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陕西高考生物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0608陕西高考生物解析

‎2006年高考(全国Ⅰ)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 第Ⅰ卷 第1题 在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和分泌激素,这类细胞是 ‎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 ‎ ‎【解析】该题以下丘脑的特殊性为命题点,将神经调节的激素调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只要知道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体温调节、渗透压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较高级中区是下丘脑,就可以做对此题。‎ ‎【答案】C 第2题 一般情况下,有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 ‎【解析】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产生的抗体会更快更多。A、C的区别不在于是否降到零,而是上升的时间和限大值。‎ ‎【答案】A 第3题 3.下列关于动物的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中的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体 B.培养中B细胞能无限繁殖 ‎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体 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脏,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解析】A项错在效应T细胞,应为效应B细胞;B项B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已失去了继续分裂的能力;C项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继续分裂。D项用胰蛋白酶可分解动物细胞间的蛋白质类间质,形成单个细胞。‎ ‎【答案】D 第4题 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解析】由题意可知,三种蝌蚪有共同的食物和生活空间,所以种间关系应是竟争,某一种生物的增长曲线不可能为J型。随水螈数量的增多, 锄足蟾蝌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可推知水螈更爱捕食它。‎ ‎【答案】A 第5题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解析】A项没有考虑非编码区和内含子;C项将目的基因导入到了受精卵中,所有体细胞中都应含有。D促进合成信使RNA的应是RNA聚合酶。‎ ‎【答案】B 第Ⅱ卷 第30题(22分)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用所提供的材料和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设计和预测实验的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和用具:烟草幼苗、试管2支、蒸馏水、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日光灯(实验过程中温度和光照等条件适宜,O2、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和无氧呼吸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 剪取两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叶片均浮在水面上。‎ ‎(2)用真空泵抽走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空隙间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沉在试管底部。‎ ‎(3)‎ 分析实验的结果:‎ ‎【解析】实验目的是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是两个方面,由碳酸氢钠稀溶液可以分析出,它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一组加入碳酸氢钠稀溶液,另一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可知,本质是有无二氧化碳,所以应先验证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条件应进行光照。利用碳酸氢钠稀溶液提供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气体可使叶片上升。没有二氧化碳供应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然后给以暗处理,呼吸作用又会消耗氧气,叶片又会下沉。‎ ‎【答案】‎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照光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分析预测的结果:‎ ‎(1)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CO2和O2,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位于试管底部。‎ ‎(2)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放出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O2,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第31题 (20分)从一个自然存在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目相等,每种体色果蝇雌雄各占一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的果蝇均正常生活,性状分离合乎遗传基本定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_________传递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的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杂交方法是_______。‎ ‎(3)如果控制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的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___种。如果控制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结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组合选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那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这两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只写子一代性状表现和相应的推测结论)‎ ‎【解析】‎ ‎【答案】‎ ‎(1)基因;‎ ‎(2)正交和反交;‎ ‎(3)三、五;‎ ‎(4)①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③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灰色,雌性全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④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黄色,雌性全部表现灰色;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007年高考(全国Ⅰ)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 第Ⅰ卷 试题解析 第1题 图1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图1 神经纤维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与过程,是高二生物(必修)第一册P89图4-11的拓展延伸。神经纤维的中间(S点)受到刺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表现出双向传导,首先排除A项和D项。兴奋部位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而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方向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局部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所以C项正确。‎ ‎【答案】C 第2题 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外毒素相当于抗原,不能消灭病菌(抗原);白细胞介素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且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等,但不能直接消灭抗原。因此,答案选D。‎ ‎【答案】D 第3题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图2 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的关系的理解。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根据图2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的关系可知,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增长率为零。故答案为D。‎ ‎【答案】D 第4题 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高三选修课本P83和P95中谷氨酸的发酵过程和人工控制的理解能力。当溶氧不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或琥珀酸积累;当PH呈酸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根据P79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可知,在谷氨酸生产中,当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的比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谷氨酸少;当碳源和氮源的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但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增,即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影响谷氨酸的产量。利用排除法或直选法都可以得到C项正确。‎ ‎【答案】C 第5题 图3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图3 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解析】无论采用直选法,还是排除法都能很好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法一:对于专业知识很强的同学可以采用直选法,根据“核糖体→内质网→转移小泡→高尔基体→分泌小泡→细胞膜→细胞外”中放射性出现的时间顺序就可以得到C项。‎ 解法二:对于一般同学可以采用排除法,放射性出现在内质网要比高尔基体早,即内质网一开始放射性颗粒的比例要比高尔基体要多,可以排除B、D。“核糖体→内质网→小泡→高尔基体→小泡→细胞膜→细胞外”中两次小泡中放射性颗粒的比例会发生明显变化,可以排除A,最终选出C。‎ ‎【答案】C 第Ⅱ卷 第30题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_______被染成_______,被染色的原因是_______。由此可知,玉米属于_______植物,小麦属于______植物。‎ 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知: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________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___种,即___________。‎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2)在进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时,一般需要剪去扦插枝条上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____,同时还应使扦插环境保持较高的_________,避免扦插枝条干枯。‎ ‎【解析】‎ Ⅰ.本题属于人教版高三选修课本P31三、简答题的拓展延伸,采用淀粉的定性鉴定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淀粉的出现部位。玉米为C4植物,淀粉只在维管束鞘细胞内积累;而小麦为C3植物,淀粉只在叶肉细胞内积累,而碘遇淀粉变蓝。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既然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中都变蓝,则为C3-C4中间型植物,同时具备C3植物和C4植物的特点,而C3植物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为C3,C4植物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为C4。‎ 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 生长素浓度 内源生长素+蒸馏水 a b Ⅱ.(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实验改进及分析。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与蒸馏水对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则该同学用的生长素浓度相当于图4的①a、b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②a附近两点(低浓度)对应的生长素浓度;③b附近两点(高浓度)对应的生长素浓度。现在不清楚该同学属于哪一种情况,为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需要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图4 生长素浓度与扦插枝条生根的关系图 Ⅱ.(2)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找出关键词“干枯”,联想到水分代谢就能迎刃而解。‎ ‎【答案】 (26分)‎ I.(11分)叶肉细胞(1分) 蓝色(1分) 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1分) C4(1分) C3(1分) C3与C4(2分) 2(2分) 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2分)‎ II.(15分)(1)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3分)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3分)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3分)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注:在原浓度上,调低一点(2分),调高一点(2分),调低、调高一点(2分))‎ 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2分),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2分)生根。(注:看关键词得分;“过高或过低都不促进”写成“生长素的两重性”也得2分;或“过高抑制”得1分,“过低不能促进”得1分,“过”字不写不得分)‎ ‎(2)插条蒸腾失水(1分) 湿度(1分) (注:答案错位不得分)‎ 第31题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__ 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中的____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___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白眼这个性状表现伴性遗传。‎ Ⅱ.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牛(b)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 ‎(1)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最终获得的后代中,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应如何进行实验?(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即可)‎ ‎【解析】‎ Ⅰ.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能力。雄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来自亲本中的雄蝇,X来自亲本中的雌蝇;若雄果蝇(XY)提供含X染色体的精子,而卵细胞只能提供性染色体X,所以受精卵性染色体组成为XX,即后代果蝇一定为雌性。‎ P ♀X-XB x ♂X-Yb F1 ♂XBYb x ♀XbXb Yb XB Xb F2 Xb Yb XB Xb 雄蝇均为截毛 雌蝇均为刚毛 Ⅱ.(1)考查X、Y同源区段基因型推导能力,由后代表现型反推亲代基因型。抓住关键词“全部”,最终(F2代)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XbYb),其中Yb由F1代雄性提供,Xb由F1代雌性提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XBX−)。由于F2代雄性只有一种表现型,则F1代雌性为纯合子(XbXb)(可以从提供的果蝇中直接选取),所以F2代雌蝇确定为(XBXb),进而推导出F1代雄蝇(XBYb)(需要从提供的果蝇中选取并杂交获得)。因此,亲本中的雄蝇只能为XbYb,雌蝇只能为XBXB。(推理过程如图5)‎ 图5 遗传图解的推理过程 Ⅱ.(2)考查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图解的表示和综合运用能力。抓住3个关键词“两代杂交”、“全部”和“遗传图解”,借用前一小题的推理分析过程,一般容易获得相应分数。‎ ‎【答案】 (16分)‎ I.(4分)雌(1分) 雌(1分) X(1分) Y(1分)‎ II.(6分)(1)XbYb(1分) XBXB(1分) XBYb(1分) XbXb(1分) XbYb(1分) XBXb(1分)‎ ‎(6分)(2)XbXb × XBYB ‎ ‎ 截毛雌蝇 刚毛雄蝇 ‎ XbYB × XbXb ‎ F1 刚毛雄蝇 截毛雌蝇 ‎ XbXb XbYB ‎ 雌蝇均为截毛 雄蝇均为刚毛 ‎2008年高考(全国Ⅰ)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 第Ⅰ卷 试题解析 第1题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解析】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实验组应当先注射胰岛素,待血糖浓度降低后,再注射葡萄糖溶液使血糖浓度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即可证明胰岛素的功能。‎ ‎【答案】A 第2题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 由图可知,甲种群的起始密度大于乙,根据能量流动的知识,数量金字塔一般也符合能量金字塔,则甲应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后,丙和乙之间构成捕食关系,鱼类又可以藻类为食,丙和乙又构成竞争关系,乙被丙大量捕食,一段时间后,乙种群消失,甲的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丙也因为事物匮乏而消失,最后仅剩下甲种群。‎ ‎【答案】C 第3题 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硝化细菌能以NH3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 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充的营养物质 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鉴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 ‎【解析】 硝化细菌属于化能合成细菌,是利用NH3氧化成硝酸的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光合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乳酸杆菌等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补充额外的营养物质作为生长因子;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和美蓝试剂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答案】D 第4题 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A.3 B.4 C.9 D. 12‎ ‎【解析】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若在1个酶切位点上被该酶切断,则又会产生ab、cd、abc、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若在2个酶切位点上被该酶切断,则还会产生bc一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答案】C 第5题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解析】 诱导动、植物细胞融合的共同方法有物理方法(如电刺激)、化学方法(如聚乙二醇),此外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还可用灭活的仙台病毒等;去除植物细胞细胞壁常用的酶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需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细胞融合的主要用途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即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来制备;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的染色体数目,为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的总和,而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则为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总和的一半。‎ ‎【答案】D 第Ⅱ卷 第30题 (24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 ‎(1)只依据B曲线 (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矿 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 ‎ 。‎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 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原因是 。‎ ‎(3)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______(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元素的需要量_______ (相同、不同)。‎ ‎(4)该大麦幼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_______(相同、不同),该部位称为 。‎ ‎【解析】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能量、一般由物质的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而能量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来提供,矿质元素的吸收部位主要为根尖的根毛区(或成熟区),可再度利用矿质元素能在植物体内被多次利用,一旦缺乏,老叶首先表现出缺乏症。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量,则该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等于输出量与积累量之和,因而只依据B曲线是不能确定幼根的某一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的。‎ Ⅰ.【答案】(14分)‎ ‎(1)不能(1分) 该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等于输出量与积累量之和,只考虑B曲线只能得到积累量的数据,积累量不等于吸收量(2分)。‎ ‎(2)低(1分) 主动运输(2分) 减少(1分)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缺氧时根细胞呼吸作用降低,产生能量减少(2分)。‎ ‎(3)能(2分) 不同(1分)。 (4)相同(1分) 成熟区(1分)‎ Ⅱ.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 ‎(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 (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 (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 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_____________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 ‎(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 ‎【解析】 冲动的传导被严格定义为局限于同一细胞范围内锋电位的传送或扩布,即细胞的某一部位所产生的冲动被传播到该细胞的其他部位,使依次经历一次膜电位的倒转。神经冲动的传导简称神经传导。若是涉及两个细胞,则以传递这一术语表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接触处特称为神经肌肉接头(或称神经-肌肉突触),是突触的一种形式,其传递特点和突触传递的特征相同,都具有单向传递等特点。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则为双向传导。‎ II.【答案】(10分)‎ ‎(1)②、④(2分) ①、③(2分)。‎ ‎(2)局部(2分) 刺激(2分)。‎ ‎(3)左肌肉和右肌肉(2分)‎ 第31题(18分)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紧穗(B)对松穗(b)为显性,黄种皮(D)对白种皮(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 请回答:(1)如果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是否都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为什么?‎ ‎(2)如果需要选育绿苗松穗白种皮的品种,那么能否从播种F1植株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中选到?为什么?‎ ‎(3)如果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请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4)如果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          ,基因型为        ;如果杂交正常,但亲本发生基因突变,导致F1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松穗黄种皮的植株,该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  本。‎ ‎【解析】 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aaBBdd)作母本,与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AAbbDD)作父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AaBbDd),F1自交, F2代会发生性状分离,F2代也能得到表现绿苗松穗白种皮(aabbdd)的类型。‎ 如果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F1(BbDd)自交,F2代会出现典型的9∶3∶3∶1的性状分离比,即紧穗黄种皮:紧穗白种皮:松穗黄种皮;松穗白种皮=9∶3∶3∶1。‎ 如果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即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aaBBdd)自交,子代植株则为绿苗紧穗白种皮(aaBBdd)。‎ 如果杂交正常,但亲本发生基因突变,导致F1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松穗黄种皮的植株,该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Dd,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母本提供了突变基因b。‎ ‎31.【答案】(18分)‎ ‎(1)不是(1分)。 因为F1植株是杂合体,F2代性状发生分离(2分)。‎ ‎(2)能(1分)。 因为F1植株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F2代能分离出表现绿苗松穗白种皮的类型(2分)。‎ ‎(3)紧穗黄种皮:紧穗白种皮:松穗黄种皮;松穗白种皮=9∶3∶3∶1(共4分)。‎ ‎(4)绿苗紧穗白种皮(2分) aaBBdd(2分); AabbDd(2分) 母(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