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 专题十五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必备知识】 1.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框架】 【知识整合】 一.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危机爆发的原因 1.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2.原因: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分化加剧,股票投机过度; 3.原因: 股价暴跌 (二)危机的特点 ①影响范围广(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持续时间长(1929-1933) ③破坏性 严重 (三)影响 (1)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加深了国际社会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争夺市场的冲突;大小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 (4)资本主义制度备受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四)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启示和教训 (1)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3)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5)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6) 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2)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经济形势恶化,社会动荡。 (3)全国上下要求改革,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摆脱危机。 (4)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击败胡佛,并于是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①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措施,恢复银行信用; ②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③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④管理证券业; ⑤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复兴工业: ①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②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③政府发动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3)调整农业政策: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①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②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①发放紧急救济金; 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③“以工代赈”,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5)进行社会立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 3.主要特点:用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方式应对经济危机;以立法形式确立应对措施。 4.罗斯福新政的“新”: (1)新的理论和政策: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2)新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建立起社会救济和保障体系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影响 (1)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是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实质:调整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3)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6.成功的原因: (1)新政的成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新政的成功与美国国情分不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经济实力以及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政治保障。 (3)新政的成功也与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分不开; (4)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基础。 (5)采取的措施全面且行之有效。 (6)罗斯福个人的作用和能力。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1.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由资本主义过渡过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近使私人垄断资本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个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 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和对各部门的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1945-1971) (1)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 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实施:罗斯福首先在美国推行,二战后盛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3)影响:西方国家迅速完成经济恢复工作(1945-1955);并出现近20年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55-1971) 2.混合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减缓 (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2)特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经济管理模式 (三)建立“福利国家” 1.含义:一层:社会福利完善的国家;二层:为实现良好福利的各项国家政策。 2.目标: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基本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服务开支;目的:减少因贫困引起的社会问题,保障经济安全,维护统治稳定。 3.具体表现:推行各种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失业保险、义务教育等。 4.建立: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英国、丹麦等国国家补贴占社会福利资金总额的1/3以上。 5.特点:由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6.影响: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①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扩大了国内市场,刺激了生产,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②但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积极性。 (四)“新经济”的出现和第三产业的繁荣 1. “新经济”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 (1)含义:“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2)概况: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美国,主要特征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并存,经济发展迅速。 (3)包括了三个要素: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2. 第三产业的繁荣 (1)原因: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 (2)表现:增长速度快;产值比重、就业人口比重迅速增长。 (3)作用:推动一、二产业的技术改造;进一步增加了国民经济的门类;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缓和了经济危机。 (4)范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电信、水电煤气供应事业、教育、法律服务、医疗保健、娱乐、休闲、酒店、互联网、新闻媒体。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新变化 (一)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 ①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 ②出现了所谓“人民资本主义”(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③“经营者革命”的新趋势出现(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④福利国家的出现(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⑤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因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变化而变化) ⑥知识经济兴起(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订指导性经济计划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三)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①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 ②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 1.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2.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五)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特点 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2.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