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易错题专题训练农业区位因素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易错题专题训练:农业区位因素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优势农产品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A、B两地均为我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下列关于A、B两地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叙述或分析,正确的是 A.A地位于河谷地区,热量条件好,冬季蔬菜仍可生长 B.B地纬度低,冬季降水充足,利于蔬菜生长 C.A地盛夏时节生产喜凉蔬菜,B地隆冬季节生产喜温蔬菜 D.冬季对A地蔬菜的需求旺盛,夏季对B地蔬菜的需求旺盛 2.C、D两地均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原料 科技 B.原料 市场 C.劳动力 市场 D.政策 交通 1.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叙述或相关分析,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从图上可以看出,A地位于青海东部,海拔高,气温较低,盛夏时节生产喜凉蔬菜;B地位于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隆冬季节生产喜温蔬菜,故C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对区域气候特征的理解以及蔬菜种植的条件分析,许多考生可能认为A地位于河谷地区,热量条件好,冬季蔬菜仍可生长而错选A选项。有考生也会认为B地纬度低,冬季降水充足,利于蔬菜生长而错选D选项。 2.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乳制品生产企业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从图上可以看出,C地位于内蒙古,畜牧业发达,此处布局乳制品生产企业接近了原料地。D地位于上海市,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此处布局乳制品生产企业接近了市场,故B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有考生可能认为D地位于上海市,科技发达,影响乳制品生产企业的主导因素是科技而误选A选项。 读①②③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3~4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① 86% 14% 20% 多 ② 45% 55% 90% 少 ③ 8% 92% 89% 少 3.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4.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3.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根据图表信息可知,①地农业的特征是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属劳动力密集型。所以是季风水田农业。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混合农业的理解,许多考生可能认为①地既有种植业,又有畜牧业,属于混合农业而误选B选项,其实①地畜牧业比重很小,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并且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应属于季风水田农业。 4.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区域分布,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根据图表信息可知,②地区是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商品率高,该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混合农业类型。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混合农业区域分布的理解,许多考生可能认为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也有混合农业分布而错选C选项。 读图,回答5~6题。 5.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 6.该农业的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5.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域分布,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甘蔗属于热带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福建、台湾、海南、云南、两广和四川盆地一带,四个选项提供的地形单元只有珠江三角洲属于此范围。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对甘蔗、桑树地区分布的理解,桑树以长江中下游各地栽培最多,许多考生可能因此认为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太湖平原而出错。 6.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好处,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基塘农业,即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养殖业紧密结合起来,塘泥、蚕沙滤泥、蔗叶等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回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易错分析】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许多考生可能基塘农业可以少占耕地,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而误选A、D选项。 下图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完成7~8题。 7.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7.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从图上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制约了该地农业生产发展。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区域定位,许多考生由于区域定位不准确,不能判断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而直接根据题目条件“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认为该区域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而错选B选项。 8.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葡萄。 【易错分析】葡萄种植业要求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气温较低,利于糖分积累,本题许多考生可能会错选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读上海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情况的部分资料,回答9~10题。 农场主 经营方式 面积 年收入 备注 李春风 种养结合 200亩 20万 (种田13万+养猪7万) 现有53户, 计划发展100户 张小弟 机农结合 200亩 20万 (农机服务4万+种田16万) 现在140户, 计划年增20% 总体情况:松江现有家庭农场1206户,经营面积13.66万亩,占全区粮田面积的80,户均年收入10万元左右 9.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②交通运输的完善 ③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 ④国家政策的扶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松江家庭农场的发展将导致该地 A.粮食作物品种调整 B.农业水利工程量减少 C.非农用地面积减少 D.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 9.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的主要因素,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生产经营。“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说明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易错分析】家庭农场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许多考生可能认为实行商品化生产需要便利的交通,认为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得益于交通运输的完善而错选A、B、D选项。 10.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家庭农场的发展影响,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从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情况的部分资料看,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采取种养结合和机农结合,这将导致该地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家庭农场的发展评价,许多考生可能认为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实行种养结合,种田又养猪,这将导致粮食作物品种调整而错选A选项。 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回答11~12题。 农业区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公斤) 1956 977 2495 3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吨) 121.7 140.6 6.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145.6 186.6 2.1 37.9 11. 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C.人少地多,产品商品率高 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12.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别是 A.甲、丙 B.乙、丁 C.丙、甲 D.丁、乙 11.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分析,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从表格资料可知,甲乙两农业区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分别达到145.6公顷和186.6公顷,说明人少地多。平均每人收获量分别达到121.7吨和140.6吨,粮食的总产量很大,远远超过个人消费需求,粮食商品率高。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生产特征分析评价,许多考生可能从甲乙两地平均每人收获量判断出两地单位面积产量高而误选B选项。 12.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的地理分布,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 美国中部平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广人稀,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平均每人收获量均较大,最有可能是甲;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粮食的单产很高,但人口稠密,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平均每人收获量均较小,最有可能是丙。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对美国中部平原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农业生产特征的认识以及对表格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征分析,许多考生可能认为美国中部平原地广人稀,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多地少,从表格平均每人耕地面积直接判断出乙是美国中部平原,丙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而选择其他选项。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茶树的生长环境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茶树一般生长于酸性土壤的中低山区,雨量充沛、多云雾、少日照;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下图为中国茶叶产区分布图。 图17 材料二: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 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为140万吨,居全球首位。出口30.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下图表示2019年中国茶叶对外出口量百分比构成。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不能形成自己的茶叶品牌,茶叶出口不仅售价低而且出口量也有下降的趋势。 材料三:英国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英国不产茶,每年要进口大量茶叶。但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英国西南部分地区开始适宜种植茶树。而作为英国进口茶叶主要来源国之一的非洲肯尼亚,今后产茶区的气候条件将不如目前适宜茶树生长。这给肯尼亚茶叶对英出口前景蒙上阴影。 (1)西南茶区分布在藏、云、川、 、 等省区。 (2)分析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江北茶区茶叶生产的最为不利的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特点,请你为中国茶叶拓展国际市场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4)全球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贵或黔(贵州)、渝(重庆) (2)江南茶区:气候暖湿,多低山丘陵,多酸性红壤,利于茶树生长;江北茶区: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容易受旱灾和冻害。 (3)特点:出口市场主要是亚非等发展中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小;出口总量较大但售价较低。 建议:加强宣传,创建自主品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研发新品种等。 (4)随着气候变暖,茶叶种植会在纬度和海拔两个方面发生变化,种植纬度向北移动,海拔增高,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扩展,但气候变暖会给茶叶生产带来虫害问题,影响茶叶的质量。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茶叶生产条件、地区分布、出口贸易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可能带来的影响,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1)结合中国政区图知识可以直接判断,西南茶区分布在我国西藏、云南、四川、贵州和重庆等省份。(2)由题干可知,茶树一般生长于酸性土壤的中低山区,雨量充沛、多云雾、少日照,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江南茶区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暖湿,并且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呈酸性,极有利于茶树生长;江北茶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低,降水少,容易受旱灾和冻害,不利于茶树生长。(3)从2019年中国茶叶对外出口量百分比构成图可以看出,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到 亚非等发展中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小;从2019年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对比可知,茶叶出口总量较大,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不能形成自己的茶叶品牌,茶叶出口不仅售价低而且出口量也有下降的趋势。解决的措施主要是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创建自主品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研发新品种等。(4)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全球气候变暖将使得纬度较高地区和海拔较高地区气温升高,更适合茶叶生长,与此同时,气温升高也带来病虫害问题,影响茶叶质量。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从图文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如第(3)题,许多考生可能仅从材料二饼状图上获取茶叶出口市场主要是亚非等发展中国家,而忽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小等相关信息;以及材料二中提到的“出口30.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出口不仅售价低而且出口量也有下降的趋势”等相关信息,而漏答“出口总量较大但售价较低”。另外第(4)题,许多考生可能只回答气候变暖,茶叶种植会在纬度上发生变化,忽略了海拔高度变化和病虫害问题等答题要点。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原夏菜又称冷凉蔬菜或错季蔬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7—25摄氏度。兰州下辖五区三县,海拔在1500-3300米之间,海拔差异大,年平均气温约10摄氏度,是我国著名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兰州的高原夏菜有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品质优异,是南方居民餐桌上宠儿。下图示意兰州的位置和范围。 (1)说明兰州种植高原夏菜的有利气候条件。 (2)解释兰州地区有利于高原夏菜生产的原因。 (3)分析兰州在高原夏菜生产中普遍运用覆盖技术的自然原因。 (4)你认为兰州是否应该大力发展高原夏菜的种植。请说明理由。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发展方向。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1)高原夏菜是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兰州地处内陆,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利于夏菜生长。 (2)兰州海拔高,气温低,适宜高原夏菜种植,且海拔差异大,热量差异大,利于种植不同品种的高原夏菜。 (3)运用覆盖技术可以提高地温和减少水分蒸发。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应该大力发展或不应该大力发展进行分析回答,注意自圆其说。应该大力发展主要从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应该大力发展主要从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破坏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兰州地处内陆,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湿度低(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光热条件复杂多样,气象灾害少等。 (2)海拔高,气温低,(坡度较缓)适宜高原夏菜种植;海拔差异大,热量(温度)条件差异大,利于种植不同品种的高原夏菜,同样品种利于错开成熟期。 (3)地温较低,降水较少,地膜可提高地温和减少水分蒸发。 (4)观点一:应该(大力发展高原夏菜的种植)。理由: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 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高原夏菜的种植)。理由:当地水资源较少,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可导致生态破坏或水资源更紧缺等。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考生没有注意审题,如第(1)题,题目要求说明兰州种植高原夏菜的有利气候条件,考生可能会多回答不利气候条件或其他自然因素。第(4)题,开放性试题,考生可能会出现答题混乱,自相矛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