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广东高考物理完美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3. 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 A.第内和第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 第内和第内的加速度相同 C. 第内和第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内和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B;向正方向做加速为的匀加速直线远动;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向正方向做加速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以的加速度向相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而选项B正确;据速度-时间图像中位移大小等于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太小,故选项C错误;内与内位移大小相等但时间不同,故选项D错误。 1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在支撑点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 处受到的摩擦力沿方向 D.处受到的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A;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处支持力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15.如图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和塑料管竖直放置,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则小磁块( ) A.在和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B. 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 C. 在中的下落时间比在中的长 D.落至底部时在中的速度比在中的长 【答案】C;由于电磁感应,在铜管中还受到向上的磁场力,而在塑料管中只受到重力,即只在中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选项A、B错误;而在中加速度较小,故选项C正确而选项D错误。 16.图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 为垫块,楔块与弹簧盒、垫块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时弹簧压缩过程中( )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 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C. 垫块的动能全部转化成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答案】答案:B;由于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有摩擦力,即摩擦力做负功,则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选项A错误而选项B正确;垫板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性势能,故选项C错误;而弹性势能也转化为动能和内能,故选项D错误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者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7.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所示,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则袋内气体( ) A.体积减小,内能增大 B. 体积减小,压强减小 C. 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 D.对外界做正功,压强减小 【答案】AC;充气袋被挤压时,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故选项C正确而选项D错误;体积减小内能增加导致压强变大,故选项A正确而选项B错误; 18.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 改变频率小于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改变频率大于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答案】AD;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该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有可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据可知增加照射频率,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故选项D正确;增大人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美酒节的光电子数增多,则光电流将增大,故选项A正确;光电效应是否产生于照射光频率有关而与照射光强度无关,故选项B错误。 19.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不变,闭合电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下滑动时,灯L变亮 B. 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 C. 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变小 D. 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 【答案】BD;由于理想变压器输入电压不变,则副线圈电压不变,划片滑动时,对灯泡电压没有影响,故灯泡亮度不变,在选项A错误;划片 下滑,电阻变大,但副线圈电压有原线圈电压决定,则副线圈电压不变,故选项B正确;划片上滑,电阻减小,电流增大则原线圈输入电流也增大,故选项C错误;此时变压器输出功率将变大,故选项D正确。 20.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固定着一个带电量为的小球,带电量分别为和的小球和,由绝缘细杆相连,静止在桌面上,与相距,和视为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的距离大于 B. 、和在同一直线上 C. 在产生的电场中,处的电势相同 D.及细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 【答案】由于处于静止状态,则合力为,即,即,则有,那么间距离约为,故选项A错误,由于静止不动,对和对的力应该在一条直线上,故选项B正确;在产生电场中,点电势较高,故选项C错误,由于静止不动,则和杆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故选项D正确。 21.如图所示,飞行器P绕某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相对飞行器的角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 B. 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长 C. 若测得周期和张角,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D. 若测得周期和轨道半径,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答案】AC;据 ,可知半径越大则周期越大,故选项A正确;据,可知轨道半径越大在环绕速度越小,故选项B错误;如果测量出周期,则有 ,如果知道张角 ,则该新球半径为: ,所以,故选项C正确,而选项D无法计算星球半径,在无法求出星球密度,选项D错误。 三、实验题 34.(1)(8分)某同学设计的可调电源电路如图所示,为保护电阻, 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闭合电键; ①用电压表测量两端的电压;将电压表调零,选择档,示数如图,电压值为 ; ②在接通外电路之前,为了保证外电路的安全,滑片应先置于 端; ③要使输出电压变大,滑片应向 端滑动. ④若电源电路中不接入,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 的风险(填“断路”或“短路”); 【答案】①;②A端;③B端;④断路;解析:①中据十分之一估读法,应该为;②接通电路前,应该使划片置于A端,用电器上的电压为,这样才能起到外电路的安全保证;③要增大外电路电压,需要使划片滑向B端;④如果电路中不接入保护电阻,电流过大会烧断电路出现断路。 (2)(10分)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 ①如图,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得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下表,有数据算得劲度系数,(取) 砝码质量() 弹簧长度() ②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所示;调整导轨,是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 ③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 ; ④重复③中的操作,得到与的关系如图。有图可知,与成 关系,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 成正比. 【答案】①;②相等;③动能;④正比;压缩量的平方;解析:①据有,则,同理可以求得:,则劲度洗漱为:②使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相等,则可以认为滑块离开弹簧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 ④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学科网线,所以成正比;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即弹性势能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则弹性势能与压缩量平方成正比。 35.(18分)图的水平轨道中,段的中点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沿轨道向右以速度与静止在点的物体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至内工作,已知的质量都为,与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段长,取,和均视为质点,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1)若,求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和碰撞损失的动能;(2)若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点,求的取值范围和向左经过 点时的最大动能; 【答案】(1)由于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选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得: ;① 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② 解得;③ (2)由于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所以碰后的速度大小与碰前相等,方向相反;在轨道运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④ 若时,与挡板相碰后运动到点,则由运动学公式得: ;⑤ 若时,与挡板相碰后运动到点,则由运动学公式得: ;⑥ 由题意知⑦; 联立①⑤⑥⑦解得:⑧; 由题意知当时,向左经过时的动能最大;从碰撞后到向左经过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⑨; 联立①⑤⑨解得:⑩ ; 36.(18分) 如图 所示,足够大的平行挡板竖直放置,间距;两板间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以水平面为理想分界面,Ⅰ区的磁感应强度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上各有位置正对的小孔,两孔与分界面的距离均为;质量为、电量为的粒子经宽度为的匀强电场由静止加速后,沿水平方向从进入Ⅰ区,并直接偏转到上的点,再进入Ⅱ区,点与板的距离是的倍,不计重力,碰到挡板的粒子不予考虑. (1)若,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2)若,且粒子沿水平方向从射出,求出粒子在磁场中的速度大小与的关系式和Ⅱ区的磁感应强度与的关系式. 【答案】(1)当时,由几何关系得粒子在区域Ⅰ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 ;① 粒子在磁场Ⅰ区运动过程中,由得: ;② 粒子在电场加速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③ 解①②③得;④ (2)当点与板的距离是的倍时,由几何关系得: ;⑤ 粒子在磁场Ⅰ区运动过程中,由得: ;⑥ 解⑤⑥得;⑦ 如图,由几何关系知 ;⑧ 粒子在磁场Ⅱ区运动过程中,由得: ;⑨ 联立⑤-⑨解得⑩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