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明确高考新特点把握高考新趋向突出备考实效性
明确高考新特点 把握命题新趋向 突出备考实效性 ——2013年山东新课标政治试题特点与2014年备考策略 第一部分:2014年山东高考的命题背景与态势 第二部分:2013年山东文综政治命题特点分析 第三部分:科学规划复习节奏,切实提高备考质量 第一部分:2014年山东高考的命题背景与态势 2013年高考,对山东来说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具体表现在: 2014年山东高考方案——关于2014高考模式有变 从2014年开始,山东夏季高考考试科目采用“3+综合”模式。 山东“3+X+1”高考模式正式成为了历史,仅占60分的基本能力测试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1、2014年,夏季高考将采用“3+X”模式。“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人文基础或科学基础。人文基础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科学基础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文科生考试模式为“3+综合1”,理科生考试模式为“3+综合2”,和其他省份的“3+X”文理科一样,只是名称不同。 2、2014年高考的考试内容和方式不作大的调整,适当扩大招生院校在考试中的自主权。2014年起山东高考采用“3 + 综合”模式考试时间缩至两天。 3、从2014年起,外语考试科目中的听力考试不再纳入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招生院校可在招生章程中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听力成绩提出要求。报考外语类或对外语口语有要求的专业的考生仍需参加由省统一安排、各市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外语口语测试,其成绩计入考生电子档案,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录取时的参考依据。 4、2014年起,非户籍考生可在山东参加高考。 从2014年起,逐步统一全省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凡在我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5、2014年山东仍然使用山东省自主命题的“山东卷”。部分学科的分值可能会有变化。比如英语、文综、理综。 二、关注十八大以后,高中教材的调整。 1、2013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 2、注重使用暑假以后修订的教材。 变化比较大的是: 必修1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 必修2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 必修3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 3、教育部对教材修订的说明: 经济生活——修订说明 政治生活——修订说明 文化生活——修订说明 变化,充满挑战,更蕴育着机遇。这个机遇属于敢于迎接挑战的人,属于能够与时俱进的人。 第二部分:2013年山东文综政治命题特点分析 高考命题方向研究——关注高考新特点,把握命题新趋势 研究的眼光——把握命题的规律——明确备考的方向——规划复习的策略 要具体把握高考试题的素材选取、考点分布、能力要求、难度控制等命题特点,进而明确高考命题的内在规律,还必须从具体的高考试题谈起。 一、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谈近七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及规律 17.山东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费用由政府承担80%,农户承担20%。在保险期间,因暴雨、干旱等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产品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根据受害程度给予农民补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利于 A.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B.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C.完善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D.降低生产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分析】 本题以“三农”问题为命题背景,既抓住了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又突出了山东地方特色。 ①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强调把解决好农业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2013年1月31日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0个中央一号文件。②从山东卷来看,只有2007年的第28题考过三农。六年未考过。 18.2012年,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 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 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 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 本题以宏观调控为命题背景,涉及年度中多个时政热点。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下调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体现了时政选材的综合性。体现了全国新课标卷的选材特点。 2012年货币政策调整一览:一次降息+三次降准。 19.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这项改革旨在 A.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 B.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C.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D.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本题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命题背景,抓住了年度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突出了试题的时代特征。理解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的,突出了试题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考查知识点:政府职能、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建设服务型政府。此题运用排除法。减少市场监管职能、扩大政府职权,说法均错误,故排除AB项,C项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D。 20.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多年来,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本题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20周年为背景,突出了重大时政热点问题。本题更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功能,引导学生对党的领导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重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和德育价值。 21.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以互联网的使用为命题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密切,材料亲和度高,拉近了学生与试题的距离,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强调的生活主题性原则。实现了生活实际与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22.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本题以青花瓷为命题素材,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试题注重能力立意,选择题肢必须与材料主旨相对接;同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功能,“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3.“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试题注重能力立意,将哲学道理藏于幕后,架于名言古训之间,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突出了能力考察。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意识的反作用、矛盾观点。 24.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考查知识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联系的客观性。解题思路:材料体现了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只有B项符合题意。AC项说法本身不准确,D项与题意无直接关系。 25.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本题以新时期出现的宣传语为命题背景,使试题更具时代特征。试题关注民生福祉、关注生态文明,充分彰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解题思路:“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是对当前社会现状的反映,A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不准确;BD项与题意无直接关系。 第Ⅱ卷(必做1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 【必做部分】 30.(22分)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表3 年份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R&D经费支出(亿元) 4616 5802 7063 8687 10240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314045 340903 401513 473104 519322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1.47 1.70 1.76 1.84 1.97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 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材料三 科技发展丰富了公民的政治生活,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公民与政府的距离,使表达和倾听更加贴近;科技发展振奋了国人的精神,航母入列,“神九”飞天、“蛟龙”入海……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更加自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8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科技发展对于政治生活的意义。(8分) 【分析】 1、材料选取:三大特点:一是引入科技素材(选择题没有涉及),增强了试题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抓住了年度重大时政热点问题。2012年随着钓鱼岛问题带来的航母问题,面临科技突破问题、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没有一年象去年那样,更加需要科技发展,更加注重科技发展。 2、设问方式:第1问,材料是图表,设问运用经济信息,保持着山东省自主命题的特点。七年用了六年。 经济信息,近七年高考六年用的是经济信息。(不同于经济现象、经济问题) 2007年山东卷第28题第1问:(1)指出表2(含注)显示的经济信息(3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6分) 2008年山东卷第28题第1问:(1)揭示图7反映的经济信息。(3分)并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 2010年山东卷第28题第1问:(1)描述图9所示经济信息;揭示图9中两条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9分) 2011年山东卷第28题第⑶问:(3)材料二反映了那些经济信息? 2012年山东卷第28题第⑶问: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采取的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3、第2问,所采取经济措施的依据:找出措施,分析依据。这一设问形式,与2011、2012年高考试题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1)2008—2012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GDP持续幸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 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6分)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优化人财物的配置。(8分) 4、第3问,设问方式:从科技发展来考政治生活,从形式上,有创新之处,改变了从主体角度进行直接设问的方式,更突出从内容角度进行设问,设问与材料紧密结合; 从难度上,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体现了能力立意。解答本题重在逐句分析材料。 答案:(3)科技发展拓宽了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科技发展有利于政府更好听取民意,提高决策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科技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8分) 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1)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8分) (2)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8分) 分析: 1、材料选取:从传统文化来挖掘命题资源,彰显着试题的深厚文化底蕴,便试题更具厚重的文化味 2、第⑴问分析: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⑴从形式上,设问与材料紧密结合,充分考查学生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⑵从答题范围上,属于限定性设问——文化传承知识。 3、第⑵问分析 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全卷难度最大的题目,特别是审设问能力薄弱,不能准确把握设问的主旨意图。复习备考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选做部分】 38.(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要坚持开放合作、共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4(4分) 表4 民主集中制 表现 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 ① ②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划分职权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6分) 38评析: ⑴材料选取上,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命题背景,立足民主集中制、开放战略两个切入点,进行命题设计,充分反映了课程的性质,突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⑵呈现形式:以图表形式进行基础知识考查,与2012年相同。体现着试题的稳定性。 39.(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社会公德的整体水平与每个人的行为息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5。(4分) 表5 社会公德 基本规范 体现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要求 ① 人道主义 爱护公物 ② 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 (2)人们每天出行要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红绿灯是交通指示灯,也是交通文明的“照明灯”。从道德与法的角度,谈谈如何点亮交通文明的“照明灯”。(6分) 39评析: 以2013年1月1日实行的新交规、中国式过马路等社会公德问题为命题背景,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关注,体现了对道德的呼唤。命题立意:两个突出:一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突出了选修六模块特点。 第三部分:科学规划复习节奏,切实提高备考质量 一、在动态中把握高考走向,以研究的眼光把握高考规律 第一:新课程高考政治题特点变化: ⒈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重能力) ⒉从单一型试题向复合型试题转变(重综合) ⒊从知识重点向社会热点转变(重现实) ⒋从能力型向学科素养型转变(重学科意识) 第二:2014年高考题型的发展趋势 1、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新材料、新情境”,是以材料案例构建试题情景,新材料仅仅是一个潜台词,并非命题直接来考时政热点。两个“新”,实际也体现了试题应反映时代性,但这里应明确两点:第一,联系实际不等于反映时政,第二,反映时代不等于反映现在。因为时代性不仅仅是今年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可能是近几年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三农”问题、网络发展问题。 2、重视综合性选材。梳理近几年事件的发展脉络,从研究性学习角度来考查学生。 例1(2012年全国新课标38)38.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材料二 最近几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幅度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的增长幅度。根据2012年财政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2011年中央财政实际支出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2.8% ,在2012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3.7&,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6.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9% ,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1%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 ⑵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12分) 例2(2011全国新课标38)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 1993年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1997年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技进步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2003年 100名人大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修改科技进步法的议案 2004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订科技进步法列入人大立法规划项目,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2006年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收到1 000多件议案,其中33.1%的议案涉及科技进步法修改、科技成果转换、促进自主创新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等 2007年 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获得通过 2010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 材料二 我国某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经完全掌握了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三大核心部件的生产和制造技术,创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的两大发动机品牌。截止2009年9月,该企业累计申请专利4003件,获得授权专利2412件,在国内汽车行业中遥遥领先。该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ISO/TSI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9年该企业整车销售达50万辆,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冠军,连续7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10多年来,该企业已经让100多万消费者实现了轿车梦。 (1)结合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的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14分) 3、非选择题在高考中继续占重要地位(得分低,制约高考成绩的最重要环节),但其命题将更加灵活多变。 非选择题仍然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试题类型,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七年的命题来看,选择题是学生拉开差距的关键题型,因此从一轮复习开始就要重视非选择题训练。 4、试题能力立意、素养立意明显。试题将进一步突出综合素质的考查,弱化通过背即得高分现象,复习中要将能力提升渗透于每一节课中。 第三,加强对高考试题的宽泛性研究。研究山东卷,把握自身特点;研究全国新课标卷,明确导向作用;研究各地自主命题的高考题,关注出现的精典题型。这样的研究,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山东高考的命题路子。 二、以系统备考理论为指导,科学规划复习策略 系统备考理论以系统论为支撑,核心是发挥出师生的最大潜能,尽可能地避免教与学之中的各种浪费,取得最好的结果。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主要目的 基础能力过关,为二轮提升作准备 综合能力突破 综合强化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用时 2013年9月到2014年2月底 2014年3月到4月底 2014年5月底结束 三、树立质量第一、学生为本的备考理念 高三学生成绩的提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渗透在每一天的学习中,而是体现在每一节课的课堂中。 对于我们复习,不去过于迷信什么复习模式的作用,更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敢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复习,否则我们也将成为无能之辈。 2、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思维含量。 课堂教学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 目前高三教学中往往存在过于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强化知识的罗列与记忆,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与综合运用,新课改理念在高三应考中已变的荡然无存,这就是部分学生下了很大苦功,记忆知识点也很熟练,但高考分数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3、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经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法代替学生的思维方法 课堂有效教学的建议 ①课堂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②相信学生,把学习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 ③注重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 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 § 处理好学与导的关系。 四、重视一轮复习,这是全年备考的基石 一轮复习时间最长,对全年复习起着奠基性作用。 1、复习课的目的:要避免与新授课的简单的机械重复,应做到温故知新,查缺补漏,拓展延伸,提高升华。 2、在教学目标上:应明确高考的内容要求,概括基本点,解决重难疑点,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适当联系重大现实热点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可分五步走。 【展示考点】明确高考的内容要求,自主学习,巩固知识。牢固记忆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结合学生预习,上课提问巩固) 【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概括基本观点,解决重难疑点,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精讲示范):比如在讲人大制度时。(整合时跨度不用太大,不要将二轮的知识都压到第一轮,循序渐进。) 【感悟高考】从近两年高考中选取与本课相关的一道试题,最好是非选选择题。(一课一例)。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完善答案、呈现标准答案及阅卷标准,自我批阅、找出失分原因,规律探讨。(思维提高) 【关注现实】联系现实热点,把握住生活主题和社会热门话题。(联系实际) 【过关检测】设计五道选择题,一道非选择题。进行课堂训练。规范书写,讲阅卷标准,进行自我批阅。找出失分原因。练习反馈,学后反思。(巩固提升) 在注意问题上 克服讲得过多,包办学习的习惯。 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的现象 克服速度过快,内容过多的现象。 克服只练不讲,练而不批的现象。 克服照抄照搬,整套搬用的现象。 五、关注设问的研究 总体来说,高考试题,设问从宏观设问向中观、更向微观转化。 六、关注教材的变化,备考坚持与时俱进 按照最新版本教材,组织教学。特别是经济第四单元第十课、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国政党制度;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十课。 七、注重题型研究,提升答题素养 如:关注图表题、材料分析题、探究性题目的答题研究。 八、重视选修模块复习,解决复习薄弱点 1、分值比重较大。内容相对较小。 2、当前教师到学生,及相应的复习时间都较弱化。 复习建议:思想上重视,强化复习时间的配置。 九、加强备课组建设,发挥集体力量 高三的复习任务庞杂得是一个系统,需要备课组成员做好分工才能实现优化组合。比如课件制作、资料筛选、错题整理、时政素材选取、试题命制、课程资源开发等任务,都要结合不同老师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备考合力。 最后,祝老师们2014年高考再创辉煌! 谢 谢 2013年9月15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