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名校最新试题语文哈尔滨三中东北育才大连育明天津耀华四校联考第四次高考模拟考试
2010年四校联考第四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高.考-资+源-网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高.考-资+源-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中国古代尧、舜、禹相“禅让”的传说,具体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 夏商以降,开始了“家天下”。《礼记·礼运》记述当时“大人世及(即官位世代相传)以为礼”。《尚书·盘庚》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那些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春秋时,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 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东汉末,由于“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通典·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就是各州郡县的地方长官,将本地的人才按照九种不同的等级推荐上来,政府据此授以官职。应该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隋唐之后,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它的基本特点,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说白丁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作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学校储才以应科目,而科举必由学校。这种“学校—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但由于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加上八股文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所以科举制也开始走向没落。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便宣告终结。 (节选自黄留珠《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删改) 1.下列各项是对我国不同时期选官制的解说,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原始社会时期,考察选拔官员主要依据的是被选者个人的品行与才干。 B.“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夏商以后的“家天下”时期,担任官职的大小贵族有一部分遵照嫡长继承的原则相袭,确保世代垄断官职。 C.“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战争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政府选拔官员困难,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完全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用考试的方式按照规定所写文章的好坏来选拔官员,是科举制与以往官员选拔制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隋唐以后的依据考试成绩而不论出身来取士的科举制,是对以往门阀势力限制人才的一种有效突破。 B.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需要而逐步建立的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宣告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 C.秦汉以来建立的以个人德行才能为衡量标准的察举制,使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日趋规范化,确保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D.相比起“天下为公”时期任人唯贤的禅让制,“家天下”时期开始的任人唯亲的世袭制是一种明显的历史倒退,没有任何历史意义。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自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的不同需要,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B.从最初的禅让制到最后的科举制,不难看出,无论在哪个朝代,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都是统治者极为看重并着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C.选官制度的改变与更替,体现了不同时代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其中对个人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的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 D.相比于我国古代其他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形成的时间最晚,它持续的时间最为长久,其人才选拔机制是十分先进的,对我国近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珍,徐州丰人也。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珍选将五十余人,皆可用。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义成军乱,逐安师儒,师儒奔梁。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秦宗权遣卢瑭、张晊等攻梁,是时梁兵尚少,数为宗权所困。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珍曰:“偏将欲专杀邪?”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珍得所募兵万余以归,太祖大喜曰:“贼在吾郊,若践吾麦,奈何!今珍至,吾事济矣!且贼方息兵养勇,度吾兵少,而未知珍来,谓吾不过坚守而已,宜出其不意以击之。” 乃出兵击败晊等,宗权由此败亡,而梁军威大振,以得珍兵故也。 珍从太祖取濮州,刺史朱裕奔于郓州。太祖乃还汴,留珍攻郓州。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①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唐宾者,陕人也。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遣使者告唐宾反。使者至夜而见之,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明日,佯收唐宾妻子下狱,因如珍军。去萧一舍,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杀唐宾时,独不救之邪!”存等退,珍遂缢死。(节选自《新五代史·朱珍传》) 【注】①垂门:吊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为将,善治军选士 善:喜爱。 B.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 趣:通“促”,催促 C.请先斩而后白 白:禀报。 D.唐宾以让珍 让:责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珍“善治军”和对敌时“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 A.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 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B.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 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C.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 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 D.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 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珍年轻时和庞师古等人都跟随梁太祖。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朱珍都参加了战斗。 B.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很少,几次被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于是任命朱珍为淄州刺史,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 C.在与卢瑭、张晊等人交锋的时候,梁太祖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让自己的士兵休息,养精蓄锐,等到朱珍带着招募的士兵前来支援之后才出兵击败卢瑭、张晊等人。 D.朱珍杀掉唐宾后,梁太祖十分气愤,他捉住了朱珍后,尽管霍存等人纷纷为朱珍求情,但梁太祖指责他们在朱珍杀唐宾时没有为唐宾求情,于是霍存等人退下,朱珍到底被处死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译文: ②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①:爱杀江南。 【注释】①飐:飘动 8.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作简要赏析。(6分) 答: 9.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2) ,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3)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黑羊 卡尔维诺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不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1)下列对小说的概括和分析,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被誉为“二十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本篇《黑羊》采用了象征(影射)的手法,可谓典型的寓言类小说。《黑羊》中所描摹的一切,貌似荒诞,实则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近。 B.小说中“诚实人”的生活遭遇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它是“虚构”的;但它引起了我们对与之类似的社会现象诸如社会秩序、贫富现象等方面的思考,这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虚构不等于生活真实,但它是一种更深刻的真实。 C.这篇小说介绍了一个“偷盗国”,人人行窃和被窃,形成平衡循环,但诚实的人的出现,导致了这个国家的混乱,暗示我们社会游戏的规则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D.黑羊用英语说就是“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在文中,它借指那个“唯一诚实的人”,小说以“黑羊”为题,用的是反讽的手法,作者用这样的方式体现了对这类人的否定。 E. 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小说对公众的一切标准之中的不合理性的一面做出了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嘲弄。 (2)“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重复出现,其作用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3)诚实人品性中除诚实,还有哪些特点?作者主要采用哪种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4)卡尔维诺的小说从独特的视角表达深刻寓意。请结合文本阐释小说《黑羊》的深刻寓意。(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臧克家:诗比人更长寿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国当代诗坛大师臧克家的《有的人》教育了几代人追求真善美,以耐人寻味而深深“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里。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父亲和祖父都好诗,他的庶祖母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这些故事,常引出我同情的眼泪和美好的幻想。”臧克家永久也不能磨灭这些在心上打上的深深的印记。 臧克家喜欢整天跟穷人的孩子在一起,“我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他们的纯朴、刻苦、良善深深的影响了我……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里的人’。” 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这时期,他读的新诗很多,如饥似渴地吞咽下去,也写了不少诗作。1930年,臧克家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这期间,在闻先生的指导下,他以难民、洋车夫、渔翁等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今日的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入过学,做过战,随军采访,主编杂志……这种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令诗人有了更丰富更鲜活的生活素材,也正是这些,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也正是这样,他在诗中抒发一个热血诗人的沸腾之情。激情勃发的臧克家,由“农民诗人”成了“人民诗人”。 臧老的床头高高的排放着一摞摞书刊,上面少不了他的圈圈点点或评论。他历来嗜书如命,到老年却自觉心里空虚,因此更以补课的心情拼命读书。他每天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全部活动的三分之一,孤灯夜读,思接千载,名篇佳作,会心动情,是他生活的又一大乐趣。 他不仅读,而且写。其中,不少文章文情并茂,精辟独到颇有见地。臧克家从不想自己“来日无多”,只是笔耕不辍,依旧诗涌成潮,虽在文坛已耕耘了60多年,但他那颗跳动的诗心充满活力。他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秩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近年,他还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并主编了《毛主席诗词鉴赏》等书籍。尽管因为年长,作品数量大为减少,但诗的内涵却愈加醇厚。诗作《我》寥寥10字,却滚热发烫:“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这诗是他性格、人格的写照。 以往每年,请求题词、题诗、题名、作序、写评论的接连不断,来访者络绎不绝,这可忙坏了臧老,被挤占了本来就很忙的写诗时间。然而,热心肠的臧克家只是尽最大的能力“应酬”,再累也心甘情愿。在臧克家的心目中,感情这座天平上,友情的砝码是重于亲情的——他对朋友的满腔热情真像火一般炽烈。 诗人还有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爱好,那便是喜爱跟孩子在一块。老先生已经走过了99个人生历程,99个春秋使他经历了世间沧桑,饱览了人生百态,晚年的他依然童趣不失、笑声爽朗。以前每次散步,小朋友见到了他,总是老远就“臧爷爷”喊个不停。他们的臧爷爷也乐于与他们在一起捉迷藏或踢沙包,这时候,臧老也变成了“老天真”。当小孩有什么不快的事时,也乐意哭着找臧爷爷说个痛快。这时,臧老只得边哄小孩别哭边给他们吃糖果。在孩子们中间,他成了“孩子王”,童心十足。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我喜欢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人。”同时,诗人甚为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年景虽云暮,霞 光犹灿然”,他的诗句唱出了自己的夕阳情,从中可以感到老诗人一颗年轻的心在跳动。在“希望工程”刚开始启动时,他便长期资助甘肃武威市失学女孩常清玉;一次,某地“希望工程”向他求字,他二话没说,当即写了“爱心如火”4个大字,表现出诗人的激情和爱心;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破土动工,他得知后无偿捐献自己刚收到的10000元著作稿酬…… 臧克家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选自《名作欣赏》2009年第7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引用《有的人》中的诗句开篇、结尾,这样写既深化了主题,又突出了臧克家非凡的诗歌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B.臧克家说自己是“泥土里的人”,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在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深受他们的影响,为他们和底层小人物呐喊。 C.臧克家以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着笔点,创作了不少好诗,并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朱自清和王统照给予了高度评价。 D.臧克家为人热情,有人请他题词、作序等,即使他很忙,也会尽最大的能力去完成;他还很关心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希望工程”的启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臧克家的艺术人生,为我们再现了一个诗坛大师的光辉形象。 (2)臧克家是怎样由“农民诗人”变成了“人民诗人”的?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6分) (3)传记往往撷取传主的几个侧面加以介绍,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臧克家的?(6分) (4)“诗比人更长寿”是作者对臧克家诗歌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思考臧克家的艺术人生,谈谈他是怎样做才成为成功的诗人的?(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你何必对结果耿耿于怀呢,为了这次应聘,你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做了那么多的努力,相信一定能船到桥头自然直! B. 在全体员工的努力工作下,今年公司盈余颇丰,拿到财务报表后,董事长眉开眼笑,非常高兴。 C. 2009年9月,欧美市场再度受挫,中国车市却再显“英雄本色”,主流厂家纷纷再创纪录,车市火爆一发不可收拾。 D. 通讯公司的小李是个机灵鬼,分析起本公司产品的优势来往往说得天花乱坠,办事干脆利落,深得老板器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具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评判健康的标准。目前,许多都市人正面临着睡眠危机的影响。 B.受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影响,房地产市场房屋销售量持续增加。4月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涨幅比3月份高0.9个百分点。 C.这近五个月的时间里,技术人员克服了天气恶劣、地势复杂、人手不足等不利因素,认真细致地工作,现在144华里的林山渠已勘测完毕。 D.中高考临近,许多家长到家教中心为自己即将参加考试的孩子寻找大学生陪考保姆,以免孩子考前心态不稳。其实,这是过于多虑的想法。 1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①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 ②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③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④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⑤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⑥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A. ①③⑤⑥④② B.①②③④⑤⑥ C. ④⑤⑥③①② D.③⑤⑥④①② 1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针对新闻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2010年哈尔滨市城市路桥建设改造计划开工项目将达889项,集中分布于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5个行政区。截至目前,各个工程已相继开工。为缓解骤增的交通压力,市交管部门决定,在原有道路限行规定的基础上,实施早晚交通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规定、外地号牌机动车限行规定和二环内“5-2”限行措施(即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天7时至19时,除公交车、出租车、特种车、9座以上客车、外地号牌机动车以及上下学期间专业接送学生的车辆外,其它机动车按照车牌尾号每周限行一天)。 17、仔细观察下面有关2006年至2009年高中生拥有QQ号的人数以及空闲时间主要活动的调查表,用简明的语言回答问题。(6分) (1)上述图表主要反映出了什么问题?(4分) (2)请根据上述图表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当的解决意见。(2分) 六、写作(60分) 18、作文:请以“为生命着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高.考-资+源-网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7. ①义成军认为正在下雪,没有料想到梁兵会来,没有防备,于是梁军攻下滑州。方:正在(1分);雪:下雪,名词作动词(1分);意:料想(1分);遂:于是,就(1分);之:代词,代滑州(1分)。 ②朱裕假作降书,暗中派人告诉朱珍,约定打开城门作内应。朱珍相信了他,在夜里率领军队攻打郓城城门。诈:假作(1分,);阴:暗中(1分);叩:攻打(1分);整句句意(2分)。 8.①空间转换,由远及近。作者的眼睛和画笔起始于瞭望大江远山,然后写两岸人家,芰荷池塘,沙洲水禽……忽而又放纵开去,极目天际之画船,倏地又收回至村落酒帘。于是一片江南秀丽风光,便一览无余了,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3分)②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此为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驰来,酒旗在风中招展,又于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3分) 9.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分)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江南水乡天然美景,表现了景色的明丽隽美,将赞美和喜爱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2分)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则直抒胸臆,总结心得,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1分)高.考-资+源-网 10.(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3)衡阳雁去无留意 长烟落日孤城 11.(1)C D(C.“暗示我们社会游戏的规则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错。D.“作者用这样的方式体现了对这类人的否定”错。) (2)①诚实人因为无力反抗偷和被偷的荒诞逻辑,诚实人想努力适应人们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和生存方式,给贼留下行窃的机会,但人格的尊严和正义道德不允许他去偷盗,只能离开自己的家,让人偷他家的东西。所以去 “看河水打桥下流过” “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表现了他处境的尴尬和内心的无奈。 ②富起来的人学诚实的人去桥上,是他们成了既得利益者之后养成的习惯,“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表现了他处境的变化和心情的愉悦。引出下文富人为了不让自己变穷,雇人行窃,建立警察局和监狱的情节高.考-资+源-网 (3)①如执着,恪守道德准则,不同流合污,知情达理等。②对比手法。要点:诚实人与众人对比,可从品德的对比,力量的对比、结局的对比等角度,结合文本作分析。(性格:3分,手法1分,角度1分,结合文本作分析1分。若答其他表现手法,酌情给分) (4)本篇小说的主题深刻冷峻,① 有人说是讽刺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文明的进程从来都是以牺牲那些不应该牺牲的人的生命和利益为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牺牲是公众共谋的结果。②有人说是揭示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有人说是独善其身的人会被荒诞的社会吞噬,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 ③ 有人说是文明社会需要自由、公正、宽容。呼吁社会维护正义,倡导诚信,让美好的人性复归。④从人性的角度看,自私、占有、不劳而获是人的本能。社会规则能约束这种本能,也能激发这种本能。(答出任何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12.(1)BD(B“他一直生活在农村”错。D“为希望工程的启动做出了巨大贡献”错。)高.考-资+源-网 (2)①童年生活在农村,深受农民的影响,同情、热爱农民,以前的诗歌创作主要以农村为题材,为农民和底层小人物呐喊,被称为“农民诗人”;②后来由于生活境地、职业的变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生活更丰富,题材更广阔,成了人民的代言人,因此转型为“人民诗人”。(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 (3)成长经历和诗歌创作成就;读书写作的执着追求;童心未泯、爱心如火的人生境界。(每点2分) (4)①人的寿命有终结之时,而诗作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流传千古,泽被后世。(2分)标题以诗和人的寿命相比,通过揭示二者的辩证关系,突出臧克家卓越的诗歌成就。(2分)②深入生活,热爱人民,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读书学习,笔耕不辍;饱含激情,充满爱心。(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3、答案:B(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A项,船到桥头自然直:意谓事先不用着急,到时候问题总可以解决。是无可奈何中强作宽慰的说法。C项一发不可收拾:指局面无法收拾,是更加不能收拾的意思,贬义词。一般不直接形容人。D项,天花乱坠:形容说话非常动听,但空洞不切实际,贬义。) 14、答案:B ( A项“具有”删掉,杂糅;“面临着睡眠危机的影响”杂糅;C项“克服……不利因素”搭配不当;D项“过于多虑的想法”赘余。) 15、答案:D高.考-资+源-网 16、答案:赞同。(1分)①路桥建设改造是利民之举,从长远来看,势在必行,意义巨大。②实施各种限行规定可以极大地缓解交通压力,保证全市人民出行的方便,应该支持。③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实施各种限行规定还有利于低碳减排,保护环境。(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或:不赞同。(1分)①路桥建设改造虽然是利民之举,但大规模改造会给百姓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应该分期分批逐步进行。②各种限行规定给机动车驾驶员开车带来了不便,也不便于记忆,可能造成交通违规现象的增多。③各种限行规定只能缓解一时的交通压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如果有其它观点和理由,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17、答案:(1)2006年至2009年高中生拥有QQ号的人数和空闲时间上网聊天的人数持续大幅度增长,而空闲时间阅读书籍的人数持续减少。(3分)网络对高中生的影响越来越大。(1分) (2)应该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注意网络对高中生的导向,同时积极提倡传统书籍阅读,避免快餐文化等文化形式的消极影响。(2分)(如果有其它观点和理由,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参考译文】 朱珍,徐州丰县人。年轻时和庞师古等人都跟随梁太祖做盗贼。朱珍作将领,善于治理军队挑选士兵,梁太祖最初镇守宣武军时,朱珍为梁太祖创立军队的制度,选将练兵很有办法。梁太祖获得的众将领招募的士兵和其他投降的士兵,都归朱珍统率,朱珍从中挑选将领五十多人,都能用。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朱珍都参加了战斗,他的勇猛常常超过众将领。 义成军内乱,驱逐安师儒,安师儒逃奔梁。梁太祖派朱珍率兵奔赴滑州,路上碰到大雪,朱珍催促军队快速前进,仅用一夜就赶到城下,于是登城。义成军认为正在下雪,没有料想到梁兵会来,没有防备,于是梁军攻下滑州。高.考-资+源-网 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很少,几次被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于是拜朱珍为淄州刺史,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朱珍的副将张仁遇对朱珍说:“军中如有违犯命令的人,请求先斩后奏。”朱珍说:“副将想专权杀人吗?” 立即杀掉张仁遇,将其尸体在军中展示,军中士兵都感动喜悦。朱珍率领招募到的士兵一万多人返回,梁太祖大喜说:“贼兵在我郊外,如果践踏我的麦田,怎么办!现在朱珍回来,我的事就好办了!何况贼军正让士兵休息,养精蓄锐,估计我的兵少,并不知道朱珍回来,说我不过是坚守罢了,应当出其不意攻击他们。”于是出兵打败张晊等,秦宗权从此败亡,而梁的军威大振,都是因为得到朱珍招募的士兵的缘故。 朱珍跟随粱太祖攻取濮州,刺史朱裕逃到郓州。梁太祖于是返回汴州,留下朱珍进攻郓州。朱珍离郓州二十里,派精兵挑战朱裕的军队,郓州人不敢出战。朱裕假作降书,暗中派人召唤朱珍,约定打开城门作内应。朱珍信以为真,趁夜率领军队叩击郓城城门,朱裕登上城上矮墙,开门让朱珍的军队入城,朱珍的军队进入瓮城后吊门起动,郓州人从城墙上投下乱石,朱珍的军队都死在瓮城中,朱珍仅仅免于一死,梁太祖并没有责备他。 李唐宾,陕州人。朱珍屯驻萧县,听说梁太祖将要到来,命令军中准备馆舍马房等待。李唐宾部下将领严郊整治马房超过期限,军吏催逼,严郊向李唐宾诉苦,李唐宾因此责备朱珍,朱珍发怒,拔剑而起,李唐宾挥动衣服奔向朱珍,朱珍当即杀掉他,并派使臣报告李唐宾造反。使臣到晚上才见太祖,梁太祖大惊,但已是晚上了,不能做什么。第二天,假装逮捕李唐宾的妻子儿女入狱,于是前往朱珍的军队。离萧县三十里,朱珍迎见,梁太祖命令武士把朱珍逮捕。众将领霍存等十多人叩头为朱珍求情,梁太祖大怒,举起胡床砸向他们说:“朱珍杀李唐宾的时候,为什么偏不救他呢!”霍存等人退下,朱珍于是被绞死。 诗歌补充资料:高.考-资+源-网 【作者】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武宗时拜监察御史,因直言敢谏得罪权奸而罢官。仁宗时复官至礼商尚书,英宗时弃官归隐。直至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应召为陕西行台中丞,致力于赈灾济民,不久劳瘁而卒。能诗善曲,朱权称“张云庄之词如玉树临风”(《太和正音谱》)。散曲集有《云庄休居自适乐府》。现存小令161首、套数两套。 【注释】烟水:江南水气蒸腾有如烟雾。 晴岚:晴天山林的雾气。 画檐:绘有花纹、图案的屋檐。 芰荷:指菱角与荷花。芰,菱角。 “卷香风”句:“即十里香见卷珠帘。”柳永《望海潮》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颭:因风而颤动、飘扬。 【译文】http://www.ks5u.com/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两岸人家屋檐相连。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看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时风从卷起的珠帘飘出有十里远。画船儿好像从天边驶来,酒旗儿迎风招展。真爱死个人啊,江南! 【赏析】此曲写江南水乡秋色。景物迭出,各具情态,诗情画意,美不胜收。风格清逸,情调欢快,音律和谐。 首句“一江烟水照晴岚”展示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在烟水迷茫中描画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 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则平添了几分闲适自得的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两句不仅字面相对,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对应,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最后一句“爱杀江南”总结心得,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 本诗用看似数量很少的数词表达出了“很多,范围很大”的意思。如“看沙鸥舞再三”中的“再三” 一个“三”字写出了荷塘边上沙鸥的活跃,轻舞频频。“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中的“十”字,看似范围很小,区区十里,可细细品味,可以感觉到作者笔下的何止是十里,百里都不止,可见秋光中荷香香飘极远。本文中的“一段”中的数词是个例外,作者用“一段”来写荷丛,把秋天荷塘的那种消瘦,萧瑟表现的淋漓尽至。高.考-资+源-网 本曲中 “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 在写景的层次上,作者由荷塘做中心,再写荷塘堤上起舞的沙鸥,然后又由荷香延伸到周围,进而延伸到天边,由中间到四周层层展开,一点到面连及整个江南,美极,妙极! 前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画船,第七句又近写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