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教学案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学案 教学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 学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一.概念篇 ‎(一)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二)发展历史 ‎1、萌芽阶段 ‎《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唯一的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魏晋之前,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 ‎2、出现的时代 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 魏晋六朝,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膏火白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这样的认识。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魏末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左思《拈隐诗》)。山水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2、盛世时期 山水诗形成以后,虽然它在不断寻求外部空间的开拓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从而在各个不同时代,而有了新的风貌和姿态,但是,道释玄禅的人生情趣和艺术精神,却始终贯穿于山水诗的发展中。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在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写出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熟的,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李白。山水田园诗到了宋代以后,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使人耳目一新之作,但山水诗的境界上已远远比不上唐朝。‎ ‎(三)特点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四)代表诗人及其创作特点简介 ‎1、陶潜 陶潜、谢灵运作为山中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他们都明显地受到了玄学思潮的影响,但由于地位及生活道路不同,玄学在他们诗中又有不同的印迹。陶诗中的玄旨和理趣,不只表现在诗中多有饱含人生经验的理悟,更重要的是那种玄旨就渗透在诗中“此中有真意”的田园画面上。而谢诗主要是通过那些“空翠难强名,渔钩易为曲”“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之类的玄言理悟来表达,“玄旨”并未完全化入到他的诗中。‎ 陶诗虽然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并崇尚自然,但是追求的不是外物自身,而是心灵之趣。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象。陶渊明原本是飞翔于田园的慧鸟,至情至性,自由自在是他的本性。因性真直率,故做不了污浊世态下的好官,一旦脱离樊笼,复返自然,喜庆之情,不能自已。《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活脱脱勾勒出一个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伟大诗人。透过晨雾暮霭,他葛衣芒鞋,荷锄走来。简朴的居处,平常的村落,作者却以十分欣赏的口吻一一道来,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诗人率真的心性和卓迩的气节,犹如芰荷滚露,月白风清。他的田园诗,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所以,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着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写诗,对他来说只是那种“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苏东坡说“陶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元好问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2、谢灵运 如果说陶渊明开寄意田园山水之先河,与陶同时代而稍后的谢灵运则开模山范水、雕缕字句的先河。谢灵运山水诗句秀辞巧,如善于调度语言的匠师,往往一字而传山水情态,在提炼诗意,感悟语言方面有过人的才气,这一点连李白也佩服之至。如“林壑敛冥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乱流趋正绝,孤屿嵋中川。”(《登江山孤屿》)“白云抱幽石,绿蓧媚清连。”(《过始宁野》)“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登池上楼》)“春晚绿野秀,岩高自云屯。”(《入澎蠡湖口》)“野旷河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对山姿水态、昏晓阴晴的变化穷貌极形精雕细刻,细微独到描摹,再现了一种自然美的艺术境界。从这一点上看,谢灵远绝对的灵慧,观察事物十分精微,驾驭语言的能力十分高超,山水风光,经他妙手剪辑,即刻制成了流光溢彩的清丽 ‎3、孟浩然 幽居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寄情山水,一生不仕,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流名千古的布衣诗人之一。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古代士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选择了第二条路,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地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追求诗歌的最高境界——自然美。他的诗近于陶诗,而又自有风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这类气象雄浑的诗并不多见。有代表性的还是那些呈现着清寂、冷峭意境,深印着隐者情调的诗作。他诗写隐者的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天。……”。(《秋登兰山寄张五》)他诗写田家的欢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林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清寂冷峭的意境,自然恬淡的情趣,然而掩饰不了内心的孤清和寂寞。抱卷沉思,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心高气傲的诗人郁郁独行在山道上,山风吹拂着飘逸的长衫。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思想内容不甚丰富,但从艺术的完整、精美上来讲,与王维完全可以并驾齐驱。 ‎ ‎4、王维 王维写过政治诗,边塞诗,但能反映他独特成就的还是他那别有胜景的山水田园诗。他目睹了官场倾轧,世情翻覆,并且自身也体验到了仕途的沉浮不定后,“愿得燕弓射天将,纵死犹闻侠骨香”功业心和热情迅速冷却下来。中年以后,即抱持了“漆园非傲吏,自阙经世务。但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的生活态度,内隐外仕,选择了一条亦官亦隐的生活道路。他的山水田园诗,既是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王维的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再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前一首诗,写江汉风光,运用了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大处落墨,勾勒出江汉雄浑壮阔,水天一起浮动,山色若有若无的景色。后一首诗,写终南山的胜境,意象朦胧,含蕴极富,山中的青岚叠翠,千岩万壑尽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 但是,王维诗中更多是那些带有几分禅思玄意的清逸雅致的画面,他是一位悟性极高的人,超人的才气不仅在诗、书、画多方面卓有成就,而且在参禅悟道方面,也有大彻大悟的智慧。画家的眼光,音乐家的听觉,诗人的感觉,佛家的心态,赋予他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力量,他几乎把每一项景物都注入特有的灵魂和感觉,又把自我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庄禅境界。王维的山水诗,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意外有意,韵外有致,有一种悠远的意境。如《鹿柴》、《竹里篁》、《鸟鸣涧》、《草荑坞》等。空山、翠竹、溪水、明月、花鸟……这里是一个多么清静幽美,纯洁无暇的天地,又是一个多么独立而封闭的世界。这种静谧、空灵的无人之境,正是诗化了的物我两忘的庄禅境界!‎ ‎《辋川集》及晚年那些山水作品都闪耀着一种仍有的禅意玄思,显现出一种物我冥一,思索境谐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把自然吸入自我之中,又把自己的生命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无人之境”;那“青苔上的阳光、林中的明月、月下的山鸟、自开自落“辛荑花”……,它们既是外在的物象,又是诗人寂静内心的幻化。王维这类思与境谐的山水诗,不仅内涵了一种静态之美,而且显示出“澄澹精致”“深厚闲雅”的艺术特色。‎ ‎5、李白 继王、孟之后,李白又为山水诗开拓新境界。李白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山水诗本来就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对象化,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山水诗必然要表现诗人自我。但是在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那里,自然山水画主要是他们寄托精神,消融苦闷之处所,因而,“自我”也就常常消融在自然景物之中。而在李白,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还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强烈的主体意识,使诗人“自我”不是消融隐没在自然山水画中,而是使自然积极地表现着诗人自我。他那些最有个性的诗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登高壮观天地阔,大江茫茫去不返”表现了诗人不拘捡,肆性情的诗人自我,这里自无而落的黄河,依傍星斗的庐山、飞流千仞的瀑布,都已融入了诗人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鲜明个性。李白诗中自然山水,多带有流动飞扬、奔放不羁的特点,显示了一种动态美,与王维形成对照。‎ 如果说,王维在静态的山水中隐没了自我的话,那么,李白则常常借助动态的自然山水而浮现出诗人自我。‎ 以道教、道家的那种“道”的宇宙观来看待自然,自然万物不只是动态的,而且,正是这种动态显示着万物乃是有“生命”的存在。于是,诗人便能够在“天地与我弃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体验中,与那些动态的,有生命的自然万物融通相与,亲密往来了:“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好我飞翻。”(《题情深树寄象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白云、明月、山花、清风、……都成了有情的存在,与诗人默合符契,相与往来。‎ 物我合一的艺术思维,产生了移情作用,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留下了“众鸟高飞去,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样的诗篇。‎ 李白的山水诗,还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如《登太白山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谈,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山,何时复更还。”这里与其说是诗人在写山水,不如说是借山水而游仙。实际上李白把陶谢山水与郭璞游仙诗熔于一炉,自成风貌。‎ ‎6、其他山水田园诗人代表还有:‎ 祖咏 ‎ 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祖咏的诗作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练。《终南望馀雪》尤脍炙人口。‎ 孟郊 ‎ ‎ 字东野,与韩愈结为“忘年交”。性格耿直倔强,在官场上失意,终身清贫。但诗作享有盛名,被称为“苦吟诗人“。他以亲身经历创作了不少反映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的诗篇。他的诗立意新颖,具有独创风格。代表诗《游子吟》、《游终南山》。‎ 储光羲 诗风清新、自然 常建 诗风清幽、孤僻 ,如《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技巧篇 ‎(一)鉴赏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仕途的厌倦,怀才不遇的苦闷。‎ ‎(3)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4)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6)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7)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2、几个概念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反复、顶针等 ‎(2)表达方式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物、借景、借史等 描写:正侧面描写、细节、白描和工笔、感官、色彩、空间、动静、虚实等 ‎(3)表现手法 衬托(正衬和反衬)、渲染、对比、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用典、比兴等 ‎(4)语言技巧 修辞 炼字:叠词、精准形象的动词和形容词 ‎(5)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含蓄委婉等 ‎(6)常见意象及意境特点 ‎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②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孤松、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二)鉴赏技巧 ‎1、把握诗人所写“景”和“物”的特征和寓意。‎ 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是诗人寄寓情怀的载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古诗的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法,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平时要多了解和积累古典诗歌意象的寓意,鉴赏时结合诗歌语境作具体分析。‎ 如《宿建德江》“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中的“旷野”、“天”、“树”;三个意象就写出了“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清江”“月”,正是因为明月在天,而江水清澈,倒影在水中就好像在人的身边一样。从这两句看作者既有远眺,也有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富有艺术美。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一切景物皆情语”,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并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如《终南望余雪》中“积雪浮云端”就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句。很好地写出了“积雪突出云端之上,云在山腰缭绕,而积雪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的明丽景象。令人欣喜。 ‎ ‎3、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注意】1)、关注诗歌的题目、注释、关键词。‎ ‎2)、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如: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 、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4、分析诗歌的写作特点及作用。‎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见上)并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如《江雪》一诗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 ‎(三)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点拨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三个步骤:‎ 第一,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意象)。‎ 第二,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恬静优美,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 第三,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方法点拨】‎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如果有用到表达技巧的,要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 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答:“隔”是阻隔之意(第一步),此字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写茫茫江水、迷蒙江树阻隔了抒情主人公极目远眺的视线,(第二步)实际上却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无法与远方亲人团聚的失望惆怅的心境。(第三步)‎ ‎3、品味语言风格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方法点拨】‎ 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最后点出意境或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第一步)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第二步)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第三步)‎ 三.练习篇 ‎1、 春  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1]绮筵,华美的筵席。  [2]琴瑟:比喻友情。    [3]长河:指银河。‎ 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个字最为精练传神?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