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94  测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94  测试

第九单元 欧美及苏联经济体制的创新及调整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1931年初 ,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 项目 达 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其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 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 C 苏联制定社会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 开始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 ‎2.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世界经济大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肯尼迪执政 D.克林顿执政 ‎3.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4.卡顿在《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说:“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垄断主义企业,并在萧条开始以后一个时期能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轨,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人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证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不过,使金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根据上述材料,导致1929~1 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 ( )‎ ‎ ①垄断企业维持高价 ②收入分配不均 ③证券市场投机盛行 ④经济运行失调 ‎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世界,这不禁让人想起1929-1933的世界经济大危机。1932年美国总统说:“‎ 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住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 ‎ ①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 ‎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 ‎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 ‎ ④要求企业制定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7.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曾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张伯伦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应该是 ‎ A.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 B.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的影响 C.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D.大萧条及其影响 ‎8.下列属于1929年——1945年的常用语的一组是:‎ A.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 ‎ B.经济危机、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战争 C.国家干预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法西斯 D.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社会福利制度 ‎9、下列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措施中,最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是:‎ A.兴办公共工程建设,实行社会救济 B.实行社会福利制度 C.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D.增加工资,改善待遇 ‎10、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 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11、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1991—1994年,最富有的美国人平均收入增加了21﹪,而低收入者几乎没有增长。另据统计,1980年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的平均收入与工人平均收入之比为42:1,到1999年这一比率扩大为419:1。上述现象主要表明当代美国:‎ A.劳资矛盾尖锐 B.贫富分化加剧 ‎ C.劳动者的素质不断下降 D.经济的发展没有给低收入者带来利益 ‎12.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十”为顺差,“一”为逆差),表格反映了:‎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80‎ 与日本 ‎+2.4‎ ‎+2.0‎ ‎-15.9‎ ‎-19.4‎ 与欧共体 ‎+2.0‎ ‎+10.7‎ ‎-5.8‎ ‎-17.8‎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衰退 ‎ ②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迅速发展 ‎ ③20世纪60一70年『弋.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 ‎ ④二战后资本主义陷入了经济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赵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1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是一项临时性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主要是因为:‎ A.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B.调整了生产关系 C.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拆散了工农联盟 ‎15、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 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16、在三年内战结束的若干年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指的是:‎ A. 苏维埃政权 B. 新生的苏联 C. 新经济政策 D. 计划经济体制 ‎17.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相似之处是 A.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 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1933年美国政府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  A.消除了阶级予盾 B.调整了工农关系 C.制约了农业发展 D.加强了宏观调控 ‎19、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20、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的人是 ‎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 ——罗斯福谈新政 ‎ 材料二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 ——《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四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邓小平南方谈话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果如何?(5分) ‎ ‎(2)据材料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为什么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分) ‎ ‎(3)据材料三,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2分)‎ ‎(4)举例说明斯大林上述观点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2分)‎ ‎(5)综合材料一、二、三,说明材料四观点的正确性。(4分) ‎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一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 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 ‎(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11分) ‎ ‎(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9/6,1975年上涨1l%。‎ ‎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三 1973年底,为了稳定美元,美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似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 ‎%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 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发达国家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 ‎ ——摘自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和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二战后为避免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 ‎(2)材料二中经济危机所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 ‎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为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做了哪些努力?(6分) ‎ ‎(4)从上述各阶段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3分) ‎ ‎24、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杜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 ‎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四: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细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人提高了9倍。 ‎ ‎ ——摘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 材料五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材料六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午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1)材料一是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而言的?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11分) |‎ ‎(2)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 ‎(3)结合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5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的不同的前提条件。(8分)‎ ‎(5)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人一个新阶段?(4分) ‎ 参考答案 ‎1、A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31年,此时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 ‎2、A ‎ ‎【解析】紧扣“梅隆”“胡佛”“华尔街”等信息,说明是大危机时期。‎ ‎3、B ‎ ‎【解析】注意时间:1930年是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通过增加进口货物的税率,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转嫁危机。‎ ‎4、D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整合分析,可知四个选项都正确。‎ ‎5、D ‎ ‎【解析】根据材料,针对1929-1933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新政,材料涉及了从民生方面的措施。①属于社会救济方面,④通过《工业复兴法》的出台,保障了工人的权利。‎ ‎6、A ‎ ‎【解析】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这两措施是关于失业救济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并没有提到如何促进就业,因此排除B,也没有提到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排除C,综合判断,再排除D。《紧急救济法令》是一种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障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 ‎7、D ‎ ‎【解析】1932年,法西斯还没有进行侵略扩张,排除A ‎,在这一时期,苏联与西方国家处于稳定状态,排除B,罗斯福新政在1933年才开始实行,排除C,1932年的两年前,也就在1929年,世界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采取措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从而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8、A ‎【解析】1929—1945年,是大危机和二战期间,30年代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摆脱经济危机,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成为战争策源地,二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A正确。‎ ‎9、B ‎【解析】罗斯福新政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缩小了贫富分化,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10、D ‎【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以高新科技的发展为先导。‎ ‎11、B ‎【解析】富人和穷人的收入由42:1扩大到419:1,说明美国贫富分化加剧。‎ ‎12、A ‎【解析】从表格的原来顺差到逆差,再到逆差不断扩大,这反映了①②正确。表格只体现美国与日本、欧共体贸易情况,并不能说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二战后资本主义陷入了经济危机是在20世纪70年代,不符合题意。‎ ‎13、D ‎【解析】注意时间:1919年,这个时候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不允许自由买卖,故D的说法错误。‎ ‎14、A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不适合当时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生产力水平,所以失败了。‎ ‎15、A ‎【解析】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是斯大林时期,首先可以排除。又从“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6、C ‎【解析】提取信息:三年内战后若干年的情况正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的表现,为了解决当时俄国的状况,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17、C ‎【解析】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中,就存在着种经济成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中,也提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就包含在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思想中,排除A,在新经济政策中,并没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排除B,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1992年才提出来的,排除D。‎ ‎18、D ‎【解析】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可以自由支配,体现了宏观调控的思想;罗斯福新政规定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也属于宏观调控。‎ ‎19、C ‎【解析】关键在于“落后的农业为主的国家”和“无情的国家公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联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20、C ‎【解析】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的解体就是葬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 ‎21、(1)严重缺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1分)“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维护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如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以工代赈等。(2分)结果: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2)特点: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1分)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分)(3)建立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4)一五计划一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三大改造建立了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5)罗斯福新政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加强市场的调节作用,两者均取得了巨大成功。斯大林将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排斥市场价值规律,结果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挫折。‎ ‎22、(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 ‎ 策),刺激社会需求。(3‎ ‎)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 业的恢复;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4)评分说明: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①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②从贷款性质的角度产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③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考生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得6分;若考生另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3、参考答案:‎ ‎(1)问题:贸易紧缩,生产下降,商品滞销。(3分)措施:《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发展第三产业。(7分)(2)不同:通货膨胀与生产下降并存。(2分)原因: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福利政策,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受中东石油的影响。(4分)(3)采用了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政府推行减少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6分)(4)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推进社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3分)‎ ‎24、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分)原因:苏维埃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俄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农民对佘粮收集制极为不满,频频发生暴动;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4分)影响:嬴得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3分)(2)由提倡自由竟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2分)(3)积极意义:扩大就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材料;保护农田;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收入。(5分)(4‎ ‎)同:三国改革前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困境。不同的前提条件: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8分)(5)原因:南方谈话解诀了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一些问题: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姓“资”还是姓“社”;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等。(4分)‎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