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总汇及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总汇及分析

‎2016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总汇 一、天津:我的青春阅读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先贤对话的乐趣…… ‎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角度:‎ ‎  1、“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拓展,传统阅读方式随着科技进步与文字载体改变而发生变化,以前是纸质书,阅读是“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那么现在运用新媒体阅读,可以是光、声、影,也可以是碎片阅读,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评判,但是一定要要跟阅读有关,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观点,进行拓展。‎ ‎  2、阅读变化的思考,方向主要是思阅读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现了变化,但是基于此种变化进行思考,探讨背后的本质,是时代的变化,还是生活心态的转变,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不能脱离自己的体验,单纯谈现象,发散需要,但是更需切合题目要求 ‎  注意事项:‎ ‎  ①审清题干要求。一定要注意,不仅仅是阅读,而是“我的青春阅读”,所以内容上一定要有“我”的阅读体验。虽然文体不限,但是由于有“我”,文体是记叙文或者散文,最易于把握的是议论性散文。‎ ‎  ② 联系现实,强调向生活延展。‎ ‎  我们经过分析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考生应该多想想自己在生活中的阅读体验并进行延伸,确保立意的的贴切和深刻。如果平时对此有所思考的学生,应该如鱼得水。也这就对考生提出了要多关注生活,多思考,不要只是“藏身”象牙塔中。‎ 二、上海:评价他人的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 曾参与过高考作文命题的华师大中文系教授杨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就题目本身来说,两个元素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评论”,二是“他人”,但是要写好还是有难度。看近几年的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目,一个特点是“论”的色彩比较强。”杨扬认为考题也体现了近年来上海语文教学的方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发表意见。‎ ‎  不过杨扬认为,如能给考生多一些选择更好。“个人觉得应该出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有的学生本身对‘评价’一事不感兴趣,就会有些为难。如果是我们高校出题,一般会出两个题目,让考生有选择余地。”‎ ‎  上海市中国中学的语文老师、书评人陈嫣婧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海今年高考作文的亮点,首先是材料贴合生活,随着网络,特别是社交软件的兴起,现代人的私人生活多少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晒照片,谈旅行,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多少都会涉及到这些内容。所以要不要参与评价他人的生活,怎么评价,就成为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其次,这个题目虽然“接地气”,但切入点和提升力却仍是有的,也就是说,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此外上海这题其实出得很海派,什么是海派呢?就是尊重世俗生活,尊重个体的存在和人的矛盾,这东西虽然看上去很琐碎,其实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深刻。”‎ ‎  陈嫣婧认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题目:“我们能不能评价他人的生活?如果很积极地评价,会不会有左右他人生活的嫌疑?然而如果一味地保持沉默,又会不会将自己孤立到公共生活之外?其次,要怎么评价?如果只是一味地给朋友圈里的朋友们点赞,那么这算不算评价,这种评价有意义吗?反过来,如果你到处吐槽甚至干涉他人的生活方式,随意指摘,那么从个人角度看,这是一个修养缺失的问题;从群体角度出发,这是对他者私人生活空间的强行侵犯,会对他人造成很大的困扰。那么如何把握一个尺度,又或者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尺度,能使人在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这本身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  “而从更本质的层面上看,任何评价其实都是基于价值观的。去评价他人生活,是一种自我与他者价值观的碰撞和交锋。你是坚守自己的价值观,还是试图接受他人的价值观?特别是当这种交锋结束,个体又回归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头时,价值观的碰撞仍然将在多大程度上产生意义、发生作用呢?且对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这种碰撞的结果是正面意义较大还是负面意义较大?这些都值得好好讨论。笼统地说,这是一个涉及个体究竟该如何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去的问题,虽然现在社交方式多样化了,但就像千百年来中国人爱唠嗑、爱家长里短一样,评价他人生活最终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问题,相反,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探讨价值却一直都在,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永恒的问题。”‎ ‎  从写作技巧上看,陈嫣婧提出:“抓住一个角度,辩证地看待,如能进一步讨论出这个问题本身的两难性、矛盾性,甚而认识到这是一个关乎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群体,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永恒命题,这就能写出水平。”‎ 三、北京:“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 1、微作文题三个,都很简单,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思路和感悟。要注意字数全部不超过150字,但最好要超过100字。‎ ‎  第一个,只要根据自己三年高中的切身感受,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即可。‎ ‎  第二个,班级家长自己组了微信qq等班级群,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利于家长交流,但也可能让学生不满。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认可还是不满,还是兼而有之,言之有理就行。‎ ‎  第三个,请以“荷”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有对荷的描写文字,有深层的感悟抒情就行。诗歌缺少功底的同学,最好不要写诗。‎ ‎  2、大作文题为二选一。‎ ‎  ①《“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老腔” 老腔是陕西省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表演形式。长期在华阴广泛流传,分老腔、时腔两个剧种,表演方法和全国大致相同,先搭好台子、撑好"亮子",然后借助灯火,以竹签挑拨用皮革雕成的人物进行舞台表演。流传千年的老腔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老腔的演出者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有着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从苦难中提取情趣。可以想象:高旷的原野,沧桑的老农,粗哑的嗓音,看过老腔演出的人怎能无不为之震撼呢?我想,每位观众产生的印象都应该是苍凉悲壮。‎ ‎  ②《神奇的书签》。书签,意味着读书,与书相伴,所以称为一枚“神奇的书签”。可以写一则与读书有关的故事,可以写书签的功能及读书的魅力。‎ ‎  大作文题【立意分析】‎ ‎  (一)《“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  ①突出民俗表演的意义,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反面着笔。‎ ‎  ②赞颂高旷的黄土高原,和高原农民生活,赞颂他们沧桑劳作的一生,赞颂他们的与大自然斗争的乐观。‎ ‎  ③可以写现实生活的对雅俗共赏的认识,俗有其淳朴,俗有其耿直。‎ ‎  (二)《神奇的书签》‎ ‎  这是个熟悉的题目,几乎每位同学都可能写过,又主要写记叙文,想写好不容易,要新颖,要突出读书来写,通过书签以小见大来写,或者写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才行。‎ 四、山东:备好的行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 ‎ ‎ 2016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关于高考作文的讨论再次成为了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如果说去年的“瓜豆”之争是生活中的家常,今年的“我的行囊”则有着一股清新的文艺范。青岛九中语文研究组组长陶文老师表示,从难度上来讲,今年的语文题目总体与去年持平,具体到作文题目来说,今年的作文题较之去年更方便考生扣题、立意,可以相对简单了。‎ ‎  “行囊”就是人生行文贴近生活是关键 ‎  去年的“瓜豆”作文难在立意,而今年的作文主题相对明确,“行囊”指的是人生道路,“行囊”里有用、无用的东西,就是学生们在人生路上拥有的爱好、品德、智慧、理想这些东西,对青岛学生而言,这样类似的作文题在之前的练习中并不少见。‎ ‎  在谈到写作的关键时,陶文老师强调,既然作文题目的立意并不难把握,那么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就落在了学生是否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围绕题目的立意进行阐述,根据陶老师的经验,一位地罗列空话、套话难出高分,高分的关键是要用中学生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例子来组织文章。‎ 五、江苏:话长话短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 ‎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以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引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一话语,进而拓展到“个性”与“创新意识”。“有话则短”,是不走寻常路、避免无谓的重复之意;“无话则长”,是在众人觉得“无话可说处”独出机杼、充分表达己见,在众人无所发现处有所发现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如果流于表面,不管有理没理都要对着干,那就不是“个性的彰显”而是另一种盲从,不是“创新意识的闪现”而是另一种重复。‎ ‎  材料切合考生年龄与思维实际,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考生既可以当作俗话来解读,也可以当作格言来阐释;既可以讨论年轻人所热衷的“不走寻常路”的个性彰显主题,也可以结合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例证,总结、升华出对于创新意识的思索。材料适合写不同的体裁:可以就材料所提示的多个维度做辩证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恰当的名人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作铺陈生发,写记叙文;还可以抒发一些别人所未发之情,写抒情散文…‎ ‎  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延续了江苏高考作文数年来一贯的风格,学生易于上手;材料的开放性既引领不同层次的考生各显神通,也利于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材料本身既有内在的辩证性,又指向“个性的彰显”和“创新意识的闪现”,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个性和培养创新思维,对考生的人生成长有积极意义,体现了鼓励创新、彰显个性的时代特点。‎ 六、浙江:虚拟与现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 作文材料选自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其关键句就是: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  就Jeff Bezos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内容本身而言,讲话者在对比“天赋”与“选择”之后,强调的是“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提请听讲者要注意慎重选择,并指导以选择的方法。考生自然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思考“天赋”与“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述“选择”的重要性。如,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拥有许多独特的天赋,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赋所诱惑而做出错误的选择,遗恨终生。‎ ‎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材料中对“天赋”和“选择”有所限定,“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这一限定无疑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暗示,“聪明”和“善良”这又是一组关系,如何看待“聪明”和“善良”?材料告诉考生,“选择比天赋更重要”,那也就意味着善良比聪明更重要。从这一角度看,浙江卷今年的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生活,直击社会现实,令人叫好!现实社会,无论从家庭教育还是从学校教育,普遍注重学生(孩子)的文化素养,而忽略对学生(孩子)的道德素养的培养,种种不良现象频现媒体,长此以往,必将造成道德滑坡,社会风气败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沦丧。考生完全可以从材料出发,联系现实,谈一谈在当今社会中,如何处理“聪明”与“善良”的关系,强调“善良”于国于家于个人的重要性。‎ ‎  从文体上看,今年的浙江卷要求考生写“议论文”,限定明确,体现了一种文体上的回归,也是一种文体上的规范。这种回归式的考查在考生及教师的预测范围之内,没有什么难度。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议论文的文体要规范,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新颖、典型,论述要充分。‎ 七、(全国Ⅰ卷):奖惩之后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八、(全国Ⅱ卷)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九、(全国III卷):小羽的创业故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一个充满隐性挑战的作文题 ‎ 分析:审题没难度,但其中蕴含的分析层次之多,历年考题中少见 ‎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包括卷Ⅰ、卷Ⅱ和卷Ⅲ,作文题分别是“漫画《奖惩之后》”、“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和“小羽的创业故事”,从立意到模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说得直率一点,应该是全面突破。其中最有趣、最贴近考生直接经验的,应该是用于福建和广东的全国卷Ⅰ“漫画《奖惩之后》”。‎ ‎ 这个题目最突出的优点在于贴近学生的直接经验,审题几乎没有难度。但是,其中蕴含着分析的层次之多,对考生智商和思维能力的区分功能是历年考题中少见的。考题的挑战不在表面,而在深层。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体分析能力、逻辑推演能力的挑战,是含而不露的,其潜在的思辨层次相当丰富。‎ 第一层挑战:‎ 把两组矛盾结合起来,呈现立论的全面性。‎ 对于一般考生来说,把视觉图画转化为抽象的、简明的语言,将其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双重矛盾,准确地、完整地、富有逻辑性地概括出来,而不是片面地表述,难度并不大:得了100分就得到亲吻,考了55分则遭到一记耳光。对比很鲜明,一望而知。某些概括力不强的考生,可能立论仅限于此一矛盾,联系自己或者同学的切身经验,把矛头指向打耳光的家长,对此等野蛮的(甚至是侵犯人身权利的)行径给予批判。‎ 文章如果做到这样,按历年阅卷的经验,也可能及格,文字再丰富一些甚至可以得到更多分数。但是,高考系选拔性考试,这样的立论,是缺乏竞争力的。‎ 这个考题的好处在于,分析的焦点是全面的对比,更深刻的挑战乃是前后两组对比的结合,考生要对双重矛盾进行具体分析。考了61分的,比考了98分的低那么多,却得到了亲吻,而考了98分的却得到一记耳光。题目的挑战性在于立论的全面性。把这两组矛盾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把论题深入分析下去:亲切的亲吻和野蛮的耳光,表现上是绝对背道而驰的,但是,其内在的标准是一致的,那就是唯分数论,把分数当成绝对标准。‎ 第二层挑战:‎ 向哲理方面拓展余地,分析矛盾的可转化。‎ 一般的考生可能满足于此了,但是,这并不是考题寓意的终点。更深的思考应该是,对分数的重视,隐含着对人的轻视,甚至对人的侮辱。‎ 分析到这里,并没有穷尽考题隐含的思维空间,这里还隐含着另一个层次,对61分的表扬,应该是对其进步的肯定,而对98分的耳光应该是对其退步的惩罚。这不但是对孩子的绝对无理的鞭挞,而且是对学业进步的机械愚蠢的偏见。学业的进展,不可能是直线前进的,应该是曲折甚至是螺旋式上升的。‎ 正是因为这样,考题提供的分析空间,还可以继续。野蛮的教育观念之所以横行,是因为思维僵化,前进与后退,是相对的,一是与他人相比,可能分数比较差,但是与自己相比则有了进步。这个进步也许不大,但也是日后追上他人的基础。‎ 这个题目虽然很具体,但是包含着向更普遍的带着哲理的方面去拓展余地:相对的进步的积累,是改变绝对的落伍的前提。矛盾是可以转化的,不仅对于学业而且也对于事业,不仅是对于人,而且是对于历史。在这样层层深入的具体分析中,激发思维,强化思辨,这是培养独立思考,具有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另外两道命题 从命题模式到理论的创新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预警 全国卷Ⅱ的《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和全国卷Ⅰ的漫画有所不同,其挑战性是显性的。题目包含的要素相当丰富,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种三元组合,和国人习惯的二元对立的素材,已经大不相同。加上人的终身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这样丰富的立论要素,对考生化无序为有序能力的挑战是比较严峻的,考生要全面立论,就要在这看似纷繁的要素中,抓住主要线索,将其逻辑化、有序化。例如,首先是课外和课内的关系,其次书本与实践的关系,再次是个人能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 这个题目施展的空间相当大,但是,破题切中要害却是相当困难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命题不但在我国是新颖的,而且对于一味提供二元对立的美国固化的托福作文命题模式也是一种突破。‎ 另外一道作文命题《小羽的创业故事》,在指导思想上更有突破性。以往国人往往盲目强调贴近学生生活,这个题目似乎远离学生生活,但是对于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培养来说,却并不遥远。这个题目似乎有点超前,提出的问题是创新遭遇假冒之后的对策,可以分析的余地更大,难度也就更大。这样的命题从模式到理论都是创新的,对于中学作文教学来说,可能是一种预警。‎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思路评析(全国卷Ⅰ)‎ 一、体现立德树人 从作文材料的漫画看,漫画中人,考生可以想到自己,也可以想到某类群体,甚至可以抽象为人类这一集合概念;人物手举的分数,不仅能理解为学业成绩,也能理解为工作成绩甚至团体、社会或国家的进步程度;人物脸上的唇印、掌印,看成亲吻、掌掴之外,还可视作一般意义的表扬与批评;而成绩浮动与奖惩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引发考生对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程度、数量与质量等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首先,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是涉及价值判断的核心问题。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于政治、经济、道德、金钱等所持有的总的看法。试题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材料,就应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其次,起点与程度,涉及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问题。因此,这道题“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引导学生思考、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立意空间广阔 由于隐去原漫画题目,材料更加直观,避免了观念上的直接导引,可选择性较强。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勾连,能切合学生的写作实际。材料本身丰富的张力、寓意中包含的思辨色彩,尤其是“结合材料的内容与寓意”的任务型要求,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以说,试题力求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写作空间,不仅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学生,也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写作优势,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查。‎ 按漫画标注的组别,从上往下看,第一组,一人因得满分受到表扬,另一个人因不及格而受到批评,这是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并无特别之处;漫画的意趣来自与第二组的比照,第二组并非高分就表扬,低分就批评,而恰是相反。这样寓意就出来了,人们总是以某一尺度去衡量评价,达到高标准就获得高度肯定,达不到最低标准就会受到批评;人们往往又将这种标准固定下来。要求高分者恒高,低分者不断进步;这种僵化而不切实际的思维方式需要反思,正如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必须批判。‎ 如果忽略组别,从左往右看漫画,右边人的分数由55到61,虽只有6分的进步,但由批评转为表扬,左边人的分数由100降为98,却由表扬变为批评;低分者获得进步值得表扬,但满分者变为98就进行批评,这就提供了另一思考角度,事物起始阶段都有发展空间,但到一定高度后,其提升空间就会越来越狭小。如何看待事物达到一定高度后的发展态势,并提供更好的发展可能,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写作的重点还可以放在如何辩证看待进步与退步上,而如果敢于突破,这个立意还可以写成记叙文或小小说。‎ 甚至也可以交叉地看漫画。100分和61分得到表扬,98分和55分受到批评,前者我们能够接受,因为分别达到了最高标准和最低要求,但98分就受批评则毫无道理,因为机械地拿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事物,这是不应该的。所谓起点低则进步快,高水平则求稳定。所有发展到高水平的事物,都该被容许在合理区间内浮动,而这个角度将带来更深的立意。‎ 三、注重选拔 首先,作文材料为漫画,没有标题,没有文字说明,材料客观真实,避免了观念上的直接导引,显示了测试的公平公正性。其次,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是较明确的任务型指令,考生不仅理解其内容,更要阐发其寓意,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能够有效地防止宿构、套作。第三,作文材料直观,没有审题障碍,便于考查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能力,并由浅入深地生发多种立意。‎ 所有考生均可从家庭或学校教育层面入题,思路开阔的学生可以引申到整个社会评价体系层面阐发其寓意,更为优秀的考生还可以立足哲学思辨的高度进行思考,从而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真正脱颖而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