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1高考地理强化复习青藏地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5讲 青藏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位置和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面积和人口:面积25%、人口1% 民族:藏族主要聚居区 读图,熟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雅鲁藏布江,黄河,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2)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 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盛夏气候最低的地区。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 (3)高原农牧业 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日照时间长,蛋白质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风小,气温较高,地形平坦) 气候严寒——高寒牧业、河谷农业、地广人稀 地势高 多雪山冰川——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大河源头 太阳能丰富 发展交通 水力发电 (4)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光城” 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羊八井有地热电站。 水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有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 (5)交通 公路运输为主:青藏(承担进藏物资的85%)、川藏、新藏、滇藏、新藏公路海拔最高。 铁路:兰青、青藏铁路。 航空:有拉萨——北京、成都、西宁、广州等航线。 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来自三江源地区,这里又有“中华水塔”之称。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交通。 进藏铁路的几个方案中,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投资少,工期短,地形较平坦,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较少。 重要意义: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等。 [能力训练]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 内填注:1、雅鲁藏布江、黄河、湟水、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青海湖、纳木错;2、西宁、拉萨、格尔木、青海、西藏自治区 (2)图中字母A、B代表的铁路分别是A 、B 。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1)写出图中重要的矿产地是:煤 、石油 、铅锌 钾盐 。 (2)柴达木盆地东部和南部的一些灌溉农业区著名的高产作物是 。就热量状 况而言,柴达木盆地属于 区。柴达木盆地著名的天然气输送工程为: 。 (3)柴达木盆地气候为什么十分干燥? (4)柴达木盆地气温低、日变化大,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5)从气候条件分析,盆地湖盐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读青藏铁路及三江源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青藏铁路和三江源图 (1)读图回答,青藏铁路起点 ,终点 ,第二阶段建成的是 到 段。在进藏铁路中,有滇藏铁路和青藏铁路两个方案,试比较两个方案的优劣。滇藏铁路: 。 青藏铁路: 。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图中的① 、② 、③ , 其保护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3)1997年至1999年,黄河源头连续三年出现断流,试分析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和人 为原因? (4)要改变黄河源头断流的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青藏地区农业的特色是什么? (6)简述青藏铁路修建的重要意义。 [能力训练答案] 1、(1)略 (2)青藏铁路 兰新铁路 2、(1)鱼卡 冷湖 锡铁山 察尔汗盐湖 (2)青稞 小麦;高原气候区;涩宁兰工程 (3)深居内陆,地势高峻,夏季风难以进入,降水稀少;(4)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 农业区多布局在河谷地带,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5)气候干旱,降水稀 少,风较大,有利于原材料形成。 3、(1)西宁 拉萨 格尔木 拉萨;滇藏铁路: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多地震、泥石流、 滑坡等地质灾害,工程难度大。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地势平坦,工程难度较小, 工期短,且已修建一期工程。(2)澜沧江 长江 黄河;高原湿地及高原生态环境 (3) 自然原因:降水少,地球变暖,蒸发量大;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 重破坏 (4)植树种草,保护湿地(5)河谷农业。青藏高原气温低,风较大,而河 谷地区气温较高,风速较小,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6)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 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等。查看更多