镇抚一方。你也应该清正严谨地率领众兵卒,等到部队回去,得到剩余资财拿着回家,为家室考虑可以了。”人们高兴地互相转告,没有人敢作恶,蜀地州郡安然无事。剑州百性私自伪造僧人度牒,有人把此事作伪谋反叛逆上告,赵抃没有把他们交付审案官吏,按照自己的想法加以判决,都从轻发落。毁谤的人认为他纵容逆党徒,朝廷拿来全部案卷进行审阅,都与法令符合。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为清献。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师说》中,在阐述了居于下层的人不以从师为耻后,紧接着以“ , , ”三句阐述士大大对从帅的态度。 (2)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从视觉和听觉着笔,生动形象地描写战斗场面的激烈的两句是“ , ”。 16.(1)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2)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中国知识分子具有”天下学亡,匹夫有责”的品性传承,也有“经世致用”的历史传统。哲学研究工作者把学术研究与社会关怀相结合, ,以此体现哲学研究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担当。 A.从现实出发,揭示社会发展规律,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直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提供开拓前进道路的方案 B.从现实出发,提供开拓前进道路的方案,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直研究解决重大面紧迫的问题,揭示社会发展律 C.从现实出发,聆听时代的声音,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回应时代的呼唤,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提供开拓前进道路的方案 D.从现实出发,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提供开拓前进道路的方案 19.D(根据事物的认知规律,前面是“从现实出发“,故后面应接“聆听时代的声音”;然后才有“回应时代呼唤”;接着是解决问题;从问题中才能揭示规律;最后是提供方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