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自动保存的汇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自动保存的汇总

‎201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年高考卷历史部分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文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 C.频繁改革的结果 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 ‎ D.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32.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 A. 屡遭战争重创 B. 社会制度相同 ‎ C. 发展水平相似 D. 历史上关系紧密 ‎33. 18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 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 ,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 ‎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差出口有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4新课标全国1文综历史部分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 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学科网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 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2012年24-35 CDBDB CACDA BC ‎40【答案】:‎ ‎41思路提示 ‎2013年24-35 CCADA BBDAD CB ‎40【答案】‎ ‎(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和清政府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41【答案】‎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的“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2014年24-35 BCDAD BCBCB DA ‎40:‎ ‎4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