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高考地理(大气运动)难点剖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度高考地理(大气运动)难点剖析

‎(难点透视)2014年高考地理 专题通关系列 大气运动 ‎ 大气运动 考点1 ‎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3年高考·北京卷·5题·4分)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试题解析】‎ 该题通过提供大气受热过程变式图,要求考生熟悉大气受热基本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保大地”。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大气受热的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由此不难看出高考试题的命题导向,用简单的原理示意图或文字材料展示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原理,结合现实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为实际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答案】 B 考点2 ‎ 全球的风带和气压带 真题1 .(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Ⅱ·第11题·‎ ‎4分)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题。 ‎ ‎ ‎ ‎(1)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 ‎【试题解析】‎ 该题提供了区域图和雾的概念等图文字资料,要求考生熟悉地理现象发生的的过程。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空间定位”和“对于图文资料的提取信息和快速的判读”。由此不难看出高考试题的命题导向给出某一大比例尺的区域图,考察核心知识点,只要储备一定的知识了解一些地理知识原理就可以解决问题。故该试题只要能分析出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西岸,能判断出是地中海气候,并且了解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就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 B 真题2 (2010年高考·海南卷·第1题·3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下图,完成(1)题。‎ ‎(1)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 ‎【试题解析】‎ 该题通过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风带气压带的分布状况,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此不难看出高考试题的命题向,能够准确和完整的获取地理信息是做好高考题的最基本要求。故该试题只要能得出冰岛位于北纬60°附近,60°附近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就可以了,试题相对容易。‎ ‎【答案】 D 考点3 ‎ 气候 真题1.(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26题·3分)图A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B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题。(双选)‎ ‎(1)图中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A.①—甲 B.①—丙 C.②—乙 D.②—丁 ‎【试题解析】‎ 该题提供雷达图和西欧区域图,要求考生能通过气温和降水数据快速的判断气候类型并对气候分布了如指掌。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雷达图的判读。由此可以看出高考对于气候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一般只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还要求能够对各种地理数据表的判读。故该试题只要能判读出气候类型,并且记忆欧洲几种常见气候分布就可以轻松解答。对于气候分布、特征的考查在高考中是比较常见,所以气候在高考中属于高频考点中的核心考点。在高考中考查气候的时候往往给出各式各样的图表信息,以考查学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的高考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对信息加以概括和分析,以便去解答试题。‎ ‎【答案】 AD 真题2.(2013年高考·天津卷·第13题(2)·8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非洲南部区域图 巴西南部区域图 ‎ (1)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对于气候和降水量的考察是近年高考地理考察热点,仅2013年高考就出现六次之多,所以对于气候两大特征的考试也越来越灵活(从差异、形成原因……)。从气候柱状图中可以看出两地降水差异在降水量及时长上;降水差异的原因可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大气环流和下垫面是影响气候的两大主要因素,两地下垫面都是内陆的高原地形,故导致降水差异的因素只能从大气环流方面考虑。a地接近30°S,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明显,b位于南纬10-20°之间受赤道低压影响大。对于综合题在答题时要求全面科学,所以一些关键词语是不能缺少的,所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就不能简答概括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真题3 .(2013年高考·福建卷·第37题(1)·7分)‎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图12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7分)‎ ‎【试题解析】‎ 该试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描述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去描述该地的气候特征。分析某地气候特征一般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气温方面从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气温年较差三方面分析,降水从降水的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这种试题展示在高考题目中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只要大家记住主要的气候特征(时间、降水、气温)就可以了。图示M城是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考点4 ‎ 常见的天气系统 真题1.(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25题·3分)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题。(双选)‎ ‎(1)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试题解析】‎ 该题提供等压线图(天气势力图)和西欧行政区图,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等压线图中各种天气系统的判读和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天气状况”。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判读和分析各种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近几年高考对于学生判读等压线图的能力要求加大,不仅能判读,还要能够从动态角度判断一个地方气压和天气状况的变化。‎ ‎【答案】 AC 真题2.(2013年高考·北京卷·第6、7题·8分)图 (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 (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a)‎ ‎(b)‎ ‎(1)图(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试题解析】‎ 本题不仅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的知识点,而且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试题较难。要求学生能够读懂等压线图,并且进行推理并能总结出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变化。这样的试题在2013年考中新课标Ⅰ卷中也出现了,所以今后对于核心考点的考查会更加的灵活多变。风速看等压线疏密;云量通过天气状况判断;气压高低看数值;气温高低看气压和天气。‎ ‎(2)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试题解析】‎ 该题为较容易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并且看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符号的了解程度。贴近生活的试题,在高考中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了。只要锋面通过④地那么风向就会发生变化,即可推理出为上午。‎ ‎【答案】 (1)B(2)A ‎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体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方面。‎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形式 参与的物质 作用特点 影响 吸收作用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可见光吸收较少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避免过多紫外线对地面生物伤害 反射作用 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 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将投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回宇宙空间,云层越厚,大气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避免了夏季白天温度过高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 颗粒较大的尘埃越多,散射作用越强,使一部分太阳辐射改变方向,从而不能到达地面 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故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污染指数较大,城市阴天多,天空呈灰白色,影响环境质量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①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温度升高,同时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射。‎ ‎②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 对流层大气富含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其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 大气在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同时,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形式向下(与地面辐射相反)射向地面,被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的热量损失,人们把大气这种作用称为大气保温作用(又叫大气温室效应)。‎ ‎2.风带和气压带分布、移动规律以及对气候影响 ‎(1)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 ‎ ‎ ‎ -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 ‎(2)三圈环流 ‎(3)地面分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4)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 ‎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为主 少、大陆东岸例外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为主 少 ‎(5)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 ‎(6)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①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②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7)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 ‎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 陆 热 力 差 异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3.气候 ‎(1)组成气候的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就是分析这些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位置: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各地气候都有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因素。‎ ‎②海陆因素: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③地形因素:在高山、高原地区表现最明显。‎ ‎(2)对各类气候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可列表比较如下:‎ ‎ ‎ ‎     气候主要特征 ‎  分布规律 ‎      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上,年降水量超过2000㎜。‎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干湿季交替控制,湿季5月~10月,年雨量750~1000㎜。‎ 南北纬10°~ 20°之间。‎ 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旱雨季交替控制,雨季集中6月~9月,年雨量1500~2000㎜。‎ 北纬10°~25°大陆东岸。‎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干旱少雨,年雨量低于200㎜。‎ 南北纬20°~ 30°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 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年雨量800~1200㎜。‎ 南北纬 25°~ 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年雨量300~1000㎜。‎ 南北纬 30°~ 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雨量500~800㎜。‎ 南北纬35°~50°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年雨量低于500㎜ 南北纬 40°~ 60°大陆内部 终年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海洋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冬温在0℃以上,夏温在‎22℃‎以下,年雨量700~1000㎜。‎ 南北纬 40°~ 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北纬50°~70°之间 纬度高,蒸发微弱,气候冷湿。‎ 寒带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 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气温低。‎ 寒带冰原气候 终年酷寒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高,气温极低。‎ 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上终年低温,高山地区气温随高度而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高原和高大山地 水热条件随高度变化 ‎4.天气系统 类型 基本图形 判读说明 面 图 气压系统图 ‎ ‎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气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反气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气旋还是反气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 锋面系统图 ‎ ‎ 线上面“黑三角”和“黑半圆”的凸向均指示锋面移动方向 剖 面 图 气压系统图 ‎ ‎ 低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锋面系统图 ‎ ‎ 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的冷气团做后退移动,其箭头与锋面之上的暖气团移动方向大致相同,冷气团一侧常形成一个小环流;坡度较大的(如图1)为冷锋,较小的(如图2)为暖锋;雨区主要在锋后的(如图1)为冷锋,在锋前的(如图2)为暖锋 ‎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 ‎2.风向的判断 ‎(1)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来判断,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是:“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单位:bpa):‎ ‎(2)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 风 理想状态 高空风 近地面风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图: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2)等压线图判读: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3)判读规律:‎ ‎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 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 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 ‎ ‎ ‎ ‎ 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 ‎4.天气、气候相关的描述能力 ‎(1)天气及天气变化的表达要素 ‎ 包括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2)气候的特征描述及比较 ‎①说出该气候类型的名称(如题干中已经说明,则没必要再补充);‎ ‎②气温:整体的高低;气温年较差(终年高温、终年严寒、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极值(哪月气温高、哪月气温低);‎ ‎③降水: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大小(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 ‎④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 ‎【注意事项】‎ ‎ (1)在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比较时,尤其要抓住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的特征;  ‎ ‎ (2)在具体气候特征描述时,针对特殊区域还要抓住光照(太阳辐射)、风、云等气候 ‎ 要素。如描述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时,强调“高寒”,具体描述为:终年气温低、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如描述南极洲气候特征的三个核心词:严寒、干燥、烈风。‎ ‎5.某地区某季节气温(降水量)分布特点 ‎ (1)气温(降水量)高低(总体);‎ ‎ (2)变化趋势;‎ ‎ (3)极值的位置;‎ ‎ (4)该区域各地的气温差距。‎ ‎6.描述等温线(等降水量线)走向的规范用语 与海岸线平行;与某山脉平行;与等高线平行;与纬线平行(东西走向);南北走向;‎ 如果等值线较长且有弯曲,一定要注意分段描述,如东南-西北;西北-东南走向等。‎ 一.选择题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无焰的小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读上文回答1—2题 ‎1.“天雨新睛,北风寒彻”,一定“是夜必霜”在下图中: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 ‎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使地面温度直接升高 ‎④“放火作煴”对大气起到加热作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A “天雨新睛,北风寒彻”表示天气转晴,气温下降。由于晚上天气晴朗则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强烈降温导致容易出现霜冻。该情况往往发生在冷锋过境后,故选A答案。本题主要考察:天气系统和大气的热力作用。‎ ‎2.B “放火作煴”,目的不是对大气或者地面直接加热,而是产生烟气。烟气和云有一样保温作用,将地面射向空中的长波辐射反射回面,防止地温快速降低,起到保温层的作用。‎ 据石家庄机场透露,7日,16时30分,受雾霾影响石家庄机场能见度由‎1400米骤降能至‎100米,导致55个航班被迫取消。10时58分石家庄机场能见度提高,达到起飞标准,第一个离港航班NS3267石家庄至深圳顺利起飞,机场航班陆续恢复正常。下图为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回答3~4题。‎ ‎3.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4.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多雾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 ‎3.C能见度取决于物体对光的反射作用,浓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主要是由于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4. B深秋初冬时节,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都受来自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天气一般晴朗,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导致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天气。故选B 读下图,回答5—6题。‎ ‎5.左图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高山气候 ‎6.右图所在地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 ‎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盛行西风带控制 ‎5.C 该试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判断,利用区域位置判断即可。图中可以看到2°E,50°N,塞纳河,确定在西欧地区,因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6.A ‎ 该题考察气候的成因,同样也需要知道该地属于什么样气候类型,据图中峨眉山,大渡河等地理要素很容易判断为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那么影响季风形成的因素为海陆热力差异。‎ 下面是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8.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在 ( )‎ A.东非高原 B.巴西高原 C.撒哈拉沙漠 D.马达加斯加岛 ‎7.A 本试题涉及最基本的知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性质,②在南回归线附近,由此可判断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因为动力原因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8.A ①②之间为信风带,信风影响下的气候主要有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特殊的热带雨林。东非高原虽然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它的成因是因为地形原因,与低纬信风带无关。‎ 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9~11题。‎ ‎9.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 A.春末 B.盛夏 C.初秋 D.严冬 ‎10.P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受其影响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A.高压脊 沙尘暴 B.冷锋 干旱 C.反气旋 伏旱 D.气旋 台风 ‎ ‎10.C P为夏威夷高压,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形成的。初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印度低压逐渐减弱,夏威夷高压随之减弱。‎ ‎11.C P为高压中心,即为反气旋,在其控制下多为晴朗天气,因此选C项。‎ 二.综合题 ‎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 材料一:尼加拉瓜地理位置 材料二:尼加拉瓜地形和水系图 材料三:2012年9月,中国与尼加拉瓜签订了谅解协议,规定“香港一尼加拉瓜发展投资公司”投资建造连接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运河工程。‎ ‎(1)比较A、B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并分析B地气候的形成原因。(10分)‎ ‎(2)图中①、②为拟建的两条运河,你认为哪条更为合理?“请说明理由。(9分)‎ ‎11. (1)(10分)与B相比,A地的年降水量小,但季节变化大;气温较低,且年较差大。 (或与A相比,E地的年降水量大,但季节变化小;气温较高,且年较差小。)(6分)‎ B地的气候成因:地处信风带的迎风坡,深受沿岸暖流的影响。(4分)‎ ‎ (2)(9分)②更合理。(3分)理由:可利用天然河道和湖泊;需建设的河道里程短;全程地势低平,工程量小,建设成本低;水流平缓,更利于通航。(任答3点,得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锋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其性质和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改变。下图为庐山对锋的阻滞示意图。‎ 材料二 1961~1970年间庐山附近两地各月降水量(mm)表 站名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总量 星子县 ‎37.7‎ ‎64.1‎ ‎131.4‎ ‎176.9‎ ‎224.7‎ ‎271.5‎ ‎163.6‎ ‎85.5‎ ‎49.4‎ ‎34‎ ‎66.8‎ ‎38.6‎ ‎1 344.2‎ 九江市 ‎47.6‎ ‎75.3‎ ‎133.3‎ ‎166.3‎ ‎202.9‎ ‎218.6‎ ‎140.1‎ ‎84.2‎ ‎62.6‎ ‎47.7‎ ‎73.6‎ ‎47.8‎ ‎1 300.0‎ ‎(1)结合材料一,分析庐山云雾的形成过程。 ‎ ‎(2)依据材料二,分析庐山附近两地6~8月降水量变化的共同特点及其原因。 ‎ ‎12. ‎ ‎(1)冷锋在往东南移动过程中,受山地阻挡,前进受阻,并被迫停留在山前地带,转变为准静止锋。同时气流遇山地抬升,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因而多云雾。‎ ‎(2)降水量逐月减少。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降水丰富。8月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